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7260B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7260B
CN112847260B CN202011367069.XA CN202011367069A CN112847260B CN 112847260 B CN112847260 B CN 112847260B CN 202011367069 A CN202011367069 A CN 202011367069A CN 112847260 B CN112847260 B CN 112847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ool
tool
housing
holding memb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70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7260A (zh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58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26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58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776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02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72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6147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6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7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7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7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006Oscillating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4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scill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6Means for mounting or adjusting the cutting member;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cutting member
    • B26D7/2614Means for mounting the cutt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2001/004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not rot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2001/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the cutting blade having a special shape, e.g. a special outline, ser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9/00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 B27B19/006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Hand 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5/00Sawing machin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or cylindrical saw blades; Component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27B5/29Details; 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 B27B5/3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for mounting or securing saw blades or saw spindles
    • B27B5/32Devices for securing circular saw blades to the saw spi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振动工具具有内部壳体(3)、主轴(5)、夹紧轴(61)、夹紧弹簧(65)、夹紧部件(71)、套环(75)、操作柄(77)和下压套筒(671)。套环(75)保持夹紧部件(71),以使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相对移动,锁定位置是夹紧部件以不能沿着径向移动的状态卡合于夹紧轴(61)的位置,解锁位置是夹紧部件能够沿着径向移动的位置。操作柄(77)响应于规定的解除操作而使夹紧部件(71)相对于套环(75)和主轴(5)向下方移动。夹紧部件(71)响应于解除操作,相对于套环(75)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夹紧部件(71)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下压套筒(671)向下方对顶端工具(91)进行下压。据此,能易于将顶端工具拆下。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通过驱动被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所谓振动工具)。在这样的振动工具中,已知如下一种技术方案,其以能够易于吸收被导入顶端工具的扭矩为目的,将主轴与顶端工具的接触区域设置为沿着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面(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表2016-5291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振动工具中,当顶端工具被牢固地固定于主轴并驱动其摆动时,有时主轴和顶端工具在接触区域(倾斜面)上紧固在一起,导致难以将顶端工具拆下。据此,在上述振动工具中,在关于拆下顶端工具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从驱动顶端工具摆动的电动工具中将顶端工具拆下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摆动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有壳体、主轴、夹紧轴、第1施力部件、卡合部件、第1保持部件、操作部件和下压部件。
主轴构成为筒状,以能绕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驱动轴线规定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主轴在下端部具有能拆装顶端工具的工具安装部。夹紧轴被配置为与主轴同轴状,且能从主轴拆下。第1施力部件构成为向夹紧位置对夹紧轴向上施力,其中所述夹紧位置是指夹紧轴的下端部和工具安装部夹紧顶端工具的位置。卡合部件构成为与夹紧轴卡合且将夹紧轴保持在夹紧位置。第1保持部件用于保持卡合部件以使其能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沿着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在第1位置上卡合部件以不能沿径向移动的状态卡合于夹紧轴。另外,在第2位置上卡合部件能沿着径向移动。操作部件构成为能由使用者来进行外部操作。下压部件被配置为能相对于主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工具安装部具有相对于驱动轴线倾斜的第1倾斜面。当顶端工具被夹紧时,第1倾斜面按压设于顶端工具的第2倾斜面。操作部件构成为,响应于由使用者进行的解除操作,使卡合部件和第1保持部件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和主轴向下方移动。卡合部件构成为,响应于解除操作,卡合部件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卡合部件和第1保持部件中的所述一方构成为,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下压部件向下方对顶端工具进行下压。
在本技术方案的电动工具中,顶端工具在第2倾斜面被按压于工具安装部的第1倾斜面的状态下被夹紧,从而被牢靠地固定于主轴。当在这样的状态下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时,顶端工具有时会紧固于工具安装部。相对于此,在本技术方案的电动工具中,响应于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卡合部件和第1保持部件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和主轴向下方移动。由此,卡合部件从卡合于夹紧轴的第1位置,移动至能够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沿着径向移动的第2位置。即,能够响应于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解除卡合部件与夹紧轴的卡合。另外,卡合部件和第1保持部件中的一方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下压部件对顶端工具进行下压。据此,即使在顶端工具紧固于工具安装部的情况下,使用者仅仅进行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就能够易于将顶端工具与夹紧轴一并拆下。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典型地能够构成为随着靠向上方而向接近驱动轴线的方向倾斜,且彼此匹配的面。此外,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的每一个倾斜面既可以整体为平面,又可以为曲面,还可以包括平面和曲面。另外,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均可以呈环状包围于驱动轴线的周围。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均可以在绕驱动轴线的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另外,本技术方案中所谓的“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整个移动过程,也可以是移动过程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第2保持部件,该第2保持部件被配置为能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且将卡合部件保持为能沿着所述径向移动。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将卡合部件稳定地保持为,能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和径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响应于解除操作而使第2保持部件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而且,第2保持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从上方抵接于下压部件。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第2保持部件,能够一边稳定地保持卡合部件,一边对下压部件进行下压。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保持部件、第2保持部件和卡合部件可以被配置于主轴的上侧。下压部件可以被贯插于主轴,从主轴向上方突出。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施力部件可以是弹簧。而且,第2保持部件可以构成为承受弹簧的一端部。换言之,第2保持部件可以构成为弹簧支承部。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卡合于夹紧轴的卡合部件通过第2保持部件而被弹簧向上方施力,从而将夹紧轴保持于夹紧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响应于解除操作而使第2保持部件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从而解除由弹簧施加于夹紧轴的夹紧力。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操作部件承受弹簧的作用力,而能够在使第2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解除夹紧力。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保持部件可以为筒状部件。第2保持部件可以为,能沿着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保持部件可以具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从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向第1保持部件的径向外侧凹进。第2保持部件可以具有第2凹部,该第2凹部从第2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进。第2凹部可以收装卡合部件。卡合部件可以在第1位置被配置于第2凹部内,且至少局部抵接于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卡合部件可以为在第2位置能够至少局部从第2凹部退避至第1凹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下压部件可以为套筒,该套筒在径向上被配置于夹紧轴与主轴之间。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消除顶端工具的紧固。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下压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夹紧轴的周围与顶端工具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第2施力部件,该第2施力部件构成为对下压部件向上方施力。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防止顶端工具在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时以外被下压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施力部件和第2施力部件可以是直径不同的弹簧。而且,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第1施力部件和第2施力部件共用的弹簧支承部。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一边抑制第1施力部件和第2施力部件的零部件个数的增加,一边将其配置得紧凑。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保持部件可以以不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易于组装第1保持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第1保持部件可以通过轴承以能绕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第3施力部件,该第3施力部件构成为对卡合部件向径向内侧施力。根据本技术方案,当卡合部件相对于第1保持部件被配置于第2位置时,能够降低夹紧轴从主轴脱落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操作柄被配置于前方位置的状态的振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振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其中省略了顶端工具的图示)。
图4是从上方观察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对应于图7的、当操作柄被配置于上方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是对应于图8的、当操作柄被配置于上方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1是下侧壳体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振动工具的仰视图。
图12是图6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上侧壳体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振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14是上侧壳体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振动工具的俯视图。
