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1397A -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1397A
CN112661397A CN202110100992.5A CN202110100992A CN112661397A CN 112661397 A CN112661397 A CN 112661397A CN 202110100992 A CN202110100992 A CN 202110100992A CN 112661397 A CN112661397 A CN 112661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od
clamping part
driving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0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eilun Han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eilun Han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eilun Han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eilun Han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09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1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1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包括夹持部、喷火部以及加工部,夹持部的控制器、喷火部的控制阀以及加工部的控制部与程控部相连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能将小玻璃杯输送至加工部位置并能自动脱离小玻璃杯而返回至小玻璃杯的输送部位置而重复循环,第二夹持部能将大玻璃杯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小玻璃杯同心套置一起并在制成双层玻璃杯后能将双层玻璃杯输送至卸料部位置而重复循环,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对应设置的环形导轨上,在位于卸料部位置的机体上设置有机械手,机械手的控制部与程控部相连接,其优点在于:加工效率高,能把加工步骤一道一道分开,实现每道工序的精准操作而加工出精准合格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杯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820065776.5名称为《双层玻璃杯自动封口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玻璃杯自动封口机,包括:底架;外杯夹具,该外杯夹具包括固定于该底架的上部左侧的固定架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该固定架上的旋转盘,该旋转盘上设有至少3个卡脚,该旋转盘连接有动力装置;内杯夹具,该内杯夹具包括可左右滑动的设置于该机架右部的滑动架以及可旋转的位于该滑动架上且向左延伸的撑开头,该滑动架和该撑开头分别连接有动力装置;封口系统,该封口系统包括设置于该机架上方的上架、可上下滑动的设置于该上架上的压架、可旋转且旋转轴呈左右走向的设置于该压架下端部的压轮,该压轮的圆周表面上设有螺旋槽,该压架连接有动力装置;火焰系统。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效率较高。然而,该自动封口机中大小玻璃杯的安装和拆卸仍要人工完成,加工效率仍然较低,因此该自动封口机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能将大小玻璃杯独立上机、运输、然后在加工部组合加工,实现每道工序的精准操作而加工出高质量产品的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包括能将同心套置一起的大玻璃杯和小玻璃杯分别夹持住并能分别驱动大小玻璃杯作同心转动的夹持部、能软化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的喷火部以及能将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软化后熔接在一起而制成封口的双层玻璃杯的加工部,所述夹持部的控制器、喷火部的控制阀以及加工部的控制部均通过线路与程控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能从小玻璃杯的输送部上将小玻璃杯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大玻璃杯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后能自动脱离小玻璃杯而返回至小玻璃杯的输送部位置而重复循环,所述第二夹持部能从大玻璃杯的输送部上将大玻璃杯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小玻璃杯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后能自动将双层玻璃杯输送至卸料部位置而重复循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能移动地位于对应设置的各自的环形导轨上,在位于卸料部位置的机体上设置有能将双层玻璃杯从第二夹持部上取下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控制部亦通过线路与所述程控部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环形导轨包括有两条,每条环形导轨呈左右两边为直边前后两端为圆弧形组成的腰形孔状结构,两条环形导轨为平行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右边的第一环形导轨上,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左边的第二环形导轨上。
