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6927A -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6927A
CN112936927A CN202011077868.3A CN202011077868A CN112936927A CN 112936927 A CN112936927 A CN 112936927A CN 202011077868 A CN202011077868 A CN 202011077868A CN 112936927 A CN112936927 A CN 112936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extruder
preparation mechanism
functiona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78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6927B (zh
Inventor
吴培服
丁炎森
吴迪
池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78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6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6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6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6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6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包括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功能料制备机构以及薄膜制备机构。另外本申请还公开了利用该制造系统制造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的方法。本申请的热收缩膜制造系统在现有的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和薄膜制备机构的基础上,整合了功能料制备机构以及配套的挤出、切片、干燥以及连接管路等设备,可用于连续高效生产本申请的热收缩膜。本申请的制造系统及方法获得的热收缩膜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拉伸强度、透光率以及阻燃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热收缩膜可用于食品、药品、餐饮、日用品、印刷、标签、电子等领域作为产品的外层覆膜或外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热收缩膜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消毒餐具、文体用品、工艺礼品、印刷品、五金塑料制品、电话机、电子电器等等各种产品的外包装,尤其是在不规则形体物品或商品的组合式包装方面,既能满足商品的防潮防尘、防触摸偷换、透明展示等功能,又能增加产品外观吸引力。
常用热收缩膜通常有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等。聚氯乙烯(PVC)类热收缩膜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和二噁英等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聚苯乙烯(PS)类热收缩膜在收缩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外观,但在耐化学性方面性能不佳,稳定性较差,不耐冲击,且强度低,使用较少。聚酯类热收缩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热收缩膜具有易于回收、无毒、无味、机械性能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发展应用十分迅猛。
CN 101531079 A公开了一种聚酯热收缩膜及其制作方法,该薄膜为三层构造:顶层、芯层和底层,芯层组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顶层和底层按重量百分比含有母料:15-25%wt,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母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和合成硅石的混合物,合成硅石按重量百分比为15-25%wt。该现有技术采用的难溶性无机合成硅石含量较高,很难分散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中,该现有技术也没有提供避免合成硅石团聚的技术解决方案,对薄膜的强度、透光性都会造成影响。
CN 101018669 A公开了一种多层热收缩性聚苯乙烯类膜、以及使用该膜的热收缩性标签和容器,该现有技术的多层热收缩性聚苯乙烯类膜具有至少三层结构,两外层包含规定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间层包含有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同时含有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该现有技术的热收缩膜主要采用聚苯乙烯共聚成分,共聚成分采用的原料类别多,杂质含量高难以提纯,制造工艺复杂,成膜产品的性能不稳定。
CN 102744945 A公开了一种抗粘连功能聚酯膜,聚酯膜分为A、B、C三层结构,其中A层和C层为表面层,B层为芯层,A层:普通膜用聚酯切片:65~80%;一般抗粘结剂:20~35%;B层:功能性膜用母料聚酯切片:80~85%;抗粘连母料:3~5%;高性能抗粘结剂:12~15%;C层:普通膜用聚酯切片:50~65%;一般抗粘结剂:35~50%。该现有技术的三层聚酯薄膜的无机抗粘连剂通过乙二醇进行分散,纳米化的无机抗粘连剂的比表面积太大,普通乙二醇分散工艺很难避免团聚,成膜产品的性能也不是很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包括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功能料制备机构以及薄膜制备机构,其中,所述功能料制备机构包括气凝胶颗粒干燥机,聚乳酸颗粒干燥机,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以及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所述气凝胶颗粒干燥机、聚乳酸颗粒干燥机以及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输出的膏状料与所述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第一挤出机制备获得功能料切片;通过第一挤出机制备的功能料切片与来自所述膜用聚酯制备机构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管道输入第二挤出机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通过第二挤出机制备的聚酯母料切片分别通过表层管道和底层管道输入薄膜制备机构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表层A以及底层C,来自膜用聚酯制备机构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芯层管道输入薄膜制备机构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芯层B。
