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221B - 用于确定电池劣化度的设备和方法及包括设备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电池劣化度的设备和方法及包括设备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40221B CN112840221B CN202080005703.7A CN202080005703A CN112840221B CN 112840221 B CN112840221 B CN 112840221B CN 202080005703 A CN202080005703 A CN 202080005703A CN 112840221 B CN112840221 B CN 112840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degradation
- value
- capacity curve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6 mem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nickel zinc Chemical compound [Ni].[Zn]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1R31/364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gital calculation means, e.g. for performing an algorith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4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combining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一种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设备、方法及电池组。该设备生成第一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充电时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该设备生成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期间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该设备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第一差分容量曲线并且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第二差分容量曲线。该设备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的第一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和第二差分容量曲线的第一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对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摄像机和移动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随着电动汽车、蓄能器、机器人和卫星的广泛发展,对于能够反复充电的高性能电池正在进行许多研究。
目前,市售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电池等,其中锂电池几乎没有或没有记忆效应,因此比镍基电池受到更多关注,锂电池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方便时进行充电,自放电率非常低且能量密度很高。
根据指示电压与电池剩余容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容量曲线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然而,在容量曲线中,存在没有清楚观察到电压变化的剩余容量范围,难以准确地确定电池的劣化度。
为了克服容量曲线的缺点,可以使用差分电压分析(DVA)从电池的差分电压曲线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然而,仅通过执行电池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之一而获取的差分电压曲线不足以包括关于电池的滞后特性的信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用于使用从电池的充电过程获取的差分容量曲线和从电池的放电过程获取的差分容量曲线二者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设备、方法和电池组。
通过以下描述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另外,将容易理解,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设备包括:感测单元,其被配置为生成第一感测信息和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电池的电压和电流;以及控制单元,其能够操作地联接到感测单元。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充电特征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放电特征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充电特征值和第一放电特征值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一充电特征值是第一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第一放电特征值是第一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位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一充电特征点。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位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一放电特征点。
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主差值,该第一主差值指示第一充电特征值与第一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第一主差值作为索引从第一数据表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一数据表记录第一主差值和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当预定数量是2或更大时,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位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二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二充电特征点。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位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二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二放电特征点。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二主差值,该第二主差值指示第二充电特征值和第二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第二充电特征值是第二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第二放电特征值是第二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当预定数量为2时,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使用以下公式确定第一劣化因子:
[公式]
