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8959B -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8959B
CN112658959B CN202011408228.6A CN202011408228A CN112658959B CN 112658959 B CN112658959 B CN 112658959B CN 202011408228 A CN202011408228 A CN 202011408228A CN 112658959 B CN112658959 B CN 112658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grinding cylinder
polishing
abrasive particle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82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8959A (zh
Inventor
郝利峰
李梦霞
杨玉萍
王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082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8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8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8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8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8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一侧的储气设备,支架中部设置有承载桶,承载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储气设备连通设置,其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抛光机构包括:研磨筒转动设置于支架上,其位于承载桶内;切割组件均匀设置于研磨筒底部,且其将磨粒切割后重新推出至研磨筒内;推送组件推送通孔内的磨粒进入研磨筒内;除废料组件设置于研磨筒底部;本发明通过磨粒在抛光工件的过程中对于磨损的磨粒进入到抛光机构中,由承载组件对磨损的磨粒进行切割后,使得三角形的磨粒重新具备棱角,提高了磨粒抛光的抛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镀产品在电镀前需要对产品进行抛光处理,而现有的抛光形式有多种,而常见的有磨粒研磨抛光形式,现有的磨粒流自动抛光机主要结构是上磨料缸和下磨料缸、上支板等零部件组成,以靠制作的内置机构接触碰点来感应让上磨料缸与下磨料缸交叉往复运动原理来完成工件抛光过程,有些磨粒采用三角形的形状,由三角形的棱角对工件进行抛光打磨;在抛光过程中,由于磨粒抛光是在一个密封的旋转筒内进行,由磨粒抛光产生的废屑和废料在抛光过程中无法排出,只能进行停机处理或者等待抛光结束进行清理,但是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研磨筒内的废料和废屑增多,会影响磨粒对工件的抛光效率和抛光精度。
在申请号为CN201820311689.3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磨粒流体自动抛光机,包括机架底座、支撑架、侧油压缸、上料机构和上、下磨料缸机构,还包括安全防护光栅感应装置、合模保压装置、软磨料回收机构、软磨料冷却机构和补料机构。
但是,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利用磨粒进行抛光打磨时,磨粒会有磨损,而磨损的磨粒无法继续使用,这样就造成了磨粒的浪费;同时,由磨粒抛光而产生的废屑和废料无法在抛光过程中排出,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研磨筒内的废料和废屑增多,会影响磨粒对工件的抛光效率和抛光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通过磨粒在抛光工件的过程中对于磨损的磨粒进入到抛光机构中,由切割组件对磨损的磨粒进行切割后,使得三角形的磨粒重新具备棱角,在切割的同时,由除废料组件对研磨筒底部的磨损废料和废屑进行统一收集排出,解决了传统磨粒抛光时抛光效果减弱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磨粒抛光的抛光效果,同时减少了研磨筒内废料和废屑对工件抛光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一侧的储气设备,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承载桶,所述承载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气设备连通设置,其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其还包括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
研磨筒,所述研磨筒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其位于所述承载桶内,该研磨筒中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空设置,其内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底部通过连接件与齿圈连接设置;
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均匀设置于所述研磨筒底部,该切割组件承载磨粒,且其将所述磨粒切割后重新推出至所述研磨筒内;
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位于所述研磨筒的下方,其推送所述通孔内的所述磨粒进入所述研磨筒内;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气缸和圆盘,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圆盘由所述气缸推动动作;以及
除废料组件,所述除废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研磨筒底部,所述推送组件动作带动所述除废料组件转动;该除废料组件包括:
抵触轴,所述抵触轴与所述圆盘连接设置,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内,该抵触轴沿其圆周向上开设有轨道;
