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910A - 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910A
CN112469910A CN201980048544.6A CN201980048544A CN112469910A CN 112469910 A CN112469910 A CN 112469910A CN 201980048544 A CN201980048544 A CN 201980048544A CN 112469910 A CN112469910 A CN 112469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hole
outer ring
bearing hole
lubricat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85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910B (zh
Inventor
采浦宽
田中贵大
望月宽己
西井俊辅
小岛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69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e.g. with resilient rolling bodies
    • F16C27/04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e.g. with resilient rolling bodies with a fluid film, e.g. squeeze film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85Details of collecting or draining, e.g. returning the liquid to a s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16C19/18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16C19/1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4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with rolling friction
    • F16C19/541Systems consisting of juxtaposed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 F16C19/542Systems consisting of juxtaposed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rolling bearing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16C19/543Systems consisting of juxtaposed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rolling bearings with angular contact in O-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3Gas turbine engines
    • F16C2360/24Turbochar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42Housings 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for rotary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构造(S),其具备:阻尼槽(39b、41b),其形成于滚动轴承(15)的外圈(35a、37a)的外周面及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至少任一个,并沿轴(13)的周向延伸;和第二排油孔(3k),其一端与阻尼槽(39b、41b)连通,另一端向筒部(3c)的外侧开口。

Description

轴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轴承构造。本申请主张2018年7月26日提交的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40461号的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轴承构造具备壳体、滚动轴承、以及轴。滚动轴承配置在形成于壳体的轴承孔中。轴插通于滚动轴承的内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滚动轴承的外圈形成有周向槽的轴承构造。向外圈的周向槽供给润滑油。供给到周向槽的润滑油在轴承孔的内周面与外圈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油膜阻尼器。油膜阻尼器使轴的振动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1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若润滑油过度积存在周向槽内,则有因质量效应而滚动轴承的特性(以下简称为轴承特性)降低的情况。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轴承特性的降低的轴承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轴承构造具备: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轴承孔的筒部;滚动轴承,其设于轴承孔,并插通轴;阻尼槽,其形成于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外周面及轴承孔的内周面的至少任一个,并沿轴的周向延伸;以及排油孔,其一端与阻尼槽连通,另一端向筒部的外侧开口。
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形成有使轴承孔与润滑油供给油路连通的连通孔,排油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是从连通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在阻尼槽的轴的轴向的一侧形成于外圈与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在阻尼槽的轴向的另一侧形成于外圈与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面积以下。
也可以构成为,排油孔的一端形成于轴承孔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在壳体并在比轴承孔更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润滑油排出油路,排油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与面向润滑油排出油路的壳体壁面交叉。
