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9627A -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9627A
CN113619627A CN202110961701.1A CN202110961701A CN113619627A CN 113619627 A CN113619627 A CN 113619627A CN 202110961701 A CN202110961701 A CN 202110961701A CN 113619627 A CN113619627 A CN 113619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hicle body
framework
cab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1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力
郭金城
王峰
王永朋
王海生
杨玉喜
杜建强
平瑶
慧美玲
贺东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17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9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9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9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6End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5/00Window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rai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其中,该车体包括骨架、底架、一对侧墙、端墙和车顶。骨架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底架连接于骨架的底部,底架包括底板,底板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一对侧墙连接于骨架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侧墙包括侧墙主体,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端墙连接于骨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车顶连接于骨架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夹芯和内蒙皮,外蒙皮和内蒙皮均采用复合材料,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的重量。

Description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悬浮车辆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背景技术
磁悬浮车辆是利用电磁力作用使被支撑物体和定子之间悬浮,车体本身的重量是影响磁悬浮车辆的载客量和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常规的磁悬浮车辆包括车顶、底架、侧墙、司机室、端墙等结构,全车为铝合金材质,各个部分之间大多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铝合金型材的车体具有如下缺点:车体重量较大,焊接量大,焊接变形大,外观轮廓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该车体包括:
骨架,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
底架,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一对侧墙,连接于所述骨架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墙包括侧墙主体,所述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端墙,连接于所述骨架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车顶,连接于所述骨架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所述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夹芯和内蒙皮,所述外蒙皮和所述内蒙皮均采用复合材料,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
可选地,车体还包括:司机室,连接于所述骨架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所述端墙连接于骨架纵向方向上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骨架包括:
顶部框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车顶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包括至少两根骨架横梁和至少两根骨架纵梁,两根所述骨架纵梁间隔布置,所述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骨架纵梁之间;
多根立柱,沿横向和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框架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和所述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为铝蜂窝,多根所述补强筋交叉布置在所述外蒙皮和所述内蒙皮之间,所述补强筋采用复合材料,多根所述补强筋包括帽形筋和矩形管。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所述外蒙皮采用碳纤维层合板,所述外蒙皮的碳纤维层中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布置有表面膜,所述表面膜包括铜网。
可选地,所述底架还包括:
多个第一连接件,构造为L型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立柱一一对应;
多根纵向边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向边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立柱的底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架还包括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根纵向边梁以及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边梁、第二横向边梁,所述多根纵向边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横向边梁、所述第二横向边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和所述第二横向边梁采用金属型材,所述第一横向边梁采用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侧墙主体的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和所述泡沫,所述补强筋的数量为多根,分别沿竖向和纵向延伸,沿竖向延伸的补强筋与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交叉且连接,所述泡沫填充在所述补强筋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侧墙主体上开设有窗口和门口,所述窗口的四周设置有围绕所述窗口设置的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和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所述门口周围设置有围绕所述门口设置的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根补强筋和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
