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8012A -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8012A
CN112538012A CN201910890292.3A CN201910890292A CN112538012A CN 112538012 A CN112538012 A CN 112538012A CN 201910890292 A CN201910890292 A CN 201910890292A CN 112538012 A CN112538012 A CN 112538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yl
naphthalenedicarboxylate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ketone
cr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02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8012B (zh
Inventor
秦春曦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8902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8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8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43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of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其包括将酮与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接触,使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结晶析出。本发明的提纯方法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产物回收率高,溶剂可循环使用以及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并且本发明的提纯方法无需脱色或精馏环节,简化了工艺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去除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中芳环类杂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相较于传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体系中的苯环被刚性更好的萘环取代,从而赋予了PEN相较于PET更为优异的性能,它的潜在用途涵盖所有PET能够应用的领域,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生产PEN的关键是获得聚合级单体。PEN生产可采用两种路线,一种是2,6-萘二甲酸 (2,6-NDA)与乙二醇直接聚合;另一种是2,6-萘二甲酸二甲酯(2,6-NDC)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聚合。2,6-NDA和2,6-NDC常通过2,6二烷基萘的液相氧化获得,氧化后的产物通常呈现土黄色,这是因为在氧化过程中,由于反应的不完全,产物中含有氧化未完全的物质:2-甲酰基-6-萘甲酸和2-乙酰基-6-萘甲酸。这两种物质的存在,使得反应后颜色较深,同时这两物质,其物理性质与目标产物2,6-NDA 相近,使得分离困难。
目前已报道的2,6-NDA的物理提纯方法有加合结晶、近临界水结晶、超临界水结晶以及酸碱法提纯工艺。中国专利CN 102070442报道了一种加合结晶工艺,其指出,在温度低于60℃以下,2,6-NDA可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氮甲基吡咯烷酮等有机溶剂形成加合结晶物,因此可在50℃左右溶解2,6-NDA,然后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2,6-NDA。然而该工艺过程中,2-甲酰基-6-萘甲酸或者2-乙酰基-6- 萘甲酸等有色杂质也与这些有机溶剂形成加合结晶物,从而并不能有效的除去这两个显色杂质,导致产品色泽偏黄,并且采用此工艺,溶剂残留问题严重,很难获得满足聚合要求的产品。美国专利US 3888921报道了一种酸碱法提纯工艺。首先将粗2,6-NDA溶解于碱性物质的水溶液中,进而通过调节PH使得2,6-NDA 结晶析出。然而这种工艺中显色杂质需通过活性炭脱色去除,且所得颗粒细小,难于过滤。
目前已报道的2,6-NDC的物理提纯方法常采用结晶法和精馏法。美国专利 US262560报导了综合利用结晶与精馏分离提纯2,6-NDC的工艺。反应所获得的酯化产品首先在酯化反应后进行热过滤,以除去不溶于体系的杂质;然后将所得的酯化产物溶于150℃的甲醇中,当粗酯完全溶解后,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进行两次结晶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2,6-NDC与MM-2,6-NDC的混合产品;最后将二次结晶产物进行精馏提纯,以消除残留的酮类物质等杂质,得到聚合级 2,6-NDC。该工艺对于酮类显色物质的除去通过了繁复的脱色以及精馏的工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已知的2,6-NDA或2,6-NDC纯化过程中酮类等芳环类物质的除去均需采用活性炭脱色或者精馏工艺,存在有以下的缺陷:(1)芳环类杂质去除困难,产品品质难以达到聚合要求;(2)脱色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活性炭;(3) 流程复杂,能耗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粗2,6-萘二甲酸(2,6-NDA)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2,6-NDC) 提纯过程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去除粗2,6-NDA或2,6-NDC中芳环类杂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芳酮类及蒽醌类杂质含量大于1wt%的粗2,6-NDA或2,6-NDC 的提纯。本发明的提纯方法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产物回收率高,溶剂可循环使用以及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更为有利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提纯方法无需脱色或精馏环节,简化了工艺流程。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其包括将酮与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接触,使得2,6- 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结晶析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解的温度为20-10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解的温度为30-8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解的温度为60-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酮包括脂肪酮和/或芳香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脂肪酮包括选自C2-C6的低级脂肪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脂肪酮包括选自丙酮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芳香酮包括选自式(I)所示的芳香酮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31
