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8302A - 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8302A
CN115768302A CN202080101808.2A CN202080101808A CN115768302A CN 115768302 A CN115768302 A CN 115768302A CN 202080101808 A CN202080101808 A CN 202080101808A CN 115768302 A CN115768302 A CN 115768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side wall
cover
portions
mount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8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泽贵敬
南保贤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6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8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头(1、2)包括拉头主干(10、70)、拉片(40)、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盖体(30、90),拉头主干(10、70)包括从上翼板(20、80)立起的前侧安装柱(21、81)及后侧安装柱(22、82),盖体(30、90)与前侧安装柱(21、81)及后侧安装柱(22、82)卡合,前侧安装柱(21、81)及后侧安装柱(22、82)包括:左右一对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左右一对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其比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靠长度方向的外侧配置,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的外壁面相对于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的外壁面,隔着台阶部(21g、22g、81g、82g)配置于宽度方向的内侧,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的外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盖体(30、90)的内壁面相对。由此,即使盖体(30、90)受到拉头宽度方向的力,也能够使盖体(30、90)更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

Description

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链的拉头。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第2009/133617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例如如图10所示,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头100采用拉头主干101、拉片102、弹簧部件103、以及盖体104形成。该拉头100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将拉片102及弹簧部件103载置于拉头主干101之后,利用盖体104的弹性变形将盖体104安装于拉头主干101的前后安装柱101a。像这样利用盖体104的弹性变形组装而成的拉头100,能够容易地进行拉头100的组装作业,也被称为嵌入式拉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33617号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在拉头中,例如存在盖体从拉片受力而在拉头宽度方向上被拉拽的情况,因此盖体需要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拉头主干:即使受到这样的宽度方向的力,也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倾倒而脱离拉头主干的前后安装柱。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拉头100中,被安装于拉头主干101的盖体104从宽度方向的内侧与前后安装柱101a接触,因此即使受到如上述那样的宽度方向的力,也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能够抑制盖体104脱离拉头主干101。但是,为了将拉链更稳定地用于各种制品,要求更有效地防止盖体在宽度方向上倾倒。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头,即使盖体受到拉头宽度方向的力,也能够使盖体更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拉头包括在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形成链牙引导路径的拉头主干、具有安装轴部的拉片、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盖体,所述链牙引导路径与所述拉头主干中的设置于长度方向的前端部的左右肩口、以及设置于长度方向的后端部的后口连通,所述拉头主干具有从所述上翼板立起的前侧安装柱及后侧安装柱,所述盖体利用所述盖体的弹性变形而与所述前侧安装柱和所述后侧安装柱卡合,其中,所述前侧安装柱及所述后侧安装柱分别包括:左右一对第1侧壁部;以及左右一对第2侧壁部,其比所述第1侧壁部靠长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所述左右第2侧壁部的外壁面相对于所述左右第1侧壁部的外壁面隔着台阶部配置于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左右第1侧壁部露出于外侧,所述左右第2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盖体内,所述第2侧壁部的外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盖体的内壁面相对。
在本发明涉及的拉头中,优选所述盖体包括:盖主干部,其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前脚部,其以从所述盖主干部的前端部朝向所述拉头主干弯折的方式延伸;以及后脚部,其以从所述盖主干部的后端部朝向所述拉头主干弯折的方式延伸,所述盖体的所述前脚部及所述后脚部分别与所述拉头主干的所述前侧安装柱及所述后侧安装柱卡合,所述盖体具有从所述前脚部经由所述盖主干部延伸至所述后脚部的盖主体部,至少所述前脚部和所述后脚部具有从所述盖主体部的左右侧缘部朝向所述盖主体部的内周侧延伸的左右侧面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盖主干部具有从所述盖主体部的左右侧缘部朝向所述盖主体部的内周侧延伸的左右侧面部,在所述拉头的侧面视图中,配置于所述盖主干部的所述侧面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前侧安装柱及所述后侧安装柱的所述第1侧壁部的上端部相向。
另外,优选在观察所述盖体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所述盖体中的所述左右侧面部在从所述盖主干部向所述前脚部或所述后脚部弯折的弯曲部分具有所述盖主体部与所述侧面部的内周侧端缘之间的距离为最短的变形容许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所述前侧安装柱及所述后侧安装柱分别具有与所述盖体卡合的卡合爪部,所述卡合爪部与所述第2侧壁部相比朝向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所述盖体具有收容所述卡合爪部的前后收容孔部,所述前后收容孔部沿着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盖体。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前侧安装柱及所述后侧安装柱的所述卡合爪部具有与所述盖体接触的爪下表面,所述爪下表面具有在观察所述卡合爪部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呈圆弧状弯曲的曲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优选所述拉头主干包括:前侧凹槽部,其从所述前侧安装柱朝向前方设置;以及后侧凹槽部,其从所述后侧安装柱朝向后方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拉头,即使盖体受到拉头宽度方向的力,也能够使盖体更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拉头主干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盖体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的拉头主干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主干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拉头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拉头
