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310A -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4310A
CN112534310A CN201980049739.2A CN201980049739A CN112534310A CN 112534310 A CN112534310 A CN 112534310A CN 201980049739 A CN201980049739 A CN 201980049739A CN 112534310 A CN112534310 A CN 112534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resin
lens according
organic layer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石峰
权钟哲
韩友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Sun I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Sun I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Sun I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rea Sun In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4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间隔件:低价,防止眩光现象,改善低吸收性、耐药品性、厚度均匀性、易加工性及生产便利性,能够以多种厚度应对且具有优秀的表面强度。并且,本发明的间隔件具有如下的效果:低价,防止眩光现象,改善低吸收性、耐药品性、厚度均匀性、易加工性及生产便利性,以多种厚度应对且具有优秀的表面强度。

Description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可防止眩光且具有优秀的耐药品性及表面强度的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不仅在摄像机安装摄像模块,还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的光学仪器安装摄像模块。如上所述的摄像模块包括多个透镜,在透镜与透镜之间设置有间隔件(spacer)。
通常,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设置于透镜与透镜之间来起到维持透镜之间的间隔的作用,通常,如上所述的间隔件为了阻隔光而利用不透明材质涂敷来形成。
例如,以往的膜型间隔件通过在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涂敷有机包覆膜来制造。具体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光学仪器用遮光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制造光学仪器用遮光材料,准备了包含粘结剂树脂、黑色微粒及变异系数为20以上的消光剂的涂敷液,在基材上涂敷上述涂敷液并干燥来形成遮光膜。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遮光材料的情况下,当进行如冲孔的加工时,产生毛刺(Burr),暴露通过加工而形成的贯通孔的内部垂直面的基材,从而发生眩光(Flare)现象。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将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作基材,通过干燥在基材上形成遮光膜。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吸湿性弱,通过干燥形成的遮光膜具有耐药品性及表面强度不佳的缺点。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间隔件:由金属或合金形成,在其表面形成氧化包覆膜。但是,专利文献2的间隔件具有如下的缺点:具有针状结构的氧化包覆膜(0.1~1.0μm),这容易被外部冲击损伤。由于上述损伤,在氧化包覆膜产生裂纹、变色、刮痕等的情况下,反射率增加而具有遮光效果减少的缺点。并且,具有成本非常高、厚度(Thickness)偏差大、难以制造多种厚度的间隔件的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4-0019416(2014年02月14日)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公报10-1173835(2012年08月07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本技术领域中,需要研发如下的间隔件:低价,防止眩光现象,具有低吸收性、耐药品性、厚度均匀性、易加工性、生产便利性,能够以多种厚度应对且具有优秀的表面强度。
但是,以往的间隔件具有如下的问题:发生眩光现象,产生毛刺,吸湿性、耐药品性、表面强度差,成本高,厚度偏差大,难以制备多种厚度的间隔件。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优秀的间隔件:防止眩光现象,改善耐刮痕性、耐药品性、厚度均匀性、易加工性及生产便利性,能够以多种厚度应对,表面强度佳且不发生静电。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了如下的事项并完成了本发明,即,在选自铜和铜合金的基材上的两面形成有机层,将形成上述有机层的基板加工成间隔件形状,对暴露的包括贯通孔内侧的内部垂直面的基材暴露面(包括贯通孔内侧的内部垂直面的暴露面且未形成有机层的基材暴露面)进行氧化处理来形成氧化包覆膜,上述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粒子、消光剂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上述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及柔性树脂,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间隔件可防止在以往的膜型发生的眩光现象,能够防止可在对以往的铜或铜合金进行整体氧化处理的间隔件中发生的耐刮痕性和可在刮痕中发生的光反射。此外,改善耐药品性、厚度均匀性,能够以多种厚度对应,且可防止静电的产生,由此具有加工性优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间隔件的结构。在层叠有机层的基材进行氧化处理的情况下,基材以约1~2μm被蚀刻来形成氧化包覆膜。在此情况下,形成进入内壁的光难以向外部射出的结构。由于内壁的氧化处理,可防止眩光现象,且由于结构上的优点,可进一步防止眩光现象。
图2示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1000、×2000倍率)测定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间隔件的表面的照片。
