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2457A -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2457A
CN112912457A CN201980068513.7A CN201980068513A CN112912457A CN 112912457 A CN112912457 A CN 112912457A CN 201980068513 A CN201980068513 A CN 201980068513A CN 112912457 A CN112912457 A CN 112912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compound
adhesive sheet
initiator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85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2457B (zh
Inventor
福田晋也
野泽大希
峰元诚也
稻永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12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2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2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08F2/50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with sensiti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use of ir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涉及一种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提供:能减少引发剂和交联剂的配混量、减少交联后引发剂和其分解物等低分子量化合物等残留的量、能提高聚集力、特别是能提高耐紫外线发泡可靠性、还具备不促进金属腐蚀的性质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一种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称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以及,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

Description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 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适合用于使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构件贴合的用途等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和由该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片、特别是具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以及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改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进行了如下操作:用粘合片、液态的粘接剂等将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或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的图像显示面板与配置于其前面侧(可视侧)的保护面板、触摸面板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抑制入射光、来自显示图像的出射光的空气层界面处的反射。
作为使用粘合剂填充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液态的光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填充于该空隙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固化。
另外,还已知使用粘合片使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贴合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中,作为制造具备在透明双面粘合片的至少单侧层叠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而成的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将2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夹着由紫外线进行了1次交联的光固化性粘合片进行层叠后,隔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对前述光固化性粘合片进行紫外线照射,从而进行2次交联以使其固化。
进而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组合物即光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通过基于剪切法的动态粘弹性测定测得的损耗角正切(Tanδ)显示极大值的温度为-20℃以上、且重均分子量为5万~80万的丙烯酸类共聚物50~90质量份;分子量为700以上、且均聚物的通过基于剪切法的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损耗角正切(Tanδ)显示极大值的温度低于0℃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10~50质量份;和,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
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紫外线交联性的压敏性粘接剂片即光固化性压敏性粘合片,其为紫外线交联性的压敏性粘接剂片,包含:包含具有紫外线交联性的部位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前述压敏性粘接剂片的紫外线交联前的储能模量在30℃、1Hz下为5.0×104~1.0×106Pa、在80℃、1Hz下为5.0×104Pa以下,前述压敏性粘接剂片的紫外线交联后的储能模量在130℃、1Hz下为1.0×103Pa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2704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71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48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3-5223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轻量化,关于表面保护面板等图像显示构成构件,以往由玻璃材料形成者正在逐渐变更为丙烯酸类、聚碳酸酯等塑料材料,随着该材料变更而产生新的课题。例如,塑料板与双面粘合片的层叠体如果被暴露于高温/高湿条件,或者被暴露于紫外线,则产生自该塑料板发生排气而成为气泡、浮起、剥离等原因的课题。
为了抑制这种发泡、浮起、剥离,对粘合片要求进一步提高聚集力。
另外,具备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等中,例如进行了如下操作:使触摸面板与液晶组件、触摸面板与表面保护面板等、触摸面板与其他构成构件隔着粘合片贴合而一体化。
然而,触摸面板所具备的透明导电层、导体图案不耐受腐蚀,被指出由于粘合片的排气、源自溶出成分的酸成分等而容易腐蚀。
其中,关于具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交联)性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光照射而引发剂活化产生自由基,该自由基与金属材料中的银反应而使腐蚀进行的担心。
因此,特别是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要求具备不促进金属腐蚀的性能。
因此,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粘合片、特别是前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的聚集力,对引发剂和其分解物等在固化(交联)后残留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可知:含有引发剂、交联剂等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中,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合片内,引发剂和其分解物、进而交联剂等低分子量化合物如果残留,则粘合片的聚集力降低,对耐热发泡可靠性、耐湿热发泡可靠性和耐紫外线发泡可靠性等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还可知:引发剂、交联剂、例如裂解型引发剂裂解后残渣等中包含酸成分、卤素的情况下,它们直接作为低分子量化合物残留时,这些酸成分、卤素成为使例如ITO、Cu、Ag等的金属部件腐蚀的因素之一。
进而还可知:夺氢型引发剂、未反应的裂解型引发剂等直接作为低分子量化合物大量残留时,通过光照射而产生的自由基成为使金属腐蚀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发明涉及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尤其涉及具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为了尽量减少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引发剂和其分解物等低分子量化合物等残留的量,想要提供:可以减少引发剂和交联剂的配混量,进而,可以充分提高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聚集力,特别是可以提高耐紫外线发泡可靠性,进而还具备不促进金属腐蚀的性质的、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称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以及,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化合物(B)作为引发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与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组合,并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混合而使用。
发明的效果
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兼具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的、作为所谓引发剂发挥功能的性质、和作为交联剂的性质这两者,因此,可以由1个化合物同时发挥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本身。
然而,实际上,尝试对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配混该化合物(B)而使用时,表明:对于该化合物(B)单独而言,不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或该功能显著低。
进而还表明:如果将该化合物(B)与其他引发剂(C)、特别是裂解型光引发剂组合而使用,则该化合物(B)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
而且还可知:该化合物(B)与引发剂(C)的总计含量可以少于以往光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总计含量。
