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3053B - 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3053B
CN112753053B CN201980062440.0A CN201980062440A CN112753053B CN 112753053 B CN112753053 B CN 112753053B CN 201980062440 A CN201980062440 A CN 201980062440A CN 112753053 B CN112753053 B CN 112753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
power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4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3053A (zh
Inventor
高桥弘章
大场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Laurel Precision Machines Co Ltd
Laure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Laurel Precision Machines Co Ltd
Laure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Laurel Precision Machines Co Ltd, Laure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5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3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40Device architecture, e.g.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 G07D11/12Containers for valuable pap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2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devices; Data handling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2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devices; Data handling
    • G07D11/26Servicing, repairing or coping with irregularities, e.g. power failure or vandalism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50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2211/00Paper-money hand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介质处理装置具备主体单元,该主体单元是对介质进行计数的主体单元,构成为能够与收容所述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主体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其包括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力供给线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输出部,其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介质处理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78879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单元增设构造的纸张类收纳装置,该单元增设构造对作为介质的纸张类进行处理并收纳,能够自由地向外部追加一台或多台承担一个功能的货币处理单元。这样的纸张类收纳装置能够根据用途装备货币处理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纸张类收纳装置具有能够与设置在纸张类收纳部的外部输送路径连接的内部输送路径,能够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追加与币种对应的多个纸张类收纳部(货币处理单元)。由此,能够将纸张类收纳部的数量调整为与纸张类的利用种类数相同的数量,能够以适于利用目的的装置形态进行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07-2675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货币处理装置主体的外部连结多台单元的情况下,需要从货币处理装置主体向货币处理单元供给货币处理单元的动作所需的电力,例如在追加的单元上搭载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控制基板以及传感器等电气部件等。在能够追加多个货币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即使在设置了最大数量的货币处理单元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电力供给。因此,在货币处理单元的数量比最大数量少的情况下,产生超规格的部件,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增加的介质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具备主体单元,该主体单元对介质进行计数,构成为能够与收容所述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主体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力供给线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输出部,其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增加的介质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内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收容单元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收容单元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0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1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电源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进行说明。纸张类处理装置是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进行将纸币等纸张类S分类为介质的处理。更具体而言,纸张类处理装置1将投入的纸张类S分类为作为计数对象的计数对象纸张类和不是计数对象的拒绝纸张类,而且,纸张类处理装置1进一步按种类对计数对象纸张类进行计数并按种类收容,将计数结果和收容目的地建立对应关系地显示。在以下说明中,“前”是操作者侧,“后”是操作者的相反侧,“右”是操作者观察的右侧,“左”是操作者观察的左侧。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将对纸张类S进行计数的计数单元2(介质计数主体部、主体单元)和对从计数单元2输送来的纸张类S进行分类以及收容的收容单元3(介质处理单元)组合而构成。纸张类处理装置1构成为,能够对1台计数单元2仅设置1台收容单元3,或者对1台计数单元2以连接多台收容单元3的状态设置。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基本结构是对1台计数单元2仅设置1台收容单元3的结构。纸张类处理装置1能够对该基本结构追加设置收容单元3。
在图1中示出了在1台计数单元2中仅组合1台收容单元3的基本结构的纸张处理装置1。首先,对该基本结构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计数单元2具有接受部11和拒绝部13。接受部11设置在计数单元2的右侧面侧的下部,遍及右侧面以及前表面始终向计数单元2外、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开口。拒绝部13设置在计数单元2的右侧面侧的上部,遍及右侧面以及前表面始终向计数单元2外、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开口。前后方向上的拒绝部13以及接受部11的位置一致。另外,左右方向上的拒绝部13以及接受部11的位置一致。拒绝部13以及接受部11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地配置。
如图2所示,在接受部11中,多张纸张类S以其长边(长边部)沿前后、其短边(短边部)沿左右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堆积的状态设置。接受部11将这样设置的堆积状态的纸张类S从最下的纸张类S一张一张地分离送出并取入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内。从接受部11送出的纸张类S沿着其短边的延伸方向移动。
计数单元2在其框体的内部具有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和识别部22。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输送从接受部11送出的纸张类S。识别部22对由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输送中的纸张类S进行识别并计数。由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输送的纸张类S沿着其短边的延伸方向移动。识别部22具有检测部23和识别主体部24。检测部23设置在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接受部11侧的端部位置,检测接受部11送出的纸张类S的输送状态。识别主体部24设置在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比检测部23更靠下游侧,进行与纸张类S的输送状态的检测不同的处理,具体而言,进行币种等种类的识别。
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具有左方延伸部21a、上方延伸部21b、左方延伸部21c和分支延伸部21e。左方延伸部21a从接受部11朝向计数单元2的左侧面延伸。上方延伸部21b从左方延伸部21a的左侧面附近的端部向上方延伸。左方延伸部21c从上方延伸部21b的上端部朝向计数单元2的左侧面延伸并向左侧面开口。分支延伸部21e从上方延伸部21b的识别部22的上侧分支,朝向计数单元2的右侧面延伸并与拒绝部13连接。在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中,在沿着铅垂方向的上方延伸部21b上设置有识别部22。
在收容单元3的内部,设置有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与计数单元2的左方延伸部21c连接,输送从左方延伸部21c送出的纸张类S。由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输送的纸张类S也沿着其短边的延伸方向移动。
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具有连结输送结构部(介质输送路径)27A和分支输送结构部27B。连结输送结构部27A在收容单元3的右侧面的上部开口,朝向收容单元3的左侧面水平且直线状地延伸,在左侧面的上部开口。分支输送结构部27B从连结输送结构部27A的左侧部分向下侧分支。连结输送结构部27A和分支输送结构部27B分别具有各自的驱动马达,能够相互独立地驱动。对相对于1台计数单元2连接并设置多台收容单元3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将多台收容单元3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地连结。多台收容单元3中的一个与连结输送结构部27A直接连结。除此以外的收容单元3经由相邻的收容单元3与连结输送结构部27A连接。
分支输送结构部27B具有下方延伸部27Ba和多个具体为4个侧方延伸部27Bb。下方延伸部27Ba从连结输送结构部27A的左侧分支并向铅垂下方延伸。4个侧方延伸部27Bb中的一个从下方延伸部27Ba的下端位置朝向收容单元3的右侧面延伸。4个侧方延伸部27Bb中的多个具体为3个从下方延伸部27Ba的中间位置分支并朝向收容单元3的右侧面延伸。在4个侧方延伸部27Bb上,分别连接有将纸张类S堆积并收容的收容部14。因此,在1台收容单元3上,设置有多个、具体为4个收容部1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在1台收容单元3上设置4个收容部14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1台收容单元3上设置3个收容部14。
如图1、图3所示,多个收容部14均具有设置在收容单元3的前表面、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的开口部15。多个收容部14在各自的开口部15中始终向收容单元3外、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开口。在收容单元3的前表面、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具体为4个状态显示部28。4个状态显示部28分别一对一地与4个收容部14对应。各状态显示部28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对应的收容部14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配合。各状态显示部28位于对应的收容部14的左侧。各状态显示部28显示堆积在对应的收容部14中的纸张类S的张数等状态。
前后方向上的多个收容部14的位置一致。另外,左右方向上的多个收容部14的位置一致。多个收容部14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地配置。前后方向上的多个收容部14的位置与设置在计数单元2上的接受部11以及拒绝部13的位置一致。
如图2所示,相互连接的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和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构成输送从接受部11送出的纸张类S的输送部30。如果在输送部30进行的输送中纸张类S被识别部22识别,则输送部30中比识别部22更靠下游侧的部分基于识别部22的识别结果将纸张类S择一地分配到拒绝部13以及多个收容部14中的一个。
