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1964A - 双层集装箱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层集装箱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1964A
CN112721964A CN202110045133.0A CN202110045133A CN112721964A CN 112721964 A CN112721964 A CN 112721964A CN 202110045133 A CN202110045133 A CN 202110045133A CN 112721964 A CN112721964 A CN 112721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ouble
underframe
posts
colum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51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静
徐海涛
于维
贺茂盛
付国华
宋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51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1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1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1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20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61F1/10End constru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车体包括主体及设置于主体两端的多轴转向架,主体上方设置有中部承载区及位于中部承载区两端的端部承载区,两个端部承载区分别位于两个多轴转向架的上部。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由于车辆载重过大,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采用了多轴转向架,增加轴的总数量进而整体提高车体的承重,使得本发明既具有中部承载区也具有端部承载区,不仅可以在主体上方进行承载,也可在多轴转向架的上方进行承载,从而大大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双层集装箱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运载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集装箱运输的箱型、数量和载重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目前的集装箱车辆通常采用两轴转向架,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车辆载重过大,两轴转向架的轴承重能力有限,导致集装箱运输效率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层集装箱车辆运载能力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车体包括主体及设置于主体两端的多轴转向架,主体上方设置有中部承载区及位于中部承载区两端的端部承载区,两个端部承载区分别位于两个多轴转向架的上部。
进一步地,主体包括底架及两个侧墙部,底架内部设置凹腔,两个侧墙部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侧,以围设成中部承载区。
进一步地,底架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底架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底架之间的中部底架,中部底架的底部向下凹陷,凹陷内部形成凹腔。
进一步地,端部底架包括:两个端侧梁,端侧梁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箱型端梁,箱型端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连接,并位于端部底架的远离中部底架的一端;牵引梁,牵引梁的一端与箱型端梁连接,另一端与中部底架连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底架还包括:两个下边梁,下边梁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端横梁,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边梁连接,两个端横梁分别位于中部底架的两端;多个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边梁连接,多个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端横梁之间,并沿中部底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侧墙部还包括:多个立柱,多个立柱沿中部底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斜撑柱,多个斜撑柱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相邻立柱形成的间隙内,斜撑柱的第一端与立柱的上端连接,斜撑柱的第二端与该立柱相邻的立柱的下端连接,相邻两个斜撑柱以位于相邻两个斜撑柱之间的立柱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上边梁,上边梁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多个立柱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立柱包括:两个端部柱,两个端部柱分别设置于中部底架的两端;中部柱,中部柱位于两个端部柱中间,中部柱距两个端部柱之间的距离相同;侧柱,侧柱位于中部柱与端部柱之间,端部柱及中部柱的横向尺寸大于侧柱的横向尺寸;补强板,补强板设置于端部柱及与端部柱相邻的侧柱之间。
进一步地,上边梁的两端延伸至端部底架的上方,端部底架还包括:支柱,支柱的上端与上边梁连接,支柱的下端与端侧梁连接;枕梁,枕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连接,枕梁的中部与牵引梁连接,枕梁的底部设置有上心盘,上心盘与多轴转向架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承载区的长度为40~50英尺,端部承载区的长度为20~30英尺。
进一步地,车体为至少两个,双层集装箱车辆还包括车钩缓冲装置及检测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设置于车体的端部,用于连接其他车体;检测装置设置在车钩缓冲装置上,用于检测相邻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多轴转向架上设置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与检测装置电连接,在检测装置检测到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检测装置向制动装置发送制动信号。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由于车辆载重过大,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采用了多轴转向架,增加轴的总数量进而整体提高车体的承重,使得本发明既具有中部承载区也具有端部承载区,不仅可以在主体上方进行承载,也可在多轴转向架的上方进行承载,从而大大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的车体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端部底架的箱型端梁区域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牵引梁区域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侧墙部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的第一种装载方式的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的第二种装载方式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的第三种装载方式的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端部底架;2、中部底架;3、侧墙部;4、多轴转向架;5、制动装置;6、车钩缓冲装置;7、端侧梁;8、第一横梁;9、箱型端梁;10、牵引梁;11、支柱;12、枕梁;15、上心盘;16、上边梁;17、端部柱;18、侧柱;19、中部柱;20、斜撑柱;21、补强板;30、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的集装箱车辆通常采用两轴转向架,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车辆载重过大,集装箱运输效率受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车体包括主体及设置于主体两端的多轴转向架4,主体上方设置有中部承载区及位于中部承载区两端的端部承载区,两个端部承载区分别位于两个多轴转向架4的上部。