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917A -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3917A
CN112513917A CN201980050141.5A CN201980050141A CN112513917A CN 112513917 A CN112513917 A CN 112513917A CN 201980050141 A CN201980050141 A CN 201980050141A CN 112513917 A CN112513917 A CN 112513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formation
request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0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世俵秀树
青木俊久
平田昌三
上野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dan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dan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dano Ltd filed Critical Tadan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3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8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C13/4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pulses; Applications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88Safety gear
    • B66C23/90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limiting lifting moment
    • B66C23/905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limiting lifting moment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6Applications of indicating, registering, or weigh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8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C13/46Position indicators for suspended loads or for cran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8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C13/48Automatic control of crane drives for producing a single or repeated working cycle; Programm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6Indic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支援模块,与对作业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操作控制部或者对已显示于显示部的作业机的图像的行为进行控制的图像生成应用的操作控制部联合地动作,具有:请求发行部,将包含作业机的机型信息以及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服务器;响应取得部,从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要求的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操作支援部,使取得的性能信息反映至操作控制部的控制。

Description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近来,在建筑行业中,设计建筑物或制定作业计划时,利用了3D-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或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等应用(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应用生成建筑物或作业机的3D图像并将其显示于显示部。特别是BIM例如在制作使用起重机、推土机、以及卡车的作业计划时也被得以活用。
在制作作业计划时,例如,为了求出期望的作业姿态下的作业机(例如,起重机)的性能信息(例如,额定总荷重),BIM的操作员参照由作业机生产厂家提供的额定总荷重表。但是,在制作作业计划时,工作人员参照额定总荷重表是烦杂的,存在工作效率差之类的缺点。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有对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功能的移动式起重机。这样的移动式起重机在对性能信息进行运算时,使用存储于存储部的运算式。运算式有时被更新为与最新的性能信息对应的运算式。这样的运算式的更新虽然是例如由维护工作人员对每台作业机进行的,但也有可能发生不是所有作业机都被更新为最新的运算式的状况。在每台作业机的运算式不同的情况下,即使是配置于相同作业现场的相同机型的作业机的彼此之间,也有可能通过作业机的运算求出的性能信息不同。因此,需要一技术,能够在配置于相同作业现场的相同机型的作业机的彼此之间,高效率地求出相同性能信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8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17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得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操作支援模块的一形态是与对作业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操作控制部或者对已显示于显示部的作业机的图像的行为进行控制的图像生成应用的操作控制部联合地动作的操作支援模块,该操作支援模块具有:请求发行部,将包含作业机的机型信息以及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服务器;响应取得部,从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所要求的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操作支援部,使所取得的性能信息反映至操作控制部的控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生成应用的一形态具有:图像生成模块,生成作业机的图像;姿态条件取得部,取得对图像中的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姿态条件、用于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服务器,并从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描绘支援部,使接收到的性能信息反映至显示的图像或显示于显示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机的一形态搭载有上述的操作支援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率地取得作业机的性能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客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性能数据表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客户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的图。
图7A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B是表示BIM应用的工具栏的一部分的图。
图7C是表示起重机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D是表示起重机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E是表示起重机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F是表示起重机调整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8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8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2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未挠曲的臂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挠曲了的臂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3C是表示挠曲了的臂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5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D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E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7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7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7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7D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7E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8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8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8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8D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8E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0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0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BIM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A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2B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2C是表示显示于显示部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作业计划书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重机支援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重机支援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6是表示起重机支援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适宜地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相同要素赋予相同标记。附图以及以下所记载的事项是用于说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表示唯一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动作顺序的情况下,在作为整体动作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动作顺序可以适宜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的结构的框图。
<BIM支援系统的概要>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的系统结构。BIM支援系统BS相当于性能信息运算系统的一例。
BIM支援系统BS具有客户终端T以及多个服务器S1~S4(也称为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作为硬件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BIM支援系统BS是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经由网络N连接的客户-服务器型的BIM支援系统。BIM支援系统BS中的客户终端以及服务器的数量不限于图示的情况。
客户终端T安装有BIM应用A。BIM应用A相当于图像生成应用以及图像生成模块的一例。BIM应用A内插有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M(以下,简称为“支援模块M”)。组装了支援模块M的客户终端T相当于显示支援装置的一例。此外,合并BIM应用A与支援模块M而得的应用有时也称为图像生成应用。
BIM应用A是专用于BIM的软件。BIM应用A可以是能够进行建设物(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等)的计划、设计、构建、和/或管理等的、用于BIM的各种软件。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生成应用不限于专用于BIM的软件,也可以是例如建筑信息建模(ConstructionInformation modelling,CIM)、用于建筑物的设计的2D-CAD、以及3D-CAD。另外,图像生成应用也可以是在假想的空间中进行起重机等作业机的模拟的VR模拟器(VirtualReality Simulator)。此外,也可以理解为BIM包含CIM。
支援模块M相当于操作支援模块的一例,与生成在显示部12显示的作业机的图像的BIM应用A协同地动作。这样的支援模块M利用请求-响应型的通信协议(例如,HTTPS协议),从服务器S1~S4取得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
服务器S1~S4分别相当于性能信息服务器的一例,具有基于从支援模块M取得的请求,取得作业机的性能信息的功能。服务器S1~S4相对于接受了请求的支援模块M,提示包含取得的性能信息的响应。
上述的性能信息包含:例如,与额定总荷重有关的信息、与力矩负荷率有关的信息、与臂的最大倒伏角有关的信息、与作业半径有关的信息、臂的变形图像信息、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信息、作业机的作业区域图像信息、与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有关的信息、作业机的姿态信息、与考虑了地基强度的作业可行与否有关的信息、以及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等(参照后述的表2的C列)。另外,性能信息包含作业机是否能够执行期望的作业的判定结果。另外,在作业机是起重机的情况下,性能信息包含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
支援模块M取得对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图像中的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以下,将作业机的图像简称为“作业机图像”。另外,将作业机的姿态简称为“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而,将对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简称为“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条件”。
另外,支援模块M将包含姿态条件、用于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从服务器S1~S4中确定的服务器。
此时,支援模块M也可以通过在请求中包含对与作业机图像对应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来对发送请求的服务器进行确定。服务器确定信息是例如服务器的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另外,支援模块M从服务器接收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响应。并且,支援模块M使接收到的性能信息反映至要在显示部12显示的图像或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
另一方面,服务器S1~S4从具有上述的支援模块M的客户终端T取得包含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条件、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的请求。这样的服务器S1~S4事先存储用于性能信息的运算的运算式以及作业机的规格数据。
另外,服务器S1~S4在取得请求后,基于请求所包含的姿态条件、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所存储的运算式以及规格数据,执行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并且,服务器S1~S4向客户终端T提示包含运算的结果的响应。
由这样的服务器S1~S4执行的运算是精度与由实际的作业机(例如,起重机)所具备的运算器进行的运算相同的运算。BIM应用A的操作员(以下简称为“操作员”)因为能够在BIM应用A中得到与实际的作业机相同的性能信息,所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考虑了作业机的详细的施工计划。
<客户终端的结构例>
接着,说明客户终端T的结构例。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客户终端T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客户终端T相当于组装了BIM应用的终端的一例。
(客户终端的功能结构例)
客户终端T具备输入部11、显示部12、通信部13、存储部14、以及控制部15等。
(输入部)
输入部11对由操作员输入的信息等的输入进行受理。操作员的输入信息,由输入部11受理并送至控制部15。以下说明输入部11所受理的信息的一例。
输入部11对性能信息要求的输入进行受理。性能信息要求包含对客户终端T从服务器S1~S4取得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信息。换言之,性能信息要求包含对服务器S1~S4所运算的、并向客户终端T提示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信息。此外,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意指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中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以下,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中的作业机也称为“已显示的作业机”。
输入部11对用于将建筑物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指示进行受理。以下,将建筑物的图像简称为“建筑物图像”。另外,将用于显示于显示部12的指示简称为“建筑物图像的显示指示”。
建筑物图像的显示指示包含例如对建筑物图像的种类进行指定的信息。另外,建筑物图像的显示指示包含与建筑物图像的大小有关的信息和/或与建筑物图像的配置有关的信息。
输入部11对将作业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指示进行受理。以下,将在显示部12上显示作业机图像的指示简称为“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
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包含例如用于对在显示部12显示的作业机的机型进行确定的信息。以下,将用于对作业机的机型进行确定的信息简称为“机型信息”。
另外,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也可以包含与作业机图像的配置有关的信息。与作业机图像的配置有关的信息包含例如坐标和/或方向(方位)。
机型信息包含作业机ID(型式、规格编号、和/或制造编号)、以及生产厂家名称等中的至少一个。
输入部11对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的操作进行受理。以下,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的操作简称为“图像操作”。
图像操作包含与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建筑物图像和/或作业机图像有关的操作。以下,有时也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建筑物图像和/或作业机图像简称为“显示图像”。另外,显示图像中的建筑物图像也简称为“显示建筑物图像”。另外,显示图像中的作业机图像也简称为“显示作业机图像”。
作为图像操作,可以举出对显示建筑物图像的姿态进行变更的操作、对尺寸进行变更的操作(扩大操作或缩小操作)、以及对配置进行变更的操作等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作为图像操作,可以举出对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变更的操作、对尺寸进行变更的操作(扩大操作或缩小操作)、以及对配置进行变更的操作等中的至少一个。
操作员通过在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设定画面输入数据,来进行图像操作。另外,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对显示建筑物图像或显示作业机图像进行拖曳操作,来进行图像操作。
操作员通过在上述设定画面中,对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姿态条件(后述具体例)进行变更,来对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变更。或者,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对显示作业机图像进行拖曳操作,来对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变更。
操作员通过在上述设定画面中,对显示作业机中的附件(例如,起重机的起重杆或吊篮)的使用的有无(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态)进行选择,来对显示作业机的作业状态进行变更。这样的操作相当于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作业状态信息的变更的一例。
(显示部)
显示部12对信息等进行显示。显示于显示部12的信息可以是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控制部15生成的信息。
此外,输入部11与显示部12可以是通过独立的器件构成,也可以像触控面板显示器那样,一体化于能够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显示)并行进行的器件。
(通信部)
通信部13经由网络N与服务器S1~S4通信。为此,通信部13具备信息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省略图示)。与服务器S1~S4的通信通过例如控制部15被控制。
另外,通信部13向服务器S1~S4发送后述的请求,并从服务器S1~S4接收针对该请求的响应。通信部13将取得的响应送至控制部15(具体而言,第二控制部17的支援控制部172)。
(存储部)
存储部14具有第一存储部141、第二存储部142、以及第三存储部143等。此外,存储部141~143由一个硬件(主存储装置)构成。但是,存储部141~143也可以由多个硬件构成。
第一存储部141是建筑物图像数据库,对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进行存储。与构成建筑物的部件的三维图像有关的信息被存储于第一存储部141。以下,将构成建筑物的部件的三维图像简称为“建筑物图像”。作为构成建筑物的部件,可以举出柱、窗、配管、门、地板、天花板、以及壁等中的至少一个。
与建筑物图像一同将与各图像建立关联的属性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部141。建筑物图像的属性信息可以包含部件ID(型号或制造编号等)、种类、部件名称、生产厂家名称、规格、尺寸、以及材质等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除了建筑物图像以外,第一存储部141也可以对例如与建筑现场或施工现场等作业现场的构成要素的图像有关的信息进行存储。以下,将作业现场的构成要素的图像简称为“作业现场构成图像”。作业现场构成图像包含例如道路(人行道、车道)、树木、电线、电线杆、车、以及人中的至少一个的图像。
第二存储部142是作业机图像数据库,对与作业机图像有关的信息进行存储。例如,与作业机和/或构成作业机的部件的三维图像有关的信息被存储于第二存储部142。以下,将构成作业机的部件的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简称为“作业机图像”。
作为作业机图像,可以举出例如起重机、推土机、液压挖掘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自卸车、拖车、以及升降机中的至少一个的作业机图像。作业机图像也可以包含这些各作业机的构成部件的三维图像。
在作业机是起重机的情况下,作为起重机,可以举出移动式起重机(复杂地形起重机、全地形起重机)和/或塔式起重机等。作为起重机的构成部件,可以举出例如,臂、起重杆、外伸支腿、车辆、以及钩中的至少一个。
也可以与作业机图像一同将与各作业机图像建立关联的属性信息存储于第二存储部142。
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包含作业机图像中的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或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条件。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也可以包含与作业机的作业状态有关的信息。以下,将与作业机的作业状态有关的信息简称为“作业状态信息”。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也可以包含与构成作业机的部件有关的信息。以下,将与构成作业机的部件有关的信息简称为“构成部件信息”。
姿态条件包含例如臂的起伏角、臂的长度、臂的回转角、起重杆的起伏角、起重杆的长度、以及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中的至少一个。
作业状态信息包含例如对臂作业状态、起重杆作业状态、单梁作业状态、外伸支腿作业状态、轮胎触地作业状态、以及钩的作业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的作业状态进行确定的信息。
构成部件信息包含与构成作业机的部件的种类有关的信息。构成作业机的部件是例如臂、起重杆、钩、以及钢缆。以下,将与构成作业机的部件的种类有关的信息简称为“构成部件的种类信息”。
第三存储部143存储对发送请求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信息。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信息也称为服务器确定信息。服务器确定信息与作业机图像建立关联地被存储于第三存储部143。
第三存储部143以能够根据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机型信息对与作业机图像对应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形式,对服务器确定信息进行存储。
具体而言,第三存储部143对将多个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所包含的机型信息和与这些各机型信息对应的服务器(服务器确定信息)建立关联而得的地址表进行存储。
控制部15控制上述的要素11~14各自的动作从而控制客户终端T的整体动作。在着眼于BIM支援系统BS的功能的情况下,控制部15具备第一控制部16以及第二控制部17等。
(第一控制部)
第一控制部16具有BIM控制部161以及显示控制部162等。第一控制部16实现BIM应用A的功能。第一控制部16相当于对已显示于显示部12(后述)显示的作业机图像的行为进行控制的图像应用A的操作控制部的一例。
