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1925B -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 Google Patents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1925B
CN112571925B CN201910920548.0A CN201910920548A CN112571925B CN 112571925 B CN112571925 B CN 112571925B CN 201910920548 A CN201910920548 A CN 201910920548A CN 112571925 B CN112571925 B CN 112571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swing arm
direct
rotary screen
direct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5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1925A (zh
Inventor
钟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05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1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1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1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1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1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包括圆网转印组件以及位于圆网转印组件下方的承压拱形架。圆网转印组件包括预制有花型图案的圆网版辊和用于将圆网版辊上的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的转印辊。转印辊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圆网版辊下方,使得转印辊位于圆网版辊和承压拱形架之间。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直驱装置,用于直接驱动所述圆网转印组件以进行相应的操作。承压拱形架的顶部构造成圆弧形,使得在转印辊与待印的所述织物密合接触时,承压拱形架与转印辊以圆压圆的方式向待印的所述织物施加压力。

Description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纺织工业的印染机械。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背景技术
圆网印花机于1963年由荷兰斯托克公司首创。虽然圆网印花机历史不长,但却发展迅速。其具有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对织物适应性强等优点。圆网印花机适用于对化纤织物、针织物、轻薄织物等进行印花,且能够获得花型活泼、色泽鲜艳的效果,并且能够避免传色等缺陷。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圆网印花机成为纺织品印花的主流产品,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在众多的印花技术和设备(比如圆网印花、平网印花、辊筒印花、台板印花、转移印花、数码喷墨印花等)中,转移印花因为其精细度高、层次感强、且适合大批量生产而广受关注。因此,将圆网印花机应用于转移印花领域、与转移印花结合起来是印染机械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常见的圆网转移印花机通常使用诸如齿轮副之类的机械传动机构。这样的机械传动机构由于齿隙间存在摩擦和误差,难以高速运行且难以进行高精度控制,生产可靠性较差。另外,这样的机械传动机构通常裸露于印花机的外部,需要定期维护(比如加油润滑等)并引起较高的维护成本。因此,存在着对现有的圆网转移印花机进行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可以包括圆网转印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下方的承压拱形架。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可以包括预制有花型图案的圆网版辊和用于将圆网版辊上的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沿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圆网版辊下方,使得所述转印辊位于所述圆网版辊和所述承压拱形架之间。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直驱装置,用于直接驱动所述圆网转印组件以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承压拱形架的顶部构造成圆弧形,使得在所述转印辊与待印的所述织物密合接触时,所述承压拱形架与所述转印辊以圆压圆的方式向待印的所述织物施加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拱形架构造成一体式的“n”形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拱形架包括下部支撑件和位于所述下部支撑件上的弧形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部支撑件由“H”形钢或“工”字形钢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件由不锈钢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部支撑件与所述弧形件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部支撑件与所述弧形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压拱形架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弧形件相对于所述下部支撑件的高低,以确保所述弧形件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良好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一直驱装置,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圆网版辊和转印辊的支架,所述第一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并且构造成在竖直方向上可操作地升降所述圆网转印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直驱装置包括第一永磁直驱电机和将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与所述支架互连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并且能够将该旋转运动转化成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线性运动,以使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的支架固定地连接的第一连接元件和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固定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螺纹连接,使得在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跟随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旋转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以升降所述圆网转印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一者,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另一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一体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二直驱装置,所述第二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圆网版辊的一端的闷头的外表面,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圆网版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直驱装置包括环形的第二永磁直驱电机,所述第二永磁直驱电机包括分段式定子和分段式转子,所述分段式转子通过分段式的转子支架安装在所述闷头的外表面,所述分段式定子套装在所述分段式转子的外围并与所述分段式转子同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