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542B -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 Google Patents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542B
CN112639542B CN201980055522.2A CN201980055522A CN112639542B CN 112639542 B CN112639542 B CN 112639542B CN 201980055522 A CN201980055522 A CN 201980055522A CN 112639542 B CN112639542 B CN 112639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onversion
group
light
resin
conver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542A (zh
Inventor
境野裕健
市桥泰宜
辻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39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5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21V9/38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photoluminescent elemen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6Filters comprising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solid matri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8Metal complexes of other metal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the previous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在液晶显示器、LED照明所使用的颜色转换组合物中,在液晶显示器、LED照明所使用的颜色转换材料中,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的提高和耐久性,特别是同时实现高色纯度的发光和耐久性。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具有基体树脂及至少一种发光材料,上述发光材料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
Figure DDA0002948366500000011

Description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 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背景技术
将基于颜色转换方式的多色化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照明装置等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所谓颜色转换,是表示将从发光体发出的光转换为波长更长的光,例如将蓝色发光转换为绿色发光、红色发光。
通过将具有该颜色转换功能的组合物(以下,称为“颜色转换组合物”)制成片材、并与例如蓝色光源组合,从而能够从蓝色光源取出蓝色、绿色、红色这三种原色,即能够取出白色光。通过将组合这样的蓝色光源和具有颜色转换功能的片(以下,称为“颜色转换片”)而得到的白色光源作为背光单元、并将该背光单元与液晶驱动部分、滤色器组合,能够制作全彩色显示器。另外,没有液晶驱动部分时,可直接用作白色光源,例如可用作LED照明等白色光源。
作为利用颜色转换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课题,可举出提高颜色再现性。为了提高颜色再现性,有效的是使背光单元的蓝色、绿色、红色的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变窄,并提高蓝色、绿色、红色各色的色纯度。
作为解决该课题的手段,提出了将由无机半导体微粒形成的量子点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代替量子点而将有机物的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作为将有机发光材料用作颜色转换组合物的成分的技术的例子,已公开了下述技术:使用香豆素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使用罗丹明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使用吡咯亚甲基衍生物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另外,还公开了为了防止有机发光材料的劣化、提高耐久性而添加光稳定剂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73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64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41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1/1490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就文献1中记载的使用量子点的技术而言,确实绿色、红色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窄,颜色再现性提高。另一方面,量子点不耐受热、空气中的水分、氧,耐久性不足。另外,还存在含有镉等的课题。
另外,近年来,伴随着4K、8K这样的高精细化、高动态范围(HDR)、及基于局部调光的高对比度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所要求的照度提高,因驱动热而发生背光单元的高温化。但是,就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光稳定剂这样的现有技术而言,虽然具有提高耐久性的效果,但作为提高高温下耐久性的技术是不充分的。特别地,就使用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转换材料而言,存在高温下耐久性显著变差这样的课题,现有技术还未能充分解决该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液晶显示器、LED照明所使用的颜色转换材料中,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的提高和耐久性,特别是同时实现高色纯度的发光和耐久性。特别地,目的在于提供使高温下的耐久性提高的颜色转换材料及颜色转换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为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具有基体树脂及至少一种发光材料,上述发光材料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031
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该选择的基团可以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稠环或脂肪族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颜色转换材料及使用其的颜色转换部件同时实现高色纯度和耐久性,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颜色再现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发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根据目的、用途而进行各种变更后实施。
<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包含至少一种发光材料。此处,本发明中的所谓发光材料,是指在被照射某种光时发出波长与该光不同的光的材料。有机发光材料为有机物的发光材料。
为了实现高效率的颜色转换,优选发光材料为显示出发光量子产率高的发光特性的材料。通常,作为发光材料,可举出无机荧光体、荧光颜料、荧光染料、量子点等已知的发光材料。其中,从分散的均匀性、使用量的减少、环境负担的减轻的观点考虑,优选有机发光材料。
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如下所示的有机发光材料等。例如,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萘、蒽、菲、芘、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041
并四苯、三亚苯、苝、荧蒽、芴、茚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呋喃、吡咯、噻吩、噻咯(silole)、9-硅杂芴(9-silafluorene)、9,9’-螺二硅杂芴(9,9’-spirobisilafluorene)、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吲哚、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咪唑并吡啶、菲咯啉、吡啶、吡嗪、萘啶、喹喔啉、吡咯并吡啶等具有杂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硼烷衍生物等。
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1,4-二苯乙烯基苯、4,4’-双(2-(4-二苯基氨基苯基)乙烯基)联苯、4,4’-双(N-(茋-4-基)-N-苯基氨基)茋等茋衍生物、芳香族乙炔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醛连氮衍生物、吡咯亚甲基衍生物、吡咯并[3,4-c]吡咯二酮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咪唑、噻唑、噻二唑、咔唑、噁唑、噁二唑、三唑等唑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吲哚菁绿等花青系化合物、荧光素、曙红、罗丹明等呫吨系化合物、噻吨系化合物等。
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聚亚苯基系化合物、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络合物、尼罗红、尼罗蓝等噁嗪系化合物、螺烯系化合物、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4,4’-二苯基-1,1’-二胺等芳香族胺衍生物等。另外,作为优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举出:铱(Ir)、钌(Ru)、铑(Rh)、钯(Pd)、铂(Pt)、锇(Os)及铼(Re)等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但是,本发明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也可以为磷光发光材料,为了实现高的色纯度,优选荧光发光材料。这些中,从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高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其衍生物。
另外,作为有机发光材料,从溶解性、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从半值宽度小、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发光的方面考虑,还优选为氟化硼络合物等含有硼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中,从提供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耐久性良好的方面考虑,可优选使用吡咯亚甲基衍生物。更优选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作为发光材料,优选至少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051
X为C-R7或N。R1~R9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磺基、氧化膦基、以及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中选择。
在上述全部基团中,氢也可以是氘。这在以下说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结构中也是同样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所谓碳原子数6~4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是也包括在芳基上取代的取代基所含的碳原子数在内的全部碳原子数为6~40的芳基。规定了碳原子数的其他取代基也与此相同。
另外,在上述全部基团中,作为经取代时的取代基,优选为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磺基、氧化膦基,进一步优选为在各取代基的说明中作为优选的具体取代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进一步被上述取代基取代。
“取代或未取代的”的情况下的“未取代”是指,取代了氢原子或氘原子。在以下说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结构中,“取代或未取代的”的情况也与上述相同。
