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534B -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13534B CN112513534B CN201880096158.XA CN201880096158A CN112513534B CN 112513534 B CN112513534 B CN 112513534B CN 201880096158 A CN201880096158 A CN 201880096158A CN 112513534 B CN112513534 B CN 1125135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outdoor unit
- heat dissipation
- component box
- f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601 G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Gall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Ga]#N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JNVQOSZGJRYEI-UHFFFAOYSA-N digall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Ga+3].[Ga+3] AJNVQOSZGJRYE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95 gall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silicon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 [Si+]#[C-]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1 silicon carb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10 silicon-bas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室外机(100)具备:框体(1);热交换器(10);电气部件箱(5);基板(4);以及具有多个翅片且形成在相邻翅片之间的风路(30)的上风侧的翅片的第一端部(33)与电气部件箱(5)相面对的散热部(3)。在从上方观察散热部(3)及电气部件箱(5)时,在第一端部(33)与电气部件箱(5)之间形成有第一宽度(W1)的第一间隙(CL1)和存在于比第一间隙(CL1)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且比第一宽度(W1)宽的第二宽度(W2)的第二间隙(CL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散热部的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抑制在室外机具备的鼓风机的附近流动的空气流的紊乱而抑制以空气流的紊乱为起因产生的噪音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外机具备框体、鼓风机、压缩机及分隔板。分隔板是将配置有鼓风机的鼓风机室与配置有压缩机的压缩机室分隔的构件。在框体的背面侧设置有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的正面,以与热交换器面对的方式设置有电气部件箱。电气部件箱设置于分隔板的热交换器侧的面上。在电气部件箱的内部设置有基板,在基板上安装有对压缩机及鼓风机进行驱动的电气元件。在框体的背面侧设置的热交换器与电气部件箱之间的空间设有对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用的散热部。而且,散热部设置于压缩机室与框体的顶面板之间的空间。散热部具有与电气元件相接的基体和形成于基体并相互空出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翅片。多个翅片的各自的前端与设置于框体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面对。多个翅片沿着从框体的顶面板朝向底面板的方向、即铅垂方向相互分离地排列。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外机中,在设置于框体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和设置于该热交换器的正面的电气部件箱之间设有散热部,由此,热交换器不再存在于鼓风机的正上方的空间和鼓风机的后方的空间,抑制在鼓风机的附近流动的空气的紊乱,抑制以空气流的紊乱为起因产生的噪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9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外机中,在压缩机室与框体的顶面板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电气部件箱,并且在设置于框体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与电气部件箱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散热部。因此,为了不提升鼓风机的旋转速度地提高散热部的冷却效率,需要通过扩宽从翅片的前端至框体的背面板的宽度或者扩宽从压缩机室至框体的顶面板的宽度来增加翅片的表面积。因此,伴随着翅片的表面积的增大而框体的尺寸变大,存在无法在提高散热部的冷却效率的同时实现框体的小型化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散热部的冷却效率的同时实现框体的小型化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室外机具备: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产生气流;框体,所述框体在内部设置有鼓风机,具有正面板、正面板相反一侧的背面板、第一侧面板、第一侧面板相反一侧的第二侧面板、顶面板、以及顶面板相反一侧的底面板,所述正面板具有气流的吹出口。室外机具备: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框体的背面;电气部件箱,所述电气部件箱设置在热交换器与正面板之间;基板,所述基板设有电气元件,并从电气部件箱朝向第二侧面板延伸。室外机具备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在电气部件箱与鼓风机之间,与设置于基板的电气元件热连接,具有在从正面板朝向背面板的方向上相互分离排列的多个翅片,在相邻的翅片之间形成的风路的上风侧的翅片的端部与电气部件箱相面对。在从上方观察散热部及电气部件箱时,在端部与电气部件箱之间形成有第一宽度的第一间隙和存在于比第一间隙靠背面板侧的位置且比第一宽度宽的第二宽度的第二间隙。