进而,如果将该化合物(B)与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组合并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混合,则该化合物(B)通过引发剂(C)的作用而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反应而高分子量化(作为交联剂发挥作用),因此,不作为低分子量化合物残留,另外,该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反应的化合物(B)也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因此,可以抑制引发剂(C)的含量为极少量。
因此,可以大幅抑制体系内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量,可以提高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聚集力,可以提高耐紫外线发泡性。
此外,引发剂所导致的对金属的不良影响也变得极小,因此,可以具备不促进金属腐蚀的性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对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的耐ITO腐蚀可靠性和耐Cu腐蚀可靠性的评价试验方法进行说明的图,(A)为ITO玻璃基板的ITO图案的俯视图或耐腐蚀可靠性评价用铜玻璃基板的铜图案的俯视图,(B)为示出在耐ITO腐蚀可靠性评价用ITO玻璃基板上覆盖有粘合片的状态的俯视图或示出在耐Cu腐蚀可靠性评价用铜玻璃基板上覆盖有粘合片的状态的俯视图,(C)为耐ITO腐蚀可靠性评价用样品的剖视图,(D)为耐Cu腐蚀可靠性评价用样品的剖视图。
图2为用于对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的耐Ag腐蚀可靠性的评价试验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实施方式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如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本组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也称为“本组合物”)为如下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和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根据需要还包含防锈剂(D)、交联剂(E)、其他成分。
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为既能作为引发剂也能作为交联剂发挥功能的化合物,由于在基于活性能量射线的激发下产生引发聚合反应的自由基的基团、即、自由基产生基团的作用而也作为引发剂发挥作用,且通过基于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反应而化合物(B)彼此聚合从而也作为交联剂发挥功能。
但是,化合物(B)在单独时不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或其功能显著低,另一方面,如果与其他引发剂(C)组合而使用,则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
即,由引发剂(C)生成的活性的自由基物质通过使该化合物(B)的碳-碳双键裂解从而使该化合物(B)彼此聚合时,自由基产生基团发挥作用,也作为引发剂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活性能量射线”是指,能将产生活性物质的化合物分解而产生活性物质的能量射线,作为这种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举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束等。其中,优选紫外线和电子束。
如前述,本组合物中,该化合物(B)彼此聚合而高分子量化,因此,可以抑制低分子量化合物的生成,可以改善粘合剂树脂性组合物的聚集力。
另外,前述自由基产生基团具有通过产生夺氢反应而产生自由基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分子间形成交联结构,进而可以改善聚集力。
如以上,该化合物(B)在其单独时没有作为引发剂和交联剂的功能、或显著低,但组合使用除该化合物(B)以外的引发剂(C),使该化合物(B)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裂解,从而可以体现作为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两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下推测前述功能的体现的作用机制。
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这两者的化合物(B)由于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所具有的π电子、或者其一次结构的影响而向使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反应性降低的方向作用。
因此,组合使用除该化合物(B)以外的引发剂(C),并通过引发剂(C)的作用而会使该化合物(B)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双键反应(裂解),从而使上述该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反应性降低的作用消失,自由基产生基团所产生的反应逐渐进行。
特别是,将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和二苯甲酮结构的化合物作为该化合物(B)的情况作为一例,对作用机制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时,如以下推测。
对作为自由基产生基团的二苯甲酮结构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成为激发状态时,二苯甲酮结构中的羰基的不对称电子局部存在于氧原子侧,从而被激发的二苯甲酮结构的夺氢反应性改善。
然而,如该化合物(B)那样,在同一分子中具备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具有π电子的(甲基)丙烯酰基时,由于其影响而上述羰基的电荷的偏移被抑制。
即,该化合物(B)单独时,二苯甲酮结构作为引发剂的功能、即夺氢所产生的自由基反应性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使该化合物(B)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双键反应(裂解)的情况下,降低上述反应性的作用消失,因此,(B)的被激发的二苯甲酮结构的夺氢反应性改善,夺氢所产生的自由基反应逐渐进行。
本组合物通过前述的作用机制而不仅聚集力提高,而且可以抑制该化合物(B)在低分子量的状态下残留,因此,也可以抑制聚集力的降低,可以得到优异的耐发泡可靠性。
此外,可以抑制引发剂(C)的含量,引发剂所导致的对金属的不良影响也变得极小,因此,可以具备不促进金属腐蚀的性质。
而且,该化合物(B)与引发剂(C)的总计含量可以少于以往光固化性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总计含量。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
作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优选包含下式1(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4~18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所示的结构单元、所谓单体成分50质量%以上。
其中,(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进而优选包含前述单体成分55质量%以上,其中特别优选包含60质量%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分别地“(甲基)丙烯酸”为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含义,“(甲基)丙烯酰基”为包括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含义,“(甲基)丙烯酸酯”为包含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含义,“(共)聚合物”为包括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含义。
CH2=CH(R1)-COO(R2) 式1
作为前述式1所示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乙基己基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3,5,5-三甲基环己烷(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氧基乙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而使用。前述中,特别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任1种以上。
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优选具有除前述单体成分以外的“其他共聚性单体”作为共聚成分。
前述“其他共聚性单体”在(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中优选包含1~30质量%、其中更优选以2质量%以上或者25质量%以下的比率包含。
作为该“其他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a)含羧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A”)、(b)含羟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B”)、(c)含氨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C”)、(d)含环氧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D”)、(e)含酰胺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E”)、(f)乙烯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F”)、(g)侧链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G”)、(h)大分子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H”)、(i)含芳香族单体(以下称为“共聚性单体I”)、(j)含其他官能团单体(以下“共聚性单体J”)。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A,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丁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六氢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琥珀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B,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类。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C,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异丙酯等(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烷基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烷基酯。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D,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醚。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E,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酰胺、马来酰亚胺。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F,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作为这种化合物,可以示例烷基的碳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以及在分子内具有羟基、酰胺基和烷氧基烷基等官能团的官能性单体类以及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类以及乙酸乙烯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酸乙烯酯和月桂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单体以及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其他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G,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H的大分子单体为具有末端的官能团和高分子量骨架成分的高分子单体,优选的是通过聚合形成(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时侧链的碳数成为20以上的单体。