2拉头(自由拉头)
10拉头主干
11下翼板
12连结柱
13上凸缘部
14下凸缘部
15链牙引导路径
20上翼板
21前侧安装柱(第1安装柱)
21a前侧基座部
21b前侧第1侧壁部
21c前侧第2侧壁部
21d前侧卡合爪部
21e前侧突出部
21f爪收容凹部
21g台阶部
21h爪下表面
22后侧安装柱(第2安装柱)
22a后侧基座部
22b后侧第1侧壁部
22c后侧第2侧壁部
22d后侧卡合爪部
22e后侧突出部
22f爪孔
22g台阶部
22h爪下表面
23前侧凹槽部
24后侧凹槽部
30盖体
31盖主干部
32前脚部
33后脚部
34盖主体部
34a薄体部
34b厚体部
34c渐增部
35侧面部
36下端缘
37倾斜端缘
38插入凹部
39收容孔部
40拉片
41拉片主体部
42臂部
43安装轴部(连接部)
50停止爪体
51爪主体部
52支轴部
53爪部
60板簧部件
61安装孔部
70拉头主干
71下翼板
72连结柱
73上凸缘部
80上翼板
81前侧安装柱
81a前侧基座部
81b前侧第1侧壁部
81c前侧第2侧壁部
81d前侧卡合爪部
81g台阶部
81h爪下表面
82后侧安装柱
82a后侧基座部
82b后侧第1侧壁部
82c后侧第2侧壁部
82d后侧卡合爪部
82g台阶部
82h爪下表面
83前侧凹槽部
84后侧凹槽部
90盖体
91盖主干部
92前脚部
93后脚部
94盖主体部
95侧面部
96下端缘
99收容孔部
X从盖主体部至侧面部的内周侧端缘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并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和图3是本实施例1涉及的拉头的侧视图、以及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拉头的长度方向或滑动方向。特别是,将拉头被用于拉链时为了使左右链牙列啮合的移动方向设为前方(肩口侧方向),将为了使链牙列分离的移动方向(后口侧方向)设为后方。另外,上下方向是指拉头的高度方向,例如是与拉头主干中的上翼板的平坦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特别是,将盖体(或拉片)被安装于拉头的拉头主干的一侧设为上方,其相反侧的方向设为下方。进而,左右方向是指拉头的宽度方向,是与拉头的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例1涉及的拉链用拉头1采用拉头主干10、拉片40、停止爪体50、板簧部件60、以及盖体30这5个部件形成。该拉头1具有由停止爪体50形成的自动停止机构。
在实施例1中,拉头主干10、拉片40、停止爪体50和盖体30采用具有热塑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板簧部件60采用金属形成。此外,在本发明中,拉头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变更。例如,拉头主干、拉片、停止爪体和盖体的至少一部分部件也可以采用金属形成。
拉头主干10包括:上翼板20;下翼板11,其与上翼板20平行地配置;连结柱12,其将上翼板20的前端部(肩口侧端部)和下翼板11的前端部(肩口侧端部)连结;左右上凸缘部13,其设置于上翼板20的左右侧部;以及左右下凸缘部14,其设置于下翼板11的左右侧部。
拉头主干10包括:前侧安装柱(第1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第2安装柱)22,其从上翼板20向上方立起;前侧凹槽部23,其设置于前侧安装柱21的前方;以及后侧凹槽部24,其设置于后侧安装柱22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前侧安装柱21和后侧安装柱22在前后方向上以彼此远离的方式配置,在前侧安装柱21与后侧安装柱22之间设置有能够供拉片40的后述的安装轴部43插入的间隙。
在拉头主干10的前端部,以将连结柱12夹在中间的方式形成有左右肩口。在拉头主干10的后端部形成有后口。在拉头主干10的上翼板20与下翼板11之间形成有连通左右肩口与后口的大致Y形的链牙引导路径15。在拉头主干10的左右侧缘部设置有用于使未图示的拉链的拉链带穿插的带穿插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拉头主干10中的左右带穿插间隙形成在左右上凸缘部13与左右下凸缘部14之间。
本实施例1的前侧安装柱21包括:前侧基座部21a,其配置于上翼板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左右一对前侧第1侧壁部21b;左右一对前侧第2侧壁部21c,其比前侧第1侧壁部21b靠长度方向的外侧(前方)配置;前侧卡合爪部21d,其从前侧基座部21a向前方突出;前侧突出部21e,其从前侧基座部21a向上方突出;以及爪收容凹部21f,其设置于前侧基座部21a的后端部。
前侧安装柱21的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在前侧基座部21a的左右两侧与前侧基座部21a一体地设置。左右各前侧第1侧壁部21b分别具有以与拉头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外壁面,左右外壁面形成为平坦的平面。
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未被收容在安装于拉头主干10的盖体30内,而露出于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以与被安装于拉头主干10的盖体30的后述的前脚部32的外侧面形成同一平面或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在拉头1的宽度方向上与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外侧面平行地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或大致相同的位置。
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上端部(顶端部)具有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上端面(顶端面)。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上端面与盖体30的后述的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部相对。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上端面与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部接触,由此从下方支承盖主体部34。
前侧安装柱21中的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被收容在安装于拉头主干10的盖体30内。在这种情况下,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盖体30的前脚部32内,以无法从外部看到的方式被覆盖。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从前侧第1侧壁部21b经由台阶部21g向前方延伸。
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与前侧基座部21a的前端面相比向前方突出。另外,前侧第2侧壁部21c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前端缘。由此,能够容易使盖体30的一部分(前脚部32的盖主体部34)与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接触,使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稳定。另外,能够抑制盖体30在前后方向上晃动。