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室外机起到能够在提高散热部的冷却效率的同时实现框体的小型化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散热部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2所示的散热部及电气部件箱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图2所示的鼓风机旋转时产生的气流通过图4所示的散热部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气部件箱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散热部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2所示的散热部及电气部件箱放大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室外机100是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空气调节机使用在室外机100与配置于室内的室内机之间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之间的热移动,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在图1中,利用虚线表示设置于室外机100的框体1的内部的压缩机8、分隔板13、基板4、散热部3及电气部件箱5。在图2中,利用虚线表示设置于室外机100的框体1的内部的电气部件箱5的一部分和散热部3的基体31。
室外机100具有构成室外机100的外廓的框体1。框体1是具有作为壁面的正面板1a、背面板1b、第一侧面板1c、第二侧面板1d、底面板1e及顶面板1f的箱形的结构体。背面板1b是与正面板1a相反的一侧的壁面。第二侧面板1d是与第一侧面板1c相反的一侧的壁面。底面板1e是与顶面板1f相反的一侧的壁面。如图2所示,在背面板1b及第二侧面板1d形成有吸入口2。在正面板1a形成有圆形形状的吹出口12。吹出口12是将经由吸入口2取入到框体1的内部的空气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用的开口部。在构成吹出口12的环状的壁面3a设有喇叭口11。喇叭口11是从壁面3a向框体1的内部突出的环状构件。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框体1的正面板1a朝向的方向称为前方,将与前方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而且,有时将前方和后方合在一起称为前后方向。前后方向是与作为重力方向的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而且,在从前方观察室外机100时,有时将室外机100的左侧称为左方,将室外机100的右侧称为右方。而且,有时将左方和右方合在一起称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和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而且,在从前方观察室外机100时,有时将室外机100的上侧称为上方。在从前方观察室外机100时,第一侧面板1c是室外机100的成为一方侧的右侧的侧面。在从前方观察室外机100时,第二侧面板1d是室外机100的成为另一方侧的左侧的侧面。
分隔板13是将框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作为配置鼓风机6的空间的鼓风机室7和作为配置压缩机8的空间的压缩机室9的构件。例如,从上方观察时,分隔板13形成为从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延伸,在到达背面板1b之前,向第一侧面板1c侧折弯并与第一侧面板1c相接。通过使用这样的形状的分隔板13,分隔板13与背面板1b之间的空间成为鼓风机室7的一部分。因此,在将形成于框体1的背面板1b的吸入口2延伸至第一侧面板1c附近而扩宽吸入口2的开口面积的情况下,经由吸入口2向框体1的内部取入的空气量增加。因此,与未将吸入口2延伸至第一侧面板1c附近的情况相比,在以覆盖吸入口2的方式设置的热交换器10中通过的空气量增加,在热交换器10中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热交换器10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量提高,因此室外机100的运转效率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100可以构成为,在分隔板13的第一侧面板1c侧形成鼓风机室7,在分隔板13的第二侧面板1d侧形成压缩机室9。
在框体1的内部,鼓风机6的配置位置是将喇叭口11的内缘沿着从框体1的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的方向投影的区域的内侧。鼓风机6具有叶轮61和作为叶轮61的动力源的电机62。鼓风机6的电机62进行驱动而使鼓风机6的叶轮61旋转,由此,经由吸入口2从框体1的外部向框体1的鼓风机室7取入空气。取入到鼓风机室7的空气通过吹出口12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在图2中,利用虚线箭头表示由于鼓风机6的旋转而在框体1的内部产生的气流AF。气流AF是从框体1的外部向框体1的鼓风机室7取入的空气的流动。
在框体1的内侧,以将形成于框体1的吸入口2覆盖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10。热交换器10设置于鼓风机室7,与框体1的背面板1b及第二侧面板1d的各自的内侧相面对。热交换器10具备相互分离地排列的未图示的多个散热翅片、以及以贯通多个散热翅片的方式设置且内部供制冷剂流动的未图示的多个配管。
压缩机室9是由分隔板13和第一侧面板1c围成的空间。在压缩机室9的内侧设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8。压缩机8连接于热交换器10具备的未图示的多个配管,由压缩机8压缩后的制冷剂向该配管传送。空气在热交换器10中通过,由此在该配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热交换器10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压缩机室9的上方设置有电气部件箱5。具体而言,在形成于从形成压缩机室9的分隔板13的上端至顶面板1f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电气部件箱5。
如图1所示,在电气部件箱5收容有基板4。基板4具备第一基板面4a和与第一基板面4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基板面4b。第一基板面4a是图1所示的顶面板1f侧的基板面。第二基板面4b是图1所示的底面板1e侧的基板面。基板4是第一基板面4a与图1所示的顶面板1f平行的板状构件。在图1中,基板4的第一侧面板1c侧的部分配置于电气部件箱5的内部,第二侧面板1d侧的部分以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在整个基板4中,基板4的一部分收容于电气部件箱5的内部,基板4的其余部分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露出。如图1所示,在从正面侧观察框体1时,整个基板4中的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露出的部分配置在比分隔板13靠鼓风机室7侧的位置。而且,如图1所示,基板4的鼓风机6侧的前端配置在将喇叭口11沿着从框体1的底面板1e朝向顶面板1f的方向投影的区域的外侧。