上述全部基团中,烷基表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另外,烷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从获得容易性、成本的方面考虑,优选为1以上2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以上8以下的范围。
环烷基表示例如环丙基、环己基、降冰片基、金刚烷基等饱和脂环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以上20以下的范围。
杂环基表示例如吡喃环、哌啶环、环状酰胺等在环内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环,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杂环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20以下的范围。
链烯基表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丁二烯基等包含双键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链烯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20以下的范围。
环烯基表示例如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环己烯基等包含双键的不饱和脂环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
炔基表示例如乙炔基等包含三键的不饱和脂肪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炔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20以下的范围。
烷氧基表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经由醚键而键合有脂肪族烃基的官能团,该脂肪族烃基即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氧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20以下的范围。
烷基硫基是指烷氧基的醚键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替代而得到的基团。烷基硫基的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烷基硫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20以下的范围。
芳基醚基表示例如苯氧基等经由醚键而键合有芳香族烃基的官能团,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醚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40以下的范围。
芳基硫醚基是指芳基醚基的醚键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替代而得到的基团。芳基硫醚基中的芳香族烃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硫醚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40以下的范围。
芳基表示例如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菲基、蒽基、苯并菲基、苯并蒽基、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071
基、芘基、荧蒽基、三亚苯基、苯并荧蒽基、二苯并蒽基、苝基、螺烯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优选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芘基、荧蒽基、三亚苯基。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6以上4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以上30以下的范围。
R1~R9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进一步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特别优选为苯基。
在各个取代基进一步被芳基取代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更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特别优选为苯基。
杂芳基表示例如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萘啶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咔啉基、吲哚并咔唑基、苯并呋喃并咔唑基、苯并噻吩并咔唑基、二氢茚并咔唑基、苯并喹啉基、吖啶基、二苯并吖啶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等在一个或多个环内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环状芳香族基团。其中,萘啶基表示1,5-萘啶基、1,6-萘啶基、1,7-萘啶基、1,8-萘啶基、2,6-萘啶基、2,7-萘啶基中的任意基团。杂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杂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4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以上30以下的范围。
R1~R9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更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特别优选为吡啶基。
在各个取代基进一步被杂芳基取代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菲咯啉基,更优选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喹啉基。特别优选为吡啶基。
卤素表示选自氟、氯、溴及碘的原子。
酯基表示例如烷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等介由酯键键合而形成的官能团,其取代基可进一步被取代。酯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20以下的范围。更具体而言,可举出甲氧基羰基等甲酯基、乙氧基羰基等乙酯基、丙氧基羰基等丙酯基、丁氧基羰基等丁酯基、异丙氧基甲氧基羰基等异丙酯基、己氧基羰基等己酯基、苯氧基羰基等苯酯基等。另外,羰基、羧基、酯基、氨基甲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也可以不具有取代基。
氨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作为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芳基、杂芳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等。作为芳基、杂芳基,优选为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这些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5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以上40以下的范围、特别优选为6以上30以下的范围。
甲硅烷基表示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三萘基甲硅烷基等芳基甲硅烷基。硅上的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甲硅烷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30以下的范围。
硅氧烷基表示例如三甲基硅氧烷基等介由醚键而形成的硅化合物基团。硅上的取代基也可以进一步被取代。
另外,硼烷基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硼烷基。作为取代的情况下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芳基、杂芳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羟基等。其中,优选芳基、芳基醚基。
磺基是指取代或未取代的磺基。作为取代时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芳基、杂芳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等。其中,优选直链烷基、芳基。
氧化膦基为-P(=O)R10R11表示的基团。R10R11选自与R1~R9同样的组。
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的稠环及脂肪族环是指,任意相邻的2个取代基(例如通式(1)的R1和R2)相互键合而形成共轭或非共轭的环状骨架。作为这样的稠环及脂肪族环的构成元素,除了碳以外,还可以包含选自氮、氧、硫、磷及硅中的元素。另外,这些稠环及脂肪族环还可以进一步与其他环稠合。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显示出高发光量子产率,并且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小,因此能够实现有效的颜色转换和高色纯度这两者。此外,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而言,通过在适当的位置导入适当的取代基,可以调整发光效率、色纯度、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分散性等各种特性、物性。例如,与R1、R3、R4及R6均为氢的情况相比,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会显示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作为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这样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作为该烷基,从热稳定性优异这样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另外,从防止浓度淬灭、提高发光量子产率的观点考虑,作为该烷基,更优选为空间体积大的叔丁基。另外,从合成的容易性、原料获取的容易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该烷基,还可优选使用甲基。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作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进一步优选为苯基、联苯基,特别优选为苯基。
在R1、R3、R4及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作为杂芳基,优选为吡啶基、喹啉基、噻吩基,进一步优选为吡啶基、喹啉基,特别优选为吡啶基。
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情况下,由于在基体树脂、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故优选。此时,作为烷基,从合成的容易性、原料获得的容易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
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的情况下,由于会显示出更好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故优选。此时,更优选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虽然也存在使多种性质提高的取代基,但在全部方面均显示出充分性能的取代基是有限的。特别是,高发光效率与高色纯度的同时实现是困难的。因此,通过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导入多种取代基,能够得到在发光特性、色纯度等方面取得了平衡的化合物。
特别是,在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优选以使例如R1≠R4、R3≠R6、R1≠R3或R4≠R6等的方式导入多种取代基。在此,“≠”表示不同结构的基团。例如,R1≠R4表示R1与R4为不同结构的基团。通过如上所述地导入多种取代基,能够同时导入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和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因此能够实现精细的调节。
其中,从使发光效率和色彩纯度均衡性良好地提高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R1≠R3或R4≠R6。在该情况下,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而言,能够在两侧的吡咯环上分别导入1个以上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并能够在除其以外的位置上导入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两方面的性质。另外,在R1≠R3或R4≠R6的情况下,从使耐热性和色彩纯度这两者均提高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R1=R4及R3=R6