可选地,所述侧墙还包括窗框和门框,所述窗框和所述门框均采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所述侧墙主体、所述窗框和所述门框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骨架纵梁上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下凸出且沿所述骨架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横向凸出并且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侧墙的四周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以及所述底架的纵向边梁铆接,所述侧墙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以及所述纵向边梁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底板前端边缘的轮廓与所述司机室底部边缘的轮廓相适配,所述司机室跨坐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司机室内且沿所述司机室与所述底板的接缝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司机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司机室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打胶缝,所述第一打胶缝中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司机室的后端面与所述骨架之间具有第二打胶缝,所述第二打胶缝中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地,位于所述底架的最前端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向前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伸入所述司机室内与所述司机室的侧壁配合,通过铆钉将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司机室的侧壁铆接,所述司机室与所述立柱的接缝处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司机室上设置有挡风玻璃安装框,所述挡风玻璃安装框以及所述挡风玻璃安装框周围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司机室的横向两侧的侧壁的厚度。
可选地,位于所述底架的最后端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向内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位于最后端的所述骨架横梁上设置有向下凸出且沿横向延伸的第五翻边,所述端墙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四翻边、所述第五翻边铆接;所述端墙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五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端墙的底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顶包括高顶部分和两个平顶部分,所述高顶部分和所述平顶部分一体成型;所述高顶部分位于所述两个平顶部分之间且向上凸出于所述平顶部分,所述高顶部分的外蒙皮的外表面还铺设有表面膜,所述表面膜包括铜网。
可选地,所述车顶包括高顶部分和两个平顶部分,所述高顶部分位于所述两个平顶部分之间且向上凸出于所述平顶部分,所述平顶部分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平顶部分的所述夹芯中设置有多根补强筋,所述多根补强筋沿横向或沿纵向延伸,所述补强筋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具有容腔,沿横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和沿纵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之间相交且所述容腔相互连通。
可选地,沿横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为横向矩形管,沿纵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为纵向矩形管,所述纵向矩形管沿所述平顶部分的纵向通长布置,所述横向矩形管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向矩形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平顶部分上设置有送风口密封框和回风口密封框,所述送风口密封框和回风口密封框设置于所述补强筋之间,所述平顶部分开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密封框设置有围绕所述送风口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回风口密封框设置有围绕所述回风口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
可选地,所述高顶部分设置有天线安装座预埋件,所述平顶部分设置有空调安装预埋件和导流罩安装预埋件。
可选地,所述骨架横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六翻边,所述骨架纵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七翻边,所述车顶四周的边缘与对应的所述第六翻边、第七翻边铆接,所述车顶与所述第六翻边、第七翻边之间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夹芯中还设置有多根补强筋,所述补强筋的横截面为帽形和/或矩形,且具有容腔,多根所述补强筋相互交叉且在交叉位置所述补强筋的容腔相互连通;所述泡沫填充在帽形的所述补强筋的容腔内以及多根所述补强筋之间;所述外蒙皮和所述内蒙皮均采用碳纤维层合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体。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车体,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的车体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的重量,使整个车体重量实现轻量化结构,减重约30%。而且,采用碳纤维的各个车体部件之间不再采用焊接连接,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实现一体化设计制造,既能保证强度,又能保证外观质量。此外,还有助于推动绿色环保型材料——碳纤维采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骨架采用金属型材,作为整个车体的支撑架,可提高车体的整体的强度。而且,车体的其他模块(底架、侧墙、司机室、端墙和车顶)均分别与骨架连接,将碳纤维的其他模块分别与金属材质的骨架连接,可保证各个模块与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处不容易发生形变,保证各个模块能够稳固地固定至骨架上,从而保证整个车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整个车体只有金属骨架可能需要焊接,骨架既是主承力框架又是定位基准,改善了整体的外轮廓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的三明治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架和底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断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骨架和侧墙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和骨架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和司机室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骨架和车顶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墙和骨架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体;10-骨架;11-骨架横梁;111-第五翻边;112-第六翻边;12-骨架纵梁;121-第一翻边;122-第七翻边;13-立柱;131-第二翻边;132-第三翻边;133-第四翻边;20-底架;21-第一连接件;22-纵向边梁;23-第一横向边梁;24-第二横向边梁;25-第二连接件;26-底板;30-侧墙;31-窗框;311-窗口;32-门框;321-门口;40-司机室;41-第一打胶缝;42-第二打胶缝;50-端墙;51-第三连接件;60-车顶;61-高顶部分;62-平顶部分;63-送风口密封框;631-送风口;64-回风口密封框;641-回风口;65-空调安装预埋件;71-外蒙皮;72-泡沫;73-补强筋;74-内蒙皮;75-表面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体1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减轻车体100重量,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100,如图1所示,该车体100包括骨架10、底架20、一对侧墙30、端墙50和车顶60。骨架10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底架20连接于骨架10的底部,底架20包括底板26,底板26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一对侧墙30连接于骨架10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侧墙30包括侧墙主体,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端墙50连接于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车顶60连接于骨架10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60的三明治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71、夹芯和内蒙皮74,外蒙皮71和内蒙皮74均采用复合材料,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72。
