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9894A -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9894A
CN112599894A CN202011445092.6A CN202011445092A CN112599894A CN 112599894 A CN112599894 A CN 112599894A CN 202011445092 A CN202011445092 A CN 202011445092A CN 112599894 A CN112599894 A CN 112599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section
packaging
lay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50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烽
李素丽
李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50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9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32B2307/7265Non-perme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软包电池包括:电芯以及铝塑膜;电芯位于上下两层铝塑膜之间;铝塑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铝层与PP层,两层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以使两层铝塑膜的PP层形成为一体结构;封装部远离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封装部朝向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电芯以及铝塑膜;使用上封头与下封头将两层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上封头的封装面形成为台阶面或倾斜斜面,下封头的封装面与上封头的封装面沿水平面对称。本发明提供的软包电池,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离不开电池,其中,软包电池因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容量大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包括电芯以及包覆电芯的铝塑膜外壳,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铝塑膜存在进水的可能导致铝塑膜内部的电芯失效,为了防止水穿过铝塑膜外壳导致电芯失效,通常通过设置密封的塑料外壳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等级,例如,动力电芯采用pack外壳(塑料外壳)将防水等级提高为IP67,具体而言,将多个软包电池电连接后放置在封闭的塑料外壳中,进而通过塑料外壳提高电池的防水等级。
然而,设置密封的塑料外壳会提高电池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软包电池通过使用塑料外壳提高电池的防水性能,塑料外壳会提高软包电池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包括:电芯以及铝塑膜;
所述电芯位于上下两层所述铝塑膜之间;
所述铝塑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铝层与PP层,两层所述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以使两层所述铝塑膜的PP层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封装部远离所述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部的两层铝层倾斜设置,所述封装部的两层铝层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逐渐减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减小封装部的PP层远离电芯一端的面积,提高电芯的防水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部包括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顺次连接且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小于第二封装段的厚度;所述第二封装段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电芯,所述第二封装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封装部设置成包括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且第一封装段的厚度小于第二封装段的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水汽从封装部的PP层渗透入软包电池的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圆滑过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的连接处的铝层发生破损。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宽度与所述封装部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4-0.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软包电池在热熔封装后还需要对封装部进行折边,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之间的连接处位于折边位置,避免因折边造成铝塑膜破损。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封装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之间的比值大于1.13。可以保证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提升较为显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部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之间,所述过渡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所述过渡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封装段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封装部的厚度较厚时,在显著提升软包电池防水性能的基础上,设置过渡段可以避免因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厚度相差过大造成的封装部的铝层发生破损。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渡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1.26-1.7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避免过渡段与第一封装段的厚度相差过大造成的铝层发生破损。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层铝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层铝层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逐渐减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缩小第一封装段远离电芯一端的PP层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电芯以及铝塑膜,所述铝塑膜经冲压后形成凹坑,所述电芯放置在所述凹坑内部;
将所述铝塑膜对折后利用封头使两层所述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
所述封头包括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铝塑膜位于所述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上层的所述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上层的所述铝塑膜,所述下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下层的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下层的所述铝塑膜,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间距缩小以将两层铝塑膜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