作为主要会对色彩纯度带来影响的芳基,优选为被供电子性基团取代的芳基。所谓供电子性基团,在有机电子理论中,是通过诱导效应、共振效应而向所取代的原子团提供电子的原子团。作为供电子性基团,可举出作为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而取负值的基团。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可引用自化学手册基础修订第5版(II-380页)(化学便覧基礎編改訂5版(II-380頁))。
作为供电子性基团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烷基(甲基的σp:-0.17)、烷氧基(甲氧基的σp:-0.27)、氨基(-NH2的σp:-0.66)等。特别地,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更优选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叔丁基、甲氧基,将这些基团作为上述供电子性基团的情况下,在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能够防止由分子彼此的聚集而导致的淬灭。取代基的取代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提高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稳定性而需要抑制键的扭转,因此优选相对于与吡咯亚甲基骨架的键合位置而键合于间位或对位。另一方面,作为主要会对发光效率带来影响的芳基,优选为具有叔丁基、金刚烷基、甲氧基等体积大的取代基的芳基。
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优选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此时,更优选R1、R3、R4及R6分别选自以下的Ar-1~Ar-6。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21
在通式(1)中,从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X为C-R7。X为C-R7时,取代基R7会对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即该化合物的发光强度的经时性降低造成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R7为氢的情况下,该部位的反应性高,因此该部位与空气中的水分、氧容易发生反应。这会引起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分解。另外,在R7为例如烷基这样的分子链运动的自由度大的取代基的情况下,虽然确实会使得反应性降低,但在颜色转换材料中化合物彼此经时地发生聚集,结果因浓度淬灭而引起发光强度降低。因此,R7优选为刚直且运动的自由度小、不易引发聚集的基团,具体而言,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任意基团。
从可获得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更不易发生热分解的观点、以及光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X为C-R7、且R7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作为芳基,从不损害发光波长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芴基、菲基、蒽基。
此外,为了提高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稳定性,需要适度地抑制R7与吡咯亚甲基骨架的碳-碳键的扭转。其原因在于,如果扭转过大,则会使得光稳定性降低(相对于激发光的反应性提高等)。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作为R7,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更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特别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另外,R7优选为体积适度大的取代基。通过使R7具有一定程度的大体积,可以防止分子的聚集,结果使得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效率、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作为这样的体积大的取代基的进一步优选的例子,可举出下述通式(2)表示的R7的结构。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31
通式(2)中,r选自由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磺基、氧化膦基组成的组。k为1~3的整数。k为2以上时,r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能够获得更高的发光量子产率的观点考虑,r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在该芳基中,可特别举出苯基、萘基作为优选例。r为芳基的情况下,通式(2)的k优选为1或2,其中,从进一步防止分子的聚集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2。此外,在k为2以上的情况下,优选r中的至少一个被烷基取代。作为此时的烷基,从热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可举出甲基、乙基及叔丁基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
另外,从控制荧光波长及吸收波长、或提高与溶剂的相容性这样的观点考虑,r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卤素,更优选为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叔丁基、甲氧基。r为叔丁基或甲氧基时,对于防止由分子彼此的聚集而引起的淬灭而言是更有效的。
另外,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R1~R7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特别优选的是:(1)R1~R6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2)R7为吸电子基团;或(3)R1~R6中的至少一个为吸电子基团、且R7为吸电子基团。通过如上所述地向上述化合物的吡咯亚甲基骨架中导入吸电子基团,可以大幅减小吡咯亚甲基骨架的电子密度。由此,上述化合物相对于氧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结果能够使上述化合物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吸电子基团也称为受电子性基团,在有机电子理论中,是通过诱导效应、共振效应而从所取代的原子团吸引电子的原子团。作为吸电子基团,可举出作为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而取正值的基团。哈米特方程的取代基常数(σp(para))可引用自化学手册基础修订第5版(II-380页)(化学便覧基礎編改訂5版(II-380頁))。需要说明的是,还存在苯基也取如上所述的正值的例子,但在本发明中,吸电子基团不包括苯基。
作为吸电子基团的例子,例如可举出-F(σp:+0.06)、-Cl(σp:+0.23)、-Br(σp:+0.23)、-I(σp:+0.18)、-CO2R12(σp:R12为乙基时+0.45)、-CONH2(σp:+0.38)、-COR12(σp:R12为甲基时+0.49)、-CF3(σp:+0.50)、-SO2R12(σp:R12为甲基时+0.69)、-NO2(σp:+0.81)等。R1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碳原子数为6~30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形成原子数为5~30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环烷基。作为上述各基团的具体例,可举出与上述同样的例子。
作为优选的吸电子基团,可举出氟、含氟芳基、含氟杂芳基、含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酰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磺酰基或氰基。其原因在于,这些基团不易发生化学分解。
作为更优选的吸电子基团,可举出含氟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或氰基。其原因在于,这些基团可带来防止浓度淬灭、使发光量子产率提高的效果。特别优选的吸电子基团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
从热稳定性的观点考虑,R2及R5优选为氢、烷基、芳基中的任一者,从发光光谱中容易得到窄的半值宽度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氢。
另外,从提高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也优选R2及R5中的至少一者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吸电子基团。其中,R2及R5中的至少一者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时,能够在不使色纯度下降的情况下提高耐久性,因此是优选的。特别地,R2及R5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时,从耐久性提高的观点考虑是特别优选的。
R8及R9优选为烷基、芳基、杂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杂芳基或含氟芳基、氰基。特别地,从对激发光稳定且可得到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方面考虑,R8及R9更优选为氟、含氟芳基或氰基。
此处,含氟芳基是指包含氟的芳基,例如,可举出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及五氟苯基等。含氟杂芳基是指包含氟的杂芳基,例如,可举出氟吡啶基、三氟甲基吡啶基及三氟吡啶基等。含氟烷基是指包含氟的烷基,例如,可举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等。
通过降低硼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对氧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化合物的耐久性,因此更优选为氟或氰基。特别地,R8及R9中的至少一者为氰基时,硼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进一步降低,因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从获得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的方面、及合成容易性的方面考虑,R8及R9也优选为氟。
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且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在该情况下,R7特别优选为r以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另外,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选自上述的Ar-1~Ar-6,且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在该情况下,R7更优选为r以叔丁基、甲氧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特别优选为r以甲氧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另外,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并且R2及R5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此外,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该情况下,R7特别优选为r以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另外,作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例,可举出下述情况:R1、R3、R4及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均选自上述的Ar-1~Ar-6,并且R2及R5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酯基,此外,X为C-R7,R7为通式(2)表示的基团。在该情况下,R7更优选为r以叔丁基、甲氧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特别优选为r以甲氧基的形式被包含的通式(2)表示的基团。
以下示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例,但该化合物并不限定于这些。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61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71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81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191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01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11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21
