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0535A - 施工机械 - Google Patents

施工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0535A
CN112900535A CN202011181011.6A CN202011181011A CN112900535A CN 112900535 A CN112900535 A CN 112900535A CN 202011181011 A CN202011181011 A CN 202011181011A CN 112900535 A CN112900535 A CN 112900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m
speed reduction
arm
redu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10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00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0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38Cantilever beams, i.e. boo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booms; Dipper-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dipper-arms; Bucket-arms
    • E02F3/382Connections to the frame; Supports for booms or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06Pivot joint assembl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2Slewing or traversing gears
    • E02F9/121Turntables, i.e. structure rotatable about 36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16H2001/32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comprising eccentric crankshafts driving or driven by a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机械。本发明的施工机械具备:主体部,其自行移动;作用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以及减速机构部,其设置于所述作用部的局部,并对所述局部进行旋转驱动,所述减速机构部具备减速部和驱动所述减速部的驱动部。

Description

施工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机械。
背景技术
例如,液压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具备自行移动的行驶体和回转自如地设置于行驶体的回转体。回转体具备供操作者搭乘的操作室。另外,在回转体设置有一端旋转自如(摆动自如)地连结起来的作用部。作为作用部,例如,可列举出如下作用部:动臂;斗杆,其一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动臂的同回转体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连结起来;以及铲斗,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斗杆的同动臂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连结起来。
在回转体与动臂之间的连结部、动臂与斗杆之间的连结部、以及斗杆与铲斗之间的连结部设置有直动机构的液压致动器的情况较多。液压致动器具备缸筒和相对于缸筒出没的活塞杆。例如,在回转体与动臂之间的连结部处,在回转体和动臂中的任一者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缸筒,在另一者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活塞杆的顶端。动臂与斗杆之间的连结部、以及斗杆与铲斗之间的连结部也同样地安装有液压致动器。基于这样的结构,使活塞杆相对于缸筒出没,从而动臂、斗杆以及铲斗摆动。
不过,近年来,出于施工机械的构造简化等观点考虑,期望的是电动化。因此,公开有使用内置有滚珠丝杆式的减速装置的直动机构的电动缸来替代液压致动器的技术。该滚珠丝杆式的减速装置的向施工机械安装的安装结构也与液压缸同样。即、例如,在回转体和动臂中的任一者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缸,在另一者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活塞的顶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2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缸、活塞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动臂等,因此,除了使用直动机构之外,也并用旋转机构。即、为了将缸、活塞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动臂等,作为旋转机构,准备轴、用于将轴支承成旋转自如的轴承等,借助该旋转机构将缸、活塞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动臂等连结。如此,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将施工机械的构造简化与并用直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相应的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随着电动化而可靠地简化构造的施工机械。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施工机械具备:主体部,其自行移动;作用部,其安装到所述主体部;以及减速机构部,其设置于所述作用部的局部,对所述局部进行旋转驱动,所述减速机构部具备:减速部;以及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减速部。
通过如此构成,仅凭对作用部的局部进行旋转驱动的减速机构部、也就是说仅凭旋转机构就能够使作用部摆动。因此,随着使施工机构电动化,能够可靠地简化施工机构的构造。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减速部具备:第1构件,其以作为第1旋转轴的轴线的第1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第2构件,其与所述第1旋转轴同轴地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第1构件靠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至少1根曲轴,其配置于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第1旋转轴之间,并且,插入于所述第2构件,受到所述驱动部的动力而以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第2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减速部是使所述曲轴的旋转减速后向第2构件传递并使所述第2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减速旋转的偏心摆动型的减速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该施工机械具有多个所述曲轴,该施工机械具有外齿构件,该外齿构件利用所述曲轴绕所述第1旋转轴线摆动旋转,并具有外齿,所述第1构件是具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的壳体,所述第2构件是齿轮架,该齿轮架将所述曲轴支承成旋转自如,并且,借助轴承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构件,该齿轮架利用所述曲轴相对于所述壳体减速旋转。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第1构件。