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2944A -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2944A
CN112572944A CN201910939400.1A CN201910939400A CN112572944A CN 112572944 A CN112572944 A CN 112572944A CN 201910939400 A CN201910939400 A CN 201910939400A CN 112572944 A CN112572944 A CN 112572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outlet
chamb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94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展球
凌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94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29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7528 priority patent/WO2021056967A1/zh
Priority to TW109121035A priority patent/TW202112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2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 B65D2501/0009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以及防溢流容器,容器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用于倒置容器时,防止容器内液体直接从出液口流出,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后端容器内的空间,将容器内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实现液体的不自动溢流,并利用液体本身张力、独立腔体、狭小液体通道,能实现对液体流出的控制,在液体充分的前提下,液体的流速和流出量取决于使用者对容器的挤压程度;在流速和流出量被控制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使用适量的液体,充分发挥液体的自身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容器防溢流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包装容器普遍采用倾倒或倒置的方式使液体流出,但该类液体包装容器无论是在使用状态还是搁置状态下,一旦发生倾倒或倒置便会自动流出液体;在使用状态下,容器一旦倾倒或倒置都会自动溢流出液体,无法控制液体的流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不仅浪费了液体本身,也给使用者带来操作上的不便。为此,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螺旋液体流道,能够在容器发生倾倒或倒置时延缓液体的流出,但该类流道仍然无法解决液体自动溢流的问题,当容器倾倒或倒置后仍然会流出容器外。
液体的流动控制在日用品上使用上更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储存较低粘度液体的塑料包装容器中,如液体洗涤剂、个人护理品、液体调味剂等;由于容器液体容易发生自动溢流,所以使用者在未将容器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之前就发生液体溢流的状况也常常发生,不仅产生了液体的浪费,也容易产生用量不当的状况。针对于需要控制液体用量的目标物体,即使容器液体出口对准了目标,在含液体的容器倾倒或倒置时,也会容易因液体重力和瞬时的冲击力让使用者难以对液体的流出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自动溢流的状况,液体容易在容器倾倒或倒置后发生大量溢流,即在使用过程中液体的流出量往往无法被控制,而过多或过少的液体用量都会显著的影响液体本身的使用效果,使得液体的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实现液体的流动过程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在搁置状态下,该类日用品普遍放置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位置,也是容易打翻或倾倒的位置,在使用者未对其进行封口的状态下,容器一旦打翻便会溅落在地面,除了浪费液体外,还有可能因为液体本身的润滑性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容器防溢流方法及防溢流容器,避免了液体容器倾倒或倒置时的液体自动流出,实现对液体流出和液体用量的控制,便于达到液体作用的最佳效果,也提高了容器内液体的使用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容器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用于倒置容器时,防止容器内液体直接从出液口流出,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后端容器内的空间,将容器内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 容器内液体。所述容器倒置时,处于容器内的液体由于重力因素会往出液口聚集,为了实现液体的不溢流,需要在液体到达出液口前满足条件容器外气压大于或等于容器内气压与容器内液体压强之和,所以在避免液体流出的前提下,利用液体本身的重力和流动性排出容器内的部分气体,从而在液体到达出液口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即容器外气压大于或等于容器内气压与容器内液体压强之和。
当容器内部分气体进行排出后,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会存在外界气体涌入容器内的趋势,所以需要利用液体本身的填充、液体的压力、液体的张力以及容器结构等防止外部空气的进入,有助于充分排出容器内部分空气,实现液体不自流的内外压力条件。当使用者需要让液体流出时,通过挤压容器即可破坏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状态,从而使液体从出液口流出;优选的,所述部分气体的体积根据容器本身容积和容器内最大液体体积而确定;当预排出的容器内部分气体全部排出时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则需要完全避免外界空气的流入;当预排出的容器内部分气体全部排出时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则可不完全避免外界空气的流入,但外界空气流入的最大值应使涌入外界气体后,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一般的容器在倒置并达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状态后,同样能让液体不再发生溢流,但其是通过初始排出部分液体才实现了本发明中的防溢流的容器内外压状态,即不能完全的防止自动溢流。而本发明就是在实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内外压状态前,在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避免了初始的液体流出,并在拦截的同时利用液体的填充和液体张力在液体流向出液口过程中排出容器内部分空气,实现了完全的防自动溢流。由于容器内的液体在倒置时不断向下流动填充,使气体无法进入。此时,液体不断的向出液口流动,容器通过不断截留和缓存往出液口流动的液体,不断的将容器内部分气体向外排出,最后达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内外压平衡状态,从而避免了最初液体的流出,实现完全的防自动溢流。