(BIM控制部)
BIM控制部161从输入部11取得与上述的建筑物图像的显示指示有关的信息。并且,BIM控制部161从存储部14取得与通过与建筑物图像的显示指示有关的信息确定的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BIM控制部161将取得的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送至后述的显示控制部162。
BIM控制部161从输入部11取得与上述的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有关的信息。并且,BIM控制部161从存储部14取得与通过取得的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所包含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有关的信息。BIM控制部161将取得的与作业机图像有关的信息送至后述的显示控制部162。
BIM控制部161从输入部11取得与上述的图像操作有关的信息。BIM控制部161使取得的与图像操作有关的信息反映至显示图像。
具体而言,BIM控制部161通过将取得的与图像操作有关的信息(例如,坐标、尺寸、和/或姿态条件)反映至显示图像(例如,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来将取得的与图像操作有关的信息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显示控制部)
显示控制部162将从BIM控制部161取得的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转换为与显示部12对应的显示信号并输出,并使显示部12显示建筑物图像。
显示控制部162将从BIM控制部161接受到的与作业机图像有关的信息转换为与显示部12对应的显示信号并输出,并使显示部12显示作业机图像。
(第二控制部)
第二控制部17具有通信控制部171、支援控制部172、区域图像处理部176、以及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等。第二控制部17实现支援模块M的功能。另外,支援控制部172实现姿态条件取得部、性能信息取得部、以及描绘支援部的功能。
(通信控制部)
通信控制部171对经由了通信部13的、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的通信进行控制。
(支援控制部)
在着眼于支援模块M的功能的情况下,支援控制部172具有信息取得部173、请求发行部174、以及显示支援控制部175等。支援控制部172的一部分的功能实现性能信息取得部的功能。支援控制部172的一部分相当于性能信息取得部的一例。支援控制部172相当于操作支援部的一例。另外,支援控制部172具有作为从服务器接收包含性能信息的响应的响应取得部的功能。因此,支援控制部172也相当于响应取得部的一例。
(信息取得部)
在从输入部11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为了从服务器S1~S4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所需的信息(以下,称为“参数”)。
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参数构成后述的请求发行部174所生成的请求中的参数。此外,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如以下的表1所示。信息取得部173相当于姿态条件取得部的一例。
[表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141
表1中,制造编号、型号、以及规格编号相当于机型信息的一例。表1中,外伸支腿状态以及臂/起重杆选择相当于作业机状态信息的一例。臂/起重杆选择是从例如臂作业状态、起重杆作业状态、以及单梁作业状态中选择一个作业状态。
表1中的外伸支腿宽度、臂起伏角度、臂长度、回转角度、起重杆起伏角度、以及起重杆长度相当于姿态条件的一例。外伸支腿宽度也可以按每个外伸支腿来设定。
另外,表1中的与臂有关的信息(例如,臂的种类)、与起重杆有关的信息(例如,起重杆的种类)、与钩有关的信息(例如,钩的种类)、以及与钢缆有关的信息(例如,钢缆股数)相当于构成部件信息的一例。
表1中的单位相当于其他的信息的一例。路径信息包含例如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作业机的行驶移动路径、和/或臂的顶端部的移动路径。
具体而言,在从输入部11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机型信息。
在从输入部11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用于对作业机的作业状态进行确定的作业状态信息。
在从输入部11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与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姿态条件。
在从输入部11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作为与作业机的构成部件有关的信息的构成部件信息。
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中的作业机所吊起的起吊荷重的信息。以下,将上述起吊荷重的信息简称为“起吊荷重信息”。起吊荷重信息相当于起升载荷信息的一例。
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显示作业机图像中的作业机所吊起的起升载荷的路径信息。以下,将上述起升载荷的路径信息简称为“路径信息”。
如上的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信息可以作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也可以是从服务器S1~S4取得的信息。此外,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信息的具体例在后述的表2或后述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说明中被示出。
此外,作为参数的取得方法的一例,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仅取得表1所示参数中的、由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
作为参数的取得方法的一例,无论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如何,信息取得部173都可以从BIM控制部161取得表1所示参数中的、预先决定的种类的参数信息。预先决定的种类的参数信息是例如与属性信息中的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以及构成部件信息有关的所有信息。
信息取得部173将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
(请求发行部)
请求发行部174基于从信息取得部173取得的机型信息,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与该机型信息对应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
具体而言,请求发行部174参照由第三存储部143存储的地址表,取得与从信息取得部173取得的机型信息对应的服务器确定信息。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
请求是例如HTTPS协议的请求报文的形式。在请求中使用的HTTP方法是例如GET方法。请求发行部174将所生成的请求送至通信控制部171。
式1表示请求的一例。请求从开头起依次包含URI、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参数包含上述表1所示的机型信息、作业状态信息、姿态条件、构成部件信息、起吊荷重信息、路径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至少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即可。
具体而言,在式1中,“https://.../bimapi/v1.0/Simulation/”相当于URI的一例。另外,在式1中,“RatedWeight”相当于性能信息要求的一例。另外,在式1中,“Model={模型}&BoomState={臂起重杆种类}&BoomLength={臂长度}&...”相当于参数的一例。此外,式1中的、“模型”、“臂起重杆种类”、以及“臂长度”也可以如式2置换为记号、字符串、或数值。
[式1]
https://.../bimapi/v1.0/Simulation/RatedWeight?Model={模型}&BoomState={臂起重杆种类}&BoomLength={臂长度}&...…(1)
[式2]
https://.../bimapi/vi.0/Simulation/RatedWeight?Model=GR-750XL-2&BoomState=B&BoomLength=23.45&...…(2)
(显示支援控制部)
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对从通信控制部171取得的响应进行解析,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S4的运算结果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S4的运算结果送至BIM控制部161,并使其反映至在显示部12要显示的图像或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显示支援控制部175相当于响应取得部以及描绘支援部的一例。
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也可以通过基于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S4的运算结果对显示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进行更新,来将该运算结果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在响应包含与区域图像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与区域图像有关的信息送至区域图像处理部176。
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从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取得的区域图像送至BIM控制部161,并使其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此外,区域图像是反映了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S4的运算结果(即,与区域图像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在响应包含与变形图像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与变形图像有关的信息送至变形图像处理部177。
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从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取得的变形图像送至BIM控制部161,并使其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此外,可以理解为变形图像是反映了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S4的运算结果(即,与变形图像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这样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的处理有时也称为显示支援处理。显示支援处理的具体例在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说明中被示出。
(区域图像处理部)
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基于与从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取得的与区域图像有关的信息,生成区域图像。这样的区域图像处理部176相当于区域图像生成部的一例。并且,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将所生成的区域图像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可以理解为区域图像处理部176是变形图像生成部的一例。
此外,在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姿态下,区域图像是以二维和/或三维表示能够使该作业机的钩移动的范围(以下,称为“钩的可动区域”)的图像。即,可以理解为作业机包含钩。
另外,可以理解为,在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吊挂着起升载荷的情况下,作业机包含吊具以及起升载荷。在该情况下,区域图像是以二维和/或三维表示能够使吊具移动的范围(以下,称为“吊具的可动区域”)和/或能够使起升载荷移动的范围(以下,称为“起升载荷的可动区域”)的图像。区域图像的具体例在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说明中被示出。此外,也可以理解为,区域图像处理部176所生成的区域图像是与作业机图像关联的变形图像的一例。
(变形图像处理部)
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基于从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取得的与变形图像有关的信息,生成变形图像。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相当于变形图像生成部的一例。并且,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将所生成的变形图像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变形图像的具体例在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说明中被示出。此外,可以理解为,变形图像处理部177所生成的变形图像是与作业机图像关联的变形图像的一例。
此外,在如上的客户终端T中组装了的BIM应用A以及支援模块M也可以组装于云服务器(未图示)并被执行。云服务器经由网络N连接至服务器S1~S4。
另外,云服务器经由网络N连接至组装了观察器的客户终端(未图示)。观察器是对由云服务器执行的BIM应用A所生成的图像进行显示的应用。
操作员经由客户终端的观察器,对BIM应用A所生成的图像进行操作。这样的系统相当于云型的BIM支援系统的一例。在云型的BIM支援系统中,云服务器相当于组装了图像生成应用的终端的一例。
(客户终端的硬件结构例)
如图3所示,客户终端T是台式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膝上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等)、平板电脑终端、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等。
在着眼于硬件结构的情况下,客户终端T具备标准的台式计算机或膝上型计算机所具备的处理器1001、输入装置1002、输出装置1003、存储器1004、以及存储装置1005等。
另外,客户终端T具备通信接口(IF)1006、以及电源回路1007。这些要素1001~1007可以通过例如总线1008连接。
处理器1001对客户终端T的动作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是具备了运算能力的回路或器件的一例。处理器1001可以使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以及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输入装置1002可以包含图2所示的输入部11。输入装置1002可以包含用于针对客户终端T的信息的输入的器件、例如,键盘、触控面板、以及鼠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输入装置1002向处理器1001输入信息。
输出装置1003可以包含图2所示的显示部12。具体而言,输出装置1003可以包含相当于显示部12的显示器(或监测器)。显示器可以是触控面板式的显示器。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式的显示器相当于输入装置1002以及输出装置1003双方。
存储器1004对例如通过处理器1001执行的程序、以及根据程序的执行被处理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存储。存储器1004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可以用于处理器1001的工作存储器。“程序”称为“软件”或者“应用”。
存储装置1005对通过处理器1001执行的程序、以及根据程序的执行处理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存储。存储装置1005存储已述的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与作业机图像有关的信息、以及服务器确定信息等的与BIM支援系统BS关联的信息。
存储装置1005包含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硬盘(SSD)之类的半导体驱动装置。作为半导体驱动装置的追加或代替,存储装置1005也可以包含如闪存这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1004以及存储装置1005相当于图2的存储部14。
程序包含实现如已述的BIM应用A以及支援模块M的程序(以下称为“BIM程序”)。构成BIM程序的程序代码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被存储于存储器1004和/或存储装置1005,也可以被组装成操作系统(OS)的一部分。
程序和/或数据也可以以记录于处理器1001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方式提供。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可以举出软盘、CD-ROM、CD-R、CD-RW、MO、DVD、蓝光光盘、以及可移动硬盘。另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也是记录介质的一例。
另外,程序和/或信息也可以从应用服务器(未图示)经由网络N向客户终端T提供(下载)。可以经由通信IF1006,将程序和/或信息向客户终端T提供,并将其存储于存储器1004和/或存储装置1005。另外,也可以将程序和/或数据经由输入装置1002向客户终端T提供,并将其储存于存储器1004和/或存储装置1005。
通信IF1006相当于图2的通信部13,是用于与网络N通信的接口。通信IF1006可以具备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接口。另外,通信IF1006也可以具备用于有线通信的有线接口。
通过处理器1001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BIM程序进行读出并执行,客户终端T作为实现如已述的BIM应用A以及支援模块M的功能的显示处理装置的一例而发挥功能。
通过处理器1001执行BIM程序,来实现图2所例示的控制部15的各要素161~172。
电源回路1007将用于使图3所示的各要素1001~1006动作的电力分别向各要素1001~1006供给。
<服务器>
图1所示的BIM支援系统BS示例性地具备多个服务器S1~S4。在图1中,作为非限定的一例,例示了4台服务器S1~S4。服务器的个数可以是1个以上且3个以下,也可以是5个以上。
例如,针对每家作业机生产厂家设置服务器S1~S4。以下,说明服务器S1~S4中的服务器S1。此外,服务器S2~S4的结构由于与服务器S1相同,因此省略。服务器S1是例如与作业机生产厂家M1对应的服务器。另外,服务器S2~S4分别是与作业机生产厂家M2~M4对应的服务器。
(服务器的功能结构例)
服务器S1具有通信部21、存储部23、以及控制部22等。
(通信部)
通信部21经由网络N与客户终端T进行通信。因此,通信部21具备信息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省略图示)等。与客户终端T的通信由控制部(未图示)控制。
此外,通信部21经由网络N使服务器S1与服务器S2~S4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服务器S1经由互联网与客户终端T连接。服务器S1与客户终端T使用HTTPS协议等TCP/IP协议进行通信。此外,服务器S1与客户终端T的通信协议不限于HTTPS协议,也可以是所谓的请求-响应型的各种通信协议。
通信部21将从客户终端T接收到的请求送至控制部22。另外,通信部21将从控制部22取得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
(存储部)
存储部23对在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未图示)进行存储。运算式被使用于由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存储部23对用于后述的插值运算的插值运算式进行存储。
存储部23对在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中使用的性能数据(例如,额定总荷重)进行存储。例如,存储部23将性能数据作为表格形式的性能表存储。性能表是将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条件(臂的起伏角、臂的长度、臂的回转角、起重杆的起伏角、起重杆的长度、以及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起重机的作业状态、以及起重机的作业半径等的参数与性能数据建立关联而得的表(以下,称为“性能数据表”)。
(性能数据表的一例)
性能数据表相当于性能表的一例,是用于根据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以及作业半径等,求出性能数据(例如,额定总荷重)的表。这样的性能数据表按每台作业机的机型被存储于存储部23。
性能数据表的一例如图5所示。在图5中,例示了在臂作业状态且外伸支腿作业状态下,各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为最大时的、与臂长度以及作业半径和作为性能数据的额定总荷重有关的性能数据表24。
例如,在图5所示的性能数据表24中,若给出臂长度(例如,9.35m)以及作业半径(例如,2.5m)作为参数,则得到与这些各参数对应的额定总荷重(25t)。此外,针对起重杆作业状态、轮胎触地状态、和/或外伸支腿状态等每个作业状态信息设置性能数据表。另外,根据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设置多个性能数据表。
图5所示的性能数据表24由以规定间隔排列的臂长度以及作业半径和额定总荷重构成。规定间隔越小,性能数据表的精度越高。例如,若是图5所示的性能数据表24所示的臂长度(例如,9.35m、16.4m等)以及作业半径(例如,2.5m、3.0m)的值,则能够通过性能数据表求出额定总荷重。
但是,在不是图5所示的性能数据表24所示的臂长度(例如,12m)的情况下,就无法通过性能数据表24求出作业半径2.5m的额定总荷重。无法通过性能数据表24直接求出的额定总荷重可以由运算部222通过插值运算求出。运算部222使用从存储部23取得的插值运算式,来执行该插值运算。
性能数据表24也可以是例如与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有关的性能数据表、或与臂的挠曲有关的性能数据表。例如,与臂的挠曲有关的性能数据表将臂或起重杆的种类、起重机的姿态条件、以及与吊起荷重相应的臂或起重杆的前端的挠曲量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起重机的姿态条件是例如臂长度、臂起伏角度、起重杆长度、以及起重杆偏移角度(起重杆起伏角度)。
另外,存储部23对每台作业机的规格数据进行存储。存储部23将规格数据与机型信息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规格数据在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中被使用。
在作业机是移动式起重机的情况下的规格数据包含移动式起重机的承载部(也称为下部行驶体)的重量重心位置以及重量。另外,规格数据包含相对于各外伸支腿的突出长度的各外伸支腿的重量重心位置以及重量。
另外,规格数据包含上部回转台的回转中心坐标、重量重心位置、和/或重量。另外,规格数据包含相对于上部回转台的基准坐标的基臂的旋转中心坐标、重量重心位置和/或重量。
另外,规格数据包含相对于基臂的第2臂的安装原点坐标、重量重心位置和/或重量。进而,规格数据包含钢缆的每单位长度的重量。此外,规格数据不限于上述的例子。
(控制部)
控制部22具有请求取得部221、运算部222、以及响应发行部223等。
(请求取得部)
请求取得部221对从通信部21取得的请求进行解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请求是HTTPS协议的HTTP报文的形式。在请求中使用的HTTP方法是GET方法。
具体而言,请求取得部221从请求中提取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参数是与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是上述表1所示的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起吊荷重信息、路径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等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说明从请求中提取参数的方法的一例。在请求所包含的参数仅是由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的情况下,请求取得部221提取请求所包含的所有参数。
说明从请求中提取姿态条件的方法的其他例。在请求所包含的参数是预先决定的种类的参数的情况下,请求取得部221对请求所包含的参数中的、由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进行选择并提取。
此外,性能信息要求对应下述表2的A列的各项目。表2的B列表示请求所包含的参数(例如,上述表1所示的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起升载荷信息、路径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
在表2的说明中,在参照表2中的项目的情况下,使用列编号A~C和行编号1~10。例如,表2的A列1行的项目记为表2的A-1。在不使用起重杆的作业状态的情况下,与起重杆有关的信息可以省略。
另外,例如,在使用固定长度的起重杆的情况下,参数可以包含起重杆的长度,也可以不包含起重杆的长度。在参数不包含起重杆的长度的情况下,规格数据所包含的起重杆的长度可以使用于后述的运算。
[表2]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25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26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271
请求取得部221将从请求中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此外,也可以通过后述的运算部222实施请求取得部221的处理。
(运算部)
运算部222基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信息与从存储部23取得的信息,对由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
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信息,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进行选定。并且,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选定的运算式。
作为运算式的选定方法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进行选定。
作为运算式的选定方法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请求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外的信息,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进行选定。性能信息要求以外的信息包含例如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和/或构成部件信息(构成部件的种类信息)。
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信息,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作业机的规格数据进行选定。并且,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选定的规格数据。
作为规格数据的选定方法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机型信息,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作业机的规格数据进行选定。