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形成为台阶面或倾斜斜面,所述下封头的封装面与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沿水平面对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采用上述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两层铝塑膜在热熔封装阶段形成的封装部在远离电芯一侧的PP层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小,提高了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同时,软包电池的生产不需要额外工序,软包电池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软包电池包括电芯以及铝塑膜,电芯位于上下两层铝塑膜之间;铝塑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铝层与PP层,两层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以使两层铝塑膜的PP层形成为一体结构;封装部远离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封装部朝向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这样,封装部远离电芯一端PP层的厚度减小,即减小了封装部的PP层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面积,继而减小了水汽吸附以及扩散的通道,进而提高了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另外,不需要另外加工塑料壳,软包电池的生产成本不会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封装部左端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铝塑膜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芯;
200-铝塑膜;
210-尼龙层;
220-铝层;
230-PP层;
240-封装部;
241-第一封装段;
242-第二封装段;
243-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包括电芯100以及包覆电芯100的铝塑膜200外壳,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铝塑膜200存在进水的可能导致铝塑膜200内部的电芯100失效,例如,水汽进入电芯100会导致电芯100出现黑斑以及水渍纹,甚至会导致电芯100的容量损失和产生气体。为了防止水穿过铝塑膜200外壳导致电芯100失效,通常通过设置密封的塑料外壳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等级,例如,动力电芯100采用pack外壳(塑料外壳)将防水等级提高为IP67,具体而言,将多个软包电池电连接后放置在封闭的塑料外壳中,进而通过塑料外壳提高电池的防水等级。然而设置密封的塑料外壳又会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即使通过密封的塑料外壳将防水等级提高至IP67也只能防止短暂浸泡,在数年或者十数年的使用时间里,仍然会有水汽进入到电芯100内部。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发明人发现,水汽进入软包电池内部主要通过封装部240的PP层230,也即是说,封装部240的PP层230远离电芯100的一端即图1中封装部240的PP层230左端暴露在空气中为外界水汽进入软包电池的内部提供了条件。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831013250000051
其中,m为外界渗入软包电池内部水的质量;J为水汽扩散通量,
Figure BDA0002831013250000052
为菲克第一扩散定律;C为外界水汽浓度;L为封装部240的宽度;S为PP层230暴露在外的面积;t为时间。根据公式可知,减少PP层230暴露在外的面积或者增加封装部240的宽度均能够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然而,软包电池的封装部240宽度具有限制,不可能一直增大,如果可以减少封装部240远离电芯100的一端的PP层230厚度,例如,两层铝塑膜200在热熔封装阶段使封装部240远离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少,这样可以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加工工序,使得软包电池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软包电池,包括:电芯以及铝塑膜;电芯位于上下两层铝塑膜之间;铝塑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铝层与PP层,两层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以使两层铝塑膜的PP层形成为一体结构;封装部远离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封装部朝向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这样,封装部在远离电芯的一端PP层的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少,从而可以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软包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封装部左端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铝塑膜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包括电芯100以及包覆电芯100的铝塑膜20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电芯100即为电池中储存释放电能的部件,其包括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电芯100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片中脱出嵌入负极片中,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片中脱出嵌入正极片中,利用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芯100的充放电,进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本实施例对于电芯10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2所示,铝塑膜200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210、铝层220与PP层230,铝层220位于尼龙层210与PP层230之间。示例性地,尼龙层210包括PA(Polyamide,尼龙)、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涤纶树脂)或者二者的复合物,容易理解,尼龙层210保证了铝塑膜200的外形,从而铝塑膜200在制造成电池之前,铝塑膜200不会发生变形。铝层220即为金属铝构成,其可以防止外界的水汽渗入软包电池的内部。PP层230包括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者PP的改性复合物,PP在熔融状态下具有粘性,通过热封可以使两层铝塑膜200黏合在一起,同时可以避免铝塑膜200外壳内部的电解液直接接触到铝层220。
如图1与图3所示,电芯100位于上下两层铝塑膜200之间,两层铝塑膜200的PP层230位置相对,两层铝塑膜200的边缘热熔封装在一起使位于中部的PP层230熔融进而限定出封装部240,也即是说,封装部240即为两层铝塑膜200之间相互黏合的部分,封装部240中两层铝塑膜200的PP层230形成为一体结构。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即封装部240的a、b与c三处的厚度近似相同,封装部240的PP层230左端厚度即封装部240的PP层230暴露在外界中的面积较大,外界中的水汽容易从封装部240的PP层230左端进入,在PP层230中自左向右运动,最后渗入软包电池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保持封装部240朝向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厚度不变,减小封装部240远离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厚度,即保持封装部240的PP层230右端厚度不变,减少封装部240的PP层230左端厚度。容易理解,减少封装部240远离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厚度,即减小了封装部240的PP层230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面积,继而减小了水汽吸附以及扩散的通道,进而提高了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同时,保持封装部240朝向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厚度不变,两层铝塑膜200在热熔封装后,封装部240的右端即朝向电芯100一端的溢胶区体积不会增大,避免因溢胶区过大影响封装部240的折边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封装部240包括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顺次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封装段241位于第二封装段242的左侧即远离电芯100的一侧,第一封装段241的右端与第二封装段242的左端连接,第二封装段242的右端朝向电芯100。