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容器会发生从小倾角到大倾角乃至完全倒置,本发明在不同倾角变化过程中,都首先排出空气,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内外气压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即实现了液体不自动溢流。基于液体不自动溢流的前提下,液体能够在容器的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后再通过挤压容器而流出,避免液体的浪费,提高了容器内液体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挤压容器使液体流出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液体流出较为准确的控制,在液体充分的前提下,液体的流出速度和流出量取决于使用者对容器的挤压程度,在流速和流出量被控制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针对不同使用场景使用适合量的液体,充分发挥液体的自身作用,达到液体作用的最佳效果。
优选的,在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为容器正置时预存于缓流腔内的空气,容器倒置或倾倒后液体进入缓流腔,液体逐步填充缓流腔,同时逐步排出原处于缓流腔内的空气,排出的空气是缓流腔内的全部空气或部分空气,只需要满足排出气体后,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内外压状态为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缓流腔设有液体进入缓流腔的液体入口,优选的,所述液体入口为设置于缓流腔底部的小孔,避免倒置时过多的液体同时涌入缓流腔,使得原缓流腔内的部分空气从液体入口处涌入容器内除缓流腔外的腔体中。
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缓流腔沿迷宫流道向出液口流动,同时逐步排出迷宫式流道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迷宫式流道由分隔的多个小腔体以及小腔体之间的连通通道构成,倒置后,液体进入并开始填充当前小腔体,再通过连通通道进入下一小腔体,不断进入并开始填充未流入液体的小腔体,直至到达出液口处的小腔体,通过连通通道在小腔体之间流动实现了迷宫式流道。倒置后,液体进入迷宫式流道,在流动的过程中依次填充液体同时排出迷宫式流道内的空气,液体通过不断填充后续流道内的空间,使后续流道内的空气从出液口排出,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迷宫式流道有助于增长液体的流动路径并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同时阻断外界气体进入内部;迷宫式流道还能减小倒置容器所引起的冲击力,避免部分液体直接冲击缓流腔的出液口,导致液体流出。
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设置有出液口或与出液口相对的腔体或流道为出液柱,缓流腔内除出液柱外的腔体为储液腔,所述出液柱和储液腔连通,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再由储液腔进入至出液柱,同时逐步排出出液柱-储液腔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通过简单的分隔将缓流腔分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简化了缓流腔的腔体结构,液体通过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进入至储液腔,填充储液腔至出液柱与储液腔的连通处,液体开始进入出液柱;在液体进入储液腔、出液柱的过程中,液体通过自身填充不断排出缓流腔内的气体,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容器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优选的,出液柱为与出液口连接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隔板垂直布置于缓流腔中,通道设置于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出液柱、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储液腔,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高于中空柱体即出液柱时进入出液柱内部,同时逐步排出储液腔和出液柱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中空柱体由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或围绕出液口与缓流腔内壁共同形成;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高于中空柱体时通过连通处进入出液柱内部流道,中空柱体将缓流腔分隔为中空柱体内部流道和中空柱体外部的储液腔,避免了液体直接由储液腔溅入至出液柱,保证了出液柱、储液腔的相对独立性。中空柱体状的出液柱还有助于缩小出液柱所占空间和口径,有利于液体自身张力对外界气体的阻挡,液体的自身张力还能进一步避免在出液口处发生液体的自流。优选的,中空柱体与储液腔是通过中空柱体与缓流腔底面之间的间隙或缺口连通的。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或,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一侧,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并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共同形成中空柱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溢流容器,容器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缓流腔,缓流腔具有腔体结构,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将缓流腔内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缓流腔有助于独立出预排出空气,在已知容器体积、容器内液体的前提下能够确定缓流腔的大小,从而使排出缓流腔内空气后的容器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倒置时,液体涌向出液口一侧,通过液体自身的填充和液体的张力等特点,不断促进缓流腔内的空气向出液口排出;但内部气压的减少会使外界气体具有进入容器的趋势,所以需要利用液体的自身体积、压力、张力和容器结构防止在液体流动和填充过程中外界气体的进入,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的容器结构包括设置供液体流动和经过的小孔。