优选地,所述功能料制备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切片机和第一干燥机,所述第一切片机和第一干燥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挤出机和薄膜制备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切片机和第二干燥机。
优选地,所述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包括第三挤出机,所述第三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之间设置有第三切片机和第三干燥机。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制造系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制备膜用聚酯切片;通过功能料制备机构将聚苯乙烯或聚乙烯、聚乳酸、气凝胶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均匀混合之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将制备的功能料切片与膜用聚酯切片输入第二挤出机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将制备的膜用聚酯切片作为芯层原料,将制备的聚酯母料切片分别作为表层和芯层原料,输入薄膜制备机构,通过熔融共挤、模头铸片、横向远红外拉伸、冷却定型、收卷、分切,制成A、B、C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
本申请的热收缩膜制造系统在现有的膜用聚酯制备机构和薄膜制备机构的基础上,整合了功能料制备机构以及配套的挤出、切片、干燥以及连接管路等设备,可用于连续高效生产本申请的热收缩膜。
通过本申请的系统和方法制备的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其在120℃、2~3秒内的横向热收缩率≥65%,透光率≥95%,拉伸强度≥300MPa,膜表面摩擦系数≤0.5;厚度在10-75μm之间,幅宽为250-8700mm。本申请的热收缩膜的透光率和单向热收缩率高,强度以及阻燃性能优异,收缩均匀,且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延展性和韧性,可在现有的BOPET薄膜生产线上生产,而且原料类别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本申请的热收缩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的热收缩膜制造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申请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及其制造系统。本申请的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可用于食品、药品、餐饮、日用品、印刷、标签、电子等领域作为产品的外层覆膜或外包装材料。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热收缩膜是一种三层结构的共挤热收缩膜,由表层A、芯层B和底层C组成,表层A和底层C分别设置于芯层B的两侧,其中表层A和底层C为含有功能料切片的聚酯表层和聚酯底层,芯层B为不含功能料切片的聚酯芯层,其中,表层A和底层C的厚度为2.5μm~5.0μm,B层的厚度为5~65μm,热收缩膜的总厚度为10~75μm,幅宽为250-8700mm,优选为250-1500mm。
本申请中所称的聚酯是指由选自包含二元酸的多元羧酸以及它们的成酯性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与选自包含二元醇的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形成的聚酯;或由羟基羧酸以及它们的成酯性衍生物形成的聚酯;或由环状酯形成的聚酯。聚酯的制造可以按照现有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以PET的制备为例,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酯化后进行缩聚的方法;或者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之类的对苯二甲酸的烷基酯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后进行缩聚的方法。
本申请的聚酯优选为PET或者PETG,优选为通过多层共挤工艺获得本申请的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
本申请的表层A和底层C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同或者不同的厚度,优选二者选用相同成分的材料制备,即表层A和底层C的材料相同,均包括聚酯以及1.0wt%~5.0wt%的功能料切片,所述功能料切片包括聚苯乙烯或聚乙烯、聚乳酸、气凝胶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表层A和底层C中的聚酯与芯层B的聚酯成分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如果芯层B采用的是膜用PET聚酯切片,则表层A和底层C中的聚酯采用的可以是PET,也可以是PETG;如果芯层B采用的是膜用PETG聚酯切片,则表层A和底层C中的聚酯采用的也可以是PETG,或者也可以是PET。
功能料切片中的气凝胶俗称“蓝烟”,是一种具有多孔、无序、具有纳米量级连续网络结构的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比表面积比普通二氧化硅大很多,用现有技术的磷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例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等)比普通二氧化硅更加难以分散。由于密度非常低,很容易漂浮,无法分散到聚酯内部。气凝胶的多孔结构可以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乳酸以及聚丙乙烯或聚乙烯产生强大的结合力,增大了气凝胶的密度,可以使气凝胶沉入聚酯内部。
本申请的表层A和底层C中,除聚酯之外的组分可以在均匀混合之后,利用诸如挤出机之类的设备挤出、造粒获得功能料切片,然后将功能料切片添加到聚酯中,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优选,功能料切片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含量分别为:气凝胶60-70重量份、聚乳酸10~15重量份、聚苯乙烯或聚乙烯30~60重量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0~40重量份。本申请中的功能料切片的性状偏软,容易沾染灰尘被污染,因此优选生产出来后24小时内,以1.0wt%~5.0wt%的含量添加到聚酯中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
