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574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574B
CN112469574B CN201980049117.XA CN201980049117A CN112469574B CN 112469574 B CN112469574 B CN 112469574B CN 201980049117 A CN201980049117 A CN 201980049117A CN 112469574 B CN112469574 B CN 112469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neumatic tire
weight
tire according
sound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1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574A (zh
Inventor
成濑雅公
松田淳
干场崇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6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3Balancing means attached to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02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 B60C23/04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mounted on the wheel or tyre
    • B60C23/049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 B60C23/049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for attachment on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24Wear-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1/243Tread wear sensors, e.g. electronic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2019/004Tyre sensors other than for detecting tyre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配置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来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的内表面沿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6),吸音件(6)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9),至少一个缺失部(9)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在位于与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10)固定于轮胎内表面(5)。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轮胎内表面贴合有吸音件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是一种能通过配置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来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进行了将包括获取内压、温度等轮胎内部信息的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设置于轮胎内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在将传感器单元安装于在轮胎内表面贴合有带状吸音件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传感器单元的安装位置被限定,并且轮胎的平衡因该传感器单元的安装位置而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72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6-505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配置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来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胎面部的内表面沿着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该吸音件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至少一个该缺失部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对应的范围,在位于与该轻点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固定于轮胎内表面。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胎面部的内表面沿着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该吸音件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至少一个缺失部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对应的范围,因此,在与该轻点对应的范围内,轮胎圆周上的重量相对变轻。与此相对,在位于与轮胎主体的轻点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固定于轮胎内表面。就是说,因为在轮胎圆周上重量相对变轻的位置附加有校正体,所以轮胎主体所具有的重量不平衡和由吸音件产生的重量不平衡通过校正体的重量而抵消,因此,能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缺失部的假想重量Ws、校正体的重量Wu以及轮胎的静态平衡重量SB满足0.5≤Wu/(Ws+SB)≤1.5的关系。由此,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缺失部的周向长度为轮胎内周长的5%~20%的范围。由此,在能充分获得空腔共鸣声的降低效果的同时,能改善吸音件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的体积Vu为缺失部的假想体积Vs的0.2%~7.0%的范围。由此,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的重量Wu相对于缺失部的假想体积Vs的密度在1.0g/cm3~4.0g/cm3的范围内。由此,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至少在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法检测出的脱模剂的硅的量为10.0重量%以下。或者,优选的是,至少在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出的脱模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如此,在使微量的脱模剂附着于轮胎内表面的情况下,脱模剂阻碍空气从轮胎内表面透过,改善空气保持性,另一方面,能充分确保轮胎内表面与校正体的粘接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经由粘接层固定于轮胎内表面,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在0.4N/mm2~100N/mm2的范围内。由此,能良好地保持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容易地进行校正体的设置作业。