缓流腔内设迷宫流道时,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所述迷宫式流道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交错布置;迷宫式流道有助于增长液体的流动路径并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同时阻断外界气体进入内部;迷宫式流道还能减小倒置容器所引起的冲击力,避免部分液体直接冲击缓流腔的出液口,导致液体流出。通过设置垂直布置的隔板以及交错布置的通道能够简化迷宫结构,隔板将缓流腔分隔为多个小腔体,倒置后,液体通过入液孔进入缓流腔中离入液孔最近的小腔体并填充至高于通道后,通过通道进入并开始填充下一个小腔体,不断进入和填充中间的小腔体直至液体到达直接与出液口相通或连接的小腔体;在该流动过程中,通道在缓流腔内交错布置,液体流动路径为S型;优选的,通道在相邻隔板上交错设置,以多个垂直布置的平板为例,通道在相邻平板上左右交替设置,通过交错的布置通道实现迷宫式流道。倒置后回复正置位置时,通道位于缓流腔底部,液体通过底部的通道流动至缓流腔的入液孔,液体回复至缓流腔下方。
缓流腔内设出液柱-储液腔结构时,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储液腔,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入液孔与储液腔相对,出液口连接出液柱或与出液柱相对,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出液柱、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该结构相比于迷宫式流道更加简单,减小了加工难度。倒置后,所述液体通过入液孔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高于通道后通过通道进入出液柱,同时逐步排出缓流腔内的气体。中空柱体由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或围绕出液口与缓流腔内壁共同组成,中空柱体将缓流腔分隔为中空柱体内流道和储液腔,避免了液体直接由储液腔溅入至出液柱,保证了出液柱、储液腔的相对独立性。中空柱体出液柱还有助于缩小出液柱所占空间和口径,有利于液体自身张力对外界气体的阻挡,液体的自身张力还能进一步避免在出液口处发生液体的自流。优选的,出液柱与储液腔是通过中空柱体与缓流腔底面之间的间隙或缺口连通的。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或,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一侧,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并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共同形成中空柱体。
优选的,所述入液孔设于缓流腔底部,入液孔可设置于缓流腔的底面,也可设置与缓流腔底部的侧面;优选的,所述入液孔与出液口错开设置,即入液孔与出液口不直接相对,避免进入入液孔的液体直接溅射至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通道为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的缝隙或缺口,所述通道大小相同;在液体流动并充满缓流腔的过程中,由于外界气压大于容器内部液压和内部气压之和,会存在外界空气涌入容器内的趋势,而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存在的缝隙或缺口较小,液体填充的速度大于缝隙处的流速,即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填满由隔板隔开的小空间;同时,液体本身还具有张力,所以外界气体难以通过通道进入容器内,能够避免在排气过程中气体涌入以平衡内外压强,且该结构简单易行,减小加工难度,便于生产。同样,其他有助于在液体压力及液体张力下阻挡外界气体进入容器内的结构同样可作为通道。采用相同大小的排气能够保证多个小腔体之间的液体流速保持一致,在满足防止液体溢出的同时,避免液体流出的阻力,达到良好的系统平衡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流腔底部包括倾斜面,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设置于倾斜面的最低侧;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设置于倾斜面的最低侧时,有助于容器倒置倒出液体后正置容器时液体的回流,避免使用后正置的容器内缓流腔存在较多残留。优选的,缓流腔底面设置为倾斜面。
优选的,容器上设有密封结构,用于密封出液口;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是封膜或出液口盖或出液口塞等,以满足产品销售流通及储存需求。
优选的,容器上设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倒置时,使用者挤压容器后液体到达出液口并经出液通道向外流出;出液通道便于在使用液体容器时对准被使用物体,引导液体流出方向,也有助于增加内部可排出空气的空间,同时增加液体流道的长度,在控制自流同时实现缓流。在设有出液通道的前提下,密封结构设置于出液通道出口处,用于阻止容器内液体流出。
优选的,缓流腔底面设为倾斜的可拆卸底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后端容器内的空间,将容器内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使容器在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实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内外气压状态,从而防止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溢流;由于容器内外压力的相对平衡,缓流腔内液体流通的缺口或缝隙相对于容器较小,液体的张力得到利用;此时,采用挤压容器使液体流出的方式能够对液体流出实现较为准确的控制,在液体充分的前提下,液体的流出速度和流出量取决于使用者对容器的挤压程度,在流速和流出量被控制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针对不同使用场景使用适合量的液体,充分发挥液体的自身作用。