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6182A -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 Google Patents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6182A
CN112826182A CN202011260165.4A CN202011260165A CN112826182A CN 112826182 A CN112826182 A CN 112826182A CN 202011260165 A CN202011260165 A CN 202011260165A CN 112826182 A CN112826182 A CN 112826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fastener
flange
slid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0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6182B (zh
Inventor
董宥辰
田村和夫
儿岛佳敬
野崎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26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6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6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6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2"Two-way" or "double-act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者能够将插棒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的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双开尾拉链(1)具备:拉链链条(2);具有座棒(20)及插棒(30)的打开件(10);和沿着链牙(5L、5R)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5L、5R)啮合及分离的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其中,插棒(30)能够横穿过第1左凸缘(74)及第2左凸缘(84)或者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向第1拉头(7)的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第2拉头(8)的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

Description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其具备设于一对拉链牙链带中的一方拉链牙链带的插棒、和能够供插棒插拔的设于另一方拉链牙链带的座棒。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重视功能性而能够利用两个拉头将衣服等的一对拉链牙链带从上下两端分离的双开尾拉链(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2011/030448号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开尾拉链所使用的打开件在将插棒插入至拉头时需要插入与前后并列的两个拉头相应的长度。因此,用于插入插棒的距离较长,且在两个拉头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难以插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插棒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的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具备:拉链链条,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的第1缘部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的第1拉链牙链带、和在第2拉链带的第2缘部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的第2拉链牙链带;打开件,其具有设置在上述第1拉链带的后方的端部的座棒、以及设置在上述第2拉链带的后方的端部的插棒;和第1拉头及第2拉头,其沿着上述链牙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啮合及分离,在该双开尾拉链中,将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将与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第1拉头具有:第1上翼板;第1下翼板;第1引导柱,其将上述第1上翼板的前方侧的下表面与上述第1下翼板的前方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1上翼板或上述第1下翼板的左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1上翼板或上述第1下翼板的右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上述第2拉头具有:第2上翼板;第2下翼板;第2引导柱,其将上述第2上翼板的后方侧的下表面与上述第2下翼板的后方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2上翼板或上述第2下翼板的左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2上翼板或上述第2下翼板的右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上述插棒能够横穿过上述第1左凸缘及上述第2左凸缘或者上述第1右凸缘及上述第2右凸缘而向上述第1上翼板与上述第1下翼板之间以及上述第2上翼板与上述第2下翼板之间插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上述插棒能够横穿过上述第1左凸缘及上述第2左凸缘或者上述第1右凸缘及上述第2右凸缘而从上述第1上翼板与上述第1下翼板之间以及上述第2上翼板与上述第2下翼板之间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上述插棒能够在开始向上述第1上翼板与上述第1下翼板之间插入后,从上述第2上翼板与上述第2下翼板之间插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上述插棒具有:第2基部,其设置在上述第2链牙的后方;第1插入部,其形成在前方的端部且左方的端部;第2插入部,其形成在上述第2基部与上述第1插入部之间的左方端部,且上下方向的长度朝向左方而变短;第3插入部,其形成在上述第2插入部的右方,且与上述第2插入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薄壁部,其沿着上述第3插入部的右方延伸,且与上述第3插入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和通路部,其形成在上述第1插入部与上述第3插入部之间,且上下方向的长度与上述薄壁部相同或与上述薄壁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上述插棒在上述通路部向上述第1上翼板与上述第1下翼板之间插入后,横穿过上述第1左凸缘及上述第2左凸缘或者上述第1右凸缘及上述第2右凸缘而向上述第2上翼板与上述第2下翼板之间插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应用于拉链链条,该拉链链条具有在第1拉链带的第1缘部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的第1拉链牙链带、和在第2拉链带的第2缘部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的第2拉链牙链带,在该打开件中,将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并将与上述第1拉链带及上述第2拉链带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打开件具备:座棒,其设置在上述第1拉链带的后方的端部;和插棒,其设置在上述第2拉链带的后方的端部,上述座棒具有并列设置在上述第1链牙的后方的第1基部,上述插棒具有:第2基部,其设置在上述第2链牙的后方;第1插入部,其形成在前方的端部且左方的端部;第2插入部,其形成在上述第2基部与上述第1插入部之间的左方端部;第3插入部,其形成在上述第2插入部的右方,且与上述第2插入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薄壁部,其沿着上述第3插入部的右方延伸,且与上述第3插入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和通路部,其形成在上述第1插入部与上述第3插入部之间,且上下方向的长度与上述薄壁部相同或与上述薄壁部相比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中,上述座棒具有从上述第1基部的后方侧向左方突出、并与上述第1基部隔开间隔地向前方延伸的第1引导片,上述插棒具有沿着上述第2基部的右方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2引导片。