其中,ΔVi是第i主差值,αi是第i预定权重,而Fdeg是第一劣化因子。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使用第一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二数据表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二数据表记录第一劣化因子与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子差值,该第一子差值指示第一充电特征值与第一初始充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二子差值,该第二子差值指示第一放电特征值与第一初始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子差值和第二子差值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
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子差值和第一变换系数的乘积与第二子差值和第二变换系数的乘积之和作为第二劣化因子。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第二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三数据表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三数据表记录第二劣化因子和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电池组包括该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获取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充电特征点;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放电特征点;以及基于第一充电特征值和第一放电特征值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一充电特征值是第一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第一放电特征值是第一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确定电池的劣化度可以包括:确定第一主差值,该第一主差值指示第一充电特征值和第一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以及使用第一主差值作为索引从第一数据表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第一数据表记录第一主差值和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用从电池的充电过程获取的差分容量曲线和从电池的放电过程获取的差分容量曲线二者来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电池的滞后特性与电池的劣化度具有强相关性,因此,与仅使用一条差分容量曲线的情况相比,在使用两条差分容量曲线的情况下,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电池的劣化度。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清楚地理解这些和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与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造的图。
图2是例示了当电池处于寿命初期时的电池的容量曲线的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图2的容量曲线所确定的差分容量曲线的图。
图4是例示了当寿命初期的电池劣化时的电池的差分容量曲线的图。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描述之前,应该理解的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词典含义,而应以允许发明人为了最佳说明而定义术语的原则为基础,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和附图中示出的图示仅是本公开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并非旨在全面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因此应理解,在提交申请时能够已经做出了各种其他等同物和变型。
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的术语用于在各种元件当中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但并非旨在通过这些术语限制这些元件。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明存在所提及的元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另外,这里使用的术语“控制单元”是指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
另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将进一步理解,当元件被称为“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造的图。
参照图1,电池组10被设置为安装在电气系统1(例如,电动车辆)中,并且包括电池B、开关SW和设备100。
电池B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连接至设备100。电池B包括至少一个单元电芯。单元电芯可以是例如锂离子电池。单元电芯的类型不限于锂离子电池,并且可以重复再充电的任何其他类型的电池单元可以用作单元电芯。
开关SW安装在用于电池B的充电和放电的电流路径上。当开关SW被接通时,电池B可以被充电和放电。开关SW可以是通过线圈的磁力接通或断开的机械继电器或诸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半导体开关。当开关SW被断开时,电池B的充电和放电停止。开关SW可以响应于第一开关信号而接通。开关SW可以响应于第二开关信号而断开。
设备100被设置为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劣化度可以是随着电池B劣化而增加的值。
设备100包括感测单元110、控制单元120和存储单元130。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接口单元140和开关驱动器200中的至少一个。
感测单元110包括电压传感器111和电流传感器112。
电压传感器111电连接至电池B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压传感器111被配置为在电池B被充电或被放电的同时在每个单位时间(例如,0.01秒)测量电池B两端的电压。电流传感器112安装在电池B的充电/放电路径上。电流传感器112被配置为在电池B被充电或被放电的同时在每个单位时间测量电池B的电流。
感测单元110被配置为向控制单元120输出指示每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的感测信息。
控制单元120可以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微处理器和用于执行其他功能的电气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以硬件来实现。
控制单元120可操作地联接到感测单元110、存储单元130、接口单元140和开关驱动器200中的至少一个。
当预定事件中的至少一个发生时,控制单元120可以命令开关驱动器200接通开关SW。在其他情况下,控制单元120可以命令开关驱动器200断开开关SW。
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感测单元110的感测信息,将指示电池B的电压历史、电流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参数的历史是指相应参数在一定或特定时段内的时间序列变化。电池B的电压历史、电流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可以是针对相同或不同时段的电压历史、电流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电池B的剩余容量指示电池B中存储的电荷量。
控制单元120确定电池B的第一容量曲线和第二容量曲线。
第一容量曲线指示在以第一电流率的恒定电流(例如,0.02C)对电池B从第一充电状态(SOC)(例如,5%)以下充电到第二SOC(例如,95%)以上的时段(以下称为“第一时段”)内所获取的电压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相关性。第一容量曲线是基于第一感测信息的,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第一时段内由感测单元110输出的、在每个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单元120可以控制开关驱动器200以允许第一电流率的充电电流在第一时段内流过电池B。
