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0957B -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0957B
CN112830957B CN202110019324.XA CN202110019324A CN112830957B CN 112830957 B CN112830957 B CN 112830957B CN 202110019324 A CN202110019324 A CN 202110019324A CN 112830957 B CN112830957 B CN 112830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product
solvent
reaction
carbon
pro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93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0957A (zh
Inventor
赵军锋
王雪伟
汪正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peptide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193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0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0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0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0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0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7/00Peptides having 5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7/04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7/06Linear 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通过以氯乙酸、高苯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2S)‑2‑氨基‑4‑甲基‑1‑[(2R)‑2‑甲基环氧乙烷基]‑1‑戊酮三氟乙酸盐为原料,采用苯基联烯酮作为缩合试剂,在经过羧酸活化、缩合、脱除羧基保护基等步骤逐步偶联缩合得到中间产物,然后该中间产物再与吗啉进行催化缩合反应获得目标化合物。该方法使用的缩合剂具有制备简单、分子量小、在活化手性羧酸时不发生消旋的优点。同时,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总收率高达68‑72%,具有优良的原子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非佐米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使用联烯酮类缩合剂高效制备卡非佐米的新方法,属于药物合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卡非佐米,英文名称Carfilzomib,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它是一种静脉注射用药的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2012年7月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美国OnyxPharmaceuticals Inc制药公司生产的产品卡非佐米(Carfilzomib)注射用冻干粉针剂的上市,并将其用于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卡非佐米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更加持久且不可逆,而且患者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较低,副作用小,因此受到了医学界,药学界乃至化学界的广泛关注。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11
由于卡非佐米的重要性,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卡非佐米合成方法的研究,卡非佐米的结构类似于一个五肽,以酰胺键作为连接位点,它既可以从左至右(从N到C)也可以从右至左(从C到N)依次形成酰胺键进行合成。然而,由于化合物(II)及其与其它氨基酸缩合形成的二肽在脱除氨基保护基之后得到的胺均不稳定,而且化合物(II)的价格昂贵。所以,从右至左合成卡非佐米的策略并不占优势,现有合成卡非佐米的报道大多以从左至右的策略进行,但是这些方法有的反应条件不温和,有的操作复杂(需无水条件)而且收率低,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43409.3的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410135563.1的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880119013.3的专利以及美国专利US2005/0245435AI,这些专利发明的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的总收率均小于45%。另外从左至右合成卡非佐米的策略中还涉及长链多肽羧酸的活化,传统缩合剂在进行氨基保护的单个氨基酸活化时问题不大,但是,在进行长链多肽羧酸活化时,羧基α位置的手性碳会发生严重的消旋,导致目标产物收率降低,分离困难。
因此,开发出一种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产生消旋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卡非佐米制备方法是非常迫切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路线简单、高效的且收率高的卡非佐米的新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是通过以下方法所制备的: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苯基联烯酮为缩合剂,通过与羧基保护的氨基酸反应、脱除羧基保护反应,然后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制备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再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21
作为优选,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然后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A。
2)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B。
3)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C。
4)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
5)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作为优选,步骤1)具体为:1a)取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1。取所述活化酯E1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获得偶联产物A。或者
步骤1)具体为:1b)取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A。
其中:R1为高苯丙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作为优选,R1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2)具体为:2a)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2。取所述活化酯E2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B。或者
步骤2)具体为:2b)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B。
其中:R2为亮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作为优选,R2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3)具体为:3a)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3。取所述活化酯E3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C。或者
步骤3)具体为:3b)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C。
其中:R3为苯丙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作为优选,R3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步骤4)具体为:4a)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4。取所述活化酯E4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或者
步骤4)具体为:4b)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5)具体为:5)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在第三溶剂中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作为优选,步骤5)的反应中还加入催化剂,优选催化剂为碘化钾。
作为优选,步骤5)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的保护氛围下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第三溶剂均为有机溶剂。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DCE)、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溶剂为1.2-二氯乙烷(DCE),所述第二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述第三溶剂为四氢呋喃(THF)。
作为优选,所述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A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所述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B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所述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C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作为优选,所述脱保护试剂为酸试剂或碱试剂或金属试剂。优选为三氟乙酸、氢氧化锂、四(三苯基膦)钯、钯碳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各步骤产生的偶联产物(包括偶联产物A、偶联产物B、偶联产物C)的脱保护反应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DCM)、甲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所述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5。所述活化酯E1或氯乙酸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A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优选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A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5。所述活化酯E2或偶联产物A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
作为优选,在步骤3)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B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优选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B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5。所述活化酯E3偶联产物B或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
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C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优选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C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优选为1:1.2-2.5。所述活化酯E4或偶联产物C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5,优选为1:1.2-3。
作为优选,在步骤5)中,所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吗啉、催化剂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0.01-10,优选为1:1.2-2.5:0.1-5。
作为优选,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采用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CAS:247068-85-5,商品名为(2S)-2-氨基-4-甲基-1-[(2R)-2-甲基环氧乙烷基]-1-戊酮三氟乙酸盐)与碳酸氢钠在第四溶剂中反应制备获得所述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41
其中,所述第四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
所述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与碳酸氢钠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0.8-3。优选为1:1-2。
在本发明中,所述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和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保护指的是对主链上的末端氨基进行保护,所述对主链上的末端氨基进行保护的基团即为主链保护基,所述对主链上的末端氨基进行保护的主链保护基选自Fmoc(芴甲氧羰基)、Cbz(苄氧羰基)、Boc(叔丁氧羰基)、Alloc(烯丙氧羰基)、Ac(乙酰基)中的一种。对主链上的末端氨基进行保护的目的在于避免末端氨基在反应过程中的影响主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的,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和保护的多肽链烷基还可以是在保护主链上的末端氨基的同时也对侧链上的官能团进行保护,所述侧链上需要保护的官能团选自羟基、巯基、氨基、伯酰胺基、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对侧链上的官能团进行保护的基团即为侧链保护基,所述对侧链上的官能团进行保护的侧链保护基选自Fmoc(芴甲氧羰基)、Cbz(苄氧羰基)、Boc(叔丁氧羰基)、Alloc(烯丙氧羰基)、Ac(乙酰基)、Me(甲基)、Et(乙基)、tBu(叔丁基)、Trt(三苯甲基)、Bn(苄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带有主链保护基或同时带有主链保护基及侧链保护基的羧酸类化合物,均可通过合成或直接购买得到。对主链上的末端氨基及侧链上的官能团进行保护的目的在于避免末端氨基及侧链上的官能团在反应过程中的影响主反应的进行(例如主链或侧链上的基团相互间会发生反应或者会阻止目标反应的进行等)。
