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958B - 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39958B CN112739958B CN201980061570.2A CN201980061570A CN112739958B CN 112739958 B CN112739958 B CN 112739958B CN 201980061570 A CN201980061570 A CN 201980061570A CN 112739958 B CN112739958 B CN 1127399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ressure difference
- controller
- outlet
- rotation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6—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giving audible ind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设置有外壳(10)、风扇单元(25)、通风构件(20)、压力差测量器(53)以及控制器(50),其中,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吹出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外壳(10)形成从流入口(16)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风扇单元(25)配置于外壳(10)内,在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流入口(16)送往流出口(17),通风构件(20)配置于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压力差测量器(53)对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控制器(50)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风扇单元(25)的转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力差测量部和实际风量测量部,其中,压力差测量部对气窗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该气窗具有在管道内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倾斜地固定的板件,实际风量测量部根据由压力差测量部测得的压力差求出流过气窗的空气的实际流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82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系统中,压力差测量部配置于空调机的外部。因此,需要进行用于连接压力差测量部与空调机的排线施工。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空调装置中抑制设置时的施工的工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形态的空调装置1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一形态中,压力差测量器53对配置于外壳10内的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在空调装置1的外侧连接控制器50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施工。因此,能够抑制设置空调装置1时的施工的工时。
在第一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二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0进行试运转,在所述试运转中,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以使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
在第二形态中,在试运转中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来调节送风风扇25的转速,因此,试运转中的风量调节变得容易。
在第二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三形态的特征在于,在表示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已成为所述设定压力差的条件成立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50结束所述试运转,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通知部57,所述通知部57通知所述试运转已结束。
在第三形态中,能够向作业人员通知试运转已结束。
在第一形态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四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21。
在第四形态中,空气过滤器21原本就设置于空调装置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
在第一形态至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五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热交换器22。
在第五形态中,热交换器22原本就设置于空调装置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
在第四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六形态的特征在于,在常规运转时,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大于设定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六形态中,例如,当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空气过滤器21前后的压力差变大时,能够提高送风风扇25的转速。因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在第五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七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21,所述空气过滤器21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对空气进行净化,在常规运转时,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小于设定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七形态中,例如,当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在热交换器22中流动的风量减小时,能够提高送风风扇25的转速。因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在第六形态或第七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八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0在接收到重设信号时,使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恢复至所述常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
在第八形态中,作业人员通过发送重设信号,能够使转速提高后的送风风扇25恢复至原本的转速。
在第一形态至第八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九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6a、6b,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一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
在第九形态中,例如,当至少一个风门6a、6n完全关闭时,压力差测量器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下降。此外,在与被打开的风门6a、6b对应的管道2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向与对应于被打开的风门6a、6b的管道2对应的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送风变得过剩这一情况。
在第九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形态的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风扇25以所述第一修正速度旋转且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二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二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十形态中,当送风风扇25正以第一修正速度旋转时,例如,若完全关闭的风门6a恢复至原本的开度,则压力差测量器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上升。因此,能够使被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的送风风扇25的转速恢复至原本的转速。
在第一形态至第十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一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8a~8h,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三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三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降低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十一形态中,例如,若风门8a~8h的开度被提高,则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减小。若管道2内的风阻力减小,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增加,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上升。因此,通过降低送风风扇25的转速,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变得过剩。
