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3117A - Ipm转子 - Google Patents

Ipm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3117A
CN112913117A CN201880098866.7A CN201880098866A CN112913117A CN 112913117 A CN112913117 A CN 112913117A CN 201880098866 A CN201880098866 A CN 201880098866A CN 112913117 A CN112913117 A CN 112913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re
spring plate
hole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8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3117B (zh
Inventor
冈崎正文
N·杉
广谷迪
森昭彦
阿久津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13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3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3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3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在IPM转子中,构成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一片孔设置于第一芯体片。在第一片孔的缘部设置有弹簧板部,通过将磁体插入收纳孔,弹簧板部被磁体弯折。在第一片孔的缘部的弹簧板部的两侧部分设置有与磁体之间形成余隙的一对凹陷部。余隙的大小根据弹簧板部对磁体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

Description

IPM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嵌永磁体式)转子,在转子芯体的收纳孔收纳有磁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IPM转子中,在转子芯体设置有磁体插入孔。在磁体插入孔的内壁面设置有向磁体插入孔突出的板簧部。若将磁体插入磁体插入孔,则板簧部会弹性变形。由此,磁体被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通过板簧部的长度调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76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这样现有的IPM转子中,由于仅通过板簧部的长度调节从板簧部向磁体施加的按压力,因此,难以确保稳定的按压力。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IPM转子,能够使向磁体施加的按压力更稳定。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IPM转子包括:转子芯体,所述转子芯体具有多块芯体片,并且设置有收纳孔;以及磁体,所述磁体收纳于收纳孔,多块芯体片包括第一芯体片和第二芯体片,在第一芯体片设置有构成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一片孔,在第二芯体片设置有构成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二片孔,在第一片孔的缘部设置有弹簧板部,通过将磁体插入收纳孔,弹簧板部被磁体弯折,在第二片孔的缘部设置有凹部,凹部供被磁体弯折后的弹簧板部退避,在第一片孔的缘部的弹簧板部的两侧部分设置有与磁体之间形成余隙(clearance)的一对凹陷部,余隙的大小根据弹簧板部对磁体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IPM转子中,余隙的大小根据弹簧板部对磁体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因此,能够使对磁体的按压力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将图1的磁体放大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转子芯体的第一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转子芯体的第二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转子芯体的第三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磁体插入图1的收纳孔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3的余隙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图3的余隙的大小与转矩下降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转子芯体的第一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转子芯体的第二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转子芯体的第三芯体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中,旋转电机具有IPM转子1以及定子10。IPM转子1具有转轴2、转子芯体3以及多个磁体4。
转子芯体3固定于转轴2,与转轴2一体地旋转。转轴2贯穿转子芯体3的中心。转子芯体3以将后述多块芯体片沿轴向层叠的方式构成。