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形成为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坦面。此外,在本发明中,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也可以相对于拉头1的长度方向倾斜地配置。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比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靠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在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与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上述的台阶部21g。因此,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间的间隔比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间的间隔小。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前侧安装柱21的台阶部21g在拉头主干10的侧面视图中朝向前方向下倾斜。
通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台阶部21g,能够将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稳定地配置在比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靠宽度方向的内侧。另外,在将盖体30安装于拉头主干10时,能够使盖体30的前脚部32与前侧安装柱21的台阶部21g滑动接触而将该前脚部32朝向规定的位置引导。由此,能够容易且顺畅地使盖体30的前脚部32与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卡合爪部21d卡合。因此,能够提高拉头1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进而,能够利用前侧安装柱21的台阶部21g吸收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后述的侧面部35的厚度(宽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如上述的那样将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外壁面和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外侧面配置于没有台阶的同一平面或台阶极小的大致同一平面上。其结果是,能够使拉头1的美观性良好并提高其外观品质。另外,能够使拉头1的手感良好,并且难以发生手指或其他部件等卡挂于拉头1的情况。
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平坦的外壁面具有与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左右内壁面相对的部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以从内侧与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左右内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另外,像这样将前侧第2侧壁部21c配置于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内侧,由此可确保在拉头1的侧面视图中(参照图2)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与盖体30的内壁面接触的区域(面积)或重合的区域(面积)比例如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头100的拉头主干101与盖体104接触的区域大。由此,能够如后述的那样使盖体30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提高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安装强度。
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卡合爪部21d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之间,并且例如如图2所示的那样与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相比向前方突出。在观察前侧卡合爪部21d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前侧卡合爪部21d包括:爪上表面;倾斜面,其从爪上表面朝向前侧卡合爪部21d的顶端部向下倾斜;以及爪下表面21h,其从前侧卡合爪部21d的顶端部配置到前侧基座部21a的前端面。另外,前侧卡合爪部21d的爪下表面21h具有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圆弧状弯曲的凹面状曲面。
例如在操作拉片40来利用拉片40的安装轴部43将盖体30提起的情况下,盖体3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前脚部32的盖主体部34)与前侧卡合爪部21d的爪下表面21h接触,前侧卡合爪部21d的爪下表面21h受到来自盖体30的负荷(应力)。此时,由于在爪下表面21h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曲面,所以能够容易使从盖体30被施加于前侧卡合爪部21d的负荷分散,使负荷难以集中于前侧卡合爪部21d的局部。由此,能够抑制前侧卡合爪部21d或前侧基座部21a产生破损等。
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突出部21e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卡合爪部21d与爪收容凹部21f之间的位置从前侧基座部21a向上方突出。前侧突出部21e被插入到设置于板簧部件60的后述的安装孔部61中,由此板簧部件60的前端部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位置被确定。
前侧安装柱21的爪收容凹部21f从前侧基座部21a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地形成。在爪收容凹部21f的下端部形成有支承停止爪体50的后述的支轴部52的底面部。另外,爪收容凹部21f配置于被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夹着的位置。
本实施例1的后侧安装柱22包括:后侧基座部22a,其配置于上翼板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左右一对后侧第1侧壁部22b;左右一对后侧第2侧壁部22c,其比后侧第1侧壁部22b靠长度方向的外侧(后方)配置;后侧卡合爪部22d,其从后侧基座部22a向后方突出;以及后侧突出部22e,其从后侧基座部22a向上方突出。另外,在后侧基座部22a设置有爪孔22f,该爪孔22f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后侧安装柱22和上翼板20,与链牙引导路径15连通。
本实施例1的后侧安装柱22中的后侧第1侧壁部22b、后侧第2侧壁部22c、后侧卡合爪部22d及后侧突出部22e,虽然相对于前侧安装柱21中对应的前侧第1侧壁部21b、前侧第2侧壁部21c、前侧卡合爪部21d及前侧突出部21e而言是使前后方向的朝向相反而形成的,但与前侧安装柱21的对应的各部分实质上同样地形成。以下,对后侧第1侧壁部22b、后侧第2侧壁部22c、后侧卡合爪部22d及后侧突出部22e简单地进行说明。
左右后侧第1侧壁部22b与后侧基座部22a一体地设置,并且具有以与拉头1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平坦的外壁面。该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外壁面露出于外侧。另外,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外壁面在拉头1的宽度方向上与被安装于拉头主干10的盖体30的后述的后脚部33的外侧面平行地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或大致相同的位置,由此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外壁面和盖体30的后脚部33的外侧面配置于同一平面或大致同一平面上。
左右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上端部(顶端部)具有与上翼板20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上端面(顶端面)。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上端面与盖体30中的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部相对,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与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部接触。