在本发明中,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苯基联烯酮为缩合剂,通过一锅法依次进行酸活化、缩合、脱除羧基保护等步骤逐步偶联活化得到中间化合物(活化酯E4)。然后再将中间化合物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进行催化缩合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最后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进行反应获得目标化合物。该方法既可以将“脱除碳端羧酸的保护与酸的活化”这两步合并起来(即两步一锅法),也可以将后续步骤中“脱除碳端羧酸的保护、酸的活化以及与后续与氨基酸中胺的缩合”这三步合并起来(即三步一锅法)。这种由联烯酮介导的卡非佐米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卡非佐米的收率高达68-72%(以氯乙酸计),另外,整个过程没有消旋现象的发生,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端羧基保护的保护基选自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以及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中的碳端羧基保护基可相同或不相同。
在本发明中,通过“两步一锅法”制备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具体为:
第一步:将氯乙酸和缩合剂(苯基联烯酮)溶于第一溶剂(例如DCE)中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5-20h,更优选在25-45℃下搅拌反应8-15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然后将反应体系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氯乙酸活化酯(E1),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61
第二步:将氯乙酸活化酯(E1)和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溶于第二溶剂(例如DM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A,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62
其中,R1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三步:将偶联产物A、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更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30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2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最后将反应体系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活化酯E2,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63
第四步:将活化酯E2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溶于第二溶剂(DM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B,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71
其中,R2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五步:将偶联产物B、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更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30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2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最后将反应体系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获得活化酯E3,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72
第六步:将活化酯E3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溶于第二溶剂(DM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C,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73
其中,R3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七步:将偶联产物C、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48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4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最后将反应体系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获得活化酯E4,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81
第八步:将活化酯E4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溶于第二溶剂(DM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45min,优选为10-30min),采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然后向反应溶液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采用乙酸乙酯萃取1-5次),合并有机相,分离并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有机相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82
在本发明中,通过“三步一锅法”制备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具体为:
第一步:将氯乙酸和缩合剂(苯基联烯酮)溶于第一溶剂(例如DCE)中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5-20h,更优选在25-45℃下搅拌反应8-15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第一溶剂(优选在真空下去除),再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和第二溶剂(例如DMF)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A,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83
其中,R1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二步:将偶联产物A、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更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再然后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30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2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第一溶剂(优选在真空下去除),再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和第二溶剂(DMF)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B,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091
其中,R2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三步:将偶联产物B、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更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再然后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30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2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第一溶剂(优选在真空下去除),再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和第二溶剂(DMF)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60min,更优选为10-30min)。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有机相浓缩并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偶联产物C,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01
其中,R3为碳端羧基保护基。
第四步:将偶联产物C、脱保护试剂(例如三氟乙酸)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0.3-3h,更优选为0.5-2h),通过TLC及LC-Ms检测至反应结束。去除脱保护试剂和有机溶剂(优选在真空下进行去除)。然后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乙酸乙酯萃取1-5次),然后分离并合并有机相。经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浓缩有机相并除去萃取剂。再然后加入苯基联烯酮和第一溶剂(DCE)进行反应(优选在20-60℃下搅拌反应8-48h,更优选为在30-45℃下搅拌反应10-40h),利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去除第一溶剂(优选在真空下去除),再然后加入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和第二溶剂(DM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45min,更优选为10-30min),采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然后向反应溶液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采用乙酸乙酯萃取1-5次),合并有机相,分离并干燥(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有机相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02
在本发明中,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具有结构式(IV)的吗啉以及催化剂(例如碘化钾)溶于第三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THF))中进行反应(优选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中搅拌反应3-24h,更优选为5-18h),采用TLC跟踪监测至反应结束。然后向反应溶液加入水和萃取剂(例如采用乙酸乙酯萃取1-5次),合并有机相,干燥并抽滤(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目标产物卡非佐米,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03
在本发明中,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将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溶于溶剂(例如二氯甲烷(DCM))中,然后加入碳酸氢钠(优选为加入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后进行反应(优选为在常温下搅拌反应1-30min,更优选为3-20min),然后进行萃取(优选采用二氯甲烷萃取1-5次),合并有机相,干燥并抽滤(例如采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去除溶剂(优选在真空状态下去除溶剂)后获得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11
在本发明中,采用苯基联烯酮作为缩合试剂,具有制备简单、分子量小、在活化手性羧酸时不发生消旋的优点。同时,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其产率高,具有优良的原子经济性。因此,将联烯酮用于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以及进一步采用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合成卡非佐米将会是一种新的、高效而且实用的合成方法。
在本发明中,当氨基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为叔丁基时,相应的偶联化合物进行脱保护时采用的脱保护试剂为酸试剂,优选为三氟乙酸。当氨基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为甲基时,相应的偶联化合物进行脱保护时采用的脱保护试剂为碱试剂,优选为氢氧化锂。当氨基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为苄基或烯丙基时,相应的偶联化合物进行脱保护时采用的脱保护试剂为金属试剂,优选为钯碳或四(三苯基膦)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为一种全新的卡非佐米的合成方法,通过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苯基联烯酮为缩合剂,在经过酸活化、缩合、脱除羧基保护等步骤逐步偶联缩合得到中间产物,然后再通过中间产物与吗啉进行缩合即得卡非佐米。
2、本发明所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与现有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相比,联烯酮拥有制备简单分子量小,在活化手性羧酸时不发生消旋等优点,并且制备获得的卡非佐米的产率可达65%以上,具有优秀的原子经济性,是一种新的高效合成卡非佐米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卡非佐米合成流程图。
图2为采用“两步一锅法”合成卡非佐米的路线图。
图3为采用“三步一锅法”合成卡非佐米的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1
氯乙酸活化酯(E1)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2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乙酸(5mmol)、苯基联烯酮(10mmol)以及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0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氯乙酸活化酯(4.7mmol),淡黄色固体,收率94%。
1H NMR(400MHz,CDCl3)δ7.92(d,J=7.5Hz,2H),7.56(t,J=7.4Hz,1H),7.47(t,J=7.6Hz,2H),6.85(s,1H),4.22(s,2H),2.42(s,3H);
13C NMR(100MHz,CDCl3)δ190.0,164.7,162.7,138.3,133.1,128.6,128.2,114.0,40.8,18.5.