图3示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以往的膜型间隔件基材的表面的照片。
图4示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为了判断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间隔件的表面的耐刮痕性而施加力之后的表面的照片。
图5示出向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基材的表面施加力之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的照片。
图6示出将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间隔件产品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的照片。
图7示出将以往的膜型间隔件基材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的照片。
图8示出将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基材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3000倍率)测定的照片。
图9为示出对于图10及图11的测定位置示出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对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的间隔件产品进行贯通孔加工后通过光学显微镜(×500倍率)测定圆形内侧剖面的照片。
图11示出对以往的膜型间隔件产品进行贯通孔加工后通过光学显微镜(×500倍率)测定圆形内侧剖面的照片。
图12示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测定对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的照片。
图13示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测定对由制造例4制造的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的照片。
图14示出对由制造例1制造的本发明的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及贯通孔工序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测定贯通孔部位表面的照片。
图15示出对由制造例4制造的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及贯通孔工序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测定贯通孔部位表面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在基材上的两面形成有机层,上述间隔件通过加工形成贯通孔,在基材的暴露面(包括贯通孔内侧的内部垂直面的暴露面且未形成有机层的基材暴露面)形成氧化包覆膜,上述基材的暴露面包括贯通孔内侧的内部垂直面,上述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微粒、消光剂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上述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以及柔性树脂。
只要是可通过氧化形成包覆膜,就可无限制地使用上述基材,但是,当考虑氧化包覆膜的形成容易性及吸光性时,优选为铜或铜合金。并且,当考虑厚度均匀性及成本时,优选为电解铜箔。
基材的厚度并无特殊限制,但是,通常所需的间隔件的厚度为0.02~0.50mm,因此,可考虑其来适当调整基材的厚度。具体地,优选地,基材的厚度为0.01~0.40mm,更优选为0.02~0.30mm。并且,优选地,间隔件的厚度为0.02~0.50mm,更优选为0.03~0.40mm。
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微粒、消光剂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可任意添加添加剂。
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及柔性树脂,随着满足上述构成,具有涂膜的表面强度及耐药品性、柔韧性效果。
只要是在分子中包含环氧基,环氧树脂并无特殊限定。作为环氧树脂的非限制性例,具有双酚A、双酚F、甲酚甲醛、二环戊二烯、三苯代甲烷、萘、联苯型及它们的氢化环氧树脂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涂敷液中包含的固体成分中,环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5重量百分比以上,更优选为20重量百分比以上,更加优选为25重量百分比以上且50重量百分比以下,优选为40重量百分比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百分比以下。
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包含改性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可使用酯型氨基甲酸乙酯类、醚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氨基甲酸乙酯类、改性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类、改性氨基甲酸乙酯环氧、有机硅改性氨基甲酸乙酯、氟类改性氨基甲酸乙酯等,更优选地,可使用包含环氧基的改性氨基甲酸乙酯环氧。
在包含于涂敷液的固体成分中,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含量优选为5重量百分比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百分比以上,更加优选为20重量百分比以上且50重量百分比以下,优选为40重量百分比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百分比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改性”是为了在基本骨骼物质赋予额外的所需物性而使基本骨骼与(多个)追加反应物进行反应来使其合成。例如,改性氨基甲酸乙酯为包含氨基甲酸乙酯并合成至少两种反应物来制备的物质,改性氨基甲酸乙酯环氧为将基本骨骼维持氨基甲酸乙酯且为了赋予热固化性而合成环氧基来赋予的物质。
柔性树脂可使用天然、改性或合成橡胶(rubber),例如,可例举聚异戊二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改性丁苯橡胶(改性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BS)、乙烯-丙烯共聚物(EPDM)、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丁腈橡胶(NBR)等。并且,优选地,使用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改性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丁腈橡胶,更优选为使用丁腈橡胶。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柔性树脂来具有分散性、遮盖力、柔韧性、耐刮痕性及耐裂纹性得到提高的效果。