也可以构成为,外圈设置为相对于轴承孔能够相对旋转。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轴承特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增压器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提取出图1的点划线部分的图。
图3是图2中的外圈的III向视图。
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轴承构造的结构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的示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并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并且省略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
图1是增压器TC的简要剖视图。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左侧。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右侧来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T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构成为包含轴承壳体(壳体)3、涡轮壳体5以及压缩机壳体7。涡轮壳体5由紧固机构9而连结于轴承壳体3的左侧。压缩机壳体7由紧固螺栓11而连结于轴承壳体3的右侧。
在轴承壳体3的外周面设置突起3a。突起3a设置在涡轮壳体5侧。突起3a向轴承壳体3的径向突出。在涡轮壳体5的外周面设置突起5a。突起5a设置在轴承壳体3侧。突起5a向涡轮壳体5的径向突出。轴承壳体3与涡轮壳体5由紧固机构9来进行带紧固。紧固机构9例如由G型联轴器构成。紧固机构9夹持突起3a、5a。
轴承壳体3具有形成有轴承孔3b的筒部3c。轴承孔3b沿增压器TC的左右方向贯通。筒部3c大致呈圆筒形状。在轴承孔3b中插通轴13。在轴承孔3b内收纳一对滚动轴承15。滚动轴承15例如是球轴承。在滚动轴承15中插通轴13。滚动轴承15旋转自如地轴支轴13。在轴13的左端部设有涡轮叶轮17。涡轮叶轮17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涡轮壳体5中。在轴13的右端部设置压缩机叶轮19。压缩机叶轮19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压缩机壳体7中。
在压缩机壳体7形成有进气口21。进气口21在增压器TC的右侧开口。进气口21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连接。由轴承壳体3与压缩机壳体7的对置面来形成扩散流路23。扩散流路23使空气升压。扩散流路23形成为环状。扩散流路23在径向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19而与进气口21连通。
在压缩机壳体7形成有压缩机涡旋流路25。压缩机涡旋流路25形成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25例如相比扩散流路23位于轴13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25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进气口及扩散流路23连通。若压缩机叶轮19旋转,则从进气口21向压缩机壳体7吸入空气。所吸入的空气在压缩机叶轮19的叶片间流通的过程中加压加速。加压加速后的空气在扩散流路23及压缩机涡旋流路25中升压。升压后的空气被导入发动机的进气口。
在涡轮壳体5形成有吐出口27。吐出口27在增压器TC的左侧开口。吐出口27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在涡轮壳体5形成有涡轮涡旋流路29和连通流路31。涡轮涡旋流路29形成为环状。涡轮涡旋流路29例如相比连通流路31位于涡轮叶轮17的径向外侧。涡轮涡旋流路29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向气体流入口引导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连通流路31与涡轮涡旋流路29连通。连通流路31在径向内侧经由涡轮叶轮17而与吐出口27连通。因此,从气体流入口导入涡轮涡旋流路29的废气经由连通流路31及涡轮叶轮17导入吐出口27。导入吐出口27的废气在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17旋转。
涡轮叶轮17的旋转力经由轴13传递到压缩机叶轮19。若压缩机叶轮19旋转,则如上所述地使空气升压。这样,将空气导入发动机的进气口。
图2是提取出图1的点划线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增压器TC具备轴承构造S。轴承结构S构成为包含轴承壳体3的筒部3c、轴13、一对滚动轴承15以及衬套33。
在轴承壳体3形成有润滑油供给油路3d(参照图1)。润滑油供给油路3d相对于轴承孔3b位于铅垂上侧(图2中的上侧)。向润滑油供给油路3d导入从未图示的泵送出的润滑油。在润滑油供给油路3d与轴承孔3b之间形成有一对连通孔3e。一对连通孔3e在轴13的轴向(以下简称为轴向)上分离。连通孔3e的一端与润滑油供给油路3d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孔3b连接。连通孔3e的例如与轴承孔3b连接的连接端形成于轴承孔3b中最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连通孔3e使润滑油供给油路3d与轴承孔3b连通。
在轴承孔3b配置有一对滚动轴承15。一对滚动轴承15在轴向上分离。以下,在区分地称作一对滚动轴承15时,将图2中左侧(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的滚动轴承15称为涡轮侧轴承35。将图2中右侧(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的滚动轴承15称为压缩机侧轴承37。
涡轮侧轴承35具备外圈35a、内圈35b、滚动体35c以及保持器35d。内圈35b安装于轴13的外周面。内圈35b与轴13一体旋转。外圈35a相比内圈35b配置于径向外侧。外圈35a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对置配置。外圈35a配置于在轴13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上与连通孔3e对置的位置。在外圈35a的外周面设置下述的阻尼部39。
在外圈35a与内圈35b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动体35c。多个滚动体35c沿轴13的旋转方向(以下简称为旋转方向或周向)配置。保持器35d保持多个滚动体35c。由保持器35d将多个滚动体35c的周向间隔维持为预定间隔。
压缩机侧轴承37具备外圈37a、内圈37b、滚动体37c以及保持器37d。内圈37b安装于轴13的外周面。内圈37b与轴13一体旋转。外圈37a相比内圈37b配置于径向外侧。外圈37a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对置配置。外圈37a配置于在径向上与连通孔3e对置的位置。在外圈37a的外周面设置下述的阻尼部41。
