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433B - 农业大棚 - Google Patents

农业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433B
CN112655433B CN202011595647.5A CN202011595647A CN112655433B CN 112655433 B CN112655433 B CN 112655433B CN 202011595647 A CN202011595647 A CN 202011595647A CN 112655433 B CN112655433 B CN 112655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greenhouse
cellulose acylate
cellu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5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5433A (zh
Inventor
片野祥吾
近江祐依
鹫谷公人
池山昭弘
石井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653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61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673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62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674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62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55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5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38Covering materials therefor; Materials for protective coverings used for soil and plants, e.g. films, canopies, tunnels or clo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2Treatment of plants with carbon diox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07Greenhouses of flexible synthe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8Greenhouses for treating plants with carbon dioxide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2Adsorbed ingredients, e.g. ingredients on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i.e. acy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i.e. acylates
    • C08L1/12Cellulose ace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07Greenhouses of flexible synthetic material
    • A01G9/1415Greenhouses of flexible synthetic material with double or multiple w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及使用该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农业大棚。本发明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为纤维素薄膜,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

Description

农业大棚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10月27日、申请号为201580071037.6、发明名称为“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了以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为主原料的透明薄膜的农业大棚,在夏季的日照时等,因由太阳光产生的太阳照射热,大棚内有时成为40℃以上的高温,并且已知在冬季的日照时等,仅靠由太阳光产生的日射热,大棚内的保温效果不充分。
因此,已知在夏季的日照时,利用空调冷却大棚内的空气的方法、使用细雾冷却装置(例如,喷雾风扇(mist fan)、喷雾冷却器(mist cooler)等)在大棚内使水滴(细雾)飞散,通过其汽化热进行冷却的方法等(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并且,已知在冬季的日照时,从加热器等热源将热量供给至大棚内而抑制温度下降的方法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一种大棚的制冷供暖方法,其中,大棚的制冷供暖装置在温室、塑料大棚等大棚内设有热泵的室内机,在所述大棚外设有热泵的室外机,其中,在该热泵的室内机的吐出口附近设有循环扇,将由该循环扇送出的暖气或冷气送至所述循环扇和在长边方向上闪设置的其他循环扇,利用该循环扇和其他循环扇,一边混合从所述吐出口排出的暖气或冷气和停留在吐出口附近的内部气体,一边在与所述大棚的长边方向大致水平的方向上确保暖气或冷气的流动和广泛区域的暖气或冷气的流动,所述制冷供暖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所述暖气或冷气均匀地扩充至整个大棚。”([权利要求8])。
并且,作为使用细雾冷却装置的方法,通过水滴的汽化,大棚内处于高湿状态,因此一般使用使大棚内的空气进行通风的通风机构。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一种植物栽培温室,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如下:将上部用透明的包覆材(2)包覆而成的大棚主体(1)内部,通过能够上下通气的区划材(6)区划为顶棚侧的上部室(21)和成为栽培室的下部室(22)的上下2个室,在上述下部室(22)的侧面(11)绷紧敷设防虫网(3),通过细雾制冷装置(7)在上述上部室(21)内进行细雾制冷,具有将上述上部室(21)内的空气排出至大棚外的排气风扇(5),并且通过利用排气风扇(5)将上述上部室(21)内的空气强制排气,使得上述下部室(22)内的空气继续被吸引至上述上部室(21)内,外部气体通过上述防虫网(3)被导入到上述下部室(22)内。”([权利要求1])。
另一方面,已知有为了防止冬天的低温而将薄膜设为双重的双重结构的农业大棚。
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一种保温片,其以覆盖农业用大棚的整个侧面的方式配置,将至少两片合成树脂片在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部位沿水平方向热粘接而形成有多个空气流路部,其中,在合成树脂片的各热粘接部位,沿水平方向隔开所需间隔而设有与各自的空气流路连通的多个排水部。”([权利要求1]),并且记载有如下方式内容:位于外侧的合成树脂片为非透气性片材,且位于内侧的合成树脂片为形成有多个微小细孔的透气性片材([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
并且,农业大棚用薄膜一般以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为主原料。
已知有如下问题:以这种材料制作的农业大棚由于透湿性(透湿度)较低,因此来自土壤中的水蒸气附着于薄膜内表面而形成水滴,其结果,薄膜的透明性下降,进而水滴过量滴落,妨碍植物生长(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及5等)。
针对这种问题,例如,专利文献6中提出有“一种农业用层叠薄膜,其具有:多层结构的基体薄膜,包括含有热塑性树脂的两个最外层及含有亲水性树脂的中间层;以及该多层结构的基体薄膜的至少一面的最表面上的亲水性涂膜层,并且具有通过具有棘状突起的针进行开孔加工而得到的多个微细孔。”。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98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0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1-320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6-27975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039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等对大棚内的制冷供暖时的通风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了进行通风时制冷供暖的效率降低是理所当然的,但从制冷供暖的效率化的观点考虑,若不进行通风而进行制冷供暖,则大棚内的二氧化碳(CO2)因日照时的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消耗掉,存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不足的问题。
并且,本发明人等明确了在从防止害虫侵入的观点考虑,在不进行通风的状态下培育时,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及使用该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农业大棚(以下,略记为“第1课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对通过喷雾装置对大棚内进行冷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了专利文献2等中所记载的进行细雾制冷(进行细雾冷却)的农业大棚,从通过喷雾来降低上升的大棚内的湿度的观点考虑,需要进行通风,因此存在交替进行细雾冷却和通风的繁琐性,并且存在病虫害伴随通风而流入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的农业大棚(以下,略记为“第2课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保温片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当使用形成有微小细孔的具有透气性的片材作为位于内侧的合成树脂片(内衬薄膜)时,防止因温度差而产生的片材内侧(农业大棚的内部侧)的结露的效果不充分,并且光线透射率也降低,有可能妨碍植物的成长或农业大棚内的保温效果。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光线透射率高的农业大棚(以下,略记为“第3课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4~6等中所记载的以往公知的农业大棚用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了若提高防滴性则有可能加工性变差,难以以较高的水平兼顾这些性能。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滴性及加工性均优异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以下,略记为“第4课题”。)。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第1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并完成了本发明的第1方式。
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第1课题。
[1]一种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为纤维素薄膜,
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
[2]根据[1]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
[4]根据[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乙酰基取代度为2.5~3.0。
[5]一种农业大棚,其具有构架和薄膜,
通过薄膜在构架上伸展而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
薄膜为[1]至[4]中任一个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
[6]根据[5]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不具有将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通风机构。
并且,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第2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薄膜构成大棚,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并完成了本发明的第2方式。
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第2课题。
[1]一种农业大棚,其具有构架和薄膜,
通过薄膜在构架上伸展而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
薄膜为纤维素薄膜,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
所述农业大棚具有向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的喷雾装置。
[2]根据[1]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喷雾装置为通过将雾化的水向空间内喷雾而对空间进行冷却的细雾冷却装置。
[3]根据[1]或[2]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不具有将空间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通风机构。
[4]根据[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乙酰基取代度为2.5~3.0。
并且,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第3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纤维素薄膜用作内衬薄膜,并设置使存在于内衬薄膜与外衬薄膜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进行通风的通风机构,能够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能够提高光线透射率,并完成了本发明的第3方式。
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第3课题。
[1]一种农业大棚,其具有:外衬薄膜,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内衬薄膜,以与外衬薄膜形成间隙的方式设置于外衬薄膜的内侧;及通风机构,使存在于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
内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由纤维素薄膜构成,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
[2]根据[1]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
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备通风机构,
通风机构是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上的薄膜。
[3]根据[2]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通风机构为纤维素薄膜,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
[4]根据[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内衬薄膜的屋顶部由纤维素薄膜构成。
并且,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第4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及弹性模量显出规定的值的薄膜,防滴性及加工性均变良好,并完成了本发明的第4方式。