进一步改进,在任一环形导轨的环形腔中均设置有引导带,所述引导带的两端套接在对应的转轮上而使引导带也呈腰形孔状,所述引导带能随转轮转动,在所述引导带上间隔设置有能与对应夹持部相连接而推动对应夹持部沿对应环形导轨移动的连接机构,引导带的第一直边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小于靠近外直边的引导带的第二直边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而能使对应夹持部转动至第一直边时能与相应的连接机构相分离,在第一环形导轨和第二环形导轨之间设置有能在对应夹持部与连接机构分离后驱动对应夹持部相对加工部移动并在对应夹持部经过加工部后将对应夹持部重新与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丝杆、丝杆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丝杆上且能沿驱动丝杆来回移动的丝杆驱动板,以及设置在丝杆驱动板上的插接机构,在对应夹持部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插接缺口;所述插接机构的插接杆能由程控器控制插入插接缺口和从插接缺口中退出。
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带为链条,所述转轮为链轮,所述链轮与能控制链轮转动和停止的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程控部相连接,所述链条位于导向槽中,或,在第一直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使第一直边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保持小于第二直边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的变向链轮。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机构是固定在链条上的定位杆,在对应夹持部上连接有能与定位杆相顶触的凸块。
作为改机,所述第一夹持部为N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为M个,在每个第一夹持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头,在所述的第二夹持部上亦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器,一个第一夹持部上的夹持头的数量与一个第二夹持部上的夹持器的数量相同,当一个第一夹持部和一个第二夹持部沿各自环形导轨移动至夹持器与夹持头相对设置时,所述夹持器与夹持头一一对应,所述N、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壳体和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包括夹持筒杆、夹持杆、夹块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夹持筒杆穿置在壳体上,夹持筒杆的一端设置有锥形体,所述夹块能相对锥形体的锥面滑动地连接在锥形体上,在所述夹块上设置有夹块缺口,所述夹块缺口插接在能驱动夹块前后移动的驱动盘上,所述驱动盘与穿置在夹持筒杆中的夹持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穿过夹持筒杆与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相顶触,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顶触在夹持筒杆上,夹持筒杆与传动齿轮相连接,传动齿轮与壳内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壳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壳体的第一传动杆与驱动齿轮相连接,在连接第一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而使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链条驱动机构和能按压夹持杆使夹块松开小玻璃杯的第一按压机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块体和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筒杆、内杆、夹持块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筒杆能相对块体前后移动地穿置在块体上,筒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安装夹持块的筒体,所述夹持块能转动地连接在筒体中,所述夹持块与保持夹持块向筒体圆心处转动趋势的弹簧相顶触,所述内杆穿置在筒杆内,伸入筒体的内杆上设置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与夹持块相顶触,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伸出筒杆与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相顶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顶触在筒杆上,在筒杆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筒杆卡槽,筒杆与筒杆传动齿轮相连接,筒杆传动齿轮与设置在块体空腔内的块内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块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块体的第二传动杆与第二驱动齿轮相连接,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第二驱动齿轮相啮合而使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链条驱动机构和能按压内杆使夹持块松开大玻璃杯的第二按压机构,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上方设置有能将筒杆推至大玻璃杯套入小玻璃杯的推杆气缸和能将筒杆推回至初始伸出长度的第二推杆气缸。