[化学式12]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22
[化学式13]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31
[化学式14]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41
[化学式15]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42
[化学式16]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51
[化学式17]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61
[化学式18]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71
[化学式19]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81
[化学式20]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291
[化学式21]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01
[化学式22]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11
[化学式23]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21
[化学式24]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22
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利用例如日本特表平8-5094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0826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即,通过使吡咯亚甲基化合物与金属盐在碱共存下反应,可得到目标的吡咯亚甲基系金属络合物。
另外,关于吡咯亚甲基-氟化硼络合物的合成,可参照在J.Org.Chem.,vol.64,No.21,pp.7813-7819(1999)、Angew.Chem.,Int.Ed.Engl.,vol.36,pp.1333-1335(1997)等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将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在磷酰氯存在下、在1,2-二氯乙烷中进行加热之后,使下述通式(5)表示的化合物在三乙胺存在下在1,2-二氯乙烷中反应,由此得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此处,R1~R9与上述说明同样。J表示卤素。
[化学式25]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31
此外,在导入芳基、杂芳基时,可举出采用卤代衍生物与硼酸或硼酸酯化衍生物的偶联反应来形成碳-碳键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同样地,在导入氨基、咔唑基时,也可举出例如采用卤代衍生物与胺或咔唑衍生物的偶联反应(在钯等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来形成碳-氮键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而言,除了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含有其他化合物。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从激发光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含有红荧烯等辅助掺杂剂。另外,在想要掺入除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色以外的发光色的情况下,可添加期望的有机发光材料,例如香豆素系色素、罗丹明系色素等有机发光材料。此外,除了这些有机发光材料以外,还可以组合添加无机荧光体、荧光颜料、荧光染料、量子点等已知的发光材料。
以下,示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有机发光材料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化学式26]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34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优选包含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发光材料(以下,称为“第1发光材料”)。以下,将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称为“绿色的发光”。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优选包含呈现出在580nm以上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发光材料(以下,称为“第2发光材料”)。以下,将在580nm以上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称为“红色的发光”。
通常,激发光的能量越大,则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波长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激发能量较小,因此是优选的。通过使用波长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能够在不引起颜色转换材料中的发光材料分解的情况下获得色纯度良好的发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可以仅包含第1发光材料及/或第2发光材料中的任一者,也可以包含两者。另外,第1发光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仅1种,也可以并用多种第1发光材料。同样地,第2发光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仅1种,也可以并用多种第2发光材料。
波长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一部分会透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其自身用作蓝色的发光。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包含显示绿色的发光的第1发光材料和显示红色的发光的第2发光材料,在使用发光峰尖锐的的蓝色LED作为蓝色光的情况下,就蓝色·绿色·红色各色而言,均显示尖锐的形状的发光光谱,能够得到色纯度良好的白色光。结果,特别是在显示器中,可有效地形成色彩更鲜明且更宽的色域。另外,在照明用途中,与当今成为主流的将蓝色LED与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白色LED相比,特别是绿色区域及红色区域的发光特性得到改善,因此可得到演色性提高的理想的白色光源。
作为第1发光材料,可举出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吲哚菁绿等花青衍生物、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等荧光素衍生物、酞菁绿等酞菁衍生物、4,10-二氰基苝-3,9-二甲酸二异丁基酯等苝衍生物、以及吡咯亚甲基衍生物、茋衍生物、噁嗪衍生物、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吡嗪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并噁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咪唑并吡啶衍生物、唑衍生物、蒽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作为优选的材料。然而,第1发光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
这些化合物中,吡咯亚甲基衍生物由于可获得高的发光量子产率、耐久性良好,因此是特别优选的化合物。作为吡咯亚甲基衍生物,例如,从显示出色纯度高的发光的方面考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
作为第2发光材料,可举出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等花青衍生物、罗丹明B、罗丹明6G、罗丹明101、磺基罗丹明101等罗丹明衍生物、1-乙基-2-(4-(对二甲基氨基苯基)-1,3-丁二烯基)-吡啶鎓高氯酸盐等吡啶衍生物、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1,6,7,12-四苯氧基苝基-3,4,9,10-双二碳酰亚胺等苝衍生物、以及卟啉衍生物、吡咯亚甲基衍生物、噁嗪衍生物、吡嗪衍生物、并四苯、二苯并二茚并苝等具有稠合芳环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化合物等作为优选的材料。然而,第2发光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材料。
这些化合物中,吡咯亚甲基衍生物由于可获得高的发光量子产率、耐久性良好,因此是特别优选的化合物。作为吡咯亚甲基衍生物,例如,从显示出色纯度高的发光的方面考虑,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的发光材料的含量虽然也取决于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发光量子产率及激发波长处的吸收强度、以及制作的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的尺寸、厚度、透过率,但通常相对于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而言,为1.0×10-4质量份~30质量份。其中,进一步优选为1.0×10-3质量份~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0×10-3质量份~5质量份。
另外,在颜色转换材料中含有呈现绿色的发光的第1发光材料、和呈现红色的发光的第2发光材料两者的情况下,由于一部分绿色的发光被转换为红色的发光,因此,第1发光材料的含量w1与第2发光材料的含量w2优选为w1≥w2的关系。另外,含量w1与含量w2的比率为w1:w2=1000:1~1:1,进一步优选为500:1~2:1,特别优选为200:1~3:1。其中,含量w1及含量w2是相对于基体树脂的质量而言的质量百分比。
<基体树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基体树脂优选使用成型加工性、透明性、耐热性等优异的材料。作为基体树脂的例子,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聚肉桂酸乙烯基酯系、环橡胶系等具有反应性乙烯基的光固化型抗蚀剂材料、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包括有机硅橡胶、有机硅凝胶等有机聚硅氧烷固化物(交联物))、脲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纤维素树脂、脂肪族酯树脂及芳香族酯树脂等聚酯树脂、环烯烃树脂等脂肪族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烯烃树脂等已知的树脂。另外,也可以使用这些树脂的混合物、共聚物作为基体树脂。通过对这些树脂进行适当设计,可得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有用的基体树脂。
这些树脂中,从透明性及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树脂、含有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部位的共聚树脂、聚酯树脂、环烯烃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意。
基体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以上180℃以下。Tg为30℃以上时,由于来自光源的入射光所带来的热、设备的驱动热引起的基体树脂的分子运动被抑制,可抑制发光材料的分散状态的变化,由此能够防止耐久性的恶化。另外,Tg为180℃以下时,能够确保成型为片材等时的挠性。基体树脂的Tg更优选为50℃以上1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160℃以下,特别优选为90℃以上150℃以下。
