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8247B -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8247B CN112828247B CN202011615772.8A CN202011615772A CN112828247B CN 112828247 B CN112828247 B CN 112828247B CN 202011615772 A CN202011615772 A CN 202011615772A CN 112828247 B CN112828247 B CN 1128282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mould
- box
- connecting rod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2—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1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etal, e.g. car bo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3/00—Selection of compositions for coating the surfaces of moulds, cores, or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配重产品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其包括冷却水箱、分别连通于冷却水箱内部的进水管和排水管、设置于冷却水箱内部的上模和下模,所述冷却水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模连接于所述上箱体内壁,所述下模连接于下箱体内壁,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之间相对距离的升降组件,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闭合时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并形成型腔,所述上模设有连通于型腔并延伸至冷却水箱外部的排气管,所述上箱体设有连通于型腔内部的注射头。本申请具有配重块加工精度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重产品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工业配重块可以用于不同领域的不同产品上面做配件,充分起到了增加重量和保持平衡的作用。配重块也不仅限于应用在大型机械设备上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里,
目前,最常见到的配重块是采用熔炼铸造工艺生产的铸铁配重块,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进黑砂模具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黑砂模具材质不稳定、耐用性差,且采用黑砂模具制造出来的产品尺寸和外观较为粗糙。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配重块的加工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
S1,在加工模具的型腔内壁涂覆脱模涂料,所述加工模具采用金属材质;
S2,向加工模具内浇铸熔融后的原料,原料包括面包铁、废钢;
S3,原料冷却成型并脱模获得半成品;
S4,对半成品称重并修正,使半成品重量达到预设重量;
S5,在半成品表面涂覆防腐涂料获得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金属材质的模具,基于金属材质的特性,相对于黑砂模具,金属模具能够更加耐用,其型腔内壁粗糙度也更低,从而使原料成型后其表面更加平整,且采用面包铁和废钢作为原材料,不仅成本低,且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方便对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半成品原料成型后在表面涂覆防腐涂料,增加配重块的防腐蚀性,提升成品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模具,包括冷却水箱、分别连通于冷却水箱内部的进水管和排水管、设置于冷却水箱内部的上模和下模,所述冷却水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模连接于所述上箱体内壁,所述下模连接于下箱体内壁,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之间相对距离的升降组件,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闭合时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并形成型腔,所述上模设有连通于型腔并延伸至冷却水箱外部的排气管,所述上箱体设有连通于型腔内部的注射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水箱、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下,使上模和下模分别连接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上,在对配重块加工时,将通过升降组件将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分离,使上模和下模之间分离,型腔打开,工作人员在型腔内壁涂覆脱模涂料,此时再通过升降组件时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闭合,并使上模和下模之间闭合,此时型腔封闭,熔融后的原料通过注射头注入型腔内,型腔内的气体则通过排气管排出至冷却水箱外部,随后通过进水管对冷却水箱内添加冷却液,以对上模和下模整体进行冷却,提升型腔内高温原料的冷却效率,使原料能够快速冷却成型,当型腔内原料冷却后,先通过排水管将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排出,再通过升降组件将上箱体和下箱体打开,并使上模和下模之间分离,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成型后的半成品取出。