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第4课题。
[1]一种农业大棚用薄膜,其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弹性模量小于3.0GPa。
[2]根据[1]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还含有包含聚醚酯和/或聚醚的增塑剂,
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100质量份为10~70质量份。
[3]根据[1]或[2]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乙酰基取代度为2.5~3.0。
[4]根据[2]或[3]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增塑剂含有下述式(A)所表示的聚醚酯。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061
式(A)中,R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2价脂肪族烃基,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2~20的酰基。n分别独立地表示1~20的整数,p表示1~15的整数。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1、R2及n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5]根据[4]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式(A)中,R3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6]根据[2]或[3]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增塑剂含有下述式(B)所表示的聚醚。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071
式(B)中,R4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2~20的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聚合而成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基团。m表示1~20的整数。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4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072
式(b)中,*表示与式(B)中的R5或R6键合的氧原子,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1~10的整数。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7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7]根据[6]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式(B)中,R5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8]根据[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其中,厚度为60μm~200μ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及使用该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农业大棚。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的农业大棚。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光线透射率高的农业大棚。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防滴性及加工性均优异的农业大棚用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及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切开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中制作出的农业大棚中启动细雾冷却装置时的大棚内部与外部(外部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4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农业大棚用薄膜(第1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为纤维素薄膜,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
在此,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是指将成为测定对象(样品)的薄膜在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以上之后,从薄膜中采样适于测定的质量(500mg),并使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AQ-2200,HIRANUMA SANGYO Co.,LTD.制)测定水分量,将测定出的水分量(mg)除以样品质量(500mg)而计算出的值。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
发挥这种效果的原因详细不明,但本发明人等推测如下。
一般而言,物质透过薄膜内的方法已知有物理扩散和载体输送这2种,在本发明中,认为通过上述纤维素薄膜以水为介质从外部吸进CO2的载体输送,能够维持CO2浓度。
即,与一般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例如,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相比,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与水的亲和性较高,因此能够实现上述平衡含水率。另外,在亲水性更高的薄膜(例如,聚乙烯醇(PVA)等)中呈现的由含水引起的强度下降,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没有被观察到。
因此,认为若大棚内成为高温多湿的环境,则上述纤维素薄膜含水,通过大棚外的CO2吸附或溶解于纤维素薄膜中的水,得以将CO2吸进大棚内。
如上所述,认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能够从大棚外吸进CO2,但实际测定上述纤维素薄膜的CO2透过率,则能够确认到模拟农业大棚内的培育环境的25℃、相对湿度80%下的CO2透过率为1.0×10-6(cm3/(s·cm2·cmHg))以上。
即,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也可以说是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CO2透过率为1.0×10-6(cm3/(s·cm2·cmHg))以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
在此,一般的薄膜的CO2透过率依照干膜条件即JIS K 6275-1中所记载的“差压法”进行测定。
具体而言,向样品的表面(供给侧)以压力800kPa供给二氧化碳,背面(透过侧)利用真空泵减压至3Pa。接着,停止真空泵,并记录透过侧的压力变化,按照JIS K 6275-1,通过延迟时间法进行计算。在测定温度40℃、样品评价面积3.14cm2下进行测定。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CO2透过率是指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在湿膜条件即模拟农业大棚内的培育环境的25℃、相对湿度80%下的CO2透过率而得到的值。
首先,使用不锈钢制的框架,架起25cm×33cm×33cm的骨架,并在所有面(6个面)贴附各薄膜,制作出小型大棚试验体。
接着,在室温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将大棚试验体调湿24小时以上,然后,在内部设置CO2浓度计(TR-76UI,T&D Corporation制),吹入CO2气体至成为10000ppm,并使用粘合胶带将大棚试验体的内部设为封闭状态。
接着,设置于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在流水条件下放置大棚试验体的表面(薄膜),使其始终成为润湿的状态,将在该环境下的CO2气体浓度变化记录24小时。
关于内部的CO2气体浓度的下降,根据记录24小时的结果求出CO2气体浓度的下降速度,关于该下降速度,与基于理论值的拟合进行比较,作为湿膜条件(25℃相对湿度80%)下的CO2透过系数。
关于拟合,通过下述式计算每单位时间的CO2透过量(即,CO2透过率)T,并标绘出理论CO2浓度相对于经过时间的变化。
关于CO2浓度,假定为气体在最初的压力差条件下移动1秒,由此将CO2透过系数的值与实际测定值拟合。
T(CO2透过率)=(CO2透过系数×薄膜表面积×压力差)/薄膜厚度
<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含有碳原子数2~22的脂肪族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含有至少1种无取代的芳香族酰基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等等。
另外,从保持后述的透湿度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纤维素薄膜的总质量,优选含有60~90质量%纤维素酰化物树脂,更优选含有65~80质量%。
作为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原料纤维素,例如可以举出棉短绒、洋麻、木材纸浆(阔叶树纸浆、针叶树纸浆)等,可以将这些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这些之中,作为原料纤维素,优选为棉短绒和/或木材纸浆。
并且,棉短绒和/或木材纸浆优选含有80%以上的α-纤维素。
另外,棉短绒和/或木材纸浆优选甘露糖/木糖=0.35/1~3.0/1(摩尔比),优选其总含量为0.01~5摩尔%。
另外,将棉短绒和木材纸浆并用时的混合比优选为5/95~95/5。
构成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纤维素酰化物是指纤维素的羧酸酯,例如优选为纤维素的低级羧酸酯。
作为纤维素酰化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乙酸硬脂酸纤维素、乙酸苯甲酸纤维素等。
在这些之中,优选为乙酸纤维素,具体而言,更优选为三乙酰纤维素(TAC)。
这种纤维素酰化物优选通过活化工序(预处理工序)、酰化工序(乙酰基时为醋化工序)、熟化工序、沉淀工序、纯化工序、干燥工序、粉碎工序中的组合来进行制造。
另外,关于纤维素酰化物的原料棉或合成方法,在发明协会公开技报(公技号2001-1745、2001年3月15日发行、发明协会)的7页至12页也有详细记载。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粘度平均聚合度(DP)优选为200~700。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1.0~4.0,进一步优选为1.5~3.0。
在此,粘度平均聚合度是指通过粘度法(ASTM D2857)测得的平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数均分子量分别是指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分子量。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中,残存乙酸量或碳原子数3~22的羧酸的残存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下。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优选含有1ppb~10000ppm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在25℃下的丙酮提取量优选为15质量%以下。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优选含有酸解离指数1.93~4.5的酸或部分酯化物、或它们的盐。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含水率优选为2质量%以下。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黄度指数优选为0.1~10。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雾度优选为0.05~5%。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Tg优选为80~200℃。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结晶化发热量优选为2~20J/g。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纤维素酰化物优选纤维素对羟基的取代度满足下述式(1)及(2)。
2.0≤SA+SB≤3.0……式(1)
0≤SA≤3.0……式(2)
在此,式中,“SA”表示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氢原子的乙酰基的取代度,“SB”表示取代纤维素的羟基的氢原子的除乙酰基以外的酰基的取代度。
并且,从所得到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加工性变得更良好的原因考虑,上述式(2)优选由下述式(3)表示,从平衡含水率变高且能够将CO2浓度维持为与大棚外的浓度相等程度的原因考虑,更优选由下述式(4)表示。
2.0≤SA≤3.0……式(3)
2.2≤SA≤2.6……式(4)
<添加剂>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含有增塑剂、消光剂、劣化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作为增塑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优选举出含有下述式(A)所表示的聚醚酯的酯类增塑剂、含有下述式(B)所表示的聚醚的醚类增塑剂。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131
上述式(A)中,R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2价脂肪族烃基,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2~20的酰基。n分别独立地表示1~20的整数,p表示1~15的整数。另外,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1、R2及n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并且,上述式(B)中,R4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2~20的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聚合而成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基团。m表示1~20的整数。另外,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4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CH2=CHCO-)或甲基丙烯酰基(CH2=C(CH3)CO-)。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132
上述式(b)中,*表示与上述式(B)中的R5或R6键合的氧原子,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1~10的整数。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7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含有增塑剂时的含量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0~70质量份,更优选为20~6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份,尤其优选为40~60质量份。
并且,作为消光剂,有机或无机微粒均能够进行使用。
并且,作为劣化防止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抗氧化剂、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抑制剂、金属钝化剂、酸捕捉剂、胺等。