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中,拒绝部13以及多个收容部14基于识别部22的识别结果将纸张类S分类并可取出地收容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在多个收容部14中,纸张类S从设置在纸张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的开口部15向纸张处理装置1的前方抽出。
如图2所示,在由接受部11取入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内的纸张类S中,被识别部22识别为作为计数对象纸张类以外的纸张类的拒绝纸张类的纸张类S被输送到拒绝部13。拒绝部13接受被输送的纸张类S,并可将堆积的状态的纸张类S取出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地收容。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将纸张类S送出到拒绝部13。拒绝部13将这样送出的纸张类S以送出顺序(换言之,接受部11的取入顺序)从下向上堆积。纸张类S如果从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分支延伸部21e被送出到拒绝部13,则在拒绝部13内,使长边沿着前后方向,使短边沿着左右方向从下向上堆积。
在由接受部11取入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内的纸张类S中,由识别部22识别为计数对象纸张类并按种类计数的纸张类S按种类被输送到多个收容部14。多个收容部14接受被输送的纸张类S,并可将堆积的状态的纸张类S取出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外地收容。收容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7根据纸张类S的种类将纸张类S向多个收容部14中的任一个送出。各收容部14将这样送出的纸张类S以送出顺序(换言之,接受部11的取入顺序)从右下向左上的方向堆积。
如图1、图3所示,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计数单元2的前表面,设置有操作显示部31。操作显示部31接受操作输入并且显示各种信息。另外,如图2所示,在计数单元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部32和存储部33。控制部32对计数单元2以及与计数单元2连结的收容单元3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存储部33存储成为识别的基准的主数据和识别计数结果的数据等。控制部32对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整体进行管理。
如上所述,接受部11以始终向右侧方以及前方开口的方式设置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右侧面侧。接受部11具有底部40、壁部41和壁部43。底部40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向左下倾斜地配置。壁部41从底部40的左端位置相对于底部40垂直地向上方延伸。壁部43从底部40的后端缘部向铅垂上方延伸。底部40以及壁部41在前后方向上扩展,壁部43在铅垂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扩展。底部40、壁部41和壁部43相互垂直地配置。纸张类S在一个长边与壁部41抵接且一个短边与壁部43抵接的状态下被堆积到接受部11中,并被放置在底部40上。接受部11具有压力机45。压力机45设置在底部40的上方,沿着壁部41升降。压力机45将载置在底部40上的纸张类S朝向底部40按压。
接受部11具有踢出辊51、取入辊52和分离辊53。踢出辊51将放置在底部40上的纸张类S中的最下的纸张类S朝向左方的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踢出。取入辊52将由踢出辊51踢出的纸张类S取入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内部并交接到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分离辊53将由取入辊52取入的纸张类S一张一张地分离。踢出辊51、取入辊52以及分离辊53构成取入部55,该取入部55将放置在接受部11上的纸张类S一张一张地分离并取入到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内部。
上述的识别部22的检测部23配置在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左方延伸部21a中的接受部11的附近位置,检测有无来自纸张类S的接受部11的送出以及纸张类S的输送状态。检测部23根据纸张类S的光透过率或物理厚度来检测有无重叠输送。检测部23根据纸张类S的长边方向两侧的各自的检测定时的偏差来检测有无斜行。检测部23根据相邻的纸张类S的各自的检测定时的间隔来检测有无近进给。在检测部23中检测出没有重叠输送、斜行以及近进给中的任一个的纸张类S,换言之,是在检测部23中检测出是正常输送的纸张类S。
识别部22的识别主体部24检测纸张类S的可见光照射时以及紫外线照射时的图像,并且将检测到的各图像与基准数据进行比较。识别主体部24将纸张类S的种类确定为被判定为与该纸张类S的图像一致的基准数据的种类。这样被确定了种类的纸张类S成为没有识别异常的纸张类S。另一方面,识别主体部24在没有被判定为与纸张类S的图像一致的基准数据的情况下,将该纸张类S确定为有识别异常的纸张类S。
拒绝部13具有底部60、壁部61和壁部63。底部60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向左下倾斜地配置。壁部61从底部60的左端位置与底部60大致垂直地向上方延伸。壁部63从底部60的后端缘部向铅垂上方延伸。底部60以及壁部61在前后方向上扩展,壁部63在铅垂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扩展。
在壁部61的上部,设置有叶轮65。叶轮65设置在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分支延伸部21e的末端位置的附近,将由分支延伸部21e输送来的纸张类S送出并堆积到底部60。叶轮65将由分支延伸部21e输送来的纸张类S夹在叶片和叶片之间并一起旋转,当该纸张类S与壁部61抵接而从叶片和叶片之间脱离时,利用叶片将该纸张类S向底部60侧即下方推压。
拒绝部13具有检测拒绝部13内的纸张类S的有无的纸张类有无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和基于该纸张类有无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切换点亮状态的有无显示照明(未图示)。有无显示照明在利用纸张类有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在拒绝部13内有纸张类S的状态下点亮,在利用纸张类有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在拒绝部13内没有纸张类S的状态下熄灭。另外,有无显示照明例如在拒绝部13内纸张类S成为满载状态时闪烁。
有无显示照明例如以在计数单元2即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位置以及右侧面位置向外发光的方式设置在底部60。也可以在图1、图3所示的罩66上设置有无显示照明。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透明材料形成罩,使罩的整体发光。罩66引导由叶轮65送出的纸张类S并使其堆积在底部60。
多个收容部14均为相同的结构,具有上述的开口部15、收容底部70、收容内壁部73。开口部15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开口。收容底部70相对于水平向右下倾斜。收容内壁部73在收容底部70的后侧扩展。收容底部70具有朝向其上方的上表面。上表面71向右下倾斜并向前后方向扩展。收容内壁部73具有朝向其前方的前表面。收容内壁部73的前表面在铅垂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扩展,换言之,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
收容单元3具有配置在收容部14的各自的内侧的滑动台部81。滑动台部81被设置成能够在滑动台部81整体配置在收容部14内的后退端位置和滑动台部81的一部分从收容部14的开口部15突出的前进端位置之间相对于收容部14滑动。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从图3的上方起第1个、第3个以及第4个滑动台部81位于后退端位置。从图3的上方起第2个滑动台部81位于前进端位置。滑动台部81在位于后退端位置的情况下,是接受纸张类S的待机状态。滑动台部81在位于前进端位置的情况下,是将收容的纸张类S向前方推出的推出状态。
在收容单元3中,多个滑动台部81能够相对于包含多个收容部14以及多个状态显示部28的单元主体91滑动。该单元主体91具有朝向其前方的前表面。在单元主体91的前表面,配置有多个收容部14的开口部15。多个状态显示部28构成该单元主体9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收容单元3的单元主体91和计数单元2构成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装置主体95。单元主体91的前表面构成装置主体95的朝向前方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多个滑动台部81也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95滑动。多个收容部14的开口部15配置在装置主体95的前表面。多个状态显示部28构成装置主体95的前表面的一部分。
滑动台部81具有支承台82和推出台85。支承台82从收容底部70的右端位置相对于水平向右上方延伸。推出台85在支承台82的后侧扩展。支承台82具有朝向收容底部70侧的支承面。支承台82的支承面向右上方倾斜,沿前后方向扩展。推出台85具有朝向其前方的前表面。推出台85的前表面在铅垂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扩展。换言之,推出台85的前表面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以及推出台85的前表面在与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以及支承台82的支承面垂直的方向上扩展。
如图2所示,在分支输送结构部27B的各侧方延伸部27Bb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叶轮75。各叶轮75将纸张类S送出到对应的收容部14内。叶轮75设置在收容部14的收容底部70的与支承台82相反的一侧,即左侧。叶轮75具有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并向周向同侧延伸的多个叶片76。叶轮75以与支承台82对置的部分从上向下移动的方式旋转。在叶片76与支承台82对置的状态下,其固定端位于下侧,并且其自由端位于上侧。
叶轮75是分支输送结构部27B的下方延伸部27Ba以及4个侧方延伸部27Bb中对应的部件,将从左侧向右侧输送来的纸张类S夹在叶片和叶片之间,与纸张类S一起旋转。当该纸张类S与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抵接而从叶片与叶片之间脱离时,叶轮75利用叶片将该纸张类S向支承台82侧推压。此时,纸张类S在使短边沿着上下方向并使其下端的长边与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收容底部70支承,并且被该上表面引导而向支承台82的支承面侧移动。其结果,纸张类S在厚度方向一侧的面与支承台82的支承面重叠的状态下,被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和支承台82的支承面支承。接着送出的纸张类S同样地在使短边沿着上下方向并使其下端的长边与收容底部70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收容底部70支承,并且被该上表面引导而向支承台82的支承面侧移动。其结果,纸张类S以厚度方向一侧的面与已经被支承台82支承的纸张类S的厚度方向另一侧的面重叠的状态被支承台82支承。这样,纸张类S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堆积,载置在支承台82的支承面上。多个收容部14也分别设置有与拒绝部13同样的纸张类有无传感器以及有无显示照明。收容部14的有无显示照明例如在收容底部70,在收容单元3即纸张处理装置1的前表面位置向外发光。
滑动台部81通过支承台82支承在待机状态下向收容部14送出的纸币。如果被送出到收容部14而堆积在支承台82上的纸张类S的张数增加,则以与堆积有支承台82的纸张类S的张数对应的角度倾斜。
对使用者接收被送出到收容部14的纸张类S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从图3的上方起第二个收容部14所示,滑动台部81从待机状态前进,由此,利用支承台82以及推出台85使收容的纸张类S的一部分比收容部14的开口部15更向前方突出。
图4、图5示出从图3所示的收容单元3除去了罩类的收容单元主体部100。如图4所示,在收容单元主体部100的右侧面的上部,前后分离地设置有2个单元结合用销101。在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时,2个单元结合用销101与形成于计数单元2的结合孔(省略图示)嵌合。通过使这些单元结合用销101与计数单元2的结合孔嵌合,收容单元3相对于计数单元2被定位成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致。在这样定位的状态下,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以及固定,收容单元3和计数单元2被一体化。
如图5所示,在收容单元主体部100的左侧面的上部,前后分离地设置有2个结合孔102。在这些结合孔102中,在与设置有它们的一个收容单元3的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其他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嵌合该其他收容单元3的右侧面的单元结合用销101。通过使其他收容单元3的单元结合用销101与一个收容单元3的这些结合孔102嵌合,相对于一个收容单元3,其他收容单元3被定位成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致。在这样定位的状态下,相对于一个收容单元3,其他收容单元3连结以及固定,一个收容单元3和其他收容单元3被一体化。
如图4所示,在收容单元主体部100的上部的右侧,设置有输送入口部111。在收容单元3与图2所示的计数单元2连结时,输送入口部111与输送出口部(省略图示)连结,该输送出口部构成计数单元2的计数单元内输送结构部21的左方延伸部21c的出口部分。由此,能够在计数单元2与收容单元3间进行纸张类S交接。输送入口部111构成连结输送结构部27A的入口部分。
如图5所示,在收容单元主体部100的上部的左侧,设置有构成图2所示的连结输送结构部27A的出口部分的输送出口部112。该输送出口部112在与设置该输送出口部112的一个收容单元3的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设有其他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与该其他收容单元3的上部右侧的输送入口部111连结。由此,能够在一个收容单元3与其他收容单元3之间进行纸张类S的交接。
