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0600B -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0600B
CN112550600B CN202011348482.1A CN202011348482A CN112550600B CN 112550600 B CN112550600 B CN 112550600B CN 202011348482 A CN202011348482 A CN 202011348482A CN 112550600 B CN112550600 B CN 112550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od
fixed
ship
w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84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0600A (zh
Inventor
秦龚
黄健
樊洪良
肖健
尚朝阳
顾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Zhonghu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84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0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0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0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0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1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from prefabricated hull blocks, i.e. complete hull cross-s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分段的艏艉方向分别安装第一加强结构;在分段的舷侧安装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一加强结构纵桁交错以构成加强主体;将分段反态使其第一加强结构搁置在门架上。本发明的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二加强结构构成“井”字型加强主体,该加强主体远离船体变形的中和轴,能够对分段结构加强起到显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造船的建造方式都是以分段单位进行划分。分段制造完成、舾装完毕后,再进入船坞进行组合成型的生产过程。全船分段划分因船型、结构形式、建造效率、建造工艺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往往会产生一些本身结构刚性较弱的分段。目前通常在分段上焊接槽钢以对其结构进行加强,但是槽钢直接贴附焊接在分段外板和内底板上加强方式,不仅加强效果不显著,而且相对数量较多加强槽钢拆除也会容易对分段结构件造成局部破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分段的艏艉方向分别安装第一加强结构;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固定在第一加强杆两端部的第一支撑腿、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的第一加强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加强杆通过第一支撑腿架设在分段的内底板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分段肋板相对齐;
S2,在分段的舷侧安装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一加强结构纵桁交错以构成加强主体;
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固定在第二加强杆底部的第二加强组件,所述第二加强杆通过第二加强组件架设在分段的内底板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纵桁相对齐;
S3,将分段反态使其第一加强结构搁置在门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与门架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分别设置在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艏端1/4的位置处、和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艉端1/4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旁纵桁相对齐,第一斜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加强杆的连接点、另一端向舷侧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上;
所述连接杆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中纵桁相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固定在第二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肋板相对齐,第二斜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加强杆的连接点、另一端向分段中心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杆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在距离分段艏端1/4位置处和距离分段艉端1/4位置处安装第一加强结构、在分段的舷侧安装第二加强结构,可以构成“井”字型加强主体,该加强主体远离船体变形的中和轴,能够对分段结构加强起到显著效果。
2、本申请的方法构成的加强主体采用桁架架空的形式,仅保留少数必要的与分段连接的结构连接点,为管子预装及部分基座安装留出了空间,同时也可提高预舾装率。
3、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二加强结构构成的“井”字型加强主体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可以方便分段反态搁置及进行平板车转场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固定在距离分段艏端1/4位置处或固定在距离分段艉端1/4位置处的第一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在分段左舷侧或右舷侧的第二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段搁置在门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M部位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第一加强杆,2为第一支撑腿,3为连接杆,4为内底板,5为分段,6为肋板,7为连接板,8为第一支撑杆,9为第一斜撑,10为旁纵桁,11为中纵桁,12为第二加强杆,13为第二支撑杆,14为第二斜撑,15为门架,16为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发明给出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分段的艏艉方向分别安装第一加强结构。
具体地,第一加强结构可分别设置在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艏端1/4的位置处、和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艉端1/4的位置处。
为了增强加强主体的结构强度,可在距离分段艏端1/4位置处的第一加强结构与距离分段艉端1/4位置处的第一加强结构之间增设几个第一加强结构,但各个第一加强结构均应与分段肋板相对齐。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1、固定在第一加强杆1两端部的第一支撑腿2、固定在第一加强杆1底部的第一加强组件和连接杆3,所述第一加强杆1通过第一支撑腿2架设在分段5的内底板4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分段肋板6相对齐。
第一加强杆1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7,同一对接面上的多个连接板7等距布置,优选地,可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00mm。
第一加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8和第一斜撑9,所述第一支撑杆8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1底部并与分段的旁纵桁10相对齐,第一斜撑9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撑杆8与第一加强杆1的连接点、另一端向舷侧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4上。
连接杆3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1底部并与分段5的中纵桁11相对齐。
S2,在分段5的舷侧安装第二加强结构。