第二容量曲线指示在以第二电流率的恒定电流对电池B从第二SOC以上放电至第一SOC以下的时段(以下称为“第二时段”)所获取的电压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相关性。第二容量曲线是基于第二感测信息的,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第二时段内由感测单元110输出的、在每个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单元120可以控制开关驱动器200以允许第二电流率的放电电流在第二时段内流过电池B。第二电流率可以等于或不同于第一电流率。
控制单元120可以从第一容量曲线确定在每个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变化dV和剩余容量变化dQ。控制单元120可以在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第一数据集,该第一数据集指示从第一条容量曲线确定的、在每个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V、剩余容量Q、电压变化dV和剩余容量变化dQ的相关性。
控制单元120可以从第一数据集确定第一差分容量曲线。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指示电池B的剩余容量变化dQ与电池B的电压变化dV之比dQ/dV和在第一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V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称为第一V-dQ/dV曲线。
控制单元120可以从第二容量曲线确定在每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变化dV和剩余容量变化dQ。控制单元120可以在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第二数据集,该第二数据集指示从第二容量曲线确定的、在每个单位时间电池B的电压V、剩余容量Q、电压变化dV和剩余容量变化dQ的相关性。
控制单元120可以从第二数据集确定第二差分容量曲线。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指示电池B的剩余容量变化dQ与电池B的电压变化dV之比dQ/dV和在第二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V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称为第二V-dQ/dV曲线。
存储单元130可操作地联接到控制单元120。存储单元130还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感测单元110。存储单元130被配置为存储来自感测单元110的感测信息。存储单元130可以存储控制单元120进行计算操作所需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单元130可以存储指示控制单元120进行计算操作的结果的数据。
存储单元130可以包括例如闪存型、硬盘型、固态盘(SSD)型、硅盘驱动器(SDD)型、微型多媒体卡型、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的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开关驱动器200电联接至设备100和开关SW。开关驱动器200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设备100的命令向开关SW选择性地输出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接口单元140被配置为支持控制单元120与电气系统1的高级控制器2(例如,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可以是例如控制器局域网(CAN)通信,而无线通信可以是例如紫蜂(Zigbee)或蓝牙(Bluetooth)通信。通信协议不限于特定类型,并且可以包括支持控制单元120和高级控制器2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的任何类型的通信协议。接口单元140可以包括诸如显示器或扬声器之类的输出装置,以允许用户识别的形式提供由控制单元120执行的关于电池B的劣化度的处理结果。接口单元140可以包括诸如鼠标和键盘之类的输入装置,以从用户接收数据输入。
图2是例示了当电池处于寿命初期(BOL)时电池的容量曲线的图,而图3是例示了从图2的容量曲线所确定的差分容量曲线的图。
电池B的最大容量Qmax可以是电池B被完全充电时(即,电池B的SOC为100%时)电池B的剩余容量。随着电池B的劣化,电池B的最大容量Qmax逐渐减小。
参照图2,容量曲线201指示通过以预定电流率的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充电使得电池B处于BOL的SOC从0%增加到100%的充电过程所获取的、电池B的电压V和剩余容量Q之间的相关性。
容量曲线202指示通过以预定电流率的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放电使得电池B处于BOL的SOC从100%降低至0%的放电过程所获取的、电池B的电压V与剩余容量Q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电池B的滞后特性,在剩余容量范围0和Qmax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中,在剩余容量相同处容量曲线201的电压与容量曲线202的电压之差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
参照图3,根据容量曲线201所指示的电压历史与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差分容量曲线301。从容量曲线202所指示的电压历史与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差分容量曲线302。为了易于理解,分别在dQ/dV=0Ah/V的上方和下方示出了差分容量曲线301和差分容量曲线302。
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1上的峰PCI_1、PCI_2、PCI_3的总数与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2上的峰PDI_1、PDI_2、PDI_3的总数可以相等。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1和差分容量曲线302中的每个上的峰的总数取决于电池B的电极材料等。因此,即使电池B劣化,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1和差分容量曲线302中的每个上的峰的总数也可以是恒定的。在下文中,假设出现在差分容量曲线301中的峰PCI_1、PCI_2、PCI_3的总数和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2上的峰PDI_1、PDI_2、PDI_3的总数分别为3。
存储单元130可以存储分别指示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1上的峰PCI_1、PCI_2、PCI_3的峰的电压值VCI_1、VCI_2、VCI_3的充电特征值(称为“初始充电特征值”)。
存储单元130可以存储分别指示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2上的峰PDI_1、PDI_2、PDI_3的电压值VDI_1、VDI_2、VDI_3的放电特征值(称为“初始放电特征值”)。
发明人从与电池B规格相同的电池的充放电试验结果认识到,随着电池B的劣化,电池B的滞后特性变得更严重。
图4是例示了当BOL处的电池劣化时电池的差分容量曲线的图。
参照图4,根据第一时段的电压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差分容量曲线401。根据第二时段的电压历史和剩余容量历史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差分容量曲线402。为了易于理解,在dQ/dV=0的上方和下方示出了差分容量曲线401和差分容量曲线402。
差分容量曲线401具有与差分容量曲线301中出现的峰PCI_1、PCI_2、PCI_3相同数量的峰PCD_1、PCD_2、PCD_3。差分容量曲线402具有与差分容量曲线302中的峰PDI_1、PDI_2、PDI_3相同数量的峰PDD_1、PDD_2、PDD_3。