作为改进,本自动加工机还包括能将机械手中取下的双层玻璃杯运离自动加工机的输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小玻璃杯和大玻璃杯分别输送至加工部处、将大小玻璃杯一一对应而套合在一起,通过加工部将大小玻璃杯制作成双层玻璃杯,将制成的双层玻璃杯运离加工部,这五个步骤均通过程控器控制实现自动运行,双层玻璃杯的制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整个双层玻璃杯的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将大小玻璃杯放置到输送部上以及将加工后的双层玻璃杯从卸料部中取下,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由于程控器采用程控控制夹持部、喷火部、输送部和加工部,因此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能控制夹持部、喷火部、输送部、加工部在精确的时间各自启动和暂停,各自独立运行,避免相互影响,从而将原有手动机器所有的制作步骤一道一道分开并依次进行,提高效率,实现每道工序的精准操作而加工出精准合格产品;还有,由于优选采用腰形孔状的环形导轨,两个夹持部在直边上能更好地相互对合而使大小玻璃杯同心套在一起,只需使两个夹持部沿直边直线移动,就能进入加工部的不同工位依次加工,方便地满足了加工部的多个工位的加工需求;本自动加工机还优选设置了能在夹持部进入直边区域时断开夹持部与对应引导带的连接又在经过加工部后将夹持部与引导带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机构,当加工时有多工位的加工操作时,夹持部可能需要在加工部的不同工位上停留相应的时间,即在加工部处需要实现间歇式的移动时,夹持部能通过引导带的结构设计和驱动机构自动从输送玻璃杯的持续运动状态切换为加工玻璃杯的间歇运动状态,方便加工部依次完成套合玻璃杯,玻璃杯扩口,大小玻璃杯相连接以及玻璃杯上制作出螺纹等加工工序,减少夹持部在加工部的滞留时间,完成玻璃杯加工后,夹持部又能再次自动切换回输送玻璃杯的状态,从而快速重复玻璃杯输送操作,进一步地有效提高了玻璃杯加工效率;综上所述,本自动加工机制作双层玻璃杯的效率高,能把加工步骤一道一道分开,实现每道工序的精准操作而加工出精准合格产品,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值得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3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4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5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图7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9是图1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7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图3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4中IV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图5中V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图6中VI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图7中V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中夹持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0是图19中去除部分筒体显示筒体内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包括能将同心套置一起的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分别夹持住并能分别驱动大小玻璃杯作同心转动的夹持部、能软化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的喷火部以及能将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软化后熔接在一起而制成封口的双层玻璃杯43的加工部,夹持部的控制器、喷火部的控制阀以及加工部的控制部均通过线路与程控部10相连接,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能从小玻璃杯42的输送部上将小玻璃杯42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大玻璃杯41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43后能自动脱离小玻璃杯42而返回至小玻璃杯42的输送部位置而重复循环,第二夹持部能从大玻璃杯41的输送部上将大玻璃杯41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小玻璃杯42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43后能自动将双层玻璃杯43输送至卸料部位置而重复循环,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能移动地位于对应设置的各自的环形导轨1上,在位于卸料部位置的机体上设置有能将双层玻璃杯43从第二夹持部上取下的机械手,机械手的控制部亦通过线路与程控部10相连接。
环形导轨1包括有两条,每条环形导轨1呈左右两边为直边前后两端为圆弧形组成的腰形孔状结构,两条环形导轨1为平行设置于机架101上,第一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右边的第一环形导轨11上,而第二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左边的第二环形导轨12上。连接第一夹持部的第一环形导轨11和连接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环形导轨12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的,也可以是腰形孔状。本实施例中的加工部由于设置了三个加工位置,需要实现玻璃杯扩口、大小玻璃杯的开口端连接以及在双层玻璃杯的外表面加工出螺纹三个加工操作,因此采用了腰形孔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经过腰形孔状的直线段时能保持相对距离不变,方便双层玻璃杯的加工。当然如果只需要完成一道或两道工序时,完全可以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的环形导轨1。
加工部包括将小玻璃杯42扩口的第一加工机构21,将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开口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加工机构22和在双层玻璃杯43开口上制作螺纹的第三加工机构23。第一加工机构21、第二加工机构22和第三加工机构23沿第一环形导轨11的左直边依次排列,第一加工机构21、第二加工机构22和第三加工机构23的底座间隔地设置在第一环形导轨11的内腔中。