在包含于涂敷液的固体成分中,柔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百分比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百分比以上且20重量百分比以下,优选为15重量百分比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百分比以下。
作为常温干燥型树脂,可使用氟类树脂、丙烯酸/硅树脂、醇酸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地,可使用纤维素类树脂。上述常温约为20℃。
在包含于涂敷液的固体成分中,常温干燥型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百分比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百分比以上,更加优选为15重量百分比以上且25重量百分比以下,优选为20重量百分比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百分比以下。
作为固化剂,可使用多官能苯酚合物、聚羧酸及其酸酐、脂肪族或芳香族的胺、改性胺、聚酰胺树脂、聚巯基化合物、咪唑类化合物等,优选使用脂肪族胺或咪唑类化合物,但并不限定于此。这些固化剂的配合比例可以为通常使用的定量比例。
黑色微粒为了将粘结剂树脂着色成黑色并赋予遮光性而配合。作为黑色微粒,可例举碳黑、钛黑、苯胺黑、氧化铁等。其中,碳黑可向涂膜同时赋予遮光性和抗静电性的两种特性,因此,优选使用其。
作为消光剂,可例举无机粒子(例如,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瓷土、粘土、滑石粉等)或树脂粒子(例如,丙烯酸树脂粒子、聚苯乙烯树脂粒子、聚氨酯树脂粒子、聚乙烯树脂粒子、苯并胍胺树脂粒子、环氧树脂粒子等),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硅,尤其,优选使用多孔性二氧化硅。优选地,上述多孔性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达到1μm~10μm,更优选地,平均粒径达到1μm~4μm。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消光剂的含量为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更优先为15重量份以上且5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
为了在不损伤本发明的功能的范围内表达追加效果,可向本发明的有机层添加阻燃剂、抗菌剂、抗氧化剂、增塑剂、流平剂、流动调整剂、消泡剂、分散剂等的添加剂,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溶剂,可使用水或有机溶剂、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等。有机溶剂可例举酮类、芳香烃类、乙二醇醚类、乙二醇醚乙酸酯类、酯类、醇类、脂肪族烃、石油类溶剂等。更具体地,可以为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的酮类;甲苯、二甲苯、四甲苯等的芳香烃类;溶纤剂、甲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卡必醇、甲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乙醚等的乙二醇醚类;二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丙二醇乙醚乙酸盐、丙二醇丁醚醋酸酯等的乙二醇醚乙酸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上述乙二醇醚类的醋酸酯产品等的酯类;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的醇类;辛烷、癸烷等的脂肪族烃;石油醚、石脑油、氢化石脑油、溶剂石脑油等的石油类溶剂等。
并且,本发明提供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a),在选自铜或铜合金的基材上的两面涂敷有机层;步骤b),对所涂敷的有机层进行干燥及热固化;步骤c),加工成具有贯通孔的间隔件形状;以及步骤d),对暴露的基材的表面进行氧化来形成氧化包覆膜,上述暴露的基材包括通过加工产生的贯通孔内部垂直面,其中,上述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微粒、消光剂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上述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以及柔性树脂。
在上述步骤a)中,涂敷有机层的步骤通常可通过缺角轮涂布机、狭缝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唇式涂布机、辊式涂布机、挤压涂布机、反面涂布机、转印辊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喷涂机等进行涂敷,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步骤b)中,热固化为低温或高温热固化,这可根据低温固化剂或固化促进剂等的使用与否、所使用的有机层的结构等适当选择。作为低温热固化的例,可在40~10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100分钟的固化,作为高温热固化的例,可在100~20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100分钟的固化,但并不限定于此。
用于热固化的装置,可使用热风循环干燥炉或红外线(IR)炉、热板、对流恒温烤箱等具备通过蒸汽的空气加热方式的热源的装置。作为使用该装置的加热方法,可使用将干燥器内的热风逆流接触的方法或者从喷嘴向支撑体喷射的方法。进而,还可使用利用可生成纳米化过热干燥蒸汽的装置的借助其纳米化过热干燥蒸汽的热固化方法。
在上述步骤c)中,加工可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例如,可进行冲孔(冲压)的加工。
在上述步骤d)中,对基材进行氧化来形成氧化包覆膜的步骤可通过在本技术领域广泛使用的方法执行,例如,可向碱性溶液添加如亚氯酸钠的氧化剂,并可在约70~80℃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处理。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形成于基材上的有机层不与氧化处理反应。
对于以上所说明的间隔件,使用以下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其。