在第一形态至第十一形态中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二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8a~8h,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四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四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十二形态中,例如,若风门8a~8h的开度被下调,则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增大。若管道2内的风阻力增大,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减少,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下降。因此,通过提高送风风扇25的转速,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在第一形态至第十二形态中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三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空气流路而且对空气流的紊乱进行抑制的整流构件42a、42b。
在第十三形态中,通过抑制在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空气流的紊乱,能够抑制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变动。
在第一形态至第十三形态中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四形态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显示部57,所述显示部57显示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换算而成的风量。
在第十四形态中,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确认风量。
本公开的第十五形态是空调装置的送风风扇25的转速调节方法,所述空调装置包括外壳10以及送风风扇25,所述外壳10形成有空气的流入口16和流出口17,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的内部,在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速调节工序,根据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的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来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第十五形态中,对配置于外壳10内的通风构件20前后的力压差进行测量。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在空调装置1的外侧连接控制器50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施工。因此,能够抑制设置空调装置1时的施工的工时。
在第十五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六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速调节工序中,将设置于所述空气流路而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21用作通风构件20。
在第十六形态中,将空调装置1的空气过滤器21用作通风构件20而进行转速调节工序。空气过滤器21原本就设置于空调装置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
在第十五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七形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转速调节工序中,将设置于所述空气流路而且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热交换器22用作通风构件20。
在第十七形态中,将空调装置1的热交换器22用作通风构件20而进行转速调节工序。热交换器22原本就设置于空调装置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
在第十五形态的基础上,本公开的第十八形态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通风构件设置工序,在所述转速调节工序之前,将所述通风构件20设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以及通风构件拆除工序,在所述转速调节工序之后,将所述通风构件20拆除。
在第十八形态中,能够在需要通风构件20的转速调节工序中设置通风构件20,并且在转速调节工序之后拆除通风构件20。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中空气过滤器弄脏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中将一个风门完全关闭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中增大一个风门的开度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中减小一个风门的开度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7是实施方式二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空气处理单元试运转时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将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构成为进行空气的温度调节、加湿。空气处理单元1设置于大楼等建筑物,构成为空调系统3的一部分。
-空调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3包括空气处理单元1、吹出管道2、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
空气处理单元1构成为空调装置。空气处理单元1例如配置于建筑物的机械室4。空气处理单元1将调节空气向分别形成于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第一起居室7a以及第二起居室7b的天花板上的多个吹出口9a~9h送出。关于空气处理单元1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作为管道的吹出管道2从机械室4穿过走廊5以及各起居室7a、7b的天花板背侧的空间而延伸至各吹出口9a~9h。吹出管道2连接空气处理单元1与各吹出口9a~9h。吹出管道2在机械室4中分岔,包括从机械室4向第一起居室7a延伸的第一吹出管道2a以及从机械室4向第二起居室7b延伸的第二吹出管道2b。
分配调节风门6a、6b是开度可变的用于调节流量的风门。分配调节风门6a、6b由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和第二分配调节风门6b构成。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在走廊5处配置于第一吹出管道2a内。第二分配调节风门6b在走廊5处配置于第二吹出管道2b内。通过调节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以及第二分配调节风门6b的开度,能够对从空气处理单元1供给至第一起居室7a以及第二起居室7b的空气比例进行调节。
在各起居室7a、7b中,与各吹出口9a~9h分别对应地设置有一个风量调节风门8a~8h。若调节各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则从与该风量调节风门8a~8h对应的吹出口9a~9h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将发生变化。
-空气处理单元的结构-
如图2所示,空气处理单元1包括中空长方体状的外壳10。外壳10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一隔壁板11和第二隔壁板12分隔成入口室13、中间室14以及出口室15。在外壳10中,从该外壳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配置有入口室13、中间室14以及出口室15。
在外壳10的顶板的面向入口室13的部分形成有流入口16,在外壳10的顶板的面向出口室15的部分形成有流出口17。在流入口16连接有吸入管道44。在流出口17连接有吹出管道2。空气处理单元1将空气从吸入管道44经由流入口16引入外壳10的内部,将空气从流出口17送往吹出管道2。外壳10形成有从流入口16依次流过入口室13、中间室14、出口室15而到达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外壳10的底板34的面向中间室14的部分构成为向下方凹陷的排水盘18。
在第一隔壁板11形成有第一开口11a。入口室13通过上述第一开口11a与中间室14连通。在第二隔壁板12形成有第二开口12a。中间室14通过上述第二开口12a与出口室15连通。
空气处理单元1包括空气过滤器21、整流构件42a、42b、热交换器22、加湿元件23、风扇单元25、压力差测量器53、控制器50、变频器55、显示器57。空气过滤器21和入口侧整流构件42a配置于入口室13。热交换器22和加湿元件23配置于中间室14。在中间室14,加湿元件23配置于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风扇单元25和出口侧整流构件42b配置于出口室15。
空气过滤器21配置于空气流路,供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21构成通风构件20。空气过滤器21是用于对空气所含的灰尘等异物进行捕捉而对空气进行净化的构件。空气过滤器21设置成将第一开口11a覆盖。在空气过滤器21的上方配置有重设开关41。重设开关41例如由按钮开关构成。当作业人员将捕捉有异物的空气过滤器21更换成新的空气过滤器(21)时,按下重设开关41。若重设开关41被按下,则重设开关41将重设信号发送至控制器50。