在外圈37a与内圈37b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动体37c。多个滚动体37c沿周向配置。保持器37d保持多个滚动体37c。由保持器37d将多个滚动体37c的周向间隔维持为预定间隔。
一对滚动轴承15例如是一对角接触轴承。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表示角接触轴承的接触角的中心线(以下也称为接线)。接线相对于与轴13的轴向垂直的线(面)倾斜(具有接触角)。角接触轴承除了承受轴13的径向载荷之外,还承受推力载荷。一对角接触轴承分别承受相互相反方向的推力载荷。一对角接触轴承例如以面对面(接触角向外圈侧打开的方向的组合)的方式配置。
在涡轮侧轴承35中,外圈35a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面35e及端面35f。端面35e位于外圈35a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分离的一侧。端面35f位于外圈35a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端面35e的壁厚比端面35f的壁厚大。内圈35b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面35g及端面35h。端面35g位于内圈35b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端面35h位于内圈35b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分离的一侧。端面35g的壁厚比端面35h的壁厚大。
这样,外圈35a、内圈35b的壁厚(径向的厚度)在轴向的两端面不同。内圈35b的外径从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朝向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变大。外圈35a的内径从涡轮叶轮17侧朝向压缩机叶轮19侧变大。
在压缩机侧轴承37中,外圈37a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面37e及端面37f。端面37e位于外圈37a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分离的一侧。端面37f位于外圈37a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端面37e的壁厚比端面37f的壁厚大。内圈37b在轴向的两端具有端面37g及端面37h。端面37g位于内圈37b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端面37h位于内圈37b中的一对滚动轴承15分离的一侧。端面37g的壁厚比端面37h的壁厚大。
这样,外圈37a、内圈37b的壁厚(径向的厚度)在轴向的两端面不同。内圈37b的外径从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朝向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变大。外圈37a的内径从压缩机叶轮19侧朝向涡轮叶轮17侧变大。
其中,壁厚在上述的轴向的两端面不同的结构也可以仅是外圈35a、37a以及内圈35b、37b中的一方。例如,可以是,外圈35a、37a的壁厚在轴向的两端面不同,内圈35b、37b的壁厚在轴向的两端面相等。并且,也可以是,内圈35b、37b的壁厚在轴向的两端面不同,外圈35a、37a的壁厚在轴向的两端面相等。再者,上述的轴向的两端面的壁厚不同的结构不是必需的结构。在外圈35a、37a以及内圈35b、37b的双方中,轴向的两端面的壁厚也可以相等。
在内圈35b及内圈37b之间配置有衬套(内圈间隔件)33。衬套33是环状部件。在衬套33中插通轴13。衬套33的外径比内圈35b、37b的端面35g、37g的外径小。其中,衬套33的外径也可以为内圈35b、37b的端面35g、37g的外径以上。此处,说明了在内圈35b及内圈37b之间设置衬套33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置弹簧及弹簧座来代替衬套33。
在外圈35a及外圈37a之间未设置衬套(外圈间隔件)、弹簧、或者弹簧座。也就是说,在外圈35a及外圈37a之间未设置保持外圈35a、37a的保持部件。因此,外圈35a、37a配置为相对于轴承孔3b沿周向能够相对旋转(旋转自如)。若轴13旋转,则内圈35b、37b与轴13一体旋转。滚动体35c、37c伴随内圈35b、37b的旋转而旋转。滚动体35c、37c沿内圈35b、37b的周向移动。外圈35a、37a伴随滚动体35c、37c的旋转及移动,或者伴随润滑油的流动而沿轴13的周向旋转。此时的外圈35a、37a的转速比内圈35b、37b的转速慢。
轴13具有小径部13a、大径部13b、以及缩径部13c。在小径部13a安装内圈35b、37b。大径部13b的直径比小径部13a的直径大,并与轴13一体成形。缩径部13c的直径比小径部13a的直径小,并与轴13一体成形。大径部13b在图2中位于小径部13a的左侧。缩径部13c在图2中位于小径部13a的右侧。
其中,大径部13b也可以由与小径部13a不同的部件构成。大径部13b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小径部13a能够装卸。缩径部13c也可以由与小径部13a不同的部件构成。缩径部13c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小径部13a能够装卸。大径部13b的外径为内圈35b的端面35h的外径以上。内圈35b由大径部13b定位。
在缩径部13c安装抛油部件43。抛油部件43使润滑油向径向外侧飞散。利用抛油部件43来抑制润滑油向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漏出。
抛油部件43具有大径部43a。大径部43a的直径比小径部13a的直径大。大径部43a的外径为内圈37b的端面37h的外径以上。内圈37b由抛油部件43定位。大径部43a的最大外径与大径部13b的最大外径相等。此处,相等是指包括完全相等的情况和在允许误差(加工精度、组装误差等)的范围内从完全相等的情况偏离的情况。其中,大径部43a的最大外径也可以与大径部13b的最大外径不同。
在轴承壳体3形成侧壁部3g。侧壁部3g相对于外圈35a位于一对滚动轴承15分离的一侧(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侧壁部3g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向径向内侧突出。侧壁部3g具有对置面3h。对置面3h与外圈35a的端面35e在轴向上对置。
在轴承壳体3并在抛油部件43的径向外侧安装密封板45。密封板45具有对置面45a。对置面45a与外圈37a的端面37e在轴向上对置。密封板45抑制润滑油从轴承孔3b向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漏出。
内圈35b、衬套33、内圈37b、抛油部件43、以及压缩机叶轮19(参照图1)从轴13的压缩机叶轮19侧的端部依次插入。在轴13的压缩机叶轮19侧的端部紧固有紧固螺栓。对内圈35b、衬套33、内圈37b、抛油部件43、以及压缩机叶轮19在轴向上作用压缩应力(轴向力)。内圈35b、衬套33、以及内圈37b在因轴向力夹在大径部13b与油分离部件43之间的状态下与轴13一体旋转。