第一加工机构21、第二加工机构22和第三加工机构23的具体加工步骤均属于现有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为了方便描述,具体加工步骤的描述中将第一环形导轨11的左直边指向第二环形导轨12的右直边的方向作为新的前方,将第一夹持部沿左直边移动方向为新的左方。
第一加工机构21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扩口杆211,第一底座穿过第一环形导轨的内腔而连接在机架101上,第一气缸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第二气缸连接在第一气缸上,扩口杆211连接在第二气缸上,第一气缸能驱动第二气缸相对第一底座前后移动,第二气缸驱动扩口杆211相对第一底座上下移动,当第一夹持部移动到扩口杆211下方时,喷火部的喷火头7喷火使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的开口软化,第二气缸使扩口杆211下降,第一气缸驱动第二气缸向前移动使扩口杆211伸入至小玻璃杯42的开口中时小玻璃杯42开口扩大。
第二加工机构22包括第二底座、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压轮,压轮的数量和夹持头的数量相同,第二底座穿过第一环形导轨的内腔连接在机架上,第三气缸连接在第二底座上,第四气缸连接在第三气缸上,压轮能转动地连接在第四气缸上,第三气缸能驱动第四气缸相对第二底座前后移动,第四气缸驱动压轮相对第二底座上下移动,当第一夹持部移动到压轮下方时,另一个喷火头7喷火使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的开口软化,第三气缸驱动第四气缸向前移动使压轮位于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开口处的上方,第四气缸使压轮下降,压轮压在大玻璃杯41的开口时将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连接定型。
第三加工机构23包括第三底座、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和螺纹压轮231,螺纹压轮231的数量和夹持头的数量相同,第三底座穿过第一环形导轨的内腔连接在机架上,第五气缸连接在第三底座上,第六气缸连接在第五气缸上,螺纹压轮231能转动地连接在第六气缸上,第五气缸能驱动第六气缸相对第三底座前后移动,第六气缸驱动螺纹压轮231相对第三底座上下移动,当第一夹持部移动到螺纹压轮231下方时,第三个喷火头7喷火使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的开口软化,第五气缸驱动第六气缸向前移动使螺纹压轮231位于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开口处的上方,第六气缸使螺纹压轮231下降,螺纹压轮231压在大玻璃杯41的开口时在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的连接处的外壁上压出螺纹。螺纹压轮231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的传动链条带动而转动,或者在夹持头上设置有随夹持头转动的齿轮,螺纹压轮231上同心也设置有一个齿轮,通过两个齿轮啮合使夹持头转动时螺纹压轮231也同步转动,从而压出螺纹。
程控部10中具体的程序设计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喷火部的喷火头7的喷火孔通过管道与气源相连接,喷火部的控制阀包括气源打开和关闭的阀门以及各个喷火头7对应的开闭阀以及各个喷火头7对应的点火花器的通电开关,喷火部的具体结构也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在任一环形导轨1的环形腔中均设置有引导带,引导带的两端套接在对应的转轮上而使引导带也呈腰形孔状,引导带能随转轮转动,在引导带上间隔设置有能与对应夹持部相连接而推动对应夹持部沿对应环形导轨1移动的连接机构,引导带的第一直边301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小于靠近外直边的引导带的第二直边302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而能使对应夹持部转动至第一直边301时能与相应的连接机构相分离,在第一环形导轨11和第二环形导轨12之间设置有能在对应夹持部与连接机构分离后驱动对应夹持部相对加工部移动并在对应夹持部经过加工部后将对应夹持部重新与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丝杆82、丝杆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丝杆82上且能沿驱动丝杆82来回移动的丝杆驱动板83,以及设置在丝杆驱动板83上的插接机构,在对应夹持部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插接缺口;插接机构的插接杆81能由程控器10控制插入插接缺口和从插接缺口中退出。引导带为链条3,转轮为链轮31,链轮31与能控制链轮31转动和停止的驱动电机相连接,驱动电机与程控部10相连接,链条3位于导向槽中,或,在第一直边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使第一直边301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保持小于第二直边302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的变向链轮。连接机构是固定在链条3上的定位杆33,在对应夹持部上连接有能与定位杆33相顶触的凸块34。当然也可以不改变引导带的外形,使引导带保持为腰形孔状,这时需要在程控器10中设置对应的时序控制程序来实现引导带的间歇转动。对应的时序控制程序属于现有技术,这种运动方式不难实现,故不再详细描述,但引导带不设置连接机构能与对应夹持部的脱离结构时,加工效率没有设置了连接机构能与对应夹持部相脱离结构来得高。