入口侧整流构件42a在入口室13内配置于流入口16的下方且配置于空气流路中的空气过滤器21的上游侧。入口侧整流构件42a抑制空气流的紊乱。入口侧整流构件42a由在外壳10的进深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块整流板构成。
热交换器22配置于空气流路,供空气流过。热交换器22是所谓的交叉翅片型的翅片管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22使从图面外的热源设备供给而来的载热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调节空气的温度。热源设备例如由进行冷冻循环而对载热水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冷机装置构成。
加湿元件23是用于使供给而来的水与空气接触而汽化的构件。加湿元件23由海绵状或无纺布状的树脂构成,构成为能够保持一定程度数量的水且可供空气流过。加湿元件23在外壳10的进深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并配置有多个。
风扇单元25构成送风风扇。风扇单元25包括叶轮26以及对叶轮26进行驱动的由AC马达构成的风扇马达27。风扇马达27与变频器55连接。叶轮26配置成其吸入口覆盖第二开口12a,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周向吹出。风扇单元25在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流入口16送往流出口17。
出口侧整流构件42b在出口室15内配置于流出口17的下方且配置于空气流路中的风扇单元25的下游侧。出口侧整流构件42b抑制空气流的紊乱。出口侧整流构件42b由在外壳10的进深方向(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块整流板构成。
压力差测量器53对空气过滤器21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具体而言,压力差测量器53对空气流路中的空气过滤器21的上游部的静压与空气流路中的空气过滤器21的下游部的静压的差值进行测量。压力差测量器53包括上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a和下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b。上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a的前端位于空气过滤器21的上游侧。下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b的前端位于空气过滤器21的下游侧。压力差测量器53构成为能够与控制器50进行通信。压力差测量器53将测量值发送至控制器50。
控制器50构成为能够与重设开关41、压力差测量器53、变频器55以及显示器57进行通信。控制器50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并利用变频器55来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此外,控制器50对后述试运转结束这一情况进行判定。
显示器57构成显示部以及通知部。显示器57显示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换算而成的风量。显示器57从控制器50接收试运转结束这一信息。显示器57显示试运转结束这一信息并向作业人员通知该信息。作为显示器57,例如能够列举智能手机等终端以及设置于控制器50的监视器等各种显示装置。
-运转动作-
<试运转>
在空气处理单元1设置于机械室4后,进行用于调节从流出口17吹出的空气的流量的试运转。在试运转时,作业人员对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各吹出口9a~9h的吹出风量成为各自的设定值。若以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为恒定的状态改变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的阻力将发生变化,空气处理单元1的吹出风量将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将发生变化。因此,在试运转时,控制器50控制风扇马达27的转速以使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为规定的目标范围。
具体而言,在试运转时,控制器50利用变频器55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根据通风构件20预先确定的设定压力差。换言之,控制器50根据作为通风构件20的空气过滤器21前后的压力差来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转速调节工序)。若表示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为设定压力差的条件(例如,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位于规定的目标范围)成立,则试运转正常结束。此外,在由于未使用合适的风扇单元等而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成设定压力差的情况下,视为产生异常,试运转也结束。控制器50将表示试运转结束的信号发送至显示器57,显示器57显示试运转结束这一信息。控制器50存储在试运转中调节后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常规运转>
在常规运转时,控制器50使风扇马达27的转速固定地运转,以使风扇马达27以在试运转中调节后的速度旋转。
<空气过滤器堵塞时的控制>
图3是表示在空气处理单元1中空气过滤器21弄脏时的特性的图表。
图3中的特性曲线D1表示空气过滤器21崭新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关系。图3中的特性曲线D2表示空气过滤器21附着有异物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关系。
图3中的曲线N1表示“在试运转中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3中的P1)的方式调节后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图3中的曲线N2表示“空气过滤器21附着有异物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为Q1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
例如,在试运转刚正常结束后的常规运转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设定成与图3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此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成为图3中的Q1。
随着常规运转的运转时间的经过,异物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因此,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下降至图3中的Q2。其结果是,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比设定压力差P1大的图3中的P2。即,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从图3中的a点转移至b点。
控制器50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图3中的P2)与设定压力差(图3中的P1)的差值,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从与图3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向与曲线N2对应的转速提高。此时,若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与设定压力差的差值越大,则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的增加量设得越大。由此,风量Q与压力差P的关系从图3中的b点转移至c点,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恢复至图3中的Q1。如此一来,即使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也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减少这一情况。
如上文所述,作业人员在将捕捉有异物的空气过滤器21更换成新的空气过滤器21时,按下重设开关41。当控制器50接收到上述重设信号时,使风扇马达27的转速恢复至常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与图3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如此一来,能够抑制在更换了空气过滤器21后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变得过多这一情况。
<分配调节风门完全关闭时的控制>
图4是表示在空气处理单元1中分配调节风门6a、6b中的例如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完全关闭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4中的特性曲线D表示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关系。图4中的特性曲线R1表示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以及第二分配调节风门6b打开的状态下,“试运转正常结束时”或“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风扇马达27的转速被提高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空气流路中的风阻力与吹出管道2中的风阻力的总和(整体阻力)”的关系。图4中的特性曲线R2表示在特性曲线R1的状态下将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完全关闭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整体阻力的关系。