通过使用共聚性单体H,从而可以导入大分子单体作为接枝共聚物的枝成分,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为接枝共聚物。例如可以制成包含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
因此,根据共聚性单体H与除此之外的单体的选择、配混比率可以改变接枝共聚物的主链与侧链的特性。
前述大分子单体的骨架成分优选由丙烯酸酯聚合物或乙烯基系聚合物构成。例如可以举出前述侧链的碳数为4~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前述共聚性单体A、前述共聚性单体B、前述共聚性单体G等中示例者,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I,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壬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作为前述共聚性单体J,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类改性有机硅、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5H-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2H,2H-十三氟-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单体等。它们可以为1种或组合2种以上。
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从防金属腐蚀性和耐湿热白化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含前述“共聚性单体A”或实质上不含前述“共聚性单体A”。
需要说明的是,“不含共聚性单体A或实质上不含共聚性单体A”不仅为完全不含的情况,还为在(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中、允许共聚性单体A以低于0.5质量%、优选低于0.1质量%包含的含义。
从对粘合剂赋予粘合粘接力化、聚集力的观点出发,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优选包含含羟基单体和/或含氮原子单体。由此,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特别优选具有前述“共聚性单体B”、含氮原子单体、尤其“共聚性单体E”作为共聚成分。
<化合物(B)>
化合物(B)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
此处,作为前述“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
另一方面,化合物(B)中前述“自由基产生基团”是指,产生在基于活性能量射线的激发下引发聚合反应的自由基的基团。
作为前述“自由基产生基团”,尤其优选通过被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激发、产生夺氢反应以产生自由基的结构。
该化合物(B)具备自由基产生基团,从而例如使该化合物(B)彼此聚合,或可以在(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分子间形成交联结构,因此,可以改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聚集力。
作为前述化合物(B),只要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且具备自由基产生基团、即、如果受到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则产生自由基的官能团即可。
尤其优选具有能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的分子等夺取氢而产生自由基的结构。
作为前述化合物(B),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二苯甲酮结构、苯偶酰结构、邻苯甲酰基苯甲酸酯结构、噻吨酮结构、3-香豆素酮结构、2-乙基蒽醌结构和樟脑醌结构中的任1种结构或2种以上结构的化合物。
前述中尤其优选化合物(B)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和二苯甲酮结构的化合物。
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酰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丙烯酰氧基-4’-溴二苯甲酮、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4’-溴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溴二苯甲酮和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前述化合物(B)的含量的下限值,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0.2质量%以上、更优选0.3质量%以上、最优选0.5质量%以上。另外,作为其上限值,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5质量%以下、更优选2质量%以上、最优选1质量%以上。
<引发剂(C)>
作为前述引发剂(C),只要为由前述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即可。例如可以举出由前述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热引发剂或光引发剂。
作为前述热引发剂,也可以使用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或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羟基甲基丙腈、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和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系化合物等。
作为前述光引发剂,为通过照射紫外线、可见光线等光、更具体而言波长200nm~780nm的光而产生活性的自由基物质的化合物,可以使用裂解型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引发剂中的任一者。
作为裂解型光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苯基乙醛酸甲酯、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它们的衍生物等。
作为夺氢型光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酰基甲酸甲酯、双(2-苯基-2-氧代乙酸)氧双乙烯、4-(1,3-丙烯酰基-1,4,7,10,13-五氧代十三烷基)二苯甲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3-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其衍生物等。
其中,从能打开前述化合物(B)所具备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不饱和双键的性质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裂解型光引发剂。其中,可以特别优选示例具有氨基酮结构的裂解型光引发剂、具有酰基氧化膦结构的裂解型光引发剂、具有羟基酮结构的裂解型光引发剂、具有二茂钛结构的裂解型光引发剂、具有肟酯结构的裂解型光引发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裂解型光引发剂的裂解后的分解物进而成为低分子量,因此,在光固化(交联)后直接以低分子状态大量残留时,有成为进一步降低聚集力的因素之一的可能性。
然而,本组合物中,引发剂(C)用于使前述化合物(B)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双键裂解,因此,可以大幅减少其用量,另外,前述化合物(B)作为交联剂发挥功能,该化合物(B)本身聚合可以实现高分子量化,因此,即使使用引发剂(C),也可以将体系内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残留抑制为最低限度,可以防止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聚集力的降低。
另一方面,本组合物中,夺氢型光引发剂也是有用的。
耐紫外线发泡被认为是粘合剂的聚集力、被粘物界面密合力不能耐受来自粘合剂、被粘物的排气而引起发泡的现象。大量包含引发剂(C)的粘合剂由于源自其分解物的聚集力降低、排气而成为引起紫外线发泡的因素之一。进而,大量包含夺氢型光引发剂的粘合剂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产生自由基,成为进一步增大来自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排气的发生的因素之一。
然而,本组合物中,如上述,可以尽量减少引发剂(C)的量,且可以提高聚集力,因此,特别是可以提高耐紫外线发泡性。在这一点,也可以有效使用容易产生排气的夺氢型光引发剂。
作为前述引发剂(C)的含量的下限值,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0.01质量%以上、更优选0.03质量%以上、最优选0.05质量%以上。另外,作为其上限值,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1质量%以下、更优选0.3质量%以下、最优选0.2质量%以下。
另外,从粘合剂组合物的聚集力、耐金属腐蚀性的观点出发,作为相对于前述化合物(B)100质量份的、前述引发剂(C)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3质量份以上、最优选5质量份以上。进而,作为其上限值,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80质量份以下、最优选50质量份以下。
另外,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100质量份,前述化合物(B)和引发剂(C)的总计含量优选为0.2~5质量份,其中进而优选0.3质量份以上或者3质量份以下、其中0.5质量份以上或者1.5质量份以下。
<防锈剂(D)>
本组合物可以含有防锈剂(D)以抑制在体系内产生的源自引发剂(C)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所导致的金属的腐蚀。
本组合物含有防锈剂(D),从而不仅可以抑制(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的单体的酸成分所导致的金属腐蚀,而且在体系内产生的源自引发剂(C)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即使存在,也可以抑制该低分子量化合物所导致的金属的腐蚀。