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被收容在安装于拉头主干10的盖体30内。在这种情况下,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盖体30的后脚部33内,以无法从外部看到的方式被覆盖。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从后侧第1侧壁部22b经由台阶部22g延伸,与后侧基座部22a的后端面相比向后方突出。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后端缘沿着上下方向。由此,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与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一起,使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稳定,并且能够抑制盖体30在前后方向上晃动。
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形成为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坦面。此外,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也可以以相对于拉头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比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外壁面靠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另外,台阶部22g在拉头主干10的侧面视图中朝向后方向下倾斜。
通过在后侧安装柱22设置有这样的台阶部22g,在将盖体30安装于拉头主干10时,能够利用台阶部22g对盖体30的后脚部33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容易且顺畅地使盖体30的后脚部33与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卡合爪部22d卡合。进而,能够利用台阶部22g吸收盖体30的后脚部33中的侧面部35的厚度,由此将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外壁面和盖体30的后脚部33的外侧面配置于同一平面或大致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提高拉头1的外观品质。
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具有与盖体30的后脚部33的内壁面相对的部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以与盖体30的后脚部33的内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与上述的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同样地,可确保在拉头1的侧面视图中(参照图2),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与盖体30的内壁面接触的范围或重合的范围较大。
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卡合爪部22d与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相比向后方突出。在观察后侧卡合爪部22d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后侧卡合爪部22d包括:爪上表面;倾斜面,其从爪上表面朝向后侧卡合爪部22d的顶端部向下倾斜;以及爪下表面22h,其从后侧卡合爪部22d的顶端部配置到后侧基座部22a的后端面。另外,后侧卡合爪部22d的爪下表面22h具有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圆弧状弯曲的凹面状曲面。由此,能够容易使从盖体30被施加于后侧卡合爪部22d的负荷分散,能够抑制后侧卡合爪部22d或后侧基座部22a产生破损等。
后侧突出部22e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卡合爪部22d与爪孔22f之间的位置从后侧基座部22a向上方突出。后侧突出部22e被插入到板簧部件60的安装孔部61中,由此板簧部件60的后端部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位置被确定。
在上翼板20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收容盖体30的前侧下端部的前侧凹槽部23,在上翼板20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够收容盖体30的后侧下端部的后侧凹槽部24。由于在拉头主干10设置有这样的前侧凹槽部23及后侧凹槽部24,所以容易使从下翼板11的下表面至盖体30的上表面的拉头1的整体高度尺寸减小。另外,能够使盖体30的后述的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一部分(厚体部34b)容易地插入拉头主干10的前侧卡合爪部21d及后侧卡合爪部22d的下侧。
本实施例1的拉片40包括:拉片主体部41,用手指等握持;左右臂部42,其从拉片主体部41的一端部延伸;以及安装轴部(连接部)43,其将左右臂部42的顶端部间连结。安装轴部43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呈现圆形。在拉片40形成有被拉片主体部41、左右臂部42及安装轴部43包围的矩形开口窗部。此外,本发明中拉片40的形状、大小及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1的停止爪体50包括:爪主体部51,其在停止爪体50的侧面视图中呈大致C形或J形;支轴部52,其从爪主体部5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爪部53,其从爪主体部51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突出。爪主体部51以至少遍及前侧安装柱21与后侧安装柱22之间通过拉片40的安装轴部43的上侧的方式配置。
停止爪体50以如下姿态被安装于拉头主干10:使支轴部52收容于前侧安装柱21的爪收容凹部21f,使支轴部52的顶端部与爪收容凹部21f的底面部接触,并且将爪部53插入到后侧安装柱22的爪孔22f中。另外,停止爪体50以支轴部52与爪收容凹部21f的底面部的接触部为支点能够摆动或能够旋转地配置。通过使停止爪体50摆动或旋转,能够使爪部53进入或退出拉头主干10的链牙引导路径15。
本实施例1的板簧部件60通过由不锈钢等连续的长条状金属制板材冲裁出规定形状的金属片而形成。在板簧部件60的一端部(前端部)和另一端部(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从板簧部件60的前端缘及后端缘以朝向内侧切掉的方式开口的安装孔部61。该板簧部件60通过被保持在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与盖体30的盖主体部34之间而被安装于拉头1。另外,板簧部件60对停止爪体50向以使爪部53进入拉头主干10的链牙引导路径15内的方向施力。
本实施例1的盖体30包括:盖主干部31,其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前脚部32,其从盖主干部31的前端部以向下方弯折的方式延伸;以及后脚部33,其从盖主干部31的后端部以向下方弯折的方式延伸,在盖体30的侧面视图中呈倒U形。该盖体30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另外,盖体30通过使前脚部32与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卡合并且使后脚部33与拉头主干10的后侧安装柱22卡合而被固定于拉头主干10。
盖体30包括:盖主体部(顶部)34,其从前脚部32经由盖主干部31延伸至后脚部33;以及左右侧面部35,其从盖主体部34的左右侧缘部朝向盖主体部34的内周侧延伸,盖体30形成为向下方开口并且在上侧具有底面部分的箱状。另外,在盖体30的内部设置有收容停止爪体50的一部分和板簧部件60的空间部。在这种情况下,盖主体部34形成前脚部32的前表面部、盖主干部31的上表面部、以及后脚部33的后表面部。盖体30中的左右侧面部35以遍及前脚部32、盖主干部31及后脚部33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如图5所示,盖体30中的左右侧面部35的内周侧端缘包括:下端缘36,其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设置于盖主干部31;以及倾斜端缘37,其设置于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并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另外,下端缘36和前后倾斜端缘37经由呈圆弧状弯曲的内周侧端缘连续地形成。设置于盖体30的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倾斜端缘37与形成于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的台阶部21g、22g相向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倾斜端缘37与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的台阶部21g、22g彼此远离。