如图3所示,在整个基板4中的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露出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40。在图3中,为了明确多个电气元件40与基板4的配置关系而将多个电气元件40在从基板4分离的位置示出,但实际上,多个电气元件40与基板4以相接的方式设置。多个电气元件40设置于基板4的第二基板面4b。多个电气元件40包括例如第一电气元件41、第二电气元件42、第三电气元件43及第四电气元件44。第一电气元件41例如是构成将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而对压缩机8及鼓风机6中的至少一方进行驱动的逆变电路的半导体元件、电抗器等。第二电气元件42是构成将从商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而向逆变电路输出的变换器电路的半导体元件、电抗器等。第三电气元件43及第四电气元件44是发热量比第一电气元件41及第二电气元件42的各自的发热量低的元件,例如,电压检测用的电阻器、平滑电容器等。需要说明的是,电气元件40的个数没有限定为四个,只要为一个以上即可。
如图3所示,散热部3与多个电气元件40分别相接。散热部3是对多个电气元件40分别进行冷却用的部件。在图3中,为了明确多个电气元件40与散热部3的配置关系而将散热部3在从多个电气元件40分离的位置示出,但实际上,散热部3以与多个电气元件40相接的方式设置。散热部3可以固定于多个电气元件40,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固定构件而固定于基板4或电气部件箱5。
散热部3的从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的方向上的宽度比从第一侧面板1c朝向第二侧面板1d的方向上的宽度宽。散热部3具有基体31和多个翅片32。如图1及图2所示,基体31是从框体1的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延伸并从框体1的第一侧面板1c朝向第二侧面板1d延伸的板状构件。如图3所示,基体31的上表面31a与多个电气元件40相面对。
在基体31的下表面31b设有多个翅片32。多个翅片32分别是从基体31的下表面31b朝向框体1的下方延伸的板状构件。多个翅片32在图2所示的从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地排列。如图1所示,多个翅片32设置在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配置于鼓风机室7。
如图3所示,在多个翅片32分别设置有散热面32a。散热面32a的形状例如为长方形。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面32a的形状只要是从多个电气元件40传给散热部3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放射的形状即可,没有限定为长方形。翅片32的散热面32a与图1所示的正面板1a平行。相邻的翅片32的作为相对面的散热面32a相互平行。相邻的翅片32的各自的散热面32a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风路。
接下来,说明电气部件箱5及散热部3的形状、配置位置等。如图1所示,电气部件箱5具备顶面板1f侧的上表面5a、与压缩机8相面对的下表面5b以及侧面5c。
如图4所示,电气部件箱5的侧面5c由与框体1的第一侧面板1c相面对的第一侧面5c1、与框体1的正面板1a相面对的第二侧面5c2、与在框体1的背面板1b设置的热交换器10相面对的第三侧面5c3、以及与散热部3相面对的第四侧面5c4构成。
第四侧面5c4由第一相对面51及第二相对面52构成。第一相对面51与相对于框体1的正面板1a的内侧面1a1垂直的法线n平行地从框体1的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延伸。在第一相对面51的背面板1b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二相对面52。第二相对面52是相对于法线n延伸的方向、即第一相对面51延伸的方向以恒定角度θ倾斜的面。并且,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设置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框体1的正面板1a侧的位置。假想线A例如是将喇叭口11的背面板1b侧的端部11a与在框体1的背面板1b设置的热交换器10的第一侧面板1c侧的端部10a以最短距离连结而成的假想的线。
在从上方观察散热部3及电气部件箱5时,如图4所示,在多个翅片32的各自的第一端部33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四侧面5c4之间形成有第一宽度W1的第一间隙CL1和比第一宽度W1宽的第二宽度W2的第二间隙CL2。第一端部33是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四侧面5c4相面对的部分。第一端部33配置在风路30的上风侧。风路30是在相邻的翅片32之间的间隙内形成的风的流路。第二端部34是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四侧面5c4侧相反一侧的翅片32的部分,配置在风路30的下风侧。在图4所示的散热部3形成有八个风路30。
如图4所示,第一间隙CL1相当于例如形成在从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的第一个至第六个翅片32分别与电气部件箱5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CL2是形成在比第一间隙CL1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且比第一间隙CL1宽的间隙。如图4所示,第二间隙CL2相当于例如形成在从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的第七个至第九个翅片32分别与电气部件箱5之间的间隙。
图5是用于说明在图2所示的鼓风机旋转时产生的气流通过图4所示的散热部时的状态的图。在室外机100中,在图2所示的压缩机8及鼓风机6中的至少一方动作的情况下,由多个电气元件40产生的热量向散热部3的基体31及翅片32传递。而且,当鼓风机6旋转时,如图5所示,框体1的外部空气经由热交换器10被取入到框体1的内部。由此,在框体1的内部产生气流AF。通过了热交换器10的空气要通过从热交换器10至喇叭口11的最短路径。因此,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热交换器10侧的区域产生的气流AF的速度高于在比该截面靠电气部件箱5侧的区域产生的气流AF的速度。
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中,散热部3的一部分设置于比假想线A靠热交换器10侧的区域。并且,与散热部3相面对的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以形成第二间隙CL2的方式倾斜,因此假想线A附近的气流AF不会受到电气部件箱5阻碍地通过第二间隙CL2。
通过了第二间隙CL2的空气的大部分到达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热交换器10侧的区域的散热部3的第一端部33,向风路30流入。而且,通过了第二间隙CL2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间隙CL1,到达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区域的散热部3的第一端部33,向风路30流入。