并且,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显现紫外线吸收性的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均能够进行使用,例如可以优选举出苯并三唑类、羟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
当添加这种添加剂时,优选含于后述的纤维素酰化物溶液(浓液)中。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平衡含水率为4~8%,从容易维持CO2浓度的原因考虑,优选为5~8%。
并且,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厚度为60μm~200μm,从加工性变良好的原因考虑,优选为80μm~150μm,更优选为80μm~120μm。
另外,农业大棚用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但优选为单层结构。
从促进大棚内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将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得适当等原因考虑,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在此,光线透射率是指使用分光光度计(JASCO Engineering制:V-560)进行测定并且关于对光合作用有效的波长区域(400~700nm)进行平均而得到的透过率。
并且,从抑制产生农业大棚的结露、降低细雾中的大棚内的相对湿度、能够维持细雾冷却效果的效果等观点考虑,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透湿度优选为600g/m2/24h以上,更优选为800g/m2/24h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g/m2/24h以上。
在此,透湿度是指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所记载的方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24小时内通过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
制造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溶液制膜方法等:将纤维素酰化物溶解于有机溶剂而成的浓液(纤维素酰化物溶液),从流延模流延在包括在壳体内旋转的环状传送带或滚筒的支撑体(以下,将这些统记为“支撑体”。)上,并从支撑体上剥取,进而进行干燥而形成薄膜。
(有机溶剂)
作为溶解纤维素酰化物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苯、甲苯等烃类溶剂;二氯甲烷、氯苯等卤代烃类溶剂;甲醇、乙醇、二乙二醇等醇类溶剂;丙酮等酮类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酯类溶剂;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等醚类溶剂;等等,可以将这些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7的卤代烃类溶剂,更优选使用二氯甲烷。
并且,从纤维素酰化物的溶解性、从支撑体的剥取性、薄膜的机械强度等观点考虑,优选除了二氯甲烷以外,还并用碳原子数1~5的醇。醇的含量相对于所有溶剂,优选2~25质量%,更优选5~20质量%。作为醇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优选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制备)
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如下制备方法:首先,混合纤维素酰化物和有机溶剂,在-10~55℃下溶解纤维素酰化物,并将其溶解部、未溶解部及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加温至0~97℃而使纤维素酰化物完全溶解于溶剂中。
在此,所制备的纤维素酰化物溶液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浓缩,优选纤维素酰化物为5~40质量%的浓度。并且,纤维素酰化物溶液在40℃下的粘度优选为10~3000Pa·s。
并且,在混合纤维素酰化物和有机溶剂时,优选纤维素酰化物的90质量%以上使用0.1~4mm的粒子。
并且,纤维素酰化物溶液优选在流延之前在0~200℃的温度下进行过滤。
在此,过滤器的平均孔径优选为100μm以下,并且过滤流量优选为50升/hr以上。
(流延)
使纤维素酰化物溶液流延的工序中,其溶液温度优选为-10~57℃,该工序的温度优选保持为-10~57℃。
并且,使纤维素酰化物溶液流延的支撑体优选具有-20~40℃的表面温度。
(剥取)
流延后的剥取中,剥取时的干燥风的温度优选为20~250℃。并且,干燥时的未干燥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优选由拉幅机保持。
通过这种溶液制膜而制作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优选至少在单轴流延中或流延后被拉伸0.5~300%。并且,流延时的速度优选为1~200m/分钟。
并且,农业大棚用薄膜的薄膜卷取形态优选在长边方向上至少为100m以上且宽度方向为60cm以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适当地采用上述方法以外的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适当地采用发明协会公开技报(公技号2001-1745、2001年3月15日发行、发明协会)的12页至30页中所记载的方法等。
[农业大棚(第1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为如下农业大棚:具有构架和薄膜,通过薄膜在构架上伸展而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农业大棚10具有在构架2上伸展的薄膜1。
并且,如图1所示,农业大棚10的整个面被在构架2上伸展的薄膜1覆盖,且不具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93号公报)的图4等所图示的排气风扇。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构架及薄膜进行详述。
〔构架〕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构架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塑料大棚等中使用的骨料(例如,钢材、钢管等)。
〔薄膜〕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薄膜为在上述构架上伸展的薄膜,是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具有由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因此即使不进行通风也能够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
因此,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无需特意设置通风机构(例如,设置于大棚的顶棚或侧面的通风风扇等),且制冷供暖的效率变良好,并且具有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风机构不包括在农业大棚内从事工作的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出入口,但对于该出入口,也优选例如设为双重门等以防止外部的空气直接进入到大棚内的空间。
[农业大棚(第2方式)]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为如下农业大棚:具有构架和薄膜,通过薄膜在构架上伸展而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
上述薄膜优选为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
并且,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具有向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的喷雾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农业大棚10具有在构架2上伸展的薄膜1,且具有向大棚的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的喷雾装置3及供水箱4。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农业大棚10的整个面被在构架2上伸展的薄膜1覆盖,且不具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98035号公报)的图1等所图示的吸气风扇或排气风扇。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通过上述结构,尤其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薄膜构成大棚,即使在利用喷雾装置进行冷却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
发挥这种效果的详细原因虽然不明,但认为是由于通过使上述薄膜的透湿度及厚度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由喷雾装置喷射的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薄膜而逐渐向外部透过,从而农业大棚内的湿度下降。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构架、薄膜及喷雾装置进行详述。
〔构架〕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构架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塑料大棚等中使用的骨料(例如,钢材、钢管等)。
〔薄膜〕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薄膜(以下,也称为“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为在上述构架上伸展的薄膜,是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
在此,透湿度的含义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
<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相同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添加剂>
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含有增塑剂、消光剂、劣化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作为这些添加剂,可以举出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的添加剂。
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厚度为80μm~200μm,从加工性变良好的原因考虑,优选为80μm~150μm,更优选为80μm~120μm。
另外,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但优选为单层结构。
<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
制造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的制造方法。
〔喷雾装置〕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喷雾装置为向大棚的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的装置。
作为喷雾装置,如以下详述,优选为通过向大棚的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来对空间进行冷却的细雾冷却装置。另外,喷雾装置除了后述的细雾冷却装置以外,还可以举出用于对大棚内的植物供水的装置等。
<细雾冷却装置>
细雾冷却装置也被称作细雾制冷风扇,例如能够使用喷雾风扇、喷雾冷却器等公知的装置。
并且,作为细雾冷却装置,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0-06874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由送风的风扇和向该风扇送出细雾的喷雾机构构成的控制农作物的成长的细雾冷却装置”、日本特开2000-15706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能够使用利用加压空气使液体雾化的空气雾化型喷嘴而向空间内喷射水的装置”等。
另外,在图2中,供水箱2设置于农业大棚内,但在本发明中,只要向大棚的空间内喷射雾化的水的机构(例如,送风风扇或喷嘴)设置于农业大棚内即可。
<喷雾量>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从即使在夏季白天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生结露现象的原因考虑,喷雾装置的喷雾量优选为5~30g/m2·分钟,更优选为10~20g/m2·分钟。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由于具有上述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因此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
因此,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无需特意设置通风机构(例如设置于大棚的顶棚或侧面的通风风扇等),从能够进一步抑制病虫害流入且容易调整植物培育所需的环境的原因考虑,优选不具有通风机构。另外,在本发明中,通风机构中不包括在农业大棚内从事工作的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出入口,但对于该出入口,也优选例如设为二重门等以免外部的空气直接进入到大棚内的空间。
并且,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通过具有上述农业大棚用薄膜,还如后述的图7所示,能够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为与外部气体相等,因此无需进行从外部吹入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等的工作。
[农业大棚(第3方式)]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具有:外衬薄膜,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内衬薄膜,以与外衬薄膜保持间隙的方式设置于外衬薄膜的内侧;及通风机构,使存在于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后述,可以是外衬薄膜的一部分具备通风机构,也可以是整个外衬薄膜的具备通风机构。
并且,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中的内衬薄膜,其至少一部分为由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纤维素薄膜构成的薄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外观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切开立体图,图4~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农业大棚的内部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3~图6所示,农业大棚20具有外衬薄膜11和内衬薄膜12(符号12a:屋顶部,符号12b:壁面部)。
并且,如图3所示,外衬薄膜11优选为通过构架13伸展的方式。
并且,图3~图5所示的农业大棚20示出了由外衬薄膜11的至少一部分兼作通风机构的方式,但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与外衬薄膜11分体构成的通风扇14。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通过上述结构,尤其通过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纤维素薄膜用作内衬薄膜,并设置使存在于内衬薄膜与外衬薄膜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进行通风的通风机构,能够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能够提高农业大棚的光线透射率。
发挥这种效果的详细原因虽然不明,但本发明人等推测如下。