实施例
制造例1
1.准备了由下述组成成分组成的本发明的有机层用组合物。
表1
Figure BDA0002916111120000091
Figure BDA0002916111120000101
2.通过微型凹版涂敷(Micro Gravure Coating)在厚度为18μm的铜箔上涂敷了所准备的上述组合物。
3.在箱式烘箱中,在45℃的温度下进行6小时的热风干燥,在15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的热固化,由此形成膜厚度为4±1μm的有机层。
4.通过圆形贯通孔,对形成有由固化的上述组合物形成的有机层的基材进行加工(冲孔(Punching))后,制造了环形间隔件。
5.在氧化处理药液(YMT公司LDB A、LDB B)将上述间隔件浸渍10分钟,使暴露的铜形成氧化包覆膜后,进行水洗处理来去除药液。
6.通过烘箱干燥去除残留在上述间隔件的水分后,最终完成间隔件制造。
制造例2
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了以往的膜型间隔件。
1.准备了包含下述成分的以往的膜型间隔件遮光形成用涂敷液。
表2
成分 含量(重量份)
羟基丙烯酸(固体成分重量50%) 153.8
异氰酸酯(固体成分重量75%) 30.8
碳黑(黑氯化碳,固体成分重量100%) 24
二氧化硅(平均粒径5μm) 3.0
甲基乙基酮,甲苯(溶剂) 611.4~1091.4
2.通过微型凹版涂敷在厚度为25μm的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上涂敷了所准备的上述遮光形成用涂敷液。
3.在箱式烘箱中,在45℃的温度下进行24小时的热风干燥,由此形成膜厚度为3±1μm的有机层。
4.通过圆形贯通孔,对固化的间隔件用遮光材料进行加工后,制造了环形间隔件。
制造例3
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了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
1.通过圆形贯通孔,将厚度为0.035mm的铜板制造了环形间隔件。
2.利用硫酸溶液(10wt%)浸渍2分钟来进行表面处理。
3.在添加氧化处理药液(YMT公司LDB A、LDB B)的处理液,将上述间隔件浸渍10分钟。
4.对上述间隔件进行水洗处理,并在温度为90℃的烘箱进行干燥来完成制造。
制造例4
使用制造例1中的除丁腈橡胶之外的成分,并通过制造例1的工序制造了间隔件。
测定间隔件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施例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在图2示出其结果。
如图2所示,二氧化硅粒子以没有表面暴露的方式包含在树脂,使得结合力得到提高。并且,可确认,由此使硬度、耐刮痕性、耐药品性得到提高。
比较例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了在上述制造例2中制造的以往的膜型间隔件基材的表面。在图3示出其结果。
如图3所示,可确认,二氧化硅或树脂以未结合的状态暴露,这种部分可被刮痕或药品剥离。
测定间隔件的耐刮痕性
实施例2
为了判断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的耐刮痕性,使用万能试验机(UTM,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设备,以10N的负荷传感器反复5次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其表面。在图4示出其结果。
如图4所示,经确认,制造例1的间隔件未产生刮痕,因此,具有优秀的耐刮痕性。
比较例2
为了判断在上述制造例3中制造的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的耐刮痕性,通过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施加力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其表面。在图5示出其结果。
如图5所示,通过氧化处理形成的污点、通过外部力或压力形成的污点被破坏或被漂白,使得反射率增加,由此可确认遮光效果降低。
测定将间隔件倾斜的剖面(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施例3
将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在图6示出其结果。
如图6所示,可确认,在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的表面及内壁面边界点中未产生毛刺,通过内壁面的氧化处理形成可更完全地防止眩光现象的结构。
比较例3
将在上述制造例2中制造的以往的膜型间隔件基材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2000倍率)测定。在图7示出其结果。
如图7所示,可确认,由于用作上部有机层及中间支撑层的膜的影响,产生毛刺,由于作为中间支撑层的膜的高反射率,容易发生眩光现象。
比较例4
将在上述制造例3中制造的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基材的剖面倾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3000倍率)测定。在图8示出其结果。
测定间隔件的剖面(光学显微镜)
实施例4
对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进行贯通孔加工后,通过光学显微镜(×500倍率)测定圆形内侧剖面。在图9示出通过光学显微镜测定的剖面的位置,在图10示出测定结果。
比较例5
对在上述制造例2中制造的以往的膜型间隔件产品进行贯通孔加工后,通过光学显微镜(×500倍率)测定圆形内侧剖面。在图9示出通过光学显微镜测定的剖面的位置,在图11示出测定结果。
上述图10及图11为确认贯通孔的内侧剖面通过光学显微镜的发光二极管(LED)反射光(与眩光现象相似)的程度的结果。如图10及图11所示,相比于以往的膜型间隔件(图11),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图10)的光反射显著少,由此,可确认,可进一步防止眩光现象。
测定根据丁腈橡胶添加与否的间隔件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施例5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测定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的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在图12示出其结果。
比较例6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测定在上述制造例4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的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在图13示出其结果。