作为规格数据的选定方法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机型信息、以及请求所包含的机型信息以外的信息(例如,性能信息要求和/或姿态条件),对要在运算中使用的作业机的规格数据进行选定。
(关于第一运算)
作为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机型信息以及姿态条件等)、和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以及规格数据,对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
这样的运算称为第一运算。在本说明书的全文中,第一运算意指不使用由存储部23储存的性能数据(性能数据表)的运算。
(关于第二运算)
另外,作为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的一例,运算部222基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机型信息以及姿态条件等)、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对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
这样的运算称为第二运算或插值运算。在本说明书的全文中,第二运算以及插值运算意指使用由存储部23存储的性能数据(性能数据表)的运算。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全文中,插值运算有时也意指对性能数据表的数据间的性能数据(例如,额定总荷重)进行插值的运算。这样的插值运算通过例如线性插值等插值方法而进行。这样的插值运算通过基于各作业机生产厂家独自的诀窍的插值方法来进行。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响应发行部)
响应发行部223生成包含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的响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送至通信部21。
响应是例如HTTPS协议的响应报文的形式。响应的报文主体记载有运算结果。
在此,参照图6,着眼于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之间的数据流,说明运算部222所进行的运算的一例。图6是简易地表示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之间的数据流的图。
如图6所示,首先,客户终端T将请求31发送至服务器S1。请求31包含用于对服务器S1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32、性能信息要求33、以及参数34。参数34包含例如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起吊荷重信息、路径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参数34至少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33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信息即可。
服务器S1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请求31所包含的参数34、从服务器S1的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35、性能数据表24(参照图5)、以及规格数据36,对由请求31所包含的性能信息要求33指定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
具体而言,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33、以及参数34所包含的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35。
另外,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参数34(机型信息、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对应的性能数据表24(参照图5)。此时,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所取得的参数34(机型信息、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对应的多个性能数据表。性能数据表24相当于性能信息表的一例。
进而,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参数34中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36。
并且,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参数34、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35、性能数据表24、以及规格数据36,对由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33指定的性能信息37进行运算。
并且,服务器S1将包含运算结果(性能信息37)的响应38发送至客户终端T。响应38包含性能信息37以及对客户终端T进行确定的终端确定信息。
运算部222能够进行与搭载于作业机的实机的运算部大致同精度的运算。换言之,运算部222要在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与搭载于作业机的实机的运算部要在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相同。
此外,在作业机的实机中,外伸支腿的千斤顶反作用力是千斤顶反作用力检测机构的检测值。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伸支腿的千斤顶反作用力通过模拟运算求出。
(服务器的硬件结构例)
如图4所示,在着眼于硬件结构的情况下,服务器S1分别具备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以及存储装置2003等。另外,服务器S1具备通信IF2004、以及电源回路2005等。进而,服务器S1也可以具备输入装置(未图示)以及输出装置(未图示)等。这些要素2001~2005可以通过例如总线2006连接。
处理器2001对服务器S1的动作进行控制。处理器2001是具备了运算能力的回路或器件的一例。处理器2001可以使用例如CPU、MPU、以及GPU中的至少一个。
存储器2002对通过处理器2001执行的程序、以及与程序的执行相应地被处理的数据或信息等进行存储。存储器2002包含RAM以及ROM。RAM用于处理器2001的工作存储器。
存储装置2003对通过处理器2001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另外,存储装置2003对与程序的执行相应地被处理的数据或信息等进行存储。存储装置2003对已述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进行存储。
存储装置2003包含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驱动器(SSD)之类的半导体驱动装置。作为半导体驱动装置的追加或代替,存储装置2003也可以包含如闪存这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可以理解为,存储器2002以及存储装置2003相当于图2的存储部23。
构成实现服务器S1的功能的程序(以下,称为“性能信息运算程序”)的程序代码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被储存于存储器2002和/或存储装置2003,也可以被组装成操作系统(OS)的一部分。
程序和/或数据也可以以记录于处理器2001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方式提供。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可以举出软盘、CD-ROM、CD-R、CD-RW、MO、DVD、蓝光光盘、以及可移动硬盘等。另外,USB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也是记录介质的一例。
通信IF2004相当于图2的通信部21,是用于与网络N通信的接口。通信IF2004具备用于与网络N的有线通信的有线接口。
通过处理器2001对由存储部23存储的性能信息运算程序进行读出并执行,服务器S1作为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装置的一例发挥功能。
例如,通过处理器2001执行性能信息运算程序,来实现图2所例示的控制部22以及控制部22的各要素221~223。
电源回路2005将用于使例如图4所示的各要素2001~2004动作的电力向各要素2001~2004供给。
此外,服务器S2~S4的功能结构以及硬件结构与服务器S1的功能结构以及硬件结构同等即可。
(由服务器进行的运算例)
在此,参照上述表2,简单地说明由服务器S1的运算部222进行的运算的一例。
在性能信息要求是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1)、力矩负荷率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2)、最大力矩负荷率下的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3)、以及臂最大倒伏角以及作业半径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4)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运算求出各性能信息的值。
此外,用于对额定总荷重进行运算的运算式、用于对力矩负荷率进行运算的运算式、用于对臂最大倒伏角进行运算的运算式、以及用于对作业半径进行运算的运算式被储存于存储部23。
另外,例如,在性能信息要求是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5)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运算求出臂的变形图像信息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信息。这些变形图像信息用于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生成变形图像。臂的变形图像信息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信息是例如用于对臂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进行描绘的数值数据。运算部222使用图像用运算式来计算上述数值数据。
另外,在性能信息要求是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6)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运算求出区域图像信息。区域图像信息用于区域图像处理部176生成区域图像。
进而,在性能信息要求是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力矩负荷率、以及作业可行与否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7)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运算求出例如臂起伏角或臂长度等的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力矩负荷率、以及作业可行与否的判定结果。
<BIM支援系统的动作例>
以下,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例。
(动作例1)
参照图7A以及图8A~图8B,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图7A是表示在使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起重机)的额定总荷重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1)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动作例1中,操作员在决定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的姿态之后,对从服务器S1~S4中选定的一个服务器,要求与作业机图像的姿态对应的额定总荷重。如此地,操作员在变更了作业机图像的姿态的情况下,对服务器要求额定总荷重。
操作员能够通过对从服务器取得的额定总荷重与预定搬运的起升载荷的重量进行比较,判定在由操作员决定的姿态下,起重机是否能够将上述起升载荷搬运至搬运目标位置。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在图7A的步骤S100中,显示部12仅显示图8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即,在步骤S100中,图8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不显示于显示部12。建筑物图像G1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的图像。
在步骤S100中,为了使显示部12显示作业机图像G2,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
在步骤S100中,若输入部11对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使由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所包含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G2显示于显示部12。
在步骤S100中,BIM控制部161从第二存储部142取得作业机图像G2。具体而言,BIM控制部161从第二存储部142取得与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所包含的机型信息对应的作业机图像。从第二存储部142取得的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是作业机图像的基本姿态。
在此,说明步骤S100中的操作员的操作的一例。在步骤S100中,为了将与期望的作业机有关的作业机图像G2显示于显示部12,操作员对BIM应用A进行操作。
在操作员执行步骤S100中的操作之前的状态下,显示部12显示了建筑物图像G1,不显示作业机图像G2。显示部12显示了BIM应用A的窗口,该窗口的上部显示了BIM应用A的工具栏4(参照图7B)。工具栏4包含用于对BIM应用A进行操作的图标等。
图7B是表示BIM应用A的工具栏4的一部分的图。工具栏4除了图7B所示的标签以及图标以外,可以具备各种的标签、图标、以及按钮等。
首先,操作员对要使显示部12显示的作业机的机型进行选定。具体而言,操作员对图7B所示的工具栏4中的与起重机配置有关的图标41a进行选择。图标41a是操作员为了对期望的起重机进行选择而操作的图标。
那么,BIM应用A将如图7C所示的起重机选择画面42显示于显示部12。起重机选择画面42具有对“简易模式”与“详细模式”进行选择的模式选择部42a。图7C表示简易模式的起重机选择画面。省略详细模式的起重机选择画面(未图示)的说明,但详细模式的起重机选择画面能够受理来自操作员的比简易模式的起重机选择画面更详细的起重机的设定的输入。
起重机选择画面42具有条件输入部43。条件输入部43对来自操作员的与起重机的条件有关的输入进行受理。
条件选择部43具有用于对起重机类型进行选择的第一选择部43a、用于对起重机生产厂家进行选择的第二选择部43b、以及用于对起重杆类型进行选择的第三选择部43c。
另外,条件选择部43具有用于对最大起重量进行选择的第四选择部43d、用于对最大地上扬程进行选择的第五选择部43e、以及用于对最大作业半径进行选择的第六选择部43f。
另外,条件选择部43具有用于对最大臂长度进行选择的第七选择部43g、用于对配重的重量进行选择的第八选择部43h、以及用于对钩的重量进行选择的第九选择部43i。
操作员在条件选择部43中的任意的选择部中输入期望的与起重机有关的条件。图7D是表示在操作员对起重机类型的条件进行选择时的、第一选择部43a的显示形态的图。第一选择部43a是下拉类型的选择部。操作员从由第一选择部43a显示的多个起重机的类型中,选择期望的起重机类型。
起重机类型是例如复杂地形起重机、全地形起重机、船货起重机、以及塔式起重机等。
另外,图7E是表示在操作员对起重机生产厂家的条件进行选择时的、第二选择部43b的显示形态的图。第二选择部43b是下拉类型的选择部。操作员从已显示于第二选择部43b的多个起重机生产厂家中,选择期望的起重机生产厂家。
若操作员对起重机的条件的选择完成,则起重机选择画面42的一览显示部44显示满足通过条件选择部43选择的起重机的条件的起重机。操作员从已显示于一览显示部44的起重机中,选择期望的起重机。若操作员对起重机进行选择,则显示部12显示选择了的起重机的作业机图像G2。
在步骤S101中,为了决定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中的作业机的姿态,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姿态条件。例如,操作员从已显示于作业机图像G2的显示部12的起重机调整画面45(后述)输入作业机图像G2的姿态条件。另外,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对作业机图像G2进行拖曳操作,来决定作业机图像G2中的作业机的姿态。在步骤S101中操作员所进行的操作称为姿态决定操作。
步骤S101中,在作业机图像G2中的作业机的姿态条件中存在未决定的姿态条件的情况下,操作员可以省略对与该未决定的姿态条件对应的姿态条件(例如,臂起伏角)的输入。以下,将上述未决定的姿态条件简称为“未决定姿态条件”。在本动作例中,说明不存在未决定姿态条件的情况。
在步骤S101中,若输入部11对姿态决定操作的输入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将姿态决定操作反映至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那么,如图8B所示,显示部12显示从图8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变更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1。
在步骤S101中,输入部11对例如臂起伏角、臂长度、臂回转角、起重杆起伏角、起重杆长度、以及外伸支腿突出宽度等中的至少一个姿态条件的输入进行受理。图8B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1是使图8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反映了在步骤S101中输入部11所受理了的姿态条件而得的图像。
在此,说明步骤S101中的操作员的操作的一例。上述的步骤S100的处理后,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的姿态是基本姿态(参照图8A)。在作业机图像G2是起重机的图像的情况下,在起重机的基本姿态下,臂是完全倒伏状态且完全缩回状态。另外,在起重机的基本姿态下,臂的回转角度为零,且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为零。
在步骤S101中,操作员为了决定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的姿态,对BIM应用A进行操作。在步骤S101中,操作员决定例如臂的回转角度、臂的起伏角度、臂的伸缩长度、以及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等。
具体而言,操作员对图7B所示的工具栏4中的与配置完毕起重机调整有关的图标41b进行选择。图标41b是为了决定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而操作的图标。
那么,BIM应用A使如图7F所示的起重机调整画面45显示于显示部12。起重机调整画面45具有姿态调整部46。姿态调整部46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与起重机的姿态有关的输入。
姿态调整部46具有第一调整部46a、第二调整部46b、第三调整部46c、以及第四调整部46d。
第一调整部46a是滑动条,是用于操作员对起重机(即,作业机图像G2)的角度进行调整的调整部。起重机的角度定义为臂的中心轴相对于基准方向(例如,显示部12中的上方)的倾斜角度。
第二调整部46b是滑动条,是用于操作员对回转台的角度(即,起重机的回转角度)进行调整的调整部。
第三调整部46c是滑动条,是用于操作员对臂长度进行调整的调整部。第四调整部46d是滑动条,是用于操作员对臂的起伏角度进行调整的调整部。
另外,姿态调整部46具有第一输入部46e、第二输入部46f、第三输入部46g、以及第四输入部46h。
第一输入部46e对通过第一调整部46a选择的起重机的角度进行显示。另外,第一输入部46e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与起重机的角度有关的直接输入。
第二输入部46f对通过第二调整部46b选择的起重机的回转角度进行显示。另外,第二输入部46f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与起重机的回转角度有关的直接输入。
第三输入部46g对通过第三调整部46c选择的起重机的回转角度进行显示。另外,第三输入部46g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与臂长度有关的直接输入。
第四输入部46h对通过第四调整部46d选择的臂的起伏角度进行显示。另外,第四输入部46h受理来自操作员的与臂的起伏角度有关的直接输入。
在步骤S101中,操作员对第一调整部46a、第二调整部46b、第三调整部46c、以及第四调整部46d进行操作,来输入起重机的姿态条件。另外,在步骤S101中,操作员也可以在第一输入部46e、第二输入部46f、第三输入部46g、以及第四输入部46h中直接输入起重机的姿态条件。
若操作员从姿态调整部46输入起重机的姿态条件,则输入的姿态条件立即反映至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其结果是,作业机图像G2向作业机图像G21迁移(参照图8B)。
接着,在步骤S102中,操作员进行用于求出在步骤S101中决定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1的额定总荷重的操作。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
此外,为了在显示部12中显示额定总荷重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102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即,在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则额定总荷重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此外,在上述的例中,操作员通过输入部11手动输入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但是,通过操作员的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的输入操作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若输入部11对姿态决定操作的输入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将姿态决定操作反映至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并且将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自动送至信息取得部173。BIM控制部161将性能信息要求和与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对应的参数一起送至信息取得部173。
在步骤S102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机型信息、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
在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至少从BIM控制部161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
在步骤S102中,即使在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接受到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也可以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
在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3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1-B所示的参数)。
[表3]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381
具体而言,所取得的参数中的姿态条件是臂起伏角、臂长度、臂回转角、起重杆起伏角、以及起重杆长度。
所取得的参数中的作业状态信息包含与外伸支腿状态(轮胎触地作业状态或外伸支腿状态)有关的信息。另外,所取得的参数中的作业状态信息包含与臂/起重杆选择有关的信息(参照表1)。
另外,所取得的参数中的构成部件信息包含与臂有关的信息(例如,臂的种类)、与起重杆有关的信息(例如,起重杆的种类)、与钩有关的信息(例如,钩的种类)、与钢缆有关的信息(例如,钢缆股数)、以及与配重有关的信息(例如,配重的重量)等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此外,在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自动取得的信息是与表2的1-B所记载的项目有关的信息。并且,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
在步骤S1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8B的作业机图像G21)。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此外,在步骤S103中生成的请求是HTTPS协议的请求报文的形式。这样的请求从开头起依次包含URI、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参照上述式1)。
请求中的URI是在步骤S103中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另外,请求中的性能信息要求是在步骤S102中由操作员输入的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进而,请求中的参数是在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
以下,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1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1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1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在步骤S106中运算部222所取得的运算式是用于进行已述的插值运算的插值运算式。
在步骤S1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108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性能数据表。此时,运算部222也可以从存储部23取得与所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多个性能数据表。
此外,在步骤S108中,运算部222也可以基于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以及在步骤S107中取得的规格数据,从存储部23取得性能数据表。
在步骤S109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参数、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插值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对额定总荷重进行运算。并且,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在步骤S109中,在能够从性能数据表直接取得与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对应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运算部222也可以在步骤S109中不使用运算式(插值运算式)。但是,在无法从性能数据表直接取得与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对应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使用运算式(插值运算式)进行已述的插值运算,来取得额定总荷重。
在步骤S110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客户终端T。
以上是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支援模块M)的处理。
在步骤S111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被送至支援控制部172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
