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3711A -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3711A
CN112623711A CN202110013053.7A CN202110013053A CN112623711A CN 112623711 A CN112623711 A CN 112623711A CN 202110013053 A CN202110013053 A CN 202110013053A CN 112623711 A CN112623711 A CN 112623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lassification
connecting rod
pipeline
slee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30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130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3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3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3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3/00Sorting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 B07C3/02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3/08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using arrangements of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16Sorting according to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85Postal items, e.g. letters, parc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包括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壳,所述运输箱上设置有凹凸补偿机构,所述运输箱的内部设置有冲击分类机构,所述运输箱的内部设置有包裹保护机构,所述进料壳的内部设置有两块推板,所述进料壳的内部位于两块推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凸轮,两块所述推板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进料壳的内壁上,本发明,具有可根据装货人员将快递抛上车时的冲击力的大小进行区分快递的轻重同时将轻重不一的快递分类摆放并且在车厢受损后对快递包裹进行保护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不断得以加强,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往往集成了多条生产线。各生产线之间物流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快递运输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双十一双十二这类有大量快递包裹的情况下,每个人所购卖的快递包裹重量大小不一,而每一个快递站点的快递装车、卸货人员很多为了省事直接将堆放的快递拾取后直接抛上运输车,这样很容易造成快递包装盒的损坏甚至快递的损坏,而且快递在装箱的过程中,不在意快递的脆弱程度,经长会将易碎品放在车厢底端,将大量快递堆放在易碎快递上,极易造成快递的损坏,当物流车满载在高速上行驶时由于重量过大导致惯性也过大,一旦在雨雪天气发生追尾或者磕碰事故极易导致车厢变形或开裂导致车厢内所装载的快递包裹损坏。
因此,设计可根据装货人员将快递抛上车时的冲击力的大小进行区分快递的轻重同时将轻重不一的快递分类摆放并且在车厢受损后对快递包裹进行保护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包括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壳,所述运输箱上设置有凹凸补偿机构,所述运输箱的内部设置冲击分类机构,所述运输箱的内部设置有包裹保护机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壳的内部设置有两块推板,位于所述进料壳内左侧的推板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块,所述进料壳内左侧的推板为第二电磁块,所述进料壳的内部位于两块推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凸轮,两块所述推板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进料壳的内壁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冲击分类机构包括分类壳,所述分类壳的内侧中央设置有夹持柱,所述夹持柱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转接球,所述转接球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转接球的连接口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的左端,所述分类壳的内侧位于夹持柱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类壳的内部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分类壳的左半部分内设置有固体粉末,所述分类壳的右半部分内设置有气体,所述分类壳的左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感应块,所述分类壳的右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感应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凹凸补偿机构包括贴合在运输箱表面的拉伸网,所述拉伸网的一侧固定有气囊,所述运输箱的内壁上贴合有感应膜,所述感应膜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感应轴,所述感应轴的另一端固定有感应头,所述感应轴上设置有反馈组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馈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第一电磁块电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十字架,所述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分别与十字架滑动连接,所述十字架的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纵向滑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感应板,所述纵向滑块与十字架底端均具有电磁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内部通过管路套接在十字架远离滑孔的一端,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感应板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包裹保护机构包括旋转抬升部,所述旋转抬升部的上方分别与第一感应块和第二感应块电连接,所述旋转抬升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处理仓,所述旋转抬升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仓,所述旋转抬升部的左端固定有第一L型连接杆,所述第一L型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处理仓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抬升部的右端固定有第二L型连接杆,所述第二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L型连接杆与第二承载