当功能料切片添加到聚酯中的时候,聚乳酸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与气凝胶脱离。气凝胶的硅原子由于结合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硅原子,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端的高分子可以与聚酯的烷烃结合,气凝胶即便失去了聚乳酸的亲和,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仍然可以将气凝胶保持在聚酯内部。而分解的聚乳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形成气泡,将聚酯中的其它固态无机物粒子带到产品的表层,例如可以将金属盐抗氧化剂、催化剂等带到聚酯的表层部分,可以在聚酯表面形成凸凹结构,起到了抗粘连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无机抗粘连粒子的投加量,提高了聚酯的透光性。例如经检测,一般在减少20%~30%的抗粘连粒子的用量的情况下,聚酯薄膜的抗粘连效果并无明显变化,而聚酯薄膜的透光性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可以将60-70重量份的粒径为0.5μm~10μm的气凝胶颗粒120℃烘干4小时;将10~15重量份的粒径为0.5mm以下的聚乳酸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10~15重量份的粒径为0.5mm以下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上述烘干后的颗粒,常温投入到30~40重量份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中高速搅拌2小时,获得膏状料,搅拌速度1000-1500rpm。将110℃烘干4小时的20~45重量份的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此处可以不用粉碎,仅以购买的颗粒形式烘干即可),与上述膏状料投入挤出机的混料区,均匀混合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
聚二甲基硅氧烷不溶于水,与普通无机颗粒的亲和力较差,需要高速搅拌的剪切力才能分散,不适于直接添加到聚酯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硅原子可以与气凝胶的硅原子形成牢固的分子结合,结合力很强,施加高速搅拌也不会让二者分离。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端的高分子可以与聚酯的烷烃结合,结合力也很强。不但分散效果很好,而且由于是分子结合,不会脱离结合发生团聚现象。而普通二氧化硅表面光滑,与现有偶联剂的结合力不够,分散时搅拌力度过大会与偶联剂脱离,添加到聚酯中仍然会团聚。
优选地,制备的功能料切片在生产出来后24小时内,与已经制备好的膜用聚酯切片均匀混合,最后熔融、共挤、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的含量为1.0wt%~5.0wt%的聚酯母料切片。
经检测,添加功能料切片的聚酯母料后,对原聚酯的粘度影响很小,有利于保持聚酯参数的稳定性。另外,对聚酯的制品的光泽度、耐磨、耐高温以及隔热性能均有10%~20%的改善。
下面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的热收缩膜制造系统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热收缩膜的制造方法。
如图,本申请的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包括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功能料制备机构200以及薄膜制备机构300。其中,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可以采用现有设备通过公知的工艺生产制备膜用聚酯切片,或者可以采用已经生产好的聚酯进行切片或者也可以采用购买的聚酯颗粒切片获得。同样的,薄膜制备机构300可以采用现有的薄膜拉挤成型设备通过公知的三层共挤工艺生产制备三层结构的薄膜产品。
本申请的热收缩膜制造系统在现有的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和薄膜制备机构300的基础上,整合了功能料制备机构200以及配套的挤出、切片、干燥以及连接管路等设备,可用于连续高效生产本申请的热收缩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功能料制备机构200包括气凝胶颗粒干燥机201,聚乳酸颗粒干燥机202,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3以及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4。
气凝胶颗粒干燥机201、聚乳酸颗粒干燥机202以及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
气凝胶颗粒干燥机201、聚乳酸颗粒干燥机202以及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3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搅拌获得膏状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和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挤出机206。
从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输出的膏状料与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4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第一挤出机206制备获得功能料切片。通过第一挤出机206制备的功能料切片与来自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管道输入第二挤出机207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功能料制备机构200进一步包括第一切片机2061和第一干燥机2062,第一切片机2061和第一干燥机2062设置在第一挤出机206和第二挤出机207之间。通过第一挤出机206制备的功能料分别通过第一切片机2061和第一干燥机2062制备获得干燥的功能料切片。第一干燥机2062和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挤出机207。
通过第二挤出机207制备的聚酯母料切片分别通过表层管道301和底层管道302输入薄膜制备机构300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表层A以及底层C,来自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芯层管道303输入薄膜制备机构300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芯层B。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挤出机207和薄膜制备机构300之间设置有第二切片机2071和第二干燥机2072。通过第二挤出机207制备的聚酯母料分别通过第二切片机2071和第二干燥机2072制备获得干燥的聚酯母料切片。第二干燥机207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表层管道301和底层管道302连接薄膜制备机构300。
如果膜用聚酯是已经生产或者购买的膜用聚酯切片,则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可以仅仅包括切片干燥机即可。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本申请的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可以在现有聚酯生产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三挤出机208,第三挤出机208和第二挤出机207之间设置有第三切片机2081和第三干燥机2082。第三干燥机208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挤出机207以及薄膜制备机构30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对苯二甲酸,2.2kg乙二醇,1.10g二氧化锗,在230~265℃、0.2~0.3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理论值后,将体系压力泄至常压。在此条件下反应,加入1.025g磷酸三乙酯,常压搅拌10分钟,升温降度压到280℃及100Pa以下,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3h,最后经聚合熔体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75dl/g的膜用PET聚酯切片。