这样,空气通过形成于散热部3的风路30,由此在散热部3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对散热部3进行冷却。通过对散热部3进行冷却,与散热部3热连接的电气元件40被冷却。
如前所述,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外机中,在压缩机室与顶面板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电气部件箱,并且在设置于框体的背面板的热交换器与电气部件箱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散热部,因此为了提高散热部的冷却效率,需要增大框体的尺寸。
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中,在鼓风机6与电气部件箱5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散热部3,并且电气部件箱5与散热部3之间的间隙构成为随着从框体1的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而变宽。这样,在室外机100中,能够利用鼓风机6与电气部件箱5之间的空间来配置散热部3,因此不用扩宽框体1的进深方向的宽度,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所公开的散热部相比,能够扩宽从散热部3的正面板1a侧的端部至框体1的背面板1b侧的端部的宽度。因此,散热部3的表面积增大,散热部3的热交换量提高,因此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的各自的冷却效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假想线A附近的气流AF不受电气部件箱5阻碍地通过第二间隙CL2而到达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热交换器10侧的区域的散热部3的第一端部33即可,因此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可以将其一部分配置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框体1的背面板1b侧的位置。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气部件箱的变形例的图。图6所示的电气部件箱5中,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配置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框体1的背面板1b侧的位置。即使在这样构成电气部件箱5的情况下,只要散热部3的一部分配置在比包含假想线B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框体1的背面板1b侧的位置,就能够利用通过了热交换器10的端部附近的区域的空气的流动对散热部3进行冷却。假想线B例如是将喇叭口11的端部11a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以最短距离连结的假想的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5及图6所示的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没有限定为没有凹凸的平坦的倾斜面,只要假想线A附近的气流AF能够不受电气部件箱5阻碍地到达散热部3的第一端部33即可,也可以是朝向压缩机室9的外侧突出的突出形状的弯曲面。在如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那样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为平坦的倾斜面的情况下,与第二相对面52弯曲的情况相比,电气部件箱5的折弯加工简单化,电气部件箱5的制造工序得以简化。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在图5及图6所示的散热部3中,以多个翅片32的各自的散热面32a与正面板1a平行的方式排列多个翅片32。相对于此,设置于图7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散热部3A的多个翅片32的散热面32a相对于法线n以恒定角度θ1倾斜。设置于散热部3A的多个翅片32中,恒定角度θ1为1°~89°的任意的角度,但是优选为与θ2相等的角度,θ2是在框体1的背面板1b设置的热交换器10的散热部3A侧的面与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所成的角度。通过这样设置以恒定角度θ1与角度θ2相等的方式排列的多个翅片32,与图4所示的散热部3相比,风路30的上风侧的开口面积增加,气流AF容易向风路30流入。因此,与图4所示的散热部3相比,在风路30中流动的气流AF的速度升高,热交换量增加,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的各自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沿着图4所示的法线n延伸的方向将多个电气元件40相互分离地排列。在这样排列多个电气元件40的情况下,相比较于将多个电气元件40沿着与图4所示的法线n正交的方向排列的情况,在多个电气元件40分别产生的热量向多个翅片32分散地传递。
相对于此,例如,在图4中,在以跨从背面板1b侧起的第二个翅片32和第三个翅片32的方式将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在与法线n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分别产生的热量的大部分向上述的两个翅片32传递。因此,例如,在第一电气元件41的发热量比第四电气元件44的发热量高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气元件41产生的热量容易经由上述的两个翅片32向第四电气元件44传递,第四电气元件44的温度可能会比第四电气元件44单独动作时的温度高。而且,上述两个翅片32以外的翅片32由于与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这四个电气元件分离,因此难以有助于第一电气元件41至第四电气元件44的冷却。
在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3中,多个电气元件40沿着多个翅片32的排列方向相互分离地排列,因此在多个电气元件40分别产生的热量向多个翅片32分散地传递,能够有效地将多个电气元件40冷却。而且,在实施方式1的散热部3中,在第一电气元件41产生的热量难以向第四电气元件44传递,能够防止第四电气元件44成为高温而发生故障的情况。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散热部3B构成为第一翅片间距71比第二翅片间距72窄。第一翅片间距71与设置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背面板1b侧的区域的多个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翅片间的宽度相等。第二翅片间距72与设置在比包含假想线A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正面板1a侧的区域的多个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翅片间的宽度相等。