三直驱装置,所述第三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印辊的辊轴的一端,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转印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直驱装置包括具有定子和转子的第三永磁直驱电机,所述第三永磁直驱电机的定子包括呈环状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的铁芯以及缠绕在铁芯上的绕组,并且所述第三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通过涨紧套安装在所述转印辊的辊轴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偏心离合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转印辊抵压所述圆网版辊的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心离合机构包括致动器、偏心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致动器和偏心套的连接机构,所述偏心套能够在所述致动器的致动下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印辊的一个轴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偏心套内,并且所述转印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偏心套的中心轴线构造成不共线,使得所述偏心套的转动能够导致所述转印辊和所述圆网版辊之间的距离和压力发生变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致动器为伺服电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彼此连接的丝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至所述致动器,而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在丝杆套筒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圆网版辊的中空内部的刮刀组件、以及刮刀调节机构,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刮刀,所述刮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刮刀相对于所述圆网版辊的内表面的位置和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刮刀调节机构可以包括摆臂和用于致动摆臂的摆臂致动装置。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一端与摆臂致动装置连接,而第一摆臂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部分成角度地固定连接。在第一摆臂部分上设置有枢转部,使得在被摆臂致动装置致动时,所述第一摆臂部分能够围绕该枢转部枢转并且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枢转致使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相应地移动;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的移动使所述刮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网版辊的内表面,从而调节刮刀在圆网版辊内的位置以及刮刀与圆网版辊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刮刀调节机构可以包括主调节机构和次级调节机构。所述主调节机构包括摆臂和用于致动所述摆臂的摆臂致动装置,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一端与摆臂致动装置连接,而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部分成角度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部分上设置有枢转部,使得在被摆臂致动装置致动时,所述第一摆臂部分能够围绕该枢转部枢转并且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枢转致使第二摆臂部分相应地移动,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的移动使所述刮刀靠近或远离圆网的内表面。所述次级调节机构包括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所述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用于对刮刀与圆网版辊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所述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用于对刮刀在圆网版辊内的位置进行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构造成一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机架、进布装置、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公开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多个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所述机架为卧式机架,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以成排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机架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八个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用于传送织物的导带和用于使所述导带运转的传动系统,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以垂直于所述导带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导带上胶装置、导带纠偏装置、以及导带清洗装置。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照下面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和图2分别在侧视图和剖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承压拱形架。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直驱装置。
图5和图6分别以侧视图和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直驱装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直驱装置。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偏心离合机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刮刀调节机构。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在下文的整个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包含”及其变型将以开放式的、包容的意义来解释,也就是如“包括但不限于”。
在本说明书的整个描述中,术语“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因而,整个该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一实施例中”不是必须都涉及相同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可以包括圆网转印组件11和位于圆网转印组件11下方的承压拱形架12。圆网转印组件11可以包括预制有花型图案的圆网版辊13和用于将圆网版辊13上的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的转印辊14。圆网版辊13和转印辊14可以安装在圆网转印组件11的支架15内,并且转印辊14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圆网版辊13的下方,使得转印辊14处于圆网版辊13和承压拱形架12之间。转印辊14的直径可以与圆网版辊13的直径相同、或者是圆网版辊13的直径的整数倍。转印辊14的表面可以包覆有对水性墨水具有良好亲和性的无缝橡胶或树脂。转印辊14的表面的邵氏硬度通常在65~90°之间。