将60重量份的粒径0.5μm的气凝胶颗粒120℃烘干4小时;将10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乳酸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10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苯乙烯颗粒和5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乙烯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上述烘干后的颗粒,常温投入到30重量份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中高速搅拌2小时,获得膏状料,搅拌速度1000-1500rpm。将110℃烘干4小时的2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和5重量份的聚乙烯颗粒(此处可以不用粉碎,仅以购买的颗粒形式烘干即可),与上述膏状料投入挤出机的混料区,均匀混合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
将制备的功能料切片按照总质量的1.0%wt的添加量,添加到前述制备的膜用PET聚酯切片中均匀混合,最后熔融、共挤、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的含量为1.0wt%的PET聚酯母料切片。
将前述制备的膜用PET聚酯切片作为芯层原料,将前述制备的PET聚酯母料切片分别作为表层和芯层原料,熔融共挤、模头铸片、横向远红外拉伸、冷却定型、收卷、分切,制成ABC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65%,透光率98%,拉伸强度300MPa,膜表面摩擦系数≤0.5,幅宽为8700mm,厚度为2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2.5μm,B层的厚度为15μm,C层的厚度为2.5μm。所述薄膜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实施例2
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对苯二甲酸,2.2kg乙二醇,1.10g二氧化锗,在230~265℃、0.2~0.3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理论值后,将体系压力泄至常压。在此条件下反应,加入1.025g磷酸三乙酯,常压搅拌10分钟,升温降度压到280℃及100Pa以下,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3h,最后经聚合熔体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75dl/g的膜用PET聚酯切片。
将70重量份的粒径10μm的气凝胶颗粒120℃烘干4小时;将15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乳酸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15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苯乙烯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上述烘干后的颗粒,常温投入到40重量份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中高速搅拌2小时,获得膏状料,搅拌速度1000-1500rpm。将110℃烘干4小时的45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此处可以不用粉碎,仅以购买的颗粒形式烘干即可),与上述膏状料投入挤出机的混料区,均匀混合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
将制备的功能料切片按照总质量的5.0%wt的添加量,添加到前述制备的膜用PET聚酯切片中均匀混合,最后熔融、共挤、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的含量为5.0wt%的PET聚酯母料切片。
将前述制备的膜用PET聚酯切片作为芯层原料,将前述制备的PET聚酯母料切片分别作为表层和芯层原料,熔融共挤、模头铸片、横向远红外拉伸、冷却定型、收卷、分切,制成ABC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65%,透光率97%,拉伸强度323MPa,膜表面摩擦系数≤0.5,幅宽为8700mm,厚度为4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3.5μm,B层的厚度为33μm,C层的厚度为3.5μm。所述薄膜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实施例3
在20L通用型反应釜中加入5.0kg精对苯二甲酸,2.4kg乙二醇,1.6kg1,4-环己烷二甲醇(CHDM),0.1g钛酸四丁酯催化剂、120g醋酸钙抗粘结剂,20g纳米级醋酸钙添加剂、在230~250℃、0.2~0.3Mpa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理论值后,将体系压力泄至常压。在此条件下反应,加入0.03g磷酸三乙酯稳定剂,常压搅拌6min,抽真空后,将反应釜内温升至285℃,压力降到100Pa以下,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3h,最后经聚合熔体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80dl/g的膜用PETG聚酯切片。
将65重量份的粒径5μm的气凝胶颗粒120℃烘干4小时;将12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乳酸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5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苯乙烯颗粒和5重量份的粒径0.5mm以下的聚乙烯颗粒110℃烘干4小时。将上述烘干后的颗粒,常温投入到35重量份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中高速搅拌2小时,获得膏状料,搅拌速度1000-1500rpm。将110℃烘干4小时的15重量份的聚苯乙烯颗粒和5重量份的聚乙烯颗粒(此处可以不用粉碎,仅以购买的颗粒形式烘干即可),与上述膏状料投入挤出机的混料区,均匀混合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
将制备的功能料切片按照总质量的2.84%wt的添加量,添加到前述制备的膜用PETG聚酯切片中均匀混合,最后熔融、共挤、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的含量为2.84wt%的PETG聚酯母料切片。
将前述制备的膜用PETG聚酯切片作为芯层原料,将前述制备的PETG聚酯母料切片分别作为表层和芯层原料,熔融共挤、模头铸片、横向远红外拉伸、冷却定型、收卷、分切,制成ABC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69%,透光率96%,拉伸强度324MPa,膜表面摩擦系数≤0.5,幅宽为8700mm,厚度为6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5.0μm,B层的厚度为50μm,C层的厚度为5.0μm。所述薄膜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膜用PET聚酯切片。