如上述图12及图13所示,可确认,在未添加丁腈橡胶的比较例6的情况下,由于表面形态的变化,以有机层未覆盖填充物的状态使填充物单独突出,由此,在氧化处理工序中,导致填充物脱落,由于填充物的脱落,刮痕耐性减少,脱落的部位发生光反射的可能性高。
实施例6
对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及贯通孔工序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测定贯通孔部位表面。在图14示出其结果。
比较例7
对在上述制造例4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进行氧化处理及贯通孔工序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2000)测定贯通孔部位表面。在图15示出其结果。
如上述图14及15所示,可确认,在比较例7产生裂纹。如丁腈橡胶的柔性树脂可提高柔韧性,但是,还起到减少冲击引起的冲击强度的作用,因此,在没有丁腈橡胶的比较例7的情况下,经判断,无法吸收贯通孔引起的冲击,在贯通孔周围产生裂纹(图15)。相反,在实施例6的情况下,经判断,丁腈橡胶减少贯通孔引起的冲击强度,因此,未产生裂纹(图14)。
多个间隔件的比较及评价
比较分析在上述制造例1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本发明的间隔件)、在上述制造例2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以往的模型间隔件)、在上述制造例3中制造的间隔件(以往的铜或铜合金间隔件)、在上述制造例4中制造的间隔件产品(使用除丁腈橡胶之外的成分来制造的间隔件)的物性及特性。在下述表中示出其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2916111120000151
Figure BDA0002916111120000161
Figure BDA0002916111120000171

Claims (13)

1.一种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在选自铜或铜合金的基材上的两面形成有机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隔件通过加工形成贯通孔,
在基材的暴露面形成氧化包覆膜,上述基材的暴露面包括贯通孔内侧的内部垂直面,
上述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微粒、消光剂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
上述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以及柔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化剂使用脂肪族胺或咪唑类固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在粘结剂树脂中,常温干燥型树脂为纤维素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消光剂为平均粒径达到1μm~4μm的多孔性二氧化硅微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树脂为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改性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丁腈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选自上述铜或铜合金的基材的厚度为0.01~0.40mm,在上述基材形成有机层的间隔件的厚度为0.02~0.50mm。
7.一种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步骤a),在选自铜或铜合金的基材上的两面涂敷有机层;
步骤b),对所涂敷的有机层进行干燥及热固化;
步骤c),加工成具有贯通孔的间隔件形状;以及
步骤d),对暴露的基材的表面进行氧化来形成氧化包覆膜,上述暴露的基材包括通过加工产生的贯通孔的内部垂直面,
其中,上述有机层由包含粘结剂树脂、固化剂、黑色微粒、消光剂以及溶剂的组合物形成,
上述粘结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常温干燥型树脂以及柔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化剂使用脂肪族胺或咪唑类固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粘结剂树脂中,常温干燥型树脂为纤维素类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消光剂为平均粒径达到1μm~4μm的多孔性二氧化硅微粒。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树脂为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改性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丁腈橡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自上述铜或铜合金的基材的厚度为0.01~0.40mm,在上述基材形成有机层的间隔件的厚度为0.02~0.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固化方法为低温或高温热固化。
CN201980049739.2A 2018-08-02 2019-08-02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534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90487A KR102588024B1 (ko) 2018-08-02 2018-08-02 광학기기 렌즈용 스페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8-0090487 2018-08-02
PCT/KR2019/009646 WO2020027612A1 (ko) 2018-08-02 2019-08-02 광학기기 렌즈용 스페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4310A true CN112534310A (zh) 2021-03-19

Family

ID=6923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739.2A Pending CN112534310A (zh) 2018-08-02 2019-08-02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88024B1 (zh)
CN (1) CN112534310A (zh)