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中,在上述第1基部的前方且右方的端部形成有凸部,在上述第1插入部的左方的端部形成有凹部,上述凸部与上述凹部啮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中,上述第1插入部的前方侧是与上述链牙的前方侧相同的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中,上述第2插入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朝向左方而变短。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中,上述通路部具有结构不同的通路指示部。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具备:拉链链条,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的第1缘部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的第1拉链牙链带、和在第2拉链带的第2缘部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的第2拉链牙链带;上述打开件;和第1拉头及第2拉头,其沿着上述链牙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啮合及分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上述第1拉头具有:第1上翼板;第1下翼板;第1引导柱,其将上述第1上翼板的前方侧的下表面与上述第1下翼板的前方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1上翼板或上述第1下翼板的左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1上翼板或上述第1下翼板的右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上述第2拉头具有:第2上翼板;第2下翼板;第2引导柱,其将上述第2上翼板的后方侧的下表面与上述第2下翼板的后方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2上翼板或上述第2下翼板的左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其至少在上述第2上翼板或上述第2下翼板的右方端向使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上述第1左凸缘、上述第1右凸缘、上述第2左凸缘及上述第2右凸缘各自的上下方向之间的长度比上述第1基部和上述第1引导片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且比上述薄壁部及上述通路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上述第2上翼板和上述第2下翼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上述第3插入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上述第2拉头的上述第2右凸缘的上下间隔以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中,在上述第1基部的右方侧形成有凹状的第1收纳部,在上述第2基部的后方且左方侧形成有凹状的第2收纳部,上述第2引导柱收纳于上述第1收纳部及上述第2收纳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能够将插棒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的拉链链条。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图3表示图2的III-III截面。
图4表示图3的IV-IV截面。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头插入到座棒的状态。
图6是以与图4对应的截面表示图5的状态的图。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刚刚将插棒向拉头插入之后的状态。
图8表示图7的VIII-VIII截面。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将插棒向拉头插入的过程中的状态。
图10表示图9的X-X截面。
图11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将插棒向拉头插入的过程中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拉链
2:拉链链条
3(3L、3R):拉链牙链带
4(4L、4R):拉链带
5(5L、5R):链牙
6(6L、6R):缘部
7:第1拉头
71:第1上翼板
72:第1下翼板
73:第1引导柱
74:第1左凸缘
75:第1右凸缘
8:第2拉头
81:第2上翼板
82:第2下翼板
83:第2引导柱
84:第2左凸缘
85:第2右凸缘
10:打开件
20:座棒
21:第1基部
21a:第1收纳部
21b:凸部
22:第1引导片
30:插棒
31:第2基部
31a:第2收纳部
32:第2引导片
33:薄壁部
34:第1插入部
34a:凹部
35:第2插入部
36:第3插入部
37:通路部
37a:通路指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及拉链1。
图1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的拉链链条2。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箭头F表示前方,箭头B表示后方,箭头L表示左方,箭头R表示右方。而且,将未图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U-D,将纸面近前作为上方U,并将纸面内里作为下方D。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拉链链条2具有第1拉链牙链带3L和第2拉链牙链带3R。第1拉链牙链带3L具有按每规定间距地固定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上的多个第1链牙5L。第2拉链牙链带3R具有按每规定间距地固定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上的多个第2链牙5R。
座棒20跟随在第1链牙5L的后方B而设置于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插棒30跟随在第2链牙5R的后方B而设置于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座棒20和插棒30构成打开件10。
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具有座棒20及插棒30。打开件10设置在拉链带4L、4R的后方B的端部。在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以与第1拉链带4L重叠的方式设置有第1加强部4L1,在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以与第2拉链带4R重叠的方式设置有第2加强部4R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加强部4L1及第2加强部4R1是薄片材,也可以不设置。
座棒20以夹着第1拉链带4L的方式设置在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对于座棒20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而言,第1缘部6L侧的一部分和后方B的端部侧的一部分从第1拉链带4L突出并在上下方向U-D上连结。另外,座棒20相对于包含第1拉链带4L的面在上下方向U-D上对称地形成。
插棒30以夹着第2拉链带4R的方式设置在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对于插棒30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而言,第2缘部6R侧的一部分和后方B的端部侧的一部分从第2拉链带4R突出并在上下方向U-D上连结。另外,插棒30相对于包含第2拉链带4R的面在上下方向U-D上对称地形成。