优选的,所述上模弹性连接于所述上箱体内壁,且所述上模底端低于所述上箱体底端,所述下模弹性连接于所述下箱体内壁,所述下模顶端高于所述下箱体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模弹性连接于上箱体,并使下模弹性连接于下箱体,当升降组件驱动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相互靠近时,上模底端低于所述上箱体底端,下模顶端高于所述下箱体顶端,上模和下模之间先形成闭合状态,在上箱体和下箱体继续运动的过程中,上模和下模在弹力作用下不断增压,以增加型腔内部的密封性,且减小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半成品在成型后更加容易脱模,且表面毛刺更少。
优选的,所述上模底面绕所述型腔呈环向向设置有密封环,所述下模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密封环相配合的密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环和密封槽的配合下,以提升型腔内部的密封性,减少冷却水箱内部的冷却液通过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缝隙进入型腔内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上模内绕所述型腔开设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上模外壁,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上模底面,所述下模内绕所述型腔开设有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一端连通于所述下模外壁,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下模顶面,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第一换热通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配合下,当上模和下模之间合模后,使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当冷却水箱内填充冷却液后,使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内部流通并循环,进一步提升对上模和下模的热交换效率,提升对型腔内部原料的冷却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或第二换热通道设有泵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换热通道或第二换热通道内设置泵体,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连通后,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内部充满冷却液,当型腔内原料过热时,此时通过启动泵体,加速冷却液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内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冷却液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对型腔内部原料的冷却效率,在原料脱模时,通过泵体能够快速将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液排出。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型腔内的夹持板、固定连接于夹持板的弹性伸缩杆、设置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且连接于弹性伸缩杆的驱动机构,所述上模底面和所述下模顶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伸缩杆相配和的第一连接槽,所述上箱体底面和所述下箱体顶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伸缩杆相配和的第二连接槽,所述弹性伸缩杆沿水平方向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时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板贴合于型腔侧壁,所述上模与下模开模时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板朝向型腔中部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当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相互远离时,即上模和下模之间分开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弹性伸缩杆和夹持板朝向型腔中部移动,在两侧夹持板的配合下,通过弹性伸缩杆不断对型腔内的半成品施压,当上模和下模之间分开后,两侧夹持板将半成品夹持并悬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以对半成品完成脱模,且方便工作人员对半成品取出及搬运。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上箱体外壁且平行等长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下箱体外壁且平行等长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位于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沿竖直方向排布且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沿竖直方向排布且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所述弹性伸缩杆远离夹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配合下,当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相互远离时,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于上箱体的一端朝向远离下箱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于支撑板的一端朝向型腔的方向移动,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配合下,以使支撑板靠近型腔,在两侧支撑板的配合下,对型腔内的半成品进行夹持。