WO (1) WO2020027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7084B1 (ko) 2020-09-01 2022-07-29 (주)코원티엔에스 광학기기 렌즈용 차광필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6528A1 (ja) * 2007-03-12 2008-10-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1173835B1 (ko) * 2012-04-26 2012-08-16 주식회사 신성프리시젼 카메라 렌즈용 스페이서
CN103443666A (zh) * 2011-03-28 2013-12-1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用遮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340755A1 (en) * 2011-12-26 2014-11-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6199896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7000A (ko) * 2011-12-29 2013-07-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열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1436529B1 (ko) * 2014-03-12 2014-09-05 (주)디지탈옵틱 카메라 렌즈용 스페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20378B1 (ko) * 2016-02-16 2018-01-22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카메라 렌즈 유니트용 스페이서 및 그 스페이서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70099A (ko) * 2016-12-16 2018-06-26 이주열 카메라 렌즈 금속 스페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6528A1 (ja) * 2007-03-12 2008-10-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3443666A (zh) * 2011-03-28 2013-12-1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用遮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340755A1 (en) * 2011-12-26 2014-11-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173835B1 (ko) * 2012-04-26 2012-08-16 주식회사 신성프리시젼 카메라 렌즈용 스페이서
CN106199896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88024B1 (ko) 2023-10-12
WO2020027612A1 (ko) 2020-02-06
KR20200015121A (ko) 202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0154B (zh)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TWI745366B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乾膜、硬化物及印刷配線板
TWI525390B (zh) Black hardening resin composition
JP6044792B2 (ja) 低屈折率膜形成用組成物
JP5839870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118750B1 (ko) 콜로이드 세라믹졸과 유기수지가 하이브리드화된 코팅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막
TW201030082A (en) Thermoharding resin composition, dry film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402700A (zh) 含自由交聯基之聚矽氧烷組合物
TW201609540A (zh) 光學機能層形成用組成物、使用其的固體攝像元件及照相機模組、以及光學機能層的圖案形成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照相機模組的製造方法
KR20190067644A (ko) 폴리실라잔을 이용한 uv 경화형 하드 코팅액 및 도막 제조방법
CN112534310A (zh) 光学仪器透镜用间隔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094642B2 (ja) レーザー加工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CN116041993A (zh) 透明构件和图像拾取装置、以及透明构件的制造方法
JP6135687B2 (ja) レーザー加工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KR20180076473A (ko) 비불소계 발수 코팅액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수 코팅막의 제조방법
CN110191932A (zh) 涂料组合物、光学构件以及照明装置
KR20120098165A (ko) 반사방지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76459A (ko) 스크린 프린팅이 가능한 반사방지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사방지막의 제조방법
KR102422606B1 (ko) 적외선 차폐막 형성용 도료, 적외선 차폐막이 형성된 투명 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84424B1 (ko) 지문 방지 코팅액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지문 방지 코팅액 제조용 중공체 입자의 제조방법
TWI480344B (zh) 白色塗料組合物及包含其所形成之塗層的裝置
KR20160038739A (ko) 흑색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경화한 피막을 갖는 플렉시블 기판
KR101509611B1 (ko) 금속불화물이 코팅된 무기 중공 입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의 응용
KR102480868B1 (ko) 내크랙성이 개선된 내열성 도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16146285A (ja) レーザー加工用導電性ペース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