为了易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在第1拉链带4L的上方(U)的面上对座棒20进行说明,在第2拉链带4R的上方(U)的面上对插棒30进行说明。下方(D)的面上的座棒20及插棒30形成为与上方(U)的面上的座棒20及插棒30相对于包含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面成为面对称。
座棒20具有第1基部21及第1引导片22。第1基部21与第1链牙5L并列且位于后方B的端部。在第1基部21的右方R侧形成有凹状的第1收纳部21a。第1引导片22从第1基部21的后方B侧向左方L突出,并与第1基部21隔开间隔地向前方F延伸。第1基部21与第1引导片22之间露出有第1加强部4L1。
插棒30具有第2基部31、第2引导片32、薄壁部33、第1插入部34、第2插入部35、第3插入部36及通路部37。第2基部31位于第2链牙5R的后方B。在第2基部31的后方B且左方L侧形成有凹状的第2收纳部31a。第2引导片32沿着第2基部31的右方R侧的端部向前方F延伸。薄壁部33与第2基部31及第2引导片32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薄壁部33以沿着第2引导片32的左方(L)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插棒30的薄壁部33的前方F的端部且左方L的端部形成有第1插入部34。第1插入部34与第2链牙5R并列设置。第1插入部34形成为与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第1插入部34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可以与第2链牙5R相同。第1插入部34的前方F侧形成为与第2链牙5R的前方F侧相同的形状。因此,第1插入部34的前方F侧能够与第1链牙5L可靠地啮合。
在座棒20的第1基部21的前方F且右方R的端部形成有凸部21b。凸部21b形成为与第1基部21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在插棒30的第1插入部34的左方L的端部形成有凹部34a。凹部34a可以包含第1插入部34的上下方向U-D的中央。插棒30的凹部34a与座棒20的凸部21b啮合而可靠地被定位。
在插棒30的第2基部31与第1插入部34之间的左方L的端部,形成有与第2基部31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的第2插入部35。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第3插入部36形成在薄壁部33与第2插入部35之间,且与薄壁部33及第2插入部35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
在第1插入部34与第3插入部36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薄壁部33相同或与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的通路部37。通路部37的左方L的端部优选为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通路部37为了明确位置而具有相对于其它部分改变了厚度、颜色等而与其它部分结构不同的通路指示部37a。本实施方式的通路部37具有由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的孔形成的通路指示部37a。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图3表示图2的III-III截面。图4表示图3的IV-IV截面。此外,图3及图4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一对拉链带4L、4R、加强部4L1、4R1、多个链牙5L、5R及缘部6L、6R。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具有图1所示的拉链链条2、和沿着左右的链牙5L、5R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5L、5R啮合及分离的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
第1拉头7具有:第1上翼板71;第1下翼板72;第1引导柱73,其将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侧的下表面与第1下翼板72的前方F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74,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第1右凸缘75,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拉片支承部76,其为了安装未图示的拉片而从第1上翼板71向上方突出。第1拉片支承部76与中心相比设置在左方L。
第1上翼板71和第1下翼板7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因此,第1左凸缘74之间的长度及第1右凸缘75之间的长度能够通过施加负荷而变更。
对于第1上翼板71而言,在第1引导柱73的右方R形成有被切除了角的凹状的第1切缺部71a。当从上方U观察第1切缺部71a时能够看到第1下翼板72。在第1上翼板71的上表面、且在第1切缺部71a的后方B且第1右凸缘75的前方F,形成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的凸状的第1指示部71b。第1指示部71b的右方R侧的端部与第1右凸缘75的前方F的端部对应。
在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且第1引导柱73的左方L及右方R形成有第1肩口77。在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且后方B的端部形成有第1开口78。从第1肩口77到第1开口78形成有引导链牙5的第1引导槽79。
第1拉片支承部76从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及后方B的两处向上方U突出,所突出的部分被连接且支承未图示的拉片的轴部。使用者通过捏持拉片使其以轴部为中心旋转并拉拽来使第1拉头7移动。
第2拉头8具有:第2上翼板81;第2下翼板82;第2引导柱83,其将第2上翼板81的后方B侧的下表面与第2下翼板82的后方B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84,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第2右凸缘85,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拉片支承部86,其为了安装未图示的拉片而从第2上翼板81向上方突出。第2拉片支承部86与中心相比设置在左方L。
第2上翼板81和第2下翼板8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因此,第2左凸缘84之间的长度及第2右凸缘85之间的长度能够通过施加负荷而变更。
对于第2上翼板81而言,在第2引导柱83的右方R形成有被切除了角的凹状的第2切缺部81a。当从上方U观察第2切缺部81a时能够看到第2下翼板82。在第2上翼板81的上表面、且第2切缺部81a的前方F且第2右凸缘85的后方B,形成有圆角的大致三角形的凸状的第2指示部81b。第2指示部81b的右方R侧的端部与第2右凸缘85的后方B的端部对应。
在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且第2引导柱83的左方L及右方R形成有第2肩口87。在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且前方F的端部形成有第2开口88。从第2肩口87到第2开口88形成有引导链牙5的第2引导槽89。
第2拉片支承部86从第2上翼板81的前方F及后方B的两处向上方U突出,所突出的部分被连接且支承未图示的拉片的轴部。使用者通过捏持拉片使其以轴部为中心旋转并拉拽来使第2拉头8移动。
在图2所示的拉链1中,通过由使用者将第1拉头7向前方F移动,左右的拉链链条2的链牙5L、5R啮合,通过由使用者将第1拉头7向后方B移动,链牙5L、5R的啮合解除。另外,通过由使用者将第2拉头8向后方B移动,左右的拉链链条2的链牙5L、5R啮合,通过由使用者将第2拉头8向前方F移动,链牙5L、5R的啮合解除。
此外,使打开件10移动的第2拉头8的第2左凸缘84及第2右凸缘85沿着座棒20的第1基部21与第1引导片22之间以及插棒30的薄壁部33而被引导。因此,第2拉头8能够容易地移动。
在此,该前后方向F-B是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的移动方向,也是拉链带4L、4R的带长方向。箭头L、R的左右方向L-R是拉链带4L、4R的宽度方向,且是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另外,左右方向L-R也是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的未图示的拉片的旋转轴方向。而且,垂直于未图示的纸面的上下方向U-D是与拉链带4L、4R的带面垂直的方向。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的闭合方法进行说明。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在座棒20插入了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的状态。图6是以与图4对应的截面表示图5的状态的图。此外,图5及图6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一对拉链带4L、4R、加强部4L1、4R1、多个链牙5L、5R及缘部6L、6R。
