CN112969666A -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666A
CN112969666A CN201980073628.5A CN201980073628A CN112969666A CN 112969666 A CN112969666 A CN 112969666A CN 201980073628 A CN201980073628 A CN 201980073628A CN 112969666 A CN112969666 A CN 112969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range
nickel composite
composite hydroxide
nick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6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拜尔令
D·菲斯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12969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006Compounds containing, besides nickel, two or more other ele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xygen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66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ne earth metals, e.g. SrNiO3, SrN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的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在一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或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组合以下物质:(a)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任选地Al、Mg、B或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性盐的水溶液,与(b)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和(c)摩尔比为0.001:1‑0.04:1的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或铵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水溶液,以及任选地(d)碱金属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首先将溶液(b)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a)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首先将溶液(a)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b)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同时合并溶液(a)、(b)、(c)和如果适用,(d)。

Description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的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在一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或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在一个或多个步骤中组合以下物质:
(a)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任选地Al、Mg、B或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性盐的水溶液,与
(b)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
(c)相对于来自溶液(b)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1:1-0.04:1的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或铵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水溶液,以及任选地
(d)碱金属铝酸盐的水溶液,其中
首先将溶液(b)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a)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首先将溶液(a)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b)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同时合并溶液(a)、(b)、(c)和如果适用,(d)。
二次电池组、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组仅为电能可在产生后储存且在需要时使用(消耗)的一些实施方案。归因于显著更好的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近来偏离水基二次电池组且开发由锂离子实现电荷输送的电池组。
电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组的性能至关重要。含锂的混合过渡金属氧化物获得了特别的意义,例如尖晶石和层状结构的混合氧化物,尤其是镍、锰和钴的含锂混合氧化物;参见例如EP 1 189 296。然而,不仅电极材料的化学计量是重要的,而且其他性能如形态和表面性能也是重要的。
相应混合氧化物通常使用两阶段方法制备。在第一阶段中,过渡金属的微溶盐通过将其由溶液沉淀而制备,例如碳酸盐或氢氧化物。该微溶盐在许多情况下也称为前体。在第二阶段中,将沉淀的过渡金属盐与锂化合物如Li2CO3、LiOH或Li2O混合,且在高温下,例如在600-1100℃下煅烧。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组仍具有改进的潜力,特别是在能量密度方面。为此,阴极材料应具有高比容量(specific capacity)。阴极材料可以简单方式加工而得到厚度为20-200μm的电极层也是有利的,该电极层应该具有高密度,以实现最大的能量密度(每单位体积)。
在EP 3 225 591 A1中,公开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对于共沉淀,将碱金属氢氧化物与少量碳酸盐混合。获得具有窄粒度分布的含碳酸根的复合氢氧化物。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前体,由该前体可以合成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优异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就体积能量密度而言(通过组合相应电极活性材料的高重量容量(gravimetric capacity)和高堆密度)。此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制备该类前体的合适方法。
因此,已经发现开头所定义的方法,下文中也称为本发明方法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为一种制备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优选4-15μm的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本发明上下文中的平均颗粒直径(d50)是指基于体积的颗粒直径的中值,例如如可以通过光散射所测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制备的镍复合氢氧化物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宽度为至少0.61,例如0.61-2,优选0.65-1.5,以[(d90-d10)/(d50)直径]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涉及镍复合氢氧化物的制备。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镍复合氢氧化物”不仅包括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学计量纯氢氧化物,而且尤其还包括过渡金属阳离子以外的阳离子,即镁阳离子,以及任选地过渡金属阳离子以外的一种多种阳离子,例如铝或硼-作为硼酸根-和碱金属离子,以及任选地氢氧根离子以外的阴离子,例如氧离子和硫酸根阴离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术语“镍复合氢氧化物”是指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任选地铝、镁、硼和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复合氢氧化物,其中镍的摩尔含量相对于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中的阳离子为60-98%。