第二加强结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分段的左舷侧和右舷侧,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一加强结构纵桁交错以构成加强主体。
为了增强加强主体的结构强度,可在位于左舷侧的第二加强结构与位于右舷侧的第二加强结构之间增设几个第二加强结构,但各个第二加强结构均应与分段纵桁相对齐。
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12、固定在第二加强杆12底部的第二加强组件,所述第二加强杆12通过第二加强组件架设在分段5的内底板4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纵桁相对齐。
第二加强杆12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7,同一对接面上的多个连接板7等距布置,优选地,可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00mm。
第二加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13和第二斜撑14,所述第二支撑杆13竖直固定在第二加强杆12底部并与分段的肋板6相对齐,第二斜撑1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杆13与第二加强杆12的连接点、另一端向分段中心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4上。
S3,将分段反态使其第一加强结构搁置在门架15上。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与门架15之间还可设置缓冲块16,在运输分段的过程中,缓冲块16可起到缓冲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分段的艏艉方向分别安装第一加强结构;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固定在第一加强杆两端部的第一支撑腿、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的第一加强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加强杆通过第一支撑腿架设在分段的内底板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分段肋板相对齐;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分别设置在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艏端1/4的位置处、和内底板上的距离分段艉端1/4的位置处;
S2,在分段的舷侧安装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一加强结构纵桁交错以构成加强主体;
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固定在第二加强杆底部的第二加强组件,所述第二加强杆通过第二加强组件架设在分段的内底板上且与其安装位置处的纵桁相对齐;
S3,将分段反态使其第一加强结构搁置在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与门架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斜撑,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旁纵桁相对齐,第一斜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加强杆的连接点、另一端向舷侧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上;
所述连接杆竖直固定在第一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中纵桁相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固定在第二加强杆底部并与分段的肋板相对齐,第二斜撑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加强杆的连接点、另一端向分段中心倾斜并焊接固定在内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杆为由两个槽钢对接构成的方管状结构,两个槽钢的对接面焊接固定有多个连接板。
CN202011348482.1A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Active CN112550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8482.1A CN112550600B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8482.1A CN112550600B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600A CN112550600A (zh) 2021-03-26
CN112550600B true CN112550600B (zh) 2022-07-05

Family

ID=7504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8482.1A Active CN112550600B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060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249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大窗的船舶舱室建造方法
CN110877692A (zh) * 2019-11-15 2020-03-1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u型总段及其临时加强结构
CN111017143A (zh) * 2019-11-15 2020-04-17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集装箱船抗扭箱分段的加强方法
CN211076289U (zh) * 2019-08-26 2020-07-24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大型构件装配临时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249A (zh) * 2019-05-30 2019-08-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大窗的船舶舱室建造方法
CN211076289U (zh) * 2019-08-26 2020-07-24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大型构件装配临时支撑装置
CN110877692A (zh) * 2019-11-15 2020-03-1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u型总段及其临时加强结构
CN111017143A (zh) * 2019-11-15 2020-04-17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集装箱船抗扭箱分段的加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0600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67281U (zh)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
CN211167283U (zh)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舭龙骨
CN214565993U (zh) 一种lng船压载舱通道孔结构
CN109533191B (zh) 一种用于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横隔舱中间分段的吊装方法
CN109334858A (zh)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建造的方法
CN213354770U (zh) 一种散货船舷侧单壳区域布局结构
CN103010404A (zh) 一种铝合金上层建筑分段总组方法
CN210212713U (zh) 一种船舶t型材横向强框的趾端节点结构
CN112550600B (zh) 一种船舶弱刚性双层底分段加强方法
CN206553910U (zh) 一种钢壳混凝土结合梁
CN100467344C (zh) 船舶大跨度多层上层建筑甲板间支撑结构
CN210000496U (zh) 一种新型散货船横舱壁底凳处双层底纵桁结构
CN210712558U (zh) 带满腹式内隔板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
CN212149243U (zh) 一种嵌入式加强吊耳
US5595132A (en) Superstructure for multihull vessels
CN214329275U (zh) 连续箱型吊车梁与格构式柱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11223762U (zh) 一种双底无肘板型油船货油软管吊基座
CN104494778B (zh) 玻璃钢船体及玻璃钢船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210235235U (zh) 一种水密舱壁底部的加强筋连接结构
CN116902130B (zh) 用于pctc船船舱加固的甲板骨架
CN205205639U (zh) 一种组合梁的y形钢构件
CN220813480U (zh) 一种钢桁梁节段的连接加固结构
CN109720530B (zh) 风帆基座加强结构
RU204955U1 (ru) Рама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