在本申请中,车体100内为“内”,车体100外为“外”。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复合材料可为碳纤维,或,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与玻璃纤维,例如,组成司机室40的材料中,既包括碳纤维材料又包括玻璃纤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体100的底架20、侧墙30、司机室40、端墙50和车顶60几乎所有部分的复合材料为碳纤维,仅在某些需要局部加强的部位增加玻璃纤维。
上述的车体100,除了骨架10外,底架20、侧墙30、司机室40、端墙50和车顶60均三明治结构材料,相比于常规的采用铝合金型材的车体100,本申请中的车体100能够较大程度上的减轻车体100的重量,使整个车体100重量实现轻量化结构,减重约30%。而且,采用碳纤维的各个车体100部件之间不再采用焊接连接,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实现一体化设计制造,既能保证强度,又能保证外观质量。此外,还有助于推动绿色环保型材料——碳纤维采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骨架10采用金属型材,作为整个车体100的支撑架,可提高车体100的整体的强度。而且,车体100的其他模块(底架20、侧墙30、司机室40、端墙50和车顶60)均分别与骨架10连接,将碳纤维的其他模块分别与金属材质的骨架10连接,可保证各个模块与骨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处不容易发生形变,保证各个模块能够稳固地固定至骨架10上,从而保证整个车体100的强度和稳定性。整个车体100只有金属骨架10可能需要焊接,骨架10既是主承力框架又是定位基准,改善了整体的外轮廓质量。
可选地,骨架10采用铝型材,相比于其他金属型材,重量更轻。
在本申请中的车体100既可以指位于列车中部和尾部的车体100,该车体100的骨架10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端墙50,也可以指位于列车的车头一侧的包括司机室40的车体100,该车体100的骨架10的前端连接有司机室40,后端连接有端墙5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体100还包括司机室40,该司机室40连接于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前端。司机室40的侧壁的材料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端墙50连接于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后端。
在本申请中对骨架10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制,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架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骨架10与其他车体100模块的连接,并且尽可能地减轻骨架10的重量,骨架10包括顶部框架14和多根立柱13。顶部框架14设置于车体100的顶部,车顶60连接于顶部框架14的顶部;顶部框架14包括至少两根骨架横梁11和至少两根骨架纵梁12,两根骨架纵梁12间隔布置,横梁连接在两根骨架纵梁12之间。多根立柱13沿横向和沿纵向间隔布置,立柱13的顶端与顶部框架14连接,底端与底架20连接。
在本申请中对框架中梁的数量和立柱13的数量不作限制,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部框架14包括两根骨架横梁11和两根骨架纵梁12,两根骨架横梁11和两根骨架纵梁12连接形成四边形的顶部框架14。四根立柱13分别连接在四边形的顶部框架14的四个角上,向下延伸。在该结构中,车顶60连接至顶部框架14的顶部,底架20连接至立柱13的下端,侧墙30连接至最左端的纵梁和最左端的立柱13形成的框架上或最右端的纵梁和最右端的立柱13形成的框架上,端墙50连接至最后端的纵梁和最后端的立柱13形成的框架上,司机室40连接至最前端的横梁和最前端的立柱13形成的框架上。因此,该结构可以采用尽可能少的梁和立柱13,而且还能保证对底架20、侧墙30、司机室40、端墙50和车顶60的支撑和连接,尽可能地减轻骨架10的重量。
为了进一步地减轻骨架10的重量,本申请中的骨架10采用6005A-T6铝合金型材,骨架10的骨架纵梁12、骨架横梁11和立柱13之间采用焊接成型。采用工装定位,保证其形态。
由于底架20需要承载位于底架20上方的所有的车体100以及载客或载物的重量,因此,需要保证底架20具有足够的强度。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20断面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底板26的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蜂窝结构,蜂窝结构为铝蜂窝,多根补强筋73交叉布置在外蒙皮71和内蒙皮74之间,补强筋73采用复合材料,多根补强筋73包括帽形筋和矩形管。
在上述的底板26的技术方案中,碳纤维三明治结构中的夹芯与常规的采用泡沫72不同,底板26中的夹芯设置为铝蜂窝,铝蜂窝结构一方面可增加底板26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可尽量减轻重量,还具有一定的隔音性能。而且,在夹芯中还设置有补强筋73,通过朝不同方向延伸的补强筋73来增加底板26的强度和传力性能。进一步地,还设置有具有不同截面的补强筋73,在一些强度需要局部加强的预设加强区域可设置矩形管的补强筋73,在其余地方可设置帽形筋。
由于底板26采用非金属的复合材料,为了保证车体100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26的外蒙皮71采用碳纤维层合板,外蒙皮71的碳纤维层中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布置有表面膜75,表面膜75包括铜网。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表面膜75还可为铝合金网等。
该表面膜75可在碳纤维层合板的外蒙皮71生产时,与外蒙皮71一体成型。在将预浸料片层铺设在模具中时,将表面膜75铺设在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处。通过将表面膜75设置在靠近外侧,即靠近轨道的第二层,使铜网靠近轨道设置,有助于保证底板26的电磁屏蔽功能。相比于直接将表面膜75铺设在底板26的最下层,将表面膜75铺设在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处,一方面可通过最外层的碳纤维层将铜网和外界环境隔离开,起到防腐蚀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保证底板26的最外层为碳纤维层,与侧墙30外侧、司机室40外侧、端墙50外侧的颜色一致,更加美观。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2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底架20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21以及多根纵向边梁22。多个第一连接件21构造为L型结构,第一连接件2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件21与立柱13一一对应。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纵向边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与纵向边梁22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立柱13的底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1可为碳纤维的L型结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架10和底架2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21的第一连接部通过铆钉与纵向边梁22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铆钉与立柱13的底端连接。通过在底板26的左右两侧设置纵向边梁22,并且设置第一连接件21将纵向边梁22与立柱13连接,相比于直接将底板26和立柱13连接,连接强度更高,更稳固。
为了增加底架20的强度,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底架20还包括沿车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根纵向边梁22以及沿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边梁23、第二横向边梁24,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第一横向边梁23、第二横向边梁24分别连接于底板26的前后两侧的边缘,纵向边梁22和第二横向边梁24采用金属型材,第一横向边梁23采用复合材料。
底板26边缘分别是与侧墙30、司机室40和端墙50的连接位置,通过将底板26的边缘分别设置多根纵向边梁22、第一横向边梁23、第二横向边梁24能够增加底板26边缘处的强度,而且纵向边梁22、第二横向边梁24均采用金属材料,从而可进一步地增加底部边缘的强度,保证底板26与侧墙30、端墙50的连接强度。由于对底板26前端的强度要求不高,因此第一横向边梁23采用复合材料。