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可含有微量的其他金属离子,例如微量的普遍存在的金属如钠、钙或锌,但该微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将不予考虑。就此而言,微量是指0.01mol%或更小的量,相对于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总金属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含有根据通式(I)的过渡金属和其他金属的组合:
(NiaCobAlc)1-dMd (I)
a在0.70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2的范围内,
c在0.005至0.1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5的范围内,
M选自Mg、B以及除Co和Mn以外的过渡金属,以及上述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a+b+c=1.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含有根据通式(III)的过渡金属和其他金属的组合:
(NiaCobAlc)1-d-Md (III)
其中:
a在0.80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195的范围内,
c在0.02至0.05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3的范围内,
M选自Ti、Zr、Nb、W和Mg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Mg和Ti、Zr、Nb和W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其中a+b+c=1.0且b+c<0.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M包含每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中的金属总和为0.1-2.5mol%的Mg。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含有根据通式(IV)的过渡金属和其他金属的组合:
(NiaCobMnc)1-dMd (IV)
其中
a在0.6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2的范围内,
c在0.025至0.2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1的范围内,
M选自Al、Mg、Ti、Zr、W和Nb以及上述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和
a+b+c=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镍复合氢氧化物具有基于阴离子总数为0.01-10mol%,优选0.3-5mol%的除氢氧根或碳酸根离子以外的阴离子如硫酸根。
本发明方法包括在一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或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在一个或多个步骤中组合以下物质:
(a)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任选地Al、Mg、B或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性盐的水溶液,下文也称为“溶液(a)”,与
(b)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下文也称为“溶液(b)”,和
(c)摩尔比为0.001:1-0.04:1的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或铵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水溶液,下文也称为“溶液(c)”,以及任选地
(d)碱金属铝酸盐的水溶液,下文也称为“溶液(d)”,
其中
首先将溶液(b)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a)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
或首先将溶液(a)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b)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
或同时合并溶液(a)、(b)、(c)和如果适用,(d)。
术语镍或除镍以外的金属的水溶性盐是指在25℃下在蒸馏水中显现出25g/l或更大的溶解度的盐,其中盐的量在省略晶体水和源自含水复合物的水下测定。镍、钴和锰的水溶性盐可优选为Ni2+、Co2+和Mn2+的相应水溶性盐。镍、钴和锰的水溶性盐的实例为硫酸盐、硝酸盐、乙酸盐和卤化物,特别是氯化物。优选硝酸盐和硫酸盐,其中更优选硫酸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液(a)的浓度可以在宽范围内选择。优选地,总浓度的选择使得它们总共在1-1.8mol过渡金属/kg溶液,更优选1.5-1.7mol过渡金属/kg溶液的范围内。本文所用“过渡金属盐”是指镍、钴和锰的水溶性盐(尽可能适用)且可包括其他金属的盐,例如镁或铝或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的盐。
水溶性盐的另一实例是alaun KAl(SO4)2
溶液(a)可具有2-5的pH值。在需要更高pH值的实施方案中,可向溶液(a)中加入氨。
溶液(b)是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的一个实例是氢氧化锂,优选氢氧化钾以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组合,甚至更优选氢氧化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液(b)具有1-50重量%,优选10-40重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浓度,百分比相对于整个溶液(b)。
溶液(b)的pH值优选为13或更高,例如14.5。
溶液(c)是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或铵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水溶液,优选碳酸盐。更优选碳酸铵和碳酸钠,甚至更优选碳酸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液(b)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且溶液(c)是碳酸钠的水溶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液(c)具有1-15重量%的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浓度,百分比相对于整个溶液(c)。
在其中溶液(c)是碱金属碳酸盐的溶液的实施方案中,溶液(c)的pH值为7或更高,例如9-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液(b)和(c)中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摩尔比为0.001-0.04,优选0.001-0.0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包括加入包含碱金属铝酸盐如铝酸钾,特别是铝酸钠的溶液(d)(例如具有1-15重量%的浓度)。溶液(d)的pH值可为13至大于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在10-85℃的温度下,优选在20-60℃的温度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首先将溶液(b)和(c)合并,然后再与溶液(a)合并。合并溶液(b)和(c)的步骤也可称为“基料预混合步骤(base pre-mixing step)”。基料预混合步骤可在10-90℃的温度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首先将溶液(a)和(c)合并,然后再与溶液(b)合并。在所述实施方案中,优选在合并溶液(a)和(c)后且在加入溶液(b)前,pH值为4-6,因此可以避免过早的碳酸盐沉淀和二氧化碳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同时将溶液(a)、(b)和(c)合并,例如通过不同的入口进入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合并溶液(a)、(b)和(c)的步骤结束时的pH值为8-12,优选10.5-12.0,更优选11.3-12.9,甚至更优选11.5-12.8,各自在23℃下在母液中测得。