制备实施例2
偶联产物A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2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制备的氯乙酸活化酯(4.5mmol)、H2N-HomoPhe-OtBu(5.4mmol)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再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后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A(4.275mmol),白色固体,收率95%。
1H NMR(400MHz,CDCl3)δ7.25–7.16(m,2H),7.16–7.06(m,3H),7.03(d,J=7.9Hz,1H),4.54–4.44(m,1H),3.94(s,2H),2.67–2.48(m,2H),2.22–2.08(m,1H),2.03–1.89(m,1H),1.42(s,9H);
13C NMR(100MHz,CDCl3)δ170.6,165.5,140.6,128.5,128.2,126.2,82.6,52.9,42.4,33.9,31.4,28.0.
制备实施例3
活化酯E2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3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制备的偶联产物A(4.2mmol)、二氯甲烷(10mL)以及三氟乙酸(10mL),在室温下搅拌,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然后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再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并除去乙酸乙酯后,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5mmol)和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溶液在真空下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活化酯E2(3.9mmol),白色固体,两步收率93%。
1H NMR(400MHz,CDCl3)δ7.90(d,J=7.1Hz,2H),7.56(t,J=7.4Hz,1H),7.46(t,J=7.6Hz,2H),7.31(t,J=7.5Hz,2H),7.28–7.18(m,3H),7.03(d,J=7.9Hz,1H),6.77(s,1H),4.79–4.73(m,1H),4.06(s,2H),2.77(t,J=7.8Hz,2H),2.43–2.32(m,4H),2.25–2.12(m,1H);
13C NMR(100MHz,CDCl3)δ190.0,169.2,166.0,162.8,139.8,138.3,133.0,128.7,128.6,128.3,128.1,126.5,114.0,52.5,42.3,33.2,31.6,18.6.
制备实施例4
偶联产物B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3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3制备的活化酯E2(3.6mmol)、H2N-Leu-OtBu(4.32mmol)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后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B(3.56mmol),白色固体,收率99%。
1H NMR(400MHz,CDCl3)δ7.45(d,J=7.6Hz,1H),7.26–7.20(m,2H),7.18–7.11(m,3H),6.83(d,J=8.0Hz,1H),4.63(q,J=6.9Hz,1H),4.47–4.41(m,1H),3.99(s,2H),2.75–2.59(m,2H),2.23–2.12(m,1H),2.07–1.96(m,1H),1.69–1.57(m,2H),1.57–1.45(m,1H),1.45(s,9H),0.91(t,J=6.1Hz,6H);
13C NMR(100MHz,CDCl3)δ171.6,170.5,166.0,140.7,128.4,128.3,126.0,81.8,52.9,51.6,42.3,41.1,34.3,31.3,27.9,24.8,22.6,21.9.
制备实施例5
活化酯E3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4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4制备的偶联产物B(3.4mmol)、二氯甲烷(8mL)以及三氟乙酸(8mL),在室温下搅拌,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并除去乙酸乙酯后,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4.1mmol)和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4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溶液在真空下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活化酯E3(3.33mmol),白色固体,两步收率98%。
1H NMR(400MHz,CDCl3)δ7.91–7.84(m,2H),7.57–7.37(m,4H),7.28–7.04(m,6H),6.80(s,1H),4.75–4.60(m,2H),4.01(d,J=2.3Hz,2H),2.79–2.62(m,2H),2.39(s,3H),2.29–2.17(m,1H),2.13–2.00(m,1H),1.83–1.62(m,3H),0.97(t,J=6.5Hz,6H);13C NMR(100MHz,CDCl3);
13C NMR(101MHz,CDCl3)δ190.1,171.1,170.0,166.2,163.2,140.4,138.3,132.9,128.5,128.5,128.2,128.0,126.1,113.7,52.8,51.3,42.3,40.2,34.2,31.2,24.8,22.7,21.6,18.6.
制备实施例6
偶联产物C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4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5制备的活化酯E3(3.0mmol)、H2N-Phe-OtBu(3.6mmol)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5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C(2.76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1H NMR(400MHz,CDCl3)δ7.80–7.65(m,1H),7.58–7.28(m,2H),7.26–7.03(m,10H),4.85–4.68(m,3H),4.00–3.86(m,2H),3.09–2.98(m,2H),2.62(t,J=8.1Hz,2H),2.16–2.04(m,1H),2.02–1.90(m,1H),1.74–1.48(m,3H),1.36(s,9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CDCl3)δ171.6,171.0,170.2,166.4,140.6,136.0,129.4,128.4,128.3,128.2,126.8,126.1,82.2,53.8,53.0,51.8,42.3,41.7,38.1,34.8,31.7,27.8,24.7,22.6,22.3.