在转子芯体3设置有多个收纳孔3a。各收纳孔3a沿着转子芯体3的轴向连续地设置。此外,多个收纳孔3a在转子芯体3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此外,多个收纳孔3a配置在转子芯体3的外周面附近且配置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相同位置。此外,各收纳孔3a沿着以转子芯体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弦配置。
各磁体4收纳于对应的收纳孔3a。收纳孔3a的个数与磁体4的个数相同。在该例中,使用了十个磁体4。此外,作为各磁体4,采用了永磁体。此外,各磁体4的外形是长方体。
此外,当观察转子芯体3的与旋转中心成直角的截面时,各磁体4的截面形状是具有第一长边4a、第二长边4b、第一短边4c以及第二短边4d的长方形。第一长边4a是转子芯体3的径向内侧的长边。第二长边4b是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长边。
此外,各磁体4沿着转子芯体3的径向被磁化。即,各磁体4以使包括第一长边4a的面和包括第二长边4b的面成为磁极面的方式被磁化。此外,磁体4以N极和S极交替地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转子芯体3设置有多个减轻孔3b。各减轻孔3b是用于使转子芯体3轻量化的孔。此外,各减轻孔3b配置于比收纳孔3a靠转子芯体3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在该例中,五个减轻孔3b以转子芯体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呈点对称地配置。
定子10具有定子芯体11以及多个定子线圈12。定子芯体11与IPM转子1配置在同轴上。
此外,定子芯体11具有圆环状的背轭部11a和多个极齿部11b。多个极齿部11b从背轭部11a向径向内侧突出。在该例中,在定子芯体11设置有十二个极齿部11b。
此外,各极齿部11b在定子芯体1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极齿11b之间形成有切槽11c。
各定子线圈12卷绕于对应的极齿部11b,并且被收纳至与对应的极齿部11b相邻的切槽11c。图1中,省略了一半的定子线圈12。
关于磁性,通过使定子线圈12流通电流,极齿部11b被磁化。由此,例如,产生图1的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的磁路。
此时,若各收纳孔3a相对于磁体4的厚度、即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磁体4的尺寸较大,则在磁路方面构成障碍。因此,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各收纳孔3a的尺寸优选尽可能与磁体4的厚度相同。
此外,在各收纳孔3a的磁体4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空间3c,以将在彼此相邻的磁体4间直接传递的磁路阻断。此外,在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各收纳孔3a的缘部设置有向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孔3d以将多余的磁路阻断。
转子芯体3的沿着轴向观察到的外形不是完全的圆形,而是将在多个磁体4的位置处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圆弧连接而成的形状。
图2是将图1的磁体4放大并示出的剖视图。转子芯体3的径向以及磁体4的厚度方向是图2的上下方向。此外,磁体4的宽度方向是图2的左右方向。
下面,对构成转子芯体3的多块芯体片进行说明。多块芯体片包括图3所示的第一芯体片20、图4所示的第二芯体片30、图5所示的第三芯体片40。
图3中,在第一芯体片20设置有多个第一片孔20a。各第一片孔2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3a的一部分。此外,各第一片孔20a的形状是梯形。
各第一片孔20a具有第一内侧缘部20b、第一外侧缘部20c以及一对第一端缘部20d。第一内侧缘部20b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内侧的缘部。第一外侧缘部20c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缘部。第一端缘部20d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周向上的第一片孔20a的两端的缘部。第一内侧缘部20b比第一外侧缘部20c短。
在各第一片孔20a的第一内侧缘部20b的中央部设置有向第一片孔20a突出的弹簧板部20e。通过将磁体4插入收纳孔3a,弹簧板部20e被磁体4弯折。不过,在图3中,为了示出弹簧板部20e的形状,将弯折前的弹簧板部20e以与磁体4重合的方式示出。
当观察转子芯体3的与轴向成直角的截面时,弹簧板部20e与磁体4的第一长边4a的中央部接触。此外,弹簧板部20e通过被磁体4弯折,将磁体4按压至第一外侧缘部20c。
磁体4的供弹簧板部20e接触的面即接触面4e是包括第一长边4a的面。
在各第一内侧缘部20b的弹簧板部20e的两侧部分设置有与磁体4之间形成余隙的一对凹陷部20f。
当观察转子芯体3的与轴向成直角的截面时,将与转子芯体3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弹簧板部20e的尺寸设为弹簧板部20e的宽度M。此外,在弹簧板部20e被磁体4弯折前的状态下,将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弹簧板部20e的尺寸设为弹簧板部20e的长度H。
图4中,在第二芯体片30设置有多个第二片孔30a。各第二片孔3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3a的一部分。此外,各第二片孔30a的形状是梯形。
各第二片孔30a具有第二内侧缘部30b、第二外侧缘部30c以及一对第二端缘部30d。第二内侧缘部30b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内侧的缘部。第二外侧缘部30c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缘部。第二端缘部30d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周向上的第二片孔30a的两端的缘部。第二内侧缘部30b比第二外侧缘部30c短。