如果适用,可将溶液(d)首先与溶液(b)合并,或在基料预混合步骤中合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将溶液(d)同时与溶液(a)、(b)和(c)合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进行,并且将(a)与(b)和(c)在第一釜式反应器中在12.0-12.8的pH值下且在第二釜式反应器中在11.5-12.4的pH值下合并。在该类实施方案中,可以实现更好的颗粒生长。优选地,该级联具有正好两个搅拌釜式反应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具有1-10小时的持续时间。就此而言,该持续时间分别对应于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或级联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在500毫巴至20巴,优选标准压力(1atm)的压力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溶解在本发明方法中形成的浆料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在本发明方法中将稀有气体或氮气鼓泡通过浆料而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过量沉淀剂,例如基于过渡金属过量的碳酸盐和碱金属氢氧化物之和。摩尔过量例如可为1.01:1-100:1。优选以化学计量比的沉淀剂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在至少一种可用作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配体的化合物L的存在下,例如在至少一种有机胺或特别是氨的存在下进行。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水不应被视为配体。化合物L可以与溶液(a)或溶液(c)一起或分开加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选择在0.05-1mol/l,优选0.1-0.7mol/lL的范围内的L的浓度,特别是氨的浓度。特别优选氨的量,为此Ni2+在母液中的溶解度不大于1000ppm,更优选不大于500pp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方法中的混合例如以搅拌器实现。优选将至少0.4W/l,优选至多8W/l,更优选至多4W/l的搅拌器输出引入反应混合物。
通过施加本发明方法,颗粒尺寸将自动产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镍复合氢氧化物,下文中也称为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呈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且颗粒直径分布宽度以[(d90-d10)/(d50)]计为至少0.61的颗粒形式,含有60-95mol%的镍和至少一种选自Co和Mn的过渡金属和0.1-3.0重量%的碳酸根,相对于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具有根据通式(II)的组成:
(NiaCobAlc)1-d-MdOx(OH)y(CO3)z (II)其中
a在0.70至0.95,优选0.80至0.95的范围内的数,
b在0.025至0.2,优选0.025至0.195的范围内,
c在0.005至0.1,优选0.02至0.05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5的范围内,
M选自Mg、B和除Co和Mn以外的过渡金属,优选Mg或Mg与B和除Co和Mn以外的过渡金属如Zr、Ti、W或Nb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其中a+b+c=1.0和
0≤x<1,
1<y≤2.1,和
0<z≤0.25。
优选地,b+c<0.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具有在120℃下除气40分钟后且根据DIN ISO 9277:2010测定为5-70m2/g的比表面(BET)。
该镍复合氢氧化物尤其可用于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阴极活性材料。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作为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阴极活性材料的前体。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阴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与锂源例如但不限于Li2CO3、Li2O、LiNO3、LiOH或LiOH·H2O混合,并在氧气存在下在600-90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混合物。优选的锂源为Li2CO3、Li2O、LiOH和LiOH·H2O以及上述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通过工作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特别指出,所有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1):总金属浓度为1.63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19:1)
溶液(b.1):NaOH的水溶液,25重量%
溶液(c.1):Na2CO3的水溶液,5重量%
溶液(d.1):10重量%的NaAlO2在水中的水溶液
氨溶液:25重量%的NH3水溶液
使溶液(b.1)和(c.1)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2。
向46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3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1)以8.6k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1)、氨溶液和合并的溶液(b.1)和(c.1)分别以0.135kg/h、0.39kg/h和3.2kg/h的速率通过单独的进料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1)和(c.1)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2.2±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13.4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1通过自由溢流(free overflow)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所得氢氧化物-OH.1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475Al0.475。相应式(I.1)中的变量z对应于0.048。
使M-OH.1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实施例2: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2):总金属浓度为1.65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24:1)
溶液(b.2):NaOH的水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混合物。在该溶液中NaOH浓度和氨浓度分别为23.7重量%和2.7重量%。
溶液(c.2):Na2CO3的水溶液,0.28重量%
溶液(d.2):5.3重量%的NaAlO2的水溶液
使溶液(b.2)和(c.2)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22。