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支撑管、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管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板的固定杆、设置于支撑管内的弹簧,所述支撑板开设有连通于支撑管的通孔,所述支撑管内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并设有转动把手,所述弹簧位于固定杆和所述调节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管、固定杆和弹簧的配合下,以对支撑板和夹持板之间进行弹性支撑,且在支撑管内设置螺纹连接的调节杆,将弹簧设置于调节杆与固定杆之间,当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伸缩杆使夹持板将位于型腔内的半成品夹持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半成品取出及搬运时,通过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朝向远离固定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弹簧的弹性形变减小,即夹持板与成型的原料之间的力逐渐减小,便于工作人员将原料从两个夹持板之间取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金属材质的模具,基于金属材质的特性,相对于黑砂模具,金属模具能够更加耐用,其型腔内壁粗糙度也更低,从而使原料成型后其表面更加平整;
2.采用面包铁和废钢作为原材料,不仅成本低,且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方便对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
3.将上模和下模设置于冷却水箱内,提升型腔内高温原料的冷却效率;
4.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配合下,使冷却液在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内部流通并循环,提升对上模和下模的热交换效率,提升对型腔内部原料的冷却效率;
5.通过设置夹持组件,方便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脱模及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水箱;2、上模;3、下模;4、升降组件;5、夹持组件;6、上箱体;7、下箱体;8、进水管;9、排水管;10、型腔;11、密封环;12、密封槽;13、排气管;14、注射头;15、安装耳;16、液压缸;17、弹性件;18、支撑环;19、支撑杆;20、弹簧;21、第一限位环;22、第二限位环;23、第一换热通道;24、第二换热通道;25、泵体;26、夹持板;27、弹性伸缩杆;28、驱动机构;29、支撑管;30、固定杆;31、第一连接槽;32、第一定位槽;33、第一定位环;34、第二连接槽;35、第二定位槽;36、第二定位环;37、第一连杆;38、第二连杆;39、第三连杆;40、第四连杆;41、支撑板;42、通孔;43、调节杆;44、转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包括:
S1,在加工模具的型腔内壁涂覆脱模涂料,加工模具采用金属材质;
S2,向加工模具内浇铸熔融后的原料,原料包括面包铁、废钢;
S3,原料冷却成型并脱模获得半成品;
S4,对半成品称重并修正,使半成品重量达到预设重量;
S5,在半成品表面涂覆防腐涂料获得成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
采用金属材质的模具,基于金属材质的特性,相对于黑砂模具,金属模具能够更加耐用,其型腔内壁粗糙度也更低,从而使原料成型后其表面更加平整,且采用面包铁和废钢作为原材料,不仅成本低,且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方便对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半成品原料成型后在表面涂覆防腐涂料,增加配重块的防腐蚀性,提升成品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配重块用加工模具。参照图1和图2,一种配重块用加工模具,包括冷却水箱1、上模2、下模3、升降组件4和夹持组件5,其中,冷却水箱1包括上箱体6和下箱体7,上箱体6连接有进水管8,下箱体7连接有排水管9,上模2连接于上箱体6内壁,下模3连接于下箱体7内壁,上箱体6和下箱体7在竖直方向上闭合时上模2与下模3之间合模并形成型腔10,为增加型腔10的密封性,上模2底面绕型腔10呈环向向设置有密封环11(图4中示出),下模3顶面开设有与密封环11相配合的密封槽12(图5中示出)。
参照图1和图2,上模2设有连通于型腔10并延伸至冷却水箱1外部的排气管13,排气管13优选设为柔性材质,上箱体6穿设有穿过上模2外壁并伸入型腔10的注射头14,升降组件4优选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升降组件4对称分布于冷却水箱1两侧,夹持组件5优选设置有两组,分别对称设置于冷却水箱1相邻于升降组件4的两侧。
参照图1,升降组件4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上箱体6外壁和下箱体7外壁的一对安装耳15、固定连接于上下两侧安装耳15之间的液压缸16,当需要对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进行开启或闭合时,通过同时启动四组升降组件4中的液压缸16,以驱动上箱体6远离或者靠近下箱体7。
参照图2和图3,上模2顶面与上箱体6内壁之间连接有四组弹性件17,上模2顶面与上箱体6内壁之间连接有四组弹性件17,四组弹性件17件分别连接于上模2顶面或下模3底面靠近四角的位置,以对上模2和上箱体6之间,以及下模3和下箱体7之间进行稳定支撑,弹性件17包括支撑环18、滑动插接于支撑环18内的支撑杆19、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环18和支撑杆19的弹簧20。
参照图3,其中,支撑环18连接于上箱体6内壁或下箱体7内壁,支撑杆19连接于上模2外壁或下模3外壁,为限定支撑杆19在支撑环18内的位置,支撑环18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21、支撑杆19周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2,在无外力作用状态下,第二限位环22端面滑动抵接于第一限位环21端面,以对支撑杆19和支撑环18之间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即对上模2和上箱体6之间,以及下模3和下箱体7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进行限定。