基体树脂的分子量也取决于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00以上1500000以下。分子量小于3000的情况下,树脂变脆,成型时的挠性降低。另外,分子量大于1500000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成型时的粘度变得过大;树脂自身的化学稳定性降低。基体树脂的分子量更优选为5000以上12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00以上100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0以上800000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为具有基体树脂及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材料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具体而言,为在基体树脂中含有至少一种发光材料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添加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除了含有发光材料及基体树脂以外,还可以含有抗氧化剂、加工及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耐光性稳定剂、增塑剂、环氧化合物等交联剂、胺、酸酐、咪唑等固化剂、二氧化硅粒子、有机硅微粒等无机粒子及硅烷偶联剂等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举出酚系抗氧化剂,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作为加工及热稳定剂,例如,可举出磷系稳定剂,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作为耐光性稳定剂,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类,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耐光性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从不阻碍来自光源的光、发光材料的发光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这些添加剂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吸光系数小。具体而言,在波长400nm以上800nm以下的整个波长区域内,这些添加剂的摩尔吸光系数ε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特别其优选为50以下。
另外,作为耐光性稳定剂,还可合适地使用具有作为单线态氧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单线态氧淬灭剂是对单线态氧(其是氧分子在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发生活化而产生的)进行捕获而使其失活的材料。通过在颜色转换材料中共存有单线态氧淬灭剂,可以防止发光材料因单线态氧而发生劣化。
作为具有作为单线态氧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特定的叔胺及金属盐,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化合物(耐光性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
另外,作为耐光性稳定剂,还可合适地使用具有作为自由基淬灭剂的作用的化合物。其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受阻胺系化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这些添加剂的含量虽然还取决于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发光量子产率及激发波长处的吸收强度、以及制作的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的尺寸、厚度、透过率,相对于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1.0×10-3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10-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10-1质量份以上。另外,相对于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而言,这些添加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
<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由于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因此显示出色纯度非常高的发光。
另外,由于以粉体的形式处理,因此容易将多种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混合使用来进行精细的波长转换特性的调节。例如,在将蓝色光的一部分进行颜色转换而得到白色光的情况下,分别准备含有显示绿色发光的发光材料的绿色转换材料和含有显示红色发光的发光材料的红色转换材料,调节它们的混合量。由此能够容易地调节白色光的白色均衡性、色温度。
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颜色转换材料的粒径、形状、基体树脂的折射率等,调节颜色转换特性、赋予颜色转换功能以外的功能。例如,能够呈现出光散射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由于各粒子各自独立,因此,在通过高温条件下的光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种等高活性种时,能够抑制高活性种在整体中传播,抑制颜色转换部件整体的加速劣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0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0.010μm以上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0μm以上10μm以下。平均粒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而得到的,但原则上通过显微镜观察而测定。其中,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得到的测定结果为1μm以下的粒径的情况下,采用由激光衍射散射法得到的粒径。另外,显微镜观察的情况下,没有特别限定,可测定100个左右孤立粒子的粒径,算出其平均值而求出。
<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制作方法只要能够成型为包含发光材料及基体树脂的粒子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界面聚合法、W/O系液中干燥法、史托伯法、及喷雾干燥法、in Situ聚合法、从水溶液中相分离的方法、从有机溶剂中相分离的方法、熔融分散冷却法、气中悬浮包覆法来制作。
其中,作为简便方法,可举出:利用喷雾干燥法,使将前述的发光材料、基体树脂、溶剂等材料以规定量混合而制作的组合物干燥,从而成型为粒子状。
作为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举出水、2-丙醇、乙醇、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己烷、环己烷、四氢呋喃、丙酮、松油醇、Texanol(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1,2-二甲氧基乙烷、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1-甲氧基-2-丙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等,也可以将这些溶剂中的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溶剂中,从干燥后的残留溶剂少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
<支承体>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可以仅使用其自身。另外,从进一步提高对光学部件的应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含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可以作为颜色转换部件使用。
作为支承体的材质,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已知的金属、树脂、玻璃、陶瓷、纸等,从透明性、加工成型性的观点考虑,支承体优选由树脂形成。支承体由树脂形式时,更优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分散于支承体中。本发明中,所谓分散,是指在形成一个相的物质中分散有其他物质,其分布可以有偏差,也可以均匀。其中,在记载为使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分散的情况下,不包括完全溶解于分散介质而形成均匀的1个相的方式。为了确认本发明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是否分散于支承体,可以适当使用基于肉眼的观察、显微镜观察、光学发射光谱法测定及折射率测定等方法。作为优选的树脂,上述的基体树脂中示例的树脂可以合适地用作支承体。
支承体由树脂形成时,优选使用与基体树脂不同的树脂,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基体树脂与形成支承体的树脂的SP值之差优选为0.5(cal/cm3)0.5以上。通过使SP值之差为0.5(cal/cm3)0.5以上,能够使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在不溶解的情况下分散于支承体中。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溶解于构成支承体的树脂中时,支承体中也溶出有发光材料,半值宽度降低。上述SP值之差更优选为1.0(cal/cm3)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cal/cm3)0.5以上,特别优选为2.0(cal/cm3)0.5以上。另外,SP值之差过大时,粒子彼此聚集而成为淬灭原因,上限值更优选为4.0(cal/cm3)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cal/cm3)0.5以下,特别优选为2.5(cal/cm3)0.5以下。
支承体由树脂形成时,优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基体树脂的SP值大于形成支承体的树脂的SP值。
作为支承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粒状、块状、片状等。另外,也可以举出填充于模具的形式。其中,从进一步提高对后述的光源单元的应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片状。
另一方面,从与LED光源的一体化、与经图案化的部件的一体化的观点考虑,也优选填充于模具的方法。
支承体中包含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一个方式,优选在同一支承体中包含:含有显示出绿色发光的发光材料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以及含有显示出红色发光的发光材料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至少两种。由此,能够对蓝色光的一部分进行颜色转换而得到白色光。
作为这些显示出绿色发光的发光材料和显示出红色发光的发光材料,均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时,可得到颜色再现性高的白色光,因此是优选的。即,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举出: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1基体树脂;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80nm以上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2基体树脂;以及,由含有它们的支承体形成的颜色转换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另一方式,也优选为将多种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进行组合而成的颜色转换部件。例如,可举出将含有显示出绿色发光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和含有显示出红色发光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组合。其中,优选将具有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第1支承体、和具有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第2支承体组合。多个支承体的组合方法也取决于支承体的形状,可举出在同一平面上并排的方法、层叠的方法。
通过使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及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各自中的有机发光材料与基体树脂的组合最佳化,能够使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位移至期望的波长,扩大色域。因此,优选第1基体树脂与第2基体树脂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两种基体树脂不同是指树脂的种类及/或组成不同。
另外,基体树脂的溶解参数即SP值、与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之间有强的相关性。SP值大的基体树脂中,通过基体树脂与有机发光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有机发光材料的激发状态稳定化。因此,与SP值小的基体树脂中相比,该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位移至长波长侧。因此,通过使有机发光材料分散于具有最佳SP值的基体树脂中,能够使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最佳化。
将第1基体树脂的SP值设为SP1(cal/cm3)0.5、将第2基体树脂的SP值设为SP2(cal/cm3)0.5时,优选为SP1≤SP2。该情况下,与使有机发光材料分散于同一基体树脂中的情况相比,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及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的绿色光与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之差变大,结果,色域扩大。