在步骤S112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对从通信控制部171取得的响应进行解析,并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额定总荷重)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例如,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图8C所示的通知额定总荷重的通知图像G3显示于显示部12。此外,通知图像G3可以由支援模块M(例如,显示支援控制部175)生成,也可以由BIM应用A(例如,BIM控制部161)生成。
在通知图像G3由BIM应用A生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额定总荷重)送至BIM应用A(具体而言,BIM控制部161)。如上的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也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宜交替动作的次序。
(动作例1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仅通过从BIM应用A输入性能信息要求(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得知在显示部12中决定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1(参照图8B)的额定总荷重。如此地,操作员能够不进行如参照由作业机生产厂家提供的额定总荷重表这样的烦杂的作业,而得知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起重机的额定总荷重。因此,操作员能够高效率进行考虑了起重机的额定总荷重的、较详细的施工计划作业。
另外,在作业计划作业中,操作员有时对从服务器取得的额定总荷重与起吊荷重进行比较,来判断起重机作业的可行与否。操作员能够通过在BIM应用A中进行由上述动作例1说明的操作,高效率进行起重机作业可行与否的判断。在判断为无法进行起重机作业的情况下,操作员能够通过进行起重机的姿态的变更、起重机的作业状态的变更、起重机的设置场所的变更、和/或起重机的机型变更等,并再研究,高效率地决定最佳的作业状态。
此外,在操作员通过BIM支援系统BS进行力矩负荷率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2)的情况下,BIM支援系统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动作例1相同。在操作员进行力矩负荷率的显示要求的情况下,在图7A的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4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2-B所示参数)。
[表4]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11
另外,在操作员通过BIM支援系统BS进行最大力矩负荷率下的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3)的情况下,BIM支援系统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动作例1相同。在操作员进行最大力矩负荷率下的额定总荷重的显示要求的情况下,在图7A的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5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3-B所示的参数)。
[表5]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12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21
进而,在操作员通过BIM支援系统BS进行外伸支腿千斤顶反作用力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8)的情况下,BIM支援系统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动作例1相同。在操作员进行外伸支腿千斤顶反作用力的显示要求的情况下,在图7A的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6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8-B所示的参数)。
[表6]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22
(动作例1的附记)
此外,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也可以基于所取得的额定总荷重与起吊荷重,判断能否进行起重机作业。在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无法进行起重机作业的情况下,将通知无法进行起重机作业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
另外,在上述的动作例1中,操作员也能够对服务器S1要求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能否进行起吊作业的判定结果(以下,称为“作业的可行与否判定”)。在要求作业的可行与否判定的结果的情况下,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包含作业信息。作业信息是表示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所执行的预定的作业的信息。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2中,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的可行与否判定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那么,在步骤S102中,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此外,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参数包含起吊荷重信息。
接着,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S1基于在步骤S109中运算而得的额定总荷重与请求所包含的起吊荷重信息,判定起吊作业的可行与否。并且,将包含判定结果(性能信息)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
取得响应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部12。显示部12根据判定结果,显示表示起吊作业为可能的信息、或表示起吊作业为不可能的信息。
(动作例2)
接着,参照图9以及图10A~图10C,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图9是表示在使示出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图像中的作业机所正在起吊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范围的区域图像(以下,称为“区域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6)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动作例2中,操作员在决定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之后,针对从服务器S1~S4中选定的一个服务器,要求表示与作业机的作业状态对应的可移动范围的图像(表示移动范围的区域图像)。在本动作例的说明中,作业机的作业状态意指决定了作业机的姿态的状态,且正在决定作业机所预定搬运的起升载荷的状态。
操作员能够通过对表示所取得的移动范围的区域图像与起升载荷的搬运目标位置进行比较,判断在由操作员决定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下起重机是否能够将上述起升载荷搬运至搬运目标位置。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200中,显示部12仅显示图10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A。这样的建筑物图像G1A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而得的图像,也可以是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而得的图像。
在步骤S200中,为了使显示部12显示作业机图像,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
在步骤S200中,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的输入被输入部11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对显示控制部162进行控制来使图10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A显示于显示部12。此外,在步骤S200中的操作员的操作以及BIM支援系统BS的处理与已述的图7A的步骤S100相同。
在步骤S201中,操作员输入已述的姿态决定操作。
在步骤S201中,若输入部11对姿态决定操作的输入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将姿态决定操作反映至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A。那么,如图10B所示,显示部12显示从图10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A变更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1A。此外,在步骤S201中的操作员的操作以及BIM支援系统BS的处理与已述的图7A的步骤S101相同。
在步骤S202中,操作员从输入部11向显示部12输入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
在步骤S202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在步骤S2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至少从BIM控制部161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即可。
在步骤S2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7的B列所示的参数(参照表2的6-B)。
[表7]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4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51
并且,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此外,为了在显示部12中显示区域图像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202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即,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则区域图像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在步骤S2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8B的作业机图像G21)。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以下,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2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2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2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
在步骤S2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208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性能数据表。此时,运算部222也可以从存储部23取得与所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多个性能数据表。此外,在步骤S208中,运算部222也可以基于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以及在步骤S207中取得的规格数据,从存储部23取得性能数据表。
在步骤S209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姿态条件以及参数、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对与区域图像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区域图像信息”)进行运算并求出。并且,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另外,在步骤S209中运算的区域图像信息用于支援模块M的区域图像处理部176生成区域图像。
在步骤S210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客户终端T。
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处理。
步骤S211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以及显示支援控制部175被送至区域图像处理部176。
在步骤S212中,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基于从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取得的区域图像信息,生成区域图像。并且,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将所生成的区域图像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此外,在本动作例生成的区域图像是与钩的可动区域有关的区域图像。但是,生成的区域图像也可以是与已述的吊具的可动区域有关的区域图像和/或与起升载荷的可动区域有关的区域图像。
在步骤S213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从区域图像处理部176取得的区域图像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例如,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图10C所示的区域图像G4显示于显示部12。另外,如已述的那样,区域图像G4可以由支援模块M(区域图像处理部176)生成,也可以由BIM应用A(例如,BIM控制部161)生成。
在区域图像G4由BIM应用A生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211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从服务器S1取得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区域图像信息)送至BIM应用A(具体而言,BIM控制部161)。
另外,区域图像也可以通过服务器S1(具体而言,运算部222)生成。在该情况下,包含运算部222所生成的区域图像(性能信息)的响应从服务器1被发送至客户终端T。
取得了响应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区域图像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如上的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也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宜交替动作的次序。
(动作例2的作用和效果)
在如上的本动作例的情况下,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则区域图像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操作员能够通过视觉辨认区域图像G4,直观识别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1A中的作业机能够移动起升载荷的范围。在起升载荷的搬运目标位置位于区域图像G4之外的情况下,操作员可以对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变更,或者也可以对作业机的机型进行变更。如此地,根据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轻松地进行考虑了起升载荷的移动范围的、较详细的施工计划。
(动作例3)
接着,参照图11、图12A、以及图12B,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图11是表示在使挠曲了的臂的图像(以下,称为“臂的变形图像”)以及挠曲了的起重杆的图像(以下,称为“起重杆的变形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5)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起重机的搬运作业中,起重机的臂和/或起重杆基于自重、钩的重量、钢缆的重量、以及起升载荷的重量而挠曲。因此,在施工计划中预先考虑该挠曲,可以防止起重机与建筑物的干扰,对实际的作业的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贡献。
在进行考虑了臂以及/起重杆的挠曲的施工计划的情况下,实施动作例3。在动作例3中,操作员在决定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之后,针对从服务器S1~S4中选定的一个服务器,要求与作业机的作业状态对应的臂的变形图像和/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在本动作例的说明中,作业机的作业状态意指决定了作业机的姿态的状态,且正在决定作业机所预定搬运的起升载荷的状态。
操作员能够对取得的臂的变形图像和/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与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建筑物图像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判定在由操作员决定了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下起重机是否能够执行搬运作业。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首先,在步骤S300中,显示部12仅显示图12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B。这样的建筑物图像G1B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的图像。
在步骤S300中,操作员为了使显示部12显示作业机图像,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
在步骤S300中,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的输入被输入部11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对显示控制部162进行控制来使显示部12显示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未图示)。
在步骤S301中,操作员输入已述的姿态决定操作。
在步骤S301中,若输入部11对姿态决定操作的输入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将姿态决定操作反映至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未图示)。那么,显示部12显示了图12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B。此外,在步骤S301中的操作员的操作以及BIM支援系统BS的处理与已述的图7A的步骤S101相同。
图12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B是决定了作业机的作业姿态的状态的图像。但是,图12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B是未反映作用于臂以及起重杆的荷重(例如,起吊荷重)的影响所引起的臂以及起重杆的变形的图像。此外,起吊荷重也可以是起升载荷的荷重与钩的重量之和。
在图12A所示图像中,作业机图像G2B的臂以及起重杆与建筑物图像G1B不干扰。但是,在实机的作业中,存在臂以及起重杆因起吊荷重等的影响挠曲,而与建筑物干扰的情况。
通过使臂和/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在BIM应用A中,能够制定考虑了臂以及起重杆的挠曲的施工计划。此外,也可以在未使用起重杆的状态下,显示部12仅显示臂的变形图像。
在步骤S302中,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臂和/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以下,称为“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挠曲显示用的复选框变为开启状态,来输入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
在步骤S302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在步骤S3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至少从BIM控制部161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即可。
在步骤S3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8的B列所示的参数(参照表2的5-B)。
[表8]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491
并且,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此外,为了将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302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
在步骤S3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12A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B)。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此外,请求所包含的参数至少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信息即可。
接着,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3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3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3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
在步骤S3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308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姿态条件以及参数、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以及规格数据,对与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变形图像信息”)进行运算并求出。并且,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此外,变形图像信息是例如与臂的变形曲线有关的信息和/或与起重杆的变形曲线有关的信息。变形曲线是例如,通过正弦波或n次函数表现臂和/或起重杆的变形而得的曲线。另外,变形图像信息也可以是与基端侧臂、中间臂、以及前端侧臂各自的挠曲角对应的倾斜的直线(变形直线)。
图13A是表示未挠曲的臂的图像G79的图。图13B以及图13C是表示挠曲了的臂的图像G79A、G79B的图。
在图13B所示的臂的图像G79A的情况下,基端侧臂的图像G79a,中间臂的图像G79b、G79c,以及前端侧臂的图像G79d的变形基于通过正弦波或n次函数表现的曲线(变形曲线)被求出。
另一方面,在图13C所示的臂的图像G79B的情况下,基端侧臂的图像G79a,中间臂的图像G79b、G79c,以及前端侧臂的图像G79d的变形基于与挠曲角对应地倾斜的直线(变形直线)被求出。
此外,在步骤S308中运算的变形图像信息用于支援模块M的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生成臂的变形图像和/或起重杆的变形图像。
在步骤S309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送至通信部21。通信部21将所取得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
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处理。
在步骤S310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以及显示支援控制部175被送至变形图像处理部177。
在步骤S311中,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基于从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取得的变形图像信息,生成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并且,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将所生成的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
在步骤S312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从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取得的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例如,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在图12B中以实线表示的变形图像G5显示于显示部12。此外,如已述的那样,变形图像G5可以由支援模块M(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生成,也可以由BIM应用A(例如,BIM控制部161)生成。
在变形图像G5由BIM应用A生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310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变形图像信息)送至BIM应用A(具体而言,BIM控制部161)。
另外,变形图像也可以通过服务器S1(具体而言为运算部222)生成。在该情况下,包含运算部222所生成的变形图像(性能信息)的响应从服务器1被发送至客户终端T。取得了响应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变形图像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此外,如图12B所示,在显示部12中,具有未反映挠曲的臂以及起重杆的图像的作业机图像G2B(以下,称为“变形前图像”)以虚线表示,并且,具有反映了挠曲的臂的变形图像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的作业机图像(即,变形图像G5)以实线显示。
变形前图像也可以不显示于显示部12。另外,变形前图像与变形图像G5的显示形态只要是能够区别的显示形态,则不限于图12B所示的例子。
另外,BIM应用A(具体而言为BIM控制部161)以及支援模块M(具体而言为支援控制部172)中的任何一方的控制部也可以在变形图像与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其他的图像(例如,建筑物图像G1B)干扰的情况下,将表示正在干扰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在该情况下,上述一方的控制部实现通知部的功能。上述一方的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通知部的一例。
另外,在上述的动作例3中,说明了在作业机是起重机的情况下的、臂以及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上述的动作例3也能够适用于在作业机是高空作业车的情况下的臂。另外,上述的动作例3也能够适用于在作业机是混凝土泵车的情况下的臂。起重机的臂以及起重杆、高空作业车的臂、以及混凝土泵车的臂相当于臂的一例。
(动作例3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通过视觉辨认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变形图像,确认考虑了臂的挠曲以及起重杆的挠曲的作业机图像与建筑物图像的干扰。