在各第二片孔30a的第二内侧缘部30b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30e,该凹部30e供被磁体4弯折后的弹簧板部20e退避。
当观察转子芯体3的与轴向成直角的截面时,将与转子芯体3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凹部30e的尺寸设为凹部30e的宽度K。此外,将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凹部30e的尺寸设为凹部30e的深度L。
在各第二片孔30a的各第二端缘部30d设置有向第二片孔30a突出的圆弧状的凸部30f。各凸部30f与对应的磁体4接触而限制磁体4向转子芯体3的周向的移动。
图5中,在第三芯体片40设置有多个第三片孔40a。各第三片孔4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3a的一部分。此外,各第三片孔40a的形状是梯形。另外,图5中,省略了磁体4。
各第三片孔40a具有第三内侧缘部40b、第三外侧缘部40c、一对第三端缘部40d。第三内侧缘部40b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内侧的缘部。第三外侧缘部40c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的缘部。第三端缘部40d是位于转子芯体3的周向上的第三片孔40a的两端的缘部。第三内侧缘部40b比第三外侧缘部40c短。
此外,各第三内侧缘部40b与对应的磁体4的接触面4e相向。此外,各第三内侧缘部40b整体与接触面4e平行。即,在各第三片孔40a的第三内侧缘部40b既未设置弹簧板部,也未设置凹部。
图6是表示将磁体4插入图1的收纳孔3a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6示出了沿着转子芯体3的轴线的截面,图6的上下方向是转子芯体3的轴向,图6的左右方向是转子芯体3的径向。
在图6的例子中,转子芯体3包括三个第三芯体片层叠体5。各第三芯体片层叠体5以将多块第三芯体片40连续地层叠的方式构成。此外,第三芯体片层叠体5配置在转子芯体3的轴向的两端部和中央部。
此外,在相邻的第三芯体片层叠体5之间分别配置有混合层叠体6。各混合层叠体6以将多块第一芯体片20与多块第二芯体片30组合并层叠的方式构成。
在各混合层叠体6中,相对一块第一芯体片20,作为一组地层叠有多块第二芯体片30。即,每隔多块第二芯体片30配置有第一芯体片20。
图6中,相对一块第一芯体片20,层叠有三块第二芯体片30。此外,在各混合层叠体6中,采用了三组一块第一芯体片20与三块第二芯体片30的组合。此外,在位于磁体4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的混合层叠体6中,在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芯体片20的上游侧层叠有两块第二芯体片30。
在从图6的收纳孔3a的上端向下方插入磁体4的情况下,磁体4首先经过第三芯体片层叠体5。此时,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第三片孔40a的尺寸仅仅比磁体4的厚度略大。因此,磁体4在厚度方向上被定位。
接着,磁体4在经过第二芯体片30时,通过凸部30f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
然后,磁体4到达第一片孔20a,将弹簧板部20e向图6的下方向压弯。由此,在磁体4上被施加弹簧板部20e的恢复力、即按压力。该按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板簧部20e的材料、宽度M以及长度H。
此处,第一芯体片20、第二芯体片30以及第三芯体片40的材料设为均相同。此外,第一芯体片20、第二芯体片30以及第三芯体片40的厚度t设为均相同,t≈0.3mm~0.65mm。此外,弹簧板部20e的长度H设为厚度t的2倍~3倍。
在该情况下,若将三块左右的第二芯体片30层叠,则弯折后的弹簧板部20e的前端不会干涉下一第一芯体片20。因此,在图6中,在第一芯体片20之下连续地层叠有三块第二芯体片30。
凹部30e的宽度K比弹簧板部20e的宽度M略大。由此,能够供弹簧板部20e整体退避至凹部30e。
此外,凹部30e的底部构成弹簧板部20e的弯折的支点。因此,需要注意凹部30e的深度L的设定。在实施方式一中,凹陷部20f的底面与凹部30e的底面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相同位置。此外,弹簧板部20e的长度H以及宽度M对于设定按压力而言是重要的。
此外,在弹簧板部20e的作用下,磁体4向转子芯体3的径向外侧被按压,因此,在收纳孔3a的弹簧板部20e侧的内表面与磁体4之间产生有些许间隙。该间隙优选设为尽可能小以阻断磁路。另一方面,该间隙优选具有不难插入磁体4这一程度的尺寸。
该间隙的尺寸根据磁体4、第一芯体片20、第二芯体片30以及第三芯体片40的尺寸精度确定。在具有上述这样的尺寸的IPM转子1中,能够将间隙控制在0.2mm左右。
接着,使用图7和图8,对重要的尺寸进行说明。此处关注的尺寸是上述余隙的尺寸。在图3和图6中,以N表示余隙。另外,只要弹簧板部20e的长度在上述这样的范围,则不会对针对磁体4的按压力的确定造成影响。
弹簧板部20e对磁体4的按压力的大小根据余隙的大小而变化。此外,可知,根据余隙的大小,不仅按压力的大小会变化,按压力的偏差也会变化。
图7是表示图3的余隙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关系的图表。图7的横轴表示余隙的大小。N1是0.35mm,N2是0.40mm,N3是0.45mm,N4是0.50mm,N5是0.55mm,N6是0.60mm。
此外,图7的纵轴表示每块第一芯体片20的按压力的大小,其单位是牛顿。此外,按压力Ld1表示向磁体4按压的最低按压力。小于最低按压力的值是无法在使用环境下保持磁体4的值。
具体而言,也考虑到安全因素,最低按压力为大约10N。也就是说,只要按压力为10N以上,不小于该值,则不需要该值数倍的力。相反地,若按压力过大,则会阻碍磁体4的插入,是不理想的。
图7的○标记是按压力的实测值。此外,穿过○标记的多根纵线50表示按压力的偏差范围±4σ。此外,单点划线51是通过直线将偏差的中位值近似连接的线。
根据图7可知,余隙越小,按压力越大,不过,按压力的偏差也越大。也就是说,若余隙小,则弹簧板部20e的由于磁体4而产生的弯曲角度接近90度。因此,可知,小的余隙会对弹簧力产生影响,从而使弹簧力、尤其是回弹力产生偏差。