向8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3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2)以1128.3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2)、(b.2)和(c.2)分别以197.2g/h、499.7g/h和257.2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2)和(c.2)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2.2±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13.3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通过自由溢流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M-OH.2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375Al0.575
使M-OH.2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实施例3: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3):总金属浓度为1.65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24:1)
溶液(b.3):NaOH的水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混合物。在该溶液中NaOH浓度和氨浓度分别为23.7重量%和2.7重量%。
溶液(c.3):Na2CO3的水溶液,0.28重量%
溶液(d.3):5.3重量%的NaAlO2的水溶液
使溶液(b.3)和(c.3)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22。
向8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3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3)以1128.3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3)、(b.3)和(c.3)分别以197.2g/h、499.7g/h和257.2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3)和(c.3)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2.5±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4.1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3通过自由溢流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M-OH.3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375Al0.575
使M-OH.3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实施例4: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4):总金属浓度为1.65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24:1)
溶液(b.4):NaOH的水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混合物。在该溶液中NaOH浓度和氨浓度分别为23.7重量%和2.7重量%。
溶液(c.4):Na2CO3的水溶液,0.28重量%
溶液(d.4):5.3重量%的NaAlO2的水溶液
使溶液(b.4)和(c.4)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22。
向8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3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4)以1128.3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4)、(b.4)和(c.4)分别以197.2g/h、499.7g/h和257.2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4)和(c.4)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2.3±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11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4通过自由溢流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M-OH.4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375Al0.575
使M-OH.4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实施例5: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5):总金属浓度为1.65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24:1)
溶液(b.5):NaOH的水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混合物。在该溶液中NaOH浓度和氨浓度分别为23.7重量%和1.35重量%。
溶液(c.5):Na2CO3的水溶液,0.48重量%
溶液(d.5):5.3重量%的NaAlO2的水溶液
使溶液(b.5)和(c.5)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38。
向8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1.5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5)以1128.3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5)、(b.5)和(c.5)分别以197.2g/h、499.7g/h和257.2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5)和(c.5)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1.8±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15.9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5通过自由溢流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M-OH.5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375Al0.575
使M-OH.5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实施例6:
制备以下溶液:
溶液(a.6):总金属浓度为1.65mol/kg的NiSO4和CoSO4的水溶液(摩尔比Ni:Co为24:1)
溶液(b.6):NaOH的水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混合物。在该溶液中NaOH浓度和氨浓度分别为23.7重量%和1.35重量%。
溶液(c.6):Na2CO3的水溶液,0.48重量%
溶液(d.6):5.3重量%的NaAlO2的水溶液
使溶液(b.6)和(c.6)混合,使得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38。
向8升具有溢流系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加入1.5重量%的硫酸铵水溶液。在搅拌硫酸铵溶液的同时,将釜式反应器中的温度设定为60℃。将氮气流引入反应器中以使反应体积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低于2%。
将溶液(a.6)以1128.3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中。同时,将溶液(d.6)、(b.6)和(c.6)分别以197.2g/h、499.7g/h和257.2g/h的速率引入反应器。合并的溶液(b.6)和(c.6)的流速由pH值调节回路调节以保持pH值在12.0±0.1范围内。
在整个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保持在60℃下且将搅拌速度设定为向反应体积中引入约2W/l。将搅拌釜式反应器连续操作,将反应器容器中的液面保持基本恒定。平均颗粒尺寸d50为10.0μm的本发明镍复合氢氧化物M-OH.6通过自由溢流由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收集并通过过滤分离。