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由于车辆载重过大,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采用了多轴转向架,增加轴的总数量进而整体提高车体的承重,使得本发明既具有中部承载区也具有端部承载区,不仅可以在主体上方进行承载,也可在多轴转向架的上方进行承载,从而大大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为了对中部承载区的集装箱进行固定,防倾倒,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包括底架及两个侧墙部3,底架内部设置凹腔,两个侧墙部3分别设置在底架的两侧,以围设成中部承载区。通过凹腔容纳集装箱的底部,进行固定,并通过侧墙部与底架围成中部承载区,进一步对集装箱进行固定。优选地,在凹腔底部设置锁座,以连接集装箱的底部,其中锁座采用目前集装箱运载车辆的连接锁座即可。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凹腔底部设置有开关装置,当凹腔内部放置集装箱时,会触动开关装置,此时开关装置会向司机驾驶室发送第一信号,当凹腔内部取出集装箱时,开关装置复位,此时开关装置会向司机驾驶室发送第二信号,以便于司机及时了解到集装箱的状态。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本实施例中的底架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底架1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底架1之间的中部底架2,中部底架2的底部向下凹陷,凹陷内部形成凹腔。通过在使中部底架的底部向下凹陷,凹陷的两端自然而然形成了用于容纳多轴转向架的区域,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避免中部底架底部空间的浪费。
参见图2所示,由于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采用了多轴转向架,整体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且设置了端部承载区,因此需要对车体的端部进行加固,与整体承载能力匹配,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端部底架1包括:两个端侧梁7、箱型端梁9,牵引梁10、第一横梁8,端侧梁7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箱型端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7连接,并位于端部底架1的远离中部底架2的一端;牵引梁10的一端与箱型端梁9连接,另一端与中部底架2连接;第一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7连接。本发明采用箱型端梁对车体强度进行增强,防止端部承载区集装箱重量过重将端部底架压坏。其中,牵引梁10与中部底架连接的一端,采用圆弧过度,改善车辆纵向力的传递。
为了保证中部承载区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中部底架2还包括两个下边梁、两个端横梁、多个第二横梁,下边梁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边梁连接,两个端横梁分别位于中部底架2的两端;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边梁连接,多个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端横梁之间,并沿中部底架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多个第二横梁起到支撑及加固作用,保证中部底架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侧墙部采用桁架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侧墙部3还包括多个立柱、多个斜撑柱20、上边梁16,多个立柱沿中部底架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斜撑柱2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相邻立柱形成的间隙内,斜撑柱20的第一端与立柱的上端连接,斜撑柱20的第二端与该立柱相邻的立柱的下端连接,优选地,斜撑柱的第一端既与立柱的上端连接,也与上边梁连接,斜撑柱的第二端既与立柱的下端连接,也与下边梁连接。相邻两个斜撑柱20以位于相邻两个斜撑柱20之间的立柱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上边梁16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多个立柱的上端连接。通过设置斜撑柱,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刚度,有效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车辆自重,增加多轴转向架对集装箱的承载能力。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立柱包括:两个端部柱17,中部柱19,侧柱18,补强板21,两个端部柱17分别设置于中部底架2的两端;中部柱19位于两个端部柱17中间,中部柱19距两个端部柱17之间的距离相同;侧柱18位于中部柱19与端部柱17之间,端部柱17及中部柱19的横向尺寸大于侧柱18的横向尺寸;补强板21设置于端部柱17及与端部柱17相邻的侧柱18之间。通过设置较粗的中部柱及端部柱可以起到整体结构的加强作用,与此同时,在端部柱与该端部柱相邻的侧柱之间设置补强板,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侧墙部的端部区域进行加强,防止变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上边梁16的两端延伸至端部底架1的上方,端部底架1还包括:支柱11,枕梁12,支柱11的上端与上边梁16连接,支柱11的下端与端侧梁7连接;枕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侧梁7连接,枕梁12的中部与牵引梁10连接,枕梁12的底部设置有上心盘15,上心盘15与多轴转向架4连接。其中,分别位于端部底架两侧的支柱对称设置,成对的两个支柱之间还连接有支撑横梁,以起到加固及支撑作用。
由于常规的集装箱的长度一般为40英尺及20英尺两种,为此,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承载区的长度为40~50英尺,优选为40.3英尺,端部承载区的长度为20~30英尺,优选为20.3英尺。进而使得,中部承载区的每一层既可以摆两个20英尺的集装箱,也可以摆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摆放方式可见图5至图7,实现了装载方式包括2×40ft+2×20ft、4×20ft+40ft、6×20ft,ft即英尺,当然,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的装载方式不唯一,可根据集装箱的具体尺寸选择摆放方式。
为了避免脱钩引起更大事故的发生/及时进行制动,本发明可以通过智能化方式及时提醒司机,并避免车辆脱节,本实施例中的车体为至少两个,双层集装箱车辆还包括车钩缓冲装置6及检测装置,车钩缓冲装置6设置于车体的端部,用于连接其他车体;检测装置设置在车钩缓冲装置6上,用于检测相邻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多轴转向架4上设置有制动装置5,制动装置5与检测装置电连接,在检测装置检测到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检测装置向制动装置5发送制动信号。检测装置向制动装置发送信号后,制动装置进行减速,或进行刹车,使得车辆及时停下,避免车辆脱节距离过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装置也可将信号发给驾驶室,由司机决定是否进行制动。
