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4196A -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4196A
CN112924196A CN202110203210.0A CN202110203210A CN112924196A CN 112924196 A CN112924196 A CN 112924196A CN 202110203210 A CN202110203210 A CN 202110203210A CN 112924196 A CN112924196 A CN 112924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ing
rotating
ro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32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4196B (zh
Inventor
李小红
王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102032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4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4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4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4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4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01M17/021Tyre supporting devices, e.g. chu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杆、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移动座、设于所述移动座上的驱动辊、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个驱动轨道、分别设于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上的两个驱动块、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多个固定装置、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块的测试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第一伸缩杆、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的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固定柱、设于所述固定柱一侧的固定辊、设于所述固定辊上的多个凸辊。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轮胎的销量和制作水平,需要不断的提高汽车轮胎的品质,汽车轮胎的防滑性能是判断汽车轮胎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一般是测试人员驾驶汽车在不同粗糙度的路面上行驶,然后另一名测试人员在旁边观察汽车的轮胎是否会打滑,然后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如此检测出的结果误差比较大,时间长了,测试人员容易疲劳;为了缓解疲劳,测试人员会间歇性下车休息,如此会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低测试人员疲劳程度、增加检测效率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杆、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移动座、设于所述移动座上的驱动辊、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个驱动轨道、分别设于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上的两个驱动块、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多个固定装置、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块的测试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第一伸缩杆、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的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固定柱、设于所述固定柱一侧的固定辊、设于所述固定辊上的多个凸辊;所述移动座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辊可相对于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所述驱动块可相对于所述驱动轨道进行移动,所述多个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
本发明通过移动座和支撑杆的设置,当需要对轮胎的防滑性能进行检测时,将轮胎套设到多个固定装置上,并通过多个固定装置对轮胎进行固定,随后启动驱动轨道带动驱动块以及测试装置向上移动,使得轮胎紧贴住测试装置的一侧,随后转动驱动辊带动轮胎进行转动,使得轮胎沿着测试装置的一侧进行滚动,进而使得移动座沿着支撑杆进行移动,在驱动辊转动指定的圈数后,通过测量移动座相对于支撑杆的移动长度,来判断轮胎的防滑性能,即移动座移动距离越长轮胎防滑性能越好,减少了测试人员的疲劳程度,增加了轮胎检测时的效率;通过固定辊和凸辊的设置,当轮胎套设到多个固定装置上后,伸长第一伸缩杆带动固定柱向轮胎的内圈接近,随后固定辊会顶住轮胎的内圈,并通过多个固定辊对轮胎进行支撑固定,方便了后续轮胎的转动检测,提高了轮胎检测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多个凸辊的设置,增加了固定辊和轮胎内圈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了轮胎固定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一保护罩、设于所述第一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一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一保护板、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稳定件、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二保护罩、设于所述第二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二移动槽、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二保护板、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上的两个翻板、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的两个连接条、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两个连接条的两个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柱内的气囊、设于所述气囊两侧的两个穿孔、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穿杆、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固定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第二伸缩杆、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翻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板进行转动,所述翻板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翻板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通过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的设置,当无需使用固定辊和凸辊时,可以通过第二保护板对固定辊以及凸辊进行保护遮挡,减少了灰尘附着在固定辊上的可能性,当需要使用固定辊和凸辊时,由于第一伸缩杆伸长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保护板向轮胎的内侧进行移动,使得第一保护板上的稳定件接触到轮胎内侧,随后在第一伸缩杆继续伸长的情况下,第一保护板会被挤压并沿着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同时通过连接条带动第二保护板沿着第二移动槽进行移动,使得两个第二保护板相互打开,进而使得被第二保护板遮挡住的固定辊和凸辊露出,方便了后续使用固定辊和凸辊时的操作;通过气囊的设置,在第一保护板沿着第一移动槽移动的过程中,穿杆会插入到穿孔内,随后穿杆对气囊进行挤压,使得气囊内的气体被挤入到第二伸缩杆内,随后第二伸缩杆伸长并带动固定辊和凸辊向轮胎处移