首先,使用者使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插入到座棒20。当使用者使第2拉头8向后方B移动时,第2左凸缘84插入至座棒20的第1基部21与第1引导片22之间。换言之,座棒20的第1基部21从第2拉头8的左方L的第2肩口87插入至第2引导槽89,并从第2开口88突出。
如图6所示,第2左凸缘84的形状、和座棒20的第1基部21与第1引导片22之间的形状相对应,均是朝向后方B而向左方L弯曲。因此,第2拉头8相对于座棒20顺利地插入。
另外,第2左凸缘84的后方B与第1基部21接触,第2引导柱83的左方L侧收纳于第1收纳部23。因此,第2拉头8相对于座棒20被稳定地保持。
接着,当使用者使第1拉头7向后方B移动时,第1左凸缘74插入至座棒20的第1基部21与第1引导片22之间。换言之,座棒20的第1基部21从第1拉头7的第1开口78插入。
第1左凸缘74的后方B的一部分与第1基部21接触。因此,第1拉头7相对于座棒20被稳定地保持。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刚刚将插棒30向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插入之后的状态。图8表示图7的VIII-VIII截面。此外,图7及图8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一对拉链带4L、4R、加强部4L1、4R1、多个链牙5L、5R及缘部6L、6R。
当设置插棒30时,首先,使用者在与第1拉头7的第1指示部71b相对的位置上配置形成于插棒30的通路部37的通路指示部37a。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使第1指示部71b的与圆角的三角形的顶点中的最右方R的顶点相当的部分、和形成于通路部37的通路指示部37a的与圆角的三角形的顶点中的最左方L的顶点相当的部分相对。因此,当使用者向第1拉头7插入插棒30时,能够容易地使通路部指示部37a与第1拉头7的第1指示部71b对位。
通路部37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薄壁部33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大致相同。通路指示部37a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实质上与第2拉链带4R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相同。通路部37和通路指示部37a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比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的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短。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插棒30的通路部37和通路指示部37a插入至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
此时,使用者使插棒30的第1插入部34位于第1拉头7的第1切缺部71a附近,并将其按压于第1下翼板72。这样,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第1插入部34插入至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将插棒30向拉头7、8插入的过程中的状态。图10表示图9的X-X截面。
接着,使用者使第1插入部34在插入到第1引导槽79之后向后方B行进。插棒30以通路部37在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被引导的方式朝向后方B行进。这样,第1插入部34的凹部34a与座棒20的第1基部21的凸部21b啮合。此时,通路部37位于第1右上凸缘75U和第1右下凸缘75D的后方B的端部附近。
接着,如图2及图3所示,使用者使第2插入部35插入至第2拉头8的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最大长度比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的长度长。然而,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因此使用者仅通过使第2插入部35从横向的右方R向左方L移动,就能容易地使插棒30插入至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
之后,当使用者继续压入第2插入部35时,第2右上凸缘85U和第2右下凸缘85D中的至少一个挠曲。当使用者进一步压入第2插入部35时,第2插入部35从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于是,使用者能够使第2插入部35插入至第2拉头8。当第2插入部35从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时,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嗒的触击感,能够确认插棒30已可靠地插入到第2拉头8。
另外,第2拉头8通过插棒30的第2基部31和第2拉头8的第2切缺部81a而被定位。另外,第2拉头8通过薄壁部33及第2引导片32、第2右上凸缘85U、第2右下凸缘85D而被定位。而且,第2引导柱83的右方R侧收纳于第2收纳部31a。因此,第2拉头8相对于座棒20及插棒30被稳定地保持。
之后,通过由使用者将第1拉头7拉向前方F,能够使分离的链牙5啮合而使拉链1闭合。另外,通过由使用者将第2拉头8拉向前方F,能够使啮合的链牙5分离而使拉链1打开。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的分离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使打开件10打开,使用者首先将插棒30从横向的左方L向右方R拉拽。这样,如图9所示,薄壁部33及第2插入部35从第2拉头8的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向右方R跳出。当第2插入部35从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时,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嗒的触击感,能够确认插棒30已可靠地从第2拉头8分离。
接着,当使用者将插棒30向前方F拉拽时,如图7所示,通路部37从第1拉头7的第1右凸缘75的前方F的端部脱出。之后,第1插入部34从形成有第1切缺部71a的第1肩口77脱出。因此,使用者在从第1拉头7拔出插棒30时能够容易地使通路部37从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分离。这样,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第1拉链牙链带3L与第2拉链牙链带3R分离。
图11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将插棒30向拉头7、8插入的过程中的状态。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拉头7、8是第1拉片支承部76及第2拉片支承部86形成在中央、且未形成有第1切缺部71a及第1指示部71b和第2切缺部81a及第2指示部81b的普通类型。此外,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类型的拉头。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插棒30在以下几点上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而其它方面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插棒30未形成有通路部37。另外,第1插入部34的上下方向U-D的最大长度比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的长度以及第2拉头8的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的长度短。然而,第1插入部34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第2基部31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比第2拉头8的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的长度短。第2插入部35、第3插入部36及薄壁部33在前后方向F-B上延伸至与第2拉头8的后端对应的位置,并与第2基部31相连。因此,第2基部31与第2插入部35及第3插入部36的边界形成有层差。