如图5所示,盖主干部31的盖主体部34(即盖主干部31的上表面部)具有以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距上翼板20最远的方式呈凹状弯曲的内表面(背面)。由此,在停止爪体50克服板簧部件60的施力被提起时,能够使板簧部件60及停止爪体50难以与盖主干部31的盖主体部34发生干扰。
配置于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从盖主干部31的盖主体部34向下方延伸。另外,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部具有如上述那样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设置的下端缘36。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缘36与拉头主干10中的前侧安装柱21的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上表面、以及后侧安装柱22的左右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上表面这4个部位接触。因此,盖体30在这4个部位被拉头主干10支承,由此,本实施例1的拉头1能够如后述的那样对于从盖体30的上侧被施加的负荷具有较高的强度。
盖体30中的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分别具有盖主体部34和左右侧面部35,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与高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大致U形。
配置于盖体30的前脚部32的左右侧面部35配置于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侧,包覆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配置于盖体30的后脚部33的左右侧面部35配置于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侧,包覆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
在这种情况下,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中的左右侧面部35以与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或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前脚部32、后脚部33及盖体30,能够确保如上述的那样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与盖体30的内壁面接触的区域或重合的区域较大。
在本实施例1的盖体30中,在盖主干部31的盖主体部(上表面部)34设置有前后插入凹部38,该前后插入凹部38供拉头主干10的设置于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突出部21e和设置于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突出部22e插入。
另外,在盖体30的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设置有收容孔部39,该收容孔部39分别以插入的方式收容拉头主干10的设置于前侧安装柱21的前侧卡合爪部21d和设置于后侧安装柱22的后侧卡合爪部22d。拉头主干10的前侧卡合爪部21d及后侧卡合爪部22d被收容在这样的设置于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收容孔部39中,由此盖体30以卡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拉头主干10。
在本实施例1中,设置于盖体30的收容孔部39沿着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贯穿盖体30。由此,能够使用于盖体30成形的模具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形成,因此能够削减拉头1的制造成本。
另外,前脚部32的盖主体部(前面部)34和后脚部33的盖主体部(后面部)34包括:薄体部34a,其设置于前脚部32或后脚部33的下端部;厚体部34b,其与收容孔部39相邻地设置,并且使盖主体部34的厚度(前后方向的尺寸)比薄体部34a大;以及渐增部34c,其使盖主体部34的厚度从薄体部34a朝向厚体部34b逐渐增大。通过在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下端部设置薄体部34a,能够在组装拉头1时容易将盖体30盖在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另外,通过将厚体部34b与收容孔部39相邻地设置于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能够提高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卡合强度。
在本实施例1的盖体30中,例如如图5所示在观察盖体30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左右侧面部35在从盖主干部31向前脚部32或后脚部33弯折的弯曲部分具有从盖主体部34至侧面部35的内周侧端缘为止的距离X为最短的变形容许部。这样,通过在盖体30的弯曲部分设置有侧面部35距盖主体部34的距离X较短的变形容许部,能够容易使盖体30以使前脚部32和后脚部33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打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使盖体30盖上并卡合于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时,能够容易使盖体30发生弹性变形而容易与拉头主干10组装。另外,能够在使盖体30发生弹性变形时使盖体30的左右侧面部35难以产生破损。
接着,对通过组装上述的拉头主干10、拉片40、停止爪体50、板簧部件60及盖体30这5个部件来制造本实施例1的拉头1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拉片40载置于拉头主干10的上翼板20。此时,将拉片40的安装轴部43插入到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与后侧安装柱22之间,并且将前侧安装柱21或后侧安装柱22插入到拉片40的开口窗部内。
接着,将停止爪体50及板簧部件60依序载置于载置有拉片40的拉头主干10。在将停止爪体50载置于拉头主干10的情况下,将停止爪体50的支轴部52插入到设置于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的爪收容凹部21f,并且将停止爪体50的爪部53插入到设置于拉头主干10的后侧安装柱22的爪孔22f。接着,将板簧部件60以使拉头主干10的前侧突出部21e和后侧突出部22e被插入到板簧部件60的前后安装孔部61内的方式载置于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
然后,将盖体30安装于载置有拉片40、停止爪体50及板簧部件60的拉头主干10。此时,使盖体30的盖主干部31以向前方或后方倾斜的姿态靠近拉头主干10,将拉头主干10的前侧卡合爪部21d(或后侧卡合爪部22d)插入到设置于盖体30的前脚部32(或后脚部33)的收容孔部39。
接着,以使倾斜的盖主干部31沿着前后方向的方式将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向下方推压。由此,盖体30以使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向长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使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下降。此时,能够利用设置于拉头主干10的后侧安装柱22(或前侧安装柱21)的台阶部21g(或台阶部22g)对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进行引导的同时使其下降,因此能够防止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位置(特别是,宽度方向的位置)发生偏离,顺畅而稳定地进行盖体30的组装作业。