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作用部包括: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斗杆,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以及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所述动臂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斗杆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动臂,所述配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斗杆。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作用部具备: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斗杆,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以及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所述动臂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斗杆借助重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重量轻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动臂,所述配件借助重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重量轻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斗杆。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所述减速部的旋转轴线沿着同一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具有将所述作用部支承成旋转自如的支承部,所述作用部包括:动臂,其侧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斗杆,其位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侧面;以及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作用部包括: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斗杆,其位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中的短边方向上的侧面;以及配件,其在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与配置有所述动臂的所述侧面相同的侧面。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包括:行驶体,其自行移动;回转体,其相对于所述行驶体回转;以及操作室,其设置于所述回转体,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作用部排列配置,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所述作用部的靠所述操作室侧的侧面。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包括:行驶体,其自行移动;回转体,其相对于所述行驶体回转;以及操作室,其设置于所述回转体,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作用部排列配置,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所述作用部的与所述操作室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施工机械具备:主体部,其自行移动;减速机构部,其具有减速部和驱动所述减速部的驱动部;动臂,其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斗杆,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以及配件,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
通过如此构成,仅凭各减速机构部、也就是说仅凭旋转机构就能够进行动臂相对于主体部的摆动动作、斗杆相对于动臂的摆动动作、以及配件相对于斗杆的摆动动作。因此,随着使施工机构电动化,能够可靠地简化施工机构的构造。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所述减速部的旋转轴线沿着同一方向的方式配置。
发明的效果
上述的施工机械能够随着电动化而可靠地简化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挖掘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挖掘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减速机构部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挖掘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作用部的概略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1减速机构部(减速机构部、第1减速机构部);2、第2减速机构部(减速机构部、第2减速机构部);3、第3减速机构部(减速机构部、第3减速机构部);10、减速部;11、壳体(第1构件);14、齿轮架(第2构件);22、电动马达(驱动部);26、主轴承(轴承);46、曲轴;48a、第1外齿轮(外齿轮);48b、第2外齿轮(外齿轮);49a、49b、外齿;100、挖掘机(施工机械);101、行驶体(主体部);103、回转体(主体部);104、作用部;106、操作室;107、支承部;107a、侧面;108、动臂;108c、109c、第1侧面(侧面);108d,109d、第2侧面(侧面);109、斗杆;110、铲斗(配件);112、安装支承杆;112a、第1侧面;112b、第2侧面;207a、第1支承部(支承部);207b、第2支承部(支承部);208a、第1动臂支承部(动臂);208b、第2动臂支承部(动臂);212a、第1铲斗支承部(配件);212b、第2铲斗支承部(配件);C1~C3、旋转轴线(第1旋转轴线);C20、曲轴旋转轴线(第2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挖掘机>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施工机械的实施方式的挖掘机100的概略构成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操作挖掘机100的未图示的操作者所朝向的前方简称为前方,将在水平方向上与前方相反的一侧称为后方。将挖掘机100配置到路面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车宽方向。在图1中,表示从车宽方向观察挖掘机100的状态。
如图1所示,挖掘机(权利要求的施工机械的一个例子)100具备:行驶体(权利要求的主体部、行驶体的一个例子)101,其自行移动;回转体(权利要求的主体部、回转体的一个例子)103,其借助回转机构102设置于行驶体101的上部,并相对于行驶体101回转;以及作用部104,其设置于回转体103上。行驶体101和回转机构102例如由未图示的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驱动。行驶体101例如具备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两个履带105。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车轮等来替代履带105。
图2是从上方观察挖掘机100的概略构成图。
在回转体103的前方侧、且在偏向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操作室106。操作者在该操作室106中操作挖掘机100。在回转体103的前方侧、且车宽方向大致中央以与操作室106相邻的方式设置有板状的支承部107。在该支承部107安装有作用部104。
作用部104具备铲斗(权利要求的配件的一个例子)110和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动臂108和斗杆109。这些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借助3个减速机构部1、2、3(第1减速机构部1、第2减速机构部2、第3减速机构部3)旋转自如地连结。