其中,SP2≥10.0是优选的。该情况下,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的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更大幅度地长波长化,结果,能够从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发出深红色的光。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2≥10.2,进一步优选SP2≥10.4,特别优选SP2≥10.6。
SP2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就SP2≤15.0的基体树脂而言,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优选地使用。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SP2≤14.0,进一步优选为SP2≤13.0,特别优选为SP2≤12.0。
另外,SP1≤10.0时,可抑制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的绿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的长波长化,结果,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及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中的绿色光与红色光的发光峰值波长之差变大,因此是优选的。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1≤9.8,进一步优选SP1≤9.7,特别优选SP1≤9.6。
SP1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就SP1≥7.0的基体树脂而言,有机发光材料的分散性良好,因此可优选使用。从进一步提高该效果这样的观点考虑,更优选SP1≥7.4,进一步优选SP1≥7.8,特别优选SP1≥8.0。
此处,溶解度参数(SP值)为采用通常使用的在Poly.Eng.Sci.,vol.14,No.2,pp.147-154(1974)等中记载的Fedors的推算法、并根据构成树脂的单体的种类和比率算出的值。关于多种树脂的混合物,也可利用同样的方法算出。例如,可分别算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SP值为9.9(cal/cm3)0.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SP值为11.6(cal/cm3)0.5、双酚A系环氧树脂的SP值为10.9(cal/cm3)0.5
将树脂的代表性SP值示于表1。第1基体树脂及第2基体树脂可以从例如表1所示这样的树脂中任意地组合而使用。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441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另一方式,优选本发明的支承体除了含有本发明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以外,还含有至少一种发光材料。其中,从色纯度的观点考虑,支承体含有至少一种有机发光材料是更优选的,支承体至少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是进一步优选的。
本发明中可使用的支承体除了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发光材料以外,还可以含有光吸收色素、光吸收颜料、抗氧化剂、加工及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耐光性稳定剂、分散剂、流平剂、增塑剂、环氧化合物等交联剂、胺、酸酐、咪唑等固化剂、辅助粘接剂、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等无机粒子及硅烷偶联剂等添加剂。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代表性结构例,例如,可举出图1~图3所示的颜色转换部件。图1~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颜色转换部件1为在支承体3的内部分散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2的结构。另外,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颜色转换部件1A为在支承体3的内部分散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2a及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2b的结构。此外,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颜色转换部件1B为在内部分散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2a的支承体3a、与在内部分散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2b的支承体3b进行层叠而成的结构。进一步地,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可以为在图1~图3的支承体3、3a、或3b的内部含有其他发光材料的结构,优选其他发光材料分散于支承体3、3a、或3b中。颜色转换部件1、1A、1B中添加的发光材料优选为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颜色转换部件的制作方法>
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部件的制作方法而言,只要可将包含本发明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支承体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将本发明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作为支承体使用的树脂与溶剂混合,制作组合物,然后涂布于基材上,并进行干燥,由此成型为片状。另外,还可举出下述方法:一边对本发明涉及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和成为支承体的树脂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混炼,使用挤出机进行成型。
<颜色转换基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颜色转换基板为至少具备本发明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的构成。颜色转换基板是在透明基板上具备多个颜色转换层的结构。本发明中,颜色转换层优选包含红色转换层和绿色转换层。红色转换层由至少吸收蓝色光而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材料形成。绿色转换层由至少吸收蓝色光而发出绿色光的荧光体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形成隔壁,颜色转换层优选配置于隔壁与隔壁之间(凹部)。可以使激发光从透明基板侧入射、并从与透明基板相反的一侧进行辨认,也可以使激发光从颜色转换层侧入射、并从透明基板侧进行辨认。就颜色转换层的量子产率而言,将峰值波长为440~460nm的蓝色光照射至颜色转换基板时,通常为0.5以上,优选为0.7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上。
<油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油墨以至少包含本发明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的液体、凝胶、固体的状态用于文字的记载、对表面的着色。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油墨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能够同时实现高色纯度的发光和耐久性,因此,尤其可优选地作为用于防伪印刷用途的荧光油墨使用。
<激发光>
就激发光的种类而言,只要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可吸收的波长区域中显示发光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激发光。例如,来自热阴极管或冷阴极管、无机电致发光(EL)元件等荧光性光源、有机EL元件光源、LED光源、白热光源、或太阳光等任意的光源的激发光均是可以利用的。其中,来自LED光源的激发光是优选的。在显示器、照明用途中,从可提高蓝色光的色彩纯度的观点考虑,来自具有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的激发光的蓝色LED光源的激发光是进一步优选的。
作为激发光的极大发光波长,更优选为430nm以上500nm以下,这是因为激发能量变得更小,能够抑制有机发光材料的劣化;进一步优选为440nm以上500nm以下。尤其优选为450nm以上500nm以下。另外,作为激发光的极大发光波长,更优选为480nm以下,这是因为能够减小激发光的发光光谱与绿色光的发光光谱的重叠、使颜色再现性提高;进一步优选为470nm以下。
激发光可以具有一种发光峰,也可以具有两种以上的发光峰,为了提高色彩纯度,优选具有一种发光峰。另外,还可以将发光峰的种类不同的多种激发光源任意地组合而使用。
<光源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源单元为至少具备光源及本发明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的构成。关于光源和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取使光源与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密合的构成,也可以采取使光源与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分离开的远程荧光粉形式。另外,出于提高色纯度的目的,光源单元也可以采取还具备滤色器的构成。
如前文所述,波长为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的激发光的激发能量较小,能够防止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等发光物质的分解。因此,光源单元所具备的光源优选为在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此外,该光源优选在430nm以上48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进一步优选在450nm以上47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发光。本发明中的光源单元可以用于显示器、照明、室内装饰、标识、广告板等用途,尤其优选用于显示器、照明用途。
<显示器、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器至少具备包含光源及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的光源单元。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中,可使用上述的光源单元作为背光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至少具备包含光源及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的光源单元。例如,该照明装置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将作为光源的蓝色LED光源、和将来自该蓝色LED光源的蓝色光转换为波长比其更长的光的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或颜色转换部件进行组合,从而发出白色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定。
下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化合物G-1、R-1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G-1、R-1使用已知的方法合成后使用。
[化学式27]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481
以下示出与本发明的颜色转换部件等的颜色转换特性、光耐久性相关的评价方法。
<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
在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中,在搭载有发光峰值波长为457nm的蓝色LED元件的面状发光装置中载置有各颜色转换部件及棱镜片的状态下,在该面状发光装置中流过30mA的电流,使该蓝色LED元件点亮,使用分光辐射亮度计(CS-1000,Konica Minolta公司制)测定了发光光谱、色度及亮度。
<色域的计算>
根据通过上述颜色转换特性的测定而得到的发光光谱、和滤色器的透过率的光谱数据,算出利用滤色器使色彩纯度提高的情况下的(u’,v’)颜颜色空间中的色域。另外,对于算出的(u’,v’)颜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而言,利用将BT.2020标准的色域面积作为100%时的比例,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作为该(u’,v’)颜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的评价结果,“A”表示上述比例为91%以上。“B”表示上述比例为86%以上90%以下。“C”表示上述比例为81%以上85%以下。“D”表示上述比例为80%以下。在该评价结果中,上述比例越高,则色域越宽,颜色转换部件的颜色再现性越好。