制备实施例7
活化酯E4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5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6制备的偶联产物C(2.6mmol)、二氯甲烷(6mL)以及三氟乙酸(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除去乙酸乙酯后,加入苯基联烯酮(3.2mmol)和1,2-二氯乙烷(DCE,5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37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并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活化酯E4(2.58mmol),白色固体,两步收率99%。
1H NMR(400MHz,DMSO-d6)δ8.63(d,J=6.5Hz,1H),8.44(d,J=7.9Hz,1H),8.15(d,J=8.2Hz,1H),7.86(d,J=7.6Hz,2H),7.65(t,J=7.3Hz,1H),7.54(t,J=7.6Hz,2H),7.30–7.10(m,10H),6.66(s,1H),4.56(q,J=7.1Hz,1H),4.46–4.31(m,2H),4.19–4.08(m,2H),3.12(d,J=7.6Hz,2H),2.61–2.49(m,2H),2.18(s,3H),1.95–1.77(m,2H),1.67–1.56(m,1H),1.51–1.40(m,2H),0.88(d,J=6.6Hz,3H),0.84(d,J=6.4Hz,3H);
13C NMR(100MHz,DMSO-d6)δ185.3,168.4,166.7,165.2,161.9,159.6,137.4,133.8,132.7,129.3,125.2,124.8,124.3,124.3,124.2,123.8,122.7,121.8,109.3,49.9,48.6,46.7,38.6,36.8,32.0,30.2,27.3,20.1,18.9,17.6,14.3.
制备实施例8
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6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商业购买的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5mmol),碳酸氢钠(5.5mmol),H2O(8mL)以及二氯甲烷(DCM,1mL),在常温下搅拌5min后转移至分液漏斗,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抽滤,在真空状态下除去二氯甲烷即得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
制备实施例9
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6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7制备的活化酯E4(2.5mmol)、制备实施例8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5mmol)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5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33mmol),白色固体,收率93%。
1H NMR(400MHz,DMSO-d6)δ8.44(d,J=7.9Hz,1H),8.24(d,J=7.4Hz,1H),8.11(d,J=8.2Hz,1H),7.89(d,J=8.3Hz,1H),7.32–7.03(m,10H),4.60–4.52(m,1H),4.42–4.22(m,3H),4.18–4.07(m,2H),3.37(s,2H),3.11(d,J=5.2Hz,1H),3.02–2.92(m,2H),2.81–2.70(m,1H),2.61–2.51(m,2H),1.95–1.71(m,2H),1.67–1.47(m,2H),1.40(s,3H),1.37–1.27(m,2H),0.86(t,J=7.2Hz,6H),0.83–0.78(m,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4,170.9,170.7,165.8,141.4,137.3,129.0,128.2,128.2,127.9,126.1,125.8,58.8,52.8,52.6,51.4,51.1,49.2,42.6,40.7,38.5,37.5,34.0,31.3,24.4,24.1,23.1,22.9,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10
卡非佐米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71
在干净的反应管中加入制备实施例9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mmol),吗啉(4mmol),碘化钾(KI,2mmol)以及四氢呋喃(THF,5m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并通过TLC监测,约12h后反应完毕。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水和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抽滤,真空下将滤液旋干即得卡非佐米(1.98mmol),白色固体,收率99%,总收率68%(制备实施例1-10)。
1H NMR(400MHz,DMSO-d6)δ8.28(d,J=7.4Hz,1H),8.14(d,J=8.2Hz,1H),8.02–7.93(m,2H),7.33(t,J=7.4Hz,2H),7.26–7.18(m,7H),7.16–7.11(m,1H),4.64–4.57(m,1H),4.48–4.38(m,2H),4.37–4.31(m,1H),3.70–3.61(m,4H),3.18(d,J=5.2Hz,1H),3.09–2.97(m,4H),2.86–2.77(m,1H),2.65–2.50(m,4H),1.99–1.89(m,1H),1.91–1.80(m,1H),1.75–1.64(m,1H),1.62–1.52(m,1H),1.46(s,3H),1.46–1.24(m,6H),0.95–0.89(m,6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5,171.0,171.0,168.8,141.5,137.4,129.1,128.2,128.2,127.9,126.1,125.8,66.1,61.3,58.8,53.2,53.0,51.8,51.5,51.1,49.3,40.8,38.6,37.4,34.3,31.4,24.5,24.1,23.1,23.0,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11
偶联产物A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7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乙酸(5mmol)、苯基联烯酮(10mmol)以及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0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HomoPhe-OtBu(10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再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A(4.65mmol),白色固体,收率93%。
1H NMR(400MHz,CDCl3)δ7.25–7.16(m,2H),7.16–7.06(m,3H),7.03(d,J=7.9Hz,1H),4.54–4.44(m,1H),3.94(s,2H),2.67–2.48(m,2H),2.22–2.08(m,1H),2.03–1.89(m,1H),1.42(s,9H);
13C NMR(100MHz,CDCl3)δ170.6,165.5,140.6,128.5,128.2,126.2,82.6,52.9,42.4,33.9,31.4,28.0.
制备实施例12
偶联产物B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8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1制备的偶联产物A(4.0mmol)、二氯甲烷(10mL)以及三氟乙酸(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除去乙酸乙酯,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4.8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的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Leu-OtBu(5.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B(3.68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1H NMR(400MHz,CDCl3)δ7.45(d,J=7.6Hz,1H),7.26–7.20(m,2H),7.18–7.11(m,3H),6.83(d,J=8.0Hz,1H),4.63(q,J=6.9Hz,1H),4.47–4.41(m,1H),3.99(s,2H),2.75–2.59(m,2H),2.23–2.12(m,1H),2.07–1.96(m,1H),1.69–1.57(m,2H),1.57–1.45(m,1H),1.45(s,9H),0.91(t,J=6.1Hz,6H;
13C NMR(100MHz,CDCl3)δ171.6,170.5,166.0,140.7,128.4,128.3,126.0,81.8,52.9,51.6,42.3,41.1,34.3,31.3,27.9,24.8,22.6,21.9.