在涡轮侧轴承35(外圈35a)的外周面设置阻尼部39。在压缩机侧轴承37(外圈37a)的外周面设置阻尼部41。阻尼部39、41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对置。
阻尼部39具有两个环状突起39a。两个环状突起39a在轴向上分离地设于外圈35a的外周面。两个环状突起39a从外圈35a向径向外侧突出。两个环状突起39a沿外圈35a的外周面的整周呈环状地延伸。在两个环状突起39a之间形成阻尼槽39b。阻尼槽39b沿外圈35a的外周面的整周呈环状地延伸。
阻尼部41具有两个环状突起41a。两个环状突起41a在轴向上分离地设于外圈37a的外周面。两个环状突起41a从外圈37a向径向外侧突出。两个环状突起41a沿外圈37a的外周面的整周呈环状地延伸。在两个环状突起41a之间形成阻尼槽41b。阻尼槽41b沿外圈37a的外周面的整周呈环状地延伸。阻尼槽39b、41b沿轴13的周向延伸。
连通孔3e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的与两个环状突起39a对置的部位之间开口。连通孔3e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的与两个环状突起41a对置的部位之间开口。即,阻尼槽39b、41b与连通孔3e在径向上对置。连通孔3e与阻尼槽39b、41b连通。
从润滑油供给油路3d(参照图1)向连通孔3e供给润滑油。润滑油通过连通孔3e供给到阻尼槽39b、41b。润滑油沿周向在阻尼槽39b、41b内流通。润滑油在两个环状突起39a、41a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空间)内流通。润滑油在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形成油膜(油膜阻尼器)。油膜阻尼器使轴13的振动衰减。
通过变更两个环状突起39a、41a的形状,能够变更(调整)轴13的振动的衰减效果。不改变外圈35a、37a整体的形状便能够变更轴13的振动的衰减效果。因此,具备阻尼部39、41的外圈35a、37a的设计变得容易。
将两个环状突起39a中的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的环状突起39a设为第一突起39aa。将两个环状突起39a中的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的环状突起39a设为第二突起39ab。将两个环状突起41a中的压缩机叶轮19侧的环状突起41a设为第一突起41aa。将两个环状突起41a中的涡轮叶轮17侧的环状突起41a设为第二突起41ab。
第二突起39ab、41ab比与第一突起39aa、41aa位于一对滚动轴承15相互接近的方向。第一突起39aa、41aa的轴向宽度比第二突起39ab、41ab的轴向宽度小。
供给到阻尼槽39b、41b的润滑油沿阻尼槽39b、41b在周向上流动。若阻尼槽39b、41b由润滑油充满,则润滑油越过第一突起39aa、41aa以及第二突起39ab、41ab,并在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沿轴向流动。此时,相比第二突起39ab、41ab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润滑油更容易在第一突起39aa、41aa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内流动(阻力较小)。因此,供给到阻尼槽39b、41b的润滑油容易从第一突起39aa、41aa侧漏出。
由此,确保润滑油在外圈35a、37a的端面35e、37e侧流动的油量。通过使润滑油在端面35e、37e侧流动,来由润滑油向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按压外圈35a、37a。向一对滚动轴承15接近的一侧按压外圈35a、37a,从而使涡轮侧轴承35、压缩机侧轴承37的位置稳定化。其中,第一突起39aa、41aa的轴向宽度也可以为第二突起39ab、41ab的轴向宽度以上。
在端面35e形成槽部35i。槽部35i从外圈35a的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在端面37e形成槽部37i。槽部37i从外圈37a的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其中,槽部35i、37i也可以不设于外圈35a、37a的双方。例如,也可以在外圈35a形成槽部35i,而在外圈37a不形成槽部37i。并且,也可以在外圈35a不形成槽部35i,而在外圈37a形成槽部37i。
图3是图2中的外圈35a的III向视图。此外,外圈35a的槽部35i的形状是与外圈37a的槽部37i相同的形状。因此,以下,说明外圈35a的槽部35i的形状,省略外圈37a的槽部37i的形状的说明。
如图3所示,槽部35i沿外圈35a的径向延伸。其中,槽部35i也可以相对于径向倾斜地延伸。槽部35i具备左侧面35ia、右侧面35ib以及底面35ic。左侧面35ia及右侧面35ib沿外圈35a的径向延伸。底面35ic是与外圈35a的径向平行且与端面35e平行的平面。
槽部35i的周向宽度(即,左侧面35ia与右侧面35ib之间的间隔)无论径向位置如何都是恒定的。其中,槽部35i的周向宽度也可以根据径向位置而变化。例如,槽部35i的周向宽度也可以以随着从内径侧朝向外径侧变小的方式变化。并且,槽部35i的周向宽度也可以以随着从内径侧朝向外径侧变大的方式变化。
槽部35i在端面35e的周向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面35e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配置四个槽部35i。其中,槽部35i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并且,槽部35i的周向间隔并不限定于等间隔,也可以不等间隔。
返回到图2,从两个环状突起39a中的第一突起39aa侧漏出的润滑油在外圈35a的端面35e与侧壁部3g的对置面3h之间的间隙流下。润滑油在外圈35a的槽部35i与侧壁部3g的对置面3h之间的间隙流下。
同样,从两个环状突起41a中的第一突起41aa侧漏出的润滑油在外圈37a的端面37e与密封板45的对置面45a之间的间隙流下。润滑油在外圈37a的槽部37i与密封板45的对置面45a之间的间隙流下。槽部35i、37i容易将润滑油从外圈35a、37a的外径侧引导至内径侧。引导至外圈35a、37a的内径侧的润滑油与滚动体35c、37c接触。利用槽部35i、37i将润滑油高效地引导至滚动体35c、37c。
外圈35a、37a的端面35e、37e作为推力轴承面发挥功能。向压缩机叶轮19侧(参照图1)作业的推力载荷从外圈37a的端面37e朝向密封板45的对置面45a作用。向涡轮叶轮17侧(参照图1)作用的推力载荷从外圈35a的端面35e朝向侧壁部3g的对置面3h作用。利用端面35e、37e与对置面3h、45a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来使轴13的推力方向的振动衰减。
润滑滚动体35c、37c后的润滑油向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中央部流出。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中央部设有第一排油孔3i。第一排油孔3i的一端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开口,另一端向筒部3c的外侧开口。第一排油孔3i贯通筒部3c直至铅垂下侧(图2中的下侧)。第一排油孔3i将轴承孔3b内的润滑油排出到轴承孔3b外。由此,流出到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中央部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排油孔3i从轴承孔3b排出。