轴套,所述轴套位于所述研磨筒底部,且其套设于所述抵触轴外,该轴套的内壁上一侧设置有滚珠,该滚珠位于所述轨道内,其另一侧设置有挡套,该挡套与所述抵触轴贴合设置;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沿所述轴套的圆周阵列设置于所述轴套上,该转动件底部开设有漏料口,该漏料口的侧边设置有挡板;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位于所述转动件内;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转动件内,且其于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设置,所述链条上设置有与所述挡板配合设置的抵触块;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同轴设置,且其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同步转动,该第二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设置;以及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设置于所述链条上,其沿所述链条的动作方向滑动,该滑动块与所述研磨筒的底部贴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研磨筒由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该电机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夹紧单元、顶撑单元、切割单元和联动单元,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研磨筒连接设置,该第一底座中部设置有三角孔;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所述三角孔的三条侧边上,且其均能垂直于该三角孔的侧边滑动设置,该夹紧单元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底座弹性连接设置;所述顶撑单元设置于所述三角孔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设置,该顶撑单元与所述夹紧单元配合设置;所述切割单元位于所述顶撑单元外,且其对磨粒进行切割,该切割单元由所述推送组件推动;所述切割单元动作带动所述联动单元对切割后的余料进行出料。
作为改进,所述夹紧单元包括: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设置;以及
夹紧板,所述夹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另一端,三个所述夹紧板配合将所述磨粒夹紧。
作为改进,所述顶撑单元包括:
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位于所述三角孔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设置;
顶撑杆,所述顶撑杆位于所述第三底座中部,该顶撑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底座弹性连接设置;以及
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铰接件,该铰接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设置,其另一端与所述顶撑杆可抵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切割单元包括:
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三底座外,且其与所述第三底座的外形相适配;
第四底座,所述第四底座与所述第三底座可抵触设置,第四底座与所述切刀连接设置;以及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四底座上,该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五底座,所述第五底座中部滑动设置有抵触杆,该抵触杆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五底座连接设置,且所述抵触杆与所述顶撑杆可抵触设置;所述抵触杆与所述圆盘抵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联动单元包括:
第六底座,所述第六底座的外形与所述三角孔的外形相适配;
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六底座上;
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设置;以及
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五底座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封板,该封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其与任意所述第二转动轴传动连接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收集槽的侧边设置有进料槽,该进料槽与所述收集槽通过液压传动连接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动件贴合设置,该连接件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上方,所述转动件底部与所述研磨筒贴合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磨粒在抛光工件的过程中对于磨损的磨粒进入到抛光机构中,由切割组件对磨损的磨粒进行切割后,使得三角形的磨粒重新具备棱角,在切割的同时,由除废料组件对研磨筒内的磨损废料进行收集排出,提高了磨粒抛光的抛光效果,同时减少了研磨筒内废料对工件抛光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在抛光的过程中将磨损的磨粒重新进行切割使得磨粒重新具备棱角,无需进行设备的停止或者更换磨粒,提高了磨粒的抛光效果,同时提高了磨粒的利用率;
(3)本发明通过切割单元对磨损的磨粒进行切割,保证了磨粒在切割后仍然为三角形,且具备棱角,然后再回用至研磨筒内进行抛光,保证了工件在抛光过程中一直有棱角对其进行抛光;
(4)本发明通过气缸带动切割组件切割磨粒的同时,再带动除废料组件进行动作,由封板将切割组件的进口封住后,再由转动件的转动将研磨筒底部的废料和废屑统一收拢排出,减少了研磨筒内废屑和废料对磨粒研磨工件的影响,提高了抛光效率,同时保证了抛光精度;
(5)本发明通过气缸的动作带动抵触轴向上运动,同时滚珠与轨道的配合,使得抵触轴的运动带动轴套的转动,同时,由滑动块对研磨筒底部产生的废料进行向内刮除聚拢的同时,将废料由漏料口排出,减少了研磨筒内的废料剩余,提高了抛光效率;
(6)本发明通过固定件将轴套固定在研磨筒底部,保证了轴套不会随着研磨筒的而转动,驱动其转动的为向上运动的抵触轴,保证了研磨时的稳定性;同时,固定件保证了在抛光研磨过程中,废料不会通过轴套中间的空隙排出,保证了研磨过程中设备周围的清洁度。