图4中的曲线N1表示“在试运转中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4中的P1)的方式调节后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图4中的曲线N2表示“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被完全关闭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为Q3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
在常规运转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设定成与图4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4中的P1)。此时,整体阻力成为与图4中的a’点对应的值。
例如,在第一起居室7a未被使用等情况下,若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被完全关闭,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增大。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增大,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1减少至Q2,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1降低至P2。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4中的a点向b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在短时间内从与a’点对应的值向与b’点对应的值上升。
控制器50检测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一规定时间(本实施方式中是10秒)以内降低了“相当于P1与P2之差的值(第一规定值)”以上这一情况,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调至与图4中的曲线N2对应的转速即第一修正速度。由此,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2减少至Q3,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2下降至P3。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4中的b点向c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从与b’点对应的值向与c’点对应的值下降。由此,在第二吹出管道2b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大,能够抑制向第二起居室7b的送风变得过剩这一情况。
此外,若完全关闭的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恢复至原来的开度,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减小。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减小,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3增加至Q4,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3增加至P4。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4中的c点向d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在短时间内从与c’点对应的值向与d’点对应的值下降。
当风扇马达27以与图4中的曲线N2对应的转速(第一修正速度)旋转时,控制器50检测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二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0秒)以内上升了“相当于P3与P4之差的值(第二规定值)”以上这一情况,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提高至与图4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由此,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4增加至Q1,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4上升至P1。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4中的d点向a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从与d’点对应的值向与a’点对应的值上升。由此,能够使在第二吹出管道2b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恢复至原本的流量。
(风量调节风门的开度上升时的控制)
图5是表示在空气处理单元1中风量调节风门8a~8h中的例如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上升时的特性的图表。
图5中的特性曲线D表示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关系。图5中的特性曲线R1表示“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当试运转在各风量调节风门8a~8h打开的状态下正常结束时或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风扇马达27的转速被提高时的整体阻力”的关系。图5中的特性曲线R2表示在特性曲线R1的状态下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上升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整体阻力的关系。
图5中的曲线N1表示“在试运转中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5中的P1)的方式调节后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图5中的曲线N2表示“在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上升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为Q1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
在常规运转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设定成与图5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5中的P1)。此时,整体阻力成为与图5中的a’点对应的值。
例如,在增大向第一起居室7a的送风等情况下,若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被提高,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减小。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减小,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1增加至Q2,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1上升至P2。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5中的a点向b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在短时间内从与a’点对应的值向与b’点对应的值下降。
控制器50检测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三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0秒)以内上升了“相当于P1与P2之差的值(第三规定值)”以上这一情况,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调至与图5中的曲线N2对应的转速。由此,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2减少至Q1,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2下降至P1。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5中的b点向c点移动。另外,在图5中,c点是与a点相同的点。此外,整体阻力将从与b’点对应的值向与c’点对应的值下降。由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变得过剩这一情况。
<风量调节风门的开度下降时的控制>
图6是表示在空气处理单元1中风量调节风门8a~8h中的例如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下降时的性能的图表。
图6中的特性曲线D表示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关系。图6中的特性曲线R1表示“在各风量调节风门8a~8h打开的状态下试运转正常结束时”或“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风扇马达27的转速被提高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整体阻力的关系。图6中的特性曲线R2表示在特性曲线R1的状态下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下降时的、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整体阻力的关系。
图6中的曲线N1表示“在试运转中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6中的P1)的方式调节后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图6中的曲线N2表示“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下降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为Q1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的风扇特性。