<光耐久性的试验>
光耐久性的试验中,在搭载有发光峰值波长为447nm的蓝色LED元件的面状发光装置中载置有各颜色转换部件及棱镜片的状态下,在该面状发光装置中流过100mA的电流,使该蓝色LED元件点亮,使用分光辐射亮度计(CS-1000,Konica Minolta公司制)测定初始亮度。然后,使用烘箱,在50℃、27%RH的环境下,连续照射来自蓝色LED元件的光,对亮度降低至一定量为止的时间进行观测,由此评价光耐久性。其中,亮度的测定是将颜色转换部件及面状发光装置取出至前述的烘箱之外,在降温至室温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实施例1
首先,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8(cal/cm3)0.5)作为基体树脂,相对于该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混合了0.3质量份的化合物G-1、400质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颜色转换组合物。利用喷雾干燥法,使该颜色转换组合物干燥,由此制作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使用ECLIPSE L200N(株式会社Nikon制),测定100个孤立粒子的粒径,算出其平均值,结果平均粒径为14μm。就粒径而言,选择直径最大的部分而测定。
接着,使用氢化SEBS共聚物树脂T2(SP值=8.5(cal/cm3)0.5),相对于该树脂的100质量份,混合300质量份作为溶剂的环己烷。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支承体用树脂液。
最后,将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与支承体用树脂液混合,并进行搅拌,由此制作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使用棒涂机,将该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涂布于载玻片玻璃板上,于100℃加热20分钟进行干燥,制作颜色转换部件。
使用制作的颜色转换部件,对蓝色LED光进行颜色转换,结果,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28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33nm的高色纯度绿色发光。另外,按照上述的方法,在50℃、27%RH的环境下连续照射来自蓝色LED元件的光,结果,亮度降低10%为止的时间为120小时。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3
除了使用表2记载的基体树脂及支承体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并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1
除了使用Coumarine6(Sigma Aldrich制)作为发光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并进行评价。其中,发光材料的混合量以成为与实施例1的G-1相同物质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
使用棒涂机,将实施例1中制作的颜色转换组合物涂布于载玻片玻璃板上,于100℃加热20分钟进行干燥,制作颜色转换部件。
实施例4
首先,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8(cal/cm3)0.5)作为基体树脂,相对于该基体树脂100质量份,混合0.3质量份的化合物G-1、400质量份作为溶剂的甲苯。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颜色转换组合物。利用喷雾干燥法使该颜色转换组合物干燥,由此制作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同样地,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基体树脂,相对于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混合0.1质量份的化合物R-1、400质量份作为溶剂的甲苯。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颜色转换组合物。利用喷雾干燥法使该颜色转换组合物干燥,由此制作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接着,使用氢化SEBS共聚物树脂T2(SP值=8.5(cal/cm3)0.5),相对于100质量份该树脂,混合300质量份作为溶剂的环己烷。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支承体用树脂液。
最后,将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与支承体用树脂液混合并进行搅拌,由此制作颜色转换分散液。使用棒涂机,将该颜色转换分散液涂布于载玻片玻璃板上,于100℃加热20分钟进行干燥,制作颜色转换部件。
使用制作的颜色转换部件使蓝色LED光进行颜色转换,结果,发光光谱如图4所示,得到白色光。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27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7nm的高色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41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49nm的高色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相对于BT.2020标准的色域面积而言为96%。将结果示于表3。在表3中,“色域面积”为(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另外,“色域面积”一栏的“A”~“D”表示该色域的面积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5
除了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8(cal/cm3)0.5)作为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基体树脂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并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6
使用聚酯树脂T11(SP值=10.7(cal/cm3)0.5)作为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基体树脂,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8(cal/cm3)0 . 5)作为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基体树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并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3
使用Coumarine6(Sigma Aldrich制)作为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发光材料,以成为与实施例3的G-1相同的物质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并混合,使用Lumogen F Red305(BASF公司制)作为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发光材料。以成为与实施例3的R-1相同的物质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并混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并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7
使用丙烯酸树脂T1(SP值=9.8(cal/cm3)0.5)作为基体树脂,相对于该基体树脂的100质量份,混合0.3质量份的化合物G-1、0.017质量份的化合物R-1、400质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苯。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颜色转换组合物。利用喷雾干燥法使该颜色转换组合物干燥,由此制作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接着,使用氢化SEBS共聚物树脂T2(SP值=8.5(cal/cm3)0.5),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树脂,混合300质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环己烷。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支承体用树脂液。
最后,将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与支承体用树脂液混合并搅拌,由此制作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使用棒涂机,将该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涂布于载玻片玻璃板上,于100℃加热20分钟进行干燥,制作颜色转换部件。将与实施例4同样地评价而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8
首先,使用聚酯树脂T12(SP值=10.9(cal/cm3)0.5)作为基体树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基体树脂,混合0.1质量份的化合物R-1、400质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颜色转换组合物。利用喷雾干燥法使该颜色转换组合物干燥,由此制作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接着,使用丙烯酸树脂T2(SP值=9.9(cal/cm3)0.5),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树脂,混合0.3质量份的化合物G-1、200质量份的作为溶剂的乙酸乙酯、200质量份的1-甲氧基-2-丙醇。使用行星式搅拌·脱泡装置“MAZERUSTAR KK-400”(Kurabo Industries制),将这些混合物以300rpm搅拌·脱泡30分钟,得到支承体用树脂液。
最后,将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与支承体用树脂液混合并搅拌,由此制作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使用棒涂机,将该颜色转换材料分散液涂布于载玻片玻璃板上,于100℃加热20分钟进行干燥,制作颜色转换部件。
使用制作的颜色转换部件,使蓝色LED光进行颜色转换,结果,若仅截取绿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529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29nm的高色纯度绿色发光。另外,若仅截取红色光的发光区域,则可得到峰值波长为641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光谱的半值宽度为48nm的高色纯度红色发光。(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相对于BT.2020标准的色域面积而言为94%。将结果示于表4。表4中,“色域面积”为(u’,v’)颜色空间中的色域的面积。另外,“色域面积”一栏的“A”~“D”表示该色域的面积的评价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541
/>
[表3]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551
[表4]
Figure BDA0002948366480000561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 颜色转换部件
2、2a、2b 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3、3a、3b 支承体

Claims (21)

1.颜色转换部件,其具备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
所述支承体由树脂形成,
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包含:
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1基体树脂;和
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2基体树脂,
Figure FDA0004222707940000011
X为C-R7,R7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R1~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该选择的基团可以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稠环或脂肪族环,R8、R9为烷基、芳基、杂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杂芳基、含氟芳基或氰基,