首先,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05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形成有微小细孔的具有透气性的片材中,通过细孔的存在提高透湿度,因此具有降低农业大棚内的湿度的效果,但认为一旦发生结露现象,结露就会堵塞细孔,阻碍透湿性,并且,认为由于该结露或细孔本身的存在,光线透射率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通过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亲水性变高,因此内衬薄膜的吸湿性得到提高,并且通过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内衬薄膜中透湿度的面内分布基本上消失,能够抑制发生结露现象本身或者能够有效地消除已发生的结露,因此认为能够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能够提高农业大棚的光线透射率。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的内衬薄膜、外衬薄膜及通风机构等进行详述。
〔内衬薄膜〕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内衬薄膜为以与外衬薄膜保持间隙的方式设置于后述的外衬薄膜内侧的薄膜,是其至少一部分由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纤维素薄膜构成的薄膜。
在此,透湿度的含义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
<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纤维素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相同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添加剂>
纤维素薄膜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含有增塑剂、消光剂、劣化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作为这些添加剂,可以举出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的添加剂。
<纤维素薄膜的制造方法>
制造纤维素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从防止结露的滴落所伴随的植物培育不良的原因考虑,优选内衬薄膜的屋顶部由上述纤维素薄膜构成,更优选内衬薄膜的屋顶部及壁面部均由上述纤维素薄膜构成。
在此,内衬薄膜的屋顶部是指培育植物的空间的上部,即相对于植物所在的土壤等位于垂直方向上的部分,是指在图3~图6中由符号12a表示的部分。
并且,内衬薄膜的壁面部是指培育植物的空间的侧部,即相对于植物所在的土壤等位于水平方向上的部分,是指在图3~图6中由符号12b表示的部分。
并且,从加工性变良好的原因考虑,内衬薄膜的厚度优选为60μm~200μm,更优选为80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80μm~120μm。
另外,内衬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但优选为单层结构。
〔外衬薄膜〕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外衬薄膜为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的薄膜。
外衬薄膜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构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含氟树脂等。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从保持透湿性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生结露现象的原因考虑,优选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后述的通风机构,且该通风机构是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上的薄膜。
在此,“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后述的通风机构”是指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使存在于外衬薄膜与内衬薄膜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具有与外衬薄膜分体构成的通风机构(例如,图6所示的通风扇14等)。
另外,“整个外衬薄膜的具备后述的通风机构”是指整个外衬薄膜具有使存在于外衬薄膜与内衬薄膜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外衬薄膜和通风机构由同一部件构成。
作为上述的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上的薄膜,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7-08949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农业用薄膜、上述的作为内衬薄膜而记载的纤维素薄膜等。
在这些之中,从没有下雨所伴随的水滴侵入且光线透射率变得更高的原因考虑,优选为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纤维素薄膜。
〔通风机构〕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所具有的通风机构为使存在于上述外衬薄膜与内衬薄膜之间的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的机构。
在此,作为通风机构,如上所述,可以举出上述的由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的方式,即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上的薄膜、与外衬薄膜分体构成的部件(例如,通风扇、通气孔等)等。
〔构架〕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可以具有供上述外衬薄膜及内衬薄膜(尤其是外衬薄膜)伸展的构架。
在此,构架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塑料大棚等中使用的骨料(例如,钢材、钢管等)。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将上述内衬薄膜设置于上述外衬薄膜的内侧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使用外衬薄膜及构架制作出农业大棚之后,在农业大棚的空间内,使用内衬薄膜及构架制作小型农业大棚的方法;使用外衬薄膜及构架制作出农业大棚之后,在农业大棚的屋顶部与壁面部的边界附近设置帘轨道或钢丝,并在这些帘轨道或钢丝上设置内衬薄膜的方法;等等。
并且,从能够在外部的气温下降的夜间或早晨时段设置的观点考虑,内衬薄膜优选设置于帘轨道上等并设为移动式。
并且,设置内衬薄膜时的与上述外衬薄膜之间的间隙无需恒定,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为只有内衬薄膜的屋顶部成水平。
[农业大棚用薄膜(第4方式)]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为如下农业大棚用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及作为任意成分的包含聚醚酯和/或聚醚的增塑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弹性模量小于3.0GPa。
在此,农业大棚用薄膜是指包覆被称作所谓的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的小屋的构架(钢管)的薄膜,是与农业用多用薄膜即为了防止田地(地表面)干燥、抑制杂草等而包覆土壤表面的薄膜不同的薄膜。
并且,透湿度的含义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
并且,弹性模量是指将测定方向的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mm的试样每次改变45度测定方向的切出方位而合计准备8个,并对各试样计算的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并且,各试样中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将各试样在25℃、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之后,立即使用A&D Company,Limited的拉伸试验机“STROGRAPH”,在25℃、相对湿度60%的气氛中以夹具间长度100mm、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拉伸,测定0.1%伸长时和0.5%伸长时的应力,根据其倾斜度计算出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弹性模量小于3.0GPa的薄膜,防滴性及加工性均变良好。
以下,对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及规定的增塑剂进行详述。
<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并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与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所含有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相同的纤维素酰化物树脂。
<增塑剂>
从所得到的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防滴性及加工性变得更良好、即使大棚内成为高湿度环境时也能够防止结露的原因考虑,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优选含有包含聚醚酯和/或聚醚的增塑剂。另外,增塑剂也可以含有除聚醚酯及聚醚以外的增塑剂成分,也可以是仅包含聚醚酯和/或聚醚的增塑剂。
认为这是由于,通过添加增塑剂,不仅薄膜的弹性模量进一步降低,而且薄膜的含水率得到提高,从而容易吸收大棚内的水蒸气。
(聚醚酯)
作为聚醚酯,例如可以优选举出下述式(A)所表示的聚醚酯。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251
上述式(A)中,R1表示碳原子数2~10的2价脂肪族烃基,R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2~20的酰基。n分别独立地表示1~20的整数,p表示1~15的整数。
另外,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1、R2及n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式(A)中R1中的碳原子数2~10的2价脂肪族烃基可以饱和,也可以不饱和,可以是2价链状或环状的脂肪族烃基(例如亚环烷基等)中的任一个。
并且,在2价链状的脂肪族烃基的情况下,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作为优选例,可以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八亚甲基、九亚甲基、十亚甲基、亚丙基、1,2-二甲基亚乙基、1-甲基三亚甲基、2-甲基三亚甲基、2-甲基四亚甲基、2,2-二甲基三亚甲基、1,2-亚环戊基、1,3-亚环戊基、1,2-亚环己基、1,3-亚环己基、1,4-亚环己基等。
并且,从进一步降低薄膜的弹性模量、加工性变得更良好的原因考虑,2价脂肪族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6,从降低增塑剂因水等而从所得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溶出的比例(以下,简称为“溶出率”。)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4~6。
上述式(A)中R2中的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优选为2价链状的脂肪族烃基,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
并且,2价脂肪族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2~4,更优选2或3,进一步优选2。
作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优选为链状的亚烷基,作为优选例,可以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亚丙基、1-甲基三亚甲基、2-甲基三甲基、1,2-二甲基亚乙基、1-乙基亚乙基。其中,更优选亚乙基、三亚甲基、亚丙基、四亚甲基、1-乙基亚乙基,进一步优选亚乙基、三亚甲基、亚丙基、四亚甲基,最优选亚乙基或亚丙基。
如上所述,上述式(A)中的R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2~20的酰基。
在此,R3中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可以是链状或环状中的任一个,在链状的脂肪族基的情况下,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也可以具有取代基。其碳原子数优选为1~12,更优选为1~8,进一步优选为1~4,最优选为1或2。
并且,R3中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其碳原子数优选为6~15,更优选为6~10,进一步优选为6~8。
并且,R3中的碳原子数2~20的酰基可以是脂肪族酰基,也可以是芳香族酰基,它们可以具有取代基。在脂肪族酰基的情况下,碳原子数优选为2~18,更优选为2~8,进一步优选为2~4。在芳香族酰基的情况下,碳原子数优选为7~18,更优选为7~12,进一步优选为7~10,最优选为7或8。
在本发明中,R3优选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及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中的任一个,更优选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从进一步降低薄膜的弹性模量、加工性变得更良好的原因考虑,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上述式(A)中的n表示1~20的整数,优选为1~15的整数,更优选为1~10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1~6的整数,尤其优选为2~6的整数,最优选为2~4的整数。
同样地,上述式(A)中的p表示1~15的整数,从进一步降低薄膜的弹性模量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0的整数,更优选为1~5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1~3的整数,尤其优选为1~2的整数。另外,上述式(A)中的p从降低增塑剂的溶出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15的整数,更优选为2~10的整数。
(聚醚酯的制备方法)
上述聚醚酯的制备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当上述式(A)中的R3为氢原子时,例如能够通过利用常规方法的二醇与二羧酸的聚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的热熔融缩合法、或这些酸的酰氯与二醇类的界面缩合法容易合成。
另外,缩聚酯在村井孝一编著《增塑剂其理论与应用》(SAIWAI SHOBO CO.,LTD.,昭和48年3月1日初版第1版发行)中有详细记载,也能够使用所记载的化合物。
并且,作为二羧酸,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其中,更优选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1,4-环己烷二羧酸,进一步优选脂肪族基的碳原子数为2~4的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
并且,当上述式(A)中的R3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2~20的酰基时,能够通过上述常规方法,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和上述二羧酸合成上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271
上述式(a)中,R2、R3及n的含义与上述式(A)中的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另外,当由上述二羧酸和上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制备聚醚酯时,上述式(A)中的p成为1。
并且,当上述式(A)中的R3为碳原子数2~20的酰基时,除了上述制备方法以外,还能够通过利用上述方法制备R3为氢原子的聚醚酯之后导入酰基来进行制备。