使用者以横穿过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的方式从右方R向左方L压入插棒30。使用者将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插入至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拉头8的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因此,插棒30在左右方向L-R上横穿过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向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
此时,插棒30优选在开始向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插入后,从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在使插棒30先开始向第1拉头7插入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更稳定地插入至拉头7、8。
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最大长度比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的长度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的长度短。然而,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因此,使用者仅通过使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从横向的右方R向左方L移动,就能够容易地将插棒30插入至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
之后,当使用者继续压入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时,第1右上凸缘75U和第1右下凸缘75D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和第2右下凸缘85D中的至少一个挠曲。当使用者进一步压入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时,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从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
于是,使用者能够将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插入至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当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从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时,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嗒的触击感,能够确认插棒30已可靠地插入至拉头7、8。
第1拉头7通过薄壁部33及第2引导片32、第1右上凸缘75U、第1右下凸缘75D而被定位。另外,第2拉头8通过插棒30的第2基部31和第2拉头8的后方B端而被定位。另外,第2拉头8通过薄壁部33及第2引导片32、第2右上凸缘85U、第2右下凸缘85D而被定位。而且,第2引导柱83的右方R侧收纳于第2收纳部31a。因此,第2拉头8相对于座棒20及插棒30被稳定地保持。
之后,通过由使用者将第1拉头7拉向前方F,能够使分离的链牙5啮合而闭合拉链1。另外,通过由使用者将第2拉头8拉向前方F,能够使啮合的链牙5分离而打开拉链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的分离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使打开件10打开,使用者以横穿过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的方式从左方L向右方R拉拽插棒30。因此,插棒30在左右方向L-R上横穿过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从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分离。
这样,薄壁部33、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从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拉头8的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向右方R跳出。当第1插入部34及第2插入部35从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以及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时,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嗒的触击感,能够确认插棒30已可靠地从拉头7、8分离。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具备:拉链链条2,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打开件10,其具有设置在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的座棒20、以及设置在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的插棒30;和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其沿着链牙5L、5R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5L、5R啮合及分离,在双开尾拉链1中,将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将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F-B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并将与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第1拉头7具有:第1上翼板71;第1下翼板72;第1引导柱73,其将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侧的下表面与第1下翼板72的前方F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74,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75,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第2拉头8具有:第2上翼板81;第2下翼板82;第2引导柱83,其将第2上翼板81的后方B侧的下表面与第2下翼板82的后方B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84,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85,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插棒30能够在左右方向L-R上横穿过第1左凸缘74及第2左凸缘84或者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向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中,插棒30能够在左右方向L-R上横穿过第1左凸缘74及第2左凸缘84或者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从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分离。