相反地,若余隙过大,则对磁体4进行按压的力自身变小。此外,上述间隙变大,磁路被阻断,导致磁场减弱,即磁通密度降低。
在对IPM转子1进行量产的情况下,上述偏差会造成较大的阻碍,若考虑热量以及经年变化,选择偏差小的尺寸是理想的。因此,在图7中,不能选择余隙N1、N2,而应当选择N3~N6。即,应当将余隙的尺寸设为0.45mm~0.60mm。另一方面,若考虑磁体4的插入性,与N3相比,N6的加工性更佳。
如此一来,在实施方式一中,余隙的大小根据弹簧板部20e对磁体4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
接着,图8是表示图3的余隙的大小与转矩下降率的关系的图表。此外,图8示出了图3的M的大小以及图4的K的大小所引起的磁场的减弱。图8中,K以及M按照线52、线53、线54的顺序变大。转矩Tr0是将余隙N1设为1的基准点。
根据图8可知,余隙越大,并且K以及M越大,则转矩的下降越大。此外,线52的N5处的转矩下降率的实测值小于0.1%。此外,线54的N5处的转矩下降率为0.2%左右。
另一方面,线52的宽度M是磁体4的第一长边4a的长度的20%左右。此外,线54的宽度M是第一长边4a的长度的30%左右。因此,可知,若是线52~54这种程度的转矩下降率,则不需要太注意K以及M的宽度尺寸。
宽度M对针对磁体4的按压力有影响,但该按压力根据IPM转子1的旋转加速度、热应变等求出。此外,按压力的选择也取决于上述余隙。此外,从磁路方面看,宽度M选择较窄的宽度是理想的。另外,关于图3的凹陷部20f的宽度,设为通常制造而言的最低尺寸,例如设为与第一芯体片20的厚度t相同的程度。
如此一来,对于确定弹簧板部20e的尺寸而言,特别需要关注余隙。此外,考虑对磁体4的按压力的偏差范围,确定余隙的大小。
根据上述可知,余隙的尺寸很重要,根据余隙的尺寸分别确定其他尺寸,从而确定各部分的尺寸。由此,不仅能够优化对磁体4的按压力,还能够抑制按压力的偏差,进而能够防止磁场减弱。
在上述这样的IPM转子1中,余隙的大小根据弹簧板部20e对磁体4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因此,能够使对磁体4的按压力更稳定。
此外,凹陷部20f的底面与凹部30e的底面位于转子芯体3的径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能够以凹部30e的底面为支点而稳定地弯折弹簧板部20e。
此外,弹簧板部20e的长度H是第一芯体片20的厚度的2~3倍。因此,在将第一芯体片20的厚度与第二芯体片30的厚度设成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将两块~三块的第二芯体片30重叠,能够使弹簧板部20e退避至凹部30e。
此外,与第一芯体片20相邻地连续层叠有两块以上的第二芯体片30。此外,连续层叠的第二芯体片30的层叠厚度是弹簧板部20e的长度H以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弹簧板部20e退避至凹部30e。
此外,由于除了使用了第一芯体片20以及第二芯体片30以外,还使用了第三芯体片40,因此,能够抑制转矩的下降。
此外,弹簧板部20e的宽度M是弹簧板部20e的宽度方向上的磁体4的长度的30%以下。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了弹簧板部20e以及凹部30e而引起的转矩的下降。
此外,弹簧板部20e与第一长边部4a的中央部接触。与之相对地,如图1所示,磁路经过磁体4的比中央附近靠两侧处。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了弹簧板部20e而引起的磁场减弱。
另外,当插入磁体4时,优选,将磁极的朝向相同的磁体4全部插入后,再插入其余的磁体4。即,通过将磁体4以跳过一个或多个收纳孔3a的方式插入收纳孔3a,能够防止由于插入磁体4而引起的转子芯体3的应变的偏差。
实施方式二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的转子芯体的与轴向成直角的各收纳孔的截面形状是向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打开的V字形。
下面,对构成实施方式二的转子芯体的多块芯体片进行说明。多块芯体片包括图9所示的第一芯体片60、图10所示的第二芯体片70、图11所示的第三芯体片80。
图9中,在第一芯体片60设置有多个第一片孔60a。各第一片孔6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的一部分。因此,各第一片孔60a的形状是向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打开的V字形。
各第一片孔60a具有相对转子芯体的径向朝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60b以及朝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60c。
实施方式二的磁体包括第一磁体4A和第二磁体4B。第一磁体4A配置于第一倾斜部60b。第二磁体4B配置于第二倾斜部60c。第一磁体4A以及第二磁体4B的结构分别与实施方式一的磁体4的结构相同。
实施方式二的弹簧板部包括与第一磁体4A接触的一对第一弹簧板部60d以及与第二磁体4B接触的一对第二弹簧板部60e。
一对第一弹簧板部60d与第一磁体4A的第一长边4a的两端部分别接触。此外,一对第二弹簧板部60e与第二磁体4B的第一长边4a的两端部分别接触。
通过将第一磁体4A插入收纳孔,一对第一弹簧板部60d被第一磁体4A弯折。此外,通过将第二磁体4B插入收纳孔,一对第二弹簧板部60e被第二磁体4B弯折。
不过,图9中,为了示出第一弹簧板部60d的形状,将弯折前的第一弹簧板部60d与第一磁体4A重叠地示出。此外,为了示出第二弹簧板部60e的形状,将弯折前的第二弹簧板部60e与第二磁体4B重叠地示出。
在各第一倾斜部60b的缘部的各第一弹簧板部60d的两侧部分与各第二倾斜部60c的缘部的各第二弹簧板部60e的两侧部分设置有与对应的磁体4A、4B之间形成余隙的一对凹陷部60f。
图10中,在第二芯体片70设置有多个第二片孔70a。各第二片孔7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的一部分。因此,各第二片孔70a的形状是向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打开的V字形。