在此,末端的酰基的导入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等来进行:使用羧酸与醇进行脱水缩合的方法、使用羧酸酐或羧酰卤(carboxylic halide)使醇进行酰化的方法、使用羧酸酯进行酯交换的方法。
作为上述式(A)所表示的聚醚酯,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上述式(A)中的R1、R2及R3以及n及p记载于下述表1的聚醚酯。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272
R<sup>1</sup> R<sup>2</sup> R<sup>3</sup> n p
HP-1 亚乙基 亚乙基 氢原子 1 1
HP-2 亚乙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2
HP-3 亚乙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3
HP-4 亚乙基 亚乙基 氢原子 3 1
HP-5 亚乙基 亚乙基 甲基 2 1
HP-6 亚乙基 亚乙基 甲基 3 1
HP-7 亚乙基 亚乙基 甲基 4 1
HP-8 亚乙基 亚乙基 丁基 2 1
HP-9 亚乙基 亚乙基 丁基 3 1
HP-10 亚乙基 亚乙基 辛基 3 1
HP-11 亚乙基 亚乙基 乙酰基 2 2
HP-12 亚乙基 亚乙基 乙酰基 3 1
HP-13 亚乙基 亚丙基 氢原子 2 1
HP-14 亚乙基 亚丙基 氢原子 2 2
HP-15 亚乙基 亚丙基 氢原子 3 2
HP-16 亚乙基 亚丙基 甲基 2 1
HP-17 亚乙基 亚丙基 丁基 2 1
HP-18 亚乙基 亚丙基 乙酰基 2 2
HP-19 亚乙基 四亚甲基 苯甲酰基 1 2
HP-20 亚乙基 四亚甲基 氢原子 3 2
HP-21 三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2
HP-22 三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3 1
HP-23 三亚甲基 亚乙基 苄基 3 1
HP-24 三亚甲基 亚乙基 乙酰基 3 3
HP-25 四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1 2
HP-26 四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2
HP-27 四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3
HP-28 四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3 1
HP-29 四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3 2
HP-30 四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3 1
HP-31 四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4 1
HP-32 四亚甲基 亚乙基 丁基 2 1
HP-33 四亚甲基 亚乙基 丁基 3 1
HP-34 四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3 2
HP-35 四亚甲基 亚乙基 乙酰基 4 2
HP-36 四亚甲基 亚丙基 氢原子 2 2
HP-37 四亚甲基 亚丙基 氢原子 3 2
HP-38 四亚甲基 亚丙基 甲基 2 1
HP-39 四亚甲基 亚丙基 丁基 2 1
HP-40 四亚甲基 亚丙基 甲基 3 1
HP-41 四亚甲基 亚丙基 乙酰基 2 2
HP-42 四亚甲基 四亚甲基 氢原子 3 1
HP-43 五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3 2
HP-44 五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3 1
HP-45 五亚甲基 亚乙基 丁基 3 1
HP-46 五亚甲基 亚丙基 氢原子 2 2
HP-47 六亚甲基 亚乙基 氢原子 2 2
HP-48 六亚甲基 亚乙基 甲基 3 1
HP-49 六亚甲基 亚乙基 乙基 3 1
HP-50 六亚甲基 三亚甲基 乙酰基 1 2
(聚醚)
作为聚醚,例如可以优选举出下述式(B)所表示的聚醚。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291
上述式(B)中,R4表示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2~20的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聚合而成的下述式(b)所表示的基团。m表示1~20的整数。
另外,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4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此,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CH2=CHCO-)或甲基丙烯酰基(CH2=C(CH3)CO-)。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292
上述式(b)中,*表示与上述式(B)中的R5或R6键合的氧原子,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q表示1~10的整数。重复单元中所包含的多个R7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式(B)中R4中的碳原子数2~6的2价脂肪族烃基可以举出与上述式(A)中的R2相同的2价脂肪族烃基。
并且,如上所述,上述式(B)中的R5及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2~20的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聚合而成的上述式(b)所表示的基团,关于除(甲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聚合而成的上述式(b)所表示的基团以外的官能团,可以举出与上述式(A)中的R3相同的官能团。
在这些之中,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纤维内空间扩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透湿度的原因考虑,优选R5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尤其是苯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并且,从对纤维素酰化物树脂赋予亲水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透湿度的原因考虑,优选R6为氢原子。
并且,上述式(B)中的m表示1~20的整数,优选为1~15的整数,更优选为1~10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1~6的整数,尤其优选为2~6的整数,最优选为2~4的整数。
作为上述式(B)所表示的聚醚,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
并且,作为上述式(B)所表示的其他聚醚,如后述的实施例的合成例所示,可以举出通过对酚类或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进行1次以上使至少一部分为环氧乙烷的环氧烷(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开环加成的反应而得到的聚醚。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含有增塑剂时的含量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0~70质量份,更优选为20~6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0~60质量份,尤其优选为40~60质量份。
<添加剂>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含有劣化防止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作为劣化防止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抗氧化剂、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抑制剂、金属钝化剂、酸捕捉剂、胺等。
并且,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显现紫外线吸收性的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均能够进行使用,例如可以优选举出苯并三唑类或羟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
当添加这种劣化防止剂或紫外线吸收剂时,在后述的纤维素酰化物溶液(浓液)中优选含有0.01~10质量%。
<消光剂>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根据使用环境可以含有消光剂。
作为消光剂,有机或无机微粒均能够进行使用。
作为微粒,可以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滑石、粘土、煅烧高岭土、煅烧硅酸钙、水化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及磷酸钙。
这些微粒通常形成平均粒子尺寸为0.1~3.0μm的2次粒子,这些微粒在薄膜中作为1次粒子的凝聚体而存在,使得在薄膜表面形成0.1~3.0μm的凹凸。2次平均粒子尺寸优选0.2μm~1.5μm,进一步优选0.4μm~1.2μm,最优选0.6μm~1.1μm。关于1次、2次粒子尺寸,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中的粒子,根据与粒子外切的圆的直径设为粒子尺寸。并且,改变部位而观察200个粒子,根据其平均值设为平均粒子尺寸。
微粒的优选添加量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以质量比计优选1ppm~5000ppm,更优选5ppm~1000ppm,进一步优选10ppm~500ppm。
从能够控制雾度的角度考虑,微粒优选含有硅的微粒,尤其优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微粒优选为1次平均粒子尺寸为25nm以下且表观比重为30g/升以上的微粒。从降低薄膜的雾度的观点考虑,更优选1次粒子的平均直径小至5~20nm的微粒。表观比重优选90~200g/升以上,进一步优选100~200g/升以上。表观比重越大,能够制造越高浓度的分散液,使雾度、凝聚物变得越良好,因此优选。
二氧化硅的微粒例如能够使用AEROSIL NX90S、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TT600(以上为NIPPON AEROSIL CO.,LTD.制)等市售品。氧化锆的微粒例如以AEROSIL R976及R811(以上为NIPPON AEROSIL CO.,LTD.制)的商品名进行市售,这些能够进行使用。
在这些之中,AEROSIL 200V、AEROSIL R972V是1次平均粒子尺寸为20nm以下且表观比重为70g/升以上的二氧化硅的微粒,所以降低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雾度的同时降低摩擦系数的效果较大,因此尤其优选。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但优选为单层结构。
并且,从所得到的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加工性变得更良好的原因考虑,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厚度优选为60μm~200μm,更优选为60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80μm~120μm。
<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
制造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中说明的相同的制造方法。
并且,当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含有增塑剂时,关于配合增塑剂的时刻,只要在形成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时点添加,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合成纤维素酰化物的时点〔例如,上述沉淀工序等〕添加,也可以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在制备浓液时与纤维素酰化物进行混合。
[实施例]
[第1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定性解释。
<增塑剂的合成>
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合成了聚醚酯作为实施例1-2及1-3以及比较例1-1中使用的酯类增塑剂A~C。另外,关于合成的各聚醚酯,将上述式(A)中的聚合数(n)、聚合数(p)及末端(R3)示于下述表1。
(增塑剂A-在实施例1-2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琥珀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B-在实施例1-3中使用)
对己二酸添加装入比(单/四)为70/30的单乙二醇及四乙二醇,并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其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C-在比较例1-1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单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表1]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321
〔实施例1-1〕
<浓液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331
<薄膜的形成>
使用温度调整为30℃的浓液,以干燥后膜厚成为120μm的方式均匀地流延在环状不锈钢传送带(支撑体)上。
流延后,立即向传送带上的浓液膜(网状物)吹出100℃的暖风,使其干燥之后,自流延后经过120秒后,以剥离张力150N/m进行剥离,并用多个辊以搬送张力100N/m搬送的同时进行干燥。剥离部的环状不锈钢传送带的温度设为10℃。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100质量%。
在设定为80℃的第1干燥区搬送5分钟之后,进一步在设定为120℃的第2干燥区搬送10分钟而进行了干燥。干燥后,卷取为卷状,由此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无增塑)”。)。另外,卷取时的残留溶剂量为0.3质量%。
〔实施例1-2〕
使用对实施例1-1中制备出的浓液进一步配合了60质量份增塑剂A的浓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增塑剂A)”。)。
〔实施例1-3〕
使用对实施例1-1中制备出的浓液进一步配合了60质量份增塑剂B的浓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增塑剂B)”。)。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1中制备出的浓液中,将“纤维素酰化物(乙酰基取代度:2.86,粘度平均聚合度:320)”变更为“纤维素酰化物(乙酰基取代度:2.40,粘度平均聚合度:320)”,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无增塑)”。)。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1中制备出的浓液中,将“纤维素酰化物(乙酰基取代度:2.86,粘度平均聚合度:320)”变更为“纤维素酰化物(乙酰基取代度:2.95,粘度平均聚合度:320)”,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无增塑)”。)。
〔比较例1-1〕
使用对实施例1-1中制备出的浓液进一步配合了15质量份增塑剂C的浓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薄膜(下述表2中,标记为“纤维素类(增塑剂C)”。)。
〔比较例1-2〕
将AGC GREEN-TECH CO.,LTD.制的产品名“F-Clean(注册商标)自然光流滴”用作氟类薄膜。
〔比较例1-3〕
将Mitsubishi Plastics Agri Dream Co.,Ltd.制的产品名“NOBI-ACE-MIRAI”用作氯乙烯类薄膜。
对于使用了制作或市售品的各薄膜的透湿度、平衡含水率及光线透射率以及CO2透过系数及CO2透过率,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至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2。