(7)本发明通过研磨筒的转动与除废料组件未动作时的转动件之间形成相对运动,使得转动件在研磨筒底部存在刮除效果,使得研磨产生的废料和废屑不会粘附在研磨筒底部,且废料和废屑一直贴在转动件的链条一侧,当除废料组件动作时,由滑动块对于废料和废屑进行收拢,统一由漏料口排出,保证了研磨筒内的高效研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巧妙、提高了磨粒利用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除废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抵触轴与研磨筒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滑动块与链条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齿轮与齿圈配合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二齿轮与齿圈配合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切割组件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切割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夹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切割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封板工作状态图一;
图15为本发明封板工作状态图二;
图16为本发明切割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8所示,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包括支架1,设置于所述支架1一侧的储气设备2,所述支架1中部设置有承载桶3,所述承载桶3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31,该进气口31通过管道32与所述储气设备2连通设置,其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33,所述出料口33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34,其还包括抛光机构4,所述抛光机构4包括:
研磨筒41,所述研磨筒41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其位于所述承载桶3内,该研磨筒41中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413,所述第一转动轴413为中空设置,其内部设置有固定件415,所述固定件415底部通过连接件414与齿圈411连接设置;
切割组件42,所述切割组件42均匀设置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该切割组件42承载磨粒,且其将所述磨粒切割后重新推出至所述研磨筒41内;
推送组件43,所述推送组件43位于所述研磨筒41的下方,其推送所述通孔内的所述磨粒进入所述研磨筒41内;所述推送组件43包括气缸431和圆盘432,所述气缸431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圆盘432由所述气缸431推动动作;以及
除废料组件44,所述除废料组件44设置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所述推送组件43动作带动所述除废料组件44转动;该除废料组件44包括:
抵触轴441,所述抵触轴441与所述圆盘432连接设置,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413内,该抵触轴441沿其圆周向上开设有轨道4411;
轴套442,所述轴套442位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且其套设于所述抵触轴441外,该轴套442的内壁上一侧设置有滚珠4421,该滚珠4421位于所述轨道4411内,其另一侧设置有挡套4412,该挡套4412与所述抵触轴441贴合设置;
转动件443,所述转动件443沿所述轴套442的圆周阵列设置于所述轴套442上,该转动件443底部开设有漏料口4431,该漏料口4431的侧边设置有挡板4432;
第一传动件444,所述第一传动件444位于所述转动件443内;
第二传动件445,所述第二传动件445位于所述转动件443内,且其于所述第一传动件444通过链条446传动连接设置,所述链条446上设置有与所述挡板4432配合设置的抵触块4461;
第二齿轮447,所述第二齿轮447与所述第二传动件445同轴设置,且其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445同步转动,该第二齿轮447与所述齿圈411啮合设置;以及
滑动块448,所述滑动块448设置于所述链条446上,其沿所述链条446的动作方向滑动,该滑动块448与所述研磨筒41的底部贴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抵触块将挡板撞开后,废料通过漏料口漏出,当回复原位时,抵触块反向将挡板撞回原位。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固定件的底部与轴套抵触设置,使得轴套在通过抵触轴带动的转动过程中,轴套不会上下乱窜。
其中,所述研磨筒41由电机41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该电机412位于所述支架1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齿圈通过连接件与固定件415固定连接,固定件穿过第一转动轴的中部与支架1固定连接设置,使得齿圈在研磨筒转动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动。
进一步地,如图9和10所示,所述切割组件42包括第一底座421、夹紧单元422、顶撑单元424、切割单元425和联动单元426,所述第一底座421与所述研磨筒41连接设置,该第一底座421中部设置有三角孔4211;所述夹紧单元422设置于所述三角孔4211的三条侧边上,且其均能垂直于该三角孔4211的侧边滑动设置,该夹紧单元422通过第一弹簧423与所述第一底座421弹性连接设置;所述顶撑单元424设置于所述三角孔4211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421连接设置,该顶撑单元424与所述夹紧单元422配合设置;所述切割单元425位于所述顶撑单元424外,且其对磨粒进行切割,该切割单元425由所述推送组件43推动;所述切割单元425动作带动所述联动单元426对切割后的余料进行出料。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夹紧单元422包括:
第二底座4221,所述第二底座422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423连接设置;以及
夹紧板4222,所述夹紧板4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4221的另一端,三个所述夹紧板4222配合将所述磨粒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顶撑单元424包括:
第三底座4241,所述第三底座4241位于所述三角孔4211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421连接设置;
顶撑杆4242,所述顶撑杆4242位于所述第三底座4241中部,该顶撑杆4242通过第二弹簧4243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弹性连接设置;以及
铰接杆4244,所述铰接杆4244中部开设有凹槽42431,所述第一底座421上设置有铰接件4212,该铰接件4212位于所述凹槽42431内,所述铰接杆42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4221铰接设置,其另一端与所述顶撑杆4242可抵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气缸为间断式动作。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封板通过第一传动轴433转动设置于第一底座上,且第一传动轴433与第二传动轴43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设置,第二传动轴与转动轴之间为垂直传动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切割单元425包括:
切刀4251,所述切刀4251位于所述第三底座4241外,且其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的外形相适配;
第四底座4252,所述第四底座4252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可抵触设置,第四底座4252与所述切刀4251连接设置;以及
连接杆4253,所述连接杆4253设置于所述第四底座4252上,该连接杆4253上设置有第五底座4254,所述第五底座4254中部滑动设置有抵触杆42541,该抵触杆42541通过第三弹簧42542与所述第五底座4254连接设置,且所述抵触杆42541与所述顶撑杆4242可抵触设置;所述抵触杆42541与所述圆盘432抵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座、第六底座、切刀以及第三底座组合形成一整个三角形,且与三角孔外形相适配。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抵触杆底部可设置成滚珠形式,且其与圆盘抵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单元426包括:
第六底座4261,所述第六底座4261的外形与所述三角孔4211的外形相适配;
第一齿条4262,所述第一齿条4262设置于所述第六底座4261上;
第二转动轴4263,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
第一齿轮4264,所述第一齿轮426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条4262啮合设置;以及
第二齿条4265,所述第二齿条4265设置于所述第五底座4254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轮4264啮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421的顶部设置有封板4213,该封板421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且其与任意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传动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槽34的侧边设置有进料槽35,该进料槽35与所述收集槽34通过液压传动连接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进料槽与收集槽采用液压传动的方式,当余料和废料被排出多少后,同时从进料槽放入相同质量的磨粒进入研磨筒内,保证研磨筒内存在充足的磨粒对工件进行抛光。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414与所述转动件443贴合设置,该连接件414位于所述转动件443的上方,所述转动件443底部与所述研磨筒41贴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进料槽与收集槽采用液压传动的方式,当余料和废料被排出多少后,同时从进料槽放入相同质量的磨粒进入研磨筒内,保证研磨筒内存在充足的磨粒对工件进行抛光。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转动件为壳体状包覆在整个除废料组件外,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通过链条对研磨筒底部的废屑进行刮除。
工作过程:
如图13至16所示,将三角形的磨粒与工件同时放入研磨筒41内,电机412驱动研磨筒41转动进行工件的抛光,且工件比三角孔4211体积要大,保证工件不会落入三角孔4211内,当抛光到一定程度后,三角形的磨粒的棱角被磨损,当磨粒磨损后的体积能够进入三角孔4211内时,在研磨筒转动过程中,终会使得磨损的磨粒进入三角孔4211内,此时,由于磨粒的自身重力与顶撑杆4242抵触,顶撑杆4242向下运动,由于顶撑杆4242与铰接杆4244抵触设置,铰接杆4244转动,带动第二底座4221滑动,使得夹紧板4222将磨粒夹紧,同时,气缸431为间断性动作,推动圆盘432向上运动,圆盘432与抵触杆42541抵触,带动抵触杆42541向上动作,由于第一齿条4262、齿轮4264和第二齿条4265啮合设置,第六底座4261向下运动,脱离三角孔4211,转动轴4263转动,带动封板4213转动,将三角孔4211封闭,待切刀4251将磨损的磨粒重新切割成小一号的三角形磨粒后,封板4213继续转动,露出三角孔4211,切割后的余料通过第六底座4261与三角孔4211之间的空隙掉出三角孔4211,气缸431继续运动,抵触杆42541抵触顶撑杆4242,带动顶撑杆4242向上运动,将切割后的磨粒重新推出至研磨筒41内重新进行工件的抛光;在气缸431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抵触轴441同步向上运动,由于滚珠与轨道4411配合设置,轨道4411向上移动,带动轴套442绕着抵触轴441转动,同时带动转动件443转动,挡套4412保证了轴套442转动的稳定性,第二齿轮447与齿圈411啮合设置,第二齿轮44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传动件445转动,同时第一传动件444转动,链条446从而运动,抵触块4461与挡板4432抵触,将挡板4432撞开,将漏料口4431露出,链条446运动带动滑动块448向内滑动,滑动块448与研磨筒41的底部贴合设置,将研磨筒41底部的废料向内收拢和聚拢,使得废料通过漏料口排出,同时,转动的转动件443对工件与磨粒存在翻料的效果;气缸431向下运动,继续下一个磨损的磨粒的切割,同时带动滑动块回复原位,依次循环,提高了抛光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磨粒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包括支架(1),设置于所述支架(1)一侧的储气设备(2),所述支架(1)中部设置有承载桶(3),所述承载桶(3)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31),该进气口(31)通过管道(32)与所述储气设备(2)连通设置,承载桶(3)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33),所述出料口(33)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槽(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抛光机构(4),所述抛光机构(4)包括:
研磨筒(41),所述研磨筒(41)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其位于所述承载桶(3)内,该研磨筒(41)中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413),所述第一转动轴(413)为中空设置,其内部设置有固定件(415),所述固定件(415)底部通过连接件(414)与齿圈(411)连接设置;
切割组件(42),所述切割组件(42)均匀设置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该切割组件(42)承载磨粒,且其将所述磨粒切割后重新推出至所述研磨筒(41)内;所述切割组件(42)包括第一底座(421)、夹紧单元(422)、顶撑单元(424)、切割单元(425)和联动单元(426),所述第一底座(421)与所述研磨筒(41)连接设置,该第一底座(421)中部设置有三角孔(4211);所述夹紧单元(422)设置于所述三角孔(4211)的三条侧边上,且其均能垂直于该三角孔(4211)的侧边滑动设置,该夹紧单元(422)通过第一弹簧(423)与所述第一底座(421)弹性连接设置;所述顶撑单元(424)设置于所述三角孔(4211)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421)连接设置,该顶撑单元(424)与所述夹紧单元(422)配合设置;
推送组件(43),所述推送组件(43)位于所述研磨筒(41)的下方,其推送三角孔(4211)内的所述磨粒进入所述研磨筒(41)内;所述推送组件(43)包括气缸(431)和圆盘(432),所述气缸(431)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圆盘(432)由所述气缸(431)推动动作;所述切割单元(425)位于所述顶撑单元(424)外,且其对磨粒进行切割,该切割单元(425)由所述推送组件(43)推动;所述切割单元(425)动作带动所述联动单元(426)对切割后的余料进行出料;以及
除废料组件(44),所述除废料组件(44)设置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所述推送组件(43)动作带动所述除废料组件(44)转动;该除废料组件(44)包括:
抵触轴(441),所述抵触轴(441)与所述圆盘(432)连接设置,且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413)内,该抵触轴(441)沿其圆周向上开设有轨道(4411);
轴套(442),所述轴套(442)位于所述研磨筒(41)底部,且其套设于所述抵触轴(441)外,该轴套(442)的内壁上一侧设置有滚珠(4421),该滚珠(4421)位于所述轨道(4411)内,轴套(442)的另一侧设置有挡套(4412),该挡套(4412)与所述抵触轴(441)贴合设置;
转动件(443),所述转动件(443)沿所述轴套(442)的圆周阵列设置于所述轴套(442)上,该转动件(443)底部开设有漏料口(4431),该漏料口(4431)的侧边设置有挡板(4432);
第一传动件(444),所述第一传动件(444)位于所述转动件(443)内;
第二传动件(445),所述第二传动件(445)位于所述转动件(443)内,且其与 所述第一传动件(444)通过链条(446)传动连接设置,所述链条(446)上设置有与所述挡板(4432)配合设置的抵触块(4461);
第二齿轮(447),所述第二齿轮(447)与所述第二传动件(445)同轴设置,且其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445)同步转动,该第二齿轮(447)与所述齿圈(411)啮合设置;以及
滑动块(448),所述滑动块(448)设置于所述链条(446)上,其沿所述链条(446)的动作方向滑动,该滑动块(448)与所述研磨筒(41)的底部贴合设置;
所述夹紧单元(422)包括:
第二底座(4221),所述第二底座(422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423)连接设置;以及
夹紧板(4222),所述夹紧板(4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4221)的另一端,三个所述夹紧板(4222)配合将所述磨粒夹紧;
所述顶撑单元(424)包括:
第三底座(4241),所述第三底座(4241)位于所述三角孔(4211)内,且其与所述第一底座(421)连接设置;
顶撑杆(4242),所述顶撑杆(4242)位于所述第三底座(4241)中部,该顶撑杆(4242)通过第二弹簧(4243)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弹性连接设置;以及
铰接杆(4244),所述铰接杆(4244)中部开设有凹槽(42431),所述第一底座(421)上设置有铰接件(4212),该铰接件(4212)位于所述凹槽(42431)内,所述铰接杆(42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4221)铰接设置,其另一端与所述顶撑杆(4242)可抵触设置;
所述切割单元(425)包括:
切刀(4251),所述切刀(4251)位于所述第三底座(4241)外,且其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的外形相适配;
第四底座(4252),所述第四底座(4252)与所述第三底座(4241)可抵触设置,第四底座(4252)与所述切刀(4251)连接设置;以及
连接杆(4253),所述连接杆(4253)设置于所述第四底座(4252)上,该连接杆(4253)上设置有第五底座(4254),所述第五底座(4254)中部滑动设置有抵触杆(42541),该抵触杆(42541)通过第三弹簧(42542)与所述第五底座(4254)连接设置,且所述抵触杆(42541)与所述顶撑杆(4242)可抵触设置;所述抵触杆(42541)与所述圆盘(432)抵触设置;
所述联动单元(426)包括:
第六底座(4261),所述第六底座(4261)的外形与所述三角孔(4211)的外形相适配;
第一齿条(4262),所述第一齿条(4262)设置于所述第六底座(4261)上;
第二转动轴(4263),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
第一齿轮(4264),所述第一齿轮(426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条(4262)啮合设置;以及