制备实施例13
偶联产物C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9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2制备的偶联产物B(3.4mmol)、二氯甲烷(8mL)以及三氟乙酸(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除去乙酸乙酯,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4.1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再加入H2N-Phe-OtBu(4.7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C(3.16mmol),白色固体,收率93%。
1H NMR(400MHz,CDCl3)δ7.80–7.65(m,1H),7.58–7.28(m,2H),7.26–7.03(m,10H),4.85–4.68(m,3H),4.00–3.86(m,2H),3.09–2.98(m,2H),2.62(t,J=8.1Hz,2H),2.16–2.04(m,1H),2.02–1.90(m,1H),1.74–1.48(m,3H),1.36(s,9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CDCl3)δ171.6,171.0,170.2,166.4,140.6,136.0,129.4,128.4,128.3,128.2,126.8,126.1,82.2,53.8,53.0,51.8,42.3,41.7,38.1,34.8,31.7,27.8,24.7,22.6,22.3.
制备实施例14
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19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商业购买的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6mmol),碳酸氢钠(6.6mmol),H2O(10mL)以及二氯甲烷(DCM,2mL),在常温下搅拌5min后转移至分液漏斗,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抽滤,在真空状态下除去二氯甲烷即得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
制备实施例15
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0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3制备的偶联产物C(3mmol)、二氯甲烷(6mL)以及三氟乙酸(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通过TLC及LC-Ms检测,约1h反应完毕。在真空下除去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然后加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除去乙酸乙酯,然后再加入苯基联烯酮(3.6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37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加入制备实施例14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73mmol),白色固体,收率91%。
1H NMR(400MHz,DMSO-d6)δ8.44(d,J=7.9Hz,1H),8.24(d,J=7.4Hz,1H),8.11(d,J=8.2Hz,1H),7.89(d,J=8.3Hz,1H),7.32–7.03(m,10H),4.60–4.52(m,1H),4.42–4.22(m,3H),4.18–4.07(m,2H),3.37(s,2H),3.11(d,J=5.2Hz,1H),3.02–2.92(m,2H),2.81–2.70(m,1H),2.61–2.51(m,2H),1.95–1.71(m,2H),1.67–1.47(m,2H),1.40(s,3H),1.37–1.27(m,2H),0.86(t,J=7.2Hz,6H),0.83–0.78(m,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4,170.9,170.7,165.8,141.4,137.3,129.0,128.2,128.2,127.9,126.1,125.8,58.8,52.8,52.6,51.4,51.1,49.2,42.6,40.7,38.5,37.5,34.0,31.3,24.4,24.1,23.1,22.9,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16
卡非佐米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02
在干净的反应管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5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6mmol),吗啉(5.2mmol),碘化钾(KI,2.6mmol)以及四氢呋喃(THF,10m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并通过TLC监测,约12h后反应完毕。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水和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抽滤,在真空下将滤液浓缩即得卡非佐米(2.58mmol)白色固体,收率99%,总收率72%(制备实施例11-16)。
1H NMR(400MHz,DMSO-d6)δ8.28(d,J=7.4Hz,1H),8.14(d,J=8.2Hz,1H),8.02–7.93(m,2H),7.33(t,J=7.4Hz,2H),7.26–7.18(m,7H),7.16–7.11(m,1H),4.64–4.57(m,1H),4.48–4.38(m,2H),4.37–4.31(m,1H),3.70–3.61(m,4H),3.18(d,J=5.2Hz,1H),3.09–2.97(m,4H),2.86–2.77(m,1H),2.65–2.50(m,4H),1.99–1.89(m,1H),1.91–1.80(m,1H),1.75–1.64(m,1H),1.62–1.52(m,1H),1.46(s,3H),1.46–1.24(m,6H),0.95–0.89(m,6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5,171.0,171.0,168.8,141.5,137.4,129.1,128.2,128.2,127.9,126.1,125.8,66.1,61.3,58.8,53.2,53.0,51.8,51.5,51.1,49.3,40.8,38.6,37.4,34.3,31.4,24.5,24.1,23.1,23.0,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17
偶联产物A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1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乙酸(5mmol)、苯基联烯酮(10mmol)以及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0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HomoPhe-OMe(10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再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A(4.6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制备实施例18
偶联产物B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1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7制备的偶联产物A(4.0mmol)、甲醇(9mL),水(3mL),氢氧化锂(4.8mmol),0-5℃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反应完毕后,用稀盐酸将反应体系调节PH至酸性,然后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8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的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Leu-OMe(5.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B(3.76mmol),白色固体,收率94%。
制备实施例19
偶联产物C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2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8制备的偶联产物B(3.4mmol)、甲醇(9mL),水(3mL),氢氧化锂(4.08mmol),0-5℃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反应完毕后,用稀盐酸将反应体系调节PH至酸性,然后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1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再加入H2N-Phe-OMe(4.7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C(3.13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制备实施例20
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3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19制备的偶联产物C(3mmol)、甲醇(9mL),水(3mL),氢氧化锂(3.6mmol),0-5℃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反应完毕后,用稀盐酸将反应体系调节PH至酸性,然后加入乙酸乙酯并转移至分液漏斗,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再加入苯基联烯酮(3.6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37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加入制备实施例14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7mmol),白色固体,收率90%。
1H NMR(400MHz,DMSO-d6)δ8.44(d,J=7.9Hz,1H),8.24(d,J=7.4Hz,1H),8.11(d,J=8.2Hz,1H),7.89(d,J=8.3Hz,1H),7.32–7.03(m,10H),4.60–4.52(m,1H),4.42–4.22(m,3H),4.18–4.07(m,2H),3.37(s,2H),3.11(d,J=5.2Hz,1H),3.02–2.92(m,2H),2.81–2.70(m,1H),2.61–2.51(m,2H),1.95–1.71(m,2H),1.67–1.47(m,2H),1.40(s,3H),1.37–1.27(m,2H),0.86(t,J=7.2Hz,6H),0.83–0.78(m,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4,170.9,170.7,165.8,141.4,137.3,129.0,128.2,128.2,127.9,126.1,125.8,58.8,52.8,52.6,51.4,51.1,49.2,42.6,40.7,38.5,37.5,34.0,31.3,24.4,24.1,23.1,22.9,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21
卡非佐米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32
在干净的反应管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0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6mmol),吗啉(5.2mmol),碘化钾(KI,2.6mmol)以及四氢呋喃(THF,8m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并通过TLC监测,约12h后反应完毕。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水和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抽滤,在真空下将滤液浓缩即得卡非佐米(2.58mmol)白色固体,收率99%,总收率71%(制备实施例17-21)。
