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9176A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厢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49176A CN112849176A CN202110338137.8A CN202110338137A CN112849176A CN 112849176 A CN112849176 A CN 112849176A CN 202110338137 A CN202110338137 A CN 202110338137A CN 112849176 A CN112849176 A CN 112849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duct
- roof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B61D17/14—Roofs with gang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9—Means for ventilat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其中,车厢包括:车体和风道;所述车体内形成有车厢内部空间;车体顶部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空调机组的车顶凹陷空间,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用于与所述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第二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体顶部的中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车厢的垂向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车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还是实现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轨道车辆由多节车厢串接而成,每节车厢的车顶上方设置有空调机组,车厢的底架下方设置有走行系统,空调机组顶端与走行系统底端之间的距离为车厢的高度。当车厢高度较高时,一方面由于重心抬高会导致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建造较大截面的隧道,使得工程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及轨道车辆。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包括:车体和风道;
所述车体内形成有车厢内部空间;车体顶部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空调机组的车顶凹陷空间,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用于与所述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
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第二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体顶部的中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体顶部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空调机组的车顶凹陷空间,将空调机组安装在车顶凹陷空间内,能够降低车厢的垂向高度,有利于车厢适应较小高度的隧道,降低隧道施工的复杂度;另外,风道具有进风口用于与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空调机组通过进风口向风道送风;风道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第二风道设置在车顶的中部,其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配合上述空调机组的安装,实现了向车厢内部空间各处送风,使车厢内部空间各处温度保持均匀,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风道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风道的仰视图;
图8为图7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顶部设置阶梯断面的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的仰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内气体流动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端部的断面视图;
图14为图13中E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道的安装视图。
附图标记:
1-车体;11-车顶凹陷空间;12-回风口;13-阶梯断面;14-开孔;
2-风道;21-第一风道;211-第一送风口;22-第二风道;221-第二送风口;222-主风道;223-送风风道;224-隔板;225-通风孔;23-分配风道;231-进风口;232-第三送风口;233-第一风道隔板;234-第一支风道;235-第二支风道;241-第一连接段;242-竖向延伸段;243-水平延伸段;244-过渡段;245-第二连接段;25-风道安装顶板;251-连接码;
3-空调机组;31-空调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中,该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可以为动车组、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等。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也可以应用于无轨车辆中,例如:无轨电车、胶轮电车、胶轮汽车等。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降低车厢的垂向高度。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包括车体1和风道2。其中,车体1内形成有车厢内部空间,车厢内部空间作为载客空间,用于安装座椅等设备。车体1可由车顶、底架、侧墙及端墙构成,侧墙用于安装车门及车窗。车体1的顶部即为车顶。
本实施例中,将车体1的长度方向称为纵向,将车体1的宽度方向称为横向,将车体1的高度方向称为垂向或竖直方向。
车顶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车顶凹陷空间11,车顶凹陷空间11用于容纳空调机组3。将空调机组3安装在车顶凹陷空间11内,能够降低空调机组3顶面的高度,进而降低了车厢的垂向高度。
风道2具有进风口,用于与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空调机组向风道2内送风。风道2设置有送风口,用于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本实施例中,风道2包括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其中,第一风道21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在车顶凹陷空间11的两侧。第一风道21具体是设置在车顶的下方,位于车顶凹陷空间11的两侧,第一风道21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朝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第二风道22沿纵向方向延伸,设置在车顶的中部。第二风道22的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体顶部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空调机组的车顶凹陷空间,将空调机组安装在车顶凹陷空间内,能够降低车厢的垂向高度,有利于车厢适应较小高度的隧道,降低隧道施工的复杂度;另外,风道具有进风口用于与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空调机组通过进风口向风道送风;风道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第二风道设置在车顶的中部,其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配合上述空调机组的安装,实现了向车厢内部空间各处送风,使车厢内部空间各处温度保持均匀,提高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在车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顶凹陷空间,可在车顶的两端各安装一个空调机组3。每个空调机组3的横向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风道21,两个空调机组3之间的车顶中部设置有第二风道22。在车顶凹陷空间11的侧壁设置有空调安装座31,用于与设置在空调机组3两侧的安装卡件相连。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风道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中风道的仰视图,图8为图7中D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5至图8所示,第二风道22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21,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二风道22覆设于两个车顶凹陷空间之间的区域。第二风道22的宽度略小于车体1的宽度,使得第二风道22具有较大的送风量。