各第二片孔70a具有相对转子芯体的径向朝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70b以及朝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70c。
在各第一倾斜部70b的缘部设置有一对第一凹部70d,所述一对凹部70d供被第一磁体4A弯折后的一对第一弹簧板部60d退避。在各第二倾斜部70c的缘部设置有一对第二凹部70e,所述一对凹部70e供被第二磁体4B弯折后的一对第二弹簧部60e退避。
此外,在第一倾斜部70b的缘部以及第二倾斜部70c的缘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凸部70f和第二凸部70g,所述第一凸部70f和第二凸部70g对第一磁体4A以及第二磁体4B朝向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图11中,在第三芯体片80设置有多个第三片孔80a。各第三片孔80a构成对应的收纳孔的一部分。因此,各第三片孔80a的形状是朝向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打开的V字形。
各第三片孔80a具有相对转子芯体的径向朝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80b以及朝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80c。另外,在图11中,省略了第一磁体4A以及第二磁体4B。
此外,与第一磁体4A的接触面4e相向的第一倾斜部80b的缘部与接触面4e平行。此外,与第二磁体4B的接触面4e相向的第二倾斜部80c的缘部与接触面4e平行。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在上述这样的V字状的磁体配置中,也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地,确定第一弹簧板部60d以及第二弹簧板部60e的宽度M1的尺寸、第一凹部70d以及第二凹部70e的宽度K1和深度L1的尺寸、余隙N1的尺寸。另外,关于宽度M1,由于存在两个部位,因此,也可作为将两者相加而成的宽度来考虑。
在实施方式二的IPM转子中,余隙的大小也根据第一弹簧板部60d对第一磁体4A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以及第二弹簧板部60e对第二磁体4B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因此,能够使对第一磁体4A和第二磁体4B的按压力更稳定。
此外,在实施方式二的结构中,产生图10的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的磁路。与之相对地,一对第一弹簧板部60d与第一磁体4A的第一长边4a的两端部分别接触。此外,一对第二弹簧板部60e与第二磁体4B的第一长边4a的两端部分别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设置了第一弹簧板部60d以及第二弹簧板部60e而引起的磁场减弱。
另外,当插入第一磁体4A以及第二磁体4B时,优选,在将第一磁体4A以及第二磁体4B中的任意一者全部插入后,再将另一者全部插入。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插入而引起的转子芯体的应变的偏差。
此外,在实施方式一、二的结构中,也可将凸部设置于第一芯体片以及第三芯体片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即,除了第一芯体片的弹簧板部以及第二芯体片的凹部以外,皆可配置于任一芯体片。
此外,第一芯体片、第二芯体片以及第三芯体片各自的块数以及位置不限定于图6的例子。
此外,也可省略第三芯体片。
符号说明
1IPM转子;3转子芯体;3a收纳孔;4磁体;4A第一磁体;4B第二磁体;4a第一长边;4b第二长边;4e接触面;20、60第一芯体片;20a、60a第一片孔;20b第一内侧缘部;20e弹簧板部;20f、60f凹陷部;30、70第二芯体片;30a、70a第二片孔;30b第二内侧缘部;30e凹部;40、80第三芯体片;40a、80a第三片孔;40b第三内侧缘部;60b、70b第一倾斜部;60c、70c第二倾斜部;60d第一弹簧板部;60e第二弹簧板部;70d第一凹部;70e第二凹部。

Claims (8)

1.一种IPM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芯体,所述转子芯体具有多块芯体片,并且设置有收纳孔;以及
磁体,所述磁体收纳于所述收纳孔,
所述多块芯体片包括第一芯体片和第二芯体片,
在所述第一芯体片设置有构成所述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一片孔,
在所述第二芯体片设置有构成所述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二片孔,
在所述第一片孔的缘部设置有弹簧板部,通过将所述磁体插入所述收纳孔,所述弹簧板部被所述磁体弯折,
在所述第二片孔的缘部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供被所述磁体弯折后的所述弹簧板部退避,
在所述第一片孔的缘部的所述弹簧板部的两侧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磁体之间形成余隙的一对凹陷部,
所述余隙的大小根据所述弹簧板部对所述磁体的按压力的大小与所述按压力的偏差的关系进行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位于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上的相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板部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芯体片的厚度的2倍~3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芯体片相邻地连续层叠有两块以上的所述第二芯体片,
连续层叠的所述第二芯体片的层叠厚度是所述弹簧板部的长度以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块芯体片还包括第三芯体片,
在所述第三芯体片设置有构成所述收纳孔的一部分的第三片孔,