具体而言,动臂108的长度方向一端108a借助第1减速机构部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支承部107。斗杆109的长度方向一端109a借助第2减速机构部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动臂108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8b。铲斗110借助第3减速机构部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斗杆10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9b。另外,动臂108安装于在支承部107的厚度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侧面107a。斗杆109安装于在动臂108的短边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108c。铲斗110在斗杆109的短边方向上安装于靠操作室106侧的第1侧面109c。
<第1减速机构部>
图3是第1减速机构部的剖视图。
各减速机构部1~3的基本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对各减速机构部1~3中的、第1减速机构部1进行说明,针对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说明基本上省略,根据需要说明。
如图3所示,第1减速机构部1具备电动马达(权利要求的驱动部的一个例子)22和将电动马达22的马达轴22a(权利要求的第1旋转轴的一个例子)的旋转减速后输出的减速部10。
<电动马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3、图4所示,电动马达22利用螺栓120紧固固定于动臂108的第1侧面108c。在动臂108的与电动马达2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动臂108的短边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11。在该贯通孔111插入有电动马达22的马达轴22a。马达轴22a朝向支承部107侧突出。马达轴22a的轴线与动臂108相对于支承部107的旋转轴线(权利要求的第1旋转轴线的一个例子)C1一致。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旋转轴线C1方向简称为“轴向”,将马达轴22a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马达轴22a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另外,有时将轴向中的、靠近电动马达22的方向(电动马达22侧)称为第1车宽方向,将与电动马达22相反的一侧称为第2车宽方向。
<减速部>
减速部10固定于动臂108的与第1侧面108c相反的一侧(操作室106侧、第2车宽方向)的第2侧面108d。减速部10在旋转轴线C1方向上与电动马达22排列配置。减速部10的旋转轴线也与轴向一致。
减速部10具备:圆筒状的壳体11(权利要求的第1构件的一个例子);齿轮架14(权利要求的第2构件的一个例子),其配置于壳体11的径向内侧;输入轴16(权利要求的第1旋转轴的一个例子),其赋予使齿轮架14旋转的驱动力;以及减速输出部18,其使齿轮架14以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转速以预定的比率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参照图5)。
<壳体>
在壳体11的外周面一体成形有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外凸缘部11a。外凸缘部11a的沿着轴向的截面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动臂108的第2侧面108d在轴向上与外凸缘部11a的动臂108侧(第1车宽方向)的端面11b重叠。并且,壳体11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动臂108。在壳体11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齿24。内齿24是设置到壳体11的内周面的销状(圆柱状)的齿。内齿24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壳体11与旋转轴线C1同轴地配置。另外,壳体11能够以旋转轴线C1为中心轴线在径向上旋转。
<齿轮架>
齿轮架14被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主轴承(权利要求的轴承的一个例子)2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1。主轴承26例如是角接触球轴承。齿轮架14与壳体11及旋转轴线C1同轴地配置。
齿轮架14具备:圆板状的端板部30,其在轴向上配置于动臂108侧(第1车宽方向);圆板状的基板部32,其在轴向上配置于支承部107侧;以及圆柱状的3个柱部33,其与基板部32一体成形,并从基板部32朝向端板部30突出。
柱部33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柱部33和端板部30在柱部33的顶端面与端板部30重叠的状态下被螺栓34相互紧固固定。在该状态下,在基板部32与端板部30之间形成有在轴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空间。
在柱部33形成有供螺栓34紧固的螺栓紧固孔33a。从隔着端板部30而与柱部33相反的一侧插入到螺栓插入孔30a的螺栓34紧固于柱部33的螺栓紧固孔33a。在比螺栓34稍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设置有使端板部30相对于基板部32定位的销36。销36配置成连结柱部33和端板部30。
此外,也可以不使柱部33与基板部32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柱部33与基板部32紧固。另外,柱部33并不限于圆柱状。利用柱部33在基板部32与端板部30之间形成有在轴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空间即可。
在基板部32的与端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面32c重叠有支承部107的侧面107a。在该状态下,基板部32被螺栓122紧固固定于支承部107的侧面107a。
在端板部30和基板部32分别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供减速输出部18的后述的曲轴46插入的贯通孔30c、32b。贯通孔30c、32b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而且,在端板部30和基板部32的径向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0b、32a。在这些贯通孔30b、32a插入有输入轴16。输入轴16与壳体11和旋转轴线C1同轴地配置。
输入轴16的靠电动马达22侧(第1车宽方向)的基端部16a与马达轴22a结合。由此,输入轴16与马达轴22a一体地旋转。
输入轴16的与电动马达22相反的一侧(支承部107侧、第2车宽方向)的顶端部16b配置于基板部32的贯通孔32a内。在输入轴16的顶端部16b一体地设置有由外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42。
<减速输出部>
使这样的齿轮架14旋转的减速输出部18使齿轮架14以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转速以预定的比率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减速输出部18具备: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传递齿轮44,其与驱动齿轮42啮合;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曲轴46,其一端固定于传递齿轮44;以及第1外齿轮(权利要求的外齿构件的一个例子)48a和第2外齿轮(权利要求的外齿构件的一个例子)48b,其随着曲轴46的旋转而摆动旋转。
在曲轴46的一端固定有传递齿轮44,因此,马达轴22a的旋转借助传递齿轮44向曲轴46传递。
曲轴46与输入轴16平行地配置。也就是说,曲轴46以与旋转轴线C1平行的曲轴旋转轴线(权利要求的第2旋转轴线的一个例子)C20为中心旋转。曲轴46借助第1曲轴轴承5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端板部30。另外,曲轴46借助第2曲轴轴承5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基板部32。第1曲轴轴承51和第2曲轴轴承52例如是圆锥滚子轴承。
在曲轴46的轴向中央形成有相对于曲轴46的轴心偏心的第1偏心部46a和第2偏心部46b。第1偏心部46a和第2偏心部46b在第1曲轴轴承51与第2曲轴轴承52之间在轴向上彼此相邻地配置。第1偏心部46a与第1曲轴轴承51相邻。第2偏心部46b与第2曲轴轴承52相邻。另外,第1偏心部46a和第2偏心部46b的相位角相互偏离。