从轴承孔3b(筒部3c)排出的润滑油向轴承孔3b(筒部3c)的铅垂下方流下。在轴承壳体3并在比轴承孔3b(筒部3c)更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润滑油排出油路(润滑油排出口)3j。流下到轴承孔3b的铅垂下方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排出油路3j从轴承壳体3排出。
然而,若润滑油过度积存在阻尼槽39b、41b内,则有时因质量效应而一对滚动轴承15的轴承特性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排油孔3i不同,筒部3c具备第二排油孔(排油孔)3k。第二排油孔3k例如配置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的与阻尼槽39b对置的位置。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与阻尼槽39b连通,另一端向筒部3c的外侧开口。第二排油孔3k将阻尼槽39b内的润滑油排出到筒部3c外。由此,第二排油孔3k能够抑制润滑油过度积存在阻尼槽39b内。其结果,能够抑制涡轮侧轴承35的轴承特性降低。
与阻尼槽39b连通的第二排油孔3k的连通口(一端)形成于轴承孔3b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由此,第二排油孔3k的连通口形成于轴承孔3b中的在周向上离轴承孔3b与连通孔3e连通的位置最远的位置。从连通孔3e供给到阻尼槽39b的润滑油在沿阻尼槽39b流动时冷却外圈35a的外周面及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也就是说,润滑油能够从连通孔3e回收热直至第二排油孔3k。第二排油孔3k的连通口形成于轴承孔3b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因而润滑油能够有效地冷却滚动轴承15及轴承壳体3。
根据连通孔3e的流路截面积来决定从连通孔3e供给到轴承孔3b内的润滑油的量。根据第二排油孔3k的流路截面积来决定从第二排油孔3k排出到筒部3c外的润滑油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3e及第二排油孔3k具有恒定的内径。其中,连通孔3e及第二排油孔3k也可以具有内径变化的部分。
根据形成在第一突起39aa、41a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面积来决定润滑油越过第一突起39aa、41aa的量。根据形成在第二突起39ab、41ab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面积来决定润滑油越过第二突起39ab、41ab的量。
此处,将第二排油孔3k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流路截面积称为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将连通孔3e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流路截面积称为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将在阻尼槽39b、41b的轴13的轴向的一侧形成于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间隙面积称为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将在阻尼槽39b、41b的轴13的轴向的另一侧形成于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间隙面积称为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
此时,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是从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面积以下。使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容易在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形成油膜阻尼器。其结果,能够利用油膜阻尼器使轴13的振动衰减。另一方面,在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难以在外圈35a、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形成油膜阻尼器。因此,难以使轴13的振动衰减。
图2中,第二排油孔3k沿虚线所示的中心轴CA延伸。从第二排油孔3k排出的润滑油沿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向铅垂下方流下。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的延长线相对于润滑油排出油路3j朝向涡轮壳体5侧(参照图1)。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的延长线与面向润滑油排出油路3j的壳体壁面3m交叉。由此,第二排油孔3k能够使润滑油与壳体壁面3m接触。润滑油与壳体壁面3m接触,从而能够冷却壳体壁面3m。壳体壁面3m例如相对于润滑油排出油路3j形成于涡轮壳体5侧。因此,从第二排油孔3k排出的润滑油能够经由壳体壁面3m来冷却涡轮壳体5。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35a、37a配置为相对于轴承孔3b在轴13的周向上能够相对旋转(旋转自如)。将外圈35a、37a配置为相对于轴承孔3b能够相对旋转,从而一对滚动轴承15能够得到润滑油的挤压效应(弹簧效应)以及楔形效应。挤压效应是以下现象:若振动的外圈35a、37a接近轴承孔3b,则利用润滑油的流动及压缩来对外圈35a、37a产生阻力。楔形效应是以下现象:通过使外圈35a、37a旋转,向外圈35a、37a与轴承孔3b接近的位置引入润滑油,利用润滑油的流动及压缩来对外圈35a、37a产生阻力。由此,与外圈35a、37a构成为相对于轴承孔3b不能相对旋转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S能够吸收轴13的振动(使振动衰减)。并且,不需要保持外圈35a、37a的保持部件(旋转防止用销),从而减少部件件数。