动,使得固定辊、凸辊以及稳定件可以相互配合并对轮胎的内圈进行固定支撑,增加了固定辊以及凸辊使用时的便捷性和稳定性;通过翻板的设置,当固定辊在第二伸缩杆的带动下向轮胎处移动时,固定辊可以推开翻板并移动,避免了固定辊和第二保护板之间相互碰撞干涉而导致的零件破损,增加了设备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的第四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上的连接环、设于所述连接环两侧的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环上的转动块、设于所述转动块上的第三伸缩杆、设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上的辅助块、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环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管;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其中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珠、设于所述圆珠一侧的锁定杆、用于连接所述锁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杆;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另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槽、设于所述圆槽一侧的锁定扣、设于所述锁定扣上的连接槽;所述两个辅助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进行转动,所述辅助块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辅助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连接管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珠和所述圆槽呈配合设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槽呈配合设置;通过辅助块的设置,当轮胎内圈的直径较大且需要对轮胎进行额外的支撑固定时,可以在固定辊以及稳定件对轮胎进行支撑的同时,继续伸长第一伸缩杆,使得第一伸缩杆和固定柱受到挤压并相互靠近,进而使得连接环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三伸缩杆内,进而带动第三伸缩杆进行伸长,随后多个第三伸缩杆伸长并带动辅助块进行移动,使得位于一侧的两个辅助块相互接触,并使得两个辅助块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随后继续伸长第三伸缩杆,此时由于两个辅助块相互贴合,使得第三伸缩杆伸长时会同步相对于连接环进行转动,并带动合并成圆形的两个辅助块向轮胎内侧移动,进而推动辅助块顶住轮胎的内圈,使得轮胎可以通过辅助块进行额外的支撑,增加了大直径轮胎固定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通过圆珠和圆槽的设置,当两个辅助块相互贴合时,圆珠会扣入到圆槽内,使得两个辅助块可以通过圆珠和圆槽的配合进行定位,避免了辅助块相互错位而导致的辅助块对轮胎支撑效果变差的情况;通过锁定杆和锁定扣的设置,当两个辅助块相互贴合时,锁定杆会扣入到锁定扣内,随后在第三伸缩杆相对于连接环进行转动并带动辅助块进行移动时,由于辅助块相互贴合使得辅助块相对于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锁定杆相对于锁定扣进行转动,同时连接杆会扣入到连接槽内,此时锁定杆和锁定扣的位置相互交错,使得锁定杆无法从锁定扣内脱离,进而使得两个辅助块可以通过锁定杆和锁定扣进行限位作用,增加了辅助块之间的稳定性。
所述测试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之间的测试桩、设于所述测试桩两侧的两个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测试桩和所述驱动块的转动盘、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多个齿板、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多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凹槽、设于所述凹槽上的伸缩板;所述两个调节部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盘可相对于所述驱动块进行转动,所述多个调节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伸缩板和所述齿板呈配合设置,所述伸缩板可相对于所述凹槽进行转动,所述测试桩的各侧表面材质不同;通过测试桩的各侧表面材质不同的设置,使得测试桩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测试环境,当需要对轮胎进行防滑性能检测时,驱动块带动测试桩向上移动,使得测试桩的上表面接触并贴合轮胎的外侧,进而对轮胎进行当前测试环境的防滑检测,当需要更换测试摩擦度时,将伸缩板从凹槽处弹出,随后驱动块带动测试桩向下移动一端距离并在此向上移动,此时在测试桩向上移动时弹出的伸缩板会接触到齿板的位置,使得伸缩板和齿板相互啮合,并通过伸缩板和齿板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转动盘转动,同时通过转动盘带动测试桩翻转一面或多面,进而改变了测试桩向上的表面,从而更换了测试摩擦度,增加了轮胎检测时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通过凹槽的设置,当无需更换测试桩表面,只需对不同轮胎进行相同的摩擦度进行检测时,将伸缩板放置到凹槽内,使得伸缩板不会接触到齿板,进而使得测试桩上下移动上不会产生翻转,增加了对测试桩各表面的控制精确性。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一侧且穿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遮挡板、通过遮挡板和所述驱动轨道组成的气腔、设于所述转动盘内的储气腔、用于连接所述气腔和所述储气腔的通气槽、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固定环、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推气辊、用于连接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推气辊的第五弹性件、设于所述推气辊上的多个限位环、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多个卡块;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上的第四伸缩杆、设于所述伸缩板上的连接块、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六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多个第一转动板、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和所述多个第一转动板的多个第二转动板;所述遮挡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进行移动,所述推气辊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移动,所述卡块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转动,所述卡块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块上,所述连接块可相对于所述伸缩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块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伸缩杆进行转动;通过第四伸缩杆和连接块的设置,当需要将伸缩板从凹槽内弹出时,按动推气辊沿着固定环向内移动,使得推气辊推动气腔内的气体通过通气槽进入到储气腔内,随后储气腔内的气体进入到多个第四伸缩杆内,使得第四伸缩杆伸长并通过连接块推动伸缩板从凹槽内弹出,增加了伸缩板使用时的便捷性;通过遮挡板的设置,当驱动块在驱动轨道的带动下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遮挡板增加气腔的气密性,避免了气腔内的气体漏出的情况;通过卡块和限位环的设置,使得推气辊对气腔内的气体进行推动时,可以通过卡块扣入到多个不同的限位环上来控制不同的推气量,方便了对气腔内的气体进行精确控制;通过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设置,当伸缩板弹出在凹槽外部时,由于伸缩板相对于转动盘时倾斜设置的,因此测试桩向下移动时,伸缩板和齿板会产生棘齿的效果,同时伸缩板接触到齿板时,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会相互转动,使得伸缩板向凹槽内收缩一小段距离,避免了伸缩板和齿板在测试桩下移时带动转动盘以及测试桩进行反转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测试桩反转而导致的测试桩上表面不受控制的进行改变的情况。