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3667A -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93667A CN112793667A CN202110208056.6A CN202110208056A CN112793667A CN 112793667 A CN112793667 A CN 112793667A CN 202110208056 A CN202110208056 A CN 202110208056A CN 112793667 A CN112793667 A CN 1127936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longitudinal
- vehicle
- longitudinal tie
- tie rod
- screw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其中,所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纵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自上而下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一后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二后纵向拉杆铰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能够简化后纵向拉杆与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越野车的快速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车辆逐渐成为家庭日常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其中,越野车因其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和较大的马力等特点,受到热爱户外运动人士的喜爱。
相关技术中,越野车的后纵向拉杆与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不利于越野车的快速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能够降低后纵向拉杆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复杂程度,实现越野车的快速安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在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后纵向拉杆和第二后纵向拉杆,所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自上而下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一后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二后纵向拉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第一主体分部和第二主体分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三连接件,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分部覆盖部分第二主体分部,所述第一主体分部与所述部分第二主体分部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距离;
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伸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和所述第二螺孔以将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连接件开设有第四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和所述第四螺孔以将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和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均包括向所述车架纵梁的方向延伸的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与所述车架纵梁焊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
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在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后纵向拉杆和第二后纵向拉杆,固定于车辆车架上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包括分别与第一后纵向拉杆和第二后纵向拉杆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平行,这样能够将第一后纵向拉杆和车架的连接支架、第二后纵向拉杆和车架的连接支架集成为一个支架,简化后纵向拉杆与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越野车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与后纵向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与后纵向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在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第二后纵向拉杆220,所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包括:
主体部110,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从所述主体部110向外延伸形成,且自上而下沿所述主体部110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20与所述车辆的第一后纵向拉杆210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0与所述车辆的第二后纵向拉杆220铰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在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固定于车辆车架上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包括分别与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第二后纵向拉杆22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0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平行,这样能够将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车架的连接支架、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和车架的连接支架集成为一个支架,简化后纵向拉杆与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越野车的快速安装。
上述车辆的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后纵向拉杆210、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后横向推力杆和后横向稳定杆,汽车两侧的车架各连接有一根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一根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后悬架系统的后部配有后横向推力杆。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第二后纵向拉杆220沿汽车的纵向依次设置,其中一端与整体式后桥连接,另一端与车架相连接。
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第二后纵向拉杆220用于传递越野汽车所承受的纵向载荷,并约束越野汽车后车轮的运动轨迹,最终保证越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按照竖直方向高低,第一后纵向拉杆210也被叫做后上纵向拉杆,第二后纵向拉杆也被叫做后下纵向拉杆。
相关技术中,越野车辆的第一后纵向拉杆、第一后纵向拉杆和车架的连接,通常是在越野车辆的车架上左、右各设置两个用于连接后上、下纵向拉杆的支架。也就是说,后上、下纵向拉杆和车架的连接,共需要设计四个固定支架,四个固定支架和车架相连接。此类支架通常具有结构设计复杂、布置困难、可靠性能不佳、装配和维修不便、零件的成本高等诸多缺陷。
上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的主体部110用于与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等等,此处不作限定。其中,主体部110与车架的接触面可以与车架的形状相适配。
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设置于主体部110上,其中,第一连接部120和第二连接部130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平行,也与第一后纵向拉杆210或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平行。
其中,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一后纵向拉杆210铰接,第一后纵向拉杆210能够以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在越野车辆摇荡的时候能够通过旋转传递越野汽车所承受的纵向载荷。第二连接部130与第二后纵向拉杆220铰接,第二后纵向拉杆220能够以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在越野车辆摇荡的时候能够通过旋转传递越野汽车所承受的纵向载荷。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11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
所述第一连接部120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111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件121,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112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件122,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2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所述第二连接部130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111延伸形成的第三连接件131,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112延伸形成的第四连接件132,所述第三连接件131和所述第四连接件132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上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可以为钢结构、铁结构等金属结构。其中,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的主体部110可以由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组合构成。
第一主体分部111、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三连接部131三个结构可以通过压合、金属注塑等加工方式加工得到一体成型结构;同样的,第二主体分部112、第二连接部122和第四连接部132三个结构同样可以通过压合、金属注塑等加工方式加工得到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两方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互为对称形状,从而组成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
通过将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相对设置,组成第一连接部120以与第一后纵向拉杆210连接;同样的,第三连接件131和所述第四连接件132相对设置,组成第二连接部130以与第二后纵向拉杆22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分部111覆盖部分第二主体分部112,所述第一主体分部111与所述部分第二主体分部112焊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固定连接位置可以是在边沿位置,第一主体分部111的边沿和第二主体分部112的边沿相互焊接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分部111覆盖部分第二主体分部112,这样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的重合区域可以作为相互焊接的焊接区域,确保焊接面积,保证焊接固定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131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的延伸距离;
所述第四连接件132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的延伸距离。
这样得到的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130之间存在延伸距离差对应的高度差,这样第二后纵向拉杆22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30之后,不会限制第一后纵向拉杆210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0之后的旋转,确保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在越野车辆摇荡的时候能够通过旋转传递越野汽车所承受的纵向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开设有第二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和所述第二螺孔以将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210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0。