在常规运转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设定成与图6中的曲线N1对应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6中的P1)。此时,整体阻力成为与图6中的a’点对应的值。
例如,若当减少第一起居室7a的送风等情况时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被下调,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增大。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增大,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将从Q1减少至Q2,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从P1降低至P2。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6中的a点向b点移动。此外,整体阻力将在短时间内从与a’点对应的值向与b’点对应的值上升。
控制器50检测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四规定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秒)以内降低了“相当于P1与P2之差的值(第四规定值)”以上这一情况,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提高至与图6中的曲线N2对应的转速。另外,第四规定值是比上述第一规定值小的值。由此,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从Q2增加至Q1,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从P2上升至P1。换言之,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将从图6中的b点向c点移动。另外,在图6中,c点是与a点相同的点。此外,整体阻力从与b’点对应的值向与c’点对应的值上升。由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这一情况。
-实施方式一的效果-
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在试运转中,作业人员调节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以使各吹出口9a~9h的吹出风量成为各自的设定值。若在风扇马达27的转速恒定的状态下改变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则空气处理单元1的吹出风量将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将发生变化。因此,目前,作业人员需要在试运转中多次反复地进行配置于吹出管道的风门的开度的调节以及风扇马达27的转速的调节,试运转的工时变高。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通过吹出管道2与形成于第一起居室7a以及第二起居室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中,该空气处理单元1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吹出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流入口16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外壳10内,在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流入口16送往流出口17;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控制器50对风扇马达27的转速进行调节,因此,作业人员在试运转时只要仅调节分配调节风门6a、6b以及风量调节风门8a~8h的开度即可。因此,能够在减少试运转的工时的同时,使吹出风量的调节变得容易。
此外,压力差测量器53对配置于外壳10内的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在空气处理单元1的外侧连接控制器50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施工。因此,能够抑制设置空气处理单元1时的施工的工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控制器50进行试运转,在所述试运转中,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试运转中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来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因此,试运转中的风量调节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在表示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已成为设定压力差的条件成立时,控制器50结束试运转。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还包括显示器57,所述显示器57通知试运转已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向作业人员通知试运转已结束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21通常设置于空气处理单元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不需要进行该构件的安装施工。此外,能够利用用于检测空气过滤器21的污染度的压力差测量器53来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在常规运转时,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大于设定压力差时,控制器50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空气过滤器21前后的压力差变大时,能够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因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控制器50接收到重设信号时,使风扇马达27的转速恢复至常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作业人员将捕捉有异物的空气过滤器21更换成新的空气过滤器21时,通过按下重设开关41而向控制器50发送重设信号,能够使转速提高后的风扇马达27恢复至原本的转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在吹出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分配调节风门6a、6b,当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一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完全关闭时,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增大。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增大,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减小,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下降。此外,由于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是完全关闭的,因此,在第二吹出管道2b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向第二起居室7b的送风变得过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当风扇马达27以第一修正速度旋转且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二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二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风扇马达27以第一修正速度旋转时,若完全关闭的第一分配调节风门6a恢复至原本的开度,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减小。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减小,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增加,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上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被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的风扇马达27的转速恢复至原本的转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在吹出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量调节风门8a~8h,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三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三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降低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被上调,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减小。