定位杆33采用可脱卸的方式固定在链条3上,具体连接方式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安装在能沿相应环形导轨1滑动的板体30上,在板体30的底面前部间隔设置有限位轮35,在限位轮35的轮面上水平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限位槽与环形导轨1的侧壁外缘插接在一起。驱动机构8具体为,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丝杆82、能沿驱动丝杆82移动的丝杆驱动板83,以及设置在丝杆驱动板83上的插接机构,在连接对应夹持部的板体30上设置有一个板体缺口301。插接机构包括插接控制气缸84和能伸入到板体缺口301中的插接杆81,插接杆81能由插接控制气缸84驱动插入板体缺口301和从板体缺口301中退出。丝杆驱动板83通过底部的块体连接在驱动丝杆82上,驱动丝杆82的电机与程控部10相连接,驱动丝杆82设置在两个环形导轨1之间,当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移动到相对设置时,两个夹持部均与对应的连接机构相分离,此时插接杆81伸入到对应的板体缺口301中,第一夹持部对应的驱动丝杆82驱动板体30沿第一环形导轨11的左直边移动,插接杆81推动第一夹持部移动一个位置,原与第一加工机构21对应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加工机构22对应,依次类推,新进入左直边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加工机构21相对应,原与第三加工机构23对应的第一夹持部沿第一环形导轨11远离加工部。第二夹持部对应的驱动丝杆82驱动板体30沿第二环形导轨12的右直边移动,插接杆81推动第二夹持部移动一个位置,原与第一加工机构21对应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加工机构22对应,依次类推,新进入右直边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加工机构21相对应,原与第三加工机构23对应的第二夹持部沿第二环形导轨12远离加工部。
第一夹持部为N个,第二夹持部为M个,在每个第一夹持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头,在的第二夹持部上亦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器,一个第一夹持部上的夹持头的数量与一个第二夹持部上的夹持器的数量相同,当一个第一夹持部和一个第二夹持部沿各自环形导轨1移动至夹持器与夹持头相对设置时,夹持器与夹持头一一对应,N、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第一夹持部的外壳内设置有一个内传动齿轮,在两个夹持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齿轮,内传动齿轮位于两个齿轮的中间并与两个齿轮均啮合,这样内传动齿轮转动时,两个齿轮就会同步的同向转动,当然在第一夹持部上可以设置3个甚至更多个夹持头,只要设置恰当数量的齿轮实现传动即可,具体的齿轮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同理,夹持器也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两个或更多个夹持器的同步同向转动。
第一夹持部包括壳体5和夹持头,夹持头包括夹持筒杆51、夹持杆52、夹块53和第一复位弹簧54,夹持筒杆51穿置在壳体5上,夹持筒杆5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体511,夹块53能相对锥形体的锥面滑动地连接在锥形体511上,在夹块53上设置有夹块缺口,夹块缺口插接在能驱动夹块53前后移动的驱动盘55上,驱动盘55与穿置在夹持筒杆51中的夹持杆52的一端相连接,夹持杆52的另一端穿过夹持筒杆51与第一复位弹簧54的一端相顶触,第一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顶触在夹持筒杆51上,夹持筒杆51与传动齿轮相连接,传动齿轮与壳内驱动齿轮相啮合,壳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壳体5的第一传动杆56与驱动齿轮57相连接,在连接第一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驱动齿轮57相啮合而使驱动齿轮57转动的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和能按压夹持杆52使夹块53松开小玻璃杯42的第一按压机构59。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是设置在竖直面上的传动链条,传动链条的两端通过两个高度相同的传动链轮定位,传动链轮通过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链条转动,因此啮合在传动链条上的驱动齿轮57相对壳体5转动进而驱动两个夹持头转动,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的具体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壳体5可以采用下壳体和上壳体的组合结构,上壳体上设置有凸部,下壳体对应位置设置有滑槽,上壳体能相对下壳体前后滑动地连接在下壳体上,上壳体的凹部与下壳体的凹部对合为完整的壳体内腔。在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凸起501,在第三加工机构23和第二加工机构22分别设置能与连接凸起501插接在一起的拨块凸起502,当螺纹压轮231或压轮向前移动时,对应的拨块凸起502推动上壳体向前移动,在上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套在夹持筒杆51的第二筒体,在第二筒体的前端设置有一个能随夹持筒杆51转动的齿轮,在齿轮的前部设置环形的托架,小玻璃杯41套在托架上,当螺纹压轮231或压轮压在大小玻璃杯的套合结构上时,套合结构的内壁不会变形,并且齿轮传动能带动螺纹压轮231或压轮转动。第二筒体通过轴承连接在上壳体上,在夹持筒杆51的外壁上设置有轴向的滑槽,第二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沿滑槽前后滑动的凸部,这样第二筒体既可以随上壳体相对夹持筒杆51前后移动,而可以随夹持筒杆51转动。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附图,由于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第一按压机构59是一个气缸,气缸的气缸臂能顶触在夹持杆52上从而使夹块53沿锥形面相互靠拢,从而松开小玻璃杯42,当气缸臂失力后夹持杆52复位,夹块53沿锥形面相互分离,从而夹住小玻璃杯42。