作为前述防锈剂(D),优选为三唑系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为选自苯并三唑、1,2,3-三唑和1,2,4-三唑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前述苯并三唑,可以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任意苯并三唑,例如可以举出1,2,3-苯并三唑、甲基-1H-苯并三唑等烷基苯并三唑、羧基苯并三唑、1-羟基苯并三唑、5-氨基苯并三唑、5-苯基巯基苯并三唑、5-甲氧基苯并三唑、硝基苯并三唑、氯苯并三唑、溴苯并三唑、氟苯并三唑等卤代苯并三唑、铜苯并三唑、银苯并三唑、苯并三唑硅烷化合物等。其中,从对本组合物的分散性、添加容易性、防金属腐蚀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由1,2,3-苯并三唑、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苯并三唑、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甲基苯并三唑、2,2’-[[(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亚氨基]双乙醇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而,1,2,4-三唑是熔点为约120℃的固体,另一方面,1,2,3-三唑的熔点为约20℃,在室温下基本为液体状态。由此,1,2,3-三唑在本组合物中混合时的分散性优异、可以均匀混合,另外,有容易母料化等优异的优点。
本组合物中,防锈剂(D)的含量相对于前述化合物(B)100质量份,优选10~90质量份、其中特别优选15质量份以上或者80质量份以下、其中20质量份以上或者70质量份以下。
对于本组合物所含有的防锈剂(D)的含量,将本组合物的总质量作为基准,优选0.01~5质量%、其中更优选0.1质量%以上或者1质量%以下、其中进而优选0.2质量%以上或者0.5质量%以下。
<交联剂(E)>
本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还包含交联剂(E)。
作为前述交联剂(E),除多官能单体之外,还可以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1,3-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4-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和这些异氰酸酯系化合物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化合物的加合体、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等环氧系交联剂、三聚氰胺树脂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脲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氨基树脂系交联剂、金属醇盐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
这些交联剂(E)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而使用。
另外,可以使用具有缩水甘油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使基于不同的交联性反应基团的交联结构共存。
前述中优选多官能单体,作为该多官能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的ε-己内酯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聚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前述交联剂(E)的含量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10质量份以下,其中进而优选0.05质量份以上或者5质量份以下、其中0.1质量份以上或者3质量份以下的比率。通过使用前述交联剂(E),从而可以避免低分子量化合物残留而降低聚集力等不良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组合物的化合物(B)也作为交联剂发挥功能,因此,敢于不使用交联剂,也可以得到高的聚集力。
因此,从上述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不使用前述交联剂(E)。
<其他成分>
作为本组合物中所含的前述以外的“其他成分”,例如根据需要可以适宜含有增粘树脂、抗氧化剂、光稳定化剂、金属减活剂、防老剂、吸湿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无机颗粒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根据需要可以适宜含有叔胺系化合物、季铵系化合物、月桂酸锡化合物等反应催化剂。
<本组合物的制备>
本组合物可以通过将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前述化合物(B)和引发剂(C)、根据需要的防锈剂(D)、根据需要的交联剂(E)、进而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分别混合规定量而得到。
作为它们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各成分的混合顺序也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制造本组合物时可以追加热处理工序。该情况下,期望预先将本组合物的各成分混合后进行热处理。也可以使用将各种混合成分浓缩并母料化而成者。
另外,混合时的装置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万能混炼机、行星搅拌机、班伯里密炼机、捏合机、门混合器、加压捏合机、三辊磨、双辊磨。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溶剂进行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组合物可以作为不含溶剂的无溶剂系使用。作为无溶剂系使用,从而溶剂不残留,可以具备耐热性和耐光性提高的优点。
《本粘合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粘合片(也称为“本粘合片”)具有由本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本粘合片中的前述粘合剂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另外,多层的情况下,所谓基材层那样的其他层可以夹设。
粘合剂层为具有其他层的多层构成的情况下,本粘合片的表面层优选为由本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另外,前述粘合剂层可以具有残留通过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余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该情况下,有时含有前述引发剂(C)的反应分解物。
另外,本粘合片为多层构成的情况下,从提高粘合片的粘合粘接力、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表层里层的粘合剂层由不含交联剂(E)的本组合物形成。
进而,本粘合片为多层构成的情况下,对于除表层里层以外的其他层的粘合剂层,从提高粘合片的操作性、裁切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包含交联剂(E)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此时,该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可以为本组合物,也可以为以往公知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
本粘合片的厚度优选10μm~500μm、其中更优选15μm以上或者400μm以下、其中特别是进而优选20μm以上或者350μm以下。
《本固化性粘合片》
本对于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也称为“本固化性粘合片”),具有本组合物中前述化合物(B)的自由基产生基团通过被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激发、产生夺氢反应以产生自由基的结构。
此时,本固化性粘合片使用裂解型光引发剂作为前述引发剂(C)时,有时含有该引发剂(C)的反应分解物。
该化合物(B)具有该结构,从而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例如在(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间可以形成交联结构,因此,该化合物(B)可以具备(后)固化性。
粘合片具有这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从而固化前(例如对被粘物的贴合前)赋予较柔软性,且固化后(例如对被粘物的贴合后)提高聚集力,可以兼具优异的耐发泡可靠性。
<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的使用形态>
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也可以作为粘合片单独使用。例如,在被粘物上直接涂布本组合物形成为片状,或将本组合物直接挤出成型,或注入至模具,可以使用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进而,可以向导电构件等构件间直接填充本组合物,从而也可以使用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
另一方面,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也可以作为具备由本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也称为“粘合片层叠体”)使用。例如,也可以形成将本组合物在脱模膜上成型为单层或多层的片状的带脱模膜的粘合片的形态。
作为前述脱模膜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丙烯酸类薄膜、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氟树脂薄膜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酯薄膜和聚烯烃薄膜。
脱模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其中,例如从加工性和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25μm~500μm、其中进而优选38μm以上或者250μm以下、其中50μm以上或者200μm以下。
《光学构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光学构件在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的至少单面具备具有金属布线的基板。
此时,前述金属布线例如可以举出ITO、Cu、Ag等金属所形成的金属布线。
作为前述基材的材质,除玻璃之外,还可以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等脂环式聚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酚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塑料。
《本层叠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称为“本层叠体”)具备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夹设于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而成的构成。
此时,前述2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举出包含由触摸感应器、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和偏光膜、相位差膜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或2种以上的组合的层叠体。
作为本层叠体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脱模膜/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保护面板、偏光膜/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触摸面板、偏光膜/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保护面板等构成。