为了增加侧墙30的强度,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墙主体的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泡沫72,补强筋73的数量为多根,分别沿竖向和纵向延伸,沿竖向延伸的补强筋73与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73交叉且连接,泡沫72填充在补强筋73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增加侧墙30的强度和刚度;侧墙主体上开设有窗口311和门口321,窗口311的四周设置有围绕窗口311设置的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和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门口321周围设置有围绕门口321设置的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根补强筋73和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
可选地,补强筋73为帽型筋,可视为侧墙30的整体骨架10,帽形筋之间相互拼接连通,泡沫72填充在帽形筋的容腔内以及帽形筋之间。底架20的左右侧的侧墙30墙为对称结构。可选地,外蒙皮71厚约2mm,夹芯层厚约46.5mm,内蒙皮74厚约1.5mm。
可选地,窗口311的下方用于座椅连接点处布置有多根沿纵向延伸的帽形筋。窗口311的上方,用于安装空调通风设备处,布置有多根沿纵向延伸的帽形筋,增加设备安装位置的强度,保证设备的可靠连接。在夹芯中还设置有补强筋73,通过朝不同方向延伸的补强筋73来增加侧墙30的强度和传力性能。
在侧墙30上开设门口321和窗口311可能会降低该位置的强度,而本申请中通过在门口321周围、窗口311周围设置补强筋73,可增强门口321和窗口311位置的强度,防止局部强度过低。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墙3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侧墙30还包括窗框31和门框32,窗框31和门框32均采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侧墙主体、窗框31和门框32一体成型。
不同于铝合金车辆的窗框31和门框32焊接形式,在本申请中,窗框31和门框32均使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将窗框31和门框32与侧墙主体形成为整体侧墙30,实现一体化设计制造,减少了装配工序和连接工序,一体化结构的强度更均匀稳定。窗框31和门框32均使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可增加窗框31和门框32的强度。
可选地,窗框31、门框32和侧墙主体采用热压灌工艺,通过共固化实现一体式侧墙30结构。玻璃与窗框31采用弹性粘接方式。
为了便于骨架10与侧墙30的连接,图4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骨架纵梁1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21,第一翻边121朝下凸出且沿骨架纵梁12的长度方向延伸,立柱1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131,第二翻边131沿横向凸出并且沿立柱13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墙30的四周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翻边121、第二翻边131以及底架20的纵向边梁22铆接,侧墙30与第一翻边121、第二翻边131以及纵向边梁22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骨架纵梁12和连接于骨架纵梁12两端的立柱13形成用于与侧墙30连接的框架,在侧墙30安装时,将侧墙30分别垂直吊起,安装在骨架10的第一翻边121、第二翻边131以及纵向边梁22上,外侧用夹具压紧。调整好位置后,对翻边、纵向边梁22和侧墙30进行配孔并通过铆钉铆接。铆接完成后,对铆接缝处进行涂打密封胶,保证车体100内部的密封,防止漏水。通过将侧墙30的四周分别与骨架纵梁12、立柱13以及纵向边梁22连接,保证侧墙30的各侧均与骨架10进行了连接,保证侧墙30的稳定连接。
在本申请中不是预先在侧墙30和骨架10的翻边上开设安装孔,而是在装配时,现场钻孔。有助于在装配时,根据装配的实际情况微调装配位置,即使存在一定的误差,依然能够完成装配,使车体100在装配时具有一定的容错性。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20和司机室40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为了便于司机室40与底架20的连接,底板26前端边缘的轮廓与司机室40底部边缘的轮廓相适配,司机室40跨坐于底板26上,如图13所示,底架2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25位于司机室40内且沿司机室40与底板26的接缝延伸,第二连接件25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司机室40的侧壁连接,第四连接部与底板26连接。
可选地,司机室40与底板26的接缝呈弯曲的弧形,第二连接件25的延伸方向与接缝的形状适配,或,多个第二连接件25沿接缝的延伸方向布置。
在安装司机室40时,司机室40可采用吊装,跨坐在底架20的纵向边梁22上,第二连接件25与底板26铆接,采用在装配现场配孔,铆接。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25将司机室40的底端与底板26连接,相比于直接将司机室40和底板26连接,连接强度更高,更稳固。沿接缝延伸的固定在底板26上的L型结构的第二连接件25,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接缝处的强度。
为了增加车体100的密封性,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司机室40的底端与底板26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打胶缝41,第一打胶缝41中填充有密封胶;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40、骨架10和车顶60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司机室40的后端面与骨架10之间具有第二打胶缝42,第二打胶缝42中填充有密封胶。
相比于使司机室40与底板26接触,在接触面涂抹密封胶,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打胶缝41和第二打胶缝42,并且在第一打胶缝41和第二打胶缝42中填充密封胶,可保证密封胶具有足够的厚度,保证司机室40具有的足够的密封性。
可选地,第一打胶缝41的厚度为10mm,司机室40的铆接完成后,司机室40外侧一周涂打密封胶,保持司机室40的防水密封。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40和骨架10的连接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2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司机室40与骨架10的连接,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底架20的最前端的立柱13上设置有向前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翻边132,第三翻边132伸入司机室40内与司机室40的侧壁配合,通过铆钉将第三翻边132与司机室40的侧壁铆接,司机室40与立柱13的接缝处填充有密封胶。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40、骨架10和侧墙30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司机室40与侧墙30不直接连接,如图10所示,司机室40的后端面与侧墙30的连接主要通过骨架10进行连接。通过铆钉将第三翻边132与司机室40的侧壁铆接,并填充密封胶,实现司机室40与骨架10的连接。通过将第三翻边132伸入司机室40内与司机室40的侧壁配合,从司机室40内完成与骨架10的连接,可缩小司机室40的后端面与骨架10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提高防水密封性,美观性更好。
如图14所示,司机室40后端面与车顶60不直接连接,主要通过骨架10进行间接连接,铆接完成后,司机室40后端面与骨架10、底板26之间的连接缝均涂打密封胶,保证车体100内部的防水密封。
为了增加司机室40挡风玻璃局部的强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司机室40上设置有挡风玻璃安装框,挡风玻璃安装框以及挡风玻璃安装框周围的侧壁的厚度大于司机室40的横向两侧的侧壁的厚度。
可选地,挡风玻璃安装框与司机室40一体成型。玻璃与挡风玻璃安装框采用弹性粘接形式。