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容易且迅速可靠地从拉头7、8分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中,插棒30能够在开始向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插入后,从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稳定地插入至拉头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的插棒的插入分离方法中,插棒30具有:第2基部31,其设置在第2链牙5R的后方B;第1插入部34,其形成在前方F的端部且左方L的端部;第2插入部35,其形成在第2基部31与第1插入部34之间的左方L端部,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第3插入部36,其形成在第2插入部35的右方R,且与第2插入部35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薄壁部33,其沿着第3插入部36的右方R延伸,且与第3插入部36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和通路部37,其形成在第1插入部34与第3插入部36之间,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薄壁部33相同或与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插棒30在通路部37向第1上翼板71与第1下翼板72之间插入后,在左右方向L-R上横穿过第1左凸缘74及第2左凸缘84或者第1右凸缘75及第2右凸缘85而向第2上翼板81与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更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7、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应用于拉链链条2,该拉链链条2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在打开件10中,将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将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F-B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并将与第1拉链带4L及第2拉链带4R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打开件10具备:座棒20,其设置在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和插棒30,其设置在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座棒20具有并列设置在第1链牙5L的后方B的第1基部21,插棒30具有:第2基部31,其设置在第2链牙5R的后方B;第1插入部34,其形成在前方F的端部且左方L的端部;第2插入部35,其形成在第2基部31与第1插入部34之间的左方L端部;第3插入部36,其形成在第2插入部35的右方R,且与第2插入部35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薄壁部33,其沿着第3插入部36的右方R延伸,且与第3插入部36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和通路部37,其形成在第1插入部34与第3插入部36之间,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薄壁部33相同或与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中,座棒20具有从第1基部21的后方B侧向左方L突出、并与第1基部21隔开间隔地向前方F延伸的第1引导片22,插棒30具有沿着第2基部31的右方R侧的端部向前方F延伸的第2引导片32。因此,使用者能够使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相对于打开件10稳定地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中,在第1基部21的前方F且右方R的端部形成有凸部21b,在第1插入部34的左方L的端部形成有凹部34a,凸部21b与凹部34a啮合。因此,插棒30的凹部34a与座棒20的凸部21b啮合而可靠地被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中,第1插入部34的前方F侧是与链牙的前方F侧相同的形状。因此,第1插入部34能够与第1链牙5L可靠地啮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中,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第2插入部35从横向的右方R插入至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件10中,通路部37具有结构不同的通路指示部37a。因此,使用者在向第1拉头7插入插棒30时,能够容易地将通路部37插入至第1拉头7的第1右上凸缘75U与第1右下凸缘75D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具备:拉链链条2,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上述打开件10;和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其沿着链牙5L、5R滑动,并使左右的链牙5L、5R啮合及分离。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插棒30容易且迅速可靠地插入至拉头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中,第1拉头7具有:第1上翼板71;第1下翼板72;第1引导柱73,其将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侧的下表面与第1下翼板72的前方F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74,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75,其至少在第1上翼板71或第1下翼板7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第2拉头8具有:第2上翼板81;第2下翼板82;第2引导柱83,其将第2上翼板81的后方B侧的下表面与第2下翼板82的后方B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84,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85,其至少在第2上翼板81或第2下翼板8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第1左凸缘74、第1右凸缘75、第2左凸缘84及第2右凸缘85各自的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比第1基部21和第1引导片22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短、且比薄壁部33及通路部37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长。因此,使用者能够可靠地定位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中,第2上翼板81和第2下翼板8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第3插入部36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为第2右凸缘85的上下间隔以上。因此,当第2插入部35从第2右上凸缘85U与第2右下凸缘85D之间越过时,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嗒的触击感,能够确认已可靠地插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开尾拉链1中,在第1基部21的右方R侧形成有凹状的第1收纳部21a,在第2基部31的后方B且左方L侧形成有凹状的第2收纳部31a,第2引导柱83收纳于第1收纳部21a及第2收纳部31a。因此,第2拉头8相对于座棒20及插棒30被稳定地保持。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将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双开尾拉链(1),其具备:
拉链链条(2),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
打开件(1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的座棒(2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的插棒(30);和
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其沿着所述第1链牙(5L)及所述第2链牙(5R)滑动,并使左右的第1链牙(5L)及第2链牙(5R)啮合及分离,
该双开尾拉链(1)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将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F-B)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并将与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