第二夹持部包括块体6和夹持器,夹持器包括筒杆61、内杆62、夹持块63和第二复位弹簧64,筒杆61能相对块体6前后移动地穿置在块体6上,筒杆61的一端设置有能安装夹持块62的筒体60,夹持块63能转动地连接在筒体61中,夹持块63与保持夹持块63向筒体60圆心处转动趋势的弹簧631相顶触,内杆62穿置在筒杆61内,伸入筒体60的内杆上设置有锥形块601,锥形块601与夹持块63相顶触,内杆62的另一端伸出筒杆61与第二复位弹簧64的一端相顶触,第二复位弹簧64的另一端顶触在筒杆61上,在筒杆61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筒杆卡槽611,筒杆61与筒杆传动齿轮612相连接,筒杆传动齿轮612与设置在块体空腔内的块内驱动齿轮相啮合,块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块体6的第二传动杆与第二驱动齿轮相连接,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第二驱动齿轮相啮合而使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链条驱动机构和能按压内杆62使夹持块63松开大玻璃杯41的第二按压机构69,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上方设置有能将筒杆61推至大玻璃杯41套入小玻璃杯42的推杆气缸651和能将筒杆61推回至初始伸出长度的第二推杆气缸652。第二链条驱动机构与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的结构相同而与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相对设置。第二按压机构69的原理与第一按压机构59的原理相同,可以参考附图,故不再详细描述。
本自动加工机还包括能将机械手中取下的双层玻璃杯43运离自动加工机的输送装置91。输送装置91包括第一机械手911和环形的第一输送带912,在第一输送带912上间隔设置有能摆放双层玻璃杯43的摆放支架,第一输送带912位于连接第二环形导轨12的外侧,第一机械手911位于第一输送带912和导轨1之间,第一机械手911能将加工后的双层玻璃杯43从夹持器上取下并放置在摆放支架上;第一机械手911由多个气缸和电机作用实现上述动作,其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机械手911包括能相对机架101滑动的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的移动块驱动气缸,设置在第一移动块上并能相对第一移动块上下90°摆动的第一转动体,第一转动体的转动驱动电机,连接在第一转动体上并能相对第一转动体水平转动的第二转动体,设置在第一转动体上的第二转动体的第二转动驱动电机,两个相对设置而能夹住和松开双层玻璃杯43的夹板,夹板经夹板驱动气缸连接在第二转动体上。第一输送带912是呈腰形孔状的传动链条,第一输送带912的具体传动结构与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相同,将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水平应用在第一个固定架上即为第一输送带912的具体传动结构,故不再详细描述。
小玻璃杯42的输送部是第二输送装置92,第二输送装置92包括第二机械手921和环形的第二输送带922,在第二输送带922上间隔设置有能摆放小玻璃杯42的摆放架,第二输送带922位于连接第一夹持部的导轨1的外侧,第二机械手921位于第二输送带922和导轨1之间,第二机械手921能将小玻璃杯42装在夹持头的端部;第二机械手921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和第一机械手911相同的结构,故不再详细描述。第二输送带922是呈腰形孔状的传动链条,第二输送带922的具体传动结构与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相同,将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水平应用在第二个固定架上即为第二输送带922的具体传动结构,故不再详细描述。
大玻璃杯41的输送部是第三输送装置93,第三输送装置93包括第三机械手931和环形的第三输送带932,在第三输送带932上间隔设置有能摆放大玻璃杯41的放置架,第三输送带932位于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1的外侧,第三机械手931位于第三输送带932和导轨1之间,第三机械手931能将大玻璃杯41装在夹持器的端部。第三机械手931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和第一机械手911相同的结构。第三输送带932是呈腰形孔状的传动链条,第三输送带932的具体传动结构与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相同,将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水平应用在第三个固定架上即为第三输送带932的具体传动结构,故不再详细描述。在第二输送带922和第三输送带932的玻璃杯初始摆放位置还对应设置喷火部的预加热喷火头,具体设置方法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工作原理:第二输送装置的机械手将小玻璃杯装在第一夹持部的夹持头上,第三输送装置的机械手将大玻璃杯装在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器上,第一夹持部沿第一环形导轨移动至第一环形导轨的左直边上,第二夹持部沿第二环形导轨移动至第二环形导轨的右直边上,此时,第一夹持部上的夹持头与第二夹持部的夹持器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各自的引导带上的连接机构相互分离,第一链条驱动机构驱动夹持头转动,第二链条驱动机构驱动夹持器转动,大玻璃杯和小玻璃杯同步转动,推杆气缸将夹持器推至大玻璃杯套入小玻璃杯,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同步移动,第一加工机构的扩口杆扩大小玻璃杯的开口使小玻璃杯与大玻璃杯相粘接,驱动机构再驱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移动至第二加工机构的下方,压轮压在大玻璃杯和小玻璃杯尾端接合处制作出双层玻璃杯的开口外形,驱动机构再驱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移动至第三加工机构的下方,螺纹压轮压在双层玻璃杯的外壁上制作出杯口外螺纹。此时第三加工机构升起,第一按压机构使夹持头松开小玻璃杯,第二推杆气缸使夹持器回退至初始位置,夹持头与双层玻璃杯相分离,第一夹持部独自沿第一环形导轨至第二输送装置处装入下一个小玻璃杯,第二夹持部夹着双层玻璃杯移动到卸料部取下双层玻璃杯,第二夹持部继续沿第二环形导轨移动至第三输送装置处装入下一个大玻璃杯,重复上述步骤。