在司机室40上开设前窗可能会降低该位置的强度,而本申请中通过在前窗处设置挡风玻璃安装框,并且使挡风玻璃周围的厚度增大,局部增大该区域的强度,保证挡风玻璃位置的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了便于端墙50连接至骨架10上,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墙50和骨架10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如图3和图17所示,位于底架20的最后端的立柱13上设置有向内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133,如图1所示,位于最后端的骨架横梁11上设置有向下凸出且沿横向延伸的第五翻边111,端墙50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第四翻边133、第五翻边111铆接。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墙50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5和图16所示,端墙50的底端与底板26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连接件51,第三连接件51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五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六连接部。第五连接部与端墙50的底端连接,第六连接部与底板26连接。
位于最后端的立柱13和骨架横梁11形成对端墙50的连接框架,端墙50的上端与骨架横梁11铆接,端墙5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立柱13连接,端墙50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件51与底板26连接,通过将端墙50的四周分别与骨架10以及底板26连接,保证端墙50的各侧进行了连接,保证端墙50的稳定
安装。铆接完成后,对端墙50四周的铆接缝处进行涂打密封胶,保证车体100内部的密封,防止漏水。
通过在骨架10上设置翻边与端墙50、司机室40、侧墙30、车顶60连接,而不是直接连接到骨架10上,一方面便于在骨架10上设置朝不同方向延伸的翻边,增加骨架10能够与其他模块(端墙50、司机室40、侧墙30、车顶60)的可连接部位,使得骨架10能够同时与各个模块连接,另一方面,在安装时,便于通过翻边来对各个模块进行定位。
端墙50的碳纤维三明治结构为外蒙皮71+泡沫72+内蒙皮74,由于对端墙50的强度要求不高,外蒙皮71和内蒙皮74之间可不设置补强筋73。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60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顶6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顶60包括高顶部分61和两个平顶部分62,高顶部分61和平顶部分62一体成型;高顶部分61位于两个平顶部分62之间且向上凸出于平顶部分62,如图2所示,高顶部分61的外蒙皮71的外表面还铺设有表面膜75,表面膜75包括铜网。
高顶部分61和平顶部分62一体成型,减少了高顶部分61与平顶部分62的连接和密封,减少了装配工序,有助于实现模块化制造。
通过在高顶部分61的前后两侧设置上表面为平面的平顶部分62,有助于在该平顶部分62安装空调设备和通风口等。在高顶部分61的外表面设置铜网,通过铜网与接地网络电连接,具有防雷的效果。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车体100最外层设置铜网,保证雷击电流沿车体100的蒙皮流动而不进入车体100内部,而且,铜网设置在车体100的最外层,能够达到尽量减少雷击附着点的驻留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平顶部分62的上表面为平面,如图19所示,平顶部分62的夹芯中设置有多根补强筋73,多根补强筋73沿横向或沿纵向延伸,补强筋7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具有容腔,沿横向延伸的补强筋73和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73之间相交且容腔相互连通。
在这些补强筋73相交的位置,补强筋73之间不是相互重叠相连,而是相互拼接并连通,这个可保证补强筋73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在补强筋73的上下表面铺设蒙皮,相互拼接的补强筋73也有助于力的传递。
相对于高顶部分61,平顶部分62需要安装空调设备等,对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在平顶部分62中设置多根补强筋73,而且补强筋73之间相互连通,换言之,补强筋73的侧壁之间相互拼接,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保证补强筋73具有良好传力性能和强度,从而保证平顶部分62具有足够的强度。
高顶部分61对强度要求不高,可不设置补强筋73。
在本申请中对于平顶部分62设置的补强筋73具体采用何种截面形状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横向延伸的补强筋73为横向矩形管,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73为纵向矩形管,纵向矩形管沿平顶部分62的纵向通长布置,横向矩形管连接在相邻的纵向矩形管之间。
矩形管相对于帽形筋的抗扭转性更好,提高平顶部分62的强度和刚度,有助于在平顶部分62安装空调设备。纵向矩形管沿平顶部分62的纵向通长布置,便于更好的在纵向方向传力。
横向矩形管和纵向矩形管相交形成多个矩形框架,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分别设置在各个矩形框架中,使得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周围都有补强筋73对其周围的强度进行加强,从而对平顶部分62的开口区域(送风口631、回风口641)进行局部加强。
可选地,如图19所示,平顶部分62上设置有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设置于补强筋73之间,平顶部分62开设有送风口631和回风口641,送风口密封框63设置有围绕送风口631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回风口密封框64设置有围绕回风口641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
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可粘接在送风口631和回风口641处,通过在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处安装密封圈,可保证该位置的密封性,增加车体100的防水性能。
由于碳纤维件不便于设置螺纹孔,为了便于在车顶60上安装其他设备,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高顶部分61设置有天线安装座预埋件,平顶部分62设置有空调安装预埋件65和导流罩安装预埋件。
在利用复合材料制造车顶60的时候,将这些预埋件预埋在相应位置与车顶60一体成型,然后整体打孔攻丝。通过在车顶60的相应部位设置预埋件,有助于将各个设备通过这些预埋件安装在车顶60上。
为了便于车顶60连接至骨架10上,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14所示,骨架横梁11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六翻边112,骨架纵梁1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七翻边122。车顶60四周的边缘与对应的第六翻边112、第七翻边122铆接,车顶60与第六翻边112、第七翻边122之间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位于顶部框架14形成了对车顶60的连接框架,车顶60的四周分别与第六、第七翻边122连接,通过将车顶60的四周分别与顶部框架14连接,保证车顶60的各侧进行了连接,保证车顶60的稳定安装。铆接完成后,如图14所示,对车顶60四周的铆接缝处进行涂打密封胶,保证车体100内部的密封,防止漏水。
在本申请中对补强筋73的具体截面形状不作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夹芯中还设置有多根补强筋73,补强筋73的横截面为帽形和/或矩形,且具有容腔,多根补强筋73相互交叉且在交叉位置补强筋73的容腔相互连通;泡沫72填充在帽形的补强筋73的容腔内以及多根补强筋73之间;外蒙皮71和内蒙皮74均采用碳纤维层合板。
外蒙皮71和内蒙皮74均采用碳纤维层合板,承载三明治夹芯结构中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夹芯的作用是支撑的内蒙皮74和外蒙皮71,使它们不会产生向内或向外的弯曲(变形),并将它们彼此保持在相应的位置。而内蒙皮74和外蒙皮71之间填充泡沫72并设置补强筋73,增加结构的强度,而夹芯中填充的泡沫72,具有微孔结构,可以实现三明治夹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效果。
帽形和矩形的结构的补强筋73,复合材料好成型,技术成熟度高,加工精度高,稳定好,有助于提高强度和刚度。补强筋73的制造过程要求无断点,保证补强筋73上不存在强度薄弱区域。
位于夹芯中的多根补强筋73能够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从而可保证补强筋73中不会出现断点,从而保证补强筋73上强度均匀,不会出现强度薄弱区域。
补强筋73之间相互连通,换言之,补强筋73的侧壁之间相互拼接,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保证补强筋73具有良好传力性能和强度,从而保证平顶部分62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这些补强筋73相交的位置,补强筋73之间不是相互重叠相连,而是相互拼接并连通,这个可保证补强筋73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在补强筋73的上下表面铺设蒙皮,相互拼接的补强筋73也有助于力的传递。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车辆,该磁悬浮车辆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车体100。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10),为由金属型材构造成的框架结构;