所述第1拉头(7)具有:第1上翼板(71);第1下翼板(72);第1引导柱(73),其将所述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前方(F)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74),其至少在所述第1上翼板(71)或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75),其至少在所述第1上翼板(71)或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2拉头(8)具有:第2上翼板(81);第2下翼板(82);第2引导柱(83),其将所述第2上翼板(81)的后方(B)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后方(B)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84),其至少在所述第2上翼板(81)或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85),其至少在所述第2上翼板(81)或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
所述插棒(30)能够横穿过所述第1左凸缘(74)及所述第2左凸缘(84)或者所述第1右凸缘(75)及所述第2右凸缘(85)而向所述第1上翼板(71)与所述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所述第2上翼板(81)与所述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棒(30)能够横穿过所述第1左凸缘(74)及所述第2左凸缘(84)或者所述第1右凸缘(75)及所述第2右凸缘(85)而从所述第1上翼板(71)与所述第1下翼板(72)之间以及所述第2上翼板(81)与所述第2下翼板(82)之间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棒(30)能够在开始向所述第1上翼板(71)与所述第1下翼板(72)之间插入后,从所述第2上翼板(81)与所述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棒(30)具有:
第2基部(31),其设置在所述第2链牙(5R)的后方(B);
第1插入部(34),其形成在前方(F)的端部且左方(L)的端部;
第2插入部(35),其形成在所述第2基部(31)与所述第1插入部(34)之间的左方(L)端部,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
第3插入部(36),其形成在所述第2插入部(35)的右方(R),且与所述第2插入部(35)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
薄壁部(33),其沿着所述第3插入部(36)的右方(R)延伸,且与所述第3插入部(36)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和
通路部(37),其形成在所述第1插入部(34)与所述第3插入部(36)之间,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所述薄壁部(33)相同或与所述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
所述插棒(30)在所述通路部(37)向所述第1上翼板(71)与所述第1下翼板(72)之间插入后,横穿过所述第1左凸缘(74)及所述第2左凸缘(84)或者所述第1右凸缘(75)及所述第2右凸缘(85)而向所述第2上翼板(81)与所述第2下翼板(82)之间插入。
5.一种打开件(10),其应用于拉链链条(2),该拉链链条(2)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
该打开件(10)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带长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将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宽度方向、且与前后方向(F-B)垂直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并将与所述第1拉链带(4L)及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带面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
所述打开件(10)具备:
座棒(20),其设置在所述第1拉链带(4L)的后方(B)的端部;和
插棒(30),其设置在所述第2拉链带(4R)的后方(B)的端部,
所述座棒(20)具有并列设置在所述第1链牙(5L)的后方(B)的第1基部(21),
所述插棒(30)具有:
第2基部(31),其设置在所述第2链牙(5R)的后方(B);
第1插入部(34),其形成在前方(F)的端部且左方(L)的端部;
第2插入部(35),其形成在所述第2基部(31)与所述第1插入部(34)之间的左方(L)端部;
第3插入部(36),其形成在所述第2插入部(35)的右方(R),且与所述第2插入部(35)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长;
薄壁部(33),其沿着所述第3插入部(36)的右方(R)延伸,且与所述第3插入部(36)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和
通路部(37),其形成在所述第1插入部(34)与所述第3插入部(36)之间,且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与所述薄壁部(33)相同或与所述薄壁部(33)相比上下方向(U-D)的长度较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开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棒(20)具有从所述第1基部(21)的后方(B)侧向左方(L)突出、并与所述第1基部(21)隔开间隔地向前方(F)延伸的第1引导片(22),
所述插棒(30)具有沿着所述第2基部(31)的右方(R)侧的端部向前方(F)延伸的第2引导片(3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打开件(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基部(21)的前方(F)且右方(R)的端部形成有凸部(21b),
在所述第1插入部(34)的左方(L)的端部形成有凹部(34a),
所述凸部(21b)与所述凹部(34a)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开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插入部(34)的前方(F)侧是与所述链牙(5)的前方(F)侧相同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开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插入部(35)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朝向左方(L)而变短。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开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部(37)具有结构不同的通路指示部(37a)。
11.一种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具备:
拉链链条(2),其具有在第1拉链带(4L)的第1缘部(6L)固定有多个第1链牙(5L)的第1拉链牙链带(3L)、和在第2拉链带(4R)的第2缘部(6R)固定有多个第2链牙(5R)的第2拉链牙链带(3R);
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开件(10);和