图3示出了,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T1小于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T2且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T2与现有技术中封装部240的厚度相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封装部240设置成包括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第一封装段241的端部与第二封装段242远离电芯10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封装部240的厚度相同,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小于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或者,也可以说,第一封装段241左端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封装段242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减少水汽从封装部240的PP层230渗透入软包电池的内部。
较佳的,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圆滑过渡。具体而言,第一封装段241的铝层220与第二封装段242的铝层220圆滑过渡。容易理解,第一封装段241的铝层220与第二封装段242的铝层220圆滑过渡,可以避免两层铝塑膜200在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240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连接处的铝层220发生破损。
示例性地,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T2与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T1之间的比值大于1.13。以厚度为153μm的铝塑膜200为例,两层铝塑膜200热熔封装后形成的封装部240厚度为220-270μm。经过实验以及理论计算,T2/T1≥1.13,此时进入软包电池内部的水分可以减少约26%。也即是说,当T2/T1≥1.13时,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有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1.47≤T2/T1≤2.07,当T2/T1≥1.47时,软包电池的进水量可减少70%以上,当T2/T1=2.07时,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趋近于零,软包电池的进水量可以减少约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封装段242与第一封装段241之间的实际比值,本实施例此处并不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与封装部240的宽度L之间的比值为0.4-0.6。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封装段242的宽度为L2,L1+L2=L。容易理解,两层铝塑膜200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240后需要对封装部240进行切边以及折边,使封装部240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越大,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越好,然而,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过大会影响热熔封装时的溢胶量以及后续的折边工序。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与封装部240的宽度L之间的比值为0.4-0.6,既保证软包电池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当需要对封装部240进行双折边时,可以避免折边位置位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的连接处,避免因折边造成铝塑膜200发生破损。
较佳的,如图4-5所示,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倾斜设置,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电芯100的一侧向远离电芯100的一侧逐渐减小。图4-5中,L1为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T1为第一封装段241的左端厚度,T2为第一封装段241的右端厚度,T3为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图5中α为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倾斜角,tanα=(T2-T1)/2L1。示例性地,α为0.2-10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倾斜角。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倾斜设置,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一封装段241远离电芯100一端的PP层230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装部240还包括过渡段243,过渡段243位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示例性地,过渡段243的左端与第一封装段241的右端固定连接,过渡段243的右端与第二封装段242的左端固定连接。图6中,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为T1、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为T3、过渡段243的厚度为T2。过渡段243的厚度大于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过渡段243的厚度小于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即T3>T2>T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封装部240的厚度较厚时,设置过渡段243可以避免铝塑膜200在热熔封装后形成的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的厚度相差过大而造成铝层220发生破损。另外,过渡段243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图6中过渡段243的数量为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过渡段243的数量设置成多个且多个过渡段243的厚度均不相同,示例性地,可以将过渡段24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过渡段243位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其中,厚度较薄的过渡段243与第一封装段241固定连接,较厚的过渡段243与第二封装段242固定连接。
示意性地,当过渡段243的数量为一个时,过渡段243的厚度T2与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T1之间的比值为1.26-1.74。容易理解,过渡段243的作用主要用于承接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过渡段243的厚度位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即可,而当过渡段243的厚度T2与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T1之间的比值为1.26-1.74时,封装段易于加工且可以避免过渡段243的厚度与第一封装段241的厚度相差过大造成过渡段243与第一封装段241之间的连接处发生铝层220破损。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为L1、过渡段243的宽度为L2、第二封装段242的宽度为L3、封装部240的宽度为L,L1+L2+L3=L。为了使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有明显提高,需使0<(L1+L2)/L≤0.7而当0.4≤(L1+L2)/L≤0.6时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最佳。为了避免封装部240在后续折边的过程中,折边位置位于过渡段243与第一封装段241以及过渡段243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的连接处,将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与过渡段243的宽度L2之间的比值设置在0.5-2之间。