将所述第1基体树脂及第2基体树脂的SP值分别设为SP1(cal/cm3)0.5及SP2(cal/cm3)0.5时,SP1≤SP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支承体的形状为片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第1基体树脂和/或所述第2基体树脂与形成所述支承体的树脂的SP值之差为0.5(cal/cm3)0.5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第1基体树脂与第2基体树脂不同。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支承体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及至少一种发光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发光材料至少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7.颜色转换部件,其具备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含有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所述支承体由树脂形成,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具有基体树脂及至少一种发光材料,所述发光材料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222707940000021
X为C-R7;R7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R1~R6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选自氢、烷基、环烷基、杂环基、链烯基、环烯基、炔基、羟基、硫醇基、烷氧基、烷基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杂芳基、卤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硝基、甲硅烷基、硅氧烷基、硼烷基、氧化膦基,该选择的基团可以与相邻取代基之间形成稠环或脂肪族环,R8、R9为烷基、芳基、杂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杂芳基、含氟芳基或氰基,
所述基体树脂为丙烯酸树脂、包含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部位的共聚树脂、聚酯树脂、环烯烃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意,
所述基体树脂与形成支承体的树脂的SP值的差为0.5(cal/cm3)0 . 5以上且2.5(cal/cm3)0.5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含有第1发光材料及/或第2发光材料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1发光材料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所述第2发光材料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的平均粒径为0.0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支承体的形状为片状。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包含:
第1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00nm以上且小于580nm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1基体树脂;和
第2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其包含呈现出在58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区域可观测到峰值波长的发光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第2基体树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第1基体树脂与第2基体树脂不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将所述第1基体树脂及第2基体树脂的SP值分别设为SP1(cal/cm3)0.5及SP2(cal/cm3)0 . 5时,SP1≤SP2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所述支承体除了所述粒子状颜色转换材料之外还含有至少一种发光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其中,还含有的所述发光材料至少含有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16.光源单元,其具备:光源;和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单元,其中,所述光源为在波长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具有极大发光的发光二极管。
18.显示器,其具备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光源单元。
19.照明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光源单元。
20.颜色转换基板,其含有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
21.油墨,其含有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部件。
CN201980055522.2A 2018-09-06 2019-08-29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Active CN112639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6657 2018-09-06
JP2018166657 2018-09-06
PCT/JP2019/034006 WO2020050144A1 (ja) 2018-09-06 2019-08-29 色変換材料、色変換部材、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照明装置、色変換基板およびイン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542A CN112639542A (zh) 2021-04-09
CN112639542B true CN112639542B (zh) 2023-06-20

Family

ID=69721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522.2A Active CN112639542B (zh) 2018-09-06 2019-08-29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80216B2 (zh)
KR (1) KR20210055677A (zh)
CN (1) CN112639542B (zh)
TW (1) TWI808253B (zh)
WO (1) WO2020050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0515A1 (ja) * 2021-12-21 2023-06-2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隔壁形成用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ledモジュール、led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59C (zh) * 1995-11-29 2004-03-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0212554A (ja) * 1998-11-20 2000-08-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蛍光変換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005749B2 (ja) 1999-12-13 2007-11-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色変換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221859B2 (ja) 2006-03-09 2013-06-26 株式会社Adeka クマリン化合物を含有してなるフィルム、クマリン化合物とマトリクスを含む色変換層、該色変換層を含む色変換フィルタ、補色層、補色フィルタならびに多色発光デバイス
JP2011241160A (ja) 2010-05-17 2011-12-01 Yamamoto Chem Inc 色変換材料、該材料を含む組成物、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色変換光学部品および該色変換光学部品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CN102905513A (zh) 2010-05-28 2013-01-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膜
JP2012022028A (ja) 2010-07-12 2012-02-02 Ns Materials Kk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13064031A (ja) * 2011-09-15 2013-04-11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球状蛍光体、波長変換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色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JP6296050B2 (ja) * 2013-03-08 2018-03-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蛍光標識用樹脂粒子
JP2017027839A (ja) *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040730A (ja) * 2015-08-19 2017-02-23 東レ株式会社 光波長変換部材用バリアフィルム
KR102336862B1 (ko) * 2015-09-29 2021-12-08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색변환 필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디스플레이 및 조명 장치
EP3184602B1 (en) * 2015-12-23 2018-07-04 Avantama AG Luminescent component
MY188668A (en) * 2016-03-25 2021-12-22 Toray Industries Light source unit, laminated member, and display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m
JP6737010B2 (ja) * 2016-07-01 2020-08-05 東レ株式会社 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0144A1 (ja) 2020-03-12
KR20210055677A (ko) 2021-05-17
TW202020107A (zh) 2020-06-01
JPWO2020050144A1 (ja) 2021-08-26
JP7380216B2 (ja) 2023-11-15
CN112639542A (zh) 2021-04-09
TWI808253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659B (zh) 吡咯亚甲基硼络合物、颜色转换组合物、颜色转换膜以及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
KR102344621B1 (ko) 색변환 조성물, 색변환 필름 그리고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디스플레이 및 조명
CN110441850B (zh) 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KR20180061165A (ko) 색변환 필름,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디스플레이 및 조명 장치
CN110612466B (zh) 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CN108139522B (zh) 颜色转换组合物、颜色转换片以及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背光单元、led芯片及led封装体
CN110945389B (zh) 颜色转换组合物、颜色转换膜以及包含其的装置
JP7290047B2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22070877A1 (ja) 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9219512A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2639542B (zh) 颜色转换材料、颜色转换部件、光源单元、显示器、照明装置、颜色转换基板及油墨
CN110832361B (zh) 颜色转换组合物、颜色转换片以及包含该颜色转换片的光源模组、显示器和照明装置
JPWO2017104581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JPWO2019216200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