底架(2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的底部,所述底架(20)包括底板(26),所述底板(26)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一对侧墙(30),连接于所述骨架(10)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侧墙(30)包括侧墙主体,所述侧墙主体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端墙(5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车顶(6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的顶部,为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板状结构;
所述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包括外蒙皮(71)、夹芯和内蒙皮(74),所述外蒙皮(71)和所述内蒙皮(74)均采用复合材料,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蜂窝结构或泡沫(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司机室(40),连接于所述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前端,采用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所述端墙连接于骨架(10)纵向方向上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包括:
顶部框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车顶(60)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包括至少两根骨架横梁(11)和至少两根骨架纵梁(12),两根所述骨架纵梁(12)间隔布置,所述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骨架纵梁(12)之间;
多根立柱(13),沿横向和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立柱(13)的顶端与所述顶部框架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的所述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所述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为铝蜂窝,多根所述补强筋(73)交叉布置在所述外蒙皮(71)和所述内蒙皮(74)之间,所述补强筋(73)采用复合材料,多根所述补强筋(73)包括帽形筋和矩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的所述外蒙皮(71)采用碳纤维层合板,所述外蒙皮(71)的碳纤维层中从下向上的第二层布置有表面膜(75),所述表面膜(75)包括铜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0)还包括:
多个第一连接件(21),构造为L型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立柱(13)一一对应;
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纵向边梁(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立柱(13)的底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0)还包括沿所述车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根纵向边梁(22)以及沿所述车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边梁(23)、第二横向边梁(24),所述多根纵向边梁(2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左右两侧的边缘;所述第一横向边梁(23)、所述第二横向边梁(24)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6)的前后两侧的边缘,所述纵向边梁(22)和所述第二横向边梁(24)采用金属型材,所述第一横向边梁(23)采用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主体的夹芯中设置有补强筋(73)和所述泡沫(72),所述补强筋(73)的数量为多根,分别沿竖向和纵向延伸,沿竖向延伸的补强筋(73)与沿纵向延伸的补强筋(73)交叉且连接,所述泡沫(72)填充在所述补强筋(73)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侧墙主体上开设有窗口(311)和门口(321),所述窗口(311)的四周设置有围绕所述窗口(311)设置的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和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所述门口(321)周围设置有围绕所述门口(321)设置的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根补强筋(73)和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对补强筋(7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30)还包括窗框(31)和门框(32),所述窗框(31)和所述门框(32)均采用实心碳纤维层合板,所述侧墙主体、所述窗框(31)和所述门框(32)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纵梁(12)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一翻边(121)朝下凸出且沿所述骨架纵梁(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立柱(13)上设置有第二翻边(131),所述第二翻边(131)沿横向凸出并且沿所述立柱(13)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侧墙(30)的四周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二翻边(131)以及所述底架(20)的纵向边梁(22)铆接,所述侧墙(30)与所述第一翻边(121)、所述第二翻边(131)以及所述纵向边梁(22)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6)前端边缘的轮廓与所述司机室(40)底部边缘的轮廓相适配,所述司机室(40)跨坐于所述底板(26)上,所述底架(2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5),所述第二连接件(25)位于所述司机室(40)内且沿所述司机室(40)与所述底板(26)的接缝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25)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司机室(4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底板(26)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40)的底端与所述底板(26)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打胶缝(41),所述第一打胶缝(41)中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司机室(40)的后端面与所述骨架(10)之间具有第二打胶缝(42),所述第二打胶缝(42)中填充有密封胶。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架(20)的最前端的所述立柱(13)上设置有向前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翻边(132),所述第三翻边(132)伸入所述司机室(40)内与所述司机室(40)的侧壁配合,通过铆钉将所述第三翻边(132)与所述司机室(40)的侧壁铆接,所述司机室(40)与所述立柱(13)的接缝处填充有密封胶。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40)上设置有挡风玻璃安装框,所述挡风玻璃安装框以及所述挡风玻璃安装框周围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司机室(40)的横向两侧的侧壁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架(20)的最后端的所述立柱(13)上设置有向内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四翻边(133),位于最后端的所述骨架横梁(11)上设置有向下凸出且沿横向延伸的第五翻边(111),所述端墙(50)的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四翻边(133)、所述第五翻边(111)铆接;所述端墙(50)的底端与所述底板(26)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三连接件(51),所述第三连接件(51)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五连接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端墙(50)的底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底板(26)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60)包括高顶部分(61)和两个平顶部分(62),所述高顶部分(61)和所述平顶部分(62)一体成型;所述高顶部分(61)位于所述两个平顶部分(62)之间且向上凸出于所述平顶部分(62),所述高顶部分(61)的外蒙皮(71)的外表面还铺设有表面膜(75),所述表面膜(75)包括铜网。