作为前述触摸面板,也包括:使触摸面板功能整合于保护面板而得到的结构体、使触摸面板功能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而得到的结构体。
由此,本层叠体例如可以为脱模膜/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保护面板、脱模膜/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图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保护面板等构成。
另外,前述构成中,可以举出在本粘合片或本固化性粘合片、跟与其相邻的触摸面板、保护面板、图像显示面板、偏光膜等构件之间介入前述导电层的全部构成。但不限定于这些层叠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前述触摸面板,可以举出电阻膜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等方式的触摸面板。其中优选静电容量方式。
作为前述保护面板的材质,除玻璃之外,还可以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等脂环式聚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酚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塑料。
图像显示面板由偏光膜、以及相位差膜等其他光学薄膜、液晶材料和背光系统构成(通常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或粘合物品对图像显示面板的被粘面成为光学薄膜。),根据液晶材料的控制方式而有STN方式、VA方式、IPS方式等,可以为任意方式。
本层叠体例如可以作为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使用。
《本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也称为“本图像显示装置”)为具备本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等。
《术语的说明》
本发明中表示为“X~Y”(X、Y为任意的数字)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就同时包含“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以及“优选大于X”或者“优选小于Y”的含义。
另外,表示为“X以上”(X为任意的数字)或者“Y以下”(Y为任意的数字)的情况下,还包含“优选大于X”或者“优选低于Y”的意图。
另外,本发明中“片”概念上包含片、薄膜、带。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而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共聚物(A-1、质均分子量49万、玻璃化转变温度(Tg)-19℃)1kg、作为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B-1、分子量266、熔点70℃)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和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C-1)4g、和作为防锈剂(D)的1,2,4-三唑(D-1)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共聚物(A-1)为不含源自含羧基单体的结构单元、且包含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此处,“源自某种单体的结构单元”是指,作为该单体共聚反应而得到的结果物的结构单元即构成共聚物的单元。
作为防金属腐蚀剂的1,2,4-三唑(D-1)的365nm下的吸光系数为0.3mL/(g·cm),25℃下的水溶解度高于1000g/L。
将该树脂组合物1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2>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1)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C-2)1g、和作为防锈剂(D)的1,2,3-三唑(D-2)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2。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防金属腐蚀剂的1,2,3-三唑(E-2)的365nm下的吸光系数为0.3mL/(g·cm),25℃下的水溶解度高于1000g/L。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2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2。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2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3>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1)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10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g、和作为防锈剂(D)的(D-2)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3。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3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3。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3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树脂组合物3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3500mJ/cm2,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4。
<实施例5>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1)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和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C-3)1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4。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4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5。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5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6>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共聚物(A-2、质均分子量51万、Tg-18℃)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g、和作为防锈剂(D)的(D-1)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5。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共聚物(A-2)为不含源自含羧基单体的结构单元、且包含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5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6。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6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7>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2)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g、作为防锈剂(D)的(D-1)3g、和作为交联剂(E)的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E-1)10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6。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6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3500mJ/cm2,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7。
<实施例8>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共聚物(A-3、质均分子量44万、Tg-6℃)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g、和作为防锈剂(D)的(D-2)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7。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共聚物(A-3)为不含源自含羧基单体的结构单元、且包含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将该树脂组合物7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0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8。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8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9>
将树脂组合物2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9-1。
将树脂组合物2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V”厚度100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9-1’。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1)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0g、作为交联剂(E)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E-2)120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8。
将该树脂组合物8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50μm,制作中间层用片9-2。
将中间层用片9-2的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去除,且将表层用片9-1和9-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9-1/9-2/9-1’所形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9-1和9-1’的表面的PET薄膜,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层叠体9。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9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实施例10>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丙烯酸正丁酯(71质量%)/丙烯酸2-乙基己酯(26质量%)/丙烯酸(3质量%)所形成的共聚物(A-4、质均分子量49万、Tg-30℃)1kg、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g、和作为防锈剂(D)的(D-2)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9。