M-OH.6的金属含量为Ni0.905Co0.375Al0.575
使M-OH.6与LiOH以约等摩尔量混合。将所得混合物在755℃下在富氧空气(摩尔比O2/N2为3:2)的强制流中煅烧9小时。所得阴极活性材料显现出高比重容量和高堆密度。

Claims (12)

1.一种制备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的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在一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中或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在一个或多个步骤中组合以下物质:
(a)镍以及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任选地Al、Mg、B或除镍、钴和锰以外的过渡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水溶性盐的水溶液,与
(b)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
(c)相对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比为0.001:1-0.04:1的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盐)或铵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水溶液,以及任选地
(d)碱金属铝酸盐的水溶液,
其中
首先将溶液(b)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a)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首先将溶液(a)和(c)合并,然后与溶液(b)和如果适用,与溶液(d)合并,或同时合并溶液(a)、(b)、(c)和如果适用,(d)。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含有根据通式(I)的过渡金属和其他金属的组合:
(NiaCobAlc)1-dMd (I)
a在0.70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2的范围内,
c在0.005至0.1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5的范围内,
M选自Mg、B和除Co和Mn以外的过渡金属,以及上述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其中a+b+c=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11.5-12.8的pH值下进行。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至少两个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级联中进行,且其中将(a)与(b)和(c)在第一釜式反应器中在12.0-12.8的pH值下且在第二釜式反应器中在11.5-12.4的pH值下合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M包含相对于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中的金属为0.1-2.5mol%的Mg。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水溶性盐选自硫酸盐和硝酸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加入包含碱金属铝酸盐的溶液(d)。
8.一种镍复合氢氧化物,呈平均颗粒直径d50为3-20μm且颗粒直径分布宽度以[(d90-d10)/(d50)]计为至少0.61的颗粒形式,含有60-95mol%的镍和至少一种选自Co和Mn的过渡金属和0.1-3.0重量%的碳酸根,相对于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镍复合氢氧化物,其具有根据通式(II)的组成:
(NiaCobAlc)1-d-MdOx(OH)y(CO3)z (II)
其中
a在0.60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2的范围内,
c在0.005至0.1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5的范围内,
M选自Mg、B和除Co和Ni以外的过渡金属,以及前述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其中a+b+c=1.0,
0≤x<1,
1<y≤2.1,和
0<z≤0.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镍复合氢氧化物,其中金属部分具有根据通式(III)的组成:
(NiaCobAlc)1-d-Md (III)
其中:
a在0.80至0.95的范围内,
b在0.025至0.195的范围内,
c在0.02至0.05的范围内,和
d在0至0.035的范围内,
M选自Ti、Zr、Nb、W和Mg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Mg和Ti、Zr、Nb和W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其中a+b+c=1.0和
b+c<0.20。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的镍复合氢氧化物,其中所述镍复合氢氧化物具有5-70m2/g的比表面(BET)。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的镍复合氢氧化物作为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组的阴极活性材料的前体的用途。
CN201980073628.5A 2018-11-09 2019-10-30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Pending CN1129696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05504 2018-11-09
EP18205504.6 2018-11-09
PCT/EP2019/079678 WO2020094482A1 (en) 2018-11-09 2019-10-30 Process for making a nickel composite hydroxi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666A true CN112969666A (zh) 2021-06-15

Family

ID=6427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628.5A Pending CN112969666A (zh) 2018-11-09 2019-10-30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1298A1 (zh)
EP (1) EP3877338A1 (zh)
JP (1) JP2022508083A (zh)
KR (1) KR20210089715A (zh)
CN (1) CN112969666A (zh)
AU (1) AU2019376818A1 (zh)
WO (1) WO2020094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963A1 (en) * 2020-06-04 2021-12-09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a particulate (oxy)hydroxide
WO2022078702A1 (en) * 2020-10-13 2022-04-21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a particulate (oxy)hydroxide, and particulate (oxy)hydroxide and its use
WO2023135055A1 (en) * 2022-01-17 2023-07-20 Basf Se Method of making particulate (oxy)hydroxides, and particulate (oxy)hydroxides
CN115584400B (zh) * 2022-09-23 2024-01-09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1070A (zh) * 2014-10-30 2017-08-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镍复合氢氧化物和其制造方法