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包括能将同心套置一起的大玻璃杯(41)和小玻璃杯(42)分别夹持住并能分别驱动大小玻璃杯作同心转动的夹持部、能软化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的喷火部以及能将大小玻璃杯尾部开口端软化后熔接在一起而制成封口的双层玻璃杯(43)的加工部,所述夹持部的控制器、喷火部的控制阀以及加工部的控制部均通过线路与程控部(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能从小玻璃杯(42)的输送部上将小玻璃杯(42)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大玻璃杯(41)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43)后能自动脱离小玻璃杯(42)而返回至小玻璃杯(42)的输送部位置而重复循环,所述第二夹持部能从大玻璃杯(41)的输送部上将大玻璃杯(41)自动输送至加工部位置与到达加工部位置的小玻璃杯(42)同心套置一起并能经加工部制成双层玻璃杯(43)后能自动将双层玻璃杯(43)输送至卸料部位置而重复循环,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能移动地位于对应设置的各自的环形导轨(1)上,在位于卸料部位置的机体上设置有能将双层玻璃杯(43)从第二夹持部上取下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控制部亦通过线路与所述程控部(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轨(1)包括有两条,每条环形导轨(1)呈左右两边为直边前后两端为圆弧形组成的腰形孔状结构,两条环形导轨(1)为平行设置于机架(101)上,所述第一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右边的第一环形导轨(11)上,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移动地设置于左边的第二环形导轨(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任一环形导轨(1)的环形腔中均设置有引导带,所述引导带的两端套接在对应的转轮上而使引导带也呈腰形孔状,所述引导带能随转轮转动,在所述引导带上间隔设置有能与对应夹持部相连接而推动对应夹持部沿对应环形导轨(1)移动的连接机构,引导带的第一直边(301)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小于靠近外直边的引导带的第二直边(302)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而能使对应夹持部转动至第一直边(301)时能与相应的连接机构相分离,在第一环形导轨(11)和第二环形导轨(12)之间设置有能在对应夹持部与连接机构分离后驱动对应夹持部相对加工部移动并在对应夹持部经过加工部后将对应夹持部重新与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机构(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丝杆(82)、丝杆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丝杆(82)上且能沿驱动丝杆(82)来回移动的丝杆驱动板(83),以及设置在丝杆驱动板(83)上的插接机构,在对应夹持部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插接缺口;所述插接机构的插接杆(81)能由程控器(10)控制插入插接缺口和从插接缺口中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带为链条(3),所述转轮为链轮(31),所述链轮(31)与能控制链轮(31)转动和停止的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程控部(10)相连接,所述链条(3)位于导向槽中,或,在第一直边(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使第一直边(301)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保持小于第二直边(302)至两个转轮中心连线的距离的变向链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是固定在链条(3)上的定位杆(33),在对应夹持部上连接有能与定位杆(33)相顶触的凸块(3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N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为M个,在每个第一夹持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头,在所述的第二夹持部上亦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夹持器,一个第一夹持部上的夹持头的数量与一个第二夹持部上的夹持器的数量相同,当一个第一夹持部和一个第二夹持部沿各自环形导轨(1)移动至夹持器与夹持头相对设置时,所述夹持器与夹持头一一对应,所述N、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壳体(5)和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包括夹持筒杆(51)、夹持杆(52)、夹块(53)和第一复位弹簧(54),所述夹持筒杆(51)穿置在壳体(5)上,夹持筒杆(5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体(511),所述夹块(53)能相对锥形体的锥面滑动地连接在锥形体(511)上,在所述夹块(53)上设置有夹块缺口,所述夹块缺口插接在能驱动夹块(53)前后移动的驱动盘(55)上,所述驱动盘(55)与穿置在夹持筒杆(51)中的夹持杆(5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夹持杆(52)的另一端穿过夹持筒杆(51)与第一复位弹簧(54)的一端相顶触,第一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顶触在夹持筒杆(51)上,夹持筒杆(51)与传动齿轮相连接,传动齿轮与壳内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壳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壳体(5)的第一传动杆(56)与驱动齿轮(57)相连接,在连接第一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驱动齿轮(57)相啮合而使驱动齿轮(57)转动的第一链条驱动机构(58)和能按压夹持杆(52)使夹块(53)松开小玻璃杯(42)的第一按压机构(5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块体(6)和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