如上所述,在1台计数单元2中组合1台收容单元3的结构是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基本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纸张类处理装置1设为相对于基本结构追加了1台收容单元3的结构。也可以将纸张类处理装置1设为相对于基本结构追加了2台收容单元3的结构。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纸张类处理装置1设为相对于基本结构追加了3台收容单元3的结构。这样,能够在1台计数单元2上,设置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限度度数的收容单元3。即,收容单元3具有与计数单元2串联连接的连结输送结构部27A,能够对计数单元2追加设置,对从计数单元2输送来的纸张类S进行处理。在纸张类处理装置1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收容单元3。纸张类处理装置1采用这样方式的理由是,在用户为了进行所投入的纸张类S的分类或堆积而使用纸张类处理装置1时,根据所处理的纸张类S的种类等,灵活地应对用户要求的收容部14的数量不同这样的情况。具有能够不伴随设计变更而容易地增加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变化的优点。
图7是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电气系统的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计数单元2具有第一电源连接部120、第二电源连接部121、第二电源连接部121、电力输出部(电源输出部)123、电力供给线(电源供给线、第一电源供给线)124、电力供给线(电源供给线、第二电源供给线)125。第一电源连接部120与外部的商用交流电源连接,供给来自该商用交流电源的电力。第二电源连接部121与外部的商用交流电源连接,供给来自该商用交流电源的电力。当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时,电力输出部123可向该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地与收容单元3连接。电力供给线124连接第一电源连接部120和电力输出部123,使得能够从第一电源连接部120向电力输出部123供给电力。电力供给线125连接第二电源连接部121和电力输出部123,使得能够从第二电源连接部121向电力输出部123供给电力。
第一电源连接部120由也被用作一般家庭用的商用2相电源(例如,在日本为交流100V)线的有效侧(ACL)和无效侧(ACD)这2条线构成。第二电源连接部121具有与第一电源连接部120相同的结构。电力输出部123是从计数单元2向下位的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的部分。电力输出部123是输送交流电流的分别独立的两个电气系统,具有输出系统128以及输出系统129。
另外,计数单元2具有第一开关135、第二开关136、上述控制部32和I/F(接口)输出部(输出部)138。第一开关135是设置在电力供给线124上,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电力供给线124的状态的继电器。第二开关136是设置在电力供给线125上,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电力供给线125的状态的继电器。控制部32控制由第一开关135进行的电力供给线124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由第二开关136进行的电力供给线125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当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时,I/F输出部138与该收容单元3可通信地连接。I/F输出部138输出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
当第一开关135成为接通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24成为接通状态。电力供给线124在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成为能够从第一电源连接部120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供给电力的导通状态。当第一开关135成为断开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24成为断开状态。电力供给线124在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成为不能从第一电源连接部120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供给电力的切断状态。
当第二开关136成为接通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25成为接通状态。电力供给线125在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成为能够从第二电源连接部121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9供给电力的导通状态。当第二开关136成为断开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25成为断开状态。电力供给线125在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成为不能从第二电源连接部121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9供给电力的切断状态。
如上所述,计数单元2具有向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的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向收容单元3输出控制信号的I/F输出部138。
收容单元3具有电力输入部(电源输入部)141、电力输出部(电源输出部)142、电力供给线(电源供给线)143、电力供给线144。当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时,电力输入部141与计数单元2的电力输出部123连接,能够供给来自电力输出部123的电力。当其他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连结时,电力输出部142可向该其他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地连接。电力供给线143连接电力输入部141和电力输出部142,使得能够从电力输入部141向电力输出部142供给电力。电力供给线144连接电力输入部141和电力输出部142,使得能够从电力输入部141向电力输出部142供给电力。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设置在收容单元3的内部。
电力输入部141是接受交流电流的分别独立两个电气系统,具有输入系统151以及输入系统152。输入系统151与电力供给线143连接。输入系统152与电力供给线144连接。
电力输出部142是从收容单元3向与该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的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的部分。电力输出部142是输送交流电流的分别独立的两个电气系统,具有输出系统155以及输出系统156。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的物理位置在电力输出部142跟前改变。在电力输出部142上,连接有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输出系统156与电力供给线144连接,输出系统155与电力供给线143连接。
收容单元3具有I/F输入部161、通信线162和I/F输出部163。当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结时,I/F输入部161与计数单元2的I/F输出部138可通信地连接。通信线162与I/F输入部161连接。I/F输出部163与通信线162的与I/F输入部161相反的一侧连接,当在与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连结其他收容单元3时,与该其他收容单元3可通信地连接。在此,I/F输出部138这一名称中的“输出”的用语的意思是,从控制上的上位机即计数单元2的I/F输出部138朝向控制上的下位机即收容单元3的I/F输入部161输出控制信号。但是,由于实际上也可能存在从下位侧的I/F输入部161向上位侧的I/F输出部138的响应,因此I/F输出部138在电信号方面是输入输出端口。
另外,收容单元3具有开关171(切换部、开关机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电力控制部(电源控制部)173。开关171是设置在电力供给线143上,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电力供给线143的状态的继电器。交流直流变换部172连接在电力供给线143的电力输入部141与开关171之间,能够供给来自电力供给线143的电力。电力控制部173从交流直流变换部172接受电力的供给,控制由开关171进行的电力供给线143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因此,在电力供给线143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并且在电力供给线143上配置有开关171。
电力控制部173与通信线162连接,接受来自上位的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由开关171进行的电力供给线143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在电力供给线144上,没有设置在接通状态以及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电力供给线144的状态的开关。换言之,仅在一个收容单元3的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中的一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电力供给线143)上设置有开关171。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由开关调节器等构成。
当计数单元2的电力输出部123可向与其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供给电力地连接时,计数单元2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输出系统128可向与其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1以及电力供给线143供给电力地连接。另外,计数单元2电力供给线125以及输出系统129可向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2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供给电力地连接。
另一方面,即使计数单元2的电力输出部123可向与其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供给电力地连接,也不能从计数单元2的电力供给线124向与其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4供给电力,也不能从计数单元2的电力供给线125向与其相邻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3供给电力。
对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出部142可向与计数单元2相反的一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供给电力地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输出部142的输出系统155与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2以及电力供给线144可供给电力地连接。另外,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4以及电力输出部142的输出系统156与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1以及电力供给线143可供给电力地连接。
另一方面,即使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出部142可向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供给电力地连接,也不能从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3向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3供给电力,也不能从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4向其他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线144供给电力。
因此,在多个收容单元3与计数单元2连接的情况下,具有一个收容单元3的开关171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与在纸币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没有开关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4构成相同的一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一个收容单元3的没有开关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4与在纸币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具有的开关171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构成相同的一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
当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将控制信号输出到一个收容单元3的电力控制部173时,该电力控制部173控制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开关171的接通/断开状态。在一个收容单元3中,当开关171成为接通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43成为接通状态。电力供给线143在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成为能够从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1向电力输出部142的输出系统155供给电力的导通状态。当开关171成为断开状态时,电力供给线143成为断开状态。电力供给线143在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成为不能从电力输入部141的输入系统151向电力输出部142的输出系统155供给电力的切断状态。