在差分容量曲线401中,峰PCD_1、峰PCD_2和峰PCD_3以剩余容量的升序定位。出现在差分容量曲线401中的峰PCD_1、PCD_2、PCD_3分别对应于出现在差分容量曲线301中的峰PCI_1、PCI_2、PCI_3。峰PCD_1、PCD_2、PCD_3可以称为“充电特征点”,而峰PCD_1、PCD_2、PCD_3的电压值VCD_1、VCD_2、VCD_3可以称为“充电特征值”。
在差分容量曲线402中,峰PDD_1、峰PDD_2和峰PDD_3以剩余容量的升序定位。出现在差分容量曲线402中的峰PDD_1、PDD_2、PDD_3分别对应于出现在差分容量曲线302中的峰PDI_1、PDI_2、PDI_3。峰PDD_1、PDD_2、PDD_3可以称为“放电特征点”,并且峰PDD_1、PDD_2、PDD_3的电压值VDD_1、VDD_2、VDD_3可以称为“放电特征值”。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看出,随着电池B的劣化,(I)位于差分容量曲线401上的峰PCD_1、PCD_2、PCD_3的VCD_1、VCD_2、VCD_3的充电特征值从以相同次序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1上的峰PCI_1、PCI_2、PCI_3的初始充电特征值VCI_1、VCI_2、VCI_3开始增加;以及(II)位于差分容量曲线402上的峰PDD_1、PDD_2、PDD_3的VDD_1、VDD_2、VDD_3的放电特征值从以相同次序位于差分容量曲线302上的峰PDI_1、PDI_2、PDI_3的初始放电特征值VDI_1、VDI_2、VDI_3开始减小。即,随着电池B劣化,差分容量曲线401的峰PCD_1、PCD_2、PCD_3向更高的电压移动,而差分容量曲线402的峰PDD_1、PDD_2、PDD_3向更低的电压移动。
发明人发现,在差分容量曲线401和差分容量曲线402上以相同次序(例如,第一次序)出现的两个峰(例如,PCD_1、PDD_1)的电压值(例如,VCD_1、VDD_1)之间的差与电池B的劣化度具有强相关性。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的方法可以用于在差分容量曲线B上存在至少一个峰的情况下确定电池的劣化度。
参照图1至图5,在步骤S502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一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504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512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一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1。
在步骤S514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二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2。
在步骤S522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充电特征点(例如,PCD_2)。充电特征点(例如,PCD_2)可以是基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的所有峰当中的剩余容量以预定次序(例如,第二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524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放电特征点(例如,PDD_2)。放电特征点(例如,PDD_2)可以是基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的所有峰当中的剩余容量以预定次序(例如,第二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530中,控制单元120基于主差值来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主差值是充电特征值(例如,VCD_2)和放电特征值(例如,VDD_2)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例如,│VCD_2-VDD_2│)。充电特征值(例如,VCD_2)是充电特征点(例如,PCD_2)的电压值,而放电特征值(例如,VDD_2)是放电特征点(例如,PDD_2)的电压值。控制单元120使用主差值作为索引从第一数据表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第一数据表记录在步骤S530中确定的主差值与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第一数据表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随着电池B的滞后特性变强,主差值趋于增大。因此,在第一数据表中,越大的主差值可以与越高的劣化度相关联。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的方法可以用于在差分容量曲线上存在至少两个峰的情况下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
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6,在步骤S602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一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604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612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一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1。
在步骤S614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二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2。
在步骤S622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充电特征点至第n充电特征点。n为2或更大的自然数,并且是指示等于或小于位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峰的总数的数量的预定值。当i=1至n时,基于剩余容量,第i充电特征点可以是在第一充电特征点至第n充电特征点当中以第i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624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放电特征点至第n放电特征点。基于剩余容量,第i放电特征点可以是第一放电特征点至第n放电特征点当中以第i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630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一主差值至第n主差值来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当i=1至n时,第i主差值可以是第i充电特征值和第i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第i充电特征值是第i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而第i放电特征值是第i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随后,控制单元120根据第一主差值至第n主差值确定第一劣化因子。控制单元120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1确定第一劣化因子。
[公式1]
在公式1中,ΔVi是第i主差值,VCD_i是第i充电特征值,VDD_i是第i放电特征值,αi是第i预定权重,Fdeg是第一劣化因子。αi可以是基于随着电池B的劣化的第i充电特征值的增大和第i放电特征值的减小的预设值。第i充电特征值的增加可以是第i充电特征值与第i初始充电特征值之比。第i放电特征值的减小可以是第i放电特征值与第i初始放电特征值之比。
例如,当n为2时,上面的公式1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公式2。
[公式2]