将树脂组合物9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10-1。
将树脂组合物2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V”厚度100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10-1’。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4)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2)10g、作为交联剂(E)的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E-3)200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0。
将该树脂组合物10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50μm,制作中间层用片10-2。
将中间层用片10-2的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去除,且将表层用片10-1和10-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10-1/10-2/10-1’所形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10-1和10-1’的表面的PET薄膜,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0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层叠体10。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0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比较例1>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2)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C-1)15g、和作为防锈剂(D)的(D-1)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1。
将该树脂组合物11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1。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1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比较例2>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3)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C-1)15g、和作为防锈剂(D)的(D-1)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2。
将该树脂组合物12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2。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2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比较例3>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2)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和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C-1)5g、和作为防锈剂(D)的(D-1)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3。
将该树脂组合物13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3。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3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比较例4>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2)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1)7.5g、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C-4)7.5g、和作为交联剂(E)的(E-1)10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4。
将该树脂组合物14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3500mJ/cm2,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4。
<比较例5>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4)1kg、作为(B)以外的引发剂(C)的(C-1)15g、和作为防锈剂(D)的(D-2)3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5。
将树脂组合物15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15-1。
将树脂组合物15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V”厚度100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5μm,制作表层用片15-1’。
将前述实施例10的中间层用片10-2的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去除,且将表层用片15-1和15-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15-1/10-2/15-1’所形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15-1和15-1’的表面的PET薄膜,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0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层叠体15。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层叠体15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比较例6>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A)的(A-2)1kg、和作为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的(B-1)5g均匀地溶融混炼,制作树脂组合物16。
将该树脂组合物16用经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F”厚度75μm/“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在温度80℃下赋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从一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1500mJ/cm2,进行预固化,制作透明双面粘合片16。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双面粘合片16中的粘合层留有通过光照射而光固化的余地(预固化品)。
[物性评价]
如下测定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透明双面粘合片的物性。
<保持力>
将厚度100μm的前述透明双面粘合片1~16裁切成40mm×50mm,剥离单面的脱模膜,使衬里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S-100、厚度38μm)用手推辊背贴后,将其裁切成宽度25mm×长度100mm的条状形成试验片。
接着,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贴附于不锈钢板(120mm×50mm×厚度1.2mm)使得贴附面积成为25mm×20mm。
之后,使试验片在40℃的气氛下熟化15分钟后,在试验片上沿垂直方向安装500gf(4.9N)的重物并悬挂,静置30分钟后,测定SUS与试验片的贴附位置向下方偏移的长度(mm)、即偏移量。
<高度差吸收性>
将前述透明双面粘合片1~16保持层叠有脱模膜地用汤姆森冲裁机切割成50×80mm。将单侧的脱模膜剥离,将露出的粘合面用真空加压机加压压接在对周缘部5mm实施了厚度10μm或25μm的印刷的钠钙玻璃(82mm×54mm×厚度0.5mm)的印刷面,使得对粘合片的4边施加印刷高度差(温度25℃、加压压力0.1MPa)。接着,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将无印刷高度差的钠钙玻璃(82mm×54mm×厚度0.5mm)加压贴合后,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制作带高度差的玻璃/粘合片/玻璃层叠体。
对制作好的该层叠体进行目视观察。
将在印刷高度差附近粘合片不追随而会残留气泡、不适于印刷高度差贴合的情况判定为“△(一般)”、印刷高度差10μm中无气泡、能外观良好地贴合但25μm中残留有气泡的情况判定为“○(良好)”、印刷高度差10μm和25μm中均无气泡、能外观良好地贴合的情况判定为“◎(非常好)”。
<裁切加工性>
将透明双面粘合片1~16保持层叠有脱模膜地用汤姆森冲裁机切割成50×50mm。将单面脱模膜剥离后,仅将粘合切割成30×30mm,使重新剥离后的单面脱模膜用辊贴合,从而制作两面脱模膜为50×50mm、粘合为30×30mm的裁切加工品100张。
将脱模膜剥离时胶拉丝、或产生不良剥离者判定为不良品、不良品超过10张者判定为“×(差)”、不良品被抑制为10张以下者判定为“○(良好)”、进而不良品被抑制为1张以下者判定为“◎(非常好)”。
<保管稳定性>
将裁切加工性评价中制作的、粘合片1~16的裁切加工品层叠使其夹持于50mm×50mm×厚度1mm的玻璃板间,在顶面的玻璃板上放置500g的重物,以40℃静置200小时。
熟化后粘合片显著破碎、胶从端部渗出0.1mm以上者判定为“×(差)”、胶渗出被抑制为0.1mm以下、实用上没有问题者判定为“○(良好)”。
<耐湿热发泡性>
将透明双面粘合片1~16保持层叠有脱模膜地用汤姆森冲裁机切割成50×78mm。将单侧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露出的粘合面贴合于钠钙玻璃1(54×82mm、t0.6mm)。接着,将带粘合的偏光板(Sanritz公司制VLC2)的粘合侧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露出的粘合面贴合于钠钙玻璃2(54×82mm、t0.6mm)。进而,将贴合于钠钙玻璃1的透明双面粘合片1~9中的一者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贴合于剥离了偏光板侧的保护膜的偏光板上。
接着,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
对于实施例1~3、5~6、8~10、比较例1~3、5~6,从钠钙玻璃1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使粘合片光固化(后固化品)。之后,在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从而制作耐热发泡性评价用试样(钠钙玻璃1/透明双面粘合片/带粘合的偏光板/钠钙玻璃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后固化品,与上述方法同样地,对于后固化后的保持力也进行了测定。
将它们在85℃的环境下静置300小时,对发泡的有无进行目视观察。
将在偏光板/透明双面粘合片界面等产生气泡的情况判定为“×(差)”、未产生气泡而外观良好的情况判定为“○(良好)”。
<耐紫外线发泡性>
将透明双面粘合片1~16保持层叠有脱模膜地用汤姆森冲裁机切割成200×150mm。将透明双面粘合片的单侧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露出的粘合面贴合于钠钙玻璃(200×150mm、t0.6mm)的整面。接着,将另一个脱模膜剥离,将露出的粘合面与另1张钠钙玻璃(200×150mm、t0.6mm)进行真空加压压接(23℃、加压压力0.1MPa、1分钟)。接着,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