1H NMR(400MHz,DMSO-d6)δ8.28(d,J=7.4Hz,1H),8.14(d,J=8.2Hz,1H),8.02–7.93(m,2H),7.33(t,J=7.4Hz,2H),7.26–7.18(m,7H),7.16–7.11(m,1H),4.64–4.57(m,1H),4.48–4.38(m,2H),4.37–4.31(m,1H),3.70–3.61(m,4H),3.18(d,J=5.2Hz,1H),3.09–2.97(m,4H),2.86–2.77(m,1H),2.65–2.50(m,4H),1.99–1.89(m,1H),1.91–1.80(m,1H),1.75–1.64(m,1H),1.62–1.52(m,1H),1.46(s,3H),1.46–1.24(m,6H),0.95–0.89(m,6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5,171.0,171.0,168.8,141.5,137.4,129.1,128.2,128.2,127.9,126.1,125.8,66.1,61.3,58.8,53.2,53.0,51.8,51.5,51.1,49.3,40.8,38.6,37.4,34.3,31.4,24.5,24.1,23.1,23.0,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22
偶联产物A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4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乙酸(5mmol)、苯基联烯酮(10mmol)以及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0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HomoPhe-OAll(10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再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A(4.55mmol),白色固体,收率91%。
制备实施例23
偶联产物B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4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2制备的偶联产物A(4.0mmol)、四氢呋喃(THF,8mL),四(三苯基膦)钯(Pd(Ph3P)4,0.8mmol),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所得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8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的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Leu-OAll(5.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B(3.6mmol),白色固体,收率90%。
制备实施例24
偶联产物C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5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3制备的偶联产物B(3.4mmol)、四氢呋喃(THF,8mL),四(三苯基膦)钯(Pd(Ph3P)4,0.68mmol),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1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再加入H2N-Phe-OAll(4.7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C(3.13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制备实施例25
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5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4制备的偶联产物C(3mmol)、四氢呋喃(THF,7mL),四(三苯基膦)钯(Pd(Ph3P)4,0.6mmol),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再加入苯基联烯酮(3.6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37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加入制备实施例14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76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1H NMR(400MHz,DMSO-d6)δ8.44(d,J=7.9Hz,1H),8.24(d,J=7.4Hz,1H),8.11(d,J=8.2Hz,1H),7.89(d,J=8.3Hz,1H),7.32–7.03(m,10H),4.60–4.52(m,1H),4.42–4.22(m,3H),4.18–4.07(m,2H),3.37(s,2H),3.11(d,J=5.2Hz,1H),3.02–2.92(m,2H),2.81–2.70(m,1H),2.61–2.51(m,2H),1.95–1.71(m,2H),1.67–1.47(m,2H),1.40(s,3H),1.37–1.27(m,2H),0.86(t,J=7.2Hz,6H),0.83–0.78(m,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4,170.9,170.7,165.8,141.4,137.3,129.0,128.2,128.2,127.9,126.1,125.8,58.8,52.8,52.6,51.4,51.1,49.2,42.6,40.7,38.5,37.5,34.0,31.3,24.4,24.1,23.1,22.9,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26
卡非佐米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61
在干净的反应管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5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7mmol),吗啉(5.4mmol),碘化钾(KI,2.7mmol)以及四氢呋喃(THF,8m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并通过TLC监测,约12h后反应完毕。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水和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抽滤,在真空下将滤液浓缩即得卡非佐米(2.67mmol)白色固体,收率99%,总收率69%(制备实施例22-26)。
1H NMR(400MHz,DMSO-d6)δ8.28(d,J=7.4Hz,1H),8.14(d,J=8.2Hz,1H),8.02–7.93(m,2H),7.33(t,J=7.4Hz,2H),7.26–7.18(m,7H),7.16–7.11(m,1H),4.64–4.57(m,1H),4.48–4.38(m,2H),4.37–4.31(m,1H),3.70–3.61(m,4H),3.18(d,J=5.2Hz,1H),3.09–2.97(m,4H),2.86–2.77(m,1H),2.65–2.50(m,4H),1.99–1.89(m,1H),1.91–1.80(m,1H),1.75–1.64(m,1H),1.62–1.52(m,1H),1.46(s,3H),1.46–1.24(m,6H),0.95–0.89(m,6H),0.86(t,J=6.2Hz,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5,171.0,171.0,168.8,141.5,137.4,129.1,128.2,128.2,127.9,126.1,125.8,66.1,61.3,58.8,53.2,53.0,51.8,51.5,51.1,49.3,40.8,38.6,37.4,34.3,31.4,24.5,24.1,23.1,23.0,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27
偶联产物A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7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乙酸(5mmol)、苯基联烯酮(10mmol)以及1,2-二氯乙烷(DCE,10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0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HomoPhe-OBn(10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再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A(4.7mmol),白色固体,收率94%。
制备实施例28
偶联产物B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7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7制备的偶联产物A(4.0mmol)、甲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8mL),钯碳(0.4mmol),并使用氢气球通过针头将氢气送至液面以下鼓泡,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所得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8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的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向圆底烧瓶中加入H2N-Leu-OBn(5.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B(3.68mmol),白色固体,收率92%。
制备实施例29
偶联产物C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81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8制备的偶联产物B(3.4mmol)、甲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8mL),钯碳(0.34mmol),并使用氢气球通过针头将氢气送至液面以下鼓泡,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加入苯基联烯酮(4.1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15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再加入H2N-Phe-OBn(4.7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8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20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偶联产物C(3.10mmol),白色固体,收率91%。
制备实施例30
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82
在干净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制备实施例29制备的偶联产物C(3mmol)、甲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8mL),钯碳(0.3mmol),并使用氢气球通过针头将氢气送至液面以下鼓泡,室温下搅拌脱除羧基保护基,通过TLC及LC-Ms检测,待反应完毕后,通过硅藻土过滤反应体系,然后将滤液在真空中浓缩即得酸的粗品,然后向酸的粗品中再加入苯基联烯酮(3.6mmol)和1,2-二氯乙烷(DCE,8mL),在35℃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约37小时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溶液浓缩(真空下去除溶剂),然后加入制备实施例14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6m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并利用TLC跟踪监测,15min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过滤,将干燥后的有机相浓缩再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73mmol),白色固体,收率91%。