控制单元120使用第一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二数据表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第二数据表记录步骤S630中确定的第一劣化因子Fdeg与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数据表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随着电池B的滞后特性变强,第一主差值至第n主差值中的每个趋于增大。因此,在第二数据表中,越大的第一劣化因子可以与越高的劣化度相关联。
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的方法可以用于在差分容量曲线上存在至少一个峰的情况下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
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7,在步骤S702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一感测信息,该第一感测信息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704中,控制单元120从感测单元110获取第二感测信息,该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电池B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电池B的电压和电流。
在步骤S712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一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1。
在步骤S714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电池B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例如,第二差分容量曲线可以是图4的差分容量曲线402。
在步骤S722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充电特征点(例如,PCD_2)。充电特征点(例如,PCD_2)可以是在第一差分容量曲线的所有峰当中基于剩余容量以预定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724中,控制单元120从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放电特征点(例如,PDD_2)。放电特征点(例如,PDD_2)可以是第二差分容量曲线的所有峰当中基于剩余容量以预定次序定位的峰。
在步骤S730中,控制单元120基于第一子差值和第二子差值来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该第一子差值为充电特征值(例如,VCD_2)和初始充电特征值(例如,VCI_2)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例如,│VCD_2-VCI_2│),第二子差值是放电特征值(例如,VDD_2)与初始放电特征值(例如,VDI_2)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例如,│VDD_2-VDI_2│)。
初始充电特征值(例如,VCI_2)可以是在差分容量曲线301上以预定次序定位的峰(例如,PCI_2)的电压值。初始放电特征值(例如,VDI_2)可以是在差分容量曲线302上以预定次序定位的峰(例如,PDI_2)的电压值。
充电特征值(例如,VCD_2)是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例如,VCD_2),而放电特征值(例如,VDD_2)是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例如,VDD_2)。控制单元120可以将第一子差值和第一变换系数的乘积与第二子差值和第二变换系数的乘积之和确定为第二劣化因子。第一变换系数和第二变换系数可以是用于调整第一子差值和第二子差值之间的相对大小的值,因为在电池B的劣化度相同时第一子差值和第二子差值可以彼此不同。第一变换系数可以是基于电池B的劣化度和第一子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的预设正数。第二变换系数可以是基于电池B的劣化度和第二子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的预设正数。
控制单元120使用第二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三数据表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该第三数据表记录步骤S730中确定的第二劣化因子与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第三数据表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随着电池B的滞后特性变强,第一子差值和第二子差值趋于以不同速率增加。因此,在第三数据表中,越大的第二劣化因子与越高的劣化度相关联。
当第一子差值(例如,│VCD_2-VCI_2│)和第二子差值(例如,│VDD_2-VDI_2│)中的一个与另一个之比超过预定范围时,控制单元120可以确定电池B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20可以使用接口单元140向用户输出用于通知电池B异常的消息,而不是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
当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电池B的劣化度时,控制单元120可以使用接口单元140向用户输出用于通知电池的劣化度的消息。
以上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仅通过设备和方法来实现,并且可以通过实现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配置相对应的功能的程序或者上面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来实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前述实施方式的公开内容中容易地实现这种实现。
尽管以上已经针对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附加地,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的情况下对本公开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和附图,而且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选择性地组合,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5月14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5646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感测单元,该感测单元被配置为生成第一感测信息和第二感测信息,所述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所述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能够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感测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
从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充电特征点,
基于所述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
从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放电特征点,以及
基于第一充电特征值和第一放电特征值来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一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并且
所述第一放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一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将位于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所述第一充电特征点,并且