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减小,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增加,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上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降低风扇马达27的转速,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变得过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四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四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第一风量调节风门8a的开度被下调,则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将在短时间内增大。若吹出管道2内的风阻力增大,则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减小,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将在短时间内下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包括设置于空气流路而对空气流的紊乱进行抑制的整流构件42a、42b。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抑制在空气流路中流动的空气流的紊乱,能够抑制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变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包括显示器57,该显示器57显示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换算而成的风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确认风量。
《实施方式二》
将对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1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改变了压力差测量器53的压力差读取管54a、54b的位置。此处,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对与实施方式一的空气处理单元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压力差测量器53对热交换器22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上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a的前端位于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下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b的前端位于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构件20构成为热交换器22。
-运转动作-
<空气过滤器堵塞时的控制>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空气过滤器21弄脏时的性能的图表。图8中的特性曲线D1表示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Q与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的关系。
例如,在试运转刚正常结束后的常规运转中,控制器50使风扇马达27的转速以在试运转中调节后的速度进行运转,以使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图8中的P1)。此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为图8中的符号Q1。
随着常规运转的运转时间的经过,异物将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因此,通过热交换器22的风量下降至图8中的Q2。其结果是,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变得比设定压力差小,并且变为图8中的P2。即,空气处理单元1中的风量以及压力差的状态从图8中的a点转移至b点。
控制器50根据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图8中的P2)与设定压力差(图8中的P1)的差值来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此时,若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与设定压力差的差值越大,则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的增加量设得越大。由此,风量Q与压力差P的关系从图8中的点b恢复至点a,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恢复至图8中的Q1。如此一来,即使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也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减少这一情况。
-实施方式二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热交换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2通常设置于空气处理单元1。因此,不需要为了构成通风构件20而额外准备特别的构件,不需要进行该构件的安装施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在常规运转时,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小于设定压力差时,控制器50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异物附着于空气过滤器21而使得在热交换器22中流动的风量减小时,能够提高风扇马达27的转速。因此,能够抑制从流出口17吹出的风量不足。
《实施方式三》
对实施方式三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中,压力差测量器53仅在试运转时设置。此处,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空气处理单元1的试运转时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处理单元1设置于机械室4后且在进行试运转前,在空气流路的空气过滤器21与热交换器22之间设置通风构件20(通风构件设置工序)。作为通风构件20,只要是供空气通过的构件即可,例如,可以列举开设有多个贯穿孔的冲孔板。此外,压力差测量器53设置成能够对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具体而言,以下述方式设置:上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a的前端位于通风构件20的上游侧,并且,下游侧压力差读取管54b的前端位于热交换器22的下游侧。
在试运转中,控制器50根据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来调节风扇马达27的转速(转速调节工序)。接着,当试运转结束时,作业人员从空气处理单元1拆除通风构件20以及压力差测量器53(通风构件拆除工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力差测量器53从空气处理单元1被拆除的状态下进行常规运转。
-实施方式三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单元1的风扇单元25的转速调节方法包括通风构件设置工序和通风构件拆除工序,其中,在通风构件设置工序中,在转速调节工序之前,将通风构件20设置于空气流路,在通风构件拆除工序中,在转速调节工序之后,将通风构件20拆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需要通风构件20的转速调节工序中设置通风构件,并且在转速调节工序之后拆除通风构件20。
《其它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设置成下述这样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常规运转时,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一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不过,上述控制也可在试运转中进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常规运转时,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三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三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降低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不过,上述控制也可在试运转中进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常规运转时,当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四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四规定值以上时,控制器50提高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不过,上述控制也可在试运转中进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整流构件42a、42b配置于入口室13和出口室15这两者,不过,整流构件42也可配置于入口室13和出口室15中的一者,还可不设置整流构件42a、42b。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试运转中,在转速调节工序中,控制器50根据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并通过变频器55调节了风扇马达27的转速。不过,控制器50也可不构成为能够与变频器55进行通信。在该情况下,在转速调节工序中,作业人员一边参照显示器57所显示的风量,一边手动地调节变频器55。
以上,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更。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对象的功能,则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可以进行适当组合及替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本公开对于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空气处理单元(空调装置)