(动作例4)
接着,参照图14~图15B,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图14是表示在使示出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4)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起重机的搬运作业中,起重机为了将起升载荷搬运至搬运目标位置,有时使臂倒伏来扩大作业半径。在起重机中,臂的起伏角度越小,额定总荷重越小。
因此,有时即使在起伏角度大的第一状态下起升载荷的重量小于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当处于臂的起伏角度小于该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时,起升载荷的重量会大于额定总荷重。在该情况下,选定的起重机无法将起升载荷搬运至搬运目标位置。在实际的作业中,若产生这样的状况,则需要更换起重机,有可能显著延迟作业的进度。
另外,在制定使用多个起重机的作业计划时,为了以最小台数覆盖施工现场的全区域,需要考虑各起重机的指定起吊荷重下的作业半径。因此,在施工计划中,预先考虑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可以对实际的作业的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贡献。
在进行考虑了起重机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施工计划的情况下,实施动作例4。在动作例4中,操作员在决定了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之后,针对从服务器S1~S4中选定的一个服务器,要求与作业机的作业状态对应的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在本动作例的说明中,作业机的作业状态意指决定了作业机的姿态的状态,且正在决定作业机所预定搬运的起升载荷的状态。
操作员能够对所取得的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与搬运目标位置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判定在由操作员决定的作业机的作业状态下起重机是否能够执行搬运作业。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首先,在经过了步骤S400以及步骤S401的步骤S402中,显示部12显示图15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C以及作业机图像G21C。步骤S401以及步骤S401与已述的图7A的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相同。
图15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C以及作业机图像G21C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由存储部14存储的图像。
在步骤S402中,操作员通过输入部11输入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显示要求(以下,称为“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显示要求”)。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
在步骤S402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在步骤S4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至少从BIM控制部161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即可。
步骤S4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9的B列所示的参数(参照表2的4-B)。
[表9]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541
并且,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此外,为了在显示部12中显示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402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即,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显示要求,则区域图像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在步骤S4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15A的作业机图像G21C)。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接着,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4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4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4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
在步骤S4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408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性能数据表。此时,运算部222也可以从存储部23取得与所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多个性能数据表。
此外,在步骤S408中,运算部222也可以基于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以及在步骤S407中取得的规格数据,从存储部23取得性能数据表。
在步骤S409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姿态条件以及参数(姿态条件、作业状态信息、起升载荷信息、以及构成部件信息)、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对与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有关的信息进行运算并求出。并且,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在步骤S410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送至通信部21。并且,通信部21将所取得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
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处理。
在步骤S411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被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
在步骤S412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与臂的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有关的信息)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例如,如图15B所示,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具有倒伏至最大倒伏角的状态的臂的作业机图像G22C(以下,称为“倒伏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说明使倒伏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的方法的一例。
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响应所包含的与臂的最大倒伏角有关的信息反映至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G21C的属性信息中的臂的起伏角。
此外,该处理也可以通过BIM控制部161而进行。在该情况下,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响应所包含的与臂的最大倒伏角有关的信息送至BIM控制部161。并且,BIM控制部161将所取得的与臂的最大倒伏角有关的信息反映至由显示部12显示的作业机图像的属性信息中的臂的起伏角。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基于显示支援控制部175所实施的处理,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另外,在步骤S412中,如图15B所示,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也可以使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数值显示于显示部12。此外,该处理也可以通过BIM控制部161而进行。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步骤S412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也可以使用于通知最大倒伏角以及最大作业半径的通知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
(动作例4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对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中的作业机的最大倒伏角以及作业半径进行直观识别。操作员能够通过对作业机的最大倒伏角以及作业半径进行识别,来直观地判断所选择的作业机是否是适用于起升载荷的搬运的作业机。例如,若所取得的作业半径内不包含起升载荷的搬运目标位置,则操作员能够判断仅以所选择的作业机无法将起升载荷搬运至搬运目的地。基于这样的判定结果,操作员能够将要使用的作业机变更为作业半径较大的作业机。或者,基于上述的判定结果,操作员也能够选择如下次序:通过所选择的作业机将起升载荷搬运至该作业机的作业半径内的任意的位置之后,再通过其他的作业机将起升载荷从该中转位置搬运至搬运目的地。
另外,在制定使用多个起重机的作业计划时,能够通过取得每个起重机针对指定起吊荷重的作业半径,从而得知能够以最小台数覆盖施工现场的全区域的起重机的配置。例如,能够通过针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图描绘每个起重机的作业半径,操作员能够直观识别能以最小台数覆盖施工现场的全区域的起重机的配置。如此地,根据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进行考虑了作业机的最大倒伏角以及作业半径的高精度的施工计划作业。
(动作例5)
接着,参照图16A~图16D,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与已述的动作例2同样地,本动作例是使显示部12显示区域图像的例子。此外,BIM支援系统BS的操作员的操作以及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与已述的动作例2的动作流程(图9)大致相同。本动作例的实施状况与已述的动作例2的情况相同。
图16A~图16E表示已显示包含建筑物图像、作业现场构成图像、以及作业机图像的作业现场的图像(以下,称为“作业现场图像G6”)的显示部12的一例。图16A表示已显示作业现场图像G6的斜视图的显示部12。图16B是图16A的A1向视图。图16C是图16A的A2向视图。图16D是图16A的A3向视图。图16E表示在图16B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中已显示区域图像G4A的显示部12。
在本动作例中,操作员能够在图16A~图16D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中,对起吊配置于大厦G72与围栏G73之间的空调的室外机G74并使之移动的操作进行验证。
首先,操作员使显示部12显示图16A~图16D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这样的作业现场图像G6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而得的图像,也可以是由存储部14存储的图像。制作作业现场图像G6的方法如上所述。
图16A~图16D所示的作业机图像G21D的左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为最小。通过将左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设为最小,使左侧外伸支腿不伸到相向车道G77。
另一方面,作业机图像G21D的右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为最大。如此地,作业机图像G2的左侧外伸支腿与右侧外伸支腿在突出宽度上不同。
另外,操作员以不与作业现场图像G6中的围栏G73、电线杆G75、以及树木G76干扰的方式,决定作业机图像G21D的臂的姿态(例如,臂长度、回转角、以及起伏角)。决定姿态的操作通过从输入部11输入对作业机图像G21D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而进行。此外,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对作业机图像G21D进行拖曳操作,来决定显示作业机的姿态。
在作业现场图像G6中,在决定了作业机图像G21D的姿态之后,操作员进行区域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的操作。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区域显示要求。
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请求所包含的姿态条件中的左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与右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不同。
若操作员输入区域显示要求,则在BIM支援系统BS中,图9的步骤S202~步骤S213的处理被执行,显示部12显示在图16E中以粗线表示的区域图像G4A。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图16A以及图16C~图16E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也显示区域图像G4A。
(动作例5的作用和效果)
在如上的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区域图像的显示要求,则区域图像也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在图16E所示的区域图像G4A的情况下,因为作业机图像G21D中的左侧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为最小,所以区域图像G4A中的车辆左侧的区域缺失。操作员因为能够在显示部12视觉辨认与外伸支腿的突出状态对应的区域图像,所以能够直观地进行高精度的模拟。
另外,通过将区域图像G4A显示于图16A~图16E这样的不同的视点的作业现场图像G6,操作员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模拟。
(动作例6)
接着,参照图17A~图18E,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与已述的动作例3同样地,本动作例是使显示部12显示臂的变形图像的例子。此外,操作员的操作以及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与已述的动作例3的动作流程(参照图11)大致相同。动作例6的实施状况与已述的动作例3的情况相同。
图17A~图17E表示已显示包含建筑物图像以及作业机图像的作业现场图像G6A的显示部12的一例。图17A表示已显示作业现场图像G6A的斜视图的显示部12。图17B是图17A的A10向视图。图17C是图17A的A11向视图。
图17D是图17A的A12向视图。图17E是图17B的X1-X1线剖面图。
图18A~图18E表示在图17A~图17E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A中显示了臂的变形图像的显示部12的一例。
在本动作例中,操作员能够在图17A~图17E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A中,对钢架构造体G78与臂的干扰进行验证。
首先,操作员使显示部12显示图17A~图17E所示的作业现场图像G6A。这样的作业现场图像G6A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由存储部14存储的图像。生成作业现场图像G6A的方法如上所述。
操作员以不与钢架构造体G78干扰的方式,决定作业机图像G21E的臂的姿态(例如,臂长度、回转角、以及起伏角)。决定姿态的操作通过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G21E的姿态条件而进行。此外,操作员也可以通过对作业机图像G21E进行拖曳操作,来决定显示作业机的姿态。
在作业现场图像G6A中,决定了作业机图像G21E的姿态之后,操作员进行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的操作。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
若操作员输入挠曲显示要求,则在BIM支援系统BS中,图11的步骤S301~步骤S312的处理被执行,显示部12显示具有图18A~图18E所示的臂的变形图像的作业机图像(变形图像G5A)。
图18A~图18E所示的变形图像G5是变形图像处理部177基于从服务器S1取得的响应所包含的变形图像信息所生成的图像。但是,变形图像也可以通过服务器S1(具体而言为运算部222)生成。
在该情况下,包含运算部222所生成的变形图像(性能信息)的响应从服务器S1被发送至客户终端T。取得了响应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变形图像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在如上的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则变形图像也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图18A~图18E中,变形前的臂的图像(以下,称为“变形前图像”)也可以省略。即,在操作员输入了变形图像的显示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显示部12删除变形前图像,变形图像G5A自动显示于显示部。
在图17A~图17E所示的图像中,作业机图像G2的臂不与钢架构造体G78干扰。另一方面,在图18A~图18E所示的变形图像G5A的情况下,臂的顶端部G57向比变形前图像的臂的顶端部G57更靠下方位移,并且臂的中间部G58向比变形前图像的臂的中间部更靠上方位移,作业机图像G21E的臂与钢架构造体G78干扰。
如图18A~图18E所示,在臂与钢架构造体G78干扰的情况下,操作员能够通过改变所显示的臂的姿态,来寻找臂不与钢架构造体G78干扰的臂的姿态。操作员能够通过对所显示的臂进行拖曳,来改变臂的姿态。另外,操作员也能够通过输入臂的起伏角度,来改变所显示的臂的姿态。也可以构成为:若臂的姿态被变更,则与变更了的臂的姿态对应的臂的变形图像被显示。
(动作例6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根据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通过对图18A~图18E所示的图像进行视觉辨认,进行考虑了作业机与钢架构造体的干扰的高精度的模拟。
(动作例7)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19~图20B,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图19是表示在使考虑了地基强度的作业可行与否的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9)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起重机的搬运作业中,设置压力(外伸支腿反作用力)从起重机的外伸支腿作用于地基。若设置压力大于地基强度,则有可能地基下沉,起重机翻倒。因此,在施工计划中预先考虑地基强度,可以防止地基的下沉以及起重机的翻倒,对实际的作业的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贡献。
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具体而言,说明在操作员对能否使用图20A所示的起重机C将起升载荷从始点SP搬运至终点FP进行验证的情况下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此外,以下说明对在终点FP处下降起升载荷时的起重机的姿态(图20A以及图20B所示的起重机C的姿态)进行验证的情况。对其他的起重机的姿态进行验证的情况,也与BIM支援系统BS的基本动作相同。
在图19的步骤S500中,显示部12仅显示图20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D。即,在步骤S500中,作业机图像不显示于显示部12。建筑物图像G1D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的图像。
在步骤S500中,操作员为了使显示部12显示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此外,使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2时操作员所进行的操作与已述的动作例1的情况相同。
在步骤S501中,为了决定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中的作业机的姿态,操作员从输入部11输入姿态条件。操作员决定作业机图像的姿态时的操作与已述的动作例1相同。
在步骤S501中,若输入部11对姿态决定操作的输入进行受理,则BIM控制部161将姿态决定操作反映至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那么,如图20A所示,显示部12显示从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变更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2D。
接着,在步骤S502中,操作员进行用于求出在步骤S501中决定了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2D的、考虑了地基强度的作业的可行与否(以下,简称为“作业可行与否”)的操作。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作业可行与否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
此外,为了在显示部12中显示作业可行与否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502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即,在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作业可行与否的显示要求,则与作业可行与否有关的信息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在步骤S502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机型信息、姿态条件、起升载荷信息、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
在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至少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
在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10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9-B所示的参数)。
[表10]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621
本动作例中的参数包含在进行外伸支腿千斤顶反作用力显示要求(参照表2的A-8)的情况下的参数、以及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
BIM应用A对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进行存储。另外,BIM应用A对作业现场整体的地基强度进行存储。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考虑了埋在作业现场的地下的埋设部件的地基强度。
此外,BIM应用A可以将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作为地基强度表进行存储。地基强度表可以包含作业现场的位置信息(例如,坐标或分区)、以及与该位置信息建立关联的地基强度。
在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从BIM应用A取得与地基的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该地基与在显示部12中配置了作业机图像G22D的位置对应。并且,在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此外,在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不限于由BIM应用A存储的信息。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与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操作员从信息输入部77输入的信息。
在步骤S5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20A的作业机图像G22D)。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以下,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5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5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5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本动作例中,运算部222所取得的运算式是用于对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进行运算的运算式、以及用于对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进行比较的运算式。
在步骤S5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508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参数、以及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以及规格数据,对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进行计算。并且,对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进行比较,判定作业可行与否。
在步骤S508中,在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小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的情况下,运算部222判定为能够作业。另一方面,在步骤S508中,在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为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以上的情况下,运算部222判定为不能作业。
运算部222将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和/或判定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在步骤S509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和/或判定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送至通信部21。并且,通信部21将所取得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可以理解为,在响应包含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该响应包含具有通过请求所包含的姿态条件定义的姿态的作业机是否能够实施规定作业的判定结果。
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处理。
在步骤S510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被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