与所述磁体的供所述弹簧板部接触的面即接触面相向的所述第三片孔的缘部与所述接触面平行,
所述第三芯体片与所述第一芯体片以及所述第二芯体片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相邻地层叠。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板部的宽度是所述弹簧板部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磁体的长度的30%以下。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体的外形是长方体,
当观察所述转子芯体的与轴向成直角的截面时,
所述收纳孔沿着以所述转子芯体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弦配置,
所述磁体的截面形状是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的长方形,所述第一长边是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内侧的长边,所述第二长边是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的长边,
所述弹簧板部与所述第一长边的中央部接触。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IPM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片孔以及所述第二片孔的形状是向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打开的V字形,
所述第一片孔以及所述第二片孔分别具有相对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朝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以及朝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
所述磁体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第一磁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第二磁体,
当观察所述转子芯体的与轴向成直角的截面时,所述第一磁体以及所述第二磁体的截面形状分别是具有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的长方形,所述第一长边是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内侧的长边,所述第二长边是所述转子芯体的径向外侧的长边,
所述弹簧板部包括一对第一弹簧板部以及一对第二弹簧板部,所述一对第一弹簧板部与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第一长边的两端部分别接触,所述一对第二弹簧板部与所述第二磁体的所述第一长边的两端部分别接触。
CN201880098866.7A 2018-11-01 2018-11-01 Ipm转子 Active CN112913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0720 WO2020090086A1 (ja) 2018-11-01 2018-11-01 Ipmロ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3117A true CN112913117A (zh) 2021-06-04
CN112913117B CN112913117B (zh) 2024-02-27

Family

ID=70463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866.7A Active CN112913117B (zh) 2018-11-01 2018-11-01 Ipm转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6437B2 (zh)
EP (1) EP3876394A4 (zh)
JP (1) JP7317856B2 (zh)
CN (1) CN112913117B (zh)
WO (1) WO20200900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845B2 (ja) 2021-02-25 2024-03-12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タ、それを備えたipm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WO2023026596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CN117413447A (zh) * 2021-08-24 2024-01-16 尼得科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ipm马达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877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1172441A (ja) * 2010-02-22 2011-09-01 Toyota Boshoku Corp モータコア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2014090575A (ja) * 2012-10-30 2014-05-15 Toyota Motor Corp Ipmモータ用ロータ
US20140300243A1 (en) * 2011-12-23 2014-10-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Wuerzburg Rotor blade set of an electric motor
JP2015076956A (ja) * 2013-10-08 2015-04-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コア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