图15是对应于图8的剖视图,并且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操作柄和转动轴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6是变形例的操作柄和转动轴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振动工具;10:壳体;11:弹性部件;13:弹性部件;15:弹性部件;2:外部壳体;20:开关保持件;203:凹部;21:前端部;215:突起;22:中央部;23:后端部;26:保持部件;260:照明装置;261:滑动引导部;262:后端部;263:支承腿;265:照明装置保持部;266:延伸部;267:槽;268:臂部;269:电线;27:上侧壳体;271:圆筒部;28:下侧壳体;283:突起;285:圆筒部;29:开关;291:工作部;293:切换部件;294:操作部;3:内部壳体;30:前端部;301:金属壳体;302:树脂壳体;303:左侧壳体;304:右侧壳体;31:第1收装部;311:盖;313:凹部;32:第2收装部;321:连接部;33:第3收装部;335:凹部;35:盖部;351:凹部;36:延伸部;37:弹性连接部;371:弹性肋;38:后端部;381:电池安装部;382:控制器收装部;383:控制器;385:臂部;386:突起;41:电机;415:输出轴;43:风扇;45:传动机构;451:偏心轴;452:轴承;453:轴承;454:偏心部;456:驱动轴承;458:摆动臂;5:主轴;501:轴承;502:轴承;51:工具安装部;511:凹部;513:倾斜面;515:凹部;57:弹簧支承部件;60:夹紧机构;61:夹紧轴;611:轴部;612:槽部;615:夹头;65:夹紧弹簧;67:下压机构;671:下压套筒;673:大径部;674:下端面;675:施力弹簧;676:弹簧支承部件;7:锁定机构;71:夹紧部件;717:突条部;718:弹性环;73:保持件;731:插入孔;733:保持凹部;735:弹簧支承部;737:抵接部;75:套环;751:轴承;753:槽;77、770:操作柄;771:臂;772:卡合部;773:圆板部;774:圆筒部;775:突起;776:内侧凸缘;777:外侧面;778;内侧面;779:把持部;78、780:转动轴;781:偏心部;783:卡合槽;801:进气口;803、804、805:进气口;807:排气口;809:排气口;81:分隔壁;83:封堵部件;91:顶端工具;911:凸部;913:倾斜面;93:电池;A1:驱动轴线;A2:旋转轴线;A3:转动轴线;P:摆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1。此外,振动工具1是电动式的作业工具的一例,其驱动顶端工具91摆动来对被加工件(未图示)进行加工作业。
首先,说明振动工具1的概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工具1具有长形的壳体(也称为工具主体)10。在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中,收装有长形的主轴5和作为驱动源的电机41。主轴5被配置为其长轴与壳体10的长轴相交(详细而言,大致为正交)。主轴5的轴向上的一端部从壳体10突出而向外部露出。该一端部构成能拆装顶端工具91的工具安装部51。对电机41供电用的电池93能拆装于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振动工具1构成为,通过电机41的动力而使主轴5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由此使顶端工具91在摆动面P上摆动。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关于振动工具1的方向,将驱动轴线A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振动工具1的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将主轴5的工具安装部51侧定义为下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上侧。将与驱动轴线A1正交,并且与壳体10的长轴方向大致对应的方向定义为振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收装有主轴5的壳体10的一端部侧定义为前侧,将安装电池93的另一端部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下面,说明振动工具1的详细结构。
首先,说明壳体1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构成为所谓的防振壳体。壳体10包括形成振动工具1的外轮廓的长形的外部壳体2、和被收装于外部壳体2的长形的内部壳体3。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壳体2由彼此分开形成的上侧壳体27、下侧壳体28和开关保持件20连接而形成。上侧壳体27、下侧壳体28和开关保持件20每一个均是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部件。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通过将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在中间配置有开关保持件20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且在多个部位将它们用螺钉连接,据此而形成外部壳体2。
在前后方向上,外部壳体2包括前端部21、后端部23、和连接前端部21与后端部23的中央部22。
前端部21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在前端部21的内部配置有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30。操作柄77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前端部21的上前端部。操作柄77是用于由后述的锁定机构7(参照图7)实现顶端工具91的固定(锁定)和解锁的操作部件。在前端部21的上壁部设置有开口。滑动式的操作部294通过该开口露出,从而能够进行外部操作。操作部294是用于在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用于启动电机41的开关29的操作部件。
后端部23形成为向后扩展(截面面积增大)的筒状。在后端部23的内部配置有内部壳体3的弹性连接部37和后端部38。
中央部22形成为筒状。中央部22呈直线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中央部22构成能由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因此,中央部22形成得比前端部21和后端部23细,以便使用者易于把持。
如图2~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壳体3由彼此分开形成的金属壳体301和树脂壳体302连接而形成。金属壳体301是由金属制成的单一部件。树脂壳体302通过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左侧壳体303与右侧壳体304连接而形成。通过在金属壳体301的后端部(后述的连接部321)被左侧壳体303和右侧壳体304从左右方向夹持的状态下,在多个部位将它们用螺钉连接而形成内部壳体3。
在前后方向上内部壳体3包括前端部30、延伸部36、弹性连接部37和后端部38。
前端部30是用于收装主轴5、电机41和传动机构45的部分。前端部30包括第1收装部31、第2收装部32、连接部321、第3收装部33和盖部35。此外,金属壳体301由前端部30中的除了盖部35以外的部分(即,第1收装部31、第2收装部32、连接部321和第3收装部33)构成。树脂壳体302由盖部35、后述的延伸部36、弹性连接部37和后端部38构成。
第1收装部31是用于收装主轴5的部分。第1收装部31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第1收装部31的上端的开口被盖311覆盖。盖311被销固定于第1收装部31。第2收装部32是用于收装电机41的部分。第2收装部32形成为直径比第1收装部31大的圆筒状。第2收装部32被配置于第1收装部31的后侧。另外,第2收装部32在上下方向上比第1收装部31短。第2收装部32的下端位于比第1收装部31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连接部321是板状部,并且与第2收装部32的后端相连,向后突出。连接部321是被配置于左侧壳体303与右侧壳体304之间,被螺钉固定的部分。第3收装部33是用于收装传动机构45的部分。第3收装部33被配置于第1收装部31的后侧、且第2收装部32的下侧。第3收装部33与第1收装部31和第2收装部32连通。盖部35是覆盖第2收装部32的上端的开口的部分。
延伸部36是与前端部30的后端部(详细而言,第2收装部32)连接,并向后延伸的筒状的部分。延伸部36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与中央部(把持部)2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同等程度。延伸部36的大致整体被收装于中央部22。延伸部36的后端是敞开端。即,延伸部36的后端规定开口。
弹性连接部37是从延伸部36的后端向后延伸,将延伸部36和后端部38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的部分。弹性连接部37包括沿着前后方向连接延伸部36和后端部38的多个弹性肋371。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弹性肋371彼此分离地绕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内部壳体3的长轴配置。相比内部壳体3的其他的部分,弹性肋371形成为易于弹性变形的形状,并且由弹性模量较低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在加工作业时在前端部30产生的振动向后端部38传递的情况。
后端部38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此外,如上所述,后端部38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的后端部23的内部。在后端部23与后端部3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如以上这样构成的外部壳体2和内部壳体3可相对移动地被弹性连接。关于外部壳体2和内部壳体3的弹性连接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关于内部壳体3的内部结构,依次说明前端部30、后端部38、弹性连接部37和延伸部36。
首先,说明前端部30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在前端部30中收装有主轴5、电机41、传动机构45、夹紧机构60和下压机构67。
说明主轴5。如图7所示,主轴5是大致圆筒状的长形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5被2个轴承501、502支承为可绕驱动轴线A1旋转。轴承501、502被保持于第1收装部31的下部。如上所述,主轴5的下端部构成为可拆装顶端工具91的工具安装部51。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1构成为相对于驱动轴线A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工具安装部51具有倾斜面513,该倾斜面513相对于与驱动轴线A1相交的方向而倾斜。更详细而言,在工具安装部51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凹进的凹部511。倾斜面513是规定凹部511的面的一部分,并构成为随着靠向下方而向远离驱动轴线A1的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另一方面,能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的顶端工具91(刮板、刮刀、磨削垫、研磨垫等)均具有可嵌合于凹部511的凸部911。而且,规定凸部9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与倾斜面513匹配的倾斜面913。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工具91在倾斜面913抵接于倾斜面513的状态下,被工具安装部51与后述的夹紧轴61的夹头615夹紧,从而相对于主轴5固定。关于顶端工具91相对于主轴5的固定,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在凹部511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515。凹部515具有圆形的截面,从凹部511进一步向上方凹进。
说明电机41。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机41是无刷直流电机。电机41具有定子、被配置于定子内的转子和与转子一体旋转的输出轴415。电机41以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平行(即上下方向)地延伸的方式,被收装于第2收装部32。输出轴415从转子向下方突出。
说明传动机构45。传动机构45构成为将输出轴415的旋转运动传递至主轴5,使主轴5在绕驱动轴线A1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如图6所示,传动机构45具有偏心轴451、驱动轴承456和摆动臂458,其中,所述偏心轴451具有偏心部454。
偏心轴451是与输出轴415呈同轴状地被连接于电机41的输出轴415的轴。偏心轴451被固定于输出轴415的外周。偏心轴451延伸至第3收装部33的下端部。偏心轴451被2个轴承452、453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452、453分别被保持于第2收装部32的下端部和第3收装部33的下端部。偏心轴451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A2偏心的偏心部454。在偏心部454上安装有驱动轴承456的内圈。摆动臂458是用于连接驱动轴承456与主轴5的部件。摆动臂458横跨第1收装部31和第3收装部33进行延伸。由于为公知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图示,但摆动臂458的一端部形成为环状,在轴承501、502之间被固定于主轴5的外周。摆动臂458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分为两股的形状,并且被配置为从左右抵接于驱动轴承456的外圈的外周面。
当电机41被驱动时,偏心轴451与输出轴415一体旋转。由于偏心部454的中心随着偏心轴451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线A2移动,因此驱动轴承456也绕旋转轴线A2移动。由此,摆动臂458以主轴5的驱动轴线A1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主轴5随着摆动臂458的摆动运动而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其结果,被固定于主轴5的顶端工具91以在摆动面P上绕驱动轴线A1摆动的方式被驱动,从而能够执行加工作业。
在偏心轴451的上端部固定有风扇43。本实施方式的风扇43是离心风扇。风扇43构成为随着电机41的驱动而绕旋转轴线A2旋转,将空气从上侧向旋转轴线A2方向吸入,并向径向外侧送出。通过风扇43的旋转,在壳体10内生成用于冷却电机41的气流。此外,关于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路,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夹紧机构60。夹紧机构60是构成为将顶端工具91以能与主轴5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的机构。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机构60具有夹紧轴61、夹紧弹簧65和锁定机构7。
夹紧轴61是大致圆柱状的长形部件。夹紧轴61与主轴5呈同轴状,以可拆下的方式被贯插于主轴5。夹紧轴61具有圆棒状的轴部611和凸缘状的夹头615。轴部611沿着驱动轴线A1进行延伸。夹头615与轴部611的下端部相连。另外,在轴部611的上端部设置有槽部612。在槽部612,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遍及夹紧轴61的整周而挖出的槽。
夹紧弹簧65是相对于主轴5向上方对夹紧轴61施力而对夹紧轴61施加用于夹紧顶端工具91的夹紧力的施力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弹簧65构成为,通过后述的锁定机构7(详细而言,保持件73和夹紧部件71)而对夹紧轴61向上方进行施力。更详细而言,夹紧弹簧65是压缩螺旋弹簧。夹紧弹簧65以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在主轴5的上侧配置的弹簧支承部件57与后述的保持件73之间。此外,弹簧支承部件57与主轴5一体旋转。
锁定机构7是构成为将夹紧轴61保持(锁定)于能夹紧顶端工具91的夹紧位置(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的机构。锁定机构7在第1收装部31内,被配置于主轴5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7包括一对夹紧部件71、保持件73、弹性环718和套环75。
一对夹紧部件71以隔着驱动轴线A1而相向的方式被配置。夹紧部件71的径向内侧的面形成为对应于轴部611的外周面的弯曲面。另外,在该弯曲面上设置有突条部717。在突条部717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突条。突条部717构成为能卡合于夹紧轴61的槽部612。另外,夹紧部件7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比中央部向径向外侧突出。换言之,在夹紧部件7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沿着周向延伸的槽。
保持件73构成为将一对夹紧部件71保持为能够相对于驱动轴线A1向径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件73整体形成为直径比夹紧轴61的轴部611大的圆柱状部件。保持件73具有插入孔731和一对保持凹部733。
插入孔731是从保持件73的下表面沿着驱动轴线A1向上延伸,并且上端闭合的截面圆形的凹部。插入孔731具有比夹紧轴61的轴部611略大的直径。在插入孔731中,能插入轴部611的上端部。
一对保持凹部733被设置于保持件7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对保持凹部733呈关于驱动轴线A1对称的形状,从保持件73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向驱动轴线A1)延伸。各保持凹部733在径向内侧的端部与插入孔731连通。保持凹部733具有与夹紧部件71匹配的形状。一对夹紧部件71分别以能够沿着径向移动的方式被配置于一对保持凹部733内。
更详细而言,一对夹紧部件71能够沿着径向在接近驱动轴线A1的卡合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与远离驱动轴线A1(比卡合位置靠径向外侧)的解除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当配置于卡合位置时,一对夹紧部件71的突条部717能卡合于夹紧轴61的槽部612。另外,当配置于卡合位置时,夹紧部件71的外周面被配置于与保持件73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不从保持凹部733向径向外侧突出。当配置于解除位置时,突条部717不能与槽部612卡合。另外,当配置于解除位置时,夹紧部件71的外周面略微从保持凹部733向径向外侧突出。
另外,保持件73的下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弹簧支承部735。弹簧支承部735的下表面抵接于夹紧弹簧65的上端部。在解除夹紧时,保持件73的下端中央部(插入孔731的周围的环状的部分)的下表面作为抵接于下压套筒671的抵接部737来发挥功能,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弹性环718被安装于在一对夹紧部件71的外周部设置的槽。弹性环718向径向内侧的卡合位置对一对夹紧部件71进行施力。本实施方式的弹性环718是由橡胶制成的环状部件。