<透湿度>
对于各薄膜,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了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24小时内通过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平衡含水率>
从各薄膜采取500mg的样品,在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之后,使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AQ-2200,HIRANUMA SANGYO Co.,LTD.制)测定了水分量。
<光线透射率>
对于各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JASCO Engineering制:V-560)测定对光合作用有效的波长区域(400~700nm)的透射率,并计算出其平均值。
<CO2透过系数>
(1)干膜条件
对于各薄膜,在25℃、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以上之后,在样品评价面积3.14cm2、测定温度40℃下进行了测定。向样品的表面(供给侧)以压力800kPa供给二氧化碳,并将背面(透过侧)利用真空泵减压至3Pa。接着,停止真空泵,记录透过侧的压力变化,并按照JIS K 6275-1通过延迟时间法计算出透过系数。
(2)湿膜条件
对于各薄膜,通过上述测定方法测定了湿膜条件(室温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的CO2透过系数。
<CO2透过率(湿膜条件)>
使用在湿膜条件下测定出的CO2透过系数(单位:1×10-10cm3·cm/(s·cm2·cmHg))由下述式计算出CO2透过率。
T(CO2透过率)=(CO2透过系数×薄膜表面积×压力差)/薄膜厚度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361
由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即使是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薄膜,若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小于4%,则CO2透过率也较低(比较例1-1)。
并且,可知当使用不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氟类薄膜或氯乙烯类薄膜时,平衡含水率极低,且湿膜时的CO2透过系数及CO2透过率较低(比较例1-2~1-3)。
相对于此,可知当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的薄膜时,湿膜时的CO2透过系数及CO2透过率均较高(实施例1-1~1-5)。
并且,由实施例1-1~1-5及比较例1-1的对比可知,根据纤维素酰化物的乙酰基的取代度或增塑剂的种类,能够调整平衡含水率或CO2透过系数,尤其,由实施例1-1、1-4及1-5的对比可知,乙酰基的取代度在2.2~2.6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4,其平衡含水率较高,湿膜时的CO2透过系数及CO2透过率更高。
〔农业大棚的制作〕
在南足柄市宫台建造6m×9m×(高度)4m的框架,并使实施例1-1~1-5及比较例1-1~1-3中制作至使用的下述表3所示的薄膜在构架上伸展,由此制作出农业大棚。
并且,将温湿度计及CO2浓度计设置于与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内的中央地表面距离1.5m的位置。
对于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在2014年10月晴天时的白天(13点)测定出大棚内和大棚外的CO2浓度,并且还测定出大棚内的温度及湿度。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3。另外,大棚外的温度为17度,相对湿度为89%。
[表3]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381
由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即使是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薄膜,若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小于4%,则大棚内和大棚外的CO2浓度的比率(大棚内/大棚外)〔以下,本段中略记为“CO2浓度比率”。〕较低(比较例1-1)。
并且,当使用不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的氟类薄膜或氯乙烯类薄膜时,平衡含水率极低,且CO2浓度比率较低(比较例1-2~1-3)。
相对于此,可知当使用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的薄膜时,CO2浓度比率均为80%以上,能够维持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浓度。
尤其,由实施例1-1、1-4及1-5的对比可知,乙酰基的取代度在2.2~2.6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4,其平衡含水率较高,CO2浓度比率为100%,能够维持与大棚外相同的CO2浓度。
〔植物的培育〕
在使用了实施例1-1及比较例1-2~1-3中制作至使用的薄膜的农业大棚内,于2014年9月~11月培育了大果型番茄(MISORA)、中果型番茄(FULTEKA)、小果型番茄(FABRYSAKURA)这3种。对培育稳定的1个月间收获的番茄收获量进行了比较。
将培育的结果(收获量)示于下述表4。
[表4]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391
由表4所示的结果可知,使用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在25℃、相对湿度8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4~8%且厚度为6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能够维持CO2浓度,因此与使用了氟类薄膜或氯乙烯类薄膜的农业大棚相比,收获量较多。
[第2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定性解释。
[薄膜1的制作]
<浓液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401
<薄膜1的形成>
使用温度调整为30℃的浓液,以干燥后膜厚成为100μm的方式均匀地流延在环状不锈钢传送带(支撑体)上。
流延后,立即向传送带上的浓液膜(网状物)吹出100℃的暖风,使其干燥之后,自流延后经过120秒后,以剥离张力150N/m进行剥离,并使用多个辊以搬送张力100N/m搬送的同时进行了干燥。剥离部的环状不锈钢传送带的温度设为10℃。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100质量%。
在设定为80℃的第1干燥区搬送5分钟之后,进一步在设定为120℃的第2干燥区搬送10分钟而进行了干燥。干燥后,卷取为卷状,由此得到了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00μm的纤维素类薄膜1。另外,卷取时的残留溶剂量为0.3质量%。
[薄膜2的制作]
以干燥后膜厚成为120μm的方式均匀地流延在环状不锈钢传送带(支撑体)上,除此以外,通过与薄膜1相同的方法得到了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20μm的纤维素类薄膜2。
[薄膜3]
将AGC GREEN-TECH CO.,LTD.制的产品名“F-Clean(注册商标)自然光流滴”用作氟类薄膜3。
关于使用了制作或市售品的各薄膜的透湿度及光线透射率,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至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5。
<透湿度>
对于各薄膜,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了在温度40℃、相01对湿度90%的条件下24小时内通过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光线透射率>
对于各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JASCO Engineering制:V-560)测定了555nm的光的透射率。
[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
<农业大棚的制作>
在南足柄市宫台建造6m×9m×(高度)4m的框架,并使下述表5所示的薄膜在构架上伸展,由此制作出农业大棚。
并且,在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内的顶棚吊起细雾冷却装置(Aircool AC4543,FULTAELECTRIC MACHINERY Co.,Ltd.制)并进行固定。
并且,将温湿度计安装于与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内的中央地表面距离1.5m的位置,并将测定喷雾量的水量表设置于细雾冷却装置的入水口的跟前。
<植物的培育>
于2014年7月在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内培育了大果型番茄(MISORA)38株、中果型番茄(FULTEKA)35株、小果型番茄(FABURYSAKURA)70株。
在2014年7月晴天时的正午(12点),以成为下述表5所示的细雾喷雾量的方式启动细雾冷却装置,确认了经过2小时后14点的大棚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有无结露。并且,将14点的大棚外的温度及相对湿度示于下述表5。
另外,在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中,启动时未进行通风而实施细雾冷却,在后述的比较例2-3中进行通风而实施细雾冷却。
[比较例2-3]
在7:00~17:00之间,卷起两侧的大棚侧面的薄膜(9m×1.5m),除了进行通风以外,在与比较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细雾冷却并进行了培育。
另外,在卷起薄膜的开口部安装了防虫用网,但生长中的番茄上观察到由烟粉虱或斑潜蝇等引起的虫害。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431
如表5所示,由实施例2-1及2-2与比较例2-1的对比可知,即使由细雾冷却产生的喷雾量为相同的量,使用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也能够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能够抑制发生细雾中的结露。
同样地,由实施例2-3与比较例2-2的对比可知,即使由细雾冷却产生的喷雾量为相同的量,使用了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也能够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能够抑制发生细雾中的结露。
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细雾冷却中的结露并降低湿度而进行了通风的比较例2-3中,如上所述,生长中的番茄上观察到由烟粉虱或斑潜蝇等引起的虫害。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使用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
并且,对于实施例2-1及2-2以及比较例2-1中制作出的农业大棚,从不实施细雾冷却的夜间至早上观察了有无结露。
其结果,对于比较例2-1中制作出的农业大棚,确认到发生结露现象,但对于实施例2-1及2-2中制作出的农业大棚,确认到未发生结露现象。
因此,可知使用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而且在不实施细雾冷却的时间段也是有用的。
对于与实施例2-1及比较例2-1同样地制作出的农业大棚,测定了2014年7月20日至7月25日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外部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其结果示于图7。另外,细雾冷却装置的启动条件设为7点至17点的10小时,喷雾量以14g/m2·分种进行。
由图7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2-1中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即使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白天也能够维持与外部气体相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可知使用了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厚度为80~200μm的纤维素薄膜的农业大棚,不需要通风机构且能够抑制病虫害流入,而且具有能够将二氧化碳浓度维持为与外部气体相同程度的效果。
[第3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3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定性解释。
[三乙酰纤维素(TAC)薄膜的制作]
<浓液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451
<TAC薄膜的形成>
使用温度调整为30℃的浓液,以干燥后膜厚成为100μm的方式均匀地流延在环状不锈钢传送带(支撑体)上。
流延后,立即向传送带上的浓液膜(网状物)吹出100℃的暖风,使其干燥之后,自流延后经过120秒后,以剥离张力150N/m进行剥离,并使用多个辊以搬送张力100N/m搬送的同时进行了干燥。剥离部的环状不锈钢传送带的温度设为10℃。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100质量%。
在设定为80℃的第1干燥区搬送5分钟之后,进一步在设定为120℃的第2干燥区搬送10分钟而进行了干燥。干燥后,卷取为卷状,由此得到了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100μm的TAC薄膜。另外,卷取时的残留溶剂量为0.3质量%。
[氟类薄膜]
将AGC GREEN-TECH CO.,LTD.制的产品名“F-Clean(注册商标)自然光流滴”用作氟类薄膜。
[细孔聚烯烃(细孔PO)薄膜]
将Mitsubishi Plastics Agri Dream Co.,Ltd.制的产品名“快适空干”用作细孔PO薄膜。
[实施例3-1~3-5及比较例3-1~3-4以及参考例1~2]
<农业大棚的制作>
在南足柄市宫台建造6.0m×9.0m×4.0m(高度)的框架,并使下述表6所示的外衬薄膜在构架上伸展,由此制作出农业大棚。
接着,在制作出的农业大棚的内部建造5.8m×8.8m×3.8m(高度)的框架,并使下述表6所示的内衬薄膜在构架上伸展,由此制作出农业大棚。
另外,下述表6中,如下述表6所示,作为内衬薄膜而记载为“TAC/氟类”的方式表示在内衬薄膜的屋顶部使用TAC薄膜且在内衬薄膜的壁面部使用氟类薄膜的情况。
并且,参考例1及2使用了未使用内衬薄膜而只有外衬薄膜伸展的农业大棚。
对于制作出的农业大棚,关于内衬薄膜及外衬薄膜的透湿度以及光线透射率,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至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6。
并且,对于制作出的农业大棚,于2014年11月晴天的早上8点的时点,通过目视确认了在内衬薄膜的内侧是否发生了结露,并在同一天的日没后的18点的时点测定了农业大棚内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这些结果也示于下述表6。
<透湿度>
对于各薄膜,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了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24小时内通过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另外,下述表6中,关于实施例3-3及3-5,示出在内衬薄膜的屋顶部使用的TAC薄膜的透湿度。
<光线透射率>
对于各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JASCO Engineering制:V-560)测定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并计算出其平均值。
并且,将乘以内衬薄膜及外衬薄膜的平均透射率的值为80%以上的设为农业大棚的光线透射率较高而评价为“A”,将60%以上且小于80%的设为农业大棚的光线透射率稍低而评价为“B”,将小于60%的设为农业大棚的光线透射率较低而评价为“C”。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481
如表6所示,可知当使用氟类薄膜作为内衬薄膜时,与通风机构的有无无关地发生结露现象,并且光线透射率也较低(比较例3-3-1及2)。