圆网转印组件1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直驱装置,用于直接驱动圆网转印组件11和/或其相关部件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架15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直驱装置16,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可操作地升降圆网转印组件11。在圆网版辊13的一端的闷头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直驱装置17,用于旋转地驱动圆网版辊13。在转印辊14的辊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直驱装置18,用于旋转地驱动转印辊14。
承压拱形架12用于支撑转印辊14并且直接承接来自转印辊14的压力。待印的织物被置于导带上并跟随导带从转印辊14和承压拱形架12之间通过,从而经由转印辊14将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承压拱形架12的顶部可以构造成圆弧形(见图2),使得在转印辊14与待印的织物密合接触时,承压拱形架12与转印辊14以圆压圆的方式向待印的织物施加压力。这有助于提高染料的转移率和利用率。具体地,在施加相同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圆压圆方式的施压接触面积只占圆压平面方式的施压接触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更小,从而使得在转移印花时单位面积的织物受到的压强提高到圆压平面方式的三倍以上,这将显著提高染料的转移率和利用率。另外,将承压拱形架12的顶部构造成圆弧形会减小其与导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承压拱形架12与导带之间的摩擦力。
承压拱形架12可以构造成分体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承压拱形架12可以包括下部支撑件19和位于下部支撑件上的弧形件20。下部支撑件19可以包括支撑横梁,用于支撑转印压力并减少弧形件的变形。下部支撑件19可以由“工”字形钢或“H”形钢制成。弧形件20可以由不锈钢制成。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部支撑件19和弧形件20可以通过紧固螺栓21而固定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承压拱形架1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栓22。调节螺栓22可以位于下部支撑件19的支撑横梁与弧形件20的中轴线上,用于调节弧形件20相对于下部支撑件19的高低,以确保弧形件20与转印辊14之间的良好接触。调节螺栓22可以带有锁紧螺母,以便在调节完成后锁紧调节好的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下部支撑件19可以与弧形件20焊接在一起。
参照图3,承压拱形架12还可以构造成一体式的“n”形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承压拱形架12可以通过机加工、模制、锻造、以及其它方法一体地形成。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来描述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直驱装置16的具体结构。第一直驱装置16可以包括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和用于将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与支架15互连的连接件24。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可以包括定子25、转子26和机壳27。定子25包括呈环状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的铁芯以及缠绕在铁芯上的绕组。转子26以与定子25同心地的方式布置在定子25的内部。定子25可以固定在定子基座28上,而定子基座28可以通过固定件固连于轴承支座29上。
连接件24构造成能够在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并且能够将该旋转运动转化成圆网转印组件11在竖直方向上的线性运动,以使圆网转印组件11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24可以包括与圆网转印组件11的支架15固定地连接的第一连接元件30和与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转子26固定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元件31。第二连接元件31与第一连接元件30可以螺纹连接,使得在第二连接元件31跟随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转子26旋转时,第二连接元件31能够使第一连接元件30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从而升降圆网转印组件11。比如,连接件24可以由可动丝杠和与可动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构成。当可动丝杠在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时,丝杠螺母能够沿着可动丝杠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圆网转印组件11上下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24的第一连接元件30可以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一者,而第二连接元件31可以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另一者。
第一直驱装置16可以包括控制器32,用于控制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启动和关停。控制器32还可以控制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转子26的旋转方向,从而以期望的方式使圆网转印组件11上升或下降。比如,当控制器32使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转子26顺时针旋转时,圆网转印组件11可以在连接件24的带动下上升;而当控制器32使第一永磁直驱电机23的转子26逆时针旋转时,圆网转印组件11可以在连接件24的带动下下降;反之亦然。
控制器32可以集成在机壳27内,以保护控制器32并减小第一直驱装置16的体积。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此,控制器32可以安装在机壳27上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位置。
采用第一直驱装置16来替代传统的液压驱动缸或气压驱动缸来实施圆网转印组件11的直线升降运动,可以很容易地对圆网转印组件11的位置进行精确地控制,进而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转印辊14和承压拱形架12的接触压力并因此更精确地控制印花质量。
参照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直驱装置17的具体结构。第二直驱装置17可以包括环形的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可以包括定子34、转子35和机壳36。与第一直驱装置16不同,第二直驱装置17的定子34构造成分段式定子,而转子35构造成分段式转子。该分段式转子通过分段式的转子支架安装在圆网版辊13的一端的闷头37的外表面。分段式定子上缠绕有绕组并以拼装成整圆的形式套装在转子35的外围且与转子35同心。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可以方便地安装到圆网版辊13的闷头37上或者方便地从圆网版辊13的闷头37上拆卸下来,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拆装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并因此降低了维护或更换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的难度和成本。
第二直驱装置17可以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的启动和关停。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二永磁直驱电机33的转子35的旋转方向,从而使圆网版辊13以期望的旋转方向转动。控制器37可以集成在机壳36内,以保护控制器并减小第二直驱装置17的体积。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此,控制器可以安装在机壳36上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位置。