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纵向拉杆210靠近车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一后纵向拉杆210的第一通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第一通孔和第二螺孔,既将螺栓固定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之间,又能够使第一后纵向拉杆210以螺栓为轴进行转动,实现越野车在行车震荡过程中通过不同角度来传递纵向载荷。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是三角形板状结构、也可以是矩形板状结构、还可以是半圆形板状结构,此处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无论第一连接件121和第二连接件122是三角形板状结构还是矩形板状结构,其角结构均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131和所述第四连接件132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131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连接件132开设有第四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和所述第四螺孔以将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220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0。
本实施例中,第二后纵向拉杆220靠近车架的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二后纵向拉杆220的第二通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螺孔、第二通孔和第四螺孔,既将螺栓固定于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之间,又能够使第二后纵向拉杆220以螺栓为轴进行转动,实现越野车在行车震荡过程中通过不同角度来传递纵向载荷。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可以是三角形板状结构、也可以是矩形板状结构、还可以是半圆形板状结构,此处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无论第三连接件131和第四连接件132是三角形板状结构还是矩形板状结构,其角结构均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分部111和所述第二主体分部112均包括向所述车架纵梁的方向延伸的包边结构113,所述包边结构113与所述车架纵梁230焊接。
通过将第一主体分部111和第二主体分部112设置向所述车架纵梁230的方向延伸的包边结构113,能够提高主体部110的刚度。另外,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0与车架纵梁230焊接,通过包边结构113能够增加主体部110与车架纵梁230之间的焊接面接,提高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与车架纵梁230之间的固定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
车辆具有上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因此具有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100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和有益效果,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在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后纵向拉杆和第二后纵向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形成,且自上而下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一后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辆的第二后纵向拉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第一主体分部和第二主体分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三连接件,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延伸形成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所在的直线与所述车辆的纵向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分部覆盖部分第二主体分部,所述第一主体分部与所述部分第二主体分部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距离;
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伸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和所述第二螺孔以将所述第一后纵向拉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四连接件开设有第四螺孔,螺栓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和所述第四螺孔以将所述第二后纵向拉杆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均为圆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分部和所述第二主体分部均包括向所述车架纵梁的方向延伸的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与所述车架纵梁焊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8056.6A CN112793667B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08056.6A CN112793667B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3667A true CN112793667A (zh) | 2021-05-14 |
CN112793667B CN112793667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581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08056.6A Active CN112793667B (zh) | 2021-02-24 | 2021-02-24 |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93667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9235A (ja) * | 2000-07-17 | 2002-01-29 | Hino Motors Ltd |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
CN202764648U (zh) * | 2012-07-17 | 2013-03-06 | 江西远成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形稳定推力杆空气悬架 |
CN203567504U (zh) * | 2013-10-16 | 2014-04-30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悬挂总成和汽车 |
CN203600922U (zh) * | 2013-11-06 | 2014-05-21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的麦弗逊式悬架 |
CN103818483A (zh) * | 2014-03-07 | 2014-05-28 |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宽体自卸车 |
CN104129251A (zh) * | 2014-08-14 | 2014-11-05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六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
CN205768422U (zh) * | 2016-05-26 | 2016-12-07 | 郑州精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四连杆式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 |
CN206264734U (zh) * | 2016-11-01 | 2017-06-20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
CN107264219A (zh) * | 2017-07-12 | 2017-10-20 |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矿用车后悬架总成 |
CN207758874U (zh) * | 2017-12-26 | 2018-08-24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后扭力杆悬置托架 |
-
2021
- 2021-02-24 CN CN202110208056.6A patent/CN1127936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29235A (ja) * | 2000-07-17 | 2002-01-29 | Hino Motors Ltd |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
CN202764648U (zh) * | 2012-07-17 | 2013-03-06 | 江西远成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形稳定推力杆空气悬架 |
CN203567504U (zh) * | 2013-10-16 | 2014-04-30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悬挂总成和汽车 |
CN203600922U (zh) * | 2013-11-06 | 2014-05-21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的麦弗逊式悬架 |
CN103818483A (zh) * | 2014-03-07 | 2014-05-28 |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宽体自卸车 |
CN104129251A (zh) * | 2014-08-14 | 2014-11-05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六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
CN205768422U (zh) * | 2016-05-26 | 2016-12-07 | 郑州精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四连杆式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 |
CN206264734U (zh) * | 2016-11-01 | 2017-06-20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后上纵拉杆后安装支架及汽车 |
CN107264219A (zh) * | 2017-07-12 | 2017-10-20 |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矿用车后悬架总成 |
CN207758874U (zh) * | 2017-12-26 | 2018-08-24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后扭力杆悬置托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3667B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12856B1 (en) |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four-wheeled buggy | |
US4826234A (en) | Steering assembly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 |
US5741026A (en) | Connecting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frame assembly | |
US9156504B2 (en) |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02971162A (zh) | 车辆悬架设备 | |
CN213292296U (zh) |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 |
US9045104B2 (en) | Rough-terrain traveling vehicle | |
US6354627B1 (en) | Construction for suspension system mounting portions of body of vehicle | |
CN100513242C (zh) |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 |
CN112793667B (zh) | 后纵向拉杆固定支架和车辆 | |
EP2316670B1 (en) | Towing device of light trailers for vehicles | |
JP2990988B2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US6000719A (en) | Body bracket and welding technique | |
JPH09254815A (ja) | ハイルー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 |
CN215097819U (zh) | 后副车架 | |
JPH0352614Y2 (zh) | ||
CN207374568U (zh) | 三轮车分体式头篷结构及含该结构的三轮车 | |
JP2003019978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4479473B2 (ja) | 自動車車体の後部構造 | |
JP3419435B2 (ja) |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3134730B2 (ja) | ナックル | |
CN217671986U (zh) | 一种后桥总成及汽车 | |
CN220884507U (zh) | 一种露营车用行走轮防侧偏结构 | |
CN217260495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JPH0248298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