并且,可知即使在使用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TAC薄膜作为内衬薄膜的情况下,若不具有通风机构,则无法抑制发生结露现象(比较例3-3)。
并且,可知设想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0590号公报)而使用细孔PO薄膜作为内衬薄膜时,即使具有通风机构,也发生结露现象,并且光线透射率也较低(比较例3-4)。
另一方面,可知当在内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使用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的TAC薄膜而具有通风机构时,抑制内衬薄膜的内侧结露,且光线透射率较高(实施例3-3-1~5)。
尤其,外衬薄膜也使用了TAC薄膜的实施例3-1~3-3,由于外衬薄膜本身兼作通风机构,因此可知与通风扇的有无无关地能够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
[第4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4方式进一步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进行限定性解释。
<增塑剂的合成>
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合成了聚醚酯及聚醚作为实施例4-1~4-26中使用的增塑剂。另外,关于所合成的各聚醚酯,将上述式(A)中的聚合数(n)、聚合数(p)及末端(R3)示于下述表7及表8,关于合成的各聚醚,将上述式(B)中的聚合数(m)、末端(R5)及末端(R6)示于下述表7及表8。
(增塑剂A-在实施例4-1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单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B-在实施例4-2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二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C-在实施例4-3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D-在实施例4-4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E-在实施例4-5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F-在实施例4-6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G-在实施例4-7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H-在实施例4-8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琥珀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I-在实施例4-9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琥珀酸和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J-在实施例4-10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琥珀酸和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K-在实施例4-11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戊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L-在实施例4-12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1,2-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M-在实施例4-13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1,2-丙二醇)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N-在实施例4-14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1,2-丁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O-在实施例4-15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单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P-在实施例4-16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单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Q-在实施例4-17中使用)
通过使环氧乙烷逐次地经3次开环加成于苯酚,如下述方案所示合成了聚醚。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511
(增塑剂R-在实施例4-18中使用)
通过使环氧乙烷逐次地经2次开环加成于苯酚而合成了聚醚。
(增塑剂S-在实施例4-19中使用)
通过使环氧乙烷逐次地经2次开环加成于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如下述方案所示合成了聚醚。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512
(增塑剂T-在实施例4-20中使用)
通过使环氧丙烷逐次地经8次开环加成于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而合成了聚醚。
(增塑剂U-在实施例4-21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三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V-在实施例4-22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二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W-在实施例4-23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琥珀酸和单乙二醇及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X-在实施例4-24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单乙二醇及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Y-在实施例4-25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1,2-丙二醇及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增塑剂Z-在实施例4-26中使用)
通过热熔融缩合法使己二酸和1,3-丁二醇及四乙二醇进行聚酯化而合成了聚醚酯。
[实施例4-1~4-26]
<浓液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并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乙酸纤维素溶液。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521
<薄膜的制作>
使用温度调整为30℃的各浓液,以干燥后膜厚成为100μm的方式均匀地流延在环状不锈钢传送带(支撑体)上。
流延后,立即向传送带上的浓液膜(网状物)吹出100℃的暖风,使其干燥之后,自流延后经过120秒后,以剥离张力150N/m进行剥离,并使用多个辊以搬送张力100N/m搬送的同时进行了干燥。剥离部的环状不锈钢传送带的温度设为10℃。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100质量%。
在设定为80℃的第1干燥区搬送5分钟之后,进一步在设定为120℃的第2干燥区搬送10分钟而进行了干燥。干燥后,卷取为卷状,由此得到了薄膜宽度1.5m、卷长2000m、膜厚80μm的农业大棚用薄膜。另外,卷取时的残留溶剂量为0.3质量%。
[比较例4-1]
除了未配合增塑剂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农业大棚用薄膜。
[比较例4-2]
使用代替增塑剂A而将磷酸三苯酯(TPP)及联苯磷酸二苯酯(BDP)以2∶1的质量比合计配合了15质量份的浓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农业大棚用薄膜。
[比较例4-3]
作为PET薄膜,将Mitsubishi Plastics Agri Dream Co.,Ltd.制的产品名“SICSLIGHT CLEAN”用作农业大棚用薄膜。
[比较例4-4]
作为氯乙烯薄膜,将Mitsubishi Plastics Agri Dream Co.,Ltd.制的产品名“NOBI-ACE-MIRAI”用作农业大棚用薄膜。
[比较例4-5]
作为PO薄膜,将C.I.KASEI CO.,LTD.制的产品名“SKYCOAT5”用作农业大棚用薄膜。
[比较例4-6]
作为氟类薄膜,将AGC GREEN-TECH CO.,LTD.制的产品名“F-Clean自然光流滴”用作农业大棚用薄膜。
关于使用了制作或市售品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的透湿度、弹性模量、伸长率、光透射率、防滴性及加工性,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至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7及表8。
并且,对于实施例4-5、4-8及4-17~4-26中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测定出溶出率。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8。
<透湿度>
对于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按照JIS Z 0208:1976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式法)”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出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24小时内通过的水蒸气的量(g/m2/24h)。
<弹性模量>
对于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将测定方向的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mm的试样,每次改变45度测定方向的切出方位而合计准备了8个。
接着,将各试样在25℃、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之后,立即使用A&DCompany,Limited的拉伸试验机“STROGRAPH”,在25℃、相对湿度60%气氛中以夹具间长度100mm、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延伸,并测定0.1%伸长时和0.5%伸长时的应力,根据其斜率计算弹性模量,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弹性模量而计算出。
<伸长率>
将计算出弹性模量的各试样在25℃、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之后,立即使用A&D Company,Limited的拉伸试验机“STROGRAPH”,在25℃、相对湿度60%气氛中以夹具间长度100mm、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拉伸,根据试样破裂时的伸长变形量计算伸长率,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伸长率而计算出。
<光透射率>
对于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JASCO Engineering制:V-560)测定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并计算出其平均值。
测定的结果,将平均透射率为90%以上的评价为“A”,将80%以上且小于90%的评价为“B”,将小于80%的评价为“C”。
<防滴性>
由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封闭40℃的热水浴池,通过冷却至25℃而强制性地发生结露现象之后,观察了结露的消失时间。
将结露的消失时间小于3小时的评价为“A”,将3小时以上且小于5小时的评价为“B”,将5小时以上且小于12小时的评价为“C”,将12小时以上的评价为“D”。
<加工性>
使用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设置农业用大棚,并观察了此时的各薄膜中的破裂状况。
将未破裂的评价为“A”,将在1~2处确认到较小的破裂但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评价为“B”,将确认到较大的破裂的评价为“C”。
<溶出率>
对于实施例4-5、4-8及4-17~4-26中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测定在水中浸渍16小时前后的质量变化,将在水中溶出的质量的比例作为溶出率而计算出。
具体而言,测定将制作出的各农业大棚用薄膜在减压条件下于40℃下干燥8小时之后的质量(浸渍前质量),接着,将各农业大棚用薄膜在15℃的水中浸渍16小时之后,测定在同样的减压条件下于40℃下干燥8小时之后的质量(浸渍后质量)。
接着,根据下述式(I)计算出溶出率。
溶出率=〔(浸渍前质量-浸渍后质量)/浸渍前质量〕×100……(I)
另外,相对于三乙酰纤维素(TAC)100质量份添加了60质量份增塑剂,增塑剂的含有比例为37.5质量%,因此在溶出率为36%的实施例5中,表示增塑剂大部分溶出。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561
Figure BDA0002867521830000571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即使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但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时弹性模量也为3.0GPa以上的薄膜,其加工性也较差(比较例4-1)。
同样地,可知即使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但过透湿度小于600g/m2/24h且弹性模量为3.0GPa以上的薄膜,加工性也均较差(比较例4-2)。
另一方面,可知使用了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以外的树脂的薄膜,其透湿度较低,且防滴性较差(比较例4-3~4-6)。
相对于此,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且弹性模量小于3.0GPa的薄膜,其防滴性及加工性均变良好(实施例4-1~4-26)。
尤其,由实施例4-3与实施例4-6的对比可知,当使用上述式(A)所表示的聚醚酯作为增塑剂时,若末端的R3为烷基,则防滴性及加工性变得更良好。
并且,由实施例4-9与实施例4-10的对比可知,若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100质量份为30~60质量份,则防滴性及加工性变得更良好。
并且,由实施例4-5与实施例4-21及4-22的对比可知,增塑剂的聚合度较高时溶出率较低。
并且,若对比实施例4-23~4-26,则可知当增塑剂的聚合度相同时,使用了二羧酸的碳原子数较多的己二酸的增塑剂的溶出度较低。
符号说明
1-薄膜,2-构架,10-农业大棚,11-外衬薄膜,12-内衬薄膜,12a-内衬薄膜的屋顶部,12b-内衬薄膜的壁面部,13-构架,14-通风扇,20-农业大棚。

Claims (4)

1.一种农业大棚,其由外衬薄膜、内衬薄膜及通风机构构成,所述外衬薄膜形成与外部分隔的空间;所述内衬薄膜以与所述外衬薄膜形成间隙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衬薄膜的内侧;所述通风机构使存在于所述间隙中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与外部的空气进行通风,
所述内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由纤维素薄膜构成,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
所述外衬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备所述通风机构,
所述通风机构是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上的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所述通风机构为纤维素薄膜,所述纤维素薄膜含有纤维素酰化物树脂,且透湿度为600g/m2/24h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业大棚,其中,所述内衬薄膜的屋顶部由所述纤维素薄膜构成。