CN107935059A (zh) * 2017-11-17 2018-04-20 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80114985A1 (en) * 2014-06-30 2018-04-26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O2018167533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Umicore Precursors for cathod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secondary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method to prepare the precurs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0432B2 (en) 2000-09-14 2003-12-09 Ili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thiated oxid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9630842B2 (en) * 2011-01-10 2017-04-25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transition metal hydroxides
EP2994423B1 (de) * 2013-05-08 2018-01-03 Basf Se Sphärische partikel,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TWI521778B (zh) * 2013-09-05 2016-02-11 烏明克公司 用於含高鋰和錳的陰極材料之碳酸鹽先質
WO2016055910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Umicore Carbonate precursors for 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cobalt oxide cathode material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same
WO2016067960A1 (ja) * 2014-10-30 2016-05-0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複合水酸化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538649A (ja) * 2014-11-07 2017-12-28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混合遷移金属酸化物
JP6596978B2 (ja) * 2015-06-26 2019-10-3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遷移金属複合水酸化物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9415225A (zh) * 2016-07-20 2019-03-01 托普索公司 用于在不使用螯合剂下沉淀金属碳酸盐材料颗粒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14985A1 (en) * 2014-06-30 2018-04-26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7001070A (zh) * 2014-10-30 2017-08-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镍复合氢氧化物和其制造方法
WO2018167533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Umicore Precursors for cathod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secondary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method to prepare the precursors
CN107935059A (zh) * 2017-11-17 2018-04-20 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376818A1 (en) 2021-05-27
KR20210089715A (ko) 2021-07-16
JP2022508083A (ja) 2022-01-19
WO2020094482A1 (en) 2020-05-14
US20210371298A1 (en) 2021-12-02
EP3877338A1 (en)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9666A (zh) 制备镍复合氢氧化物的方法
EP3012889B1 (en) Nickel-cobalt-manganese composite hydroxid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EP3012227B1 (en) Nickel-cobalt-manganese composite hydroxi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3204972B1 (en) Carbonate precursors for 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cobalt oxide cathode material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614334B2 (ja)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複合水酸化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複合水酸化物を用いて得られる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JP5083668B2 (ja) 球状の炭酸マンガン沈殿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生成物
JP6985406B2 (ja) 改善された二次電池性能を有するカソード材料の前駆体及び前駆体を調製する方法
US20130202502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mixed carbonates which may comprise hydroxide(s)
JPH10316431A (ja) リチウムニッケル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KR20140141606A (ko) 금속 함유 사삼산화망간 복합화 입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212028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particulate (oxy) hydroxide
KR102057026B1 (ko) 수산화물(들) 을 함유할 수 있는 혼합 탄산염 제조 방법
JPH1087327A (ja) 複合金属水酸化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用原料
WO2013157587A1 (ja) 四三酸化マンガ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78253A (ja) 炭酸塩又は(オキシ)水酸化物を沈殿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US2017032075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thium nickel composite oxide, lithium nickel composite oxide obtained using the sam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obtained from the same composite oxide
EP3659974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nickel composite hydroxide
JP2019006616A (ja)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アルミニウム複合水酸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6745742B2 (ja)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アルミニウム複合水酸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