将位于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所述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所述第一放电特征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主差值,该第一主差值指示所述第一充电特征值与所述第一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主差值作为索引从第一数据表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所述第一数据表记录所述第一主差值与所述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当所述预定数量为2或更大时,
将位于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所述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二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二充电特征点,
将位于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上的所述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所述第二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第二放电特征点,并且
确定第二主差值,该第二主差值指示第二充电特征值与第二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
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二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并且
所述第二放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二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预定数量为2时,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使用以下公式确定第一劣化因子:
[公式]
其中,ΔVi是第i主差值,αi是第i预定权重,并且Fdeg是所述第一劣化因子,并且
使用所述第一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二数据表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所述第二数据表记录所述第一劣化因子与所述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确定第一子差值,该第一子差值指示所述第一充电特征值与第一初始充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
确定第二子差值,该第二子差值指示所述第一放电特征值与第一初始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
基于所述第一子差值与所述第二子差值来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第一子差值和第一变换系数的乘积与所述第二子差值和第二变换系数的乘积之和作为第二劣化因子,并且
使用所述第二劣化因子作为索引从第三数据表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所述第三数据表记录所述第二劣化因子与所述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能够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感测单元中的一个,并且被配置为存储来自所述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感测信息和所述第二感测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指示所述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化与所述电池的电压变化之比和在所述第一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且
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指示所述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化与所述电池的电压变化之比和在所述第二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11.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12.一种用于确定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感测信息,所述第一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一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第一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获取第二感测信息,所述第二感测信息指示在以第二恒定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的第二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息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一差分容量曲线;
基于所述第二感测信息来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二差分容量曲线;
从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充电特征点;
从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检测第一放电特征点;以及
基于第一充电特征值和第一放电特征值来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一充电特征点的电压值,并且
所述第一放电特征值是所述第一放电特征点的电压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第一主差值,该第一主差值指示所述第一充电特征值和所述第一放电特征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主差值作为索引从第一数据表确定所述电池的劣化度,所述第一数据表记录所述第一主差值与所述劣化度之间的相关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指示所述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化与所述电池的电压变化之比和在所述第一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且
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指示所述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化与所述电池的电压变化之比和在所述第二时段内所述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将位于所述第一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所述第一充电特征点,并且
将位于所述第二差分容量曲线上的预定数量的峰当中以所述第一预定次序定位的峰确定为所述第一放电特征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56467A KR102537607B1 (ko) | 2019-05-14 | 2019-05-14 | 배터리의 퇴화도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배터리 팩 |
KR10-2019-0056467 | 2019-05-14 | ||
PCT/KR2020/006047 WO2020231086A1 (ko) | 2019-05-14 | 2020-05-07 | 배터리의 퇴화도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과, 상기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0221A CN112840221A (zh) | 2021-05-25 |
CN112840221B true CN112840221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7328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5703.7A Active CN112840221B (zh) | 2019-05-14 | 2020-05-07 | 用于确定电池劣化度的设备和方法及包括设备的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852688B2 (zh) |