参照图2,在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远离时,上模2底面的水平高度低于上箱体6底面,下模3顶面的水平高度高于下箱体7顶面,当升降组件4驱动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相互靠近时,上模2和下模3之间先形成闭合状态,在上箱体6和下箱体7继续运动的过程中,上模2和下模3在弹力作用下不断增压,以增加型腔10内部的密封性。
参照图4和图5,为增加对型腔10内部原料的冷却效率,上模2内绕型腔10开设有绕上半部分型腔10呈蛇形延伸的第一换热通道23,第一换热通道23一端连通于上模2外侧壁,第一换热通道23另一端连通于上模2底面,下模3内绕型腔10开设有绕下半部分型腔10呈蛇形延伸的第二换热通道24,第二换热通道24一端连通于下模3外侧壁,第二换热通道24另一端连通于下模3顶面,上模2与下模3合模后第一换热通道23另一端连通于第二换热通道24另一端,第一换热通道23开口端设有泵体25。
参照图4和图5,当上模2和下模3之间合模后,使第一换热通道23和第二换热通道24之间相互连通,当冷却水箱1内填充冷却液后,此时通过启动泵体25,加速冷却液在第一换热通道23和第二换热通道24内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冷却液与上模2和下模3之间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对型腔10内部原料的冷却效率。
参照图2和图6,夹持组件5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型腔10内的夹持板26、固定连接于夹持板26的弹性伸缩杆27、设置于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且连接于弹性伸缩杆27的驱动机构28,弹性伸缩杆27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板41的支撑管29、滑动连接于支撑管29且固定连接于夹持板26的固定杆30、设置于支撑管29内的弹簧20,其中,支撑管29和固定杆30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位于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驱动机构28位于冷却水箱1外部,上模2与下模3合模时驱动机构28驱动夹持板26贴合于型腔10侧壁,上模2与下模3开模时驱动机构28驱动夹持板26朝向型腔10中部移动。
参照图4,上模2底面和下模3顶面均开设有与固定杆30相配和的第一连接槽31,且第一连接槽31内壁开设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槽32,固定杆30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定位槽3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环33(图6中示出),且第一定位槽32和第一定位环33截面均呈梯形,当上模2和下模3之间合模时,通过第一定位环33和第一定位槽32之间的配合,对固定杆30和夹持板26相对于型腔10的位置进行限定。
参照图5,上箱体6底面和下箱体7顶面均开设有与支撑管29相配和的第二连接槽34,且第二连接槽34内壁开设有绕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槽35,支撑管29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定位槽35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环36(图6中示出),且第二定位槽35和第二定位环36截面均呈梯形,当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闭合时,通过第二定位环36和第二定位槽35之间的配合,对支撑管29相对于冷却水箱1的位置进行限定。
参照图2和图6,驱动机构28包括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和支撑板41,其中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在支撑板41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且第一连杆37、第二连杆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之间均等长。
参照图6,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一端铰接于上箱体6外壁且相互平行,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41,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一端铰接于下箱体7外壁且相互平行,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41,支撑板41位于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且沿竖直方向设置。
参照图2和图6,当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相互远离时,带动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铰接于上箱体6的一端朝向远离下箱体7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铰接于支撑板41的一端朝向型腔10的方向移动,在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的配合下,以使支撑板41靠近型腔10,在两侧夹持板26的配合下,对型腔10内的半成品进行夹持。
参照图6,为便于调节夹持板26对型腔10内的原料的夹持力,支撑板41开设有连通于支撑管29的通孔42,支撑管29内远离固定杆3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43,调节杆43远离固定杆30的一端穿过通孔42并设有转动把手44,弹簧20位于固定杆30和调节杆43之间。