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上的多个调节槽、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的移动板、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和所述移动板的多个第七弹性件、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转动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第四伸缩杆和所述转动环的多个第一连接线;所述移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调节槽进行移动,所述转动环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连接线的设置,当无需使用伸缩板时,移动板会在第七弹性件的推动下抵在调节槽的一端,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线拉住多个第四伸缩杆,使得第四伸缩杆收缩并将伸缩板限位在凹槽内,增加了伸缩板不使用时的稳定性,当伸缩板在第四伸缩杆的推动下弹出凹槽时,第四伸缩杆会通过第一连接线拉动移动板沿着调节槽进行移动,方便了伸缩板的使用过程;通过转动环的设置,当转动盘转动时,第一连接线会带动转动环相对于移动板进行转动,避免了第一连接线相互缠绕的情况。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调节槽一侧的多个第五伸缩杆、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内的多个第八弹性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气槽和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的多个进气槽、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推杆、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驱动槽、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槽和所述推杆的转动杆、设于所述测试桩内的转动辊、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定位孔、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多个定位杆、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凸轮、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移动槽、穿设于所述移动槽上的顶杆、用于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移动槽的第九弹性件、设于所述顶杆一端的测试条;所述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推杆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杆和所述驱动槽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辊可相对于所述测试桩进行转动,所述多个测试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顶杆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槽进行移动;通过测试条的设置,当需要改变测试桩一侧的粗糙度时,继续按动推气辊使得气腔内的气体进入到通气槽内,此时由于储气腔以及第四伸缩杆内的气体已经充满,因此进入到通气槽内的气体会通过进气槽挤入到第五伸缩杆内,使得第五伸缩杆伸长,随后在第五伸缩杆伸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并推动移动板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板带动推杆和转动杆进行移动,并通过转动杆和驱动槽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杆在移动的同时产生转动,随后通过定位板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带动转动辊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转动辊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当凸轮转动时,凸轮会顶动顶杆沿着移动槽进行移动,使得顶杆推动测试条向上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卡块对推气辊上的不同位置的限位环进行固定来控制测试条的上升高度,进而通过测试条上升的不同高度来控制测试桩一侧的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了轮胎测试的多样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减低测试人员疲劳程度、增加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1、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杆11、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移动座12、设于所述移动座上的驱动辊13、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个驱动轨道14、分别设于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上的两个驱动块15、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多个固定装置2、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块的测试装置3;所述移动座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辊可相对于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所述驱动块可相对于所述驱动轨道进行移动;所述移动座内设有电机,所述驱动辊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所述驱动轨道为电动轨道。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第一伸缩杆21、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的第一弹性件22、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固定柱23、设于所述固定柱一侧的固定辊24、设于所述固定辊上的多个凸辊25;所述多个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为气泵带动的气杆,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一保护罩26、设于所述第一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一移动槽27、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一保护板28、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稳定件29、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二保护罩20、设于所述第二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二移动槽201、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二保护板202、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上的两个翻板20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的两个连接条204、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两个连接条的两个第二弹性件205、设于所述固定柱内的气囊206、设于所述气囊两侧的两个穿孔207、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穿杆208、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固定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第二伸缩杆209、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内的第三弹性件210;所述第一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翻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板进行转动,所述翻板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翻板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所述稳定件为橡胶制成,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三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的第四弹性件211