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直驱装置18的具体结构。第三直驱装置18可以包括第三永磁直驱电机38。第三永磁直驱电机38可以包括定子39、转子40以及机壳41。定子39包括呈环状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的铁芯以及缠绕在铁芯上的绕组,并且定子39通过固定件安装在轴承支座42上。转子40通过涨紧套安装在转印辊14的辊轴43上。定子39与转子40同心布置。定子39提供旋转的磁场带动转子40转动。
第三直驱装置18可以包括控制器44,用于控制第三永磁直驱电机38的启动和关停。控制器44还可以控制第三永磁直驱电机38的转子40的旋转方向,从而使转印辊14以期望的旋转方向转动。控制器44可以集成在机壳41内,以保护控制器44并减小第三直驱装置18的体积。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此,控制器44可以安装在机壳41上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位置。
由于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直接安装在圆网版辊13的闷头37和转印辊14的辊轴43上,因此在传动过程中不存在传动间隙,这使得传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传动效率均显著提高。
根据本公开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具有更加简单紧凑的结构。借助于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根据本公开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不需要现有的诸如齿轮副之类的机械传动机构,不仅简化了整个印花部套装置的传动链的结构及零件,而且避免了因齿轮副的齿隙所引起的操作误差、减小了摩擦力矩。这使得能够容易地对印花部套装置进行高精度地控制、并且能够使印花部套装置高速地运行,从而极大地提高印花部套装置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可靠性。
需要注意,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可以仅包括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中的一个或两个。在根据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还可以包括除了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之外的其它直驱装置。
另外,尽管在本公开中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可以分别包括各自的控制器,但是根据本公开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可以只包括一中央控制器,用于总体控制第一直驱装置16、第二直驱装置17、和第三直驱装置18。
参照图2和图8,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的圆网转印组件11还可以包括偏心离合机构50。偏心离合机构50可用于调节转印辊14抵压圆网版辊13的压力,以用于调整墨量并控制色差。偏心离合机构50可以包括致动器51、偏心套52、以及用于连接致动器51和偏心套52的连接机构。偏心套52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架15上,并且能够在致动器51的致动下旋转。
偏心套52可以构造成整体呈套筒状。转印辊14的一个轴端可以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偏心套52内,并且转印辊14的中心轴线53与偏心套52的中心轴线54构造成不共线。这样,当偏心套52在致动器51的致动下围绕其中心轴线54转动时,偏心套52将使转印辊14移动并导致转印辊14与圆网版辊13之间的距离和压力发生变化。比如,当偏心套52转动而使转印辊14运动至一抵压位置时,转印辊14与圆网版辊13之间的距离减小,两者抵压在一起,由此产生转印辊14抵压圆网版辊13的压力;而当偏心套52转动而使转印辊14运动至一休止位置时,转印辊14和圆网版辊13之间的距离增大,两者脱离抵压(可以接触或不接触),使得转印辊14不向圆网版辊13施加压力。
致动器51可以是伺服电机。偏心离合机构50的连接机构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丝杆55、第一连杆56和第二连杆57。丝杆55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联轴器58连接至致动器51,而丝杆的第二端可以螺纹连接在丝杆套筒59中。第一连杆56的第一端可以可枢转地连接至丝杆套筒59(比如,借助于销轴),而第一连杆56的第二端可以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连杆57的第一端(比如,借助于销轴)。第二连杆57的第二端连接至偏心套52。当致动器51被致动时,丝杆55可以在丝杆套筒59内旋转并带动丝杆套筒59线性运动。丝杆套筒59带动第一连杆56运动、第二连杆56带动第二连杆57运动、第二连杆57带动偏心套52围绕其中心轴线54转动、而偏心套52的转动使转印辊14移动并导致转印辊14与圆网版辊13之间的距离和压力发生变化。
另外,为了使整个转印辊14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对圆网版辊13施压,在转印辊14的另一个轴端可以设置有另一个同样的偏心离合机构50。两个偏心离合机构50构造成同步地运动,以使转印辊14均匀地对圆网版辊13施压。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9,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的圆网转印组件11还可以包括刮刀组件104和刮刀调节机构105。刮刀组件104布置在圆网版辊13的中空内部并且沿着圆网版辊13的轴向方向延伸。刮刀组件104可以为适用于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的任意适当类型。比如,刮刀组件104可以包括分布有孔眼的色浆管、刮刀、刮刀夹具、刮刀架、防溅挡板等。刮刀可以为橡胶刮刀、金属刮刀、高分子材料刮刀等。优选地,刮刀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刮刀,比如钢刮刀。刮刀的选择应根据织物品种和花型结构的不同而定,以保证适当的给浆量和渗透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印制效果。
刮刀通过刮刀夹具可以安装在适当的刮刀架上。刮刀架可以在圆网版辊内部平移和转动,以便对刮刀在圆网版辊内部的位置、取向、以及刮刀与圆网版辊内表面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该调节通过刮刀调节机构105来实施。
刮刀调节机构105可以包括主调节机构和次级调节机构。主调节机构可以包括摆臂201和摆臂致动装置202。摆臂201由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1”两个部分构成。在图9所示的垂直于圆网版辊的轴向的平面(即,纸张平面)中,第一摆臂部分201’为水平延伸的摆臂部分,第二摆臂部分201”为倾斜延伸的摆臂部分。第二摆臂部分201”的一端成角度地固定在第一摆臂部分201’的一端,而摆臂致动装置202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摆臂部分的另一端。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之间的夹角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选地,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钝角。
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1”可以分别形成为独立的部件,然后将这两个部件固定连接(比如,焊接等)而形成摆臂201。替代地,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1”可以形成为一体。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从而使得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1”具有四个平坦的外表面。但是本公开不局限于此,可以将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设计成具有其它合适形状的横截面。
在第一摆臂部分201’上设置有枢转部203。枢转部203具有用于接纳摆臂枢轴的枢轴孔。摆臂枢轴可以安装在支架15上,枢轴孔使得第一摆臂部分201’可以围绕摆臂枢轴转动。枢轴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图9所处的纸张平面。枢轴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一摆臂部分的两个端部之间的任一位置处。优选地,枢轴孔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摆臂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枢轴孔设置在从第一摆臂部分的外表面向上凸出的凸起部中,但本公开不局限于此,枢轴孔也可以设置在从第一摆臂部分的外表面向后凸出的凸起部中。凸起部可以与第一摆臂部分形成为一体。凸起部也可以设置成单独的部件,然后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各种手段将该凸起部固定到第一摆臂部分的适当位置处。凸起部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形状和构造,比如圆柱形、多边形等。另外,枢轴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只要该盲孔能够具有一定的深度用于接纳枢轴、并能够使摆臂围绕其转动即可。