其中R选自C1-C10烷基、C2-C10烯基、C2-C10炔基、C6-C20芳基、C7-C20芳烷基、4-12元杂环烷基和C5-C20杂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芳香酮包括选自苯乙酮、苯丙酮和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芳香酮选自苯乙酮和/或苯丙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溶剂为非质子极性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溶剂包括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酮在20-100℃的恒温条件下添加至粗2,6- 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在30-80℃的恒温条件下添加至粗2,6- 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在60-80℃的恒温条件下添加至粗2,6- 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酮的添加速度为每升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添加酮0.1-10mL/min。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的添加速度为每升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添加酮0.1-5mL/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添加所述酮时,采用机械混合所述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采用机械混合可以使得体系混合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结晶析出后,维持机械混合0.1-2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结晶的次数为1-5次。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结晶的次数为2-3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使用过的有机溶剂经过精馏后可以循环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采用醇或醚洗涤所述结晶析出的固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C1-C5烷基醇洗涤所述结晶析出的固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乙醇洗涤所述结晶析出的固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洗涤的温度为15-35℃。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在去除粗2,6- 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中芳环类杂质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芳环类杂质包括苯环类杂质、萘环类杂质和蒽醌类杂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芳环类杂质包括偏苯三酸及其酯、乙酰基萘甲酸及其酯、甲酰基萘甲酸及其酯和萘三酸及其酯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得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将有色芳酮类物质充分溶于于母液(N,N-二甲基乙酰胺和酮的混合溶液中)中,使得有色芳酮类物质去除简单、高效,消除了原有工艺采用大量活性炭脱色的步骤;
(2)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结晶过程目标产物2,6-NDA或者2,6-NDC 的回收率接近100%,远高于原有降温结晶工艺,且产品中溶剂残留大幅度降低;
(3)采用本发明的提纯工艺,通过单次或多次结晶后,产品中芳酮类物质的含量降低至100ppm以下,甚至为10ppm以下,可满足后续聚合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说明。
实施例和对比例使用相同的粗2,6-NDA原料进行实验,采用液相色谱对粗 2,6-NDA原料进行定量分析,所得原料组成如表1所示。
表1.粗2,6-NDA原料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51
实施例1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8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2所示。
表2.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52
实施例2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40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5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3所示。
表3.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61
实施例3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丙酮,运行40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丙酮后维持搅拌0.5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4所示。
表4.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62
实施例4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二甲基亚砜100g,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80℃以及充分搅拌,以0.3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11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并维持搅拌1h,进行过滤,固体再次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恒温80℃的条件下仍以0.3ml/min滴加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苯乙酮约20ml并维持搅拌1h,固液分离后固体第三次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重复上述重结晶步骤进行第三次结晶,最后所得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品组成如表5所示。
表5.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71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所用的溶剂均采用减压精馏工艺进行回收,塔顶依次回收乙醇、二甲基亚砜以及苯乙酮,然后采用回收的二甲基亚砜溶解18g原料,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80℃以及充分搅拌,以0.3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回收的苯乙酮,运行11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回收苯乙酮并维持搅拌1h,进行过滤,固体再次溶解于回收的二甲基亚砜中,恒温80℃的条件下仍以0.3ml/min滴加回收的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20ml回收苯乙酮并维持搅拌1h,固液分离后固体第三次溶解于回收的二甲基亚砜中,重复上述结晶步骤进行第三次结晶,最后所得固体采用回收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 分析,其产品组成如表6所示。
表6.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72
可以看出,采用回收的溶剂仍可达到实施例5相似的结晶产物,说明本专利所述方法中用到的溶剂可以回收再利用。
实施例6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36g以及二甲基亚砜200g,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母液进行冷却,固体经乙醇洗涤干燥后待用。称取上述干燥后固体18g以及二甲基亚砜100g,在60℃下恒温溶解。向溶液中以0.3ml/min的速率恒温滴加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过量的苯乙酮约20ml,维持搅拌1h。过滤,固体经过乙醇洗涤后进行干燥,得干燥后固体16.3g。
可以看出,采用酮对,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进行重结晶,产物的回收率达到96%以上,考虑到固体转移过程中的损失,重结晶的固体回收率可接近100%。
实施例7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36g以及二甲基亚砜200g,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母液进行冷却,固体经乙醇洗涤干燥后待用。称取上述干燥后固体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50g,在50℃下恒温溶解。以0.2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18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并维持搅拌0.5h,进行过滤,固体再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恒温50℃的条件下仍以0.2ml/min滴加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苯乙酮约20ml并维持搅拌0.5h,固液分离后固体第三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三次结晶,最后所得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两次,干燥后称重,得固体15.1g,产品进行HPLC分析,其产品组成如表7所示。