第1拉头(7)及第2拉头(8),其沿着所述第1链牙(5L)及所述第2链牙(5R)滑动,并使左右的第1链牙(5L)及第2链牙(5R)啮合及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拉头(7)具有:第1上翼板(71);第1下翼板(72);第1引导柱(73),其将所述第1上翼板(71)的前方(F)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前方(F)侧的上表面连结;第1左凸缘(74),其至少在所述第1上翼板(71)或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1右凸缘(75),其至少在所述第1上翼板(71)或所述第1下翼板(7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2拉头(8)具有:第2上翼板(81);第2下翼板(82);第2引导柱(83),其将所述第2上翼板(81)的后方(B)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后方(B)侧的上表面连结;第2左凸缘(84),其至少在所述第2上翼板(81)或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左方(L)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和第2右凸缘(85),其至少在所述第2上翼板(81)或所述第2下翼板(82)的右方(R)端向使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缩短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1左凸缘(74)、所述第1右凸缘(75)、所述第2左凸缘(84)及所述第2右凸缘(85)各自的上下方向(U-D)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1基部(21)和所述第1引导片(22)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短、且比所述薄壁部(33)及所述通路部(37)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上翼板(81)和所述第2下翼板(8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挠性,
所述第3插入部(36)的上下方向(U-D)的长度为所述第2右凸缘(85)的上下间隔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开尾拉链(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基部(21)的右方(R)侧形成有凹状的第1收纳部(21a),
在所述第2基部(31)的后方(B)且左方(L)侧形成有凹状的第2收纳部(31a),
所述第2引导柱(83)收纳于所述第1收纳部(21a)及所述第2收纳部(31a)。
CN202011260165.4A 2019-11-22 2020-11-12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Active CN112826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1653 2019-11-22
JP2019211653A JP7356879B2 (ja) 2019-11-22 2019-11-22 開具及び逆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6182A true CN112826182A (zh) 2021-05-25
CN112826182B CN112826182B (zh) 2023-02-17

Family

ID=7592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0165.4A Active CN112826182B (zh) 2019-11-22 2020-11-12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56879B2 (zh)
CN (1) CN1128261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7402A (zh) * 2021-06-10 2021-08-03 浙江华鑫拉链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尾快合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WO2023184904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插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4467A (zh) * 2006-10-20 2008-04-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反向打开式可分开的端部止码
CN102481039A (zh) * 2009-09-11 2012-05-30 Ykk株式会社 逆开拉链
CN102892325A (zh) * 2010-08-11 2013-01-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2917614A (zh) * 2010-05-31 2013-02-06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8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8329B2 (ja) 2006-08-17 2011-02-09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606452B2 (ja) 2009-12-25 2014-10-15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1161784A1 (ja) 2010-06-23 2011-12-2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8720015B2 (en) 2010-08-11 2014-05-13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4467A (zh) * 2006-10-20 2008-04-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反向打开式可分开的端部止码
CN102481039A (zh) * 2009-09-11 2012-05-30 Ykk株式会社 逆开拉链
CN102917614A (zh) * 2010-05-31 2013-02-06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2892325A (zh) * 2010-08-11 2013-01-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103153118A (zh) * 2010-08-11 2013-06-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7402A (zh) * 2021-06-10 2021-08-03 浙江华鑫拉链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尾快合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WO2023184904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开插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79015A (ja) 2021-05-27
JP7356879B2 (ja) 2023-10-05
CN112826182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6182B (zh) 打开件及双开尾拉链
KR101559220B1 (ko) 개방 분리 끼움 삽입구가 구비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I517800B (zh) Slip and zipper repair methods
JP5898680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WO2012020586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45841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EP2604138B1 (en) Slide fastener
KR20130052612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7518534B (zh) 拉链的拉头盖及拉头组
US20170127771A1 (en) Slide-Fastener Opener, and Slide Fastener
CN102548447B (zh) 拉链用拉头
TWI432152B (zh) zipper
WO2016027340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WO2012140780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3763969B (zh) 拉链用拉头
KR102189452B1 (ko) 슬라이더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15768302A (zh) 拉头
EP2737817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07404980B (zh) 拉头及拉链
CN104323542A (zh) 拉链用拉头
CN111315251B (zh) 拉链用拉头
TW201836507A (zh) 拉鏈用滑件
WO2022118404A1 (ja) スライダー
CN110623377A (zh) 拉链用的下止及拉链
CN114641219B (zh) 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