刮刀组件104可以连接到第二摆臂部分201”上,并且可以跟随第二摆臂部分201”一起运动。
摆臂致动装置202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施压装置,比如气压缸或液压缸等。摆臂致动装置202用于致动摆臂201,从而通过使摆臂201带动刮刀组件104一起运动来调节刮刀组件104在圆网版辊13内的位置,从而使得刮刀以一定的取向靠近或远离圆网版辊的内表面。所述靠近圆网版辊的内表面包括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圆网版辊的内表面。
以图9为例来具体描述该过程。摆臂致动装置202可以在第一摆臂部分201’的端部(即,二者的连接部位)施加力,使得第一摆臂部分201’的该端部向上或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摆臂部分201’围绕在其凸起部位置处的摆臂枢轴转动,从而导致第一摆臂部分201’的另一端(即,第一摆臂部分与第二摆臂部分连接的端部)向下或向上运动。第一摆臂部分201’的运动使得第二摆臂部分201”产生相应的运动,进而通过第二摆臂部分201”使刮刀组件104在圆网版辊13内运动,直至刮刀运动到期望的位置为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刮刀调节机构105的次级调节机构可以包括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可以布置于摆臂的第一摆臂部分201’,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可以布置于摆臂的第二摆臂部分201”。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分别用于对刮刀在圆网版辊13中的压力和位置进行精细调节。该精细调节可以手动进行,并且该精细调节适用于在通过主调节机构将刮刀基本调节到位之后进行,这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来对刮刀的位置和压力进行更精细的调节与控制,从而有助于提高圆网转移印花装置的印花品质、并有助于降低刮刀和圆网的磨损。
摆臂的第一摆臂部分201’和第二摆臂部分202”可以分别被设计成具有中空空腔。这样,可以将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设置在第一摆臂部分201’的中空空腔中,而将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设置在第二摆臂部分202”的中空空腔中。这种设计和布置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整个刮刀调节机构的重量;另一方面,由于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设置在摆臂的中空空腔内部,从而节省了其在圆网转移印花装置中所占据的空间,更重要的,可以保护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可以包括:压力调节手轮301、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和抵压部件304。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可以沿着第一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一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部。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的一端连接至压力调节手轮301,而另一端连接至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
第一摆臂部分的上壁设置有一条狭缝,该狭缝位于第一摆臂部分的靠近摆臂致动装置的一端,并且该狭缝贯穿该上壁且沿着第一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设计成通过该狭缝承坐在第一摆臂部分201’的上壁上,并且因此被分成两个部分,即:位于第一摆臂部分201’外部的第一滑动部和位于第一摆臂部分201’的中空空腔内的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用于与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相连接,以便使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在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的带动下滑动。这样,当转动压力调节手轮301时,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旋转,从而使得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能够在狭缝中沿着狭缝的延伸方向滑动。
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的第一滑动部具有倾斜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滑动部的高度沿着第一摆臂部分201’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化。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的高度沿着第一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从左至右逐渐升高。但本公开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滑动部的高度设计成沿着轴向方向从左至右逐渐降低。
抵压部件304可以设置在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的上方。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的第一滑动部的倾斜上表面与抵压部件304配合使用,以便调节刮刀与圆网版辊13之间的接触压力。具体来说,首先通过主调节机构和/或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将刮刀调节至与圆网版辊13基本接触的适当位置,此时抵压部件304与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的第一滑动部的倾斜上表面靠近或接触。然后,转动压力调节手轮301使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向期望的方向滑动,由于所述倾斜上表面的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因此抵压部件304与该倾斜上表面的接触压力、以及因此通过倾斜上表面而施加在第一摆臂部分201’上的力逐渐变化,这进而导致第一摆臂部分201’围绕摆臂枢轴做小范围的枢转运动,从而带动刮刀组件104运动并因此改变刮刀与圆网版辊13的接触压力。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抵压部件304呈圆柱形状,其轴向方向垂直于图9所处的纸张平面。抵压部件304可以是能够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的圆柱形部件(比如,滚轮轴承等)。在该情况下,由于抵压部件304可以在第一滑动部的倾斜上表面上滚动,因此抵压部件304与第一滑动部的倾斜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在进行压力调节时,能够使压力调节滑动部件303相对于抵压部件304更容易地滑动,从而减小转动压力调节手轮301时所需的力。这样,能够更容易地手动调节刮刀与圆网的接触压力。
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300还可以包括压力指示元件305,用于指示压力的调节幅度。压力指示元件305包括压力标尺和压力幅度指示件。压力标尺上刻有用于表示压力调节幅度的数值。压力标尺可以固定在第一摆臂部分的外表面上,靠近压力调节手轮的那一端。压力标尺可以通过各种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一摆臂部分上,比如螺钉连接、粘合、焊接等。压力幅度指示件可以固定在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上,随着压力调节螺母丝杠机构302的运动而沿着第一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前后滑动,从而根据其指示的压力标尺上的数值来确定压力的调节幅度。
在通过主调节机构将刮刀组件基本调节到适当的位置之后,通过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对刮刀位置进一步地进行精细调节;或者在印刷速度改变时,通过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对刮刀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