表7.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81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91
由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提纯工艺,其产品回收率大于90%,产品中溶剂残留量也较小。
实施例8
将上述粗2,6-NDA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甲醇进行酯化。称取酯化后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85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1h,进行过滤,固体再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恒温60℃的条件下仍以0.5ml/min滴加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苯乙酮约20ml并维持搅拌1h,固液分离后固体第三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重复上述重结晶步骤进行第三次结晶,最后所得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品组成如表8所示。
表8.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092
实施例9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丙酮,运行42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丙酮后维持搅拌0.5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9所示。
表9.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01
实施例10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40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0 所示。
表10.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02
实施例11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4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1所示。
表11.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11
实施例12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400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2 所示。
表12.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12
实施例13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2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2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45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3 所示。
表13.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21
实施例14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8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10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4 所示。
表14.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22
实施例15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10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10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13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5 所示。
表15.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31
实施例16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5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苯乙酮,运行8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苯乙酮后维持搅拌0.2h,进行过滤,固体再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恒温60℃的条件下仍以0.5ml/min 滴加苯乙酮,至固体析出后继续滴加苯乙酮约20ml并维持搅拌0.2h,固液分离后固体第三次溶解于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三次结晶,最后所得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6所示。
表16.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32
对比例1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00g,在6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将澄清溶液转移至结晶釜中,保持温度60℃以及充分搅拌,以0.1ml/min的速率采用蠕动泵向溶液中滴加环己酮,运行380min后,溶液开始浑浊,继续滴加20ml环己酮后维持搅拌0.5h,进行过滤,固体采用乙醇常温洗涤,干燥后进行HPLC分析。其产物组成如表17 所示。
表17.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41
将对比例1所得产品与实施例2进行比较,相较于环己酮等脂环酮,采用苯乙酮可以更好的除去芳酮类杂质。
对比例2
称取上述粗2,6-NDA原料36g以及二甲基亚砜200g,在80℃条件下恒温搅拌两小时,趁热过滤,除去原料中的不溶物。母液冷却结晶,固体经乙醇洗涤干燥后待用。称取上述干燥后固体18g以及氮氮二甲基乙酰胺150g,在50℃下恒温溶解。进行降温结晶,冷却速率为每小时冷却10℃,当温度降至20℃时开始出现晶体,进一步冷却至10℃,并维持10℃约1小时。固液分离,固相再次溶解于50℃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采用每小时10℃的速率降温,当温度降至20℃时,出现晶体,进一步冷却至10℃,并维持10℃约1小时。固液分离,固相第三次溶解于80℃氮氮二甲基乙酰胺中,采用每小时10℃的速率降温,当温度降至20℃是,出现晶体,进一步冷却至10℃,并维持10℃约1小时。固液分离,固相采用乙醇常温洗涤两次,干燥后称重,得固体5.8g,产品进行HPLC分析,其产品组成如表18所示。
表18.溶析结晶后产品组成
Figure RE-GDA0002292213990000142
将对比例2所得产品与实施例7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提纯方法,其产品回收率明显高于传统加合结晶工艺,该工艺回收率仅为32%左右。同时传统加合结晶工艺产品中酮类杂质含量均较高,不满足聚合要求。采用传统加合结晶工艺,产品中溶剂残留现象严重。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其包括将酮与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接触,使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结晶析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包括脂肪酮和/或芳香酮,优选地,所述脂肪酮包括选自C2-C6的低级脂肪酮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包括选自丙酮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芳香酮包括选自式(I)所示的芳香酮,
Figure FDA0002208507560000011