EP (1) | EP3913385B1 (zh) |
JP (1) | JP7151044B2 (zh) |
KR (1) | KR102537607B1 (zh) |
CN (1) | CN112840221B (zh) |
PL (1) | PL3913385T3 (zh) |
WO (1) | WO20202310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49905A1 (ko) | 2019-09-12 | 2021-03-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상태 측정 방법 및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
KR20220094464A (ko) * | 2020-12-29 | 2022-07-06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배터리 진단 방법,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
KR20220100469A (ko) * | 2021-01-08 | 2022-07-15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KR20220107550A (ko) * | 2021-01-25 | 2022-08-02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배터리 분류 장치 및 방법 |
CN113442787B (zh) * | 2021-05-28 | 2023-06-23 | 上海科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异常单体电芯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36943B (zh) * | 2022-05-12 | 2022-08-30 |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装置、其检测方法、电池单元的筛选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0322A (ko) * | 2003-06-23 | 2007-02-20 | 야자키 소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배터리의 열화 판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369627A (zh) * | 2009-09-25 | 2012-03-0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系统 |
CN102565710A (zh) * | 2010-11-01 | 2012-07-1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估计蓄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53066A (zh) * | 2010-08-04 | 2013-04-1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锂二次电池及其控制系统和检测锂二次电池状态的方法 |
JP2014139897A (ja) * | 2013-01-21 | 2014-07-31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WO2015041091A1 (ja) * | 2013-09-19 | 2015-03-26 | 株式会社 東芝 | 二次電池の劣化診断システム及び劣化診断方法 |
KR20160026766A (ko) * | 2014-09-01 | 2016-03-09 | 요코가와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2차 전지 용량 측정 시스템 및 2차 전지 용량 측정 방법 |
JP2017227539A (ja) * | 2016-06-22 | 2017-12-28 |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容量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容量測定方法 |
KR101930646B1 (ko) * | 2017-11-22 | 2019-03-11 | 주식회사 포스코아이씨티 | 이차 미분 전압곡선을 이용한 배터리 용량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JP2019056595A (ja) * | 2017-09-20 | 2019-04-11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61859B2 (ja) | 2008-04-01 | 2010-10-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US8531158B2 (en) * | 2010-11-01 | 2013-09-1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
JP5315369B2 (ja) | 2011-03-01 | 2013-10-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異常充電状態検出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
JP5741348B2 (ja) | 2011-09-21 | 2015-07-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
JP5662968B2 (ja) | 2012-06-19 | 2015-02-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二次電池の検査システム、充放電機、及び検査方法 |
JP5846054B2 (ja) * | 2012-06-22 | 2016-01-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診断装置および診断方法 |
JP5354416B1 (ja) * | 2012-11-05 | 2013-11-27 | 東洋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評価方法およ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
US9547046B2 (en) * | 2012-11-30 | 2017-01-17 |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detecting method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
EP2990818B1 (en) | 2014-09-01 | 2019-11-27 |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 Secondary battery capacity measurement system and secondary battery capacity measurement method |
JP2016085062A (ja) * | 2014-10-23 | 2016-05-19 | エンネット株式会社 | 電池劣化判定装置及び方法 |
JP6299623B2 (ja) * | 2015-02-10 | 2018-03-2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初期充電方法 |
JP6500789B2 (ja) | 2016-01-19 | 2019-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7133870A (ja) | 2016-01-26 | 2017-08-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異常劣化検知装置および異常劣化検知方法 |
CN110168841A (zh) * | 2016-12-29 | 2019-08-23 | 威拓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电池充电器/测试器 |