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可以包括:位置调节手轮401、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和刮刀固定手轮404。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可以沿着第二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二摆臂部分201”的中空空腔内部。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的一端连接至位置调节手轮401,而另一端连接至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
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第二摆臂部分201”的中空空腔内。当转动位置调节手轮401时,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旋转,从而使得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能够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沿着第二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滑动。
相应地,在第二摆臂部分的靠近位置调节手轮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狭缝405。刮刀组件104的刮刀架通过该第一狭缝405以任意适当的方式连接至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从而能够跟随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的滑动而上下移动,以便改变刮刀相对于圆网版辊13的位置。第一狭缝的长度设计成不妨碍刮刀组件104的运动,以便使刮刀组件104能够在期望的位移范围内自由运动。
在第二摆臂部分上还设置有沿着第二摆臂部分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狭缝406,第二狭缝406与第一狭缝405设置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不同壁上。刮刀固定手轮404通过第二狭缝406而螺纹连接到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上。在旋松刮刀固定手轮404时,刮刀固定手轮404能够沿着第二狭缝406的延伸方向在第二狭缝406内上下运动。同样地,第二狭缝406的长度设计成不妨碍刮刀固定手轮404的运动,以便使刮刀固定手轮404能够在期望的位移范围内自由运动。
在进行刮刀位置调节时,首先旋松刮刀固定手轮404,然后手动地旋转位置调节手轮401,以便使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转动,从而带动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上下滑动。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进而带动刮刀组件104上下运动,以便将刮刀精细地调节至期望的位置。在将刮刀调节至期望的位置之后,旋紧刮刀固定手轮404,通过使刮刀固定手轮404、第二摆臂部分201”的壁部、以及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三者紧紧抵压在一起而固定刮刀组件104,使其不再能够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设计成仅与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抵接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当沿着一个方向(比如顺时针方向)旋转位置调节手轮401时,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的长度伸长,从而向上推动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使其与刮刀组件104一起向上运动;当沿着相反方向(比如逆时针方向)旋转位置调节手轮401时,位置调节螺母丝杠机构402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的长度缩短,此时,刮刀组件104和位置调节滑动部件403借助于其自身重力而在第二摆臂部分的中空空腔内向下运动。
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还可以包括位置指示元件,用于指示位置的调节幅度。位置指示元件可以与压力指示元件具有类似的结构,并且以类似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二摆臂部分的适当位置处。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400能够调节的位置幅度为±10mm。刮刀位置可以随印刷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以全棉织物印花为例,在全棉梭织布的克重为150g/m2、印刷速度为60m/min时,将刮刀位置控制手轮调节为0mm,则当印刷速度增大到80m/min时,刮刀位置控制手轮调节为+4mm;当印刷速度增大到100m/min时,刮刀位置控制手轮调节为+6mm。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在圆网版辊13的两个轴端各设有一个根据本公开的刮刀调节机构105。所述两个刮刀调节机构105可以分别具有各自的摆臂枢轴、并且分别围绕各自的摆臂枢轴枢转。但是,所述两个刮刀调节机构105也可以借助于同一摆臂枢轴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围绕该同一摆臂枢轴枢转。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对每个刮刀调节机构105单独进行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刮刀调节机构采用了两级式的调节方式:首先,通过主调节机构将刮刀调节至适当的位置;然后,根据实际需要(例如,根据实际印刷速度、所采用的刮刀类型等),通过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对刮刀相对于圆网的位置以及刮刀与圆网的接触压力进行更精细地调节。通过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进行精细调节,能够提高圆网印花的印刷品质、同时能够降低刮刀和圆网的磨损、延长刮刀和圆网的使用寿命。另外,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能够方便地手动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接下来参照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60。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60可以包括机架61、进布装置62、和安装在机架61上的至少一个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机架61可以是卧式机架,其长度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根据印花套色或叠色的需要,可以在机架61的长度范围内以成排的方式布置多个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比如,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机架61上以成排的方式布置有八个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60可以包括用于传送织物的导带63和用于使导带63运转的传动系统64。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以垂直于导带63的方式安装在机架61上。织物可以被贴合在导带63上而随导带63一起运动,从而依次通过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10。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60还可以包括导带纠偏装置65、导带上胶装置66、以及导带清洗装置67。导带纠偏装置65、导带上胶装置66、以及导带清洗装置67可以是本技术领域通常公知的装置或者任意其它新开发的装置。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受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应该认识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由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变化和变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公开可以包括在此隐含或明确公开的任何特征或特征组合或其概括,而不局限于上述罗列的任何限定的范围。在此所述的有关任何元件、特征和/或结构布置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Claims (28)