、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上的连接环212、设于所述连接环两侧的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环上的转动块213、设于所述转动块上的第三伸缩杆214、设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上的辅助块215、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环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管216;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其中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珠217、设于所述圆珠一侧的锁定杆218、用于连接所述锁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杆219;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另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槽220、设于所述圆槽一侧的锁定扣221、设于所述锁定扣上的连接槽222;所述两个辅助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进行转动,所述辅助块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辅助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连接管为橡胶制成,所述圆珠可扣入到所述圆槽内,所述连接杆可穿入到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四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测试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之间的测试桩31、设于所述测试桩两侧的两个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测试桩和所述驱动块的转动盘32、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多个齿板33、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多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凹槽34、设于所述凹槽上的伸缩板35;所述两个调节部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盘可相对于所述驱动块进行转动,所述多个调节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伸缩板和所述齿板相互啮合,所述伸缩板可相对于所述凹槽进行转动,所述测试桩的各侧表面材质不同。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一侧且穿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遮挡板36、通过遮挡板和所述驱动轨道组成的气腔37、设于所述转动盘内的储气腔38、用于连接所述气腔和所述储气腔的通气槽39、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固定环30、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推气辊301、用于连接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推气辊的第五弹性件302、设于所述推气辊上的多个限位环303、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多个卡块304;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上的第四伸缩杆305、设于所述伸缩板上的连接块306、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六弹性件307、设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多个第一转动板308、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和所述多个第一转动板的多个第二转动板309;所述遮挡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进行移动,所述推气辊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移动,所述卡块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转动,所述卡块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块上,所述连接块可相对于所述伸缩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块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五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六弹性件为弹簧。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上的多个调节槽310、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的移动板311、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和所述移动板的多个第七弹性件312、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转动环31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第四伸缩杆和所述转动环的多个第一连接线314;所述移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调节槽进行移动,所述转动环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七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连接线为钢丝。
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调节槽一侧的多个第五伸缩杆315、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内的多个第八弹性件316、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气槽和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的多个进气槽317、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推杆318、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驱动槽319、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槽和所述推杆的转动杆320、设于所述测试桩内的转动辊321、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定位孔322、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多个定位杆323、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凸轮324、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移动槽325、穿设于所述移动槽上的顶杆326、用于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移动槽的第九弹性件327、设于所述顶杆一端的测试条328;所述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推杆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杆和所述驱动槽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辊可相对于所述测试桩进行转动,所述多个测试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顶杆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第八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九弹性件为弹簧。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对轮胎的防滑性能进行检测时,将轮胎套设到多个固定装置2上,并通过多个固定装置2对轮胎进行固定,随后启动驱动轨道14带动驱动块15以及测试装置3向上移动,使得轮胎紧贴住测试装置3的一侧,随后转动驱动辊13带动轮胎进行转动,使得轮胎沿着测试装置3的一侧进行滚动,进而使得移动座12沿着支撑杆11进行移动,在驱动辊13转动指定的圈数后,通过测量移动座12相对于支撑杆11的移动长度,来判断轮胎的防滑性能,即移动座12移动距离越长轮胎防滑性能越好。