在步骤S511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与作业可行与否有关的信息)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动作例7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动作例,因为能够制定考虑了地基强度的施工计划,所以能够防止实际的作业中的地基的下沉以及起重机的翻倒。这样的本动作例对作业的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贡献。
(动作例7的变形例1)
说明动作例7的变形例1。在对是否能够将起升载荷从始点SP(参照图20A以及图20B)搬运至终点FP进行验证的状况下,实施本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操作员对将起升载荷从始点SP搬运至终点FP时起重机能取得的姿态的范围进行指定。具体而言,起重机将起升载荷从始点SP搬运至终点FP时,起重机的姿态条件中的回转角度在如下范围内变化,该范围为:从与吊起配置于始点SP的起升载荷时的第一姿态对应的第一回转角度(例如,0度)到与在终点FP处下降起升载荷时的第二姿态对应的第二回转角度(例如,90度)。操作员对该回转角度的范围进行指定。
在BIM支援系统BS受理了回转角度的范围的输入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步骤S502中信息取得部173取得由操作员指定的范围的回转角度作为参数。并且,在上述的步骤S508中,运算部222针对参数所包含的回转角度的整个范围,对外伸支腿千斤顶反作用力进行计算,对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进行比较,判定作业可行与否。在指定的回转角度的范围中的任意的回转角度中,在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大于地基强度的情况下,运算部222判定为不能进行上述的搬运作业。此外,运算部222也可以使参数离散地变化,判定上述的作业可行与否。
(动作例7的变形例2)
说明动作例7的变形例2。在操作员需要能够进行搬运作业的起重机的提示的状况下,实施本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在服务器S1判定为在参数所包含的姿态条件下无法进行搬运作业的情况下,服务器S1(具体而言,响应发行部223)使在响应中包含与能够进行搬运作业的起重机有关的信息。接受到这样的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用于通知操作员响应所包含的起重机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
(动作例7的变形例3)
说明动作例7的变形例3。至少在起重机的设置位置以及起升载荷被决定的状况下,实施本变形例。在该状况下,操作员指定通过配置于所指定的位置的起重机能够移动起升载荷的范围(以下,称为“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作为性能信息要求。
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不决定作业机的姿态。即,请求所包含的参数也可以不包含作业机的姿态条件。但是,在一部分的姿态条件被决定的情况下,参数也可以包含被决定了的姿态条件。
在本变形例中,服务器S1的运算部222使未决定的姿态条件以规定间隔变化,对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进行计算。另外,运算部222对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进行比较判定作业的可行与否。
运算部222以指定的起重机所能取得的全部姿态为对象,进行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的计算、以及作业可行与否的判定。并且,运算部222基于判定结果,生成表示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的信息。
在本变形例中,服务器S1(具体而言为响应发行部223)使在响应中包含表示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的信息。并且,接受到该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表示响应所包含的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图20C是表示示出了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的图像G80的显示部12的图。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的图像可以是二维图像,也可以是三维图像。
(动作例7的变形例4)
说明动作例7的变形例4。至少在起重机的设置位置以及起重机的姿态条件被决定的状况下,实施本变形例。在该状况下,操作员指定能起吊的起升载荷的最大荷重作为性能信息要求。
在本变形例中,服务器S1的运算部222使起升载荷的荷重以规定间隔变化,对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进行计算。另外,运算部222对计算而得的外伸支腿千斤顶的反作用力与参数所包含的地基强度进行比较判定作业可行与否。并且,运算部222基于判定结果,生成与能起吊的起升载荷的最大荷重有关的信息。
在本变形例中,服务器S1(具体而言为响应发行部223)使在响应中包含与起升载荷的最大荷重有关的信息。并且,接受到该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与响应所包含的起升载荷的最大荷重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
(动作例7的变形例5)
说明动作例7的变形例5。至少在正在决定作业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为起重机)的机型以及起吊荷重的状况下,实施本变形例。在该状况下,操作员指定与作业机的设置位置有关的信息(以下,简称为“与设置位置有关的信息”)作为性能信息要求。
在本变形例中,请求所包含的参数至少包含性能信息要求、作业机的机型信息、起吊荷重信息、以及与作业现场整体的地基强度有关的信息。
服务器S1的运算部222基于请求所包含的参数以及所取得的规格数据等,对与由机型信息指定的作业机的设置位置有关的信息进行计算。另外,运算部222也可以对在计算而得的设置位置上设置了作业机的情况下的作业机的姿态条件进行计算。
服务器S1(具体而言为响应发行部223)使在响应中包含与作业机的设置位置有关的信息。在运算部222对作业机的姿态条件进行计算的情况下,服务器S1使在响应中包含与作业机的姿态条件有关的信息。并且,接受到该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与响应所包含的设置位置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2。另外,在响应包含作业机的姿态条件的情况下,显示支援控制部175将所取得的姿态条件反映至已显示于显示部12的作业机图像的显示。
(动作例8)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21~图23,说明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一例。本动作例是使显示部12显示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图像的例子。
在起重机的作业计划中,在决定了起升载荷的始点SP、终点FP、起升载荷、以及作业机的机型之后,决定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以往,操作员考虑起升载荷的位置、起重机的姿态、起重机的负荷状态、以及周围的建筑物来决定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但是为了决定最佳的路径,需要对与各种状况相应的移动路径进行研究。因此,以往进行的移动路径的决定方法作业效率低。因此,在起重机的作业计划中,期望一种方法能够高效率地求出最佳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
在决定了起升载荷的始点SP、起升载荷的终点FP、起升载荷、以及作业机的机型的状态下,实施本动作例。图21是表示在使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显示于显示部12的情况下(参照表2的A-10)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的流程图。以下,说明本动作例中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
图21的步骤S600中,显示部12仅显示图22A所示的建筑物图像G1E。即,在步骤S600中,作业机图像不显示于显示部12。建筑物图像G1E可以是操作员使用BIM应用A所制作的图像,也可以是对由存储部14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的图像。
在步骤S600中,操作员为了使显示部12显示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2E,从输入部11输入作业机图像的显示指示。此外,使基本姿态的作业机图像G22E显示于显示部12时操作员所进行的操作与已述的动作例1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600之前,决定起升载荷的始点SP、起升载荷的终点FP、起升载荷、以及作业机的机型。
接着,在步骤S601中,操作员进行用于使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显示于显示部12的操作。例如,操作员从在显示部12弹出显示的输入画面输入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显示要求(性能信息要求)。
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操作员对BIM应用A进行操作,来输入起升载荷的始点SP以及起升载荷的终点FP。操作员也可以输入起升载荷的经过点(未图示)。
此外,在步骤S601中,操作员也可以输入在后述的步骤S607中运算部222所执行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生成中优先的条件(以下,称为“优先条件”)。作为优先条件,可以举出例如“移动距离最短的移动路径”、“移动时间最少的移动路径”、以及“油耗最低的移动路径”。
另外,操作员也能够指定“不通过禁止区域的移动路径”作为优先条件。禁止区域是例如图22B以及图22C中标有斜网格的区域。与禁止区域有关的信息由BIM应用A存储。
此外,为了在显示部12中显示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操作员的操作在步骤S601结束。之后的处理在客户终端T与服务器S1~S4之间自动进行。即,在本动作例中,若操作员通过BIM应用A输入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显示要求,则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图像自动显示于显示部12。
在步骤S601中,若性能信息要求被输入部11受理,则信息取得部173从BIM控制部161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机型信息、姿态条件、起升载荷信息、作业状态信息、构成部件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参数包含与建筑物图像G1E有关的信息作为其他的信息。另外,参数包含起吊荷重信息以及与起升载荷的始点有关的信息、以及与起升载荷的终点有关的信息作为起升载荷信息。但是,参数也可以包含与起升载荷的形状有关的信息作为起升载荷信息。
此外,在本动作例中,参数包含外伸支腿突出宽度作为姿态条件。但是,参数也可以不包含姿态条件。另外,参数包含钩信息以及与钢缆股数有关的信息作为构成部件信息。但是,参数也可以不包含构成部件信息。
在步骤S601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11的B列所示的参数(表2的10-B所示的参数)。此外,在步骤S601中,在操作员指定了不通过禁止区域的移动路径作为优先条件的情况下,参数包含与禁止区域有关的信息。在步骤S601中,信息取得部173从BIM应用A取得与禁止区域有关的信息。
[表1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691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701
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由BIM应用A存储。因此,在步骤S601中,信息取得部173从BIM应用A取得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此外,在步骤S601中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由操作员从信息输入部77输入的信息。
在步骤S601中,信息取得部173将所取得的信息送至请求发行部174。
在步骤S602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三存储部143取得用于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该服务器对应于由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图像(即,图22A~图22C的作业机图像G22E)。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以下,说明接收到来自客户终端T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
在步骤S603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604中,请求取得部221从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605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在本动作例中,运算部222所取得的运算式是用于生成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所需的运算式。
在步骤S6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607中,运算部222基于从客户终端T取得的参数、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以及规格数据,对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进行计算。
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不决定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因此,在步骤S607中,运算部在由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所能取得的姿态条件的范围内,对作业机的姿态条件进行变更,来对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进行计算。运算部222基于参数所包含的与建筑物图像有关的信息,以建筑物图像不与起重机C以及起升载荷干扰的方式,对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进行计算。此外,在步骤S601中从操作员输入优先条件的情况下,运算部222基于由优先条件指定的条件,生成移动路径。
运算部222将与计算而得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送至响应发行部223。
在步骤S608中,响应发行部223生成包含从运算部222取得的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的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送至通信部21。通信部21将所取得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
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客户终端T的处理。
在步骤S609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17。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被送至显示支援控制部175。
在步骤S610中,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使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与作业可行与否有关的信息)反映至显示部12的显示。
图22B以及图22C表示示出了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图像的显示部12的显示形态的一例。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图像R1是在由操作员指定了“移动距离最短的移动路径”作为优先条件的情况下,在显示部12显示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另外,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R2是在由操作员指定了“不通过禁止区域的移动路径”作为优先条件的情况下,在显示部12显示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
此外,在上述的动作例8中,服务器S1也可以将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和包含与计算而得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对应的作业机的姿态条件的响应一同发送至客户终端T。
另外,服务器S1也可以基于与计算而得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生成作业计划书。该情况下,服务器S1将包含与所生成的作业计划书有关的信息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终端T。作业计划书记载有例如回转角度、起伏角度、作业的种类(例如,挂环作业、脱环作业)、提升量、负荷率、以及作业半径等。图23表示作业计划书的一例。
此外,作业计划书也可以通过BIM应用A生成。在该情况下,服务器S1将包含用于生成作业计划书的信息的响应发送至BIM应用A。BIM应用A基于所取得的用于生成作业计划书的信息,生成如图23所示的作业计划书。
(动作例8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动作例,操作员只要至少决定起升载荷的始点SP、起升载荷的终点FP、起升载荷、以及作业机的机型,就能够取得满足优先条件的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根据这样的本动作例,操作员能够高效率地得到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因此,本动作例能够显著提高作业计划的作业效率。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能够提示操作员与作业机有关的详细的信息。操作员接受了这样的详细信息的提示,能够制定考虑了作业机的详细的施工计划。
[实施方式2]
参照图24~图26,说明实施方式2的起重机支援系统CS。图24是表示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结构的图。图25是表示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结构的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采用起重机C作为作业机的一例。但是,作业机不限于起重机,可以是各种作业机。具体而言,作为作业机,可以举出例如起重机、推土机、液压挖掘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自卸车、拖车、以及升降机等。
<起重机支援系统的概要>
以下,参照图24以及图2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系统结构。起重机支援系统CS相当于性能信息运算系统的一例。
起重机支援系统CS具有起重机C以及多个服务器S1~S4(也称为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作为硬件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支援系统CS是起重机C与服务器S1~S4经由网络N连接而得的系统。起重机支援系统CS中的起重机以及服务器的数量不限于图示的情况。
<起重机>
以下,说明起重机C的结构。起重机C是移动式起重机(例如,复杂地形起重机)。但是,起重机C不限于移动式起重机,可以是各种起重机。
起重机C具有标准的复杂地形起重机所具有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作为大概念,起重机C具有行驶体6、以及回转体7。
具体而言,行驶体6具有左右一对的前轮胎61和后轮胎62。另外,行驶体2具有在进行货物的搬运作业时使其触地以求稳定的外伸支腿63。
具体而言,回转体7具有回转台71、臂72、以及起重杆72a。回转台71以能回转的状态支承于行驶体6。臂72是能伸缩的伸缩式臂。臂72以能起伏的状态支承于回转台71。若回转台71以回转轴为中心旋转,则这样的臂72回转。起重杆72a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臂72的前端。起重杆72a在非使用状态(图24的起重机C的状态)下,存放于臂72的侧方。
另外,在臂72上架跨着钢缆(未图示)。在回转台71上设置有卷绕钢缆的卷扬机(未图示)。钢缆从臂72或起重杆72a的前端,经由滑轮(未图示)垂下。在钢缆的前端固定着钩(未图示)。
回转台71、臂72、起重杆72a、钢缆、以及钩相当于被操作功能部的一例,由促动器驱动。
起重机C具有回转用促动器731、起伏用促动器732、伸缩用促动器733、以及卷扬机用促动器734(参照图25),作为驱动被操作功能部的促动器。以下,将回转用促动器731、起伏用促动器732、伸缩用促动器733、以及卷扬机用促动器734统称为促动器73。
回转用促动器731是例如液压式的马达,使回转台71以回转轴为中心旋转。若回转台71旋转,则回转台71与臂72一同回转。因此,可以理解为,回转用促动器731是用于使臂72回转的促动器。
起伏用促动器732是例如液压式的伸缩油缸,随着自身的伸缩,使臂72起立或倒伏。因此,可以理解为,起伏用促动器732是用于使臂72起立或倒伏的促动器。
伸缩用促动器733是例如液压式的伸缩油缸,随着自身的伸缩,使臂72伸长或缩小。因此,可以理解为,伸缩用促动器733是用于使臂72伸长或缩小的促动器。
卷扬机用促动器734是例如液压式的马达,使卷扬机向第一方向(也称为转出方向)或第二方向(也称为卷取方向)旋转。若卷扬机旋转,则随着卷扬机的旋转,钢缆被转出或卷取。与钢缆的转出或卷取相应地,钩上升或下降。因此,可以理解为,卷扬机用促动器734是用于使钩上升或下降的促动器。
另外,起重机C具有操作输入部74、姿态检测部75、荷重检测部76、信息输入部77、显示部78、通信部79、存储部80、以及控制部81等。
操作输入部74是例如设置于驾驶室的操作手柄,对来自起重机C的操作员(以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简称为“操作员”)的操作输入进行受理。若操作输入部74对来自操作员的操作输入进行受理,则将与受理了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81(具体而言为第一控制部82的动作控制部821)。此外,操作输入部74也可以设置于与起重机C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的操作终端。
姿态检测部75对与起重机C的姿态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姿态检测部75将检测出的与姿态有关的信息送至控制部81(第一控制部82)。与姿态有关的信息是例如臂的起伏角、臂的长度、臂的回转角、起重杆的起伏角、起重杆的长度、外伸支腿的突出宽度、以及钩的位置。
姿态检测部75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与姿态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姿态检测部75将检测出的与姿态有关的信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送至控制部81(第一控制部82)。
荷重检测部76对与起吊荷重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荷重检测部76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与起吊荷重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荷重检测部76将检测出的与起吊荷重有关的信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送至控制部81(第一控制部82)。
信息输入部77对来自操作员的信息的输入进行受理。信息输入部77将与受理了的输入有关的信息送至控制部81(第一控制部82或第二控制部83)。以下说明信息输入部77所受理的信息的一例。
信息输入部77对来自操作员的性能信息要求的输入进行受理。性能信息要求包含对起重机C从服务器S1~S4取得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意指起重机C的性能信息。
显示部78对信息进行显示。显示部78是例如设置于驾驶室内的监测器。
通信部79经由网络N与服务器S1~S4通信。为此,通信部79具备信息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省略图示)。与服务器S1~S4的通信例如由通信控制部171控制。
另外,通信部79向服务器S1~S4发送后述的请求,并从服务器S1~S4接收相对于该请求的响应。
存储部80具有第一存储部801以及第二存储部802。第一存储部801存储作业机(起重机C)的机型信息。第二存储部802存储对发送请求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信息。对服务器进行确定的信息也称为服务器确定信息。第二存储部802将服务器确定信息与作业机(例如,起重机)的机型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
具体而言,第二存储部802存储将多个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这些各机型信息对应的服务器(服务器确定信息)建立关联的地址表。此外,第一存储部801以及第二存储部802由一个硬件(主存储装置)构成。但是,第一存储部801以及第二存储部802也可以由多个硬件构成。
控制部81控制上述的各要素74~80各自的动作从而控制起重机C整体的动作。在着眼于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功能的情况下,控制部81具备第一控制部82以及第二控制部83等。第二控制部83的基本的结构与记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控制部17相同。
第一控制部82相当于操作控制部的一例,具有动作控制部821以及显示控制部822等。第一控制部82也相当于过负荷防止装置的控制部的一例。即,第一控制部82具有实现过负荷防止装置的功能的功能。
动作控制部821基于从操作输入部74输出的操作信号,对促动器73的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动作控制部821基于从支援操作模块M取得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对促动器73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动作控制部821在从支援操作模块M取得与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对应的额定总荷重作为作业机的性能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取得的额定总荷重,对促动器73的动作进行控制。
显示控制部822对显示部78的动作进行控制。显示控制部822基于从支援模块M取得的作业机的性能信息,对显示部78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显示控制部822在从支援操作模块M取得区域图像(参照图10C的区域图像G4以及图16E的区域图像G4A)作为作业机的性能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部78中显示作业机的图像、作业机的周围的图像、以及区域图像。
第二控制部83具有通信控制部171、支援控制部172、区域图像处理部176、以及变形图像处理部177等。第二控制部83实现支援模块M的功能。因为第二控制部83的基本的结构与记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控制部17大致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支援模块M的结构,可以适宜地引用实施方式1中的支援模块M的说明。在图25中,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支援模块M的要素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支援模块M共通的要素被赋予与实施方式1的支援模块M的要素同样的参照标记。此外,在后述的动作例中说明第二控制部83的结构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控制部17不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援模块M与起重机C的第一控制部82协同地动作。支援模块M被组装于(内插于)第一控制部82。此外,若支援模块M是与第一控制部82协同地动作的硬件,则也可以被组装于与第一控制部82不同的硬件(例如,控制器、平板电脑、或个人计算机)。这样的支援模块M利用请求-响应型的通信协议(例如,HTTPS协议、MQTTS协议),从服务器S1~S4取得作业机的性能信息。