粘接层的粘接强度(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依据JIS-K6850、JIS-Z0237中的任一项,是在标准状态(23℃、RH50%)下测定的粘接强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粘接层由氰基丙烯酸酯类的粘接剂构成。由此,能缩短校正体的设置作业的时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配置在比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由此,能有效地改善轮胎内表面与校正体的粘接性。特别是,在校正体是包括检测胎面部的磨耗量的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的情况下,该传感器能准确地获取轮胎信息。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直接粘接于轮胎内表面。由此,在校正体是包括检测胎面部的磨耗量的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的情况下,该传感器能准确地获取轮胎信息。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校正体与轮胎内表面之间插入有台座。由此,在作为台座的原材料使用了能随动于轮胎变形的原材料的情况下,能防止由该轮胎变形引起的校正体的剥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作为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的轮胎内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高度Sa在0.3μm~15.0μm的范围内,并且最大高度Sz在2.5μm~60.0μm的范围内。由此,能使轮胎内表面与粘接层的粘接面积变大,能有效地改善轮胎内表面与校正体的粘接性。轮胎内表面粗糙度依据ISO25178来测定。算术平均高度Sa是各点与表面的平均面的高度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高度Sz是从表面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高度方向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校正体是用于获取轮胎信息的传感器单元。这样的校正体能作为对轮胎的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发挥功能,并且也能作为获取轮胎信息的传感器单元发挥功能。
在本发明中,接地端是指,在将轮胎轮辋组装到正规轮辋内,并填充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垂直放置在平面上,并施加正规负载时的轮胎轴向上的端部。“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设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设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者若为ETRTO,则设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述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但在轮胎为轿车的情况下,设为250kPa。“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根据每个轮胎而进行规定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为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载荷能力(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为轿车的情况下,设为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0%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赤道线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另一改进例的剖视图。
图6(a)~(d)是表示分别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另一改进例的赤道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1~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图。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形成为环状;一对侧壁部2,配置于胎面部1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3,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而且,在由胎面部1、侧壁部2以及胎圈部3围成的空腔部4中装接有带状的吸音件6。该吸音件6配置于轮胎内表面5的与胎面部1对应的区域。
在轮胎内表面5的与胎面部1对应的区域沿着轮胎周向经由粘接层7固定有吸音件6。吸音件6由具有连续气泡的多孔质材料构成,具有基于其多孔质结构的规定的吸音特性。作为吸音件6的多孔质材料,使用发泡聚氨酯为好。另一方面,粘接层7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
吸音件6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9。缺失部9是指在轮胎圆周上不存在吸音件6的部分。通过在吸音件6设置缺失部9,能长时间经受由于轮胎充气引起的膨胀、因接地转动引起的粘接面的剪切应变,能有效地缓和在吸音件6的粘接面产生的剪切应变。
在上述充气轮胎中,至少一个缺失部9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轻点P是指在不包括吸音件6的轮胎主体的圆周上重量最轻的位置,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是指绕轮胎主体的中心轴相对于轻点P为±60°的区域R(参照图2)。优选为绕轮胎主体的中心轴相对于轻点P为±30°的区域R。在位于与该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中,固定有用于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10。校正体10与吸音件6不接触,彼此分离地配置。校正体10与轮胎内表面5之间存在粘接层8,校正体10经由粘接层8粘接于轮胎内表面5。
粘接层8由液态的粘接剂或双面胶带构成。作为粘接剂,可以举例示出包含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反应固化型粘接剂。特别是,为了缩短将校正体10设置于轮胎内表面5的作业时间,粘接层8由氰基丙烯酸酯类的粘接剂(瞬间粘接剂)构成为好。
校正体10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具有能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程度的重量即可。作为校正体10,可以举例示出具有用于获取轮胎信息的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能通过与吸音件6不同的机理降低空腔共鸣声的装置。特别是,在校正体10为传感器单元的情况下,校正体10具有作为对轮胎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的功能和作为获取轮胎信息的传感器单元的功能。