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S中,在外圈35a、37a设有阻尼部39、41。也就是说,外圈35a、37a作为阻尼部件来使用。通过使用外圈35a、37a作为阻尼部件,也可以不另外在轴承孔3b设置环状的外壳部件(所谓的油膜阻尼器部件)。通过在外圈35a、37a设置阻尼部,与另外设置油膜阻尼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阻尼部件轻量化。通过使阻尼部件轻量化,能够增大轴13的振动的衰减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排油孔3k配置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与阻尼槽39b对置的位置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排油孔3k也可以配置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与阻尼槽41b对置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与阻尼槽41b连通,另一端向筒部3c的外侧开口。并且,第二排油孔3k也可以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与阻尼槽39b及阻尼槽41b对置的位置配置多个。也就是说,第二排油孔3k配置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中与阻尼槽39b、41b的至少任一个对置的位置即可。
(变形例)
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轴承构造Sa的结构的简要剖视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S实质上相等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的轴承构造Sa在轴承孔3b内配置一对滚动轴承115。一对滚动轴承115具备涡轮侧轴承135和压缩机侧轴承137。涡轮侧轴承135具备外圈135a。外圈135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外圈35a(参照图2)不同仅在于:未形成两个环状突起39a及阻尼槽39b(参照图2)。压缩机侧轴承137具备外圈137a。外圈137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外圈37a(参照图2)不同仅在于:未形成两个环状突起41a及阻尼槽41b(参照图2)。
在本变形例的轴承孔3b(筒部3c)的内周面3f形成阻尼槽139b、141b。阻尼槽139b、141b的一端与连通孔3e连接,另一端在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开口。阻尼槽139b、141b沿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整周呈环状地延伸。阻尼槽139b、141b沿轴13的周向延伸。阻尼槽139b、141b配置于轴承孔3b中与外圈135a、137a对置的位置。连通孔3e与阻尼槽139b、141b连通。连通孔3e向阻尼槽139b、141b供给润滑油。供给到阻尼槽139b、141b的润滑油在外圈135a、1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流出。润滑油在外圈135a、137a的外周面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之间形成油膜(油膜阻尼器)。
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与阻尼槽139b连通,另一端向筒部3c的外侧开口。第二排油孔3k将阻尼槽139b内的润滑油排出到筒部3c外。由此,第二排油孔3k能够抑制润滑油过度积存在阻尼槽139b内。其结果,能够抑制涡轮侧轴承135的轴承特性降低。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应了解这些变更例或修改例当然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阻尼器槽39b、41b形成于外圈35a、37a的例子。并且,在上述变形例中,说明了阻尼槽139b、141b形成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阻尼槽39b、41b、139b、141b也可以形成于外圈35a、37a的外周面及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双方。即,阻尼槽39b、41b、139b、141b也可以形成于外圈35a、37a的外周面及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至少任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是从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值以下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也可以比从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值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形成于轴承孔3b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也可以形成于比轴承孔3b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靠铅垂方向上侧的位置。其中,第二排油孔3k的一端形成于轴承孔3b中的和与连通孔3e连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与阻尼槽39b、139b连通的第二排油孔3k为单个(一个)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排油孔3k也可以在周向的多个位置与阻尼槽39b、139b连通。也就是说,第二排油孔3k也可以在周向上配置多个。多个第二排油孔3k可以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也可以不等间隔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的延长线与壳体壁面3m交叉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的延长线也可以不与壳体壁面3m交叉。例如,也可以在第二排油孔3k的中心轴CA的延长线上配置润滑油排出油路3j。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滚动轴承15、115的外圈35a、37a、135a、137a设置为相对于轴承孔3b能够相对旋转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滚动轴承15、115的外圈35a、37a、135a、137a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轴承孔3b不能相对旋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滚动轴承15为角接触轴承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滚动轴承15例如也可以是深沟球轴承、自动调心球轴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滚动轴承15以面对面的方式配置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滚动轴承15也可以以所谓的背对背组合(接触角向内圈侧打开的方向的组合)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滚动轴承15在轴承孔3b并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两个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滚动轴承15也可以配置单个(一个)。并且,滚动轴承15也可以在轴承孔3b配置多个(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轴承构造S应用于增压器TC的例子。但是,轴承构造S不限定于增压器TC,能够应用于各种旋转机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利用于轴承构造。