通过使第一翅片间距71比第二翅片间距72窄,能够使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区域的翅片的表面积大于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区域的翅片的表面积。因此,能够增加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区域的翅片的热交换量,例如第一电气元件41及第二电气元件42的各自的冷却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散热部3B,例如在第一电气元件41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且第三电气元件43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一电气元件41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且第三电气元件43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一电气元件41的冷却效率。此外,与将全部的翅片32以第一翅片间距71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构成翅片32的材料的使用量,能够降低散热部3B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散热部3B,由于第二翅片间距72比第一翅片间距71宽,因此即使在通过图4所示的第二间隙CL2的气流AF的速度比通过第一间隙CL1的气流AF的速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以第二翅片间距72排列的翅片32形成的风路30中的气流AF的滞留,能够抑制发热量低的第三电气元件43等的散热效率的下降。
图9是表示图4所示的散热部的第三变形例的图。在图9的上侧,示出从图1所示的第二侧面板1d朝向第一侧面板1c观察第三变形例的散热部3C的状态。在图9的下侧,示出从图1所示的顶面板1f朝向底面板1e观察第三变形例的散热部3C的状态。散热部3C构成为翅片32的从基体31至前端322的高度H从图4所示的正面板1a朝向背面板1b升高。如图9所示,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的翅片32的高度H高于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的翅片32的高度H。因此,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的翅片32的表面积大于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的翅片32的表面积。这样,通过翅片32的高度H不同,能够提高例如发热量高的第一电气元件41的冷却效率,并抑制构成翅片32的材料的使用量的增加。
另外,根据散热部3C,即使在通过了图4所示的第二间隙CL2的气流AF的速度比通过了第一间隙CL1的气流AF的速度低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的翅片32形成的风路30中的气流AF的滞留,能够抑制发热量低的第三电气元件43等的散热效率的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散热部3C的结构可以与图8所示的散热部3B的结构组合。例如,图9所示的散热部3C可以构成为,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正面板1a侧的位置的翅片32以第一翅片间距71排列,设置在比假想线A靠背面板1b侧的位置的翅片32以第二翅片间距72排列。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使用的多个电气元件40中的至少一个为半导体元件的情况下,该半导体元件可以例示由硅系材料构成的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而且,该半导体元件也可以是由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镓、金刚石等的宽带隙半导体构成的MOSFET。
通常,宽带隙半导体与硅半导体相比耐电压性及耐热性高。因此,通过在半导体元件中使用宽带隙半导体,半导体元件的耐电压性及容许电流密度升高,装入有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模块能够小型化。而且,宽带隙半导体由于耐热性也高,因此对在半导体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用的散热部也能够小型化,而且对在半导体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能够简化。
另外,由于宽带隙半导体与硅半导体相比发热量低,因此例如在向工厂、低纬度地域等容易成为高温的场所、地域设置的室外机100的电气元件40中使用宽带隙半导体的情况下,能抑制在电气元件40产生的热量的上升,能够延长例如在发热部件的附近设置的电解电容器等的寿命,室外机100的可靠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例的图。空气调节机200具备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和与室外机100连接的室内机210。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00,能够提供在提高图4等所示的散热部3的冷却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框体1的小型化的空气调节机200。而且,通过散热部3的冷却效率的提高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空气调节机2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基板4的一部分以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但是,为了防止尘埃等向电气元件40的附着,向电气部件箱5的外部突出的基板4可以由电气部件箱5的一部分覆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如图4所示,翅片32设置在从电气部件箱5的第一相对面51分离了一定距离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以翅片32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一相对面51相接的方式设置散热部3。即,可以是以第一间隙CL1成为零的方式设置散热部3。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藉由空气通过在与电气部件箱5的第二相对面52相面对的翅片32上形成的风路30,也能够对散热部3进行冷却,从而冷却电气元件40。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与其他的公知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1a正面板,1a1内侧面,1b背面板,1c第一侧面板,1d第二侧面板,1e底面板,1f顶面板,2吸入口,3、3A、3B、3C散热部,3a壁面,4基板,4a第一基板面,4b第二基板面,5电气部件箱,5a、31a上表面,5b、31b下表面,5c侧面,5c1第一侧面,5c2第二侧面,5c3第三侧面,5c4第四侧面,6鼓风机,7鼓风机室,8压缩机,9压缩机室,10热交换器,10a、11a端部,11喇叭口,12吹出口,13分隔板,30风路,31基体,32翅片,32a散热面,33第一端部,34第二端部,40电气元件,41第一电气元件,42第二电气元件,43第三电气元件,44第四电气元件,51第一相对面,52第二相对面,61叶轮,62电机,71第一翅片间距,72第二翅片间距,100室外机,200空气调节机,210室内机,322前端,W1第一宽度,CL1第一间隙,W2第二宽度,CL2第二间隙。