对于实施例1~3、5~6、8~10、比较例1~3、5~6,从一个玻璃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使粘合片光固化(后固化品)。之后,在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从而制作耐紫外线发泡性评价用试样。
将它们在下述环境下静置3小时/8小时/24小时,经时地目视观察在强力的UV照射环境下的发泡或微小气泡的有无。
<装置>Sun test CPS+(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
<光源>氙弧灯(空气冷却式、波长270nm截止过滤器)
<辐射照度>765W/m2(波长800nm以下)
<温度>BST83℃
然后,按照如下基准判定耐紫外线发泡性。
将静置3小时后产生大量的大的发泡或微小气泡者判定为“×(差)”、静置3小时后外观良好、且静置8小时后发泡或产生了微小气泡者判定为“△(一般)”、静置8小时后外观良好、且静置24小时后发泡或产生了微小气泡者判定为“○(良好)”、24小时后外观也良好者判定为“◎(非常好)”。
<耐ITO腐蚀性>
准备在60×45mm、厚度0.7mm的玻璃上在线宽70μ/线距30μ(图案化精度±8μm)、线长46cm、电极尺寸5mm□、电极间距50mm的图案化条件下成膜为
Figure BDA0003024010290000334
的、耐ITO腐蚀性评价用基板。
将双面粘合片1~16的单面剥离薄膜剥离,辊贴合于PET薄膜(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T100、厚度50μm)后,切成52mm宽。之后,将另一单侧的脱模膜剥离,以粘合片位于电极间的方式用辊贴合到基板后,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
对于实施例1~3、5~6、8~10、比较例1~3、5~6,从PET薄膜侧,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用高压汞灯进行光固化(后固化品)。之后,在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从而制作图1所示的、耐ITO腐蚀性评价用试样。
对于该试样,在65℃90%RH×500小时的湿热环境下进行环境试验,确认了电极间的电阻值上升。
前述环境试验中,将电阻值上升超过5%者判定为“×(差)”、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4%以下者判定为“○(良好)”、进而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3%以下者判定为“◎(非常好)”。
<耐Cu腐蚀性>
准备在60×45mm、厚度0.7mm的玻璃上在线宽70μ/线距30μ(图案化精度±8μm)、线长46cm、电极尺寸5mm□、电极间距50mm的图案化条件下依次成膜为
Figure BDA0003024010290000333
的、耐Cu腐蚀性评价用基板。
将双面粘合片1~16的单面剥离薄膜剥离,辊贴合于PET薄膜(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T100、厚度50μm)后,切成52mm宽。之后,将另一单侧的脱模膜剥离,以粘合片位于电极间的方式用辊贴合到基板后,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
对于实施例1~3、5~6、8~10、比较例1~3、5~6,从PET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进行光固化(后固化品)。之后,在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从而制作图1所示的、耐Cu腐蚀性评价用试样。
对于该试样,在65℃90%RH×500小时的湿热环境下进行环境试验,确认了电极间的电阻值上升。
前述环境试验中,将电阻值上升超过5%者判定为“×(差)”、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3%以下者判定为“○(良好)”、进而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1%以下者判定为“◎(非常好)”。
<耐Ag腐蚀性>
作为包含银的导电构件,准备银纳米线薄膜(C3nano公司制Activegrid Film、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50μm)、表面电阻值50Ω/□、带保护层、总透光率>91%、雾度≤0.9%、b*≤1.3)。
如图2所示,将银纳米线薄膜切成纵45×横80mm,将银糊(藤仓化成株式会社制Dortite D-550)沿纵向以约3~5mm宽涂布使得电极间成为50mm,并干燥后,沿横向切割使得片的纵宽成为9mm。将该9mm×80mm×5条的带银糊电极的银纳米线薄膜平行地排列于钠钙玻璃上。
将双面粘合片1~16的单面剥离薄膜剥离,辊贴合于PET薄膜(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T100、厚度50μm)后,切成50mm宽。之后,将另一单侧的脱模膜剥离,以粘合片位于电极间的方式用辊贴合到钠钙玻璃后,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精加工贴附。
对于实施例1~3、5~6、8~10、比较例1~3、5~6,从PET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进行光固化(后固化品)。之后,在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从而制作耐Ag腐蚀性评价用试样。
对于该试样,在65℃90%RH×300小时的湿热环境下进行环境试验,确认了电极间的电阻值上升。
前述环境试验中,将电阻值上升超过30%者判定为“×(差)”、电阻值上升超过10%且30%以下者判定为“△(一般)”、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10%以下者判定为“○(良好)”、进而电阻值上升被抑制为2%以下者判定为“◎(非常好)”。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需要说明的是,表1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各项目中记载的数值为质量份。
[表1]
Figure BDA0003024010290000361
实施例1~10的透明双面粘合片为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和该(B)以外的引发剂(C)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片,因此,低分子量的引发剂、其分解物基本不残留在粘合片中,具有优异的耐发泡可靠性、尤其具有耐紫外线发泡可靠性,且对ITO、Cu、Ag之类的主要用于透明导电层的金属成分的耐腐蚀性也优异。
其中,实施例2、6和9中,通过化合物(B)和该(B)以外的引发剂(C)的添加量以及它们的种类的选定、与防锈剂(D)的组合使用等,从而特别是在耐发泡可靠性和耐金属腐蚀性的性能上是优异的。
实施例9和10中,将使用了该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粘合层用于表层里层,将添加了交联剂(E)的交联度高的粘合层用于中层,从而具有优异的耐发泡可靠性和耐金属腐蚀性,且裁切加工性、保管稳定性也优异。
与此相对,比较例1、2、5中,添加了大量的(夺氢型)引发剂,耐紫外线发泡性、耐金属腐蚀性差。
另外,如比较例3那样,如果试图减少引发剂的添加量以试图抑制耐紫外线发泡性、耐金属腐蚀性,则无法通过预固化、后固化而充分固化,保持力降低,裁切加工性、保管稳定性、耐湿热发泡性、耐紫外线发泡性差。
进而,比较例4中,虽然组合使用了夺氢型引发剂与裂解型引发剂,但无法抑制由引发剂或其残渣引起的金属腐蚀。
另外,比较例6中,仅单独使用了化合物(B),但是即使通过照射光,也基本无法固化。除非与(B)以外的引发剂(C)组合使用,否则结果是(B)几乎不充当引发剂发挥功能。

Claims (20)

1.一种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以及,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其中,(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称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具有通过被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激发产生夺氢反应以产生自由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二苯甲酮结构、苯偶酰结构、邻苯甲酰基苯甲酸酯结构、噻吨酮结构、3-香豆素酮结构、2-乙基蒽醌结构和樟脑醌结构中的任1种结构或2种以上结构的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不含具有羧基的单体或实质上不含具有羧基的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包含含羟基单体和/或含氮原子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防锈剂(D)。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引发剂(C)为裂解型光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100质量份,所述化合物(B)和引发剂(C)的总计含量为0.2~5质量份。
9.一种粘合片,其具备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10.一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其具备由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具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其中,含有所述引发剂(C)的反应分解物。
12.一种光学构件,其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片或者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的至少单面具备具有金属布线的基板。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其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片或者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夹设于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而成的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为包含由触摸感应器、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和偏光膜、相位差膜组成的组中的任一者或2种以上的组合的层叠体。
1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16.一种化合物(B)作为引发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分子内具备具有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自由基产生基团的化合物(B)与由该化合物(B)以外的化合物形成的引发剂(C)组合,并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混合而使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化合物(B)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B)具有通过被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而激发产生夺氢反应以产生自由基的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化合物(B)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B)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且具有二苯甲酮结构、苯偶酰结构、邻苯甲酰基苯甲酸酯结构、噻吨酮结构、3-香豆素酮结构、2-乙基蒽醌结构和樟脑醌结构中的任1种结构或2种以上结构的化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B)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C)为裂解型光引发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化合物(B)的使用方法,其中,使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合物(A)100质量份的、所述化合物(B)和引发剂(C)的总计混合量为0.2~5质量份。