将实施例1中的气凝胶颗粒替换成粒径同样为0.5μm普通二氧化硅颗粒,去除聚乳酸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对比功能料切片。
将对比功能料切片与PET聚酯切片制备含量为1.0wt%的对比PET聚酯母料切片。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三层拉挤工艺制备聚酯薄膜,幅宽为8700mm,厚度为2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2.5μm,B层的厚度为15μm,C层的厚度为2.5μm。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40%,透光率84%,拉伸强度254MPa。所述透明聚酯薄膜不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2相同的膜用PET聚酯切片。
将实施例2中的气凝胶颗粒替换成粒径同样为10μm普通二氧化硅颗粒,去除聚乳酸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对比功能料切片。
将对比功能料切片与PET聚酯切片制备含量为5.0wt%的对比PET聚酯母料切片。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三层拉挤工艺制备聚酯薄膜,幅宽为8700mm,厚度为4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3.5μm,B层的厚度为33μm,C层的厚度为3.5μm。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44%,透光率83%,拉伸强度255MPa。所述透明聚酯薄膜不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对比例3
采用实施例3相同的膜用PETG聚酯切片。
将实施例3中的气凝胶颗粒替换成粒径同样为5μm普通二氧化硅颗粒,去除聚乳酸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对比功能料切片。
将对比功能料切片与PETG聚酯切片制备含量为5.0wt%的对比PETG聚酯母料切片。
采用实施例1相同的三层拉挤工艺制备聚酯薄膜,幅宽为8700mm,厚度为60μm,其中,A层的厚度为5.0μm,B层的厚度为50μm,C层的厚度为5.0μm。所制薄膜120℃,2~3秒横向热收缩率43%,透光率82%,拉伸强度252MPa。所述透明聚酯薄膜不可通过阻燃等级UL94V-2的测试。
本申请的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添加功能料切片之后,对原聚酯的粘度影响很小,有利于保持聚酯薄膜参数的稳定性;还可降低抗粘连粒子的用量。本申请的制造系统及方法获得的热收缩膜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拉伸强度、透光率以及阻燃性能。另外对热收缩膜的光泽度、耐磨、耐高温、隔热性能均有提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申请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包括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功能料制备机构(200)以及薄膜制备机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料制备机构(200)包括气凝胶颗粒干燥机(201),聚乳酸颗粒干燥机(202),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3)以及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4);所述气凝胶颗粒干燥机(201)、聚乳酸颗粒干燥机(202)以及第一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3)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罐(205)输出的膏状料与所述第二聚苯乙烯或聚乙烯颗粒干燥机(204)的干燥颗粒通过管道输入第一挤出机(206)制备获得功能料切片;通过第一挤出机(206)制备的功能料切片与来自所述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管道输入第二挤出机(207)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通过第二挤出机(207)制备的聚酯母料切片分别通过表层管道(301)和底层管道(302)输入薄膜制备机构(300)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表层A以及底层C,来自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的膜用聚酯切片通过芯层管道(303)输入薄膜制备机构(300)制备获得热收缩膜的芯层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料制备机构(200)进一步包括第一切片机(2061)和第一干燥机(2062),所述第一切片机(2061)和第一干燥机(2062)设置在所述第一挤出机(206)和第二挤出机(207)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出机(207)和薄膜制备机构(300)之间设置有第二切片机(2071)和第二干燥机(207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包括第三挤出机(208),所述第三挤出机(208)和第二挤出机(207)之间设置有第三切片机(2081)和第三干燥机(2082)。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的制造系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膜用聚酯制备机构(100)制备膜用聚酯切片;
通过功能料制备机构(200)将聚苯乙烯或聚乙烯、聚乳酸、气凝胶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均匀混合之后,熔融挤出、切粒、干燥获得功能料切片;
将制备的功能料切片与膜用聚酯切片输入第二挤出机(207)制备获得聚酯母料切片;
将制备的膜用聚酯切片作为芯层原料,将制备的聚酯母料切片分别作为表层和芯层原料,输入薄膜制备机构(300),通过熔融共挤、模头铸片、横向远红外拉伸、冷却定型、收卷、分切,制成A、B、C三层结构的热收缩膜。
CN202011077868.3A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936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7868.3A CN112936927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7868.3A CN112936927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6927A true CN112936927A (zh) 2021-06-11
CN112936927B CN112936927B (zh) 2022-01-11

Family