进而,由于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的下降,所以设置于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的收容孔部39到达拉头主干10的后侧卡合爪部22d(或前侧卡合爪部21d)的位置,由此盖体30弹性复原,并且拉头主干10的后侧卡合爪部22d(或前侧卡合爪部21d)被插入到设置于盖体30的后脚部33(或前脚部32)的收容孔部39中。
由此,盖体30以与拉头主干10的前侧安装柱21及后侧安装柱22卡合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制造出本实施例1的拉头1。利用了如上所述的盖体30的弹性变形的拉头1的组装作业,能够通过人手动或使用自动组装设备容易且稳定地进行。
在如以上那样制造出的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在拉片40处于未被操作的自由状态(非操作状态)时,停止爪体50被板簧部件60施力,使爪部53进入拉头主干10的链牙引导路径15。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像这样设置有由停止爪体50形成的自动停止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如上述的那样,盖体30的前脚部32及后脚部33的内壁面以与设置于拉头主干10的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21c的外壁面及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可确保在拉头1的侧面视图中盖体30的内壁面与前侧第2侧壁部21c及后侧第2侧壁部22c接触的区域或重合的区域较大。
由此,即使盖体30例如从拉片40等受到使其在宽度方向上倾倒的方向的负荷(应力),也由于盖体30的内壁面与前侧第2侧壁部21c及后侧第2侧壁部22c的外壁面接触,所以容易挡住倾倒方向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盖体30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盖体30相对于拉头主干10的安装强度。
进而,在本实施例1的拉头1中,如上述的那样,配置于盖体30的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进而,左右侧面部35的下端缘36与拉头主干10中的前侧安装柱21的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21b的上表面、后侧安装柱22的左右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上表面合计4个部位接触,盖体30在这4个部位被支承。因此,在例如盖体30从上方被按压而使向下的负荷(应力)施加于盖体30的情况下,能够由盖体30与前侧第1侧壁部21b及后侧第1侧壁部22b的4个接触部稳定地支承该向下的负荷。另外,还能够通过设置于盖主干部31的左右侧面部35来抑制盖主干部31以向下方挠曲的方式发生变形。因此,本实施例1的拉头1能够相对于从盖体30的上侧被施加的负荷(冲击负荷)表现出较高的强度。
(实施例2)
图6及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的立体图及侧视图。图8及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2涉及的拉头的拉头主干的俯视图及侧视图。此外,在图6~图9中,省略了拉片的图示。
本实施例2涉及的拉链用拉头2不具有如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那样的由停止爪体50形成的自动停止机构,作为所谓自由拉头2而形成。
这样的本实施例2的拉头2采用拉头主干70、未图示的拉片及盖体90这3个部件形成。此外,作为本实施例2的拉片的一例,能够使用前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拉片40。
本实施例2的拉头主干70包括:上翼板80;下翼板71;连结柱72,其将上翼板80的前端部和下翼板71的前端部连结;以及左右上凸缘部73,其设置于上翼板80的左右侧部。另外,拉头主干70包括:前侧安装柱81及后侧安装柱82,其从上翼板80向上方立起;前侧凹槽部83,其设置于前侧安装柱81的前方;以及后侧凹槽部84,其设置于后侧安装柱82的后方。
本实施例2的前侧安装柱81包括:前侧基座部81a,其配置于上翼板8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左右一对前侧第1侧壁部81b;左右一对前侧第2侧壁部81c,其比前侧第1侧壁部81b靠前方配置;以及前侧卡合爪部81d,其从前侧基座部81a向前方突出。本实施例2的前侧第1侧壁部81b、前侧第2侧壁部81c及前侧卡合爪部81d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前侧安装柱21实质上同样地形成。
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实施例2中的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81b具有与拉头2的宽度方向正交地配置的平坦的外壁面,前侧第1侧壁部81b的外壁面露出于外侧。另外,前侧第1侧壁部81b的上端部具有与上翼板80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上端面,前侧第1侧壁部81b的上端面与盖主干部91的左右侧面部95的下端部(下端缘96)接触。由此,从下方支承盖体90。
前侧安装柱81中的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81c从前侧第1侧壁部81b经由台阶部81g向前方延伸。前侧第2侧壁部81c的外壁面形成为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并且隔着台阶部81g,比前侧第1侧壁部81b的外壁面靠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在前侧第1侧壁部81b与前侧第2侧壁部81c之间设置有台阶部81g,因此能够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同样地提高拉头2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左右前侧第2侧壁部81c的平坦的外壁面以与盖体90的前脚部92的内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可确保在拉头2的侧面视图中前侧第2侧壁部81c的外壁面与盖体90的内壁面接触的区域或重合的区域较大。由此,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同样地,能够使盖体90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能够提高盖体90相对于拉头主干70的安装强度。
在观察前侧卡合爪部81d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本实施例2的前侧卡合爪部81d包括:爪上表面;倾斜面,其从爪上表面朝向前侧卡合爪部81d的顶端部向下倾斜;以及爪下表面81h,其从前侧卡合爪部81d的顶端部配置到前侧基座部81a的前端面。前侧卡合爪部81d的爪下表面81h具有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圆弧状弯曲的凹面状曲面。由此,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同样地,能够使从盖体90被施加于前侧卡合爪部81d的负荷容易分散,能够抑制前侧卡合爪部81d或前侧基座部81a产生破损等。
本实施例2的后侧安装柱82包括:后侧基座部82a,其配置于上翼板8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左右一对后侧第1侧壁部82b;左右一对后侧第2侧壁部82c,其比后侧第1侧壁部82b靠长度方向的外侧(后方)配置;以及后侧卡合爪部82d,其从后侧基座部82a向后方突出。
实施例2的后侧安装柱82中的后侧第1侧壁部82b、后侧第2侧壁部82c及后侧卡合爪部82d,虽然相对于前侧安装柱81中对应的前侧第1侧壁部81b、前侧第2侧壁部81c及前侧卡合爪部81d而言是使前后方向的朝向相反而形成的,但与前侧安装柱81的对应的各部分实质上同样地形成。
即,后侧安装柱82中的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82c从后侧第1侧壁部82b经由台阶部82g向后方延伸。后侧第2侧壁部82c的外壁面形成为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并且隔着台阶部82g,比后侧第1侧壁部82b的外壁面靠宽度方向的内侧配置。左右后侧第2侧壁部82c的外壁面以与盖体90的后脚部93的内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后侧卡合爪部82d具有从后侧卡合爪部82d的顶端部配置到后侧基座部82a的后端面的爪下表面82h。