作为具体例,如图7所示,对在1台计数单元2上并列地设置4台收容单元3而构成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在此,对于4台收容单元3以及各自的结构在单元排列方向、即纸币输送方向上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一侧起依次对附图标记标注(A)、(B)、(C)、(D)来进行说明。
计数单元2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收容单元3(第一收容单元)(A)的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1(A)、电力供给线(第三电源供给线)143(A)以及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5(A)、收容单元3(第二收容单元)(B)的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2(B)、电力供给线(第五电源供给线)144(B)以及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6(B)、收容单元(第三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1(C)、电力供给线(第七电源供给线)143(C)以及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5(C)、收容单元3(外部装置、第四收容单元)(D)的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2(D)、电力供给线144(D)以及电力输出部142(D)的输出系统156(D)可供给电力地连接,构成一个系统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
另外,计数单元2的电力供给线125以及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9、收容单元(收容单元)3(A)的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2(A)、电力供给线(第四电源供给线)144(A)以及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6(A)、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1(B)、电力供给线(第六电源供给线)143(B)以及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6(B)、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2(C)、电力供给线(第八电源供给线)144(C)以及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5(C)、收容单元3(D)的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1(D)、电力供给线143(D)以及电力输出部142(D)的输出系统155(D)可供给电力地连接,构成一个系统的第二电力供给线182。
在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上,连接有全部的收容单元3(A)~3(D)中、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3起依次计数而成为第奇数个的收容单元3(A)、3(C)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A)、172(C),并且配置有收容单元3(A)、3(C)的开关171(A)、171(C)。在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上,连接有全部的收容单元3(A)~3(D)中、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3起依次计数而成为第偶数个的收容单元3(B)、3(D)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172(D),并且配置有收容单元3(B)、3(D)的开关171(B)、171(D)。
对于在计数单元2上连结了多台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的电力投入的动作序列,以在1台计数单元2上连结有4台收容单元3(A)~3(D)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为例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动作序列,对第一动作序列以及第二动作序列这2种动作序列进行说明。
“第一动作序列”
第一动作序列是先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3(C)、即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3起依次计数而成为第奇数个的收容单元3(A)、3(C)供给电力之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3(D)、即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3起依次计数而成为第偶数个的收容单元3(B)、3(D)供给电力。该第一动作序列是用于抑制冲击电流的动作序列。
首先,如图8中粗虚线所示,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使位于构成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的电力供给线124上的第一开关135接通。于是,电力供给线124成为接通状态,如图8中粗实线所示,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输出电力,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1(A)供给电力。其结果,与电力供给线143(A)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A)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A),起动电力控制部173(A)。于是,向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A)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如图9中粗虚线所示,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经由I/F输出部138、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以及通信线162(A)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以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电力控制部173(A)按照这样从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进入的、来自上位侧的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如图10中粗虚线所示,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如图10中粗实线所示,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5(A)供给电力。
于是,经由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2(B)、电力供给线144(B)、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6(B),向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1(C)供给电力。其结果,与电力供给线143(C)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C)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C),起动电力控制部173(C)。于是,向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C)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这样,向在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收容单元3(A)、3(C)供给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数单元2上连接有5台以上的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对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并在收容单元3(C)之后的第奇数个收容单元3,也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反复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从而依次投入电力。
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预先掌握与计数单元2连接的收容单元3的数量。因此,在判断为在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的第奇数个收容单元3的全部的电力投入结束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的步骤。作为下一步骤,控制部32对在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的第偶数个收容单元3依次投入电力。
在此,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即使在不管理与计数单元2连接的收容单元3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判断第奇数个收容单元3中、离计数单元2最远的收容单元3结束了电力投入。控制部32例如在1台计数单元2上连续地设置有4台收容单元3(A)~3(D)的情况下,向收容单元3(C)发出控制信号,当接受到来自收容单元3(C)的响应时,从计数单元2起向下一个较远的第奇数个收容单元3发出控制信号。此时,如果即使经过规定时间也没有返回对该控制信号的响应,则控制部32判断为收容单元3(C)是从计数单元2起为第奇数个的最后的收容单元3。
如上所述,在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3(C)供给电力之后,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如图11中粗虚线所示,接通位于构成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的电力供给线125上的第2开关136,使电力供给线125成为接通状态。于是,如图11中粗实线所示,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9输出电力,经由收容单元3(A)的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2(A)、电力供给线144(A)以及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6(A),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1(B)供给电力。其结果,与收容单元3(B)内的电力供给线143(B)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B),起动电力控制部173(B)。于是,向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B)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如图12中粗虚线所示,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经由I/F输出部138、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通信线162(A)、I/F输出部163(A)、收容单元3(B)的I/F输入部161(B)以及通信线162(B),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以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电力控制部173(B)按照这样从收容单元3(B)的I/F输入部161(B)进入的、来自上位侧的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如图12中粗虚线所示,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如图12中粗实线所示,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5(B)供给电力。
于是,经由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2(C)、电力供给线144(C)、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6(C),向收容单元3(D)的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1(D)供给电力。其结果,与收容单元3(D)内的电力供给线143(D)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D),起动电力控制部173(D)。于是,向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D)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这样,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3(D)供给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数单元2上连接有6台以上的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对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并在收容单元3(D)之后的第偶数个收容单元3,也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反复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从而依次投入电力。