套环75是圆筒状的部件。套环75对保持件73和夹紧部件71以能够沿着驱动轴线A1(即,上下方向)相对于套环75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保持件73被配置于套环75的内部,能够沿着套环75的内周面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套环75被支承为相对于内部壳体3不能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能绕驱动轴线A1旋转。更详细而言,套环75被轴承751可旋转地支承。轴承751被固定于套环75的径向外侧且第1收装部31的上端部内。通过将套环75配置于主轴5的上方且第1收装部31内,而不配置于主轴5内部,由此易于组装套环75。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环75构成为,根据上下方向上的与夹紧部件71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禁止或者允许夹紧部件71从卡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的移动。换言之,夹紧部件71能够在不能从卡合位置移动的位置(以下,称为锁定位置)与能从卡合位置沿着径向向解除位置移动的位置(以下,称为解锁位置)之间,相对于套环7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更详细而言,套环75具有与保持件73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在套环75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环状的槽753。槽753从套环75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进。因此,如图7所示,在夹紧部件71的外周面(详细而言,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环75的内周面(除了槽753以外的部分)的位置,夹紧部件71无法从卡合位置向径向外侧移动。即,此时夹紧部件71位于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夹紧部件71的上端部与槽753相向,套环75的下端部与夹紧部件71的外周部的槽相向的位置,夹紧部件71能从卡合位置向径向外侧移动。即,此时夹紧部件71位于解锁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部件71由于被保持件73保持,因此能相对于套环75沿着上下方向和径向稳定地移动。
此外,上下方向上的夹紧部件71与套环75的相对位置关系响应于对操作柄77的操作而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下压机构67。下压机构67构成为响应于夹紧机构60的动作(详细而言,保持件73向下方的移动),而相对于主轴5向下方对顶端工具91进行下压。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压机构67包括下压套筒671和施力弹簧675,所述下压套筒671被配置为能相对于主轴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施力弹簧675相对于主轴5向上方对下压套筒671进行施力。
下压套筒671与主轴5呈同轴状地贯插于主轴5。另外,下压套筒671构成为夹紧轴61能贯插其中。即,下压套筒671在径向上被配置于主轴5与夹紧轴61之间。
更详细而言,下压套筒671是长形的圆筒部件。下压套筒671具有与主轴5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轴部611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内径。下压套筒671的长度比主轴5长,下压套筒671的上侧部分从主轴5向上方突出。夹紧轴61的长度比下压套筒671长,当其被贯插于下压套筒671时,夹头615和槽部612分别从下压套筒671的下端和上端突出。下压套筒671的下端部构成为直径比其他的部分大的大径部673。大径部673构成为能嵌合于主轴5的下端部的凹部515。大径部673的下端面674为环状的平面。
施力弹簧675采用直径比夹紧弹簧65小的压缩螺旋弹簧。施力弹簧675被配置于夹紧弹簧65的内侧。施力弹簧675的下端部抵接于弹簧支承部件57。即,弹簧支承部件57被作为夹紧弹簧65和施力弹簧675共用的弹簧支承部来使用。由此,能够实现一边抑制零部件个数的增加,一边实现夹紧弹簧65和施力弹簧675的紧凑的配置。
施力弹簧675的上端部抵接于弹簧支承部件676。弹簧支承部件676被配置于弹簧支承部件57的上侧。弹簧支承部件676以相对于弹簧支承部件57能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外装于下压套筒671。弹簧支承部件676的上端部从下侧抵接于下压套筒671的外周上设置的突起。通过这样的结构,施力弹簧675通过弹簧支承部件676向上方对下压套筒671进行施力。
下压套筒671通过施力弹簧675的作用力始终被保持于最上方位置。下压套筒671的最上方位置是大径部673的肩部(台阶部)抵接于主轴5的凹部515的肩部(台阶部)的位置。当下压套筒671被配置于最上方位置时,下压套筒671的下端(下端面674)配置于比被工具安装部51与夹头615夹紧的顶端工具91(详细而言,凸部911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下压套筒671的上端配置于比保持件73的下表面(抵接部737)靠下方的位置。
以上这样构成的夹紧机构60和下压机构67构成为,响应于由使用者进行的操作柄77的转动操作而动作。更详细而言,夹紧部件71和保持件73在上下方向上与套环75的相对位置关系响应于操作柄77的转动操作而发生变化。而且,响应于保持件73的移动,下压套筒671也移动。下面,说明操作柄77的转动操作和夹紧机构60及下压机构67的动作。
首先,说明操作柄77。如图1和图8所示,操作柄77形成为大致U形,操作柄77的两端部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的前端部21的上部。操作柄77能够在如图1和图7所示那样操作柄77的中央部抵接于前端部21的前表面的位置(以下,称为前方位置)与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中央部被配置于前端部21的上方的位置(以下,称为上方位置)之间转动。操作柄77与转动轴78连接。转动轴78能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3转动。转动轴78在锁定机构7(保持件73)的上方沿着左右方向进行延伸。转动轴78被贯插于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30的盖311的通孔。转动轴78的两端部与操作柄77的两端部连接,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转动轴78随着操作柄77的转动操作而与操作柄77一体转动。在转动轴78的中央部(驱动轴线A1上),设置有相对于转动轴线A3偏心的偏心部(凸轮部)781。
在操作柄77被配置于前方位置的情况下,如图7和图8所示,偏心部781的直径较小的部分(短径部)与保持件73分离,而被配置于保持件73的上方。据此,转动轴78不受到夹紧弹簧65的作用力。一对夹紧部件71相对于套环75被配置于锁定位置,一边在卡合位置夹持夹紧轴61,一边与保持件73一起被夹紧弹簧65向上方施力,从而将夹紧轴61保持于最上方位置。夹头615通过夹紧弹簧65的作用力而将顶端工具91从下侧按压于工具安装部51,将其固定于主轴5。即,夹头615与工具安装部51一起夹紧顶端工具91。由此,也将夹紧轴61的最上方位置称为夹紧位置。
另一方面,当操作柄77从前方位置向上方转动,而被配置于上方位置时,在该过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偏心部781的直径较大的部分(长径部)从上方与保持件73的上端部接触,从而一边进一步压缩夹紧弹簧65,一边使保持件73相对于主轴5和套环75向下方移动。由此,解除由夹紧弹簧65对夹头615施加的夹紧力(相对于主轴5向上方按压顶端工具91的力)。由此,也将使操作柄77从前方位置转动至上方位置的操作称为夹紧解除操作。
响应于夹紧解除操作,由保持件73所保持的夹紧部件71相对于套环75向下方移动,从而被配置于解锁位置。即,由锁定机构7对夹紧轴61进行的锁定被解除。如上所述,夹紧部件71通过安装于外周部的槽的弹性环718而被向卡合位置施力。因此,只要不作用抵抗弹性环718的作用力而使夹紧部件71从卡合位置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力,夹紧轴61就会暂时被夹紧部件71保持于该位置,不会从主轴5脱离。当使用者下拉夹紧轴61时,夹紧部件71就会向解除位置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将夹紧轴61从主轴5抽出,来更换顶端工具91。
另外,当保持件73响应于夹紧解除操作而相对于主轴5向下方移动时,在该过程中,保持件73的抵接部737从上方抵接于被配置于最上方位置的下压套筒671的上端,从而抵抗施力弹簧675的作用力,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即,除了保持夹紧部件71的功能以外,保持件73还具有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的功能。当顶端工具91在倾斜面913与倾斜面513抵接,被夹头615从下方按压于工具安装部51的状态(参照图7)下,被驱动摆动时,顶端工具91有时会紧固于工具安装部51。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压套筒671的大径部673在下降过程中从上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向下方对顶端工具91进行下压,由此能够消除顶端工具91的紧固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压套筒671的下端面674在轴部611的周围与顶端工具91面接触,而平衡良好地下压顶端工具91,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消除顶端工具91的紧固。
将夹紧轴61安装于主轴5而夹紧顶端工具91时的动作基本上与将其拆下时的动作相反。在操作柄77配置于上方位置,夹紧部件71相对于套环75被配置于解锁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将贯插于顶端工具91的状态的夹紧轴61插入主轴5(下压套筒671)中。使用者使夹紧轴61向上方移动,直至夹紧轴61的上端部抵接于保持件73的位置为止。在该过程中,夹紧部件71会向解除位置移动,通过弹性环718的作用力恢复至卡合位置。突条部717卡合于槽部612,夹紧轴61暂时被夹紧部件71保持。
当使用者对操作柄77进行操作而将其从上方位置转动至前方位置时,转动轴78通过偏心部781所承受的夹紧弹簧65的作用力被解除。由此,保持件73和夹紧部件71通过夹紧弹簧65被向上方施力,而相对于套环75向上方移动。当夹紧部件71相对于套环75移动至锁定位置时,夹紧轴61也恢复至夹紧位置。
下面,说明后端部38的内部结构。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部38的后侧部分构成为电池安装部381。电池安装部381具有能滑动卡合电池93的卡合结构和与电池93电连接的端子等。由于电池安装部381和其结构本身为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后端部38的前侧部分构成为控制器收装部382。在控制器收装部382中收装有包括控制电路的控制器383。控制器383构成为当开关29成为接通状态时,对电机41进行驱动。
说明弹性连接部37的内部结构。如图2~图4所示,在弹性连接部37的内部空间(被弹性肋371沿着周向包围的空间区域)中配置有开关保持件20。开关保持件20是构成为用于保持开关29的部件。此外,虽然开关保持件20被配置于弹性连接部37的内部空间内,但被螺钉固定于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而成为外部壳体2的一部分。
说明延伸部36的内部结构。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5、电机41和传动机构45被配置于前端部30,电池安装部381被设置于后端部38。据此,能够使配置于延伸部36的零部件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延伸部36上虽然配置有用于连接控制器383与电机41的基板等的电线、连接端子(图示略),但并没有特别配置其他的零部件。因此,为了使延伸部36成为易于把持外部壳体2的中央部(把持部)22的粗细度,而将延伸部36形成得比前端部30、弹性连接部37、和后端部38细。
下面,说明外部壳体2与内部壳体3的弹性连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壳体2与内部壳体3在多个部位被弹性连接。具体而言,在前端部21与前端部30之间、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的转动轴78与前端部30之间、和开关保持件20与后端部38之间,分别夹设有弹性部件。
首先,说明前端部21与前端部30的弹性连接结构。
如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在前端部30的下壁部设置有2个截面为圆形的凹部335。更详细而言,凹部335被设置于用于收装传动机构45的摆动臂458的第3收装部33的下壁部。凹部335形成为从第3收装部33的下表面向上方凹进的凹部。2个凹部335沿着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另外,在前后方向上,2个凹部335被配置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与电机41的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之间(更详细而言,轴承502与轴承453之间)。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前端部21的下壁部设置有2个圆柱状的突起215。突起215分别以与内部壳体3的凹部335的中央部相向的方式,从前端部21的下壁部向上方突出。
在各凹部335中嵌入有弹性部件11。弹性部件11形成为圆筒状。突起215嵌入弹性部件11的内部,沿整周被弹性部件11覆盖。弹性部件11的高度被设定得比凹部335的深度和突起215的高度大。据此,在上下方向上,在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1在其外周面和上端面与内部壳体3接触,其内周面和下端面与外部壳体2接触的状态下,夹设于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1由具有超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系树脂形成。
说明转动轴78与前端部30的弹性连接结构。
如图8所示,转动轴78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前端部21的左上端部和右上端部。转动轴78在前端部21的上端部内,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前端部30的盖311。在盖311的左壁部和右壁部上分别设置有凹部313。凹部313是向前端部30的内侧(左右方向的中心侧)凹进的截面为圆形的凹部。另一方面,在转动轴78上套设有2个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3。2个弹性部件13被配置于前端部21的左壁部和右壁部的内侧(左右方向的中心侧)。各弹性部件13的内侧部分嵌入盖311的凹部313。各弹性部件13在外侧隔着垫圈被按压于外部壳体2。这样,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3的外周面和内侧的端面与内部壳体3接触。弹性部件13的内周面与连接于外部壳体2的转动轴78接触。而且,弹性部件13的外侧的端面隔着垫圈与外部壳体2接触。在这样的接触状态下,弹性部件13夹设于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与弹性部件11相同,弹性部件13由具有超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系树脂形成。
说明开关保持件20与后端部38的弹性连接结构。
如图3所示,开关保持件20构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在开关保持件20的左壁部和右壁部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左右方向的中心侧)凹进的凹部203。在凹部203中嵌入有弹性部件15。与弹性部件11相同,弹性部件15由具有超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系树脂形成。弹性部件15具有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弹性部件15的通孔。另一方面,从内部壳体3的后端部38(控制器收装部382)的左壁部和右壁部向前突出有一对臂部385。在各臂部385的顶端部设置有向内侧(左右方向的中心侧)突出的突起386。臂部385的顶端与弹性部件15的外表面接触。突起386嵌入弹性部件15的通孔,沿整周被弹性部件15覆盖。突起386的顶端与凹部203的底部分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能通过弹性部件11、13、15而沿着包括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所有方向相对移动。即,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以能应对任一方向上的振动的方式被弹性连接。
由于前端部30收装电机41、主轴5和传动机构45,因此在顶端工具91被驱动摆动时,在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30可能会产生最大的振动。更详细而言,随着旋转驱动而在输出轴415和主轴5上产生振动。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夹设于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的弹性部件11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和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之间。通过这样的配置,弹性部件11能应对由主轴5产生的振动和由输出轴415产生的振动双方,而有效地抑制向外部壳体2传递振动。另外,弹性部件11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用于收装传动机构45的摆动臂458的第3收装部33的下侧,且位于距摆动面P比较近的位置。因此,在顶端工具91被驱动摆动时,能够抑制内部壳体3在外部壳体2内晃动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弹性部件11被沿着左右方向排列设置,由此与设置1个弹性部件11的情况相比,能实现耐久性较高的弹性连接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弹性部件11以外,前端部30通过被外装于转动轴78的弹性部件13而与外部壳体2弹性连接。另外,除了前端部30以外,后端部38也通过弹性部件15而与作为外部壳体2的一部分的开关保持件20弹性连接。据此,能更有效地抑制向外部壳体2传递振动。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这样配置弹性部件13,在组装外部壳体2之前,能够通过弹性部件13而由内部壳体3(盖311)稳定地保持转动轴78。之后,通过外部壳体2的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从上下夹持转动轴78的两端部,并由螺钉连接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由此转动轴78被保持于外部壳体2。这样,弹性部件13也有助于使组装变得容易。另外,由于2个弹性部件13被配置于转动轴78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保持转动轴78。而且,只要将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3嵌在转动轴78上即可,而也易于组装。