Claims (11)
1.一种室外机,其中,所述室外机具备: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产生气流;
框体,所述框体在内部设置有所述鼓风机,具有正面板、所述正面板相反一侧的背面板、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一侧面板相反一侧的第二侧面板、顶面板、以及所述顶面板相反一侧的底面板,所述正面板具有所述气流的吹出口;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框体的背面;
电气部件箱,所述电气部件箱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
基板,所述基板设有电气元件,并从所述电气部件箱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板延伸;及
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电气部件箱与所述鼓风机之间,与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电气元件热连接,具有在从所述正面板朝向所述背面板的方向上相互分离排列的多个翅片,在相邻的所述翅片之间形成的风路的上风侧的所述翅片的端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相面对,
在从上方观察所述散热部及所述电气部件箱时,在所述端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之间形成有第一宽度的第一间隙和存在于比所述第一间隙靠所述背面板侧的位置且比所述第一宽度宽的第二宽度的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电气部件箱具有形成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相对面和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的第二相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在从上方观察所述第一相对面及所述第二相对面时,所述第二相对面是相对于所述第一相对面延伸的方向以恒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室外机具备设置于所述正面板并从形成所述吹出口的环状的壁面向所述框体的内部突出的环状的喇叭口,
所述第二相对面设置在比包含下述假想线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所述正面板侧的位置,所述假想线是以最短距离连结所述喇叭口的所述背面板侧的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侧面板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所述散热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比包含所述假想线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所述背面板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翅片以相邻的所述翅片的相对面相对于与所述正面板的内侧面垂直的法线以恒定角度倾斜的方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散热部的从所述正面板朝向所述背面板的方向上的宽度比从所述第一侧面板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板的方向上的宽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将多个所述电气元件沿着与所述正面板的内侧面垂直的法线相互分离地排列于所述散热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散热部构成为,设置在比包含所述假想线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所述背面板侧的区域的多个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一翅片间距比设置在比包含所述假想线在内的垂直的截面靠所述正面板侧的区域的多个所述翅片的排列方向上的第二翅片间距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散热部构成为,多个所述翅片的高度从所述正面板朝向所述背面板升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电气元件是由宽带隙半导体构成的半导体元件。
1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室内机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29912 WO2020031327A1 (ja) | 2018-08-09 | 2018-08-09 |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13534A CN112513534A (zh) | 2021-03-16 |
CN112513534B true CN112513534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6941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6158.XA Active CN112513534B (zh) | 2018-08-09 | 2018-08-09 |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76827B2 (zh) |
JP (1) | JP6942258B2 (zh) |
CN (1) | CN112513534B (zh) |
WO (1) | WO20200313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25328B2 (en) * | 2020-03-19 | 2024-07-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49648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室外機用電装箱、室外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202141138U (zh) * | 2010-03-25 | 2012-02-08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的室外机 |
CN203718968U (zh) * | 2014-02-21 | 2014-07-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壳体以及空调 |