设有迷宫式流道的缓流腔能够有效的利用液体的张力和压力实现充分的排气,并有效的避免了外界气体通过迷宫式缓流腔进入容器内部,在液体进入缓流腔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液体喷溅至出液口,进一步保证了液体的不自动溢流;迷宫式流道还能延缓液体的流速并减弱倒置所引起的冲击力,实现缓流腔内缓慢而充分排气的液体流动。设有出液柱-储液腔的缓冲腔则利用简单的隔板对缓流腔进行分隔,实现了相对独立的出液柱和储液腔,并同样在液体填充缓流腔的过程中不断排出容器内部分气体;其利用简单的构造实现了液体不自动溢流,简化了容器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缓流腔底部设有倾斜面,且液体入口设置在倾斜面最低侧,能够使倒置后的液体迅速回复至容器内贮存液体的腔体中,利于后续重复使用,提高容器使用的便利性。此外,在使用者未挤压容器的前提下,防止液体自动溢流能够保持容器放置位置的卫生,也能避免因润滑性液体溢流至地面而引起的危险。通过设计独立的缓流腔,独立出预排出的部分空气,使排气能够在误差允许的状态下实现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容器内外气压状态,减小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容器正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容器倒置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容器倒置后液体流动示意图(一);
图4为实施例1容器倒置后液体流动示意图(二);
图5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瓶盖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瓶盖无底盖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瓶盖有底盖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倒置后的液体流动路径图;
图10为实施例2迷宫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一);
图12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二);
图14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立体图;
图17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有底板的立体图;
图19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20为实施例4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后的液体流动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如图1所示,容器1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2,正置容器时液体位于容器1的底部,当容器倒置时,如图2所示,液体汇聚至容器1内出液口2一侧,并开始往出液口流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持内外压平衡,液体流出出液口的同时会有气体涌入容器内部,此时便无法实现防溢流。所以,为了防止容器1倒置时液体直接从出液口2流出,如图3所示,在液体流动至出液口前,通过拦截结构3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2后端容器内的空间,同时将容器内部分空气4排向出液口。如图4所示,在液体填充部分容腔并排出部分空气后,利用液体在拦截位置处的张力以及液体的填充,能够保证外部空气难以进入,使液体到达出液口2之前满足并保持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液体不会流出出液口,从而实现完全的防自动溢流。在使用状态下,使用者仅仅需要对容器进行挤压后则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从而使容器进行出液,并精准控制出液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有迷宫流道形缓流腔的容器以及基于该容器的防溢流方法,如图5 所示,所述迷宫流道形缓流腔的容器包括瓶盖5与瓶体6,所述瓶盖5与瓶体6的瓶口吻合,如图6、7所示,所述瓶盖5设有出液口51,所述瓶盖5内设有缓流腔52,所述缓流腔52内设有迷宫式流道53。
如图7、8所示,图7、8为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下有无底盖的瓶盖结构图,所述缓流腔52 底部设有底盖54,所述底盖54上设有入液孔541;倒置时,液体由入液孔541进入至缓流腔52中的迷宫式流道53;所述迷宫式流道53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531,所述隔板531与所述隔板将缓流腔分隔为多个小腔体532,所述隔板与底盖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缺口533,所述小腔体532之间通过缺口533连通,且缺口533在相邻隔板上交错布置;多个小腔体以及交错的缺口共同构成了迷宫式流道;其中隔板531形成了与实施例1中拦截结构3等同的拦截作用。
所述入液孔541和出液口51设置于相对的一侧,图9第一行为容器的纵向截面图,第二行为对应第一行状态的瓶盖内液体流动示意图,如图9中(a)所示,倒置时,液体通过入液孔541进入直接与入液孔相通的小腔体中,液体不断填充当前小腔体同时将当前小腔体中的空气通过缺口向出液口排出,如图9中的(b)(c)所示,当液体填充至缺口的高度后,处于容器内、缓流腔外的液面高度不断下降,液体仍不断流入缓流腔内,促使当前小腔体内的液体通过缺口进入并开始填充邻近的小腔体,液体不断通过缺口进入并填充未含有液体的小腔体,同时排出小腔体内的空气,直至进入和填充与出液口直接相通的小腔体,并在液体到达出液口前,使容器内外压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在上述流动过程中,如图9中的倒置时瓶盖内液体流动示意图,交错设置的缺口使液体在通过多个小腔体时形成S形流动路径,即实现了迷宫式流道。同时,缺口533相对于隔板 531和缓流腔52较小,在液体填充当前小腔体后向下一个小腔体流动时,经过缺口的液体流速小于当前小腔体液体填充的速度,所以当前小腔体在向下一个小腔体流出液体的同时自身也快速被填满,有助于阻隔外界空气的进入。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倒置时只需挤压瓶体6破坏容器内外压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状态即可向外流出液体,且由使用者施加的挤压程度决定流出量和流出速度,实现液体流出的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瓶盖5在正置时,其上表面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55,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迷宫流道形缓流腔底部平面为倾斜面,正置时,入液孔541设置于斜面的最低侧,在将倒置的容器回复正置位置时,缺口处于隔板下方,小腔体内的液体不断通过缺口向入液孔541流动,最终流动至缓流腔下方的容腔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有出液柱-储液腔式缓流腔的容器以及基于该容器的防溢流方法,所述出液柱设置于中心位置,如图11所示,含出液-储液式缓流腔的容器包括瓶盖7与瓶体 8,所述瓶盖7与瓶体8的瓶口吻合,所述瓶盖7设有出液口71,所述出液口71设置于瓶盖 7的中心位置,瓶盖7内设有缓流腔72,所述缓流腔72内设有出液柱-储液腔73。