CN201980068513.7A 2018-11-08 2019-11-07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912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644 2018-11-08
JP2018210644 2018-11-08
PCT/JP2019/043671 WO2020095994A1 (ja) 2018-11-08 2019-11-07 粘着剤樹脂組成物、粘着シート、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粘着シート、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2457A true CN112912457A (zh) 2021-06-04
CN112912457B CN112912457B (zh) 2023-04-18

Family

ID=7061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8513.7A Active CN112912457B (zh) 2018-11-08 2019-11-07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92401B2 (zh)
KR (3) KR20210090621A (zh)
CN (1) CN112912457B (zh)
WO (1) WO20200959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4127A (zh) * 2023-07-04 2023-10-20 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耐高温uv减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04127B (zh) * 2023-07-04 2024-06-04 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耐高温uv减黏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9510A1 (ja) * 2021-01-06 2022-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吸収フィルタ、光学フィルタ、自発光表示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406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Desanto Jr Ronald F UV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or Stickers and Labels
WO2017022770A1 (ja) * 2015-08-03 2017-02-09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剤層付き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粘着剤層付き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7082228A (ja) * 2012-07-31 2017-05-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層、放射線硬化型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898Y2 (zh) 1972-10-11 1976-09-24
JP5004633B2 (ja) 2007-03-30 2012-08-2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粘着組成物
JP5064873B2 (ja) * 2007-04-23 2012-10-31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粘着組成物
TWI485214B (zh) 2008-09-05 2015-05-21 Kyoritsu Chemical Co Ltd And a photoharden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bonding an optical functional material
JP2011137978A (ja) 2009-12-28 2011-07-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JP2011184582A (ja) 2010-03-09 2011-09-22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CN103756600B (zh) 2010-09-06 2017-06-23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3042719A1 (ja) * 2011-09-20 2013-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材、遮熱ガラスおよび建材用ガラス
JP2013237732A (ja) 2012-05-11 2013-1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ネルギー線易剥離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EP2931828B1 (en) 2012-12-14 2018-01-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packaged viscoelastic compositions by polymerizing ethylenically-unsaturated materials using ionizing radiation
JP2014213572A (ja) 2013-04-26 2014-11-17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プロパティズカンパニー 硬化粘着シートを含む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9587062B2 (en) * 2014-12-15 2017-03-07 Henkel IP & Holding GmbH and Henkel AG & Co. KGaA Photocrosslinkable block copolymers for hot-melt adhesives
JP7218485B2 (ja) * 2015-09-10 2023-02-07 協立化学産業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接着剤組成物、複合構造物並びに複合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解体方法
CN108473835B (zh) 2015-12-25 2021-03-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构件用粘合片、导电构件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021449B1 (ko) * 2016-01-05 2019-09-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스크린 패널용 광학 점착 필름
JP7225530B2 (ja) * 2017-10-30 2023-02-21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無溶剤型樹脂組成物
JP7407714B2 (ja) 2018-12-04 2024-01-0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ロー対応ダイシング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406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Desanto Jr Ronald F UV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or Stickers and Labels
JP2017082228A (ja) * 2012-07-31 2017-05-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層、放射線硬化型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WO2017022770A1 (ja) * 2015-08-03 2017-02-09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剤層付き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粘着剤層付き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4127A (zh) * 2023-07-04 2023-10-20 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耐高温uv减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04127B (zh) * 2023-07-04 2024-06-04 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耐高温uv减黏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6100A (ja) 2020-05-21
JP7392401B2 (ja) 2023-12-06
KR20240037376A (ko) 2024-03-21
KR20240037375A (ko) 2024-03-21
KR20210090621A (ko) 2021-07-20
TW202033711A (zh) 2020-09-16
WO2020095994A1 (ja) 2020-05-14
CN112912457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84035B2 (ja) 光硬化型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部材の腐食抑制方法
CN111876091B (zh) 带脱模薄膜的光固化性粘合片
JP7260033B2 (ja) 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66956B2 (ja)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パネル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866880B2 (ja)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
JP7484104B2 (ja)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415366B2 (ja)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2912457B (zh)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粘合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合片、光学构件、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8473835B (zh) 导电构件用粘合片、导电构件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6829666A (zh) 带脱模薄膜的粘合片、带脱模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TWI833833B (zh) 黏著劑樹脂組合物、黏著片材、活性能量線硬化性黏著片材、光學構件、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842162B (zh) 光硬化性黏著片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