参照图2和图6,当驱动机构28通过弹性伸缩杆27使夹持板26将位于型腔10内的半成品夹持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半成品取出及搬运时,通过转动调节杆43,使调节杆43朝向远离固定杆3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弹簧20的弹性形变减小,即夹持板26与成型的原料之间的力逐渐减小,便于工作人员将原料从两个夹持板26之间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配重块用加工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对配重块加工时,将通过升降组件4将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分离,使上模2和下模3之间分离,型腔10打开,工作人员在型腔10内壁以及两侧夹持板26相对的表面涂覆脱模涂料,此时再通过升降组件4时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闭合,并使上模2和下模3之间闭合,此时型腔10封闭,熔融后的原料通过注射头14注入型腔10内,型腔10内的气体则通过排气管13排出至冷却水箱1外部,随后通过进水管8对冷却水箱1内添加冷却液,以对上模2和下模3整体进行冷却,提升型腔10内高温原料的冷却效率,使原料能够快速冷却成型。
当型腔10内原料冷却后,先通过排水管9将冷却水箱1内的冷却液排出,再通过升降组件4将上箱体6和下箱体7打开,并使上模2和下模3之间分离,此时在两侧夹持组件5的配合下,使成型后的半成品脱离上模2和下模3,通过转动调节杆43,使调节杆43朝向远离固定杆30的方向移动,使弹簧20的弹性形变减小,即两侧夹持板26对成型的半成品之间的夹持力逐渐减小,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成型后的半成品取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S1,在加工模具的型腔(10)内壁涂覆脱模涂料,所述加工模具采用金属材质;
S2,向加工模具内浇铸熔融后的原料,原料包括面包铁、废钢;
S3,原料冷却成型并脱模获得半成品;
S4,对半成品称重并修正,使半成品重量达到预设重量;
S5,在半成品表面涂覆防腐涂料获得成品;
其所述加工模具包括冷却水箱(1)、分别连通于冷却水箱(1)内部的进水管(8)和排水管(9)、设置于冷却水箱(1)内部的上模(2)和下模(3),所述冷却水箱(1)包括上箱体(6)和下箱体(7),所述上模(2)连接于所述上箱体(6)内壁,所述下模(3)连接于下箱体(7)内壁,所述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两者之间相对距离的升降组件(4),所述上箱体(6)和下箱体(7)闭合时所述上模(2)与下模(3)之间合模并形成型腔(10),所述上模(2)设有连通于型腔(10)并延伸至冷却水箱(1)外部的排气管(13),所述上箱体(6)设有连通于型腔(10)内部的注射头(14);
所述冷却水箱(1)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组件(5),所述夹持组件(5)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型腔(10)内的夹持板(26)、固定连接于夹持板(26)的弹性伸缩杆(27)、设置于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且连接于弹性伸缩杆(27)的驱动机构(28),所述上模(2)底面和所述下模(3)顶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伸缩杆(27)相配和的第一连接槽(31),所述上箱体(6)底面和所述下箱体(7)顶面均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伸缩杆(27)相配和的第二连接槽(34),所述弹性伸缩杆(27)沿水平方向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槽(31)和第二连接槽(34),所述上模(2)与下模(3)合模时驱动机构(28)驱动夹持板(26)贴合于型腔(10)侧壁,所述上模(2)与下模(3)开模时驱动机构(28)驱动夹持板(26)朝向型腔(10)中部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28)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上箱体(6)外壁且平行等长的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一端铰接于所述下箱体(7)外壁且平行等长的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位于上箱体(6)和下箱体(7)之间的支撑板(41),所述第一连杆(37)和第二连杆(38)沿竖直方向排布且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41),所述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沿竖直方向排布且另一端均铰接于支撑板(41),所述弹性伸缩杆(27)远离夹持板(2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41);
所述弹性伸缩杆(27)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41)的支撑管(29)、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管(29)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板(26)的固定杆(30)、设置于支撑管(29)内的弹簧(20),所述支撑板(41)开设有连通于支撑管(29)的通孔(42),所述支撑管(29)内远离固定杆(3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43),所述调节杆(43)远离固定杆(30)的一端穿过通孔(42)并设有转动把手(44),所述弹簧(20)位于固定杆(30)和所述调节杆(4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弹性连接于所述上箱体(6)内壁,且所述上模(2)底端低于所述上箱体(6)底端,所述下模(3)弹性连接于所述下箱体(7)内壁,所述下模(3)顶端高于所述下箱体(7)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底面绕所述型腔(10)呈环向设置有密封环(11),所述下模(3)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密封环(11)相配合的密封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内绕所述型腔(10)开设有第一换热通道(23),所述第一换热通道(23)一端连通于所述上模(2)外壁,所述第一换热通道(23)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上模(2)底面,所述下模(3)内绕所述型腔(10)开设有第二换热通道(24),所述第二换热通道(24)一端连通于所述下模(3)外壁,所述第二换热通道(24)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下模(3)顶面,所述上模(2)与下模(3)合模后第一换热通道(23)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24)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用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23)或第二换热通道(24)设有泵体(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5772.8A