ID=7623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7868.3A Active CN112936927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69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572A (zh) * 2021-08-31 2021-11-26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petg热收缩膜及其制备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6137A (ja) * 2005-05-11 2006-11-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フィルム並びに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及び容器
CN103203934A (zh) * 2013-03-26 2013-07-17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收缩共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6221A (zh) * 2019-08-09 2019-11-05 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交联聚烯烃热收缩有色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4714A (zh) * 2019-11-20 2020-02-11 江阴中达软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双向拉伸聚乳酸烟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108594A (ko) * 2019-03-11 2020-09-2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복사 냉방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복사 냉방 필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6137A (ja) * 2005-05-11 2006-11-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熱収縮性フィルム並びに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成形品及び容器
CN103203934A (zh) * 2013-03-26 2013-07-17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收缩共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108594A (ko) * 2019-03-11 2020-09-21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복사 냉방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복사 냉방 필름
CN110406221A (zh) * 2019-08-09 2019-11-05 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交联聚烯烃热收缩有色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4714A (zh) * 2019-11-20 2020-02-11 江阴中达软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可降解双向拉伸聚乳酸烟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572A (zh) * 2021-08-31 2021-11-26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petg热收缩膜及其制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6927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3934B (zh) 一种热收缩共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604123B1 (en)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with calcium carbonate and methods and products using same
US8008373B2 (en)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sterbatch, and a composition derived therefrom having improved physical properties
CN110760169B (zh) 一种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7555B (zh) 一种热收缩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62428A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成形された樹脂成形品
CN103483784A (zh) 一种阻燃pet热收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6927B (zh) 一种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及方法
JP3862557B2 (ja) 透明な耐衝撃性ポリ乳酸系延伸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044126B (zh) 一种bope薄膜用防粘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20039866A (ko)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생분해성 폴리유산 다층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71437B2 (ja) エチレン−酢酸ビニル共重合体ケン化物ペレットの乾燥方法
EP2788427A1 (en) Bio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good transparency and sliding properties
CN103252964B (zh) 一种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3564493U (zh) 一种用于热收缩膜的制造系统
CN213563726U (zh) 一种聚酯母料生产系统
CN213563736U (zh) 一种用于聚酯制品的功能母料生产系统
CN113817296A (zh) 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缠绕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31726A (ja) 生分解性艶消しフィルム
CN112959782B (zh) 一种加工性能优异的完全可降解阻气气垫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09558A (zh) 共挤出的多层纤维素基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产品
CN220008433U (zh) 一种用于可回收热收缩膜的功能母料的制备系统
CN107266833B (zh) 一种热塑膜回收利用改性剂及回收工艺
JP3037998B2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シート及び成形品
JPH04136063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シート及び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