符号说明
CA—中心轴,S—轴承构造,Sa—轴承构造,3—轴承壳体(壳体),3b—轴承孔,3c—筒部,3d—润滑油供给油路,3e—连通孔,3f—内周面,3j—润滑油排出油路,3k—第二排油孔(排油孔),3m—壳体壁面,13—轴,15—滚动轴承,35a—外圈,37a—外圈,39b—阻尼槽,41b—阻尼槽,115—滚动轴承,135a—外圈,137a—外圈,139b—阻尼槽,141b—阻尼槽。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轴承孔的筒部;
连通孔,其形成于上述壳体,并使上述轴承孔与润滑油供给油路连通;
滚动轴承,其设于上述轴承孔,并插通轴;
阻尼槽,其形成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外周面及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的至少任一个,并沿上述轴的周向延伸;以及
排油孔,其一端与上述阻尼槽连通,另一端向上述筒部的外侧开口,
上述排油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是从上述连通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在上述阻尼槽的上述轴的轴向的一侧形成于上述外圈与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在上述阻尼槽的上述轴向的另一侧形成于上述外圈与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面积以下。
2.(删除)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油孔的上述一端形成于上述轴承孔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并在比上述轴承孔更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润滑油排出油路,
上述排油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与面向上述润滑油排出油路的壳体壁面交叉。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4任一项中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圈设置为相对于上述轴承孔能够相对旋转。

Claims (5)

1.一种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形成有轴承孔的筒部;
滚动轴承,其设于上述轴承孔,并插通轴;
阻尼槽,其形成于上述滚动轴承的外圈的外周面及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的至少任一个,并沿上述轴的周向延伸;以及
排油孔,其一端与上述阻尼槽连通,另一端向上述筒部的外侧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形成有使上述轴承孔与润滑油供给油路连通的连通孔,
上述排油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排油孔最小流路截面积是从上述连通孔的流路截面积中最小的连通孔最小流路截面积中减去在上述阻尼槽的上述轴的轴向的一侧形成于上述外圈与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和在上述阻尼槽的上述轴向的另一侧形成于上述外圈与上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面积中最小的另一侧最小间隙面积后的面积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油孔的上述一端形成于上述轴承孔中最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并在比上述轴承孔更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润滑油排出油路,
上述排油孔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与面向上述润滑油排出油路的壳体壁面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圈设置为相对于上述轴承孔能够相对旋转。
CN201980048544.6A 2018-07-26 2019-05-15 轴承结构 Active CN112469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0461 2018-07-26
JP2018140461 2018-07-26
PCT/JP2019/019313 WO2020021822A1 (ja) 2018-07-26 2019-05-15 軸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910A true CN112469910A (zh) 2021-03-09
CN112469910B CN112469910B (zh) 2022-04-19

Family

ID=6918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8544.6A Active CN112469910B (zh) 2018-07-26 2019-05-15 轴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7267B2 (zh)
JP (1) JP6923086B2 (zh)
CN (1) CN112469910B (zh)
DE (1) DE112019003772T5 (zh)
WO (1) WO202002182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9893A (en) * 1986-02-18 1987-06-0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nnular oil damper arrangement
JPH09295203A (ja) * 1996-04-26 1997-11-18 Nippon Seiko Kk 軸受支持装置
JPWO2008020483A1 (ja) * 2006-08-18 2010-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設備の軸受装置及び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設備
WO2012048943A1 (de) * 2010-10-13 2012-04-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 Ag & Co. Kg Loslager mit dämpfungsfunktion