另外,如上所述,用于启动电机41的开关29通过开关保持件20被保持于外部壳体2的后端部23。因此,与开关29的工作部291连接,并在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开关29的切换部件293也被保持于外部壳体2。下面,说明切换部件293和其保持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切换部件293是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长形部件。在切换部件293的前端部一体形成有操作部294。切换部件293的后端部与开关29的工作部291连接。切换部件293构成为,响应于由使用者对操作部294进行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操作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由此使工作部291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即,在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开关29)。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293通过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的保持部件26,而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外部壳体2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2、图4、图13和图14所示,保持部件26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的下侧壳体28和开关保持件20。另外,保持部件26构成为将切换部件293保持为能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26包括滑动引导部261和多个支承腿263。
滑动引导部261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具有与切换部件293大致对应的形状。在滑动引导部26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切换部件293能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被配置于该凹部内。支承腿263从滑动引导部261的前端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各突出有多个。如图13所示,各支承腿263呈弯曲状向下方延伸。另一方面,在下侧壳体28的构成前端部21的部分的左右侧部,分别设置有多个突起283。突起283比下侧壳体28的上端靠向上方突出。突起283被设置于与支承腿263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支承腿263的下端部进行承受。另外,保持部件26的后端部262被载置于与内部壳体3的后端部38弹性连接的开关保持件20,并被卡止。
如图14所示,在各支承腿263上设置有俯视时呈半圆状的凹部。在下侧壳体28的内侧,在与各支承腿263的凹部相向的4个部位设置有圆筒部285。此外,圆筒部285的上端位于比下侧壳体28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11所示,在上侧壳体27的相对应的4个部位设置有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的圆筒部271。圆筒部271比上侧壳体27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在振动工具1的组装工序中,在将内部壳体3和保持部件26收装于下侧壳体28之后,将上侧壳体27与下侧壳体28连接。此时,上侧壳体27的圆筒部271被嵌入支承腿263的凹部,而且被嵌入下侧壳体28的圆筒部285,据此,保持部件26被适当地定位于外部壳体2。之后,从圆筒部285的下侧插入螺钉,螺钉被旋合于圆筒部271,据此,下侧壳体28与上侧壳体27被固定。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当上侧壳体27与下侧壳体28连接时,各支承腿263沿着上侧壳体27的内表面,以与内部壳体3分离的状态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内。另外,如图12所示,滑动引导部261沿着上侧壳体27的上壁部的下表面,以与内部壳体3分离的状态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内。
而且,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切换部件293以外,保持部件26还保持用于照射顶端工具91的作业区域的照明装置260。因此,保持部件26具有从滑动引导部261向前突出的照明装置保持部265。照明装置保持部265包括延伸部266和一对臂部268。延伸部266是从滑动引导部261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向前方呈直线状延伸至转动轴78的前方的部分。一对臂部268是从延伸部266的前端呈分为两股的形状向下方延伸,而保持照明装置260的部分。此外,保持部件26构成为,引导用于从控制器383向照明装置260供电的电线269。电线269被保持于在保持部件26的上表面所形成的槽内。槽从后端部262沿着照明装置保持部265进行延伸。
另外,如图8所示,在延伸部266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矩形的槽267。槽267构成为转动轴78的偏心部781的长径部能够嵌合于其中。当操作柄77被配置于前方位置时,转动轴78的偏心部781的长径部向上方突出,而嵌合于槽267。这样,当顶端工具91被夹紧时,照明装置保持部265被转动轴78支承,以与内部壳体3分离的状态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内。另外,在振动工具1的组装工序中,作业者在将内部壳体3收装于外部壳体2之前,分别将保持部件26的后端部262和照明装置保持部265载置于开关保持件20和转动轴78,从而能稳定地对其进行保持。由此,能易于进行将内部壳体3和保持部件26收装于外部壳体2的作业。
下面,说明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是包括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的双层结构的壳体。据此,用于冷却电机41的空气从外部流入外部壳体2,并且进一步流入内部壳体3,在冷却电机41之后,从内部壳体3流出,并且进一步从外部壳体2向外部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由外部壳体2的后端部23的后端(敞开端)和内部壳体的后端部38的外周面规定的环状的开口(间隙)作为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外部壳体2内的进气口801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内部壳体3中,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口803、804、805。进气口803是形成于后端部38(详细而言,控制器收装部382)的左壁部和右壁部的多个通孔。进气口804是由筒状的延伸部36的后端规定的开口。另外,进气口805是形成于延伸部36的上壁部和下壁部的通孔,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用于将冷却电机41之后的空气从内部壳体3排出的排气口807被设置于前端部30。更详细而言,排气口807是形成于第2收装部32的周壁部的多个通孔,并且被设置于风扇43的径向外侧。另外,如图6所示,用于从外部壳体2排出空气的排气口809是形成于前端部21的下壁部(更详细而言,电机41的下侧区域)的多个通孔。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排气口809被沿着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另外,在前端部21的下壁部设置有用于使主轴5的下端部向外部露出的开口,并且在主轴5的周围存在间隙。据此,被从内部壳体3排出的空气也能通过该间隙向外部壳体2的外部流出。
另外,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部壳体3的排气口807与进气口803、804、805之间,设置有用于划分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的空间(间隙)的分隔壁81。即,分隔壁81将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的空间划分为排气口807侧的空间和进气口803、804、805侧的空间。分隔壁81被形成为锥筒状,以径向尺寸随着靠向前方而扩大的方式,将直径较小的端部接合于延伸部36的前端部。分隔壁81的前端缘与外部壳体2的内周面和保持部件26的滑动引导部261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81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体形成,并与树脂壳体302(左侧壳体303和右侧壳体304)一体成形。
由风扇43的旋转而生成并且在壳体10内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如下所示。首先,从进气口801流入外部壳体2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进气口803流入后端部38内,对控制器383进行冷却,并从后端部38的前方的间隙向前流动。从进气口801流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通过后端部23与后端部38之间的间隙而向前流动。而且,空气从弹性肋371和开关保持件20的周围通过,其中一部分从进气口804流入筒状的延伸部36内。另一部分穿过中央部22与延伸部36之间的间隙,而从进气口805流入延伸部36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筒状的延伸部36上设置进气口804、805,由此,流入的空气在延伸部36内高效地流向前端部30。
流入前端部30的空气主要通过配置于电机41的上侧的基板的中央部的通孔而流入电机41内,一边在定子与转子之间向下方流动,一边冷却电机41。之后,通过风扇43被向径向外侧送出的空气从第2收装部32的排气口807向内部壳体3的外部流出,然后从外部壳体2的排气口809向壳体10的外部流出。
如上所述,在排气口807与进气口803、804、805之间配置有分隔壁81。因此,能抑制通过冷却电机41而被加热并从排气口807排出的空气从外部壳体2内通过重新从进气口803、804、805流入内部壳体3的情况。由此,能抑制电机41的冷却效率的下降。
尤其,分隔壁81由弹性体形成为锥筒状。因此,分隔壁81由于在分隔壁81的前侧的空间与后侧的空间之间产生的压差而变形,其周缘部被按压于外部壳体2的内周面和滑动引导部261,而与之紧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碍从排气口807排出的空气向进气口803、804、805侧的空间流动。另外,由于分隔壁81可弹性变形,因此能降低在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彼此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产生间隙的可能性。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振动工具中,有一种类型的振动工具,其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风扇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驱动轴线相交,并且与内部壳体的长轴平行地延伸。在该类型的振动工具中,从进气口流入且在内部壳体内沿着长轴方向流动的空气不改变方向而直接从风扇通过,并从排气口流出。在这样的流路中,从排气口流出的空气难以流向进气口。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中,电机41被配置为,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即,风扇43的旋转轴线A2)与主轴5的驱动轴线A1平行,并且与内部壳体3的长轴的延伸方向相交。通过这样配置,将主轴5和电机41靠近配置,从而能够实现振动工具1的紧凑化。另一方面,使内部壳体3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电机41的附近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从进气口803、804、805流入的空气在延伸部36内沿着内部壳体3的长轴向前流动,在前端部30(更详细而言,第2收装部32)的上部改变方向,在电机41内向下方流动,并从排气口807流出。在这样的结构中,相比上述的现有类型,由于从排气口807流出的空气更易于向进气口803、804、805流动,因此可以说设置分隔壁81的效果显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壳体3由金属壳体301与树脂壳体302连接而形成。据此,有时会在金属壳体301与树脂壳体302的连接部分(边界)产生间隙。因此,在振动工具1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金属壳体301与树脂壳体302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封堵部件83。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延伸部36的前端抵接于第2收装部32,但在它们之间易于产生些许的间隙。因此,封堵部件83构成为,封堵第2收装部32与延伸部36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盖部35通过螺钉以与第2收装部32的上端部紧贴的方式被固定。另外,树脂壳体302的左侧壳体303与右侧壳体304也通过螺钉以彼此紧贴的方式被固定。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未设置用于封堵它们的边界的封堵部件,但也可以同样地设置封堵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分隔壁81相同,封堵部件83由弹性体制成。封堵部件83沿着延伸部36的前端,而与树脂壳体302(左侧壳体303和右侧壳体304)一体成形。据此,当金属壳体301与树脂壳体302连接时,封堵部件83与第2收装部32的外周面紧贴,从而封堵间隙。由此,能抑制通过冷却电机41而被加热并从排气口807流出的空气从第2收装部32与延伸部36之间的间隙重新流入内部壳体3的情况。由此,能抑制电机41的冷却效率的下降。尤其,当空气从第2收装部32与延伸部36之间的间隙流入时,通过风扇43而使其从电机41的上方被吸入电机41内,因此封堵该间隙是有效的。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81和封堵部件83与内部壳体3(树脂壳体302)一体成形。据此,相比分隔壁81和封堵部件83是独立于内部壳体3或者外部壳体2的部件的情况,易于组装。另外,在外部壳体2的内部保持有开关29的切换部件293和保持部件26。据此,通过将分隔壁81设置于内部壳体3,易于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的组装。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柄77和转动轴78(参照图1和图8)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柄770和转动轴78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与操作柄77(参照图1)同样,操作柄770被形成为大致U形。操作柄770是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包括一对臂771和把持部779。
一对臂771各自的一端部卡合于外部壳体2的前端部21的左上端部和右上端部。左右一对臂771分别以沿着前端部2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方式一边弯曲一边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彼此连接。一对臂771具有挠性,能在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挠曲)。
各臂771的卡合于外部壳体2的端部(以下,称为卡合部772)包括圆板部773、圆筒部774和内侧凸缘776。圆板部773是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详细而言,前端部21的左右侧壁)的外侧的圆形的板状部。圆筒部774是一端被圆板部773封闭的有底圆筒状的部分。一对圆筒部774从圆板部773彼此相向地突出。圆筒部774被上侧壳体27与下侧壳体28夹持,并沿着转动轴线A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圆筒部774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突起775。突起775沿着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并分别从圆筒部774的开口端向圆板部773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内侧凸缘776是从圆筒部774的开口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环状的部分。内侧凸缘776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详细而言,前端部21的左右侧壁)的内侧。
把持部779是从一对臂771的连接部分突出的板状部。使用者能对把持部779进行把持,而使操作柄770转动。
与转动轴78(参照图8)同样,转动轴780贯穿内部壳体3,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转动轴780的中央部设置有偏心部(凸轮部)781。