上述方案中,第一风道21为小截面风道向车厢内部空间的两端送风,能够适应空调机组的安装,第二风道22为大截面风道向车厢内部空间的中部送风,具有较大的送风量,较灵活地利用车顶空间对风道进行布局,实现了对车厢内部空间各处送风。
空调机组3可以向第一风道21、第二风道22送风,对于各结构送风口的设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如下方式:
在车顶凹陷空间11的底面设置回风口12,回风口12与车厢内部空间连通。空调机组3的底部设置空调回风口,空调回风口位于上述回风口12的正上方,与回风口12对接连通。车厢内部空间的气流可从回风口进入空调机组3。本实施例中,回风口12为矩形,其长边沿横向方向延伸。或者,回风口12也可以设置在车顶凹陷空间11的其他位置,回风口12的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矩形。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顶部设置阶梯断面的视图。如图9所示,车顶凹陷空间11的底面与车顶中部顶面之间形成阶梯断面13,阶梯断面13可沿垂向方向延伸。阶梯断面13设有开孔14,开孔14与设置在空调机组3侧面的送风口正对,开孔14的另一侧与风道的进风口对接连通,空调机组3可通过开孔14、进风口向风道2送风。或者,开孔14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案。
第一风道21的底部设置第一送风口211,通过第一送风口211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第一风道2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送风口211。
第二风道22的底部设置第二送风口221,通过第二送风口221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第二风道22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送风口221。
上述第一风道21与第二风道22可以直接连通,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分别流向第一风道21和第二风道22。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方式:风道2还包括:分配风道23。分配风道23的一端设有进风口231,空调机组3通过进风口231向分配风道23内送风。分配风道23内设置有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其中,第一支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231连通,另一端朝向背离第二风道22的方向延伸至与第一风道21连通。第二支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231连通,另一端向第二风道22延伸至与第二风道22连通。进入分配风道23内的气流可沿着第一支风道流向第一风道21,沿着第二支风道流向第二风道22。
第二支风道的底部可以设置第三送风口232,用于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的俯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的仰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配风道内气体流动的示意图,图11为去掉分配风道底板的视图。如图10至图12所示,分配风道23由顶板、侧板和底板构成中空的箱型结构,内部设有竖向的第一风道隔板233,弯曲成弧形,其一端延伸至进风口231,另一端固定至分配风道外壁,第一风道隔板233与分配风道外壁、顶板、底板围成弧形的第一支风道234。第一风道隔板与分配风道的内壁、顶板、底板围成第二支风道235。
如图12所示的箭头,从进风口231进入的气流,一部分沿着第一支风道234向左流向第一风道21,向车厢端部区域送风;另一部分沿着第二支风道235向右流向第二风道22,向车厢中部区域送风。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风道21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端部的断面视图,图14为图13中E区域的放大视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风道21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左侧板、顶板、底板和右侧板,左侧板、顶板、底板和右侧板围成中空的箱型结构,内部空间作为第一风道内部空间。右侧板与车顶凹陷空间侧壁的倾斜角度一致。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底板设置有第一送风口。
第一风道21可直接固定于车体上,也可以通过风道连接件固定于车体上。具体的,采用风道连接件将第一风道21固定在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
风道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241、竖向延伸段242、水平延伸段243、过渡段244和第二连接段245。第一连接段241连接至车顶凹陷空间侧壁外侧的车顶内表面,具体通过滑块和螺栓连接至车顶骨架内表面的C形槽内。第二连接段245连接至车顶凹陷空间侧壁内侧的车顶内表面,具体通过滑块和螺栓连接至车顶骨架内表面的C形槽内。竖向延伸段242、水平延伸段243和过渡段244依次连接且连接在第一连接段241和第二连接段245之间,共同围成承托第一风道21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风道22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第二风道2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车顶的中部,每个第二风道22对应与分配通道23中的一个第二支风道235对接连通。第二风道22包括:主风道222和送风风道223,主风道222与送风风道223之间通过隔板224隔开,隔板224上设置通风孔225,送风风道223的底部开设第二送风孔221。主风道222中的气流从通风孔225进入送风风道223,再从第二送风孔221进入车厢内部空间。主风道222中的气流流速较大,经过送风风道223后速度得到减慢,使送至车厢内部空间的气流较为柔和,提高乘坐舒适度。上述主风道222可以与分配风道23中的第二支风道235对接连通。送风风道2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沿纵向间隔排布。
第二风道22可直接固定于车体上,也可以通过风道安装顶板固定于车体上。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风道的安装视图。如图15所示,风道安装顶板25沿水平方向延伸,吊挂在车顶下方。具体的,风道安装顶板25的横向两端通过连接码251吊装在车顶骨架的内表面,连接码251的顶端通过螺栓和滑块固定至车顶骨架内表面的C形槽内,连接码25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至风道安装顶板25的上表面。
第二风道22位于风道安装顶板25与车顶骨架之间,且通过L形的连接件固定在风道安装顶板25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内容所提供的车厢。车厢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车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车厢连挂串接在一起。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具有与上述车厢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风道;
所述车体内形成有车厢内部空间;车体顶部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空调机组的车顶凹陷空间,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用于与所述空调机组的空调送风口对接连通;
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送风口,通过第一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第二风道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体顶部的中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二送风口,通过第二送风口向车厢内部空间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两端均设有车顶凹陷空间,所述第二风道覆设于两个车顶凹陷空间之间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车顶凹陷空间的底面与车体顶部的中部顶面之间形成阶梯断面,所述阶梯断面设有用于与空调机组送风口正对的开孔,所述进风口通过开孔与空调机组送风口对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分配风道;所述分配风道的一端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分配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第一支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朝向背离第二风道的方向延伸至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