通过以上,结束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A)、3(C)的电力投入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B)、3(D)的电力投入。
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预先掌握与计数单元2连接的收容单元3的数量。因此,在判断为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的全部的电力投入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32判断为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投入和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投入结束。即,控制部32判断为经由计数单元2接受电力供给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投入结束。
在此,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即使在不管理与计数单元2连接的收容单元3的数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判断第偶数个收容单元3中、离计数单元2最远的收容单元3结束了电力投入。控制部32例如在1台计数单元2上连续地设置有4台收容单元3(A)~3(D)的情况下,向收容单元3(D)发出控制信号,当接受到来自收容单元3(D)的响应时,从计数单元2起向下一个较远的第偶数个收容单元3发出控制信号。此时,如果即使经过规定时间也没有返回对该控制信号的响应,则判断为收容单元3(D)是从计数单元2起为第偶数个的最后的收容单元3。
如上所述,在第一动作序列中,通过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通信控制,错开向多个收容单元3各自供给电力的定时。即,在第一动作序列中,在逐一接通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的全部的开关171之后,逐一接通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的开关171。由此,能够抑制电力投入时的冲击电流。
收容单元3的电力控制部173基于来自计数单元2的控制信号,通过开关171使作为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中的一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43接通以及断开。
“第二动作序列”
第二动作序列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起依次计数而成为最小的第奇数个(第一个)的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与此并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起依次计数而成为最小的第偶数个(第二个)的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之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成为下一个小的第奇数个(第三个)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与此并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成为下一个小的第偶数个(第四个)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
首先,在如图13中粗虚线所示,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接通位于构成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的电力供给线124上的第一开关135,并且与其并行,接通位于构成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的电力供给线125上的第二开关136时,如图13中粗实线所示,向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以及输出系统129输出电力。
于是,一方面,与收容单元3(A)内的电力供给线143(A)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A)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A),起动电力控制部173(A)。此时,向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A)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另外,另一方面,与收容单元3(A)内的电力供给线143(A)以及收容单元3(B)内的电力供给线143(B)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B),起动电力控制部173(B)。此时,向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B)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如图14所示,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经由I/F输出部138、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以及通信线162(A)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以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与其并行,控制部32经由I/F输出部138、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通信线162(A)、I/F输出部163(A)、收容单元3(B)的I/F输入部161(B)以及通信线162(B),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以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
当接受到这样的来自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时,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按照从收容单元3(A)的I/F输入部161(A)进入的、来自上位侧的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如图15中粗实线所示,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5(A)供给电力。
于是,经由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2(B)、电力供给线144(B)、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6(B),向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1(C)供给电力。其结果,与收容单元3(C)内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1(C)以及电力供给线143(C)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C)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C),起动电力控制部173(C)。此时,向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C)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当接受到来自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时,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按照从收容单元3(B)的I/F输入部161(B)进入的、来自上位侧的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的控制信号,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5(B)供给电力。
于是,经由收容单元3(C)的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2(C)、电力供给线144(C)、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6(C),向收容单元3(D)的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1(D)供给电力。其结果,与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1(D)以及电力供给线143(D)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D),起动电力控制部173(D)。此时,向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D)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数单元2上连接有5台以上的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对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并在收容单元3(C)之后的第奇数个收容单元3、和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上连接有交流直流变换部172的、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计数并在收容单元3(D)之后的第偶数个收容单元3,也从靠近计数单元2的收容单元起依次反复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从而依次投入电力。
通过以上,结束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A)、3(C)的电力投入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全部的收容单元3(B)、3(D)的电力投入。
因此,向收容单元3的电力输入部141,从在其电力供给方向上游侧相邻的计数单元2的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或者在其电力供给方向上游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输入电力。收容单元3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与该电力输入部141连接。电力输出部142与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连接,能够利用朝向配置在纸张类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收容单元3的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输出电力。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收容单元3从计数单元2利用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供给电力。利用这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供给的电力由从计数单元2的I/F输出部138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因此,能够抑制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的每一个系统的最大额定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另外,收容单元3的电力控制部173基于来自计数单元2的控制信号,通过开关171使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中的一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43接通以及断开,因此构成为能够通过来自计数单元2通信控制来控制(错开)供给电力的定时。由此,能够抑制电力投入时的冲击电流。
另外,一个收容单元3的具有开关171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与在纸币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没有开关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4构成相同的一个系统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另外,该一个收容单元3的没有开关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4与在纸币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收容单元3的具有的开关171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构成相同的一个系统的第二电力供给线18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在不同的定时向一个收容单元3和其他收容单元3供给电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成本增加。
另外,在第一动作序列中,在接通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的全部的开关171之后,接通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的开关171,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的每一个系统的最大额定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另外,即使在追加地设置多台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根据收容单元3的数量来变更计数单元2的结构。因此,能够廉价地构筑纸张类处理装置1。另外,收容单元3被通用化,能够容易地增加变化。
另外,即使在追加地设置收容单元3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单纯地追加完全相同的收容单元3的结构,安全且廉价地构筑纸张类处理装置1。