JP2018205139A (ja) | 2017-06-05 | 2018-12-27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JP2019045351A (ja) | 2017-09-04 | 2019-03-22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KR20190056467A (ko) | 2017-11-16 | 2019-05-27 | 동아오토 주식회사 | 전기 자동차용 히터 및 이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
KR20210033764A (ko) * | 2019-09-19 | 2021-03-2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배터리 관리 방법,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
-
2019
- 2019-05-14 KR KR1020190056467A patent/KR1025376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
- 2020-05-07 WO PCT/KR2020/006047 patent/WO2020231086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5-07 CN CN202080005703.7A patent/CN11284022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PL PL20806580.5T patent/PL3913385T3/pl unknown
- 2020-05-07 JP JP2021515148A patent/JP715104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EP EP20806580.5A patent/EP3913385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5-07 US US17/417,890 patent/US11852688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1-01 US US18/386,240 patent/US2024006105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0322A (ko) * | 2003-06-23 | 2007-02-20 | 야자키 소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배터리의 열화 판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369627A (zh) * | 2009-09-25 | 2012-03-0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系统 |
CN103053066A (zh) * | 2010-08-04 | 2013-04-1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锂二次电池及其控制系统和检测锂二次电池状态的方法 |
CN102565710A (zh) * | 2010-11-01 | 2012-07-1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估计蓄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JP2014139897A (ja) * | 2013-01-21 | 2014-07-31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WO2015041091A1 (ja) * | 2013-09-19 | 2015-03-26 | 株式会社 東芝 | 二次電池の劣化診断システム及び劣化診断方法 |
KR20160026766A (ko) * | 2014-09-01 | 2016-03-09 | 요코가와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2차 전지 용량 측정 시스템 및 2차 전지 용량 측정 방법 |
JP2017227539A (ja) * | 2016-06-22 | 2017-12-28 |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容量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容量測定方法 |
CN107526038A (zh) * | 2016-06-22 | 2017-12-29 |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容量测定系统以及二次电池容量测定方法 |
JP2019056595A (ja) * | 2017-09-20 | 2019-04-11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
KR101930646B1 (ko) * | 2017-11-22 | 2019-03-11 | 주식회사 포스코아이씨티 | 이차 미분 전압곡선을 이용한 배터리 용량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日常片段充电数据的锂电池健康状态实时评估方法研究;周頔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第39卷(第1期);第105-111页和第32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131629A (ko) | 2020-11-24 |
KR102537607B1 (ko) | 2023-05-25 |
PL3913385T3 (pl) | 2024-10-07 |
EP3913385A4 (en) | 2022-03-30 |
JP7151044B2 (ja) | 2022-10-12 |
US20240061050A1 (en) | 2024-02-22 |
WO2020231086A1 (ko) | 2020-11-19 |
EP3913385B1 (en) | 2024-06-05 |
US20220075000A1 (en) | 2022-03-10 |
JP2022510075A (ja) | 2022-01-26 |
EP3913385A1 (en) | 2021-11-24 |
US11852688B2 (en) | 2023-12-26 |
CN112840221A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40221B (zh) | 用于确定电池劣化度的设备和方法及包括设备的电池组 | |
EP3835802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gradation state of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2639499B (zh) | 用于确定电池的差分电压曲线的装置和方法以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池组 | |
CN113711461B (zh) | 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组和电动车辆 | |
CN112166330A (zh) | 电池管理设备、电池管理方法和电池组 | |
EP4166956B1 (en) | Battery diagnosis device, battery diagnosis method,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3748352A (zh) |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组、电动车辆和电池管理方法 | |
US20230035092A1 (en) |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4174845B (zh) |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组、电动车辆和电池管理方法 | |
US20230191942A1 (en) |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EP3982462A1 (en) |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 |
CN118843800A (zh) |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组、电动车辆以及电池管理方法 | |
CN115280170A (zh) | 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组、电池系统和电池管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CHEM,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