其中,检测装置可为红外检测装置、磁检测装置、超声波检测装置、也可为射频检测装置,只要是能够检测出两个车体之间的距离的装置均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装载双层集装箱时,由于车辆载重过大,本发明的双层集装箱车辆采用了多轴转向架,增加轴的总数量进而整体提高车体的承重,使得本发明既具有中部承载区也具有端部承载区,不仅可以在主体上方进行承载,也可在多轴转向架的上方进行承载,从而大大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一般所描述的及附图所图示说明的,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在广泛种类的不同的配置中被编排、代替、组合、分开以及设计,所有这些在本文被明确地考虑。
根据本申请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本公开将不受限制,其被意图作为各种方面的图示说明。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作许多修改和变更。在本公开范围内,功能上等同的方法和设备,除了本文所列举的那些之外,从前述说明书来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这样的修改和变更意图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以及这样的权利要求所给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限制。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特定的方法、试剂、化合物、组成或生物系统,其当然可以变化。也将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的目的,而并非意图是限制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两端的多轴转向架(4),所述主体上方设置有中部承载区及位于所述中部承载区两端的端部承载区,两个所述端部承载区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多轴转向架(4)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架及两个侧墙部(3),所述底架内部设置凹腔,两个所述侧墙部(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两侧,以围设成所述中部承载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底架(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端部底架(1)之间的中部底架(2),所述中部底架(2)的底部向下凹陷,所述凹陷内部形成所述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1)包括:
两个端侧梁(7),所述端侧梁(7)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箱型端梁(9),所述箱型端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侧梁(7)连接,并位于所述端部底架(1)的远离所述中部底架(2)的一端;
牵引梁(10),所述牵引梁(10)的一端与所述箱型端梁(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部底架(2)连接;
第一横梁(8),所述第一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侧梁(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底架(2)还包括:
两个下边梁,所述下边梁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两个端横梁,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边梁连接,两个所述端横梁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底架(2)的两端;
多个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边梁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端横梁之间,并沿所述中部底架(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部(3)还包括:
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中部底架(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斜撑柱(20),多个所述斜撑柱(2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相邻所述立柱形成的间隙内,所述斜撑柱(20)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斜撑柱(20)的第二端与该所述立柱相邻的所述立柱的下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斜撑柱(20)以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斜撑柱(20)之间的所述立柱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上边梁(16),所述上边梁(16)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包括:
两个端部柱(17),两个所述端部柱(17)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部底架(2)的两端;
中部柱(19),所述中部柱(19)位于两个所述端部柱(17)中间,所述中部柱(19)距两个所述端部柱(17)之间的距离相同;
侧柱(18),所述侧柱(18)位于所述中部柱(19)与所述端部柱(17)之间,所述端部柱(17)及所述中部柱(19)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侧柱(18)的横向尺寸;
补强板(21),所述补强板(21)设置于所述端部柱(17)及与所述端部柱(17)相邻的侧柱(1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16)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端部底架(1)的上方,所述端部底架(1)还包括:
支柱(11),所述支柱(11)的上端与所述上边梁(16)连接,所述支柱(11)的下端与所述端侧梁(7)连接;
枕梁(12),所述枕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侧梁(7)连接,所述枕梁(12)的中部与所述牵引梁(10)连接,所述枕梁(12)的底部设置有上心盘(15),所述上心盘(15)与所述多轴转向架(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承载区的长度为40~50英尺,所述端部承载区的长度为20~30英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集装箱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至少两个,所述双层集装箱车辆还包括车钩缓冲装置(6)及检测装置,所述车钩缓冲装置(6)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端部,用于连接其他所述车体;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钩缓冲装置(6)上,用于检测相邻两个所述车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多轴转向架(4)上设置有制动装置(5),所述制动装置(5)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两个所述车体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5)发送制动信号。
CN202110045133.0A 2021-01-13 2021-01-13 双层集装箱车辆 Pending CN112721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5133.0A CN112721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双层集装箱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5133.0A CN112721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双层集装箱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1964A true CN112721964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9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5133.0A Pending CN112721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双层集装箱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1964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0767A (en) * 1994-06-28 1996-01-10 Transtech Ltd Oy A railway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trailers and containers