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60)包括高顶部分(61)和两个平顶部分(62),所述高顶部分(61)位于所述两个平顶部分(62)之间且向上凸出于所述平顶部分(62),所述平顶部分(62)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平顶部分(62)的所述夹芯中设置有多根补强筋(73),所述多根补强筋(73)沿横向或沿纵向延伸,所述补强筋(7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具有容腔,沿横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73)和沿纵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73)之间相交且所述容腔相互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沿横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73)为横向矩形管,沿纵向延伸的所述补强筋(73)为纵向矩形管,所述纵向矩形管沿所述平顶部分(62)的纵向通长布置,所述横向矩形管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纵向矩形管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顶部分(62)上设置有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所述送风口密封框(63)和回风口密封框(64)设置于所述补强筋(73)之间,所述平顶部分(62)开设有送风口(631)和回风口(641),所述送风口密封框(63)设置有围绕所述送风口(631)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回风口密封框(64)设置有围绕所述回风口(641)的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第二密封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顶部分(61)设置有天线安装座预埋件,所述平顶部分(62)设置有空调安装预埋件(65)和导流罩安装预埋件。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横梁(11)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六翻边(112),所述骨架纵梁(1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向内延伸的第七翻边(122),所述车顶(60)四周的边缘与对应的所述第六翻边(112)、第七翻边(122)铆接,所述车顶(60)与所述第六翻边(112)、第七翻边(122)之间的接缝处还填充有密封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中还设置有多根补强筋(73),所述补强筋(73)的横截面为帽形和/或矩形,且具有容腔,多根所述补强筋(73)相互交叉且在交叉位置所述补强筋(73)的容腔相互连通;所述泡沫(72)填充在帽形的所述补强筋(73)的容腔内以及多根所述补强筋(73)之间;所述外蒙皮(71)和所述内蒙皮(74)均采用碳纤维层合板。
23.一种磁悬浮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100)。
CN202110961701.1A 2021-08-20 2021-08-20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Pending CN113619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1701.1A CN113619627A (zh) 2021-08-20 2021-08-20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1701.1A CN113619627A (zh) 2021-08-20 2021-08-20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9627A true CN113619627A (zh) 2021-11-09

Family

ID=7838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1701.1A Pending CN113619627A (zh) 2021-08-20 2021-08-20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962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8354A (zh) * 2021-11-19 2022-01-1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及其车体结构
CN113997965A (zh) * 2021-11-19 2022-02-01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车体盖板结构及其成形方法
WO2023117244A1 (de) * 2021-12-20 2023-06-29 Siemens Mobility GmbH Wagenkasten für ein 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WO2024021503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遥控驾驶机车用车体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4510A1 (en) * 1990-09-07 1992-03-11 Hitachi, Ltd. Railway car body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JP200608265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の車体組立て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鉄道車両の車体
CN103802849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104118441A (zh) * 2014-07-21 2014-10-29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城铁车辆无平台铝合金车顶结构
CN104309618A (zh) * 2014-11-05 2015-01-28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CN205059613U (zh) * 2015-09-14 2016-03-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
CN106184245A (zh) * 2016-08-15 2016-12-0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体结构
CN106335516A (zh) * 2016-08-24 2017-01-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及其车体
CN206885049U (zh) * 2017-06-27 2018-01-16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
CN108622123A (zh) * 2018-05-09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低成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空铁车体的结构及制造工艺
CN109094590A (zh) * 2018-08-21 2018-12-28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视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
CN110116736A (zh) * 2019-05-27 2019-08-1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地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车辆
CN111038539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体结构
CN111806480A (zh) * 2020-07-28 2020-10-2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2447531U (zh) * 2020-09-04 2021-02-0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合金地铁车体