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抬升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壳,所述控制壳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所述控制壳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一处理仓的内部底端,所述控制壳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二处理仓的内部底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壳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的左半部分,所述控制壳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的右半部分,所述第一处理仓的左端位于第一承载板上套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贯穿分类壳位于分类壳的内部与转接球套接,所述第二处理仓内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的右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凹凸补偿机构,当运输箱发生变形时,该机构启动对运输箱进行恢复,避免运输箱变形后挤压内部的包裹对包裹造成破坏;通过设置有冲击分类机构,该机构能够根据快递投入装置时所造成的冲击力的大小区分快递的重量进行分类,同时装置受冲击较大时警告装货人员;通过设置有包裹保护机构,当运输箱因为外力受损破裂后可以对其内部所装载的快递进行保护避免快递受雨水侵蚀而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运行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凹凸补偿机构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感应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进料壳;101、凸轮;102、分类壳;103、夹持柱;104、转接球;105、第二感应块;106、第一感应块;107、旋转抬升部;108、第一处理仓;109、第二处理仓;110、控制壳;200、运输箱;201、气囊;202、感应头;300、反馈组件;3001、旋转轴;3002、第一连接杆;3003、十字架;3004、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包括运输箱200,其特征在于:运输箱200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壳100,运输箱200上设置有凹凸补偿机构,运输箱200的内部设置有冲击分类机构,运输箱200的内部设置有包裹保护机构;凹凸补偿机构的作用在于当运输箱发生变形时,该机构启动对运输箱进行恢复,避免运输箱变形后挤压内部的包裹对包裹造成破坏;冲击分类机构的作用在于该机构能够根据快递投入装置时所造成的冲击力的大小区分快递的重量进行分类,同时装置受冲击较大时警告装货人员;包裹保护机构的作用在于当运输箱因为外力受损破裂后可以对其内部所装载的快递进行保护避免快递受雨水侵蚀而损坏。
进料壳100的内部设置有两块推板,位于进料壳100内左侧的推板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块,所述进料壳100内左侧的推板为第二电磁块,进料壳100的内部位于两块推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凸轮101,两块推板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进料壳100的内壁上;
冲击分类机构包括分类壳102,分类壳102的内侧中央设置有夹持柱103,夹持柱10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转接球104,转接球104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口,转接球104的连接口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端,分类壳102的内侧位于夹持柱10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膜;
分类壳102的内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内设置有固体粉末,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内设置有气体,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感应块106,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感应块105;
凹凸补偿机构包括贴合在运输箱200表面的拉伸网,拉伸网的一侧固定有气囊201,运输箱200的内壁上贴合有感应膜,感应膜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感应轴,感应轴的另一端固定有感应头202,感应轴上设置有反馈组件300;
反馈组件300包括旋转轴3001,旋转轴3001与第一电磁块电连接,旋转轴3001上固定有短杆,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02,第一连接杆300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旋转轴3001的一侧设置有十字架3003,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分别与十字架3003滑动连接,十字架3003的一端开设有滑孔,纵向滑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3004,第二连接杆3004与滑孔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004的另一端焊接有感应板,纵向滑块与十字架3003底端均具有电磁性;
气囊201的内部通过管路套接在十字架3003远离滑孔的一端,气囊201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感应板上;
包裹保护机构包括旋转抬升部107,旋转抬升部的上方分别与第一感应块106和第二感应块105电连接,旋转抬升部10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处理仓108,旋转抬升部10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仓109,旋转抬升部107的左端固定有第一L型连接杆,第一L型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一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处理仓108滑动连接,旋转抬升部107的右端固定有第二L型连接杆,第二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第二L型连接杆与第二承载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
旋转抬升部107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壳110,控制壳110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一处理仓108的内部底端,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二处理仓109的内部底端;
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第一处理仓108的左端位于第一承载板上套接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贯穿分类壳102位于分类壳102的内部与转接球104套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处理仓109位于第二处理仓109内;
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第一处理仓108的左端位于第一承载板上套接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贯穿分类壳102位于分类壳102的内部与转接球104套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处理仓109位于第二处理仓109内;