1H NMR(400MHz,DMSO-d6)δ8.44(d,J=7.9Hz,1H),8.24(d,J=7.4Hz,1H),8.11(d,J=8.2Hz,1H),7.89(d,J=8.3Hz,1H),7.32–7.03(m,10H),4.60–4.52(m,1H),4.42–4.22(m,3H),4.18–4.07(m,2H),3.37(s,2H),3.11(d,J=5.2Hz,1H),3.02–2.92(m,2H),2.81–2.70(m,1H),2.61–2.51(m,2H),1.95–1.71(m,2H),1.67–1.47(m,2H),1.40(s,3H),1.37–1.27(m,2H),0.86(t,J=7.2Hz,6H),0.83–0.78(m,6H);
13C NMR(100MHz,DMSO-d6)δ208.1,171.4,170.9,170.7,165.8,141.4,137.3,129.0,128.2,128.2,127.9,126.1,125.8,58.8,52.8,52.6,51.4,51.1,49.2,42.6,40.7,38.5,37.5,34.0,31.3,24.4,24.1,23.1,22.9,21.6,21.0,16.4.
制备实施例31
卡非佐米的合成:
Figure GDA0003632675790000291
在干净的反应管中加入制备实施例30制备的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2.5mmol),吗啉(5mmol),碘化钾(KI,2.5mmol)以及四氢呋喃(THF,8m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并通过TLC监测,约12h后反应完毕。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水和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并合并有机相,合并后的有机相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抽滤,在真空下将滤液浓缩即得卡非佐米(2.48mmol)白色固体,收率99%,总收率71%(制备实施例27-31)。
1H NMR(400MHz,DMSO-d6)δ8.28(d,J=7.4Hz,1H),8.14(d,J=8.2Hz,1H),8.02–7.93(m,2H),7.33(t,J=7.4Hz,2H),7.26–7.18(m,7H),7.16–7.11(m,1H),4.64–4.57(m,1H),4.48–4.38(m,2H),4.37–4.31(m,1H),3.70–3.61(m,4H),3.18(d,J=5.2Hz,1H),3.09–2.97(m,4H),2.86–2.77(m,1H),2.65–2.50(m,4H),1.99–1.89(m,1H),1.91–1.80(m,1H),1.75–1.64(m,1H),1.62–1.52(m,1H),1.46(s,3H),1.46–1.24(m,6H),0.95–0.89(m,6H),0.86(t,J=6.2 Hz,6H);
13C NMR(100 MHz,DMSO-d6)δ208.1,171.5,171.0,171.0,168.8,141.5,137.4,129.1,128.2,128.2,127.9,126.1,125.8,66.1,61.3,58.8,53.2,53.0,51.8,51.5,51.1,49.3,40.8,38.6,37.4,34.3,31.4,24.5,24.1,23.1,23.0,21.6,21.0,16.4.

Claims (20)

1.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是通过以下方法所制备的: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苯基联烯酮为缩合剂,通过与羧基保护的氨基酸反应、脱除羧基保护反应,然后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制备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再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Figure FDA000363267578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然后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A;
2)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B;
3)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C;
4)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进行反应,再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
5)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1a)取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1;取所述活化酯E1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在第二溶剂中进行反应,获得偶联产物A;或者
步骤1)具体为:1b)取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H2N-HomoPhe-OR1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A;
其中:R1为高苯丙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2a)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2;取所述活化酯E2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B;或者
步骤2)具体为:2b)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H2N-Leu-OR2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B;
其中:R2为亮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2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3a)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3;取所述活化酯E3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偶联产物C;或者
步骤3)具体为:3b)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H2N-Phe-OR3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偶联产物C;
其中:R3为苯丙氨酸的碳端羧基保护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3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环基、杂环芳基、保护的α-氨基烷基、保护的β-氨基烷基、保护的γ-氨基烷基、保护的多肽链烷基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为:4a)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然后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活化酯E4;取所述活化酯E4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在第二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或者
步骤4)具体为:4b)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与苯基联烯酮在第一溶剂中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以后,除去第一溶剂,然后加入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和第二溶剂,进行反应,直接得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为:5)将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与吗啉在第三溶剂中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式(I)的卡非佐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反应中还加入催化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碘化钾。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的保护氛围下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第三溶剂均为有机溶剂;和/或
所述脱除偶联产物A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A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所述脱除偶联产物B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B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所述脱除偶联产物C的碳端羧基保护是将偶联产物C与脱保护试剂进行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脱保护试剂为酸试剂或碱试剂或金属试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为1.2-二氯乙烷,所述第二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第三溶剂为四氢呋喃;和/或
所述脱保护试剂为三氟乙酸、氢氧化锂、四(三苯基膦)钯、钯碳中的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所述活化酯E1或氯乙酸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和/或
在步骤2)中,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A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所述偶联产物A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所述活化酯E2或偶联产物A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和/或
在步骤3)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B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所述偶联产物B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所述活化酯E3偶联产物B或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和/或
在步骤4)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C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1-50:1;所述偶联产物C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所述活化酯E4或偶联产物C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5;和/或
在步骤5)中,所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吗啉、催化剂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3:0.01-10。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氯乙酸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5;所述活化酯E1或氯乙酸与碳端羧基保护的高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和/或