如图3所示,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包括壳体21和电子零件22。壳体21具有中空结构,在其内部容纳电子零件22。电子零件22构成为适当地包括:用于获取轮胎信息的传感器23、发送器、接收器、控制电路以及电池等。作为通过传感器23获取的轮胎信息,可以举例出充气轮胎的内部温度、内压、胎面部1的磨耗量等。例如,在测定内部温度、内压时使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在检测胎面部1的磨耗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抵接于轮胎内表面5的压电传感器来作为传感器23,该压电传感器检测与行驶时的轮胎的变形相应的输出电压,并基于该输出电压来检测胎面部1的磨耗量。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磁传感器。此外,传感器单元20构成为将由传感器23获取到的轮胎信息发送至轮胎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传感器单元20的内部构造表示传感器单元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的充气轮胎中,在胎面部1的内表面沿着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6,吸音件6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9,至少一个缺失部9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在与轻点P对应的范围内,轮胎圆周上的重量相对变轻。与此相对,在位于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10固定于轮胎内表面5。就是说,因为在轮胎圆周上重量相对变轻的位置附加有校正体10,所以轮胎主体所具有的重量不平衡和由吸音件6产生的重量不平衡通过校正体10的重量而抵消,因此,能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图1~图3中,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配置在比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由此,能有效地改善轮胎内表面5与校正体10的粘接性。特别是,在校正体10是包括检测胎面部1的磨耗量的传感器23的传感器单元20的情况下,在比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校正体10,由此传感器23能准确地获取轮胎信息。
此外,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直接粘接于轮胎内表面5。在校正体10是包括检测胎面部1的磨耗量的传感器23的传感器单元20的情况下,将校正体10直接贴合于轮胎内表面5,由此传感器23能准确地获取轮胎信息。
在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缺失部9的假想重量Ws[g]、校正体10的重量Wu[g]以及轮胎的静态平衡重量SB[g]满足0.5≤Wu/(Ws+SB)≤1.5的关系,更优选为满足0.8≤Wu/(Ws+SB)≤1.2的关系。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需要说明的是,缺失部9的假想重量Ws是指在假定为在缺失部9存在的区域存在吸音件6的情况下测定出的吸音件6的重量。在轮胎圆周上设有多处缺失部9的情况下,是针对位于与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测定的重量。
此外,优选的是,缺失部9的周向长度C2[mm]为轮胎内周长C1[mm]的5%~20%的范围。通过以这种方式相对于轮胎内周长C1适度地设定缺失部9的周向长度C2,在能充分获得空腔共鸣声的降低效果的同时,能改善吸音件6的耐久性。需要说明的是,轮胎内周长C1和缺失部9的周向长度C2均为在轮胎内表面5测定的周向长度。
而且,优选的是,校正体10的体积Vu[cm3]为缺失部9的假想体积Vs[cm3]的0.2%~7.0%的范围。通过以这种方式相对于缺失部9的假想体积Vs适度地设定校正体10的体积Vu,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需要说明的是,缺失部9的假想体积Vs是指在假定为在缺失部9存在的区域存在吸音件6的情况下测定出的吸音件6的体积。在轮胎圆周上设有多处缺失部9的情况下,是针对位于与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测定的体积。
特别是,优选的是,校正体10的重量Wu[g]相对于缺失部9的假想体积Vs[cm3]的密度在1.0g/cm3~4.0g/cm3的范围内。通过以这种方式适度地设定校正体10的重量Wu的密度,能有效地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
在所述充气轮胎中,粘接层8的粘接强度优选在0.4N/mm2~100N/mm2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N/mm2~80N/mm2的范围内。通过如此适度地设定粘接层8的粘接强度,能良好地保持粘接层8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容易地进行校正体10的设置作业。在此,当粘接层8的粘接强度小于0.4N/mm2时,轮胎内表面5与校正体10之间的粘接性恶化,从而校正体10变得容易剥离。另一方面,当粘接层8的粘接强度大于100N/mm2时,无法在更换校正体10时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
此外,优选的是,作为校正体10的固定区域中的轮胎内表面5的粗糙度,算数平均高度Sa在0.3μm~15.0μm的范围内和/或最大高度Sz在2.5μm~60.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更优选的是,算术平均高度Sa和最大高度Sz分别满足上述的数值范围。通过如此适度地设定轮胎内表面5的粗糙度,能增大轮胎内表面5与粘接层8的粘接面积,从而能有效地改善轮胎内表面5与校正体10的粘接性。需要说明的是,算术平均高度Sa和最大高度Sz是依据ISO25178而测定的值,可以使用市售的表面性状测定仪(例如,形状分析激光显微镜、3D形状测定仪)来测定。测定方法可以是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中的任一种。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改进例的图。如图4所示,在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与粘接层8之间插入有保持传感器单元20的台座24。该台座24作为缓冲件来发挥功能,用于防止由轮胎变形导致的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剥离。作为台座24的材料,可以举例示出天然橡胶(NR)、氯丁二烯橡胶(CR)、丁基橡胶(IIR)、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聚氨酯橡胶、丁腈橡胶(NBR)、热塑性弹性体以及热固性弹性体,在台座24由这些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不易针对轮胎变形而破损。特别是,台座24由拉伸断裂伸长率为80%以上的橡胶构成为好。此外,台座24优选呈固体的状态,更优选为多孔质状为好。在台座24为多孔质状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缓冲效果,并且对于由轮胎变形导致的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剥离而言是有利的。台座24由上述的材料构成,由此台座24能随动于轮胎变形,能防止由轮胎变形导致的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剥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台座24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形成为“コ”字形状的例子,但台座2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图4中,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固定区域相当于保持传感器单元20的台座24的固定区域。
图5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另一改进例的图。如图5所示,在轮胎内表面5与粘接层8之间存在由在充气轮胎的制造过程中附着的微量的脱模剂构成的脱模剂层30。即,从轮胎径向内侧起依次层叠有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粘接层8、脱模剂层30。在轮胎内表面5的至少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固定区域中,脱模剂层30的硅的量为10.0重量%以下,或者脱模剂层30的厚度g为100μm以下为好。