这样的曲轴46插入端板部30和基板部32的各贯通孔30c、32b。即、曲轴46也与贯通孔30c、32b同样地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另外,在曲轴46的第1偏心部46a安装有第1滚子轴承55a。在第2偏心部46b安装有第2滚子轴承55b。第1滚子轴承55a例如是圆柱滚子轴承。第1滚子轴承55a具有多个滚子56和保持多个滚子56的保持器57。第2滚子轴承55b具有与第1滚子轴承55a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借助各滚子轴承55a、55b,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随着曲轴46的旋转而摆动旋转。
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配置于齿轮架14的基板部32与端板部30之间的空间。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具有与壳体11的内齿24啮合的外齿49a、49b。
在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形成有供输入轴16插入的第1贯通孔48c、供柱部33插入的第2贯通孔48d、以及供曲轴46的偏心部46a、46b插入的第3贯通孔48e。
在第1外齿轮48a的第3贯通孔48e插入有曲轴46的第1偏心部46a和第1滚子轴承55a。在第2外齿轮48b的第3贯通孔48e插入有曲轴46的第2偏心部46b和第2滚子轴承55b。由此,随着第1偏心部46a和第2偏心部46b由于曲轴46的旋转而摆动旋转,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一边与壳体11的内齿24啮合一边摆动旋转。
在第1曲轴轴承51与第1滚子轴承55a之间设置有第1垫圈59。第1垫圈59嵌合于曲轴46的外周面。第1垫圈59配置于第1偏心部46a的与第2偏心部46b相反的一侧的端面。
在第2曲轴轴承52与第2滚子轴承55b之间设置有第2垫圈60。第2垫圈60嵌合于曲轴46的外周面。第2垫圈60配置于第2偏心部46b的与第1偏心部46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第2垫圈60的外径与第1垫圈59的外径相同。
<第2减速机构部和第3减速机构部的配置>
如上所述,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部机构部3的基本的结构与第1减速机构部1的结构相同。然而,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部机构部3的安装朝向与第1减速机构部1的安装朝向不同。以下,引用图3并基于图2对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配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2减速机构部2的配置进行说明。
此外,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附图标记、和用于固定这些减速机构部2、3的螺栓的附图标记标注与前述的第1减速机构部1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说明。
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电动马达22被螺栓120紧固固定于动臂108的第2侧面108d。即、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从动臂108朝向操作室106侧(第2车宽方向)突出。
另外,在与第2减速机构部2的壳体11一体成形的外凸缘部11a的动臂108侧(第1车宽方向)的端面11b重叠有动臂108的第1侧面108c。并且,壳体11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动臂108。
而且,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的基板部32的与端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面32c重叠有斗杆109的第1侧面109c。在该状态下,基板部32被螺栓122紧固固定于斗杆109的第1侧面109c。
接着,对第3减速机构部3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第3减速机构部3中,电动马达22被螺栓120紧固固定于设置到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的靠操作室106侧(第2车宽方向)的第1侧面112a。即、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从斗杆109朝向操作室106侧(第2车宽方向)突出。
另外,在与第3减速机构部3的壳体11一体成形的外凸缘部11a的靠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侧的端面11b重叠有第2侧面112b。第2侧面112b是安装支承杆112的与第1侧面112a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并且,壳体11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铲斗110。
而且,在第3减速机构部3中的基板部32的与端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面32c重叠有斗杆109的第1侧面109c。在该状态下,基板部32被螺栓122紧固固定于斗杆109的第1侧面109c。
第2减速机构部2中的马达轴22a的轴线与斗杆109相对于动臂108的旋转轴线C2一致。第3减速机构部3中的马达轴22a的轴线与铲斗110相对于斗杆109的旋转轴线C3一致。即、各减速机构部1~3以各旋转轴线C1~C3平行的方式配置。
<作用部的动作>
接着,对作用部104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驱动了第1减速机构部1的情况进行说明。
若驱动第1减速机构部1的电动马达22,则输入轴16与马达轴22a一体地被驱动。于是,由于输入轴16的旋转,借助驱动齿轮42使传递齿轮44旋转。由此,曲轴46与传递齿轮44一体地以曲轴旋转轴线C20为中心旋转。
若曲轴46旋转,则随着第1偏心部46a的摆动而第1外齿轮48a一边与内齿24啮合一边旋转,随着第2偏心部46b的摆动而第2外齿轮48b一边与内齿24啮合一边旋转。也就是说,曲轴46以曲轴旋转轴线C20为中心旋转,并且,绕旋转轴线C1公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两外齿轮48a、48b的第2贯通孔48d的柱部33与基板部32一起固定于固定位置。由此,齿轮架14相对于壳体11以相对于输入轴16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在此,齿轮架14的基板部32紧固固定于支承部107,因此,壳体11相对于齿轮架14以相对于输入轴16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动臂108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壳体11,因此,壳体11和动臂108以旋转轴线C1为中心旋转。也就是说,动臂108相对于回转体103摆动。
在驱动了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的情况下,斗杆109和铲斗110也以与上述同样的动作摆动。即、若驱动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则斗杆109相对于动臂108摆动。若驱动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则铲斗110相对于斗杆109摆动。
在利用第1减速机构部1使动臂108摆动的情况下,与动臂108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8b连结的斗杆109和第2减速机构部2的重量、以及与斗杆10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9b连结的铲斗110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重量也起作用。在利用第2减速机构部2使斗杆109摆动的情况下,与斗杆10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9b连结的铲斗110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重量也起作用。在利用第3减速机构部3使铲斗110摆动的情况下,仅该铲斗110的重量起作用。