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第一处理仓108的左端位于第一承载板上套接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贯穿分类壳102位于分类壳102的内部与转接球104套接,第二处理仓109内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端;
当快递包裹开始装箱时,逆时针旋转凸轮,凸轮顶端的凸起部分挤压进料壳内部左侧的推板,此时第一、第二电磁块脱离贴合,旋转轴停止自转,快递员将快递丢上运输箱时,快递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分类壳内部的转接球内,若此转接球以及转接球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受到的撞击较小,第二连接杆无太大反应,则证明此时快递较轻或快递员装车的过程中用力较轻,若转接球以及转接球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受到的撞击较大,则证明此时快递对装置造成的冲击较大,即快递员在装车时进行大力抛投快递,第二连接杆被压缩进行位移,其一端的纵向滑块在十字架内滑动后移,直至与十字架纵向底端相接,二者接触后导电形成电磁块相互排斥,纵向滑块被迅速推出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顶端的感应板进行推出击打快递员,该步骤作用在于通过感应被装车的快递对装置所受的冲击大小判断此时快递员是否随意抛投快递,若快递员随意抛投快递则对快递员进行惩罚提醒快递员轻拿轻放;
当快递进入转接球后旋转夹持柱,带动转接球以及其内部装载的快递进行旋转,若此时进入转接球内的快递较轻则转接球所受的惯性较小不会被甩出夹持柱而触碰分类壳,当快递旋转至分类壳最右方时通过管路导入第一处理仓内位于第一承载板的上方,第一L型连接杆上的第二弹簧作用在于当第一承载板上装载了较多轻质快递时,通过弹簧的拉力保证第一承载板不会下移过多,使得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处理仓的顶端始终对快递进行夹持不会晃动掉落,若此时进入转接球内的快递重量中等,则转接球所受的惯性大于转接球内装载轻质快递的时的惯性,夹持柱带动转接球刚开始进行旋转时,转接球不会被甩出,当旋转一端时间后较重的快递才会与转接壳一同脱离夹持柱,撞击第二感应快,第二感应快控制旋转抬升部进行抬升,此时将旋转抬升部进行旋转调换第一L型连接杆和第二L型连接杆以及各自下方承载板的位置,较重的快递通过管路进入第一处理仓内位于第二承载板的上方,若此时进入转接球内的快递最重,则此时旋转球所受到的惯性最大,刚开始旋转夹持柱时,转接球就会被甩出触碰第二感应块,第二感应块驱动旋转抬升部进行抬升,转接球继续旋转当其再次触碰第一感应块时,旋转抬升部在第一感应块的控制旋转抬升部快速下降,此时第二承载板上较重的快递受惯性在空中产生停留,则最重的快递通过管路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位于较重的快递下方,该步骤的作用在于利用重量不一的快递对转接球造成的惯性不同对其进行区分,保证最轻的快递在上方,最重的快递在下方,避免快递随意摆放导致轻质快递受大重量的快递挤压而损坏;
当快递装车完毕后顺时针旋转凸轮,进料壳内部左侧的推板不受挤压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与其下方的第一电磁块接触控制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轴一侧的短杆带动第一连接杆进行旋转,第一连接杆两端的纵向滑块以及横向滑块在十字架内旋转,同时与纵向滑块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以及感应板不断在滑孔内滑动,在快递车在行驶的过程重旋转感应轴,感应轴在运输箱内不断旋转,若此时快递车因雨雪天气视野不佳而产生追尾或撞车事故,当运输箱受到撞击而产生变形后,运输箱的箱体内凹,则当感应轴旋转时内凹的运输箱体挤压感应轴,此时第二连接杆以及其顶端的感应板受更大的压力,纵向滑块在十字架内滑动后移,直至与十字架纵向底端相接,二者接触后导电形成电磁块相互排斥,纵向滑块被迅速推出带动与之固定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顶端的感应板进行推出对该内凹处进行撞击复位,该步骤实现了当运输箱收到撞击变形时能及时检测并且将变形内凹处进行复位,避免运输箱变形挤压使其内装载的快递受损;当纵向滑块在十字架内滑动后移的过程重,将十字架内的空气通过管理挤压进气囊内,气囊充气膨胀,当纵向滑块带动第二连接杆以及感应板快速推出时,感应板通过拉绳拉动气囊,将其内膨胀的空气进行挤压,当气囊被拉伸挤压后带动贴合在运输箱表面的拉伸网对运输壳进行限位,该步骤实现了避免上一步骤中感应头对内凹的部分撞击过大导致运输箱的外壁凸起造成变形;
当运输车在雨雪天气受撞击变形导致运输箱开裂后,雨雪会通过裂缝渗透进运输箱内滴落在快递包装壳上,同时感应头不断感应运输箱的变形处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加压分类壳的内壁,将分类壳左半部分内的固体粉末通过管路导入至第一处理仓的内部底端,本发明中该固体粉末优选为生石灰,控制壳向其左端的管路内泵送制冷剂,滴落在快递包装壳上的雨水受冷凝固结冰粘接在快递包装壳的外部,该步骤实现了避免雨水渗透进快递包装壳导致快递受损,在感应头不断撞击的过程中同时也将分类壳右半部分内的气体通过管路泵送至第二分类仓的内部底端,在本发明中该气体优选为氢气,第二处理仓内的第二承载板在运输箱受道震动时不断晃动,位于第二L型连接杆与第二承载板连接处的第二弹簧不断伸出收缩挤压下方的氢气,当运输车受撞击时第二承载板所受的震动最大,此时氢气被压缩至一定浓度时爆炸,对第二承载板产生较大的晃动,通过震动力将凝结在快递包装壳上的冰块进行震碎脱离,该步骤实现了直接将快递包装壳外部所凝结的冰块进行剥离,避免去除快递时其外部的冰块融化使得快递包装壳受潮甚至损伤快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包括运输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200)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壳(100),所述运输箱(200)上设置有凹凸补偿机构,所述运输箱(200)的内部设置有冲击分类机构,所述运输箱(200)的内部设置有包裹保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壳(100)的内部设置有两块推板,位于所述进料壳(100)内左侧的推板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块,所述进料壳(100)内左侧的推板为第二电磁块,所述进料壳(100)的内部位于两块推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凸轮(101),两块所述推板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进料壳(100)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分类机构包括分类壳(102),所述分类壳(102)的内侧中央设置有夹持柱(103),所述夹持柱(10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转接球(104),所述转接球(104)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转接球(104)的连接口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端,所述分类壳(102)的内侧位于夹持柱(10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壳(102)的内部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内设置有固体粉末,所述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内设置有气体,所述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感应块(106),所述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感应块(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补偿机构包括贴合在运输箱(200)表面的拉伸网,所述拉伸网的一侧固定有气囊(201),所述运输箱(200)的内壁上贴合有感应膜,所述感应膜的中央通过轴承连接有感应轴,所述感应轴的另一端固定有感应头(202),所述感应轴上设置有反馈组件