在规定胎面部1的内表面的脱模剂的量时,以作为一般的脱模剂的主要成分的硅的量为指标。可以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来检测该硅的量,通常X射线荧光分析法中有FP法(基本参数法)和校正曲线法,但在本发明中采用FP法。在测定脱模剂(硅)的量时,在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固定区域的中心点、以该中心点为中心的轮胎周向上两侧的两处以及轮胎宽度方向上两侧的两处共计五处,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装置来测定脱模剂的量,通过对该五处脱模剂的量进行平均来计算出脱模剂层30的硅的量。此外,荧光X射线粒子具有与原子序号成比例的固有能量,能通过测定该固有能量来确定元素。具体而言,硅的固有能量为1.74±0.05keV。需要说明的是,脱模剂(硅)的荧光X射线粒子数(X射线强度)在0.1cps/μA~1.5cps/μA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来检测脱模剂层30的厚度g。在用电子显微镜测定脱模剂层30的厚度g时,在校正体10(传感器单元20)的固定区域的中心点、以该中心点为中心的轮胎周向上两侧的两处以及轮胎宽度方向上两侧的两处共计五处,使用电子显微镜测定脱模剂的厚度,通过对该五处的脱模剂的厚度进行平均来计算出脱模剂层30的厚度g(平均厚度)。
作为能在脱模剂层30中配合的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含有有机硅成分来作为有效成分的成分。作为有机硅成分,可以列举出有机聚硅氧烷类,例如,可以列举出二烷基聚硅氧烷、烷基苯基聚硅氧烷、烷基芳烷基聚硅氧烷、3,3,3-三氟丙基甲基聚硅氧烷等。二烷基聚硅氧烷例如是二甲基聚硅氧烷、二乙基聚硅氧烷、甲基异丙基聚硅氧烷,甲基十二烷基聚硅氧烷。烷基苯基聚硅氧烷例如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二苯基硅氧烷共聚物。烷基芳烷基聚硅氧烷例如是甲基(苯乙基)聚硅氧烷、甲基(苯丙基)聚硅氧烷。这些有机聚硅氧烷类可以并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接着,对图5中示出的具有脱模剂层30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硫化生胎时,预先在气囊覆盖(优选为烘烤涂布)脱模剂,在气囊的外表面形成由脱模剂构成的涂层。在该气囊的外表面形成涂层的工序是例如,在涂布脱模剂后在150℃下保存一个小时、在90℃下保存四个小时或在常温下保存八个小时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施工。此外,在气囊的外表面形成涂层的工序是在一次以上且三次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实施。使用如上所述地形成有涂层的气囊来硫化生胎。然后,经由粘接层7将吸音件6贴合于该已硫化轮胎的轮胎内表面5,并且经由粘接层8固定校正体10。如此,使用具备由脱模剂构成的涂层的气囊来进行硫化的情况下,在已硫化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内表面5形成脱模剂层30。需要说明的是,在脱模剂层30中,脱模剂未被转印至轮胎内表面5的整个面,而是散布在轮胎内表面的整个面。
代替如上所述使用具备由脱模剂构成的涂层的气囊来进行硫化,也可以是在生胎的硫化工序中,在生胎的内表面涂布脱模剂,使用一般的气囊来进行硫化,之后,对已硫化轮胎的轮胎内表面5照射激光。由此,能去除附着于轮胎内表面5的脱模剂,通过调整该激光的照射量,能成为脱模剂层30中的规定的厚度g或者硅的量。
如上所述,使用具备由脱模剂构成的涂层的气囊进行硫化,或者使用一般的气囊来进行硫化,对该已硫化轮胎的轮胎内表面5照射激光来去除脱模剂,由此,能将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检测的脱模剂的硅的量设为10.0重量%以下,或者将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测的脱模剂的厚度设为100μm以下。在如此使微量的脱模剂附着于轮胎内表面5的情况下,脱模剂阻碍空气从轮胎内表面5透过,改善空气保持性,另一方面,能充分确保轮胎内表面5与校正体10的粘接性。
特别是,优选的是,在气囊的外表面形成涂层的工序中,涂层的包覆时间t(小时)和温度T(℃)满足t≥0.0001T2-0.07T+9且T≤180℃的条件。此外,更优选的是,满足上述的包覆时间t与温度T的关系式,并且将包覆时间t设为1~8小时的范围。进一步而言,更优选的是,将温度T设为90℃,将包覆时间t设为4小时,最优选的是,将温度T设为150℃,将包覆时间t设为1小时。通过满足这样的条件,在具有涂层的气囊中,能缩短涂敷脱模剂的时间,并且能防止气囊寿命的缩短。在此,温度T(℃)越高,越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涂层,但气囊容易劣化,从而会缩短气囊寿命。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轮胎圆周上设有一处缺失部9,并使该缺失部9的轮胎周向的中心、校正体10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以及轻点P一致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另一例,可以举例示出:如图6(a)所示,在轮胎圆周上设有一处缺失部9,使该缺失部9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与轻点P一致,使校正体10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从轻点P分离的情况、如图6(b)所示,在轮胎圆周上设有一处缺失部9,使该缺失部9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从轻点P分离,使校正体10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与轻点P一致的情况。此外,可以举例示出:如图6(c)所示,在轮胎圆周上设有四处缺失部9(9a~9d),使包括轻点P的缺失部9a的轮胎周向的中心、校正体10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以及轻点P一致的情况、如图6(d)所示,在轮胎圆周上设有一处缺失部9,在该缺失部9中彼此分离地配置有多个校正体10a、10b的情况。
实施例
制作实施例1~11的轮胎,轮胎尺寸为275/40R21,在胎面部的内表面沿着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吸音件在轮胎周向的一处具有缺失部,缺失部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对应的范围,在位于与该轻点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固定于轮胎内表面,如表1所示地使缺失部的假想重量Ws、校正体的重量Wu以及静态平衡重量SB的关系式的值、缺失部的周向长度C2与轮胎内周长C1的比率不同。
为了比较,准备了以往例的轮胎,该以往例的轮胎未在胎面部的内表面贴合有吸音件。此外,准备了比较例的轮胎,该比较例的轮胎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对应的范围具有缺失部,但具有未在该缺失部固定有校正体的构造
关于这些试验轮胎,通过下述试验方法,对成品率、噪声性能以及吸音件的耐久性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
成品率:
分别制造100个各试验轮胎,并组装至轮辋尺寸为21×9.5J的车轮,负荷气压200kPa中的最大载荷的80%的载荷,以10km/h的速度通过转鼓试验机实施了行驶试验。具体而言,测定了符合均匀性和动态平衡的标准值的比例(成品率)。评价结果使用各试验轮胎的成品率,以将以往例的轮胎的成品率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意味着成品率越高,轮胎的平衡越优异。