在步骤2)中,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A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A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5;所述活化酯E2或偶联产物A与碳端羧基保护的亮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和/或
在步骤3)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B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B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5;所述活化酯E3偶联产物B或与碳端羧基保护的苯丙氨酸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和/或
在步骤4)中,所述脱保护试剂与偶联产物C加入量的摩尔比为0.2-35:1;所述偶联产物C与苯基联烯酮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5;所述活化酯E4或偶联产物C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3;和/或
在步骤5)中,所述具有结构式(III)的化合物、吗啉、催化剂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2.5:0.1-5。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采用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与碳酸氢钠在第四溶剂中反应制备获得所述具有结构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632675780000041
其中,所述第四溶剂为有机溶剂;
所述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与碳酸氢钠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0.8-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溶剂为二氯甲烷;所述具有结构式(V)的化合物与碳酸氢钠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1-2。
CN202110019324.X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Active CN112830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324.XA CN112830957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324.XA CN112830957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0957A CN112830957A (zh) 2021-05-25
CN112830957B true CN112830957B (zh) 2022-07-22

Family

ID=7592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9324.XA Active CN112830957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09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6083A (en) * 1964-02-25 1967-01-25 Hoffmann La Roche 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ene ketones
CA2920220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Sandoz Ag Synthesis of peptide epoxy ketones
CA3012074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AbbVi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Organic reactions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hydroxyalkyl(alkyl)cellulose or an alkylcellulose
CN108484509A (zh) * 2018-05-18 2018-09-04 河南大学 一类带有Boc氨基巴比妥酸-环己二烯螺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369610A (zh) * 2018-12-17 2019-02-22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环丁醇并硝基取代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0740996A (zh) * 2017-04-10 2020-01-31 密执安大学评议会 共价小分子dcn1抑制剂和使用其的治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5317A (zh) * 2010-03-25 2010-08-18 浙江大学 合成多取代呋喃化合物的方法
EP3452483B1 (en) * 2016-05-05 2020-04-01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No. 2) Limited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inhibitors
CN110054637A (zh) * 2019-06-11 2019-07-26 重庆大学 一种制备苯并磺内酰胺类含手性四氢吡啶骨架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6083A (en) * 1964-02-25 1967-01-25 Hoffmann La Roche 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polyene ketones
CA2920220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Sandoz Ag Synthesis of peptide epoxy ketones
CA3012074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AbbVi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Organic reactions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hydroxyalkyl(alkyl)cellulose or an alkylcellulose
CN110740996A (zh) * 2017-04-10 2020-01-31 密执安大学评议会 共价小分子dcn1抑制剂和使用其的治疗方法
CN108484509A (zh) * 2018-05-18 2018-09-04 河南大学 一类带有Boc氨基巴比妥酸-环己二烯螺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369610A (zh) * 2018-12-17 2019-02-22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环丁醇并硝基取代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lenone-Mediated Racemization/Epimerization-Free Peptide Bond 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ptide Synthesis;Zhengning Wang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10630;第143卷(第27期);10374-10381 *
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 in the Manufacture of Carfilzomib, Part 1: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Commercial Route to Prepare the Epoxyketone Warhead;Peter K. Dornan等;《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20200402;第24卷(第4期);481–489 *
卡非佐米合成路线图解;尹浩等;《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71020;第27卷(第5期);415-418 *
联烯酮介导的无外消旋/差向异构化肽键的形成及其在多肽合成中的应用;赵华等;《有机化学》;20211022;第41卷(第10期);4094-409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0957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2795B2 (ja) リシン−グルタミン酸ジペプチド誘導体
CN103242431B (zh) 一种比伐卢定的制备方法
CN109134602B (zh) 一种高效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配体psma-617的固相制备方法
CN107474107B (zh) Glyx-13的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glyx-13的化合物
KR102337328B1 (ko) 용액상 gap 펩타이드 합성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703669B2 (ja) リュープロレリンの製造方法
CN103641890A (zh) 一种卡非佐米的合成方法
Chung et al. Cyclic peptide facial amphiphile preprogrammed to self-assemble into bioactive peptide capsules
KR102303092B1 (ko) 합성 펜타펩티드의 제조법
CN112830957B (zh) 一种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CN116375792A (zh) 短肽Boc-L-Tyr(tBu)-Aib-OH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9376A (zh) 环(苯丙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n-甲基亮氨酰-亮氨酰)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1051289A (zh) 被保护的l-肌肽衍生物、l-肌肽以及结晶性l-肌肽锌络合物的制造方法
EP3398933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long-chain compound
CN113024637B (zh) 一种以水溶性炔酰胺作为缩合剂制备卡非佐米的方法
CN114989091A (zh) 一种谷氨酰胺基乙基咪唑的制备方法
JP5807140B1 (ja) 合成ペンタペプチドの製造法
CN108864252B (zh) 制备nrx-1074的方法
CN1240712C (zh) 制备酪-丝-亮三肽的方法
CN110627874B (zh) 一种帕瑞肽的制备方法
CN116789731A (zh) 短肽Fmoc-L-Ala-L-Ala-OH的制备方法
CN102167731B (zh) 一种固相多肽合成奥米加南的制备方法
CN110041407B (zh) 一种基于Fmoc二肽的合成醋酸德舍瑞林的方法
CN101328136B (zh) 一种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147235A (ko) 선별적 용해도를 갖는 트리페닐메탄 유도체 및 그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1

Address after: Room 618, No. 11 Yun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555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npeptide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99 No. 330022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Ziyang Avenu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