因此,3个减速机构部1~3中的、第1减速机构部1的传递扭矩容量最大。第2减速机构部2的传递扭矩容量比第1减速机构部1的传递扭矩容量小。3个减速机构部1~3中的、第3减速机构部3的传递扭矩容量最小,第3减速机构部3的传递扭矩容量比第2减速机构部2的传递扭矩容量小。换言之,3个减速机构部1~3中的、第1减速机构部1的体形最大、且重量也最重。第2减速机构部2的体形比第1减速机构部1的体形小。另外,第2减速机构部2的重量比第1减速机构部1的重量轻。3个减速机构部1~3中的、第3减速机构部3的体形最小、且重量也最轻。
如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自行移动的挖掘机100的回转体103的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借助减速机构部1~3连结。因此,仅凭各减速机构部1~3、也就是说旋转机构就能够使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摆动。因此,随着使挖掘机100电动化,能够可靠地简化挖掘机100的构造。
另外,减速机构部1~3的减速部10具备:圆筒状的壳体11;齿轮架14,其配置于壳体11的径向内侧;输入轴16,其赋予使齿轮架14旋转的驱动力;以及减速输出部18,其使齿轮架14以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转速以预定的比率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减速输出部18具备多个曲轴46以及随着曲轴46的旋转而摆动旋转的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因此,能够利用减速机构部1~3以较高的减速比获得高输出,因此,能够谋求减速机构部1~3的小型化,并且使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合理地动作。
而且,减速机构部1~3的齿轮架14由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主轴承2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1。也就是说,能够利用设置到减速机构部1~3的主轴承26将斗杆109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动臂108,并且,能够将铲斗11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斗杆109。因此,无需用于与减速机构部1~3独立地将各部支承成旋转自如的轴承,能够进一步简化挖掘机100的构造。
另外,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在动臂108侧安装有电动马达22。在使斗杆109相对于动臂108摆动之际,动臂108保持固定位置不变而使斗杆109旋转。也就是说,通过将电动马达22安装于保持固定位置不变而不移动的动臂108侧,从而在使斗杆109摆动之际不会被电动马达22的重量影响,能够减少使斗杆109摆动之际的惯性。
而且,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电动马达22成为从动臂108朝向操作室106侧突出的形状,因此,易于从操作室106视觉辨认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因此,在操作者操作挖掘机100之际,不会不慎使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碰撞,而能够抑制电动马达22的损伤。
对于这点,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也同样。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也从斗杆109朝向操作室106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电动马达22的损伤。
另外,根据各减速机构部1~3的安装部位,使各减速机构部1~3的传递扭矩容量、体形、重量变化。即、随着朝向作用部104的前方而使各减速机构部1~3的传递扭矩容量、体形、重量缩小。因此,不使各减速机构部1~3不必要地大型化,能够使作用部104整体上小型化。
各减速机构部1~3以各旋转轴线C1~C3平行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使构成作用部104的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在同一方向(与旋转轴线C1~C3正交的前后方向)上摆动,能够提高挖掘机100的操作性。
构成作用部104的动臂108安装于在支承部107的厚度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侧面107a。斗杆109安装于在动臂108的短边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108c。铲斗110安装于在斗杆109的短边方向上靠操作室106侧的第1侧面109c。即、斗杆109配置于隔着动臂108而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因此,与斗杆109配置于操作室106侧的情况相比较,由斗杆109给操作者带来的压迫感减少。因此,能够提高挖掘机100的操作性。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各减速机构部1~3借助动臂108、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将电动马达22紧固固定于壳体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电动马达22紧固固定于齿轮架14。在该情况下,将动臂108、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固定于齿轮架14,借助这些动臂108、安装支承杆112将电动马达22紧固固定于齿轮架14。另一方面,将支承部107、斗杆109紧固固定于壳体11。
[第1变形例]
接着,基于图5对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是从上方观察第1变形例中的挖掘机100的概略构成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以下的变形例也同样)。
上述的实施方式与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的位置不同、第2减速机构部2和第3减速机构部3的朝向不同。
具体而言,在第1变形例中,斗杆109安装于在动臂108的短边方向上靠操作室106侧的第2侧面108d。铲斗110安装于在斗杆109的短边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109d。
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电动马达22被螺栓120紧固固定于动臂108的第1侧面108c。即、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从动臂108朝向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突出。
另外,在与第2减速机构部2的壳体11一体成形的外凸缘部11a的靠动臂108侧的端面11b重叠有动臂108的第2侧面108d。并且,壳体11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动臂108。
而且,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的基板部32的与端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面32c重叠有斗杆109的第2侧面109d。在该状态下,基板部32被螺栓122紧固固定于斗杆109的第2侧面109d。
另一方面,在第3减速机构部3中,电动马达22被螺栓120紧固固定于设置于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的第2侧面112b。即、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从斗杆109朝向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突出。
另外,在与第3减速机构部3的壳体11一体成形的外凸缘部11a的靠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侧的端面11b重叠有安装支承杆112的第1侧面112a。并且,壳体11被螺栓121紧固固定于铲斗110。
而且,在第3减速机构部3中的基板部32的与端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面32c重叠有斗杆109的第2侧面109d。在该状态下,基板部32被螺栓122紧固固定于斗杆109的第2侧面109d。