转动轴78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嵌合于左右侧的臂771的卡合部772。更详细而言,在转动轴780的两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合槽783。卡合槽783沿着绕转动轴线A3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并且分别从转动轴780的端部向中央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卡合槽783具有与卡合部772的突起775匹配的形状。在卡合槽783与突起775卡合的状态下,转动轴780的两端部嵌入一对臂771的卡合部772。通过这样的结构,转动轴780能与操作柄770一体转动地,通过操作柄770被支承于外部壳体2。
通过以上这样的结构,作业者能易于按照以下的步骤将操作柄770和转动轴780组装于壳体10。
作业者首先使转动轴780贯插于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30的盖311的通孔。之后,作业者将弹性部件13分别嵌在转动轴780的两端部。在作业者将弹性部件13的内侧部分嵌入盖311的凹部313时,转动轴78通过弹性部件13被内部壳体3稳定地保持。而且,作业者使左右一对臂771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增大卡合部772的间隔,以卡合槽783与突起775卡合的方式嵌入转动轴780的两端部。一对臂771通过恢复力而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复原。这样,转动轴780和操作柄770被连接为可一体旋转。
作业者用外部壳体2的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上下夹持左右的圆筒部774,并用螺钉连接上侧壳体27和下侧壳体28。操作柄770和转动轴780被外部壳体2支承为可绕转动轴线A3转动,从而完成组装。
当完成组装时,各卡合部772的圆板部773和内侧凸缘776以夹持外部壳体2的侧壁的方式,被分别配置于侧壁的外侧和内侧。据此,卡合部77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被外部壳体2限制,一对臂771的弹性变形被限制。尤其,被配置于外部壳体2的内侧的内侧凸缘776限制卡合部772向外部壳体2的外侧方向的移动,据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操作柄770从转动轴780脱离的情况。
另外,内侧凸缘776具有与圆板部773相向的外侧面777和位于圆板部773的相反侧的内侧面778。外侧面777和内侧面778以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位置。外侧面777和内侧面778分别抵接于外部壳体2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3的一端面。通过这样配置,外部壳体2与弹性部件13能够通过用于防止操作柄770脱离的内侧凸缘776高效地连接。
下面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而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
振动工具1是“电动工具”的一例。内部壳体3是“壳体”的一例。主轴5和工具安装部51分别是“主轴”和“工具安装部”的一例。驱动轴线A1是“驱动轴线”的一例。夹紧轴61是“夹紧轴”的一例。夹紧弹簧65是“第1施力部件”的一例。夹紧部件71是“卡合部件”的一例。套环75是“第1保持部件”的一例。操作柄77是“操作部件”的一例。下压套筒671是“下压部件”的一例。倾斜面513和倾斜面913分别是“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的一例。保持件73是“第2保持部件”的一例。套环75的槽753是“第1凹部”的一例。保持件73的保持凹部733是“第2凹部”的一例。施力弹簧675是“第2施力部件”的一例。弹簧支承部件57是“弹簧支承部”的一例。弹性环718是“第3施力部件”的一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仅为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并不限定于例示出的振动工具1的结构。例如,能够实施下述所例示的变更。此外,在这些变更中,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振动工具1、或者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组合采用。
例如,夹紧机构60的结构(例如,夹紧轴61、夹紧弹簧65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锁定机构7的结构部件、形状、配置、支承结构等)能够适当变更。下面,例示出可采用的变形例。
例如,可以通过夹紧弹簧65直接对夹紧轴61相对于主轴5向上方施力,而不是通过保持件73和夹紧部件71来对夹紧轴61施力。夹紧弹簧65可以采用例如拉伸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盘形弹簧、或者橡胶弹簧,来代替压缩螺旋弹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件73构成为发挥多种功能(保持夹紧部件71的功能、承受夹紧弹簧65的作用力的功能、响应于操作柄77的夹紧解除操作而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的功能)。然而,保持件73无须发挥所有这些功能。另外,这些功能可以由多个部件来实现。
夹紧部件71可以直接被套环75保持。即,可以省略保持件73。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为,夹紧部件71以可沿着径向移动的方式被直接或者间接地保持于内部壳体3,套环75能相对于夹紧部件71和主轴5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只要套环75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即可。另外,套环75和夹紧部件71构成为,在套环75响应于操作柄77的夹紧解除操作而向下方移动时,夹紧部件71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相对移动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紧部件71的数量为2,但也可以为3以上。另外,与夹紧轴61进行卡合,保持于夹紧位置的卡合部件并不限于夹紧部件71。例如,也可以采用滚珠。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夹紧轴61的上端部设置与滚珠对应的截面为半圆状的环状槽来代替槽部612即可。此外,滚珠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伴随这样的夹紧部件71的变更,套环75的结构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锁定机构7也可以被配置于例如主轴5的内部,而不配置于主轴5的上侧。
下压套筒671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等能够进行变更,只要能响应于操作柄77的夹紧解除操作,被保持件73(或者夹紧部件71)和套环75中的一方下压而下压顶端工具91即可。例如,能适当变更大径部673的形状。但是,为了更可靠地消除顶端工具91的紧固,优选大径部673与顶端工具91在夹紧轴61周围的多个部位接触。或者,优选大径部673与顶端工具91以沿着周向包围夹紧轴61的方式进行接触。或者,优选大径部673与顶端工具91以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方式进行面接触。另外,也可以设置至少1个棒状的下压部件,来代替圆筒状的下压套筒67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件73抵接于下压套筒671来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但保持件73也可以通过另一部件来对下压套筒671进行下压。或者,下压套筒671也可以与保持件73的下端连接,而与保持件73一体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下压套筒671的施力弹簧675可以不是压缩螺旋弹簧,而采用例如拉伸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盘形弹簧、或者橡胶弹簧。另外,施力弹簧675的配置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
在夹紧部件71配置于解锁位置时用于暂时保持夹紧轴61的弹性环718可以不是橡胶,而是其他的弹性体(例如,由金属制成的弹性环),也可以将其省略。
操作柄77和转动轴78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等能够进行变更,只要能响应于使用者的外部操作而使夹紧部件71和套环75(或者其变形例)中的一方向下方移动即可。例如,操作柄77可以为,能绕沿着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转动轴78能响应于操作柄77的变更而变更。另外,转动轴78(偏心部781)可以通过其他部件来下压保持件73,而不是直接抵接于保持件73来下压保持件73。
主轴5的结构(例如,形状、支承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1对应于具有凸部911的顶端工具91而具有凹部351。而且,顶端工具91在倾斜面913抵接于工具安装部51的倾斜面513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然而,工具安装部5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能固定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的顶端工具。此外,在该情况下,为了将顶端工具定位于工具安装部51,也可以分别在工具安装部51和顶端工具91上设置突起和嵌合孔。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面513和倾斜面913同样,可以在突起和嵌合孔上设置相对于驱动轴线A1倾斜,并且彼此匹配的倾斜面。
壳体10、电机41和传动机构45的结构(例如,形状、用于收装的内部结构、配置等)也能适当变更。例如,夹设于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之间的弹性部件11、13、15也可以由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的材料(例如,橡胶、其他种类的合成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弹性部件11、13、15的形状、数量、配置位置等也可以不同。另外,壳体10无须为包括弹性连接的外部壳体2和内部壳体3的防振壳体,也可以为单层结构的壳体。另外,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的结构部件、连接方式也能适当变更。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路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另外,例如电机41可以为交流电机。电机41也可以以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方式被收装于壳体10的把持部(中央部22)内。
而且,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与其变形例的主旨,构建出以下的方式1~3。以下的方式1~3能独立地或者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振动工具1、上述变形例、或者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组合采用。
[方式1]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响应于所述解除操作而使所述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
所述卡合部件的所述第2位置位于比所述第1位置靠下侧的位置。
[方式2]
所述套筒被贯插于所述主轴,
所述第2保持部件构成为,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在所述主轴的上侧抵接于所述套筒的上端而下压所述套筒。
[方式3]
所述夹紧轴和所述卡合部件中的一方具有凹部,所述夹紧轴和所述卡合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凸部,所述凸部能够在所述卡合部件被配置于第1位置时卡合于所述凹部。
槽部612和突条部717分别是本方式的“凹部”和“凸部”的一例。
而且,以提供一种有助于抑制具有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的电动工具中电机的冷却效率下降的技术为目的,构建出以下的方式4~21。以下的方式4~21可以仅采用其中的任一种方式,或者组合2种以上采用。或者,以下的方式4~21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与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中的至少1种组合采用。
[方式4]
一种电动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摆动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机、主轴、内部壳体、外部壳体和分隔壁,其中,
所述主轴构成为,被支承为可绕驱动轴线旋转,并且通过所述电机的动力驱动以可拆下的方式安装的所述顶端工具摆动;
所述内部壳体收装所述电机和所述主轴,并且具有至少1个进气口和至少1个排气口;
所述外部壳体收装所述内部壳体,并且可相对移动地被弹性连接于所述内部壳体;
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至少1个排气口与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之间,划分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外部壳体之间的空间。
在本方式的电动工具中,在彼此可相对移动地弹性连接的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存在有空间(间隙)。通过至少1个进气口流入内部壳体的空气在冷却电机之后,从至少1个排气口向该空间内流出。相对于此,设置于至少1个排气口与至少1个进气口之间的分隔壁阻碍从至少1个排气口流出的空气流向进气口侧的空间。据此,抑制通过冷却电机而被加热的空气从至少1个进气口重新流入内部壳体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电机的冷却效率的下降。
[方式5]
根据方式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被设置于所述内部壳体。
根据本方式,即使存在被组装于外部壳体的内部的零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易于作业者将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进行组装。
[方式6]
根据方式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内部壳体一体成形。
根据本方式,更加易于进行组装。
[方式7]
根据方式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为弹性体,并且构成为受到压力而变形。
根据本方式,分隔壁通过位于分隔壁的进气口侧的空间与排气口侧的空间的压差而变形,据此,能够提高与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的紧贴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碍从至少1个排气口流出的空气流向进气口侧的空间。
[方式8]
根据方式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壳体是由多个部件连接而形成的壳体,
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用于封堵所述多个部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方式,能抑制通过冷却电机而被加热的、从至少1个排气口流出的空气通过形成内部壳体的多个部件之间的间隙重新流入内部壳体的情况。
[方式9]
根据方式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和所述封堵部件双方与所述内部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中的任一方一体成形。
[方式10]
根据方式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和所述封堵部件双方与所述内部壳体一体成形。
根据本方式,更加易于进行组装。
[方式11]
根据方式4~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壳体包括第1端部和筒状部,所述第1端部至少收装所述主轴;所述筒状部沿着所述外部壳体的长轴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所述第1端部相连,
所述至少1个排气口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
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包括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和设置于规定所述筒状部的周壁部的开口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方式,在长形的筒状部内规定有效地朝第1端部沿着长轴方向流通的流路。
[方式12]
根据方式4~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
所述主轴和所述电机配置为,所述驱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主轴和电机配置于彼此接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紧凑的电动工具。
[方式13]
电动工具还具有风扇,所述风扇构成为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
[方式14]
所述分隔壁被配置为,从所述分隔壁到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分隔壁到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的距离。
[方式15]
所述外部壳体具有至少1个进气口和至少1个排气口,
所述分隔壁在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与所述外部壳体的所述至少1个排气口之间,划分出所述空间。
[方式16]
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外部壳体之间的所述空间划分为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侧的进气侧空间与所述至少1个排气口侧的排气侧空间,所述封堵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内部壳体的配置于所述排气侧空间的部分。