2 吹出管道(管道)
6a、6b 分配调节风门(风门)
7a 第一起居室(空调对象空间)
7b 第二起居室(空调对象空间)
8a~8h 风量调节风门(风门)
9a~9h 吹出口
10 外壳
16 流入口
17 流出口
20 通风构件
21 空气过滤器
22 热交换器
25 风扇单元(送风风扇)
42a 入口侧整流构件(整流构件)
42b 出口侧整流构件(整流构件)
50 控制器
53 压力差测量器
57 显示器(通知部、显示部)。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
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
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
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空气过滤器(21),所述空气过滤器(21)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对空气进行净化,
所述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热交换器(22),
在常规运转时,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小于设定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50)在接收到重设信号时,使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恢复至所述常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
3.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
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
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
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所述通风构件(20)是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过滤器(21),
在常规运转时,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大于设定压力差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所述控制器(50)在接收到重设信号时,使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恢复至所述常规运转开始时的转速。
4.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
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
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
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6a、6b),
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一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一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下调至第一修正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送风风扇(25)以所述第一修正速度旋转且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二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二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6.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
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
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
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8a~8h),
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三规定时间内上升了第三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降低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7.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通过管道(2)与形成于空调对象空间(7a、7b)的多个吹出口(9a~9h)连接,向所述吹出口(9a~9h)进行送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吸入空气的流入口(16)和供所述管道(2)连接的流出口(17),所述外壳(10)形成从所述流入口(16)到所述流出口(17)的空气流路;
送风风扇(25),所述送风风扇(25)配置于所述外壳(10)内,在所述空气流路中将空气从所述流入口(16)送往所述流出口(17);
通风构件(20),所述通风构件(20)配置于所述空气流路,供空气通过;
压力差测量器(53),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对所述通风构件(20)前后的压力差进行测量;以及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在所述管道(2)配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开度可变的风门(8a~8h),
当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在第四规定时间内降低了第四规定值以上时,所述控制器(50)提高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50)进行试运转,在所述试运转中,调节所述送风风扇(25)的转速,以使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成为设定压力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表示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已成为所述设定压力差的条件成立时,所述控制器(50)结束所述试运转,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通知部(57),所述通知部(57)通知所述试运转已结束。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空气流路而对空气流的紊乱进行抑制的整流构件(42a、42b)。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根据所述压力差测量器(53)的测量值换算而成的风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76192A JP6642670B1 (ja) | 2018-09-20 | 2018-09-20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の回転速度調整方法 |
JP2018-176192 | 2018-09-20 | ||
PCT/JP2019/032244 WO2020059378A1 (ja) | 2018-09-20 | 2019-08-19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の回転速度調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9958A CN112739958A (zh) | 2021-04-30 |
CN112739958B true CN112739958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941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61570.2A Active CN112739958B (zh) | 2018-09-20 | 2019-08-19 | 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207872A1 (zh) |
EP (1) | EP3839366B1 (zh) |
JP (1) | JP6642670B1 (zh) |
CN (1) | CN112739958B (zh) |
SG (1) | SG11202102753PA (zh) |
WO (1) | WO202005937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48887B2 (ja) | 2020-09-24 | 2023-09-2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ハンドリングユニット |
KR102520770B1 (ko) * | 2020-12-01 | 2023-04-13 |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 가변형 배플을 적용한 열회수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전제어방법 |
JP2022102025A (ja) * | 2020-12-25 | 2022-07-0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処理システムの試運転方法 |
JP7185147B2 (ja) * | 2020-12-25 | 2022-12-0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ァンユニットの選定方法 |
KR102378058B1 (ko) * | 2021-07-29 | 2022-03-24 | 국방기술품질원 | 수상함정용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통풍량 측정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상함정용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검증방법 |