因而,根据上述的第1变形例,起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斗杆109安装于在动臂108的短边方向上靠操作室106侧的第2侧面108d。铲斗110安装于在斗杆109的短边方向上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109d。并且,在第2减速机构部2中,电动马达22成为从动臂108朝向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在第3减速机构部3中,电动马达22成为从斗杆109朝向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自操作室106的视野被电动马达22妨碍。因而,能够提高挖掘机100的操作性。
[第2变形例]
接着,基于图6对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是从上方观察第2变形例中的作用部104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与第2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如下这点:实施方式的作用部104在动臂108的第1侧面108c配置有斗杆109,斗杆109悬臂支承于动臂108,相对于此,在第2变形例中,斗杆109双支承于动臂108。另外,实施方式与第2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如下这点:实施方式的作用部104在斗杆109的第1侧面109c配置有铲斗110,铲斗110悬臂支承于斗杆109,相对于此,在第2变形例中,铲斗110双支承于斗杆109。
具体而言,在第2变形例中,具备用于支承动臂108的两个支承部207a、207b(第1支承部207a、第2支承部207b)。两个支承部207a、207b配置于动臂108中的靠长度方向一端108a侧的两侧面108c、108d。动臂108的长度方向一端108a被两个支承部207a、207b支承(双支承)成旋转自如。在两个支承部207a、207b中的、隔着动臂108而配置到与操作室106相反的一侧(图6中的右侧)的第2支承部207b固定有第1减速机构部1的电动马达22。另外,在第2支承部207b与动臂108之间配置有第1减速机构部1的减速部10。
在动臂108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8b以沿着动臂108的长度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动臂支承部208a、208b(第1动臂支承部208a、第2动臂支承部208b)。在两个动臂支承部208a、208b之间配置有斗杆109的长度方向一端109a。斗杆109的长度方向一端109a被两个动臂支承部208a、208b支承(双支承)成旋转自如。在两个动臂支承部208a、208b中的任一者(在图6中,图中右侧的第2动臂支承部208b)固定有第2减速机构部2的电动马达22。另外,在两个动臂支承部208a、208b中的任一者(图6中,图中右侧的第2动臂支承部208b)与斗杆109之间配置有第2减速机构部2的减速部10。此外,也可以是,在图6中左侧的第1动臂支承部208a固定有电动马达22,在第1动臂支承部208a与斗杆109之间配置有减速部10。
在铲斗110的安装支承杆112以沿着斗杆109的长度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两个铲斗支承部212a、212b(第1铲斗支承部212a、第2铲斗支承部212b)。在两个铲斗支承部212a、212b之间配置有斗杆10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9b。两个铲斗支承部212a、212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斗杆109的长度方向另一端109b。在两个铲斗支承部212a、212b中的任一者(图6中,图中右侧的第2铲斗支承部212b)固定有第3减速机构部3的电动马达22。另外,在两个铲斗支承部212a、212b中的任一者(在图6中,图中右侧的第2铲斗支承部212b)与斗杆109之间配置有第3减速机构部3的减速部10。此外,也可以是,在图6中左侧的第1铲斗支承部212a固定有电动马达22,在第1铲斗支承部212a与斗杆109之间配置有减速部10。
因而,根据上述的第2变形例,起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斗杆109双支承于动臂108,并且,铲斗110双支承于斗杆109。因此,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提高支承部207a、207b与动臂108之间的连结部、动臂108(动臂支承部208a、208b)与斗杆109之间的连结部、以及斗杆109与铲斗110(铲斗支承部212a、212b)之间的连结部的强度。另外,能够使作用部104的动作稳定。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而成的形态。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施工机械是挖掘机1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能够将上述的减速机构部1~3的结构应用于推土机、自动平路机、叉车、轮式装载机等各种各样的施工机械。能够根据施工机械的用途安装各种各样的工具(钩等各种各样的配件)来替代铲斗1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具备自行移动的行驶体101和借助回转机构102设置于行驶体101的上部并相对于行驶体101回转的回转体10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且,对在这样的回转体103上设置有作用部10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是自行移动的车身(主体部)即可,在该车身上设置有作用部104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减速机构部1~3的减速部10具备:圆筒状的壳体11;齿轮架14,其配置于壳体11的径向内侧;输入轴16,其赋予使齿轮架14旋转的驱动力;以及减速输出部18,其使齿轮架14以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转速以预定的比率减速后的转速旋转。对减速输出部18是如下所谓的偏心摆动型的减速部情况进行了说明,该减速输出部18具备多个曲轴46以及随着曲轴46的旋转而摆动旋转的第1外齿轮48a和第2外齿轮48b。然而并不限于此,减速部10是如下偏心摆动型的减速部即可,该减速部10具备:第1构件(例如壳体11)和第2构件(例如齿轮架14),其绕同一旋转轴线C1相对旋转;以及至少1根曲轴(例如曲轴46),其配置于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受到所述驱动部的动力而以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第2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该减速部10使曲轴的旋转减速后向第2构件传递,使第2构件相对于第1构件减速旋转。或者,减速部10是如下偏心摆动型的减速部即可,该减速部10具备:第1构件(例如壳体),其以作为第1旋转轴(例如输入轴、马达轴22a)的轴线的第1旋转轴线C1为中心旋转;第2构件(例如齿轮架14),其与所述第1旋转轴同轴地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第1构件靠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至少1根曲轴(例如曲轴46),其配置于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第1旋转轴之间,并且,插入于所述第2构件,受到所述驱动部的动力而以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第2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该减速部10使所述曲轴的旋转减速后向第2构件传递,使所述第2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减速旋转。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各减速机构部1~3以各旋转轴线C1~C3平行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各旋转轴线C1~C3也可以不是完全平行。各减速机构部1~3的旋转轴线沿着同一方向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作用部104由动臂108、斗杆109以及铲斗110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作用部104的至少局部借助减速机构部1~3以旋转自如(摆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即可。

Claims (14)

1.一种施工机械,其中,
该施工机械具备:
主体部,其自行移动;