JP2015154665A (ja) * 2014-02-18 2015-08-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60248286A1 (en) * 2015-02-19 2016-08-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multiple magnet lengths
WO2018189822A1 (ja) * 2017-04-12 2018-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Ipmロ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2954B2 (ja) * 2011-06-30 2016-12-27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877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Asmo Co Ltd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1172441A (ja) * 2010-02-22 2011-09-01 Toyota Boshoku Corp モータコア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US20140300243A1 (en) * 2011-12-23 2014-10-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Wuerzburg Rotor blade set of an electric motor
JP2014090575A (ja) * 2012-10-30 2014-05-15 Toyota Motor Corp Ipmモータ用ロータ
JP2015076956A (ja) * 2013-10-08 2015-04-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コア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
JP2015154665A (ja) * 2014-02-18 2015-08-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160248286A1 (en) * 2015-02-19 2016-08-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electric machines having multiple magnet lengths
WO2018189822A1 (ja) * 2017-04-12 2018-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Ipmロ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6394A4 (en) 2021-11-24
EP3876394A1 (en) 2021-09-08
JP7317856B2 (ja) 2023-07-31
US11916437B2 (en) 2024-02-27
WO2020090086A1 (ja) 2020-05-07
CN112913117B (zh) 2024-02-27
JPWO2020090086A1 (ja) 2021-04-30
US20210234419A1 (en)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2423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US8957561B2 (en) Ro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4372798B2 (ja)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CN112913117A (zh) Ipm转子
JP4952786B2 (ja) 界磁子
US9472985B2 (en) Rotor yoke with circumferential recess portions and motor applying rotor yoke
CN10743139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US20200014260A1 (en)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6220514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EP2626976A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790426B2 (ja) ロータ
JP6110062B2 (ja) 回転電機
CN115296451A (zh) 马达
JP6357859B2 (ja)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式回転電機
CN114287103B (zh) 旋转电机
JP4758215B2 (ja)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JP6894793B2 (ja) 同期モータ用のロータ
JP2005210828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5852345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KR20200089455A (ko) 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WO2022080010A1 (ja) 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WO2022080110A1 (ja) 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CN110797998B (zh) 转子和马达
WO2021200050A1 (ja) モータ
WO2018230436A1 (ja) 回転電気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