[方式17]
还具有风扇,所述风扇构成为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
所述内部壳体包括收装所述电机和所述风扇的电机收装部,
所述封堵部件构成为封堵所述电机收装部与连接于所述电机收装部的部件之间的间隙。
[方式18]
所述封堵部件是弹性体。
[方式19]
所述内部壳体是具有与所述驱动轴线相交的长轴的长形部件,包括第1端部、第2端部和连接部,所述第1端部至少收装所述主轴;所述第2端部在所述内部壳体的长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端部的相反侧;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并且沿着所述长轴方向延伸,
所述分隔壁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至少1个排气口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
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被设置于所述第2端部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
[方式20]
所述第1端部收装所述电机。
[方式21]
所述连接部包括筒状部和多个连接部件,所述筒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1端部相连,并朝向所述第2端部延伸,其另一端开口;所述连接部件弹性连接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2端部,
所述至少1个进气口包括形成于所述第2端部的开口、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开口、和形成于规定所述筒状部的周壁的开口中的至少1个。
下面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方式4~21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而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
振动工具1是“电动工具”的一例。电机41是“电机”的一例。主轴5是“主轴”的一例。驱动轴线A1是“驱动轴线”的一例。内部壳体3是“内部壳体”的一例。进气口803、804、805分别是“进气口”的一例。排气口807是“排气口”的一例。外部壳体2是“外部壳体”的一例。分隔壁81是“分隔壁”的一例。金属壳体301和树脂壳体302是“多个部件”的一例。封堵部件83是“封堵部件”的一例。内部壳体3的前端部30是“第1端部”的一例。延伸部36是“筒状部”的一例。输出轴415是“输出轴”的一例。旋转轴线A2是“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一例。风扇43是“风扇”的一例。进气口801和排气口809分别是“进气口”和“排气口”的一例。第2收装部32是“电机收装部”的一例。前端部30、后端部38分别是“第1端部”和“第2端部”的一例。弹性肋371是“连接部件”的一例。
此外,方式4~21中的各方式所记载的电动工具并不限定于由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振动工具1。例如,能够实施下述所例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1个能够与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中的至少1个组合采用。
例如,壳体10(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的结构(形状、结构部件、连接方式等)能够被适当变更。例如,内部壳体3的金属壳体301和树脂壳体302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树脂壳体302可以通过由上侧壳体与下侧壳体连接而形成。外部壳体2可以通过由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连接而形成。内部壳体3可以仅由收装主轴等的前端部30(金属壳体301)而形成。另外,前端部30与后端部38可以仅通过延伸部36而连接,也可以通过具有比延伸部36低的弹性模量的单一弹性体而连接,来代替多个弹性肋371。
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路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具体而言,进气口801、803、804、805和排气口807、809的形状、数量、配置位置等可以根据壳体10、内部机构的变更而被适当变更,或者也可以与这些变更无关而被适当变更。
例如,进气口801可以是被形成于后端部23的通孔。在控制器383被配置于例如延伸部36内而并不是配置于后端部38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进气口803。进气口805可以仅被形成于上壁部和下壁部中的一方,也可以被形成于右壁部和左壁部。另外,也可以省略进气口805。由于风扇43是离心风扇,因此优选排气口807被配置于风扇43的径向外侧,但也可以被设置于其他的位置。另外,在采用轴流风扇作为风扇43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在第2收装部32的下壁部设置排气口807。
分隔壁81的材质、形状、配置位置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分隔壁81可以由橡胶状弹性体以外的弹性体(例如,合成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分隔壁81可以为简单的环状,而不是锥筒状。分隔壁81可以与外部壳体2一体成形,也可以形成为独立于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的部件。另外,虽然分隔壁81可以被配置于内部壳体3的进气口803、804、805与排气口807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但优选尽可能地被配置于靠近排气口807的位置。另外,虽然分隔壁81无须完全地划分出进气口803、804、805侧的空间和排气口807侧的空间(实质上禁止空气的流通),但优选使分隔壁81与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
封堵部件83的材质、形状、配置位置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封堵部件83可以由橡胶状弹性体以外的弹性体(例如,合成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封堵部件83可以形成为独立于内部壳体3的部件,以覆盖间隙的方式配置,也可以被埋入间隙。
夹紧机构60的结构(例如,夹紧轴61、夹紧弹簧65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锁定机构7的结构部件、形状、配置、支承结构等)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可以采用构成为使用滚珠而将夹紧轴61保持于夹紧位置的机构,来代替夹紧部件71。操作柄77、转动轴78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夹紧机构60的变更而变更。另外,也可以省略夹紧机构60,而将夹紧轴61通过螺钉固定于主轴5。
下压机构67的结构(例如,下压套筒671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施力弹簧675的种类等)可以被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省略下压机构67。
主轴5、电机41和传动机构45的结构(例如,形状、支承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1具有凹部351,该凹部351对应于具有凸部911的顶端工具91。而且,顶端工具91在其倾斜面913抵接于工具安装部51的倾斜面513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然而,工具安装部5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能固定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的顶端工具。另外,电机41也可以是交流电机。电机41也可以以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方式被收装于壳体10的把持部(中央部22)内。
而且,以提供一种在具有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的电动工具中的弹性部件的合理配置为目的,构建出以下的方式22~37。以下的方式22~37可以仅采用任一个,或者组合2个以上采用。或者,以下的方式22~37中的至少1个可以与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中的至少1个组合采用。
[方式22]
一种电动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摆动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轴、电机、摆动部件、内部壳体、外部壳体和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主轴构成为,被支承为可绕规定所述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的第1轴线旋转,并且驱动以可拆下的方式安装于其下端部的所述顶端工具在摆动面上摆动;
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绕与所述第1轴线平行的第2轴线旋转;
所述摆动部件构成为,与所述主轴连接,随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以所述第1轴线为中心进行摆动,由此使所述主轴绕所述第1轴线往复转动;
所述内部壳体收装所述主轴、所述电机和所述摆动部件;
所述外部壳体是具有长轴的长形的中空体,并且收装所述内部壳体,其中,所述长轴与所述第1轴线和所述第2轴线正交,并规定所述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夹设于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外部壳体之间,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摆动部件的上端与所述摆动面之间,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第1轴线与所述第2轴线之间。
在本方式的电动工具中,随着旋转驱动而在电机的输出轴和主轴上产生振动。相对于此,夹设于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的至少1个弹性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主轴的第1轴线和输出轴的第2轴线之间,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向外部壳体传递振动。另外,至少1个弹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于摆动部件的上端与摆动面之间,并且位于比较靠近摆动面的位置。因此,在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时,能够抑制内部壳体在外部壳体内的晃动。这样,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至少1个弹性部件的合理配置。
[方式23]
根据方式2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内部壳体的下侧。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至少1个弹性部件配置于靠近摆动面的位置。
[方式24]
根据方式22或2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被形成为具有外周面和内周面的筒状,
所述内部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中的一方抵接于所述外周面,所述内部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中的另一方抵接于所述内周面。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第1弹性部件,以可沿着多个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弹性连接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
[方式25]
根据方式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包括沿着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第1弹性部件。
根据本方式,相比设置1个第1弹性部件的情况,能够实现耐久性较高的弹性连接结构。
[方式26]
根据方式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构成为,允许所述内部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沿着所述上下方向、所述前后方向、和与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相对移动。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可应对3个方向上的振动的振动工具。
[方式27]
根据方式2~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夹紧轴、操作部件和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夹紧轴构成为,与所述主轴配置为同轴状,并且与所述主轴的所述下端部一起夹紧所述顶端工具;
所述操作部件用于解除对所述顶端工具的夹紧,并且具有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外部壳体的支承轴;
所述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夹设于所述内部壳体与所述支承轴之间,
所述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以围绕所述支承轴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方式,除了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以外,也能够通过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来有效地抑制向外部壳体传递振动。
[方式28]
根据方式2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包括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分别被配置于所述第1轴线的左侧和右侧的多个第2弹性部件,
所述多个第2弹性部件分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被外装于所述支承轴。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易于组装的结构来平衡良好保持支承轴。
[方式29]
根据方式27或2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构成为,允许所述内部壳体和所述支承轴沿着所述上下方向、所述前后方向、和与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相对移动。
根据本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
[方式30]
根据方式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一对臂,所述一对臂分别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上的两端部连接,
所述一对臂分别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支承轴的所述两端部直接嵌合。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一边抑制零部件个数,一边能容易组装的操作部件。
[方式31]
根据方式3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臂彼此连接而构成单一部件,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改变彼此的间隔,
通过所述一对臂的各自的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外部壳体,由此来限制所述一对臂的弹性变形。
根据本方式,进行组装的作业者通过使一对臂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能易于使卡合部卡合于支承轴的两端部。另外,通过卡合部与外部壳体的卡合,能够有效地防止一对臂从支承轴脱离的情况。
[方式32]
根据方式3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内侧,被配置于所述支承轴的径向外侧,并且包括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所述第1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外部壳体;所述第2抵接面抵接于所述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
所述第1抵接面和所述第2抵接面被设置于在所述支承轴的轴向上相向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抵接部来高效地连接外部壳体与至少1个第2弹性部件。
[方式33]
所述外部壳体包括把持部,所述把持部构成为能由使用者进行把持。
[方式34]
所述主轴、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机构被配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前端部内。
[方式35]
所述内部壳体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主轴、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机构被配置于所述内部壳体的前端部内。
[方式36]
所述内部壳体的所述前端部包括第1收装部、第2收装部和第3收装部,所述第1收装部收装所述主轴;所述第2收装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收装部的后侧,收装所述电机;所述第3收装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收装部的后侧,且所述第2收装部的下侧,
所述至少1个第1弹性部件夹设于所述第3收装部与所述外部壳体的前端部之间。