作用部,其安装到所述主体部;以及
减速机构部,其设置于所述作用部的局部,对所述局部进行旋转驱动,
所述减速机构部具备:
减速部;以及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减速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减速部具备:
第1构件,其以作为第1旋转轴的轴线的第1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第2构件,其与所述第1旋转轴同轴地配置,并且,配置于比所述第1构件靠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
至少1根曲轴,其配置于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第1旋转轴之间,并且,插入于所述第2构件,受到所述驱动部的动力而以沿着所述第1旋转轴线的第2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减速部是使所述曲轴的旋转减速后向第2构件传递并使所述第2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减速旋转的偏心摆动型的减速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该施工机械具有多个所述曲轴,
该施工机械具有外齿构件,该外齿构件利用所述曲轴绕所述第1旋转轴线摆动旋转,并具有外齿,
所述第1构件是具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的壳体,
所述第2构件是齿轮架,该齿轮架将所述曲轴支承成旋转自如,并且,借助轴承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构件,该齿轮架利用所述曲轴相对于所述壳体减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第1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第1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作用部包括:
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斗杆,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以及
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
所述动臂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斗杆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动臂,
所述配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斗杆。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作用部具备:
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斗杆,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以及
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
所述动臂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斗杆借助重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重量轻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动臂,
所述配件借助重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重量轻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设置于所述斗杆。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各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所述减速部的旋转轴线沿着同一方向的方式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将所述作用部支承成旋转自如的支承部,
所述作用部包括:
动臂,其侧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部;
斗杆,其位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侧面;以及
配件,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作用部包括:
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动臂,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斗杆,其位于所述动臂的与所述主体部相反的一侧,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中的短边方向上的侧面;以及
配件,其在所述斗杆的与所述动臂相反的一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与配置有所述动臂的所述侧面相同的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主体部包括:
行驶体,其自行移动;
回转体,其相对于所述行驶体回转;以及
操作室,其设置于所述回转体,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作用部排列配置,
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所述作用部的靠所述操作室侧的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所述主体部包括:
行驶体,其自行移动;
回转体,其相对于所述行驶体回转;以及
操作室,其设置于所述回转体,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作用部排列配置,
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所述作用部的与所述操作室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13.一种施工机械,其中,
该施工机械具备:
主体部,其自行移动;
减速机构部,其具有减速部和驱动所述减速部的驱动部;
动臂,其借助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斗杆,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1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动臂;以及
配件,其借助传递扭矩容量比所述第2所述减速机构部的传递扭矩容量小的第3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斗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施工机械,其中,
各所述减速机构部以所述减速部的旋转轴线沿着同一方向的方式配置。
CN202011181011.6A 2019-12-03 2020-10-29 施工机械 Pending CN112900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8606A JP7405582B2 (ja) 2019-12-03 2019-12-03 作用部用減速部及び建設機械
JP2019-218606 2019-1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0535A true CN112900535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1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1011.6A Pending CN112900535A (zh) 2019-12-03 2020-10-29 施工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405582B2 (zh)
KR (1) KR20210069558A (zh)
CN (1) CN11290053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83940A1 (en) * 2021-12-06 2023-06-15 Nabtesco Corporatio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machine