通常,在第一动作序列中,使两个系统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交替地供给电力。在预先估计从计数单元2供给的电力有富余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动作序列中,对两个系统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182同时(即,并列)供给电力,能够缩短直到向全部的收容单元3的电力供给完成为止的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主要参照图16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计数单元2具有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125。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收容单元3具有从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24、125输入电力的电力输入部141、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144、能够利用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143、144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出部142、基于来自计数单元2的控制信号通过开关171使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144中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143接通以及断开的电力控制部173。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纸张类处理装置1具有两个系统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182。
但是,计数单元2只要具有至少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即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另外,收容单元3具有至少从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输入电力的电力输入部、至少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能够利用至少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出部、基于来自计数单元2的控制信号通过开关控制至少两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中的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电力供给线的接通/断开的电力控制部即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进而,纸张类处理装置1只要具有至少两个系统的电力供给线即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除了第一电力供给线181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之外还具有第三电力供给线183。因此,计数单元2除了具有第一电力连接部120以及第二电力连接部121之外还具有第三电力连接部122。计数单元2除了电力供给线124以及电力供给线125之外,还具备电力供给线126,该电力供给线126与第三电力连接线122连接,并且具有第三开关137。电力输出部123除了输出系统128以及输出系统129之外,还具有与电力供给线126连接的输出系统130。
另外,收容单元3除了电力供给线143以及电力供给线144之外,还具有电力供给线145。电力输入部141除了输入系统151以及输入系统152之外,还具有输入系统153。电力输出部142除了输出系统155以及输出系统156之外,还具有输出系统157。输入系统153以及输出系统157与电力供给线14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纸张类处理装置1具有4个以上电力供给线的情况也与上述情况相同。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作为具体例,如图16所示,对在1台计数单元2上并列地设置6台收容单元3而构成的纸张类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在此,对于6台收容单元3以及各自的结构从纸币输送方向的靠近计数单元2的一侧起依次对附图标记标注(A)、(B)、(C)、(D)、(E)、(F)来进行说明。
接受来自第一电力连接部120的供电的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由以下构成:电力供给线124、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8、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1(A)、电力供给线143(A)、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5(A)、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3(B)、电力供给线145(B)、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7(B)、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2(C)、电力供给线144(C)、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6(C)、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1(D)、电力供给线143(D)、电力输出部142(D)的输出系统155(D)、电力输入部142(E)的输入系统153(E)、电力供给线145(E)、电力输出部142(E)的输出系统157(E)、电力输入部141(F)的输入系统152(F)、电力供给线144(F)以及电力输出部142(F)的输出系统156(F)。
接受来自第二电力连接部121的供电的第二电力供给线182由以下构成:电力供给线125、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29、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2(A)、电力供给线144(A)、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6(A)、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1(B)、电力供给线143(B)、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5(B)、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3(C)、电力供给线145(C)、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7(C)、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2(D)、电力供给线144(D)、电力输出部142(D)的输出系统156(D)、电力输入部141(E)的输入系统151(E)、电力供给线143(E)、电力输出部142(E)的输出系统155(E)、电力输入部141(F)的输入系统153(F)、电力供给线145(F)以及电力输出部142(F)的输出系统157(F)。
接受来自第三电力连接部122的供电的第三电力供给线183由以下构成:电力供给线126、电力输出部123的输出系统130、电力输入部141(A)的输入系统153(A)、电力供给线145(A)、电力输出部142(A)的输出系统157(A)、电力输入部141(B)的输入系统152(B)、电力供给线144(B)、电力输出部142(B)的输出系统156(B)、电力输入部141(C)的输入系统151(C)、电力供给线143(C)、电力输出部142(C)的输出系统155(C)、电力输入部141(D)的输入系统153(D)、电力供给线145(D)、电力输出部142(D)的输出系统157(D)、电力输入部141(E)的输入系统152(E)、电力供给线144(E)、电力输出部142(E)的输出系统156(E)、电力输入部141(F)的输入系统151(F)、电力供给线143(F)以及电力输出部142(F)的输出系统155(F)。
“第一动作序列”
第一动作序列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3(D)供给电力,之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3(E)供给电力,之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三电力供给线183连接的收容单元3(C)、3(F)供给电力。该第一动作序列是用于抑制冲击电流的动作序列。
首先,当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4上的第一开关135时,与收容单元3(A)的电力供给线143(A)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A)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A),起动电力控制部173(A)。此时,向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A)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以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电力控制部173(A)接受该控制信号,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
于是,当从收容单元3(A)的电力供给线143(A)经由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5(B)、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4(C)、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3(D),向收容单元3(D)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供给电力(交流电流)。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D),起动电力控制部173(D)。此时,向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D)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这样,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3(D)供给电力。
这样,在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3(D)供给电力之后,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5上的第二开关136。由此,经由收容单元3(A)的电力供给线144(A)从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3(B)向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供给电力(交流电流)。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B),起动电力控制部173(B)。此时,向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B)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以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接收该控制信号,电力控制部173(B)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
于是,当从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3(B)经由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5(C)、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4(D)、收容单元3(E)的电力供给线143(E),向收容单元3(E)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E)供给电力(交流电流)。交流直流变换部172(E)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E),起动电力控制部173(E)。此时,向收容单元3(E)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E)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这样,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3(E)供给电力。
这样,在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3(E)供给电力之后,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6上的第三开关137。于是,经由收容单元3(A)的电力供给线145(A)、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4(B)以及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3(C)向收容单元3(C)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C)供给电力(交流电流)。交流直流变换部172(C)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C),起动电力控制部173(C)。此时,向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C)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C)的电力控制部173(C)以利用开关171(C)接通电力供给线143(C)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接收该控制信号,电力控制部173(C)利用开关171(C)接通电力供给线143(C)。