[方式37]
电动工具还具有至少1个第3弹性部件,所述至少1个第3弹性部件夹设于所述内部壳体的后端部与所述外部壳体之间。
在下面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方式22~37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而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
振动工具1是“电动工具”的一例。主轴5是“主轴”的一例。驱动轴线A1是“第1轴线”的一例。工具安装部51是“主轴的下端部”的一例。摆动面P是“摆动面”的一例。电机41和输出轴415分别是“电机”和“输出轴”的一例。旋转轴线A2是“第2轴线”的一例。摆动臂458是“摆动部件”的一例。内部壳体3是“内部壳体”的一例。外部壳体2是“外部壳体”的一例。弹性部件11是“第1弹性部件”的一例。夹紧轴61是“夹紧轴”的一例。操作柄77和转动轴78作为整体是“操作部件”的一例。操作柄770和转动轴780作为整体是“操作部件”的另一例。转动轴78、780分别是“支承轴”的一例。弹性部件13是“第2弹性部件”的一例。一对臂771是“一对臂”的一例。卡合部772是“卡合部”的一例。内侧凸缘776是“抵接部”的一例。外侧面777和内侧面778分别是“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的一例。中央部22是“把持部”的一例。第1收装部31、第2收装部32、第3收装部33分别对应于“第1收装部”、“第2收装部”、“第3收装部”。弹性部件15是“第3弹性部件”的一例。
此外,方式22~37的各方式所述的电动工具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振动工具1。例如,能够实施下述所例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1个能够与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和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方案中的至少1个组合采用。
例如,夹设于内部壳体3与外部壳体2之间的弹性部件11、13、15的材质、形状、数量、配置等能够被适当变更。下面,例示出可采用的变形例。
例如,弹性部件11、13、15也可以分别由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材料(例如,橡胶、其他种类的合成树脂的发泡体)形成。
另外,例如,弹性部件11可以仅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弹性部件11的配置也可以进行变更,只要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摆动臂458的上端与摆动面P之间,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驱动轴线A1与旋转轴线A2之间即可。例如,左右一对弹性部件11可以分别从第3收装部3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至下表面,而配置于第3收装部33与前端部21之间。在该情况下,当从前方或后方观察弹性部件11被配置为L形时,能够良好地应对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或者,弹性部件11可以如弹性部件15那样构成并配置。也可以在转动轴78的周围配置多个弹性部件,而代替圆筒状的弹性部件13。弹性部件13可以仅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或者还可以将其省略。关于弹性部件15,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变更,或者将其省略。
另外,内部壳体3和外部壳体2的结构部件、连接方式也能适当变更。例如,内部壳体3的金属壳体301和树脂壳体302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树脂壳体302也可以通过由上侧壳体与下侧壳体连接而形成,外部壳体2也可以通过由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连接而形成。壳体10内的空气流路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内部壳体3也可以仅由收装主轴等的前端部30(金属壳体301)形成。另外,前端部30和后端部38可以仅由延伸部36连接,也可以由具有比延伸部36低的弹性模量的单一弹性体连接,来代替多个弹性肋371。
夹紧机构60的结构(例如,夹紧轴61、夹紧弹簧65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锁定机构7的结构部件、形状、配置、支承结构等)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采用构成为使用滚珠而将夹紧轴61保持于夹紧位置的机构,来代替夹紧部件71。操作柄77、770或转动轴78、780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夹紧机构60的变更,或者与夹紧机构60的变更无关地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省略夹紧机构60,而通过螺钉将夹紧轴61固定于主轴5。
下压机构67的结构(例如,下压套筒671的形状、配置、支承结构、施力弹簧675的种类等)可以被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省略下压机构67。
主轴5、电机41和传动机构45的结构(例如,形状、支承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被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51具有凹部351,该凹部351对应于具有凸部911的顶端工具91。而且,顶端工具91在其倾斜面913抵接于工具安装部51的倾斜面513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工具安装部51。然而,工具安装部5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能固定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的顶端工具。另外,电机41也可以是交流电机。电机41也可以以输出轴415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方式,被收装于壳体10的把持部(中央部22)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构成为驱动顶端工具摆动,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筒状的主轴、夹紧轴、第1施力部件、卡合部件、第1保持部件、操作部件和下压部件,其中,
所述主轴以能绕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壳体,且在下端部具有能拆装所述顶端工具的工具安装部,其中所述驱动轴线规定所述电动工具的上下方向;
所述夹紧轴被配置为与所述主轴同轴状,且能从所述主轴拆下;
所述第1施力部件构成为向夹紧位置对所述夹紧轴向上施力,其中所述夹紧位置是指所述夹紧轴的下端部和所述工具安装部夹紧所述顶端工具的位置;
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与所述夹紧轴卡合且将所述夹紧轴保持在所述夹紧位置;
所述第1保持部件用于保持所述卡合部件以使其能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沿着所述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第1位置是指所述卡合部件以不能沿径向移动的状态卡合于所述夹紧轴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指所述卡合部件能沿所述径向移动的位置;
所述操作部件能由使用者来进行外部操作;
所述下压部件被配置为能相对于所述主轴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工具安装部具有第1倾斜面,该第1倾斜面是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线倾斜的面,当所述顶端工具被夹紧时,所述第1倾斜面按压设于所述顶端工具的第2倾斜面,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响应于由所述使用者进行的解除操作,使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第1保持部件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和所述主轴向下方移动,
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响应于所述解除操作,所述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第1保持部件中的所述一方构成为,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下压部件向下方对所述顶端工具进行下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保持部件,该第2保持部件被配置为能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且将所述卡合部件保持为能沿所述径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响应于所述解除操作而使所述第2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
所述第2保持部件构成为,在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从上方抵接于所述下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所述第2保持部件和所述卡合部件被配置于所述主轴的上侧,
所述下压部件被贯插于所述主轴,且从所述主轴向上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施力部件是弹簧,
所述第2保持部件构成为承受所述弹簧的一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响应于所述解除操作而使所述第2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向下方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弹簧施加于所述夹紧轴的夹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是筒状部件,
所述第2保持部件能沿着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内周面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具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从所述内周面向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径向外侧凹进,
所述第2保持部件具有第2凹部,该第2凹部从所述第2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进,用于收装所述卡合部件,
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第1位置被配置于所述第2凹部内,且至少局部抵接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的所述内周面,
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第2位置能够至少局部从所述第2凹部退避至所述第1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压部件是套筒,该套筒在所述径向上被配置于所述夹紧轴与所述主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压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夹紧轴的周围与所述顶端工具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施力部件,该第2施力部件构成为对所述下压部件向上方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施力部件和所述第2施力部件是直径不同的弹簧,
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所述第1施力部件和所述第2施力部件共用的弹簧支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以不能沿所述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部件通过轴承以能绕所述驱动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3施力部件,该第3施力部件构成为对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径向内侧施力。
CN202011367069.XA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Active CN112847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4783.1A CN116476011A (zh)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5844 2019-11-28
JP2019215843 2019-11-28
JP2019-215842 2019-11-28
JP2019215842A JP7282659B2 (ja) 2019-11-28 2019-11-28 作業工具
JP2019-215843 2019-11-28
JP2019215844A JP7377687B2 (ja) 2019-11-28 2019-11-28 作業工具
JP2020-120254 2020-07-13
JP2020120254A JP7497237B2 (ja) 2019-11-28 2020-07-13 作業工具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4783.1A Division CN116476011A (zh)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7260A CN112847260A (zh) 2021-05-28
CN112847260B true CN112847260B (zh) 2023-06-20

Family

ID=7589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4783.1A Pending CN116476011A (zh)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CN202011367069.XA Active CN112847260B (zh)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4783.1A Pending CN116476011A (zh) 2019-11-28 2020-11-27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660690B2 (zh)
CN (2) CN116476011A (zh)
DE (1) DE102020131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0914B2 (ja) 2020-02-13 2023-08-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振動工具
US11759938B2 (en) 2021-10-19 2023-09-19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6205U (zh) * 2010-07-12 2011-02-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JP2013086213A (ja) * 2011-10-19 2013-05-13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CN202985523U (zh) * 2012-11-23 2013-06-1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103909472A (zh) * 2013-01-07 2014-07-09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6466862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17174B (de) 1963-10-11 1966-05-18 Gildemeister Werkzeugmasch Spannfutter zur Aussenbearbeitung von Hohlkoerpern mit unregelmaessigen Innenformen,z. B. von Kolben fuer Verbrennungsmotoren
US3622170A (en) 1968-05-20 1971-11-23 Kearney & Trecker Corp Tool-locking mechanism
US3998467A (en) 1975-08-19 1976-12-21 Tony Petkovich Tool chuck for a drill press
US4205572A (en) 1978-08-29 1980-06-03 Weiner Robert I Saw blade retainer and kickback clutch assembly
US4237659A (en) 1979-03-22 1980-12-09 Dynabrade, Inc. Quick change adapter for mounting rotatable grinding elements
EP0152564B1 (de) 1984-02-18 1989-08-23 C. & E. FEIN GmbH & Co. Werkzeugbefestigung
US5031361A (en) 1986-04-03 1991-07-16 Mackay Joseph H Jun Disposable finishing article having integral mounting hub including improved metal pressure cap
US4747607A (en) 1987-03-30 1988-05-31 James Emter Lobed chuck for saw regrinding
DE3741484C1 (de) 1987-12-08 1989-08-24 Fein C & 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utomatischer Arretierung der Arbeitsspindel
DE59101383D1 (de) 1991-01-16 1994-05-19 Fein C & E Tragbare Schleifmaschine mit Schnellspanneinrichtung.