CN114042357B (zh) * | 2022-01-12 | 2022-04-19 | 深圳星普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空气过滤器的风量调控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48556A (ja) * | 1989-10-31 | 1991-06-25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空調装置 |
JP2009014251A (ja) * | 2007-07-04 | 2009-01-22 | Panasonic Corp | 換気装置 |
CN105352041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控制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
CN106500275A (zh) * | 2016-11-22 | 2017-03-1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过滤网的除尘方法和空调器 |
JP2018132235A (ja) * | 2017-02-15 | 2018-08-23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61299B2 (ja) * | 1989-12-07 | 1997-10-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H06337128A (ja) * | 1993-05-28 | 1994-12-0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H0763404A (ja) * | 1993-08-30 | 1995-03-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FR2805601B1 (fr) * | 2000-02-29 | 2002-06-07 | Aldes Aeraulique | Groupe de ventilation auto-pilote a regulation electronique |
JP2004198271A (ja) | 2002-12-19 | 2004-07-15 | Yamatake Corp | ダクト内流量計測装置 |
JP2004278929A (ja) * | 2003-03-17 | 2004-10-07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空調設備 |
JP4848630B2 (ja) * | 2004-11-09 | 2011-12-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ファン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の調整装置 |
WO2007136721A2 (en) * | 2006-05-17 | 2007-11-29 | Mum Industries, Inc. | Ai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
JP4809302B2 (ja) * | 2007-07-31 | 2011-11-09 | エイチ・アール・ディー・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 風量調節装置及びこの風量調節装置を用いた風量調節方法 |
US20100082162A1 (en) * | 2008-09-29 | 2010-04-01 | Actron Air Pty Limite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 |
US9605869B2 (en) * | 2013-04-25 | 2017-03-28 | Wayne Edward Bailey | Radon exhaust system with internial gaseous fluid fan within diagnostic bypass filter fan apparatus |
US9692347B2 (en) * | 2014-06-13 | 2017-06-27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Airflow-confirming HVAC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variable speed blower |
US10408486B2 (en) * | 2016-10-24 | 2019-09-10 |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Design, Inc. | Self-modulating HVAC system |
-
2018
- 2018-09-20 JP JP2018176192A patent/JP6642670B1/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19 SG SG11202102753PA patent/SG11202102753PA/en unknown
- 2019-08-19 WO PCT/JP2019/032244 patent/WO2020059378A1/ja unknown
- 2019-08-19 EP EP19863011.3A patent/EP38393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8-19 CN CN201980061570.2A patent/CN112739958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18 US US17/205,523 patent/US2021020787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148556A (ja) * | 1989-10-31 | 1991-06-25 |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 空調装置 |
JP2009014251A (ja) * | 2007-07-04 | 2009-01-22 | Panasonic Corp | 換気装置 |
CN105352041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控制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
CN106500275A (zh) * | 2016-11-22 | 2017-03-1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过滤网的除尘方法和空调器 |
JP2018132235A (ja) * | 2017-02-15 | 2018-08-23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9958A (zh) | 2021-04-30 |
EP3839366A4 (en) | 2021-10-13 |
JP6642670B1 (ja) | 2020-02-12 |
EP3839366B1 (en) | 2024-06-12 |
JP2020046135A (ja) | 2020-03-26 |
EP3839366A1 (en) | 2021-06-23 |
US20210207872A1 (en) | 2021-07-08 |
WO2020059378A1 (ja) | 2020-03-26 |
SG11202102753PA (en) | 2021-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39958B (zh) | 空调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的转速调节方法 | |
EP2023048A1 (en) | Air conditioner hav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box cooling mechanism | |
EP3412984B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s | |
JPWO2018198165A1 (ja) | 冷媒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EP3489592A1 (en) | Filter contamination detection method | |
CN113490817B (zh) | 污染信息推定系统以及空气处理装置 | |
JP200827523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200217551A1 (en) | Rain hood with air flow sensor | |
CN112815412A (zh) | 一种用于控制洁净区域净化系统送风量的装置和方法 | |
JP2016070528A (ja) | 給気装置 | |
CN108426340A (zh) |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 |
EP2101137A1 (en) | A totary heat exchanger | |
JP3516507B2 (ja) | クリーンルームシステム | |
JP6584675B2 (ja) |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827523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EP3951303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AU2019438545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0224319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2115248A (ja) | 初期設定方法、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全館空調システム | |
JPH1122338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該室内機における熱交換器の取り扱い方法 | |
WO2020225895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Goel | Whole House Air Cleaners. | |
JP595929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6133586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2008304184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