CN200977925Y (zh) * 2006-12-15 2007-11-21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四轴转向架
CN200992208Y (zh) * 2006-12-21 2007-12-19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多轴转向架
CN201410954Y (zh) * 2009-05-14 2010-02-24 陈匍林 双层集装箱车厢
CN201592718U (zh) * 2009-12-28 2010-09-29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铺轨机车辆用转向架
CN102490735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八轴浴盆敞车
CN102501866A (zh) * 2011-12-23 2012-06-20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载重双层装载集装箱铁路货车
CN202294819U (zh) * 2011-11-02 2012-07-04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可单双层装载集装箱的铁道车辆
DE202012006378U1 (de) * 2012-07-02 2012-08-20 RLI - Rail Logistik Innovation GbR mbH (vertretungsberechtigte Gesellschafter: Hans-Wilhelm Peters, 79837 St. Blasien; Bruno Lichtnow, 26759 Hinte) Schienenwagen, insbesondere Güterwaggon zum Transport von Straßenfahrzeugen
CN104149799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多模式组合装载集装箱专用货车
CN205524278U (zh) * 2016-01-25 2016-08-31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双层装载凹底平车及凹底平车组件
CN208978850U (zh) * 2018-08-13 2019-06-14 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可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
CN110450796A (zh) * 2019-09-19 2019-11-15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u型或箱型预制梁的铁路运输车组
CN111674417A (zh) * 2020-07-01 2020-09-18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载重平车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0767A (en) * 1994-06-28 1996-01-10 Transtech Ltd Oy A railway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trailers and containers
CN200977925Y (zh) * 2006-12-15 2007-11-21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四轴转向架
CN200992208Y (zh) * 2006-12-21 2007-12-19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多轴转向架
CN201410954Y (zh) * 2009-05-14 2010-02-24 陈匍林 双层集装箱车厢
CN201592718U (zh) * 2009-12-28 2010-09-29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铺轨机车辆用转向架
CN202294819U (zh) * 2011-11-02 2012-07-04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可单双层装载集装箱的铁道车辆
CN102490735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八轴浴盆敞车
CN102501866A (zh) * 2011-12-23 2012-06-20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载重双层装载集装箱铁路货车
DE202012006378U1 (de) * 2012-07-02 2012-08-20 RLI - Rail Logistik Innovation GbR mbH (vertretungsberechtigte Gesellschafter: Hans-Wilhelm Peters, 79837 St. Blasien; Bruno Lichtnow, 26759 Hinte) Schienenwagen, insbesondere Güterwaggon zum Transport von Straßenfahrzeugen
CN104149799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多模式组合装载集装箱专用货车
CN205524278U (zh) * 2016-01-25 2016-08-31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集装箱双层装载凹底平车及凹底平车组件
CN208978850U (zh) * 2018-08-13 2019-06-14 上海山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可自动刹车的电动轨道平板车
CN110450796A (zh) * 2019-09-19 2019-11-15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u型或箱型预制梁的铁路运输车组
CN111674417A (zh) * 2020-07-01 2020-09-18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大载重平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51575A (en) Depressed center beam flat car
US4543887A (en) Center beam railroad freight car
CN202029861U (zh) 铁路重载货运平车底架
CN201971014U (zh) 一种预制梁运输专用车
WO2017107676A1 (zh) 一种平车车体
US4690072A (en) Railway car body structural arrangement
CN107914719B (zh) 一种驼背运输车的底架
CN102501866A (zh) 一种大载重双层装载集装箱铁路货车
CN104442848A (zh) 铁路运梁车
CN101434242B (zh) 一种通用敞车
RU2391239C1 (ru) Грузовой полувагон с глухим полом
CN205440350U (zh) 大吨位宽厚板平车
CN101715401A (zh) 具有开口桁架面的轨道落下孔车
CN202294816U (zh) 铁路大中梁、小侧梁共用平车
CN202463814U (zh) 大载重双层装载集装箱铁路货车
CN112721964A (zh) 双层集装箱车辆
CN102963379A (zh) 一种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
CN108791331A (zh) 一种地铁矿山铁路平车
RU111082U1 (ru) Вагон-платформа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листового проката в рулонах
CN102416960A (zh) 一种铁路大中梁、小侧梁共用平车
CN203126868U (zh) 一种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
CN109823353A (zh) 一种敞车车厢及包含其的铁路敞车
CN212401213U (zh) 一种有大圆孔的铁路货车底架
CN212473440U (zh) 具有底架单元、中心梁单元、顶架单元和端墙的铁路货车
CN212556227U (zh) 具有中心梁单元的铁路货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