于是,当从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3(C)经由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5(D)、收容单元3(E)的电力供给线144(E)、收容单元3(F)的电力供给线143(F),向收容单元3(F)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F)供给电力(交流电流)。交流直流变换部172(F)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F),起动电力控制部173(F)。此时,向收容单元3(F)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F)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这样,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三电力供给线183连接的收容单元3(C)、3(F)供给电力。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序列,能够在抑制冲击电流的同时投入电力。另外,通过将电源系统分为第一电力供给线181、第二电力供给线182以及第三电力供给线183这三个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每个系统的最大额定电流值。
“第二动作序列”
第二动作序列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并行地,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与它们并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三电力供给线183连接的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之后,与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一电力供给线181连接的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并行地,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二电力供给线182连接的收容单元3(E)供给电力,与它们并行,向使交流直流变换部172与第三电力供给线183连接的收容单元3(F)供给电力。
首先,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4上的第一开关135,并且与其并行地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5上的第二开关136。进而,控制部32与它们并行地接通位于电力供给线126上的第三开关137。于是,与收容单元3(A)内的电力供给线143(A)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A)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A),起动电力控制部173(A)。此时,向收容单元3(A)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A)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另外,与收容单元3(B)内的电力供给线143(B)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B)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B),起动电力控制部173(B)。此时,向收容单元3(B)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B)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进而,与收容单元3(C)内的电力供给线143(C)连接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C)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C),起动电力控制部173(C)。此时,向收容单元3(C)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C)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接着,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以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与其并行,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以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进而,与其并行,计数单元2的控制部32向收容单元3(C)的电力控制部173(C)以利用开关171(C)接通电力供给线143(C)的方式发送控制信号。
接受控制信号,收容单元3(A)的电力控制部173(A)利用开关171(A)接通电力供给线143(A),收容单元3(B)的电力控制部173(B)利用开关171(B)接通电力供给线143(B),收容单元3(C)的电力控制部173(C)利用开关171(C)接通电力供给线143(C)。
于是,当从收容单元3(A)的电力供给线143(A)经由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5(B)、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4(C)、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3(D),向收容单元3(D)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供给电力。交流直流变换部172(D)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D),起动电力控制部173(D)。此时,向收容单元3(D)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D)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另外,当从收容单元3(B)的电力供给线143(B)经由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5(C)、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4(D)、收容单元3(E)的电力供给线143(E),向收容单元3(E)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E)供给电力。交流直流变换部172(E)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E),起动电力控制部173(E)。此时,向收容单元3(E)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E)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进而,当从收容单元3(C)的电力供给线143(C)经由收容单元3(D)的电力供给线145(D)、收容单元3(E)的电力供给线144(E)、收容单元3(F)的电力供给线143(F),向收容单元3(F)的交流直流变换部172(F)供给电力。交流直流变换部172(F)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输出到电力控制部173(F),起动电力控制部173(F)。此时,向收容单元3(F)供给电力,收容单元3(F)的驱动部件、传感器等成为能够驱动的状态。
通过以上,全部的收容单元3(A)~3(F)的电力投入结束。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动作序列,与第一动作序列相比,能够实现与电力投入相关的时间的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纸张类处理装置1的收容单元3分类收容纸张类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进行纸张类的处理的单元即可。
另外,以上,作为介质处理装置,以处理作为介质的纸张类的纸张类处理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处理作为介质的硬币的硬币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具备主体单元,该主体单元是对介质进行计数的主体单元,构成为能够与收容所述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主体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其包括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力供给线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输出部,其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介质处理装置,向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从主体单元利用至少两个电力供给线供给电力。利用这些至少两个电力供给线供给的电力由从主体单元的输出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因此,能够抑制每一个电力供给线的最大额定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可以具有第一介质处理单元,该第一介质处理单元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从所述主体单元接收所述介质。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从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接收所述介质的第二介质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和电力控制部,所述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第三电力供给线,其与所述第一电力供给线连接,将从所述第一供电线供给的电力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以及第四电力供给线,其相对于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二电力供给线连接,将从所述第二电力供给线供给的电力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所述电力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主体单元的控制信号,进行将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控制。
根据上述介质处理装置,电力控制部根据来自主体单元的控制信号,将第三电力供给线切换为接通状态,因此通过来自主体单元的通信控制来错开电力供给的定时。由此,能够抑制电力投入时的冲击电流。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上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向所述断开状态或所述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在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上,也可以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向所述断开状态或所述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还具有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从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接收所述介质的第三介质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该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与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五电力供给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六电力供给线。在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上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在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上,也可以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根据上述介质处理装置,在设置有切换部的第三电力供给线上,连接有未设置切换部的第五电力供给线。另一方面,在未设置切换部的第四电力供给线上,连接有设置有切换部的第六电力供给线。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在不同的定时向第一介质处理单元和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成本增加。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还具有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也可以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该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与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七电力供给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八电力供给线。在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上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在所述第八电力供给线上也可以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八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三电力供应线和所述第七电力供应线被切换到所述接通状态之后,所述第六电力供应线被切换到所述接通状态。
根据上述介质处理装置,在将相互连接的第三以及第七电力供给线全部切换为接通状态之后,将与第三以及第七电力供给线不连接的第六电力供给线切换为接通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电力供给线的每一个系统的最大额定电流。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介质处理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纸张类处理装置(介质处理装置);
2计数单元(介质计数主体部、主体单元);
3收容单元(介质处理单元);
27A连结输送结构部(介质输送路);
124~126电力供给线;
138I/F输出部(输出部);
141电力输入部;
142电力输出部;
143~145电力供给线;
171开关(开关机构、切换部);
173电力控制部;
S纸张类(介质)。