其中R选自C1-C10烷基、C2-C10烯基、C2-C10炔基、C6-C20芳基、C7-C20芳烷基、4-12元杂环烷基和C5-C20杂芳基,所述芳香酮进一步优选包括选自苯乙酮、苯丙酮和二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优选选自苯乙酮和/或苯丙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所述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优选地,所述溶解的温度为20-100℃,优选为30-100℃,更优选为6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非质子极性溶剂,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在20-100℃,优选为30-80℃,更优选为60-80℃的恒温条件下添加至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和/或,所述酮的添加速度为每升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中,添加酮0.1-10mL/min,优选为0.1-5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所述酮时,采用机械混合所述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和/或在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结晶析出后,维持机械混合0.1-2h。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的次数为1-5次,优选为2-3次,和/或使用过的有机溶剂经过精馏后可以循环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醇或醚洗涤所述结晶析出的固体,优选地,采用C1-C5烷基醇洗涤,更优选采用乙醇洗涤,和/或所述洗涤的温度为15-35℃。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去除粗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中芳环类杂质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环类杂质包括苯环类杂质、萘环类杂质和蒽醌类杂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偏苯三酸及其酯、乙酰基萘甲酸及其酯、甲酰基萘甲酸及其酯和萘三酸及其酯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10890292.3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Active CN112538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292.3A CN112538012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0292.3A CN112538012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012A true CN112538012A (zh) 2021-03-23
CN112538012B CN11253801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01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0292.3A Active CN112538012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80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5071A (zh) * 2022-05-23 2022-07-29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精制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7330A (zh) * 1974-05-10 1975-12-19
US4212813A (en) * 1978-10-11 1980-07-15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naphthalic acids and acid anhydrides thereof
JPH04264050A (ja) * 1991-02-20 1992-09-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精製方法
JPH05294892A (ja) * 1992-04-22 1993-11-09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US5563294A (en) * 1991-12-19 1996-10-08 Amoc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CN109694316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萘二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EP3476824A1 (en) * 2017-10-31 2019-05-01 Ueno Fine Chemicals Industr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7330A (zh) * 1974-05-10 1975-12-19
US4212813A (en) * 1978-10-11 1980-07-15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naphthalic acids and acid anhydrides thereof
JPH04264050A (ja) * 1991-02-20 1992-09-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精製方法
US5563294A (en) * 1991-12-19 1996-10-08 Amoc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JPH05294892A (ja) * 1992-04-22 1993-11-09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09694316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萘二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EP3476824A1 (en) * 2017-10-31 2019-05-01 Ueno Fine Chemicals Industry,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5071A (zh) * 2022-05-23 2022-07-29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精制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012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13725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чищенной терефталевой кислоты
KR0152534B1 (ko) 테레프탈산 여과액에서 불순물을 제거하기 위한 추출방법
US6291707B1 (en) Process of purifying and producing high purity aromatic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KR100642625B1 (ko) 고순도 방향족 폴리카르복실산 및 이것의 유도체를 정제및 생성하는 방법
CN101851240B (zh) 一种更昔洛韦的精制工艺
CN112538012B (zh) 一种2,6-萘二甲酸或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提纯方法
EP1075458B1 (en) Process for purifying isophthalic acid by crystallization
CN112920036B (zh) 一种改进的1,4-二羟基蒽醌的精制工艺
CN1156431C (zh) 邻甲基苯甲酸提纯方法
US3917681A (en) Purification of isophthalic acid
CN114478226A (zh) 一种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
JP4032186B2 (ja) 高純度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ジメチルの製造法
CN111099995B (zh) 回收和提纯2,6-萘二甲酸的方法
JPH07238051A (ja) 高純度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16178149B (zh) Pta有机酸残渣回收工艺
JPH1053557A (ja) 高純度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CN113185400B (zh) 一种2,6-萘二甲酸的纯化方法
JPH1180074A (ja) 高純度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法
CN113683495B (zh) 一种制备4,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方法
CN107522672A (zh) 2,4,6‑三(2’,4’‑二羟基‑3’‑甲基苯基)‑1,3,5‑三嗪的合成方法
US5081263A (en) Dioxane adducts of aromatic meta- or para-hydroxy-carboxlic acids
JP5318596B2 (ja) 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JP2004217586A (ja) 芳香族ポリカルボン酸及び該酸無水物の製造方法
KR20040061555A (ko) 2,6-나프탈렌디카르복실산의 정제 방법
JPH0717901A (ja) 高純度イソフタル酸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