(3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组件(300)包括旋转轴(3001),所述旋转轴(3001)与第一电磁块电连接,所述旋转轴(3001)上固定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002),所述第一连接杆(300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所述旋转轴(3001)的一侧设置有十字架(3003),所述纵向滑块和横向滑块分别与十字架(3003)滑动连接,所述十字架(3003)的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纵向滑块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3004),所述第二连接杆(3004)与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004)的另一端焊接有感应板,所述纵向滑块与十字架(3003)底端均具有电磁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01)的内部通过管路套接在十字架(3003)远离滑孔的一端,所述气囊(201)的外表面上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感应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保护机构包括旋转抬升部(107),所述旋转抬升部的上方分别与第一感应块(106)和第二感应块(105)电连接,所述旋转抬升部(10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处理仓(108),所述旋转抬升部(107)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处理仓(109),所述旋转抬升部(107)的左端固定有第一L型连接杆,所述第一L型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处理仓(108)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抬升部(107)的右端固定有第二L型连接杆,所述第二L型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L型连接杆与第二承载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抬升部(107)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壳(110),所述控制壳(110)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所述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一处理仓(108)的内部底端,所述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第二处理仓(109)的内部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110)的左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左半部分,所述控制壳(110)的右端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半部分,所述第一处理仓(108)的左端位于第一承载板上套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贯穿分类壳(102)位于分类壳(102)的内部与转接球(104)套接,所述第二处理仓(109)内通过管路套接在分类壳(102)的右端。
CN202110013053.7A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Pending CN112623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3053.7A CN112623711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3053.7A CN112623711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3711A true CN112623711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3053.7A Pending CN112623711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371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904A1 (de) * 2013-03-21 2014-09-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von gegenständen
CN105883370A (zh) * 2016-06-13 2016-08-24 南华大学 转塔式快递分拣单元
CN106044127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实现自动分离的转盘式离心装置与方法
CN106144554A (zh) * 2015-05-11 2016-11-23 株式会社东芝 物品分拣装置
CN106824813A (zh) * 2017-03-23 2017-06-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车载便携式智能快递分类填充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6904A1 (de) * 2013-03-21 2014-09-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von gegenständen
CN106144554A (zh) * 2015-05-11 2016-11-23 株式会社东芝 物品分拣装置
CN105883370A (zh) * 2016-06-13 2016-08-24 南华大学 转塔式快递分拣单元
CN106044127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可实现自动分离的转盘式离心装置与方法
CN106824813A (zh) * 2017-03-23 2017-06-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车载便携式智能快递分类填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39C (zh) 改进的分拣传送装置
CN107555156B (zh) 一种物料装卸装置
CN104909176A (zh) 自动化水果翻箱下料及果箱回收生产线
CN112623711A (zh)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运输用高稳定性包裹搬运转移装置
CN114261785A (zh) 一种物流仓库自动卸货码垛机
CN211678869U (zh) 一种圆形纸餐盘的自动码垛机
CN113184323A (zh) 物流运输用电子信息采集装置
CN117074469A (zh) 包裹破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118039B (zh) 一种垃圾运载自动分类和卸载匹配系统和方法
CN206966135U (zh) 一种柚果分级装置
CN109572527A (zh) 一种自带吊臂的多功能冷藏运输车
CN210358070U (zh) 易拉罐自动分选及压扁设备
CN112742738A (zh) 一种智能分拣装置
CN206901111U (zh) 室外大型容器回收机
CN220072453U (zh) 一种仓储物流分拣设备
JPS58224917A (ja) 穀物入袋自動移送装置
CN217807068U (zh) 一种应变计分离装置
CN212354651U (zh) 一种吨袋防坠落装置
CN112934714B (zh) 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
CN216511612U (zh) 一种在线仓储装车线
CN218370605U (zh) 一种物流车卸货装置
CN114803494B (zh) 一种铝片快速且稳定的上料装置
CN219442483U (zh) 玻璃瓶金属碎屑的吹渣装置
CN218809083U (zh) 全自动高速拆垛机
CN219150832U (zh) 一种瑕疵玻璃啤酒瓶清理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