CN107835905A (zh) * 2015-07-09 2018-03-23 株式会社Ihi 轴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CN108223580A (zh) * 2018-03-06 2018-06-29 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用耦合弹支油膜阻尼器轴承系统
CN108223668A (zh) * 2018-03-09 2018-06-29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联且外圈错位增阻式挤压油膜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917U (zh) * 1990-05-22 1992-01-30
DE4021325C1 (zh) * 1990-07-04 1992-01-16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JP2003139134A (ja) * 2001-11-06 2003-05-1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クィーズフィルムダンパ軸受
JP2005171796A (ja) 2003-12-09 2005-06-30 Koyo Seiko Co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軸受装置
JP5359319B2 (ja) 2008-02-06 2013-12-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主軸装置
JP5569113B2 (ja) 2010-04-13 2014-08-13 株式会社Ihi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DE102011007250A1 (de) * 2011-04-13 2012-10-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urboladerkartusche mit gleitlager gestütztem Wälzlager
WO2017014156A1 (ja) * 2015-07-22 2017-01-26 株式会社Ihi オイルシール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9893A (en) * 1986-02-18 1987-06-0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nnular oil damper arrangement
JPH09295203A (ja) * 1996-04-26 1997-11-18 Nippon Seiko Kk 軸受支持装置
JPWO2008020483A1 (ja) * 2006-08-18 2010-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設備の軸受装置及び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設備
WO2012048943A1 (de) * 2010-10-13 2012-04-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 Ag & Co. Kg Loslager mit dämpfungsfunktion
CN107835905A (zh) * 2015-07-09 2018-03-23 株式会社Ihi 轴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CN108223580A (zh) * 2018-03-06 2018-06-29 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用耦合弹支油膜阻尼器轴承系统
CN108223668A (zh) * 2018-03-09 2018-06-29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并联且外圈错位增阻式挤压油膜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21822A1 (ja) 2021-05-13
US20210048069A1 (en) 2021-02-18
DE112019003772T5 (de) 2021-04-08
JP6923086B2 (ja) 2021-08-18
US11187267B2 (en) 2021-11-30
CN112469910B (zh) 2022-04-19
WO2020021822A1 (ja) 2020-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5992B2 (en) Turbocharger bearing damper assembly
US8337090B2 (en) Bearing support flexible ring
CN107835905B (zh) 轴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US9599119B2 (en) Bearing device for turbocharger
EP3453912B1 (en) Self pressurizing squeeze film damper
WO2017082166A1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US10920615B2 (en) Self pressurizing squeeze film damper
US11339794B2 (en) Turbocharger
JP6601499B2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JP2017207044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軸受機構
JP2017186964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軸受機構
US20190032515A1 (en) Turbocharger
KR100649976B1 (ko) 저비용 볼 베어링을 갖춘 터보 과급기 로터
CN112469910B (zh) 轴承结构
JP2019178756A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CN114981548A (zh) 轴承以及增压器
JP6539507B2 (ja) 軸受ユニット
WO2020017136A1 (ja) 過給機
US11181008B1 (en) Self-pressurized squeeze film damper
CA2678324C (en) Bearing suppport flexible ring
WO2022209131A1 (ja)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JPWO2017014084A1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JP2017040203A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軸受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