支风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向第二风道延伸至与第二风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风道内设有弧形的第一风道隔板,第一风道隔板的一端延伸至进风口,另一端固定至分配风道外壁,第一风道隔板与分配风道外壁围成弧形的第一支风道;第一风道隔板与分配风道内壁围成第二支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凹陷空间的底面开设与车厢内部空间连通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设置在空调机组底部的空调回风口对接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凹陷空间的侧壁设置有空调安装座,用于与设置在空调机组两侧的安装卡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左侧板、顶板、底板和右侧板;左侧板、顶板、底板和右侧板围成第一风道内部空间;所述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底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送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连接件,用于将第一风道固定在车顶凹陷空间的两侧;
所述风道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竖向延伸段、水平延伸段、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至车顶凹陷空间侧壁外侧的车顶内表面,第二连接段连接至车顶凹陷空间侧壁内侧的车顶内表面;竖向延伸段、水平延伸段和过渡段依次连接且连接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共同围成承托第一风道的安装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安装顶板;
所述风道安装顶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吊挂在车顶下方;第二风道位于风道安装顶板与车顶之间且固定在风道安装顶板的上表面。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8137.8A CN112849176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8137.8A CN112849176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9176A true CN112849176A (zh) | 2021-05-28 |
CN112849176B CN112849176B (zh) | 2022-06-17 |
Family
ID=7599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38137.8A Active CN112849176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4917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83997A (zh) * | 2021-06-09 | 2021-07-30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
CN113619627A (zh) * | 2021-08-20 | 2021-11-09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61345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Hitachi Ltd | 軌条車両、その製作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空形材 |
CN202593527U (zh) * | 2012-05-18 | 2012-12-12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下沉式空调安装结构 |
CN104066639A (zh) * | 2012-02-23 | 2014-09-24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具备低车顶构体的铁道车辆 |
CN104228863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空调送回风系统 |
CN210212386U (zh) * | 2019-05-27 | 2020-03-3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体顶板组件、空调风道配合系统及轨道车辆 |
CN112406920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10338137.8A patent/CN1128491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61345A (ja) * | 2006-03-28 | 2007-10-11 | Hitachi Ltd | 軌条車両、その製作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空形材 |
CN104066639A (zh) * | 2012-02-23 | 2014-09-24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具备低车顶构体的铁道车辆 |
CN202593527U (zh) * | 2012-05-18 | 2012-12-12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下沉式空调安装结构 |
CN104228863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空调送回风系统 |
CN210212386U (zh) * | 2019-05-27 | 2020-03-3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体顶板组件、空调风道配合系统及轨道车辆 |
CN112406920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83997A (zh) * | 2021-06-09 | 2021-07-30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
CN113183997B (zh) * | 2021-06-09 | 2023-05-02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
CN113619627A (zh) * | 2021-08-20 | 2021-11-09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9176B (zh) | 2022-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32002B (zh) | 模块化轨道车辆车体 | |
CN112849176B (zh)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
US4596192A (en) | Universal vehicle system for the public local traffic | |
JP5324973B2 (ja) | 軌道系車両の空調装置 | |
CN110723157A (zh) | 一种地铁车辆复合送风系统 | |
CN110065508B (zh) | 一种双层列车车厢和列车 | |
CN113183997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 |
CN205652132U (zh) | 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2406920B (zh)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
CN112848903B (zh) | 车厢、磁悬浮车辆及磁悬浮交通系统 | |
CN109808716B (zh) | 一种卧铺车及列车 | |
CN112078615B (zh) | 用于轨道车辆的功能集成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 |
CN216507806U (zh) | 一种两排座乘用车空调风道系统 | |
WO2022188464A1 (zh) | 车厢及轨道车辆 | |
JP3532126B2 (ja) | 鉄道車両の空調装置 | |
JP3576436B2 (ja) | 電車 | |
CN216332032U (zh) | 一种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应用的市域车 | |
CN117622242A (zh) | 风道、车厢及轨道车辆 | |
JPH05270403A (ja) | 鉄道車両のダクト構造 | |
CN216783500U (zh) | 一种列车无风道的供风结构 | |
JP7551569B2 (ja) | 鉄道車両 | |
CN218343496U (zh) |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 |
CN114179842B (zh) | 双层底架、车体及轨道车辆 | |
CN113954895A (zh) | 一种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应用的市域车 | |
CN219325823U (zh) |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和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