筒杆(61)、内杆(62)、夹持块(63)和第二复位弹簧(64),所述筒杆(61)能相对块体(6)前后移动地穿置在块体(6)上,筒杆(61)的一端设置有能安装夹持块(62)的筒体(60),所述夹持块(63)能转动地连接在筒体(61)中,所述夹持块(63)与保持夹持块(63)向筒体(60)圆心处转动趋势的弹簧(631)相顶触,所述内杆(62)穿置在筒杆(61)内,伸入筒体(60)的内杆上设置有锥形块(601),所述锥形块(601)与夹持块(63)相顶触,所述内杆(62)的另一端伸出筒杆(61)与第二复位弹簧(64)的一端相顶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4)的另一端顶触在筒杆(61)上,在筒杆(61)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筒杆卡槽(611),筒杆(61)与筒杆传动齿轮(612)相连接,筒杆传动齿轮(612)与设置在块体空腔内的块内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块内驱动齿轮经穿过块体(6)的第二传动杆与第二驱动齿轮相连接,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的环形腔中设置有能与第二驱动齿轮相啮合而使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链条驱动机构和能按压内杆(62)使夹持块(63)松开大玻璃杯(41)的第二按压机构(69),在连接第二夹持部的导轨上方设置有能将筒杆(61)推至大玻璃杯(41)套入小玻璃杯(42)的推杆气缸(651)和能将筒杆(61)推回至初始伸出长度的第二推杆气缸(65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自动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本自动加工机还包括能将机械手中取下的双层玻璃杯(43)运离自动加工机的输送装置(91)。
CN202110100992.5A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Pending CN112661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992.5A CN112661397A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992.5A CN112661397A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1397A true CN112661397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0992.5A Pending CN112661397A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13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624A (zh) * 2021-08-12 2021-11-19 宁波北仑翰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玻璃管以成型单底玻璃杯的加工设备
CN115626765A (zh) * 2022-12-07 2023-01-20 泰兴市志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罩玻璃管成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624A (zh) * 2021-08-12 2021-11-19 宁波北仑翰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玻璃管以成型单底玻璃杯的加工设备
CN115626765A (zh) * 2022-12-07 2023-01-20 泰兴市志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罩玻璃管成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1397A (zh)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CN103591491B (zh) Led灯自动生产线
CN107571016B (zh) 一种针头组装机
CN105344562A (zh) 一种led灯管的灯带自动化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09048268B (zh) 一种齿轮滚针全自动组装生产方法
CN112621149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CN112621148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工艺
CN113263235B (zh) 一种5g介质滤波器的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12621147B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生产线用操作杆姿态调整单元
CN215200499U (zh) 一种注射针与针筒自动组装机
CN104551654A (zh) Led球泡灯自动装配机
CN214496095U (zh) 一种用于制作双层玻璃杯的自动加工机
CN109167101A (zh)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电芯生产加工自动化辅助设备
CN117001321A (zh) 一种led灯具生产用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12478690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CN210209116U (zh) 一种罐体自动焊接设备
CN202804791U (zh) 一种异形工件的自动加工机床的送料装置
CN101439579B (zh) 一种自动拉伸吹瓶机上料机构
CN209971605U (zh) 全自动导管先端熔头系统
CN109506144B (zh) 一种led灯丝灯自动化组装工艺及其系统
CN113649666B (zh) 一种pcb板生产用元件焊接设备
CN109202444A (zh) 一种滚筒芯轴的装配设备
CN210524399U (zh) 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装配工装
CN209918746U (zh) 中心旋转套环机
CN208596841U (zh) 灯具自动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