CN104776518A (zh) * | 2014-01-14 | 2015-07-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7549A (ja) * | 1992-11-14 | 1994-05-2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H0719531A (ja) * | 1993-07-07 | 1995-01-20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H1163573A (ja) * | 1997-08-20 | 1999-03-05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3494402B2 (ja) * | 1998-09-29 | 2004-02-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5069584A (ja) | 2003-08-26 | 2005-03-1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10236781A (ja) * | 2009-03-31 | 2010-10-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5851303B2 (ja) * | 2012-03-28 | 2016-02-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室外熱源ユニット |
JP2014044007A (ja) * | 2012-08-27 | 2014-03-13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5880585B2 (ja) * | 2014-01-27 | 2016-03-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室外機 |
CN103912927B (zh) * | 2014-03-25 | 2017-06-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 |
US9353968B2 (en) * | 2014-03-27 | 2016-05-31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eat source unit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CN106839164B (zh) * | 2017-03-27 | 2022-11-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CN106931541B (zh) * | 2017-04-05 | 2023-1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
2018
- 2018-08-09 CN CN201880096158.XA patent/CN11251353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09 WO PCT/JP2018/029912 patent/WO20200313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8-09 JP JP2020535423A patent/JP69422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09 US US17/265,985 patent/US1197682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49648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室外機用電装箱、室外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202141138U (zh) * | 2010-03-25 | 2012-02-08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的室外机 |
CN104776518A (zh) * | 2014-01-14 | 2015-07-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CN203718968U (zh) * | 2014-02-21 | 2014-07-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壳体以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93419A1 (en) | 2021-09-23 |
WO2020031327A1 (ja) | 2020-02-13 |
JPWO2020031327A1 (ja) | 2021-01-07 |
US11976827B2 (en) | 2024-05-07 |
JP6942258B2 (ja) | 2021-09-29 |
CN112513534A (zh)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1446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112513534B (zh) | 室外机及空气调节机 | |
JP2011204715A (ja) | 放熱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6238855B2 (ja) | 電子機器 | |
US11879648B2 (en) | Outdoor machine and air conditioner | |
US11788738B2 (en) |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579486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US11391473B2 (en) |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US11906177B2 (en) | Outdoor unit | |
US11956926B2 (en) | Outdoor unit | |
EP1052457A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JP2006237366A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CN111727554A (zh) | 电力转换装置 | |
CN213841139U (zh)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 |
CN21768539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23136123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JP2021124264A (ja) | 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JP201705349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1174666A (ja) | 空気調和室内機 | |
KR20020071190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방열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