在上翼板80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收容盖体90的前侧下端部的前侧凹槽部83,在上翼板80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够收容盖体90的后侧下端部的后侧凹槽部84。
本实施例2的盖体90包括:盖主干部91;前脚部92,其从盖主干部91的前端部以向下方弯折的方式延伸;以及后脚部93,其从盖主干部91的后端部以向下方弯折的方式延伸。该盖体90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
盖体90包括:盖主体部94,其从前脚部92经由盖主干部91延伸至后脚部93;以及左右侧面部95,其从盖主体部94的左右侧缘部朝向盖主体部94的内周侧延伸,盖主体部94形成前脚部92的前表面部、盖主干部91的上表面部、以及后脚部93的后表面部。盖体90中的左右侧面部95以遍及前脚部92、盖主干部91及后脚部93的方式连续地的设置。
盖体90中的左右侧面部95的内周侧端缘包括:下端缘96,其设置于盖主干部91;以及倾斜端缘,其设置于前脚部92及后脚部93,并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
盖主干部91中的侧面部95的下端缘96与拉头主干70中的前侧安装柱81的左右前侧第1侧壁部81b的上端部(上表面)及后侧安装柱82的左右后侧第1侧壁部82b的上端部(上表面)这4个部位接触,盖体90在这4个部位被拉头主干70支承。由此,本实施例2的拉头2能够对于从盖体90的上侧被施加的负荷具有较高的强度。
配置于盖体90的前脚部92的左右侧面部95以与前侧安装柱81的前侧第2侧壁部81c的外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配置于盖体90的后脚部93的左右侧面部95以与后侧安装柱82的后侧第2侧壁部82c的外壁面接触或接近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确保前侧第2侧壁部81c及后侧第2侧壁部82c的各外壁面与盖体90的内壁面接触的区域或重合的区域较大,因此能够使盖体90难以在宽度方向上倾倒。
另外,在盖体90的前脚部92及后脚部93设置有收容孔部99,该收容孔部99以插入的方式分别收容拉头主干70的设置于前侧安装柱81的前侧卡合爪部81d、以及设置于后侧安装柱82的后侧卡合爪部82d。收容孔部99沿着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贯穿盖体90。拉头主干70的前侧卡合爪部81d及后侧卡合爪部82d被收容在盖体90中的前脚部92及后脚部93的各收容孔部99中,由此盖体90以卡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拉头主干70。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例2的自由拉头2,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头1同样地,能够提高盖体90相对于拉头主干70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相对于从盖体90的上侧被施加的负荷表现出较高的强度。
进而,在将盖体90安装于拉头主干70时,能够利用设置于拉头主干70的前侧安装柱81和/或后侧安装柱82的台阶部81g、82g对盖体90的前脚部92和/或后脚部93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防止盖体90相对于拉头主干70的位置(特别是,宽度方向的位置)发生偏移,能够顺畅且稳定地进行盖体90的组装作业。
此外,实施例1的拉头1主要用于具有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的拉链。另外,实施例2的拉头2主要用于具有螺旋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但是,本发明的拉头同样也能够适用于具有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螺旋状的拉链链牙、或者金属制拉链链牙等各种形态的拉链链牙的拉链。

Claims (7)

1.一种拉头,其包括在上翼板(20、80)与下翼板(11、71)之间形成链牙引导路径(15)的拉头主干(10、70)、具有安装轴部(43)的拉片(40)、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盖体(30、90),所述链牙引导路径(15)与所述拉头主干(10、70)中的设置于长度方向的前端部的左右肩口、以及设置于长度方向的后端部的后口连通,所述拉头主干(10、70)具有从所述上翼板(20、80)立起的前侧安装柱(21、81)及后侧安装柱(22、82),所述盖体(30、90)利用所述盖体(30、90)的弹性变形而与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和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卡合,所述拉头(1、2)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及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分别包括:左右一对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以及左右一对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其比所述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靠长度方向的外侧配置,
所述左右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的外壁面相对于所述左右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的外壁面隔着台阶部(21g、22g、81g、82g)配置于宽度方向的内侧,
所述左右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露出于外侧,
所述左右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盖体(30、90)内,
所述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的外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盖体(30、90)的内壁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30、90)包括:盖主干部(31、91),其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前脚部(32、92),其以从所述盖主干部(31、91)的前端部朝向所述拉头主干(10、70)弯折的方式延伸;以及后脚部(33、93),其以从所述盖主干部(31、91)的后端部朝向所述拉头主干(10、70)弯折的方式延伸,
所述盖体(30、90)的所述前脚部(32、92)及所述后脚部(33、93)分别与所述拉头主干(10、70)的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及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卡合,
所述盖体(30、90)具有从所述前脚部(32、92)经由所述盖主干部(31、91)延伸至所述后脚部(33、93)的盖主体部(34、94),
至少所述前脚部(32、92)和所述后脚部(33、93)具有从所述盖主体部(34、94)的左右侧缘部朝向所述盖主体部(34、94)的内周侧延伸的左右侧面部(35、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主干部(31、91)具有从所述盖主体部(34、94)的左右侧缘部朝向所述盖主体部(34、94)的内周侧延伸的左右侧面部(35、95),
在所述拉头(1、2)的侧面视图中,配置于所述盖主干部(31、91)的所述侧面部(35、95)的下端部与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及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的所述第1侧壁部(21b、22b、81b、82b)的上端部相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观察所述盖体(30、90)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所述盖体(30、90)中的所述左右侧面部(35、95)在从所述盖主干部(31、91)向所述前脚部(32、92)或所述后脚部(33、93)弯折的弯曲部分具有所述盖主体部(34、94)与所述侧面部(35、95)的内周侧端缘之间的距离(X)为最短的变形容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及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分别具有与所述盖体(30、90)卡合的卡合爪部(21d、22d、81d、82d),