1.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包括圆网转印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下方的承压拱形架,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包括预制有花型图案的圆网版辊和用于将圆网版辊上的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沿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圆网版辊下方,使得所述转印辊位于所述圆网版辊和所述承压拱形架之间;
其中,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直驱装置,用于直接驱动所述圆网转印组件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承压拱形架的顶部构造成圆弧形,使得在所述转印辊与待印的所述织物密合接触时,所述承压拱形架与所述转印辊以圆压圆的方式向待印的所述织物施加压力;
其中,所述承压拱形架构造成分体式的结构并且包括下部支撑件和位于所述下部支撑件上的弧形件;并且
其中,所述承压拱形架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弧形件相对于所述下部支撑件的高低,以确保所述弧形件与所述转印辊之间的良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件由“H”形钢或“工”字形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件由不锈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件与所述弧形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一直驱装置,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圆网版辊和转印辊的支架,所述第一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并且构造成在竖直方向上可操作地升降所述圆网转印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驱装置包括第一永磁直驱电机和将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与所述支架互连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并且能够将该旋转运动转化成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线性运动,以使所述圆网转印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的支架固定地连接的第一连接元件和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固定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螺纹连接,使得在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跟随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旋转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以升降所述圆网转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一者,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是可动丝杠和丝杠螺母中的另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二直驱装置,所述第二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圆网版辊的一端的闷头的外表面,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圆网版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驱装置包括环形的第二永磁直驱电机,所述第二永磁直驱电机包括分段式定子和分段式转子,所述分段式转子通过分段式的转子支架安装在所述闷头的外表面,所述分段式定子套装在所述分段式转子的外围并与所述分段式转子同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直驱装置包括第三直驱装置,所述第三直驱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印辊的辊轴的一端,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转印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驱装置包括具有定子和转子的第三永磁直驱电机,所述第三永磁直驱电机的定子包括呈环状结构的一体加工成型的铁芯以及缠绕在铁芯上的绕组,并且所述第三永磁直驱电机的转子通过涨紧套安装在所述转印辊的辊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偏心离合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转印辊抵压所述圆网版辊的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离合机构包括致动器、偏心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致动器和偏心套的连接机构,所述偏心套能够在所述致动器的致动下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的一个轴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偏心套内,并且所述转印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偏心套的中心轴线构造成不共线,使得所述偏心套的转动能够导致所述转印辊和所述圆网版辊之间的距离和压力发生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为伺服电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彼此连接的丝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至所述致动器,而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在丝杆套筒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网转印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圆网版辊的中空内部的刮刀组件、以及刮刀调节机构,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刮刀,所述刮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刮刀相对于所述圆网版辊的内表面的位置和压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调节机构包括摆臂和用于致动摆臂的摆臂致动装置,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一端与摆臂致动装置连接,而第一摆臂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部分成角度地固定连接;
其中,在第一摆臂部分上设置有枢转部,使得在被摆臂致动装置致动时,所述第一摆臂部分能够围绕该枢转部枢转并且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枢转致使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相应地移动;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的移动使所述刮刀靠近或远离所述圆网版辊的内表面,从而调节刮刀在圆网版辊内的位置以及刮刀与圆网版辊的接触压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调节机构包括主调节机构和次级调节机构,