如图12所示,所述缓流腔72内设有隔板721,所述隔板721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储液腔结构73,与出液口连接的流道为出液柱731,缓流腔内除出液柱外的腔体为储液腔732,所述出液柱、储液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底板74上设有入液孔741,正置时入液孔设置于底板的最低侧,且入液孔与出液口错开设置;其中731的侧壁形成了与实施例1中拦截结构3等同的拦截作用。
倒置后,所述液体从入液孔741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732,同时逐步将储液腔732内的空气往出液口71排出,液体填充储液腔732后再通过连通处进入出液柱731,并同时逐步将出液柱731内的空气向出液口71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的出液柱731为隔板721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中空柱体外壁与缓流腔内壁之间的腔体732,且入液孔与储液腔相对;正置时,如图13所示,所述中空柱体固定于瓶盖的下表面,中空柱体下侧则与底板之间存在缝隙722,倒置时,储液腔内的液体积累至缝隙处时,由缝隙处进入出液柱。在液体到达与出液柱相通的出液口前,容器内外压应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同时,缝隙722相对于隔板和缓流腔较小,在液体填充储液腔732后向出液柱731流动时,经过缝隙722的液体流速小于储液腔液体填充的速度,所以储液腔732在向出液柱流出液体的同时自身也快速被填满,有助于阻隔外界空气的进入。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倒置时只需挤压瓶体8破坏容器内外压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的状态即可向外流出液体,且由使用者施加的挤压程度决定流出量和流出速度,实现液体流出的控制。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瓶盖7在正置时,其上表面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75。
使用者使用后回复正置时,缝隙处于隔板下方,中空柱体的液体不断通过缝隙向储液腔流动,最终通过设置于底板上的入液孔741流动至缓流腔下方的容腔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有出液-储液式缓流腔的容器以及基于该容器的防溢流方法,所述出液口、出液柱设置于一侧,如图20所示,含出液柱-储液腔式缓流腔的容器包括瓶盖9与瓶体10,所述瓶盖9与瓶体10的瓶口吻合;如图15、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结构类似,同样采用隔板921分隔缓流腔92为出液柱-储液腔式结构,防溢盖设有出液口91,缓流腔底板94设有入液孔941,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但出液口91设置于防溢流盖9的一侧;入液孔941设置于相对的一侧,仍与储液腔直接相通;如图16、17所示,中空柱体为隔板921围绕出液口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形成。缓流腔底板94为倾斜面,正置时,入液孔941设置于底板94的最低侧。如图19所示,防溢流盖上表面同样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95。其中隔板921形成了与实施例1中拦截结构3等同的拦截作用。
本实施例中,液体从入液孔941进入缓流腔中,并开始使原缓流腔内的空气向出液口91 排出,如图20(a)(b)所示,倒置后,液体先进入储液腔并开始填充至中空柱体高度后通过隔板与底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出液柱,在该过程中不断向外排出气体。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容器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用于倒置容器时,防止容器内液体直接从出液口流出,其特征在于,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出液口后端容器内的空间,将容器内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为容器正置时预存于缓流腔内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缓流腔沿迷宫式流道向出液口流动,并暂存在缓流腔内,同时逐步排出迷宫流道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设置有出液口或与出液口相对的流道为出液柱,缓流腔内除出液柱外的腔体为储液腔,所述出液柱和储液腔连通,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再由储液腔进入至出液柱,同时逐步排出缓流腔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液柱为与出液口连接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储液腔,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高于出液柱时进入出液柱内,同时逐步排出储液腔和出液柱内的所述容器内部分空气。
6.一种防溢流容器,容器包括设置于上端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处设有缓流腔,容器倒置后,先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将缓流腔内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容器,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容器外气体-P容器内气体≥P容器内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溢流容器,其特征在于,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所述迷宫式流道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交错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溢流容器,其特征在于,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出液柱与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溢流容器,其特征在于,缓流腔底部包括倾斜面,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设置于倾斜面的最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溢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设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