WO2023218846A1 (ja) * 2022-05-13 2023-11-16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減速機、駆動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WO2023218845A1 (ja) * 2022-05-13 2023-11-16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減速機、駆動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3107A (ja) * 1999-03-31 2000-10-13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ショベル
WO2003018917A1 (de) * 2001-08-21 2003-03-06 Rädling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 Baumaschine mit hydraulischem drehmotor
JP2003082707A (ja) * 2001-09-12 2003-03-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電動建設機械及び電動ショベル
CN10318475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全电动伺服挖掘机
CN103597685A (zh) * 2011-06-17 2014-02-19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带有杆的缆索中继台车及向电动式工作机械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系统
CN103669435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污染挖掘机
EP2784225A2 (en) * 2013-03-29 2014-10-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ning speed reducer for the turntable of an excavator
WO2015156357A1 (ja) * 2014-04-11 2015-10-1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作業機
CN105019492A (zh) * 2015-07-14 2015-11-04 周兆弟 用于挖掘机的挖斗组件
CN105464158A (zh) * 2015-10-25 2016-04-06 重庆永重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装载机轻量化的机械臂结构
CN214994175U (zh) * 2021-03-12 2021-12-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2865B2 (ja) * 1987-05-30 1996-11-13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 株式会社 電気パワ−エキスカベ−タ
JPH01121748U (zh) * 1988-02-10 1989-08-17
JP4554586B2 (ja) * 2006-11-10 2010-09-2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内接噛合型遊星歯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3107A (ja) * 1999-03-31 2000-10-13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ショベル
WO2003018917A1 (de) * 2001-08-21 2003-03-06 Rädling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 Baumaschine mit hydraulischem drehmotor
JP2003082707A (ja) * 2001-09-12 2003-03-1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電動建設機械及び電動ショベル
CN103597685A (zh) * 2011-06-17 2014-02-19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带有杆的缆索中继台车及向电动式工作机械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系统
CN10318475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全电动伺服挖掘机
CN103669435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污染挖掘机
EP2784225A2 (en) * 2013-03-29 2014-10-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Turning speed reducer for the turntable of an excavator
WO2015156357A1 (ja) * 2014-04-11 2015-10-1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作業機
CN105019492A (zh) * 2015-07-14 2015-11-04 周兆弟 用于挖掘机的挖斗组件
CN105464158A (zh) * 2015-10-25 2016-04-06 重庆永重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装载机轻量化的机械臂结构
CN214994175U (zh) * 2021-03-12 2021-12-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5414A (ja) 2024-02-01
JP7405582B2 (ja) 2023-12-26
JP2021088834A (ja) 2021-06-10
KR20210069558A (ko)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0535A (zh) 施工机械
EP1163984A1 (en) Joint structure for a robot comprising a speed reducer
WO2012067057A1 (ja) ハイブリッド建機用旋回駆動装置
CN115142509A (zh) 驱动传递装置和施工机械
JP3981339B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機構
JP3078747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ギアのバックラッシュ調節方法および調節構造
GB2135273A (en) Mobile machine, such as a mobile crane or excavator, equipped with turret structure and stabilizing assembly
US20220316185A1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JPH0626576Y2 (ja) 基礎工事用機械
CN116220126A (zh) 驱动传递装置和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机械的装配方法
EP4067696A1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15142488A (zh) 施工机械、驱动系统以及驱动装置
JP6944025B2 (ja) 作業車両
JP2001336171A (ja) 油圧回転式グラップルの旋回装置
CN116145747A (zh) 驱动装置和施工机械
JP4003642B2 (ja) 建設機械のフック装置
JPH0321727A (ja) 油圧ショベル
JPH10331197A (ja) バックホウ
JP2022158856A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JP2023025526A (ja) 杭打機
JP6735258B2 (ja) 作業車両
JP2022158820A (ja) 建設機械、駆動システム及び駆動装置
JPH0721642Y2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装置
JP2023076369A (ja) 駆動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JP2023059235A (ja) 駆動装置及び作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