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1)、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杆(11)、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移动座(12)、设于所述移动座上的驱动辊(13)、设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两个驱动轨道(14)、分别设于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上的两个驱动块(15)、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多个固定装置(2)、用于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块的测试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辊上的第一伸缩杆(21)、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内的第一弹性件(22)、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固定柱(23)、设于所述固定柱一侧的固定辊(24)、设于所述固定辊上的多个凸辊(25);所述移动座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杆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辊可相对于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所述驱动块可相对于所述驱动轨道进行移动,所述多个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一保护罩(26)、设于所述第一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一移动槽(27)、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一保护板(28)、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稳定件(29)、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第二保护罩(20)、设于所述第二保护罩两侧的两个第二移动槽(201)、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移动槽上的两个第二保护板(202)、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上的两个翻板(20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和所述两个第二保护板的两个连接条(204)、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两个连接条的两个第二弹性件(205)、设于所述固定柱内的气囊(206)、设于所述气囊两侧的两个穿孔(207)、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保护板上的两个穿杆(208)、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固定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气囊上的第二伸缩杆(209)、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内的第三弹性件(210);所述第一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第二保护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进行移动,所述翻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板进行转动,所述翻板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翻板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的第四弹性件(211)、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固定柱上的连接环(212)、设于所述连接环两侧的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环上的转动块(213)、设于所述转动块上的第三伸缩杆(214)、设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上的辅助块(215)、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环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管(216);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其中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珠(217)、设于所述圆珠一侧的锁定杆(218)、用于连接所述锁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连接杆(219);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另一个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块上的圆槽(220)、设于所述圆槽一侧的锁定扣(221)、设于所述锁定扣上的连接槽(222);所述两个辅助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连接环进行转动,所述辅助块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辅助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连接管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圆珠和所述圆槽呈配合设置,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槽呈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两个驱动块之间的测试桩(31)、设于所述测试桩两侧的两个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测试桩和所述驱动块的转动盘(32)、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多个齿板(33)、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多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凹槽(34)、设于所述凹槽上的伸缩板(35);所述两个调节部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转动盘可相对于所述驱动块进行转动,所述多个调节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伸缩板和所述齿板呈配合设置,所述伸缩板可相对于所述凹槽进行转动,所述测试桩的各侧表面材质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一侧且穿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遮挡板(36)、通过遮挡板和所述驱动轨道组成的气腔(37)、设于所述转动盘内的储气腔(38)、用于连接所述气腔和所述储气腔的通气槽(39)、设于所述驱动轨道一侧的固定环(30)、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推气辊(301)、用于连接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推气辊的第五弹性件(302)、设于所述推气辊上的多个限位环(303)、设于所述固定环上的多个卡块(304);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上的第四伸缩杆(305)、设于所述伸缩板上的连接块(306)、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六弹性件(307)、设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多个第一转动板(308)、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和所述多个第一转动板的多个第二转动板(309);所述遮挡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进行移动,所述推气辊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移动,所述卡块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环进行转动,所述卡块内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扭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块上,所述连接块可相对于所述伸缩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块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