下面通过实验验证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案。
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与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软包电池进行对比。在60℃以及95%RH的条件下存储不同的时间,定期利用卡尔费休法测试进入软包电池内部的水含量。需要说明的是,两组实验数据中软包电池的其他结构保持一致,进行单因子实验。由于真实的软包电池难以测试出内部的水含量,因此采用空的铝塑膜200外壳,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封装工艺封装后注入定量的DMC(Dimethyl carbonate,碳酸二甲酯)来模拟真实的软包电池。
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L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L2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两组实验数据中,软包电池的初始含水量均约为1.7ppm,随着存储时间的增长,现有的软包电池内部进水量为30.1ppm;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在存储30天后软包电池内部的进水量仅为6.7ppm,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内部进水量相对于现有的软包电池可以减少79.7%。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当封装部240包括过渡段243时,可以将封装部240的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倾斜设置,使第一封装段241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电芯100的一侧向远离电芯100的一侧逐渐减小。容易理解,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封装段241的左端厚度即封装部240的PP层230暴露在外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软包电池,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封装部240的两层铝层220倾斜设置,其中,封装部240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电芯100的一侧向远离电芯100的一侧逐渐减小,且铝层220部设置有台阶面。值得一提的是,当封装部240存在台阶面时,例如图3所示软包电池,需保证第一封装段241的宽度L1与封装部240的宽度L之间的比值在0-0.7范围内,否则,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连接的台阶面会影响封装部240的后续折边工序,即封装部240在折边过程中,若折边位置位于第一封装段241与第二封装段242之间的连接处,折边容易造成铝层220发生破损。图9所示软包电池,封装部240不存在台阶面,故而不会影响封装部240的后续折边工序。
示例性地,封装部240的左端厚度为T1、封装部240的右端厚度为T2,封装部240的宽度为L,封装部240的两层铝层220之间的倾斜角为α,tanα=(T2-T1)/2L。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α的大小,示例性地,α在0.2-5度之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以使封装部远离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封装部朝向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进而提高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电芯以及铝塑膜,将铝塑膜进行冲压以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的凹坑,容易理解,凹坑的形状与大小与电芯相匹配,将电芯放置在凹坑内部。
将铝塑膜对折后利用封头使上下两层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示例性地,封头包括上封头与下封头,两层铝塑膜位于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且两层铝塑膜的PP层位置相对。容易理解,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上层的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上层的铝塑膜,下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下层的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下层的铝塑膜,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间距缩小以将两层铝塑膜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
现有技术中,上封头与下封头均使用平封头,即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下封头的封装面相互平行,使用平封头热熔封装后行程的封装部如图1所示,即封装部的a、b与c处的厚度相同。本实施例中,上封头的封装面为台阶面或倾斜斜面,下封头的封装面与上封头的封装面沿水平面对称。容易理解,当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下封头的封装面为台阶面时,两层铝塑膜热熔封装后形成的封装部如图3、4、6、8所示,其中,上封头封装面与下封头封装面的台阶面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即封装部的厚度进行设置。当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下封头的封装面为倾斜斜面时,两层铝塑膜热熔封装后形成的封装部如图9所示,其中,上封头封装面与下封头封装面之间的倾斜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采用上述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两层铝塑膜在热熔封装阶段形成的封装部在远离电芯一侧的PP层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小,提高了软包电池的防水性能,同时,软包电池的生产不需要额外工序,软包电池的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以及铝塑膜;
所述电芯位于上下两层所述铝塑膜之间;
所述铝塑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尼龙层、铝层与PP层,两层所述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以使两层所述铝塑膜的PP层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封装部远离所述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小于所述封装部朝向所述电芯一端的PP层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部的两层铝层倾斜设置,所述封装部的两层铝层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部包括第一封装段与第二封装段,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顺次连接且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小于第二封装段的厚度;所述第二封装段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电芯,所述第二封装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宽度与所述封装部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0.4-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之间的比值大于1.13。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部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一封装段与所述第二封装段之间,所述过渡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所述过渡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封装段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1.26-1.74。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层铝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封装段的两层铝层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逐渐减小。
10.一种软包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电芯以及铝塑膜,所述铝塑膜经冲压后形成凹坑,所述电芯放置在所述凹坑内部;
将所述铝塑膜对折后利用封头使两层所述铝塑膜的边缘热熔封装;