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作业机的性能信息包含例如额定总荷重、力矩负荷率、臂的最大倒伏角、作业半径、臂的变形图像信息、起重杆的变形图像信息、作业机的作业区域图像信息、外伸支腿千斤顶反作用力值、作业机的姿态信息、与考虑了地基强度的作业可行与否有关的信息、以及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等(参照后述的表2的C列)。另外,性能信息包含作业机是否能够执行期望的作业的判定结果。另外,在作业机是起重机的情况下,性能信息包含与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有关的信息。
支援模块M从第一控制部82取得起重机C的姿态条件。支援模块M将包含姿态条件、用于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从服务器S1~S4中确定的服务器。
此时,支援模块M可以通过使在请求中包含对与作业机对应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来对发送请求的服务器进行确定。服务器确定信息是例如服务器的URI。
另外,支援模块M从服务器接收包含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响应。并且,支援模块M将所接收到的性能信息送至第一控制部82。
<起重机支援系统的动作例>
以下,说明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动作例。此外,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例1~8大致相同。以下,说明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代表的动作的一例。
(动作例1)
本动作例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BIM支援系统BS的动作例1对应。在起重机C与服务器S1~S4之间实施本动作例的处理。在该观点中,不同于与在BIM应用A(参照图2)与服务器S1~S4之间实施的处理有关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1。即,在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1的情况下,支援模块M与BIM应用A的操作控制部协同地动作。另一方面,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支援模块M与起重机C的操作控制部协同地动作。在这样的观点中,本动作例与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1不同。但是,本动作例的支援模块M的基本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1的支援模块M的动作大致相同。另外,虽然省略详述,但可以适宜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2~8的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动作例的说明。
例如,在从服务器取得使用于起重机C的过负荷防止装置所实施的运算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实施本动作例。在起重机C作业时,起重机C的过负荷防止装置取得与起重机C的姿态相应的额定总荷重,基于所取得的额定总荷重与起吊荷重,进行判定作业的安全性的处理。
以往,起重机C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额定总荷重表,取得与起重机C的姿态对应的额定总荷重。另外,在额定总荷重表不包含与起重机C的姿态对应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起重机C通过插值运算对额定总荷重进行计算。因为经常进行用于对这样的额定总荷重进行计算的运算,所以高性能的运算器被搭载于起重机C。高性能的运算器的价格高,是造成起重机C的制造成本高涨的主要因素。
另外,额定总荷重表以及用于插值运算的插值运算式有时被更新,维护工作人员需要对每台作业机进行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的更新。另外,在起升载荷的搬运作业中,有时进行多台起重机协作地搬运一个起升载荷被称为所谓共吊的作业。在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不同的作业机进行共吊的情况下,有可能针对每台作业机过负荷防止装置的运算结果都不同,作业效率降低。
根据本动作例,因为从服务器取得额定总荷重,所以起重机C无需具备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因此,无需更新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另外,多个起重机C分别从服务器取得基于共通的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计算而得的额定总荷重。因此,针对每台作业机过负荷防止装置的运算结果也不会不同。
图26是表示使显示部78显示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的、和/或基于从服务器取得的额定总荷重对起重机C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的、起重机支援系统CS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26的步骤S701中,操作员从信息输入部77输入对额定总荷重(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换言之,信息输入部77对来自操作员的对额定总荷重(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的输入进行受理。信息输入部77将与由操作员输入的性能信息要求有关的信息送至控制部81。那么,起重机C成为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将用于要求额定总荷重的请求发送至服务器S1的状态。
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在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从第一控制部82取得与所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对应的参数。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至少从第一控制部82取得由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参数即可。
信息取得部173在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性能信息要求的情况下,从第一控制部82(具体而言为动作控制部821)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取得参数。在该情况下,直到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表示结束性能信息的要求的信号(以下,简称为“结束信号”)为止,持续取得参数。
换言之,信息取得部173在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表示开始性能信息的要求的信号(以下,简称为“开始信号”)的情况下,直到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结束信号为止,间歇性地持续取得参数。因此,直到从信息输入部77取得结束信号为止,重复本动作例中的步骤S702~S713的控制处理。
例如,在姿态检测部75对与起重机C的姿态有关的信息进行检测的时间间隔为10msec的情况下,信息取得部173对参数进行检测的时间间隔可以是10msec以上,优选的是50msec~100msec。
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自动取得的参数是以下的表12的B列所示的参数。
[表12]
Figure BDA0002916443400000801
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参数是由第一存储部80存储的数据、以及通过姿态检测部75检测出的数据。在任何情况下,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所取得的参数是由起重机C存储的数据以及通过起重机C取得的数据。
在步骤S703中,请求发行部174从第二存储部802取得用于对与起重机C的机型信息对应的服务器进行确定的服务器确定信息(例如,服务器的URI)。
并且,请求发行部174生成包含所取得的服务器确定信息、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的请求,并将其送至通信控制部171。请求经由通信部13被发送至由服务器确定信息确定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S1)。
此外,在步骤S703中生成的请求是HTTPS协议的请求报文的形式。这样的请求包含URI、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
以下,说明接收到来自起重机C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服务器S1的动作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1中的服务器S1的动作相同。
在步骤S704中,通信部21接收请求。并且,通信部21将请求送至请求取得部221。
在步骤S705中,请求取得部221从所取得的请求中对性能信息要求以及参数进行提取。并且,请求取得部221将所提取的信息送至运算部222。
在步骤S706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运算式。在步骤S706中运算部222所取得的运算式是用于进行已述的插值运算的插值运算式。
在步骤S707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通过所取得的机型信息确定的作业机对应的规格数据。
在步骤S708中,运算部222从存储部23取得与从请求取得部221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性能数据表。此时,运算部222也可以从存储部23取得与所取得的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对应的多个性能数据表。
此外,在步骤S708中,运算部222也可以基于姿态条件和/或作业状态信息以及在步骤S707中取得的规格数据,从存储部23取得性能数据表。
在步骤S709中,运算部222基于从起重机C取得的参数、从存储部23取得的运算式(插值运算式)、性能数据表、以及规格数据,对额定总荷重进行运算。
在步骤S709中,在能够从性能数据表直接取得与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对应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运算部222可以在步骤S709中不使用运算式(插值运算式)。但是,在无法从性能数据表直接取得与请求所包含的参数对应的额定总荷重的情况下,运算部222通过使用运算式(插值运算式)进行已述的插值运算,来取得额定总荷重。并且,运算部222将运算结果送至响应发行部223。此外,插值运算是用于对在性能数据表中相邻的数据间的值进行插值的运算。
在步骤S710中,响应发行部223基于从运算部222取得的运算结果,生成响应。并且,响应发行部223将所生成的响应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起重机C。
以上是接收到来自起重机C的请求的服务器S1的处理。接着,说明从服务器S1接收到响应的起重机C(支援模块M)的处理。
在步骤S711中,通信部13接收来自服务器S1的响应。并且,通信部13将所接收到的响应送至第二控制部83。响应经由通信控制部171被送至支援控制部172。
在步骤S712中,支援控制部172对从通信控制部171取得的响应进行解析,并将响应所包含的服务器S1的运算结果(在本动作例的情况下为额定总荷重)送至第一控制部82。
在步骤S713中,第一控制部82(具体而言为动作控制部821)使所取得的额定总荷重反映至促动器73的控制。例如,第一控制部82基于从服务器S1取得的额定总荷重,对与起重机C的姿态对应的负荷率进行计算,在负荷率接近规定值(例如,100%)的情况下,对起重机C向危险侧的动作进行限制。此外,危险侧意指使负荷率上升的起重机C的姿态变化。相反的,安全侧意指使负荷率下降的起重机C的姿态变化。
<实施方式2的附记>
在步骤S713中,第一控制部82(具体而言为显示支援控制部175)也可以将所取得的额定总荷重反映至显示部78的显示。
另外,在步骤S702中,信息取得部173也可以从设置于起重机C的外部的姿态检测装置(未图示)取得与参数所包含的姿态条件有关的信息。姿态检测装置具备例如对起重机C进行摄影的摄像部(例如,相机)、以及对摄像装置所生成的图像进行解析并取得起重机C的姿态条件的图像解析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起重机C的姿态检测部75。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具有如上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起重机C无需具备用于对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高性能的运算器。因此,能够减低起重机C的制造成本。另外,起重机C无需具备用于对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因此,无需对每台起重机进行更新额定总荷重表以及插值运算式的作业。因此,能够减低用于更新的维护成本。另外,因为相同机型的起重机C从共通的服务器取得额定总荷重,所以起重机C彼此之间的过负荷防止装置的运算结果也不会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进而,服务器能够进行例如与由3D-CAD数据或点群数据构成的建筑物与作业机的干扰检查有关的运算、以及用于与其他的作业机的增强控制的信息的运算等,搭载于作业机的运算器无法完成的高级运算。
[附记]
本发明能取得以下的形态。
<形态A.1>
一种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具有:请求取得部,从供图像生成应用运行的终端取得包含对作业机的图像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对该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的请求;
存储部,对用于上述性能信息的运算的运算式、以及上述作业机的规格数据进行存储;
运算部,基于从上述请求中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机型信息、从上述存储部取得的上述运算式以及上述规格数据,执行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运算;以及
响应提示部,向上述终端提示包含上述运算的结果的响应。
<形态A.2>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运算部,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以及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以及上述规格数据,执行上述运算。
<形态A.3>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存储部对与上述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数据进行存储,
其中,上述运算部,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执行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计算的插值运算。
<形态A.4>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存储部对将上述姿态条件与性能数据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表进行存储,
其中,上述运算部,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表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表,执行对上述性能表的数据间的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运算,来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计算。
<形态A.5>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运算部在上述请求中包含上述运算所不需要的姿态条件的情况下,仅从上述请求中取得上述运算所需的姿态条件。
<形态A.6>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请求取得部以及上述响应提示部通过HTTPS协议与上述终端通信。
<形态A.7>
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运算部基于运算而得的上述性能信息,判定上述图像中的上述作业机是否能够在由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定义的上述作业机的姿态下实施规定的作业,并向上述终端提示包含判定结果的响应。
<形态A.8>
一种能够与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多个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选择性地连接的客户终端,所述客户终端具有:
输入部,受理从多个作业机中对在显示部显示的作业机的选择;
存储部,对将多个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以及与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建立关联而得的地址表进行存储;以及
控制部,参照上述地址表,对与所选择的上述作业机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进行选定,将包含对所选择的上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的请求送至所选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并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所选择的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的响应。
<形态A.9>
一种在能够与如上述形态A.1所述的多个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选择性地连接的终端中执行的性能信息的取得方法,
上述终端具有将多个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分别建立关联的地址表,所述性能信息的取得方法包含:
对在显示部显示的作业机的选择进行受理的工序;
参照上述地址表,对与所选择的上述作业机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进行选定的工序;
向所选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发送包含对所选择的上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的请求的工序;以及
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上述性能信息的响应的工序。
<形态A.10>
一种在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中执行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
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预先存储用于对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运算式、以及上述作业机的规格数据,所述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包含:
从供图像生成应用运行的终端取得包含对上述作业机的显示图像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对要求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的请求的工序;
基于从上述请求中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机型信息、所存储的上述运算式以及上述规格数据,执行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运算的工序;以及
将包含上述运算的结果的响应向上述终端提示的工序。
<形态A.11>
如上述形态A.10所述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其中,在执行上述运算的工序中,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规格数据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以及上述规格数据执行上述运算。
<形态A.12>
如上述形态A.10所述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其中,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对与上述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数据进行存储,
在执行上述运算的工序中,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执行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计算的插值运算。
<形态A.13>
如上述形态A.10所述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其中,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存储将上述作业机的姿态条件与性能数据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表,
在执行上述运算的工序中,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表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所选定的上述运算式、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表,执行对上述性能表的数据间的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运算,计算上述性能信息。
<形态A.14>
如上述形态A.10所述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其中,在从上述终端取得上述请求的工序以及将上述响应向上述终端提示的工序中使用的通信协议是HTTPS协议。
另外,本发明还能取得以下的形态。
<形态B.1>
一种与生成作业机的图像的图像生成应用协同地动作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具有:
姿态条件取得部,取得对上述图像中的上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
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用于对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并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
描绘支援部,使接收到的上述性能信息反映至显示的图像。
<形态B.2>
如上述形态B.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上述姿态条件取得部仅取得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上述姿态条件,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上述运算所需的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形态B.3>
如上述形态B.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无论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如何,上述姿态条件取得部都取得预先决定的种类的上述姿态条件,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形态B.4>
如上述形态B.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基于操作员的操作输入,从上述图像生成应用取得上述姿态条件、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机型信息,并生成上述请求。
<形态B.5>
如上述形态B.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具有由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姿态条件定义的姿态的上述作业机是否能够实施规定作业的判定结果的响应,
上述描绘支援部将与上述判定结果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
<形态B.6>
如上述形态B.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还具备将多个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建立关联的地址表,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参照上述地址表,对与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进行选定,并从所选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取得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上述响应。
<形态B.7>
一种图像生成应用,具有:图像生成模块,生成作业机的图像;
姿态条件取得部,取得对上述图像中的上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
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用于对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并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
描绘支援部,使接收到的上述性能信息反映至显示的图像或显示于显示部。
<形态B.8>
如上述形态B.7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上述姿态条件取得部仅取得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上述姿态条件,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上述运算所需的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形态B.9>
如上述形态B.7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无论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如何,上述姿态条件取得部都取得预先决定的种类的上述姿态条件,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形态B.10>
如上述形态B.7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基于操作员的操作输入,从上述图像生成应用取得上述姿态条件、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机型信息,并生成上述请求。
<形态B.11>
如上述形态B.7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具有由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姿态条件定义的姿态的上述作业机是否能够实施规定作业的判定结果的响应,
上述描绘支援部将上述实施的可行与否显示于显示部。
<形态B.12>
如上述形态B.12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还具备将多个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建立关联的地址表,