Claims (6)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具备主体单元,该主体单元对介质进行计数,构成为能够与收容所述介质的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单元具有:
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力供给线以及第二电力供给线;
输出部,其向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还具备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
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具有第一介质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主体单元,并从所述主体单元接收所述介质,
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构成为,能够与从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接收所述介质的第二介质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和电力控制部,
所述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第三电力供给线,其与所述第一电力供给线连接,将从所述第一电力供给线供给的电力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以及第四电力供给线,其相对于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二电力供给线连接,将从所述第二电力供给线供给的电力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
所述电力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主体单元的控制信号,进行将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向所述断开状态或所述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在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上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向所述断开状态或所述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还具有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介质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构成为,能够与从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接收所述介质的第三介质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
所述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与所述第三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五电力供给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四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六电力供给线,
在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在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上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介质处理单元还具有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
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可拆卸地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
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具有多个电力供给线,
所述多个电力供给线包括与所述第五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七电力供给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独立地与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连接的第八电力供给线,
在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七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第三介质处理单元的外部的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在所述第八电力供给线上不设置用于将所述第八电力供给线从不能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断开状态向能够向所述外部装置供给电力的接通状态切换的切换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电力供应线和所述第七电力供应线被切换到所述接通状态之后,所述第六电力供应线被切换到所述接通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在所述第三电力供应线和所述第七电力供应线被切换到所述接通状态之后,将所述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输出,
当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介质处理单元的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第六电力供给线向所述接通状态切换。
CN201980062440.0A 2018-09-25 2019-09-17 介质处理装置 Active CN112753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8879A JP7144009B2 (ja) 2018-09-25 2018-09-25 媒体処理装置
JP2018-178879 2018-09-25
PCT/JP2019/036335 WO2020066744A1 (ja) 2018-09-25 2019-09-17 媒体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053A CN112753053A (zh) 2021-05-04
CN112753053B true CN112753053B (zh) 2023-01-10

Family

ID=6995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440.0A Active CN112753053B (zh) 2018-09-25 2019-09-17 介质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2592B2 (zh)
EP (1) EP3859696A4 (zh)
JP (1) JP7144009B2 (zh)
CN (1) CN112753053B (zh)
RU (1) RU2767964C1 (zh)
WO (1) WO2020066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5647A (ja) * 2021-03-05 2022-09-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貨幣入出金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5465A1 (en) * 1994-03-29 1995-10-04 Omron Corporation Sheet storage apparatus and transaction apparatus
JP2001155220A (ja) * 2000-09-20 2001-06-08 Hitachi Ltd 現金自動取引装置及びバックアップ電源供給方法
JP2016201046A (ja) * 2015-04-13 2016-12-01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及び紙葉類処理方法
CN106463007A (zh) * 2013-12-03 2017-02-22 日本功勒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处理装置
CN108122327A (zh) * 2017-12-22 2018-06-05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介质张数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333813A1 (en) * 2016-12-08 2018-06-13 Masterwork Automodules Technology Corp., Ltd. Paper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7499C2 (de) * 1998-12-14 2002-05-08 Nat Rejectors Gmbh Münzautomat mit Umstellmöglichkeit von einer nationalen auf die Euro-Währung
GB9906582D0 (en) * 1999-03-22 1999-05-19 Rue De Int Ltd Sheet handling system
DE10340963B4 (de) * 2003-09-05 2007-05-10 National Rejectors, Inc. Gmbh Verfahren zur Freigabe oder Sperrung von Annahmekanälen in Münzprüfern
US7706007B2 (en) * 2005-04-08 2010-04-27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JP2010195514A (ja) * 2009-02-24 2010-09-09 Toshiba Corp 紙葉類処理装置
WO2011109569A1 (en) * 2010-03-03 2011-09-09 Cummins-Allison Corp. Currency bill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18178879A (ja) 2017-04-14 2018-1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5465A1 (en) * 1994-03-29 1995-10-04 Omron Corporation Sheet storage apparatus and transaction apparatus
JP2001155220A (ja) * 2000-09-20 2001-06-08 Hitachi Ltd 現金自動取引装置及びバックアップ電源供給方法
CN106463007A (zh) * 2013-12-03 2017-02-22 日本功勒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处理装置
JP2016201046A (ja) * 2015-04-13 2016-12-01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葉類処理装置及び紙葉類処理方法
EP3333813A1 (en) * 2016-12-08 2018-06-13 Masterwork Automodules Technology Corp., Ltd. Paper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CN108122327A (zh) * 2017-12-22 2018-06-05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介质张数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0653A1 (en) 2021-11-11
EP3859696A1 (en) 2021-08-04
CN112753053A (zh) 2021-05-04
US11842592B2 (en) 2023-12-12
JP2020052528A (ja) 2020-04-02
EP3859696A4 (en) 2022-06-22
WO2020066744A1 (ja) 2020-04-02
JP7144009B2 (ja) 2022-09-29
RU2767964C1 (ru)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80882A1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08123072A (ja) 紙幣取扱装置
CN112753053B (zh) 介质处理装置
US8485338B2 (en) Paper money processor
JP6647110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CN111882747B (zh) 纸张处理装置
JP2014123210A (ja) 紙葉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紙葉類処理方法
WO2020203535A1 (ja)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媒体処理装置のユニット接続方法
JP4663344B2 (ja) 紙幣処理機
JP2010039905A (ja) 投票用紙交付機
JP7209369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CN112703163B (zh) 纸页类处理装置
JP4652107B2 (ja) 小束紙幣処理機
JP4704044B2 (ja) 紙幣処理機
EP4269298A1 (en) Sheet paper processing device
JP7473913B2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RU278843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носителей и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блоков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обработки носителей
JP4663380B2 (ja) 小束紙幣処理機
CN113646810A (zh)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单元连接方法
JP3234156B2 (ja) 紙幣処理機
JPS63272731A (ja) 紙幣処理機
JP2014016940A (ja) 投票用紙分類機
JP2009094929A (ja) 光学的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