所述卡合爪部(21d、22d、81d、82d)与所述第2侧壁部(21c、22c、81c、82c)相比朝向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所述盖体(30、90)具有收容所述卡合爪部(21d、22d、81d、82d)的前后收容孔部(39、99),
所述前后收容孔部(39、99)沿着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盖体(30、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及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的所述卡合爪部(21d、22d、81d、82d)具有与所述盖体(30、90)接触的爪下表面(21h、22h、81h、82h),
所述爪下表面(21h、22h、81h、82h)具有在观察所述卡合爪部(21d、22d、81d、82d)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时呈圆弧状弯曲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干(10、70)包括:前侧凹槽部(23、83),其从所述前侧安装柱(21、81)朝向前方设置;以及后侧凹槽部(24、84),其从所述后侧安装柱(22、82)朝向后方设置。
CN202080101808.2A 2020-06-08 2020-06-08 拉头 Pending CN1157683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2560 WO2021250748A1 (ja) 2020-06-08 2020-06-08 スライダ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8302A true CN115768302A (zh) 2023-03-07

Family

ID=7884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808.2A Pending CN115768302A (zh) 2020-06-08 2020-06-08 拉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0227A1 (zh)
EP (1) EP4162834A4 (zh)
JP (1) JPWO2021250748A1 (zh)
CN (1) CN115768302A (zh)
WO (1) WO2021250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6729S1 (en) * 2020-06-09 2024-05-14 Hualian Garment Accessories Enterprises Co., Ltd Slider
WO2023223397A1 (ja) * 2022-05-16 2023-11-2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049Y2 (zh) * 1985-05-24 1990-05-28
JPH0219048Y2 (zh) * 1985-05-24 1990-05-28
JPH08322611A (ja) * 1995-05-31 1996-12-10 Ykk Kk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3393568B2 (ja) * 1995-08-31 2003-04-0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H09168412A (ja) * 1995-12-21 1997-06-3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3393575B2 (ja) * 1997-01-31 2003-04-0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3935819B2 (ja) * 2002-10-29 2007-06-27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152254B2 (ja) * 2003-05-21 2008-09-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H696621A5 (it) * 2003-10-07 2007-08-31 Crelux Holding Sa Cursore con due tiretti.
JP4188292B2 (ja) * 2004-08-20 2008-11-26 Ykk株式会社 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7257869B2 (en) * 2006-01-17 2007-08-2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US8356391B2 (en) * 2008-05-01 2013-01-22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ith automatic stopper
WO2012042620A1 (ja) * 2010-09-29 2012-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EP2692261B1 (en) * 2011-03-31 2017-04-26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ith automatic stop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763941A (zh) * 2011-05-06 2012-11-0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拉头滑块的拉链头
TWI480008B (zh) * 2013-05-20 2015-04-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M509559U (zh) * 2014-12-05 2015-10-0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具有多個破孔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I592106B (zh) * 2015-03-13 2017-07-2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提升抗扭強度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2834A1 (en) 2023-04-12
EP4162834A4 (en) 2023-07-19
JPWO2021250748A1 (zh) 2021-12-16
WO2021250748A1 (ja) 2021-12-16
US20230210227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6211B (zh)
EP2517594B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KR100571969B1 (ko) 자동 정지장치가 부착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115768302A (zh) 拉头
JP5898680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H10313910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618499B (zh) 拉鏈用滑件
JP5957091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440437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EP2698073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EP2737817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6503273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510201B (zh) Zipper with slider
CN110944540B (zh) 滑动拉链的拉头
CN110536622B (zh) 拉链用拉头
WO2013011592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13438910B (zh) 拉链
WO2014073099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WO2023248395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465205B (zh) Zipper with slider
WO2021210105A1 (ja) スライダー
CN110740658B (zh) 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