板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伸缩杆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块上的多个调节槽(310)、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的移动板(311)、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调节槽和所述移动板的多个第七弹性件(312)、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转动环(31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第四伸缩杆和所述转动环的多个第一连接线(314);所述移动板可相对于所述调节槽进行移动,所述转动环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板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调节槽一侧的多个第五伸缩杆(315)、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内的多个第八弹性件(316)、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气槽和所述多个第五伸缩杆的多个进气槽(317)、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推杆(318)、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驱动槽(319)、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槽和所述推杆的转动杆(320)、设于所述测试桩内的转动辊(321)、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定位孔(322)、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多个定位杆(323)、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多个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动辊上的凸轮(324)、设于所述测试桩上的移动槽(325)、穿设于所述移动槽上的顶杆(326)、用于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移动槽的第九弹性件(327)、设于所述顶杆一端的测试条(328);所述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推杆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杆和所述驱动槽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辊可相对于所述测试桩进行转动,所述多个测试组件结构相同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顶杆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槽进行移动。
CN202110203210.0A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Active CN112924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3210.0A CN112924196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3210.0A CN112924196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4196A true CN112924196A (zh) 2021-06-08
CN112924196B CN112924196B (zh) 2023-04-18

Family

ID=76170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3210.0A Active CN112924196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41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99498A1 (en) * 2016-04-14 2017-10-19 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tire to pavement skid resistance
CN110285984A (zh) * 2019-06-04 2019-09-27 范丽珍 一种汽车轮胎防滑性检测台
CN210433213U (zh) * 2018-12-18 2020-05-01 坦思途(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展示测试装置
CN211477637U (zh) * 2020-08-07 2020-09-11 山东昌丰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防滑性测试装置
CN112345274A (zh) * 2020-10-30 2021-02-09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性能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99498A1 (en) * 2016-04-14 2017-10-19 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comparing tire to pavement skid resistance
CN210433213U (zh) * 2018-12-18 2020-05-01 坦思途(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展示测试装置
CN110285984A (zh) * 2019-06-04 2019-09-27 范丽珍 一种汽车轮胎防滑性检测台
CN211477637U (zh) * 2020-08-07 2020-09-11 山东昌丰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防滑性测试装置
CN112345274A (zh) * 2020-10-30 2021-02-09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性能检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ADLEY E.HEINRICHS: "Vehicle speed affects both pre-skid braking kinematics and average tire/roadway friction",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
张锐 等: "仿驯鹿足底形貌胎面单元对轮胎防滑性能影响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4196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1448B2 (en) Snug fitting apparatus for tir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ire assembly
CN213580120U (zh) 一种橡胶轮胎检测装置
CN11292419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防滑性能检测系统
CN113028959B (zh) 一种回收轮胎的变形以及内部圆形检测装置
CN116148095B (zh) 一种pe膜延展抗拉性能检测设备
CN117110197A (zh) 一种轮胎裂纹检测装置
CN110726522A (zh) 一种汽车外饰件抗冲击检测装置
CN114813359B (zh) 不锈钢胀环检测抗拉实验装置
CN114088415B (zh) 一种汽车振动测试装置
KR101498199B1 (ko) 전기차 충전용 컨넥터의 압축 시험장치
CN113532712B (zh) 一种用于测试汽车安全气囊冲击力的检测装置
CN214748682U (zh) 一种消防管道气密性检查设备
CN209295907U (zh) 用于测试轮胎圆度的跳动值检测装置
CN210603258U (zh) 一种轮胎厚度检测装置
CN219830637U (zh) 一种防扎防爆轮胎测试装置
CN203811119U (zh) 用于车辆入库的停车位置检测装置
JP2797095B2 (ja) 一軸シャシダイナモメータ
JP4401182B2 (ja) タイヤトレッドへの傷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4538545U (zh) 一种快速回位的汽车侧滑检测平台
CN217605273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回转圆盘型静态性能测试装置
CN115597866B (zh) 一种基于压力试验的汽车轮毂轴承检测设备
CN212931357U (zh) 一种汽车车轮毂后加强板检具
CN209921250U (zh) 一种贴膜滚压装置
CN117451529B (zh) 一种光伏铝型材加工焊接质量检测装置
CN218725353U (zh) 一种汽车检测轮胎限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