ES2066512T3 (es) 1991-07-05 1995-03-01 Fein C & E Maquina herramienta portatil.
FI91136C (fi) 1992-07-03 1994-05-25 Kauko Rautio Pyöröterän kiinnitysjärjestelmä
DE4236964A1 (de) 1992-11-02 1994-05-05 Hilti Ag Scheibenförmiges Werkzeug für Winkelschleifer
DE4336620C2 (de) 1993-10-27 1997-07-03 Fein C & E Elektrowerkzeug mit einer nur bei ausgeschaltetem Motor betätigbaren Spannvorrichtung
US5575071A (en) 1994-01-19 1996-11-19 Porter-Cable Corporation Toolless quickchange blade clamp for reciprocating saws
US5658193A (en) 1994-04-18 1997-08-19 Wahl Clipper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hand tool with multiple attachments
US5639273A (en) 1995-02-03 1997-06-17 C.M.E. Blasting & Mining Equipment Ltd. Grinding cup and holder device
DE19509539A1 (de) 1995-03-16 1996-09-19 Bosch Gmbh Robert Stichsägemaschine
US5573255A (en) 1995-05-05 1996-11-12 Power Tool Holders, Inc. Quick release chuck device for saw blades
DE29605728U1 (de) 1996-03-28 1996-09-05 Fein C & E Sägeblatt
JPH09267251A (ja) 1996-04-02 1997-10-14 S P Air Kk 研磨装置
US5759093A (en) 1996-08-29 1998-06-02 Rodriguez; John Electric oscillating abrasive file
US6142858A (en) 1997-11-10 2000-11-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up pad for abrasive articles
US6244943B1 (en) 1998-12-30 2001-06-12 Guther Bohler Gmbh Surface-processing apparatus
JP3995895B2 (ja) 2000-05-16 2007-10-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動切断工具のブレード取り付け装置
SE516524C2 (sv) 2000-05-18 2002-01-22 Sandvik Ab Verktygskoppling
DE10039739A1 (de) 2000-08-16 2002-02-28 C & E Fein Gmbh & Co Kg Elektrowerkzeug mit Schnellspanneinrichtung
DE10040330A1 (de) 2000-08-17 2002-02-28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DE10059712A1 (de) 2000-12-01 2002-06-20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061559A1 (de) 2000-12-07 2002-06-13 C & E Fein Gmbh & Co Kg Aufnahme zur Befestigung eines Werkzeuges an einer Antriebswelle und Adapter hierzu
US6945862B2 (en) 2000-12-07 2005-09-20 C. & E. Fein Gmbh Power tool having a receptacle for securing a tool
US6735876B2 (en) 2001-03-01 2004-05-18 Makita Corporation Blade clamps suitable for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s
DE10124971B4 (de) 2001-05-21 2013-06-2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nell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e Kreissäge
WO2003000463A1 (de) 2001-06-21 2003-01-03 Bruno Schmitz Schleifmittelwerk Gmbh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spannsystem und zugeordnetes werkzeug
DE20117159U1 (de) 2001-10-16 2002-02-14 C & E Fein Gmbh & Co Kg Werkzeugmaschine mit Befestigungsflansch
DE10161930A1 (de) 2001-12-17 2003-06-18 Hilti Ag Werkzeugaufnahme für ein Schleifgerät
ATE327863T1 (de) 2002-01-10 2006-06-15 Black & Decker Inc Getriebegehäuse
DE10352291A1 (de) 2003-11-08 2005-06-02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 Einsatzwerkzeug mit einer zumindest im Wesentlichen scheibenförmigen Nabe
DE10361810A1 (de) 2003-12-30 2005-07-2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Spanneinrichtung
US7871080B2 (en) 2004-01-16 2011-01-18 Robert Bosch Gmbh Tool-less blade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DE102004020982A1 (de) 2004-04-23 2005-11-17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DE502004010250D1 (de) 2004-07-08 2009-11-26 Metabowerke Gmbh Schnellspanneinrichtung
US7497860B2 (en) 2004-07-09 2009-03-03 Stryker Corporation Surgical sagittal saw including a handpiece and a removable blade assembly, the blade assembly including a guide bar, a blade head capable of oscillatory movement and a drive rod for actuating the blade head
AT8511U1 (de) 2005-04-05 2006-09-15 Ceratizit Austria Gmbh Werkzeugaufbau
DE102005031802A1 (de) 2005-07-07 2007-01-11 Keppler, Karl Werkzeugaufnahme
DE102005047400B3 (de) 2005-10-04 2006-12-28 Metabowerke Gmbh Elektrowerkzeuggerät mit einer manuell betätigbaren Einrichtung zum Arretieren bzw. Freigeben eines in eine Werkzeugaufnahme einsetzbaren Werkzeugs
DE502005003376D1 (de) 2005-11-28 2008-04-30 Metabowerke Gmbh Werkzeuggerät mit Schnellspanneinrichtung
JP4692288B2 (ja) 2006-01-11 2011-06-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DE102006021969A1 (de) 2006-05-04 2007-11-08 C. & E. Fein Gmbh Oszillationsantrieb
CN200995304Y (zh) 2007-01-16 2007-12-2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锯片快速夹紧装置
DE102007036786A1 (de) 2007-04-19 2008-10-23 Robert Bosch Gmbh Adapter für eine motorisch angetriebene Werkzeugmaschine mit drehbar anzutreibendem Werkzeug
DE102007035045A1 (de) 2007-07-19 2009-01-29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DE202008001759U1 (de) 2008-02-01 2009-06-04 C. & E. Fein Gmbh Oszillierend antreibbare Werkzeugmaschine
US8181973B2 (en) 2008-05-05 2012-05-22 Robert Bosch Gmbh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DE202009001440U1 (de) 2009-01-30 2010-07-01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DE102009014970A1 (de) 2009-03-18 2010-09-23 C. & E. Fein Gmbh Oszillationswerkzeug mit Vibrationsdämpfung
JP2011079113A (ja) 2009-10-09 2011-04-21 Tenryu Saw Mfg Co Ltd 円板状回転工具の取付け装置
CN102294682B (zh) 2010-06-25 2014-06-1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能与多种轴端适配的工作元件
CN102294683B (zh) 2010-06-25 2014-10-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能与多种轴端适配的工作元件
DE102010031329A1 (de) 2010-07-14 2012-02-02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halterung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CN201728642U (zh) 2010-08-05 2011-02-02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头安装孔结构
DE102010046629A1 (de) 2010-09-17 2012-03-22 C. & E. Fein Gmbh Handwerkzeug
JP5518679B2 (ja) 2010-11-16 2014-06-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工具
CN102528768B (zh) 2010-12-07 2014-10-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DE102011005021A1 (de) 2011-03-03 2012-09-06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spannvorrichtung
DE102011005818A1 (de) 2011-03-18 2012-09-20 Robert Bosch Gmbh Werkzeugmaschinenspannvorrichtung
CA2836336C (en) 2011-05-18 2019-01-08 Crystal Glass Canada Ltd.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DE102011085561A1 (de) 2011-06-06 2012-12-0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spannvorrichtung
DE102011081661B4 (de) 2011-08-26 2023-11-30 Robert Bosch Gmbh Schaltbares Getriebe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EP3090839A1 (en) 2011-09-29 2016-11-09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scillatory power tool
JP5775796B2 (ja) 2011-11-0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5746645B2 (ja) 2012-02-03 2015-07-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9108255B2 (en) 2013-01-28 2015-08-18 Gison Machinery Co., Ltd. Fast knockdown cutting tool assembly
US9555554B2 (en) * 2013-05-06 2017-01-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Oscillating multi-tool system
US9221156B2 (en) 2013-05-15 2015-12-29 Snap-On Incorporated Motorized hand tool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DE202013006900U1 (de) 2013-08-01 2014-11-03 C. & E. Fein Gmbh Werkzeugmaschine
NO2884309T3 (zh) 2013-08-01 2018-09-08
DE202013006920U1 (de) * 2013-08-01 2014-11-03 C. & E. Fein Gmbh Werkzeugeinrichtung
CN104669217B (zh) 2013-11-29 2016-08-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摆动动力工具
DE102014103048B4 (de) 2014-03-07 2016-11-17 C. & E. Fein Gmbh Elektrowerkzeug aufweisend ein Bauteil zur Herstellung einer formschlüssigen Nietverbindung eines Werkzeugs
JP6849307B2 (ja) 2015-02-02 2021-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CN105835012B (zh) 2015-02-02 2020-08-2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EP3345728B1 (en) * 2015-08-31 2020-11-18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Hand-held tool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US20180319001A1 (en) 2016-01-14 2018-11-08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ool
JP6795309B2 (ja) 2016-02-19 2020-12-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10661426B2 (en) 2016-02-19 2020-05-26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ers
US20170259348A1 (en) * 2016-03-09 2017-09-14 Ac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Toolless blade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DE102017116823A1 (de) 2017-07-25 2019-01-31 C. & E. Fein Gmbh Oszillierend angetriebene Werkzeugmaschine
JP7096032B2 (ja) 2018-03-28 2022-07-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マルチツ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6205U (zh) * 2010-07-12 2011-02-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JP2013086213A (ja) * 2011-10-19 2013-05-13 Makita Corp 作業工具
CN202985523U (zh) * 2012-11-23 2013-06-1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103909472A (zh) * 2013-01-07 2014-07-09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CN106466862A (zh) * 2015-08-18 2017-03-0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49269A1 (en) 2023-08-10
CN112847260A (zh) 2021-05-28
US11660690B2 (en) 2023-05-30
DE102020131291A1 (de) 2021-06-02
CN116476011A (zh) 2023-07-25
US20210162525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44110B2 (en) Work tool
CN108687718B (zh) 作业工具
CN107097183B (zh) 作业工具
CN112847260B (zh) 电动工具
CN106466834B (zh) 作业工具
CN105835012B (zh) 作业工具
CN109909962B (zh) 电动工具
CN111645036B (zh) 作业工具
US10906153B2 (en) Work tool
US20230173599A1 (en) Power tool
CN113043222B (zh) 作业工具
JP2021062579A (ja) レシプロソー
JP7377687B2 (ja) 作業工具
JP7497237B2 (ja) 作業工具
JP7282659B2 (ja) 作業工具
CN115122203A (zh) 便携式研磨机
JP2021091080A (ja) 作業工具
JP7473450B2 (ja) 電動工具
CN114425758A (zh) 电动工具
JP7219020B2 (ja) 作業工具
JP2022071996A5 (zh)
JP2022071995A (ja) 電動工具
JP2022071997A (ja) 電動工具
JP2024002408A (ja) 打撃工具及び打撃工具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