噪声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分别组装至轮辋尺寸为21×9.5J的车轮,并装接于试验车辆,通过安装于驾驶席窗侧的麦克风来测定行驶中的噪声的声压级。具体而言,对1/3倍频程波形中的150Hz~250Hz的频带的声压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使用各试验轮胎的测定值,以将以往例的测定值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小,意味着针对空腔共鸣声的降低效果越大,噪声性能越优异。
吸音件的耐久性:
将各试验轮胎分别组装于轮辋尺寸为21×9.5J的车轮,在行驶速度81km/h,气压120kPa,行驶距离6480km的条件下,用转鼓试验机实施行驶试验后,通过目测确认吸音件有无损伤或剥离。评价结果示出了吸音件有无损伤或剥离。
Figure BDA0002911336080000131
由该表1可知,实施例1~11的轮胎与以往例相比,改善了成品率。特别是,在实施例8~10中,在确保噪声性能的同时,改善了吸音件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因为未在缺失部配置校正体,所以比较例的轮胎的成品率的恶化明显。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面部
2 侧壁部
3 胎圈部
4 空腔部
5 轮胎内表面
6 吸音件
7、8 粘接层
9 缺失部
10 校正体
20 传感器单元
30 脱模剂层

Claims (14)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面部的内表面沿着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所述吸音件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至少一个所述缺失部配置在与轻点对应的范围,在位于与所述轻点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固定于轮胎内表面,所述轻点是在不包括所述吸音件的轮胎主体的圆周上重量最轻的位置,与所述轻点对应的范围是绕轮胎主体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轻点为±60°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部的假想重量Ws、所述校正体的重量Wu以及轮胎的静态平衡重量SB满足0.5≤Wu/(Ws+SB)≤1.5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失部的周向长度为轮胎内周长的5%~20%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的体积Vu为所述缺失部的假想体积Vs的0.2%~7.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的重量Wu相对于所述缺失部的假想体积Vs的密度在1.0g/cm3~4.0g/cm3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法检测出的脱模剂的硅的量为10.0重量%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测出的脱模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经由粘接层固定于所述轮胎内表面,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在0.4N/mm2~100N/mm2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由氰基丙烯酸酯类的粘接剂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配置在比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直接粘接于所述轮胎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校正体与所述轮胎内表面之间插入有台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校正体的固定区域中的轮胎内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高度Sa在0.3μm~15.0μm的范围内,并且最大高度Sz在2.5μm~60.0μm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体是传感器单元。
CN201980049117.XA 2018-07-24 2019-07-17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2469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8614 2018-07-24
JP2018138614 2018-07-24
PCT/JP2019/028152 WO2020022158A1 (ja) 2018-07-24 2019-07-1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574A CN112469574A (zh) 2021-03-09
CN112469574B true CN112469574B (zh) 2022-12-20

Family

ID=6918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117.XA Active CN112469574B (zh) 2018-07-24 2019-07-1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0126A1 (zh)
JP (1) JP7230916B2 (zh)
CN (1) CN112469574B (zh)
DE (1) DE112019003706T5 (zh)
WO (1) WO2020022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205839A1 (zh) * 2020-04-08 2021-10-14
US20230182512A1 (en) * 2021-12-14 2023-06-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with cellular member and sensor
CN115042565A (zh) * 2022-08-01 2022-09-13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静音轮胎、静音轮胎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501A (ja) * 2000-10-16 2002-04-26 Honda Motor Co Ltd タイヤの重量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および車輪の重量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JP2004314895A (ja) * 2003-04-18 2004-11-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の均一性調整方法
JP2010151643A (ja) * 2008-12-25 2010-07-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回転体への挿入物のアンバランス測定方法及び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JP2014169060A (ja) * 2013-03-05 2014-09-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へのデバイス取付方法
CN104748912A (zh) * 2015-02-04 2015-07-01 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轮胎静平衡性校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5823A (en) * 1972-10-16 1975-09-16 Sws Silicones Corp Mold release composition
KR100257964B1 (ko) * 1998-02-03 2000-06-01 홍건희 타이어가황공정에사용하는블래더조성물