CN11282824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15772.8A CN11282824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8247A CN112828247A (zh) | 2021-05-25 |
CN112828247B true CN112828247B (zh) | 2022-09-16 |
Family
ID=7592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15772.8A Active CN112828247B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282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64218B (zh) * | 2024-01-15 | 2024-03-19 | 河北代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消失模模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5552A (zh) * | 2005-12-22 | 2006-06-14 | 赵振兴 | 抽油机平衡重块金属型铸造生产工艺 |
CN208178375U (zh) * | 2018-04-28 | 2018-12-04 | 浙江裕融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浇筑效果好的铸造模具 |
CN209239028U (zh) * | 2018-11-06 | 2019-08-13 | 河北炊花铸造有限公司 | 一种铸铁炊具铸造用模具成型装置 |
CN210908000U (zh) * | 2019-07-29 | 2020-07-03 | 安徽埃斯克制泵有限公司 | 一种耐磨型给料泵叶轮成型装置 |
CN110722126A (zh) * | 2019-10-17 | 2020-01-24 | 关辉 | 一种无暇可快速脱模的压铸模具 |
CN211101455U (zh) * | 2019-11-27 | 2020-07-28 | 浙江遂昌鑫丰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轮毂铸造设备 |
CN212045806U (zh) * | 2019-12-18 | 2020-12-01 | 湖州慧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
CN211638285U (zh) * | 2019-12-25 | 2020-10-09 | 宿迁中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方向器下连板模具 |
CN211590610U (zh) * | 2019-12-27 | 2020-09-29 | 南京欧美达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陶瓷靶材的铸造模具 |
CN111906252B (zh) * | 2020-07-16 | 2022-02-15 | 池州恒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球磨铸件的装置及制备球磨铸件的方法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11615772.8A patent/CN11282824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8247A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28247B (zh) | 一种配重块用加工工艺及其加工模具 | |
CN110978404A (zh) |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11990829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模板的金属配件铸模装置 | |
CN118002744A (zh) | 一种不锈钢零部件铸造装置 | |
CN117753952A (zh) | 一种金属铸造模具 | |
CN110421139B (zh) | 一种后盖铸件定位成型模具及成型加工方法 | |
CN208555929U (zh) | 一种马达转子模具 | |
CN214417631U (zh) | 一种便于提高钢管生产效率的挤压铸造模具 | |
CN206763894U (zh) | 一种一模两件缸套挤压铸造模具 | |
CN206356531U (zh) | 全自动智能注蜡机 | |
CN108994272A (zh) | 一种压铸模具的压铸方法 | |
CN212666519U (zh) | 一种汽车配件成型模具 | |
CN208513629U (zh) | 一种用于锻钢止回阀阀杆加工模具 | |
CN209666127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工业注塑模具 | |
CN211914299U (zh) | 一种注塑件加工二次包塑模具 | |
CN218983100U (zh) | 一种铝合金锭成型装置 | |
CN109249007A (zh) | 一种阳极铜板生产加工系统及其方法 | |
CN217798344U (zh) | 一种大型正斜三通挤压成型设备 | |
CN219683914U (zh) | 一种压铸机用便拆式压铸模具 | |
CN214353992U (zh) | 一种冷却式注塑模具 | |
CN207210492U (zh) | 一种钢板性能强化处理设备 | |
CN218693630U (zh) | 一种有色金属浇铸腔模 | |
CN220239987U (zh) | 一种具有自动顶模的球墨铸件模具 | |
CN210467569U (zh) | 一种方便开模取料的磁芯成型模具 | |
CN220593814U (zh) | 一种橡胶冷却脱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