CN202011595647.5A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 Active CN112655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5310A JP6316183B2 (ja) 2014-12-26 2014-12-26 農業ハウス
JP2014-265310 2014-12-26
JP2015067332A JP6316234B2 (ja) 2015-03-27 2015-03-27 農業ハウス
JP2015-067332 2015-03-27
JP2015067456A JP6316235B2 (ja) 2015-03-27 2015-03-27 農業ハウス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農業ハウス
JP2015-067456 2015-03-27
CN201580071037.6A CN107105618B (zh)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
PCT/JP2015/080215 WO2016103898A1 (ja) 2014-12-26 2015-10-27 農業ハウス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農業ハウス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037.6A Division CN107105618B (zh)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433A CN112655433A (zh) 2021-04-16
CN112655433B true CN112655433B (zh) 2023-01-06

Family

ID=5614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037.6A Active CN107105618B (zh)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
CN202011595647.5A Active CN112655433B (zh)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037.6A Active CN107105618B (zh) 2014-12-26 2015-10-27 农业大棚用薄膜及农业大棚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595472B2 (zh)
KR (2) KR102000096B1 (zh)
CN (2) CN107105618B (zh)
WO (1) WO2016103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9519A1 (de) * 2016-05-24 2017-11-30 Osram Gmbh Eindeckungsteil für ein Gewächshaus, Gewächshaus und Verwendung einer Schicht für ein Eindeckungsteil
US11026373B2 (en) 2017-06-14 2021-06-08 Grow Solutions Tech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ssurizing an assembly line grow pod
CN111542226B (zh) * 2017-12-22 2022-01-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药剂散布方法
JP6945656B2 (ja) * 2017-12-27 2021-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農産容器
WO2020004331A1 (ja) * 2018-06-26 2020-0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農産資材、農産資材ロール及び農業ハウス
KR102302273B1 (ko) * 2019-06-14 2021-09-16 박기철 식물재배시스템
EP4082773A4 (en) * 2019-12-25 2023-05-31 FUJIFILM Corporation DAYLIGHT AGRICULTURAL ELEMENT AND AGRICULTURAL BOX
EP4082788A4 (en) * 2019-12-27 2023-05-10 FUJIFILM Corporation MULTILAYER SHEET, ROLL OF MULTILAYER SHEET, AGRICULTURAL MATERIAL AND USE OF MULTILAYER SHEET
CN111373965B (zh) * 2020-04-09 2021-09-24 镇江巨杰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生物制药石斛种植凉荫装置
US20220053444A1 (en) * 2020-08-13 2022-02-17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654216B (zh) * 2024-02-01 2024-04-23 四川凌耘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甘醇脱水装置及脱水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80287A (en) * 1924-03-20 1926-04-13 Cello Products Inc Glass surstitute
JPH01320161A (ja) 1988-06-20 1989-12-26 Toray Ind Inc 複合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IL98486A (en) 1991-06-13 1995-12-08 Constab Polymer Chemie Gmbh Plastic sheeting preventing water droplet formation on its surface
JPH06279756A (ja) 1993-03-26 1994-10-04 Mitsubishi Corp 光透過性、防滴性にすぐれた被覆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444545B2 (ja) * 1993-11-18 2003-09-08 株式会社セクト化学 農作物栽培用ハウス
JPH1095860A (ja) 1996-09-26 1998-04-14 Oji Paper Co Ltd 生分解性と透湿性を有するフィルム及び複合紙
JP3687348B2 (ja) 1998-05-28 2005-08-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農業用被覆資材
JP2000043200A (ja) * 1998-07-27 2000-02-15 Oji Paper Co Ltd 生分解性多層成形品
JP4179523B2 (ja) 1999-04-02 2008-11-12 シーアイ化成株式会社 農業用多層フィルム
US7595311B2 (en) * 2002-05-24 2009-09-29 Exelixis, Inc. Azepinoindole derivatives as pharmaceutical agents
JP2004033065A (ja) * 2002-07-01 2004-02-05 Toto Kogyo Co Ltd エアハウス
CN1787736B (zh) * 2003-06-23 2010-07-21 旭硝子绿色技术株式会社 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及配置它的建筑物
JP2005307142A (ja) * 2004-03-25 2005-11-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43733A (ko) * 2004-03-31 2006-05-15 엠케이브이 플라테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농업용 필름
CN100572427C (zh) * 2004-04-26 2009-12-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和纤维素酰化物颗粒的制造方法
KR100480006B1 (ko) * 2004-05-10 2005-03-31 바이오에어텍(주) 에어하우스
CN100528965C (zh) * 2004-06-21 2009-08-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4833644B2 (ja) * 2005-11-22 2011-1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28828A (ja) 2006-02-28 2007-09-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農業用シート
KR100622455B1 (ko) * 2006-03-17 2006-09-12 권광용 무지주 다층 비닐하우스의 환기장치
CN100535099C (zh) * 2006-03-29 2009-09-02 张长青 生物光合反应堆生产微藻的装置及工艺
JP2008020532A (ja) * 2006-07-11 2008-01-31 Fujifilm Corp 光学機能性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FR2919646B1 (fr) * 2007-08-01 2009-09-11 Ferrari S Tissage & Enduct Sa Paroi souple a doubles peaux et dispositif de maintien sous tension d'une paroi souple a doubles peaux
JP2009039056A (ja) 2007-08-10 2009-02-26 Mkv Platech Co Ltd 農業用フィルム
JP5173476B2 (ja) * 2007-12-05 2013-04-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US20090146346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Fujifil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DE202008001537U1 (de) * 2008-02-01 2009-06-10 Krecké, Edmond D., Dipl.-Ing. Niedrigenergiegebäude, insbesondere Treibhaus oder Stallung
JP5192866B2 (ja) 2008-03-21 2013-05-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栽培用光反射シート
JP2010017093A (ja) 2008-07-08 2010-01-28 Ful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ハウスの冷暖房装置又は冷暖房方法。
JP5367324B2 (ja) * 2008-07-25 2013-12-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硬化性共重合体及び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11010590A (ja) 2009-07-01 2011-01-20 Kasajin Kk 農業用ハウスに使用する保温シート
JP5384314B2 (ja) 2009-12-18 2014-0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338327A1 (en) * 2009-12-22 2011-06-29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 Mineral Resources Water curtain cultivation system capable of geological circul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artificial recharge of rainwater
JP2013139541A (ja) 2011-03-29 2013-07-18 Fujifilm Corp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31605B2 (ja) * 2012-09-24 2015-06-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87259B2 (ja) * 2012-12-11 2016-03-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屋外用表示装置
DE102012112935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JOPE Beteiligungs GmbH Tragluftdach
JP6128920B2 (ja) 2013-03-12 2017-05-17 徳寿工業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温室
WO2014171399A1 (ja) * 2013-04-15 2014-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377464B1 (ko) * 2013-07-02 2014-03-25 김문영 에어하우스
KR101539175B1 (ko) * 2014-06-12 2015-07-24 오준상 에어하우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92587A (ko) 2017-08-11
KR20190085172A (ko) 2019-07-17
US20200170196A1 (en) 2020-06-04
WO2016103898A1 (ja) 2016-06-30
CN107105618B (zh) 2021-01-22
KR102072480B1 (ko) 2020-02-03
CN112655433A (zh) 2021-04-16
CN107105618A (zh) 2017-08-29
KR102000096B1 (ko) 2019-07-15
US20170280637A1 (en) 2017-10-05
US10595472B2 (en)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5433B (zh) 农业大棚
JP6285384B2 (ja) 農業ハウス用フィルム
US7812112B2 (en) Outdoor signs comprising polyester compositions formed from 2,2,4,4-tetramethyl-1,3-cyclobutanediol and 1,4-cyclohexanedimethanol
US7788876B2 (en) Building material, build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n a building
KR101367816B1 (ko) 친환경 버섯 재배용 플랜트 시스템
JP6316235B2 (ja) 農業ハウス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農業ハウス
CN108762351A (zh) 一种蔬菜种植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JP2016185116A (ja) 農業ハウス
KR101519464B1 (ko) 냉온 통풍을 이용한 에어 하우스
CN107801532A (zh) 一种遮阳蔬菜大棚
CN208387424U (zh) 一种双层保温通风大棚
US20030224113A1 (en) Solution film-forming method, cellulose ester film, protective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US20110144266A1 (en) Thermoplastic Articles Comprising Cyclobutanediol Having a Decorative Material Embedded Therein
JP3395938B2 (ja) 被覆膜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成形物
JP6316183B2 (ja) 農業ハウス
CN209403156U (zh) 一种顶部卷膜开窗的薄膜温室大棚
CN108026306B (zh) 防雾膜
KR20110006767A (ko) 배양대
CN206442795U (zh) 一种恒温蔬菜种植大棚
CN219060692U (zh) 一种具有通气防潮功能的护墙板
CN219146323U (zh) 一种草菇栽培房
CN217554736U (zh) 猪场料塔的防晒除湿装置
CN205617670U (zh) 易拼接安装防雾滴阳光板
CN113273413A (zh) 一种模块化新型盒子农场
CN205756014U (zh) 基于后拉伸高强度塑料薄膜的遮阳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