所述封头包括上封头与下封头,所述铝塑膜位于所述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上层的所述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上层的所述铝塑膜,所述下封头的封装面与位于下层的铝塑膜相抵并能够加热位于下层的所述铝塑膜,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下封头之间间距缩小以将两层铝塑膜热熔封装形成封装部;
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形成为台阶面或倾斜斜面,所述下封头的封装面与所述上封头的封装面沿水平面对称。
CN202011445092.6A 2020-12-11 2020-12-11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599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5092.6A CN112599894A (zh) 2020-12-11 2020-12-11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5092.6A CN112599894A (zh) 2020-12-11 2020-12-11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894A true CN112599894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5092.6A Pending CN112599894A (zh) 2020-12-11 2020-12-11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98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106A (zh) * 2022-03-21 2022-06-0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5176376A (zh) * 2021-06-15 2022-10-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5189079A (zh) * 2022-06-16 2022-10-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658325U (zh) * 2019-03-06 2019-11-19 肇庆遨优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封装封头
CN111312937A (zh) * 2020-02-28 2020-06-19 戴姆勒股份公司 铝塑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铝塑膜的电池
CN111341946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211045483U (zh) * 2019-12-19 2020-07-1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1350857U (zh) * 2020-03-06 2020-08-25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厚度可调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封头
CN211719724U (zh) * 2020-04-13 2020-10-20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
CN211907572U (zh) * 2020-05-15 2020-11-10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的封头结构及软包电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1946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209658325U (zh) * 2019-03-06 2019-11-19 肇庆遨优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封装封头
CN211045483U (zh) * 2019-12-19 2020-07-1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1312937A (zh) * 2020-02-28 2020-06-19 戴姆勒股份公司 铝塑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铝塑膜的电池
CN211350857U (zh) * 2020-03-06 2020-08-25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装厚度可调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封头
CN211719724U (zh) * 2020-04-13 2020-10-20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封装装置
CN211907572U (zh) * 2020-05-15 2020-11-10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的封头结构及软包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6376A (zh) * 2021-06-15 2022-10-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WO2022261833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4583106A (zh) * 2022-03-21 2022-06-0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5189079A (zh) * 2022-06-16 2022-10-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CN115189079B (zh) * 2022-06-16 2023-10-03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楔形封头楔角与壳体距离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9894A (zh)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36371B1 (ko) 계단 구조의 전지셀
KR102361569B1 (ko) 가스배출수단이 구비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0895202B1 (ko) 파우치형 전지
KR100879893B1 (ko) 실링부의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JP6339592B2 (ja) 段差構造を含む電池セル
JP5793788B2 (ja) 耐水性パウチ型二次電池
JP7082665B2 (ja) 改善された冷却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101229228B1 (ko) 수분 차단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BR102018071113B1 (pt) Célula de bateria compósita
JP5206711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と該モジュール用枠体
KR2011006592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542639B (zh)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277907A (ja)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3920044U (zh) 软包电池及切边机
KR101436641B1 (ko) 진공의 수분차단방지부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6164922A (ja) 蓄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部材
JP4574979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30047002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393285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045514A (ko) 배터리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KR20210107416A (ko) 퇴화방지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210003607A (ko) 밀착형 쿨링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21922653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KR20230030811A (ko) 이중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