上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参照上述地址表对与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对应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进行选定,并从所选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取得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上述响应。
<形态C.1>
一种性能信息运算系统,具备:终端,供生成作业机的图像的图像生成应用运行;以及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向上述图像生成应用提供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
上述终端,
将包含对上述图像生成应用所生成的上述图像中的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用于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存储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运算式、以及上述作业机的规格数据,
使用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姿态条件、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机型信息、所存储的上述运算式以及上述规格数据,来对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运算,并将包含运算结果的响应发送至上述终端。
<形态C.2>
如上述形态C.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系统,其中,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对与上述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数据进行存储,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进行选定,
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进行选定,来执行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计算的插值运算。
<形态C.3>
一种由包含供生成作业机的图像的图像生成应用运行的终端、以及对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的性能信息运算系统执行的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其中,
上述终端执行,
使显示部显示上述作业机的图像的处理;
取得上述作业机的图像的姿态条件的处理;
将包含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以及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的处理;以及
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响应的处理,
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执行,
基于接收到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上述姿态条件、以及上述机型信息、预先存储的运算式以及上述作业机的规格数据,对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处理;以及
将包含运算结果的响应发送至上述终端的处理。
<形态C.4>
如上述形态C.1所述的性能信息运算系统,其中,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对与上述作业机的姿态条件建立关联而得的性能数据进行存储,
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
在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运算的处理中,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性能信息要求,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运算式进行选定,基于所取得的上述请求所包含的上述机型信息以及上述姿态条件,对要在上述运算中使用的上述规格数据以及上述性能数据进行选定,来执行对上述性能信息进行计算的插值运算。
<形态D.1>
一种与生成作业机的图像的图像生成应用协同地动作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具有:
姿态条件取得部,取得对上述图像中的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
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上述姿态条件、用于对上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上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运算服务器,并从上述性能信息运算服务器接收包含由上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上述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
变形图像生成部,基于接收到的上述性能信息,生成与上述作业机的图像关联的变形图像。
<形态D.2>
如上述形态D.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上述变形图像生成部生成使上述图像中的作业机的臂变形的图像作为上述变形图像。
<形态D.3>
如上述形态D.2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还具备在上述变形图像与其他的物体的图像干扰的情况下,通知警告的通知部。
<形态D.4>
如上述形态D.1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上述变形图像生成部生成表示上述作业机或包含起升载荷的上述作业机的可动区域的图像,作为上述变形图像。
<形态D.5>
如上述形态D.4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支援模块,其中,还具备在上述变形图像与其他的物体的图像干扰的情况下,通知警告的通知部。
2018年8月2日申请的特愿2018-146183的日本申请中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引用至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当利用于例如将起重机等作业机的作业纳入考虑的建筑物的设计以及作业计划。
附图标记说明:
BS BIM支援系统
A BIM应用
M 支援模块
M1~M4 生产厂家
SP 始点
FP 终点
C 起重机
R1、R2 起升载荷的移动路径的图像
T 客户终端
11 输入部
12 显示部
13 通信部
14 存储部
141 第一存储部
142 第二存储部
143 第三存储部
15 控制部
16 第一控制部
161 BIM控制部
162 显示控制部
17 第二控制部
171 通信控制部
172 支援控制部
173 信息取得部
174 请求发行部
175 显示支援控制部
176 区域图像处理部
177 变形图像处理部
G1、G1A、G1B、G1C、G1D、G1E 建筑物图像
G2、G21、G2A、G21A、G2B、G21C、G22C、G22D 作业机图像
G21D、G21E 作业机图像
G3 通知图像
G4、G4A 区域图像
G5、G5A 变形图像
G6、G6A 作业现场图像
G72 大厦
G73 围栏
G74 室外机
G75 电线杆
G76 树木
G77 相向车道
G78 钢架构造体
G79、G79A、G79B 臂的图像
G79a 基端侧臂的图像
G79b、G79c 中间臂的图像
G79d 前端侧臂的图像
G80 起升载荷的可移动范围
S1、S2、S3、S4 服务器
21 通信部
22 控制部
221 请求取得部
222 运算部
223 响应发行部
23 存储部
24 性能数据表
31 请求
32 服务器确定信息
33 性能信息要求
34 参数
35 运算式
36 规格数据
37 性能信息
38 响应
4 工具栏
41a、41b 图标
42 起重机选择画面
42a 模式选择部
43 条件选择部
43a 第一选择部
43b 第二选择部
43c 第三选择部
43d 第四选择部
43e 第五选择部
43f 第六选择部
43g 第七选择部
43h 第八选择部
43i 第九选择部
44 一览显示部
45 起重机调整画面
46 姿态调整部
46a 第一调整部
46b 第二调整部
46c 第三调整部
46d 第四调整部
46e 第一输入部
46f 第二输入部
46g 第三输入部
46h 第四输入部
6 行驶体
61 前轮胎
62 后轮胎
63 外伸支腿
7 回转体
71 回转台
72 臂
72a 起重杆
73 促动器
731 回转用促动器
732 起伏用促动器
733 伸缩用促动器
734 卷扬机用促动器
74 操作输入部
75 姿态检测部
76 荷重检测部
77 信息输入部
78 显示部
79 通信部
80 存储部
801 第一存储部
802 第二存储部
81 控制部
82 第一控制部
821 动作控制部
822 显示控制部
83 第二控制部
N 网络
1001、2001 处理器
1002 输入装置
1003 输出装置
1004、2002 存储器
1005、2003 存储装置
1006、2004 通信接口
1007、2005 电源回路
1008、2006 总线

Claims (14)

1.一种操作支援模块,与对作业机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操作控制部或者对已显示于显示部的作业机的图像的行为进行控制的图像生成应用的操作控制部联合地动作,所述操作支援模块具有:
请求发行部,将包含所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以及对所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服务器;
响应取得部,从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所要求的所述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
操作支援部,使所取得的所述性能信息反映至所述操作控制部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所述请求发行部发行包含姿态条件的请求,该姿态条件是从所述操作控制部取得的对所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
所述响应取得部从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与所述作业机的姿态相应的性能信息的响应,
所述操作支援部使与所述作业机的姿态相应的性能信息反映至所述操作控制部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所述请求发行部发行仅将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条件作为所述姿态条件包含的所述请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无论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如何,所述请求发行部都发行作为所述姿态条件包含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所述请求。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所述请求发行部基于操作员的操作输入,从所述操作控制部取得所述姿态条件、所述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所述机型信息,并生成所述请求。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所述响应取得部从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如下的判定结果的响应,该判定结果是对具有由所述请求所包含的所述姿态条件定义的姿态的所述作业机是否能够实施规定作业的判定结果,
所述操作支援部将与所述判定结果有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还具备将多个所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所述机型信息对应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建立关联的地址表,
所述请求发行部参照所述地址表对与所述请求所包含的所述机型信息对应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进行选定,
所述响应取得部从所选定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取得包含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的所述响应。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其中,
所述操作控制部对通过所述图像生成应用的操作控制部显示的作业机图像的姿态进行控制。
9.一种图像生成应用,具有:
图像生成模块,生成作业机的图像;
姿态条件取得部,取得对所述图像中的所述作业机的姿态进行定义的姿态条件;
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姿态条件、用于对所述作业机的性能信息进行指定的性能信息要求、以及所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的请求发送至性能信息服务器,并从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的响应;以及
描绘支援部,使接收到的所述性能信息反映至显示的图像或显示于显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
所述姿态条件取得部仅取得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的运算所需的所述姿态条件,
所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述运算所需的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
无论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如何,所述姿态条件取得部都取得预先决定的种类的所述姿态条件,
所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将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姿态条件的请求发送至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
所述性能信息取得部从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接收包含如下的判定结果的响应,该判定结果是对具有由所述请求所包含的所述姿态条件定义的姿态的所述作业机是否能够实施规定作业的判定结果,
所述描绘支援部将所述实施的可行与否显示于显示部。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应用,其中,
还具备将多个所述作业机的机型信息和与所述机型信息对应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建立关联的地址表,
所述性能信息取得部参照所述地址表对与所述请求所包含的所述机型信息对应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进行选定,并从所选定的所述性能信息服务器取得包含由所述性能信息要求指定的所述性能信息的所述响应。
14.一种作业机,其中,
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支援模块。
CN201980050141.5A 2018-08-02 2019-08-02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Pending CN1125139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6189 2018-08-02
JP2018146189 2018-08-02
PCT/JP2019/030598 WO2020027335A1 (ja) 2018-08-02 2019-08-02 操作支援モジュール、画像生成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及び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3917A true CN112513917A (zh) 2021-03-16

Family

ID=69231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0141.5A Pending CN112513917A (zh) 2018-08-02 2019-08-02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1654A1 (zh)
EP (1) EP3832584A4 (zh)
JP (1) JP7396282B2 (zh)
CN (1) CN112513917A (zh)
WO (1) WO20200273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6281B2 (ja) * 2018-08-02 2023-12-12 株式会社タダノ 性能情報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端末、作業機、性能情報の取得方法、及び性能情報の提供方法
JP7206956B2 (ja) * 2019-01-28 2023-01-18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
WO2020256106A1 (ja) * 2019-06-20 2020-12-24 株式会社タダノ 可動範囲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可動範囲表示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クレーン
US11468624B1 (en) * 2019-10-21 2022-10-11 Bentley Systems, Incorporated Heavy equipment placement within a virtual construction model and work package integration
IT202000006757A1 (it) * 2020-03-31 2021-10-01 Manitou Italia Srl Simulatore per telehandler.
JP7461234B2 (ja) 2020-06-30 2024-04-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計画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計画方法
JP2022073508A (ja) * 2020-11-02 2022-05-1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変形態様推定システム
JP2022080589A (ja) * 2020-11-18 2022-05-30 株式会社タダノ コントローラ、ブーム装置、及びクレーン車
JP2022080588A (ja) * 2020-11-18 2022-05-30 株式会社タダノ コントローラ、ブーム装置、及びクレーン車
JP7459853B2 (ja) 2021-09-27 2024-04-02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計画支援装置および作業計画支援方法
JP7464094B1 (ja) * 2022-09-30 2024-04-0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施工計画支援装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9320A1 (en) * 2000-10-12 2002-05-16 Masatake Tamaru Work machine management system
JP2010079645A (ja) * 2008-09-26 2010-04-08 Toshiba Corp 作業支援装置、サー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1039996A (ja) * 2009-08-18 2011-02-24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JP2014110033A (ja) * 2012-12-04 2014-06-12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67244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株式会社Ihiスター 農作業機、農作業機をけん引または装着する走行車、および、農作業車両システム
JP2017209032A (ja) * 2016-05-24 2017-11-30 小橋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機操作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8589A (ja) * 1991-08-30 1993-03-09 Kobe Steel Ltd クレーンの安全表示装置
JPH08268685A (ja) * 1995-03-31 1996-10-15 Tadano Ltd クレーンの模擬運転装置
JP2001351029A (ja) 2000-06-07 2001-12-21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レンタル方法およびレンタルシステム
JP2003104688A (ja) * 2001-09-28 2003-04-09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表示装置における表示方法及びその表示装置
JP4311615B2 (ja) 2003-01-17 2009-08-12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建築物の建方計画プログラム
JP4750464B2 (ja) 2005-05-11 2011-08-17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建物設計支援装置及び建物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JP6417920B2 (ja) 2014-12-19 2018-11-07 株式会社タダノ ラフテレーンクレーン
WO2017063015A1 (de) 2015-10-16 2017-04-20 Palfinger Ag Anordnung aus einer steuerung und einem mobilen steuerungsmodul
JP6147406B1 (ja) * 2016-02-02 2017-06-14 株式会社タダノ サーバ、遠隔監視システム及び遠隔監視方法
US11292699B2 (en) * 2016-12-15 2022-04-05 Tadano Ltd. Remote operation terminal and work vehicle provided with remote operation terminal
JP6878964B2 (ja) 2017-03-07 2021-06-0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焼結鉱の冷却機及び粉粒焼結鉱の回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9320A1 (en) * 2000-10-12 2002-05-16 Masatake Tamaru Work machine management system
JP2010079645A (ja) * 2008-09-26 2010-04-08 Toshiba Corp 作業支援装置、サーバ、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1039996A (ja) * 2009-08-18 2011-02-24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JP2014110033A (ja) * 2012-12-04 2014-06-12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67244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株式会社Ihiスター 農作業機、農作業機をけん引または装着する走行車、および、農作業車両システム
JP2017209032A (ja) * 2016-05-24 2017-11-30 小橋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機操作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27335A1 (ja) 2021-08-02
EP3832584A1 (en) 2021-06-09
JP7396282B2 (ja) 2023-12-12
EP3832584A4 (en) 2022-03-30
US20210221654A1 (en) 2021-07-22
WO2020027335A1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3917A (zh) 操作支援模块、图像生成应用及作业机
CN112513918A (zh) 性能信息服务器、客户终端、作业机、性能信息的取得方法、以及性能信息的提供方法
US1165056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nning and/or controlling and/or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a construction machine
US9227821B1 (en) Crane operation simulation
JP6805781B2 (ja) クレーン
WO2013006625A2 (en) Crane maneuvering assistance
US20170293290A1 (en) System for digitally supporting a work process
JP2014031223A (ja) 作業範囲図および作業範囲図表示装置
EP3450384A2 (en) Crane control system configured to generate a working range diagram, working range diagram for a cran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working range diagram for a crane.
JP2016034878A (ja) クレーン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データ算出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KR102339320B1 (ko) 크레인 자동 머신 가이던스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21157645A1 (ja) 性能情報サーバ、作業機表示操作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機種情報の提供方法、機種情報の取得方法、及び機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WO2021157646A1 (ja) 性能情報サーバ、作業機表示操作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移動経路情報の提供方法、移動経路情報の取得方法、及び移動経路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JP7487483B2 (ja) 性能情報サーバ、作業機表示操作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環境負荷情報の提供方法、環境負荷情報の取得方法、及び環境負荷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FI20180080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machine tool
EP4197956A1 (e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JP7434967B2 (ja) 動作支援サーバ、作業機、及び性能情報の提供方法
KR102435640B1 (ko) 고소작업용 로봇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작방법
JP7484559B2 (ja) 作業車操作システム、作業車の操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27052B2 (ja) アウトリガを有する車体の水平姿勢判定装置
JP2021018071A (ja) 地形情報生成装置、地形情報生成システム、情報生成方法
EP406824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route display program
WO2022091820A1 (ja) 建設作業計画支援装置
JP2021004123A (ja) クレーン及び出来高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