DE60320985D1 (de) * 2002-06-05 2008-06-26 Sumitomo Rubber Ind Anordnung für luftreifen und felge, für die anordnung verwendeter schalldämpfungskörper und luftreifenlagerungsverfahren
JP4428062B2 (ja) * 2004-01-20 2010-03-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44526B2 (ja) * 2004-01-27 2008-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DE602004009533T2 (de) * 2004-03-16 2008-07-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Kobe Reifen mit Schalldämpfer
JP4427007B2 (ja) * 2005-06-01 2010-03-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22958B2 (ja) * 2006-03-09 2010-08-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騒音低減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331295A (ja) * 2006-06-16 2007-12-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1588930B (zh) * 2006-12-06 2011-08-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49600A (ja) * 2008-12-24 2010-07-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制音具付き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11962B2 (ja) * 2009-09-10 2011-11-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ライナー用ポリマ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20120073717A1 (en) * 2010-09-24 2012-03-29 Giorgio Agostini Method for making pneumatic tire with foam noise damper
US9744818B2 (en) * 2012-11-20 2017-08-29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Circumferential orientation of piezoelectric device in tire to improve signal quality
DE112014005324T5 (de) * 2013-11-21 2016-08-0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6259275B2 (ja) * 2013-12-17 2018-01-1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内面への部材の貼り付け方法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6382529B2 (ja) * 2014-02-27 2018-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取付台座、及び、タイヤ
JP6444671B2 (ja) * 2014-09-12 2018-1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24352A (ja) * 2016-08-10 2018-02-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台座付き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8065494A (ja) * 2016-10-20 2018-04-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情報取得装置及びゴム台座付きタイヤ情報取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2501A (ja) * 2000-10-16 2002-04-26 Honda Motor Co Ltd タイヤの重量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および車輪の重量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JP2004314895A (ja) * 2003-04-18 2004-11-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の均一性調整方法
JP2010151643A (ja) * 2008-12-25 2010-07-0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回転体への挿入物のアンバランス測定方法及び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JP2014169060A (ja) * 2013-03-05 2014-09-1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へのデバイス取付方法
CN104748912A (zh) * 2015-02-04 2015-07-01 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轮胎静平衡性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574A (zh) 2021-03-09
JPWO2020022158A1 (ja) 2021-08-02
DE112019003706T5 (de) 2021-04-01
JP7230916B2 (ja) 2023-03-01
WO2020022158A1 (ja) 2020-01-30
US20210300126A1 (en)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9574B (zh) 充气轮胎
CN112512836A (zh) 充气轮胎
US20210370728A1 (en) Pneumatic tire
WO2005012007A1 (ja) 低騒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10309053A1 (en) Pneumatic Tire
EP2848432A1 (en) Heavy duty tire
CN111225804B (zh) 充气轮胎
CN111094013A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US11548249B2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023599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247008A (zh) 充气轮胎
US20210162820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166566A1 (en) Pneumatic tyre
US11117429B2 (en) Tire with sensor attachment reservoir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sensor
US20210309054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938762B2 (en) Tire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11194270B (zh) 包括振动吸收器的轮胎
US20210291470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72792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