CN201910939400.1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Pending CN1125729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400.1A CN1125729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PCT/CN2020/077528 WO2021056967A1 (zh) 2019-09-29 2020-03-03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及容器盖
TW109121035A TW202112621A (zh) 2019-09-29 2020-06-22 一種容器防溢流的方法、防溢流容器及容器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400.1A CN1125729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944A true CN112572944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9400.1A Pending CN112572944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294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6770A1 (fr) * 1998-03-31 1999-10-01 Dalphina Dispositif doseur pour produits fluides
CN2673812Y (zh) * 2003-11-28 2005-01-26 陈孟棕 多功型罐体结构再改进
DE202010010049U1 (de) * 2010-06-16 2010-12-09 Louis M. Gerson Co., Inc., Middleboro Flüssigkeitssieb bzw. einen Flüssigkeitsfilter, genauer gesagt ein Farbsieb bzw. einen Farbfilter sowie eine Vorrichtung zum Aufbewahren und Abgeben desselben
CN202449280U (zh) * 2012-03-07 2012-09-26 吴宇海 油壶
CN105292697A (zh) * 2015-10-28 2016-02-03 胡站伟 一种排液结构及具有该排液结构的密闭容器
CN205221416U (zh) * 2015-10-28 2016-05-11 清华大学 一种排液结构及具有该排液结构的密闭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6770A1 (fr) * 1998-03-31 1999-10-01 Dalphina Dispositif doseur pour produits fluides
CN2673812Y (zh) * 2003-11-28 2005-01-26 陈孟棕 多功型罐体结构再改进
DE202010010049U1 (de) * 2010-06-16 2010-12-09 Louis M. Gerson Co., Inc., Middleboro Flüssigkeitssieb bzw. einen Flüssigkeitsfilter, genauer gesagt ein Farbsieb bzw. einen Farbfilter sowie eine Vorrichtung zum Aufbewahren und Abgeben desselben
CN202449280U (zh) * 2012-03-07 2012-09-26 吴宇海 油壶
CN105292697A (zh) * 2015-10-28 2016-02-03 胡站伟 一种排液结构及具有该排液结构的密闭容器
CN205221416U (zh) * 2015-10-28 2016-05-11 清华大学 一种排液结构及具有该排液结构的密闭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0870B2 (ja) 粉末状製品、特に凝集挙動の傾向がある粉末状製品用の嵌着品および容器
US3851800A (en) Plural chambered, gravity oriented dispenser
RU2256038C2 (ru) Дозатор для дезинфицирующих/дезодорирующих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ых жидкостей,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туалетных бачков
CN211140189U (zh) 一种防溢流盖
JP2009149375A (ja) 液体製品を小出しするための小出し装置
US3146919A (en) Ball follower dispenser
CA2153232C (en) Multi-outlet fluid dispenser pouch
US4756433A (en) Dispensing container
US3402860A (en) Combination closure and liquid metering dispenser for squeeze bottles
CN112572944A (zh)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
JP2011136764A (ja) 注出容器
CN210618954U (zh) 一种防溢流盖
CN210618964U (zh) 一种容器盖
JP5312851B2 (ja) 液体注出容器
US20140245530A1 (en)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Valve Means
JP4876854B2 (ja) ノズルヒンジキャップ
JPH1081356A (ja) 液体注出具
CN206318188U (zh) 一种具有限量功能的液体包装器皿
WO2021056967A1 (zh) 一种容器防溢流的方法及防溢流容器及容器盖
US3146923A (en) Measured-dose slide valve dispenser
CN210527077U (zh)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JP603335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CN112093258B (zh) 自关闭液体包装容器及控制容器出液的方法
CN214825626U (zh) 自关闭容器瓶盖
CN213110529U (zh) 一种自关闭液体包装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