CN112298229A (zh) * 2020-09-04 2021-02-0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合金地铁车体
CN112406921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头罩的安装方法
CN112849176A (zh) * 2021-03-30 2021-05-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297749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车头罩、车头及轨道车辆
CN11302260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及磁悬浮车辆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4510A1 (en) * 1990-09-07 1992-03-11 Hitachi, Ltd. Railway car body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JP200608265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Kinki Sharyo Co Ltd 鉄道車両の車体組立て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鉄道車両の車体
CN103802849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104118441A (zh) * 2014-07-21 2014-10-29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城铁车辆无平台铝合金车顶结构
CN104309618A (zh) * 2014-11-05 2015-01-28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轨道车辆车体结构
CN205059613U (zh) * 2015-09-14 2016-03-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
CN106184245A (zh) * 2016-08-15 2016-12-0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车体结构
CN106335516A (zh) * 2016-08-24 2017-01-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及其车体
CN206885049U (zh) * 2017-06-27 2018-01-16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及其装饰用侧墙板
CN108622123A (zh) * 2018-05-09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低成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空铁车体的结构及制造工艺
CN109094590A (zh) * 2018-08-21 2018-12-28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视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
CN111038539A (zh) * 2018-10-11 2020-04-2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体结构
CN110116736A (zh) * 2019-05-27 2019-08-1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车体地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车辆
CN112406921A (zh) * 2019-08-22 2021-02-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头罩的安装方法
CN11302260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悬浮车辆的底架及磁悬浮车辆
CN11297749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车头罩、车头及轨道车辆
CN111806480A (zh) * 2020-07-28 2020-10-23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2447531U (zh) * 2020-09-04 2021-02-0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合金地铁车体
CN112298229A (zh) * 2020-09-04 2021-02-0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铝合金地铁车体
CN112849176A (zh) * 2021-03-30 2021-05-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8354A (zh) * 2021-11-19 2022-01-1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及其车体结构
CN113997965A (zh) * 2021-11-19 2022-02-01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车体盖板结构及其成形方法
WO2023087405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车体盖板结构及其成形方法
WO2023087406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磁浮列车及其车体结构
WO2023117244A1 (de) * 2021-12-20 2023-06-29 Siemens Mobility GmbH Wagenkasten für ein fahrzeug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WO2024021503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遥控驾驶机车用车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9627A (zh)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US5488770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vehicle body
EP0405889B1 (en) Railway car body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EP1353832B1 (en) A rail vehicle carbody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JP6877562B2 (ja) 鉄道車両に用いられる車体
US5784970A (en) Carriage body frame
CN102083667B (zh) 轨道车辆车体及组装方法
CN203306104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后围骨架结构
WO2012172925A1 (ja) 配線・配管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鉄道車両の車体構造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CN111038539B (zh) 车体结构
CN210212379U (zh) 轨道车辆司机室骨架及轨道车辆司机室
CN113771892A (zh)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N109263725B (zh) 车辆及其车顶模块
CN210822233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室隔断
CN113771893B (zh)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N113954887B (zh) 一种轨道车辆
CN207060173U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顶模块
CN210822234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
CN207060172U (zh) 一种组合式车顶及使用该组合式车顶的车辆
CN108859971B (zh) 前门后视镜密封支架结构
CN105216874A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顶部结构及使用该顶部结构的纯电动客车
CN217477064U (zh) 一种客车舱门用密封结构
CN113022610B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车辆的地板组成及磁悬浮车辆
CN203891719U (zh)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
CN109484491B (zh) 复合材料后舱门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