其中,所述主调节机构包括摆臂和用于致动所述摆臂的摆臂致动装置,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一端与摆臂致动装置连接,而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部分成角度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部分上设置有枢转部,使得在被摆臂致动装置致动时,所述第一摆臂部分能够围绕该枢转部枢转并且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的枢转致使第二摆臂部分相应地移动,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的移动使所述刮刀靠近或远离圆网的内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次级调节机构包括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和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其中,所述次级刮刀压力调节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摆臂部分,用于对刮刀与圆网版辊的接触压力进行调节,所述次级刮刀位置调节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二摆臂部分,用于对刮刀在圆网版辊内的位置进行调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构造成一体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部分和第二摆臂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4.一种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机架、进布装置、和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多个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所述机架为卧式机架,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以成排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机架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八个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包括用于传送织物的导带和用于使所述导带运转的传动系统,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以垂直于所述导带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还包括导带上胶装置、导带纠偏装置、以及导带清洗装置。
CN201910920548.0A 2019-09-27 2019-09-27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Active CN112571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548.0A CN1125719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548.0A CN1125719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1925A CN112571925A (zh) 2021-03-30
CN112571925B true CN112571925B (zh) 2022-04-19

Family

ID=7510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548.0A Active CN1125719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192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OA02974A (fr) * 1967-09-26 1970-12-15 Buser Ag Maschf Fritz Machine rotative d'impression sur film.
JP2949575B2 (ja) * 1997-02-10 1999-09-13 株式会社イチノセ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ロータリスクリーン捺染機
JPH10250044A (ja) * 1997-03-18 1998-09-22 Ichinose Internatl:Kk ロータリスクリーン捺染機
CN103722873A (zh) * 2013-12-27 2014-04-16 吴江市振中纺织品有限公司 织物转印印花机
CN105459580B (zh) * 2015-12-24 2018-01-26 武汉纺织大学 直线式磁力传动装置,所在丝网印花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5523015U (zh) * 2016-01-20 2016-08-31 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圆网印花机
CN108340661B (zh) * 2017-01-23 2020-02-07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印花部套装置及使用该印花部套装置的无纸化转移印花机
CN109130468A (zh) * 2017-06-28 2019-01-04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圆网转移印花装置的刮刀调节机构
CN109130462B (zh) * 2017-06-28 2019-09-13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卧式圆网转移印花装置
CN108327385A (zh) * 2018-01-19 2018-07-27 林金标 一种圆网转移印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1925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6611B1 (ko) 라운드 형상의 리드용 리바니싱 헤드
WO2018120377A1 (zh) 横向对版系统
EP1285753B1 (en) Printing station, particularly for a flexographic printing press
CN112571925B (zh) 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部套装置和直驱式圆网转移印花机
US10926531B2 (en) Vertical double-sided rotary screen 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JPH0371867A (ja) ワニス胴もしくはゴム胴を圧胴及び又は調量胴もしくは版胴に対して胴入れ及び胴抜きさせる装置を有する輪転印刷機
US10906292B2 (en) Horizontal rotary screen 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JPH11130345A (ja) 繊維機械のヤーン供給装置及び駆動ベルトの緊張状態を調整する装置
CN110293741B (zh) 可变花回尺寸圆网印花装置
WO2019001162A1 (zh) 用于圆网转移印花装置的刮刀调节机构
CN101565874B (zh) 具有可旋转设置针盘的圆型针织机
JP2008127207A (ja) ワインダ
CN204263740U (zh) 线缆印字机印字机构
CN204820702U (zh) 一种无缝打印设备中的升降定位机构
KR102282379B1 (ko) 인쇄장치
CA1278459C (en) Printing machine cylinder with adjustable groove cover element
CN212289108U (zh) 版辊安装模组及印刷设备
JP4397861B2 (ja) オフセット輪転印刷機のインキング装置
CN101265628A (zh) 自动张力调节装置
WO2019001215A1 (zh) 卫星式圆网转移印花装置
CN214821690U (zh) 套筒辊枕式柔性版印刷机
CN110893716A (zh) 一种方便上料的高效的t恤衫印花机
CN210522947U (zh) 一种涂布机的刮刀辊间隙调整机构
CN221216400U (zh) 一种胶带生产用缠卷设备
CN111452497B (zh) 一种烫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201613 area B, building 2, 318 Lianya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area B, building 2, 318 Lianya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ong Bow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ay 2015, 380 Jinbai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_ Building 6, No. 388

Patentee after: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Area B, Building 2, No. 318, Lianya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Patentee before: NEWTECH TEXT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