第二齿条(4265),所述第二齿条(4265)设置于所述第五底座(4254)上,且其与所述第一齿轮(4264)啮合设置;
所述第一底座(421)的顶部设置有封板(4213),该封板(421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421)上,且其与任意所述第二转动轴(4263)传动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筒(41)由电机(41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该电机(412)位于所述支架(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4)的侧边设置有进料槽(35),该进料槽(35)与所述收集槽(34)通过液压传动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14)与所述转动件(443)贴合设置,该连接件(414)位于所述转动件(443)的上方,所述转动件(443)底部与所述研磨筒(41)贴合设置。
CN202011408228.6A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Active CN112658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228.6A CN112658959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228.6A CN112658959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8959A CN112658959A (zh) 2021-04-16
CN112658959B true CN112658959B (zh) 2022-08-30

Family

ID=75401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8228.6A Active CN112658959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89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9420A (ja) * 1995-02-10 1996-09-10 Toa Kikai Seisakusho:Kk 竪型粉砕機
JPH10156701A (ja) * 1996-11-26 1998-06-16 Sinto Brator Co Ltd 乾式バレル研磨法
JP2000135676A (ja) * 1998-10-30 2000-05-16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マルチワイヤソーの砥粒の再使用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5108632A (zh) * 2015-09-22 2015-12-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内圆柱面气流辅助磨粒流抛光加工装置
JP2018140369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株式会社サタケ 酒造用精穀機
CN211491008U (zh) * 2019-12-20 2020-09-15 温州金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无尘的抛光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9420A (ja) * 1995-02-10 1996-09-10 Toa Kikai Seisakusho:Kk 竪型粉砕機
JPH10156701A (ja) * 1996-11-26 1998-06-16 Sinto Brator Co Ltd 乾式バレル研磨法
JP2000135676A (ja) * 1998-10-30 2000-05-16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マルチワイヤソーの砥粒の再使用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5108632A (zh) * 2015-09-22 2015-12-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内圆柱面气流辅助磨粒流抛光加工装置
JP2018140369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株式会社サタケ 酒造用精穀機
CN211491008U (zh) * 2019-12-20 2020-09-15 温州金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无尘的抛光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8959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2471B (zh) 一种数控机床冷却排屑装置
CN115971958A (zh) 一种高光机用快速降温排屑装置
CN110281129B (zh) 一种双工位数控磨床
CN112658959B (zh)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设备
CN213532061U (zh) 一种回收碎屑的金属工件打磨装置
CN212240239U (zh) 一种带有排屑功能的数控机床
CN112658963B (zh) 一种电镀前预处理抛光工艺
CN116652683A (zh) 一种便于切削液回收利用的数控机床
CN114346911B (zh) 一种基于机床加工打磨的主轴中心出水过滤系统
CN216632837U (zh) 一种带锯床切削液收集装置
CN113232170A (zh) 一种大理石切片设备
CN213439119U (zh) 一种平面磨床防尘装置
CN213054144U (zh) 一种磨床
CN210678333U (zh) 回收旧砂皮的砂处理线
CN112621550B (zh) 一种磨粒抛光设备
CN113042827A (zh) 一种用于齿轮打磨抛光的装置
CN218740434U (zh) 石材污水过滤装置
CN110948284A (zh) 一种可长期使用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CN218363790U (zh) 一种五金制品表面毛刺清理装置
CN216608291U (zh) 一种外圆磨床的磨轮装配结构
CN213730726U (zh) 一种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的废屑处理设备
CN220660411U (zh) 一种金属板材表面抛光设备
CN112917229B (zh) 一种连续式快速除屑自洁的零件加工中心
CN114714205B (zh) 一种钢坯表面镜面加工装置
CN214519341U (zh) 两轴柱面磨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