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2248A -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2248A
CN112442248A CN202010905719.5A CN202010905719A CN112442248A CN 112442248 A CN112442248 A CN 112442248A CN 202010905719 A CN202010905719 A CN 202010905719A CN 112442248 A CN112442248 A CN 112442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film
group
organic
polariz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57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2248B (zh
Inventor
园田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42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2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2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2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15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to-nitrogen triple bo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4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4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62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光学膜包含:具有来自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聚合物,该降冰片烯系单体具有含酯基团;和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相对于光学膜的面内滞相轴在45°方向上在50至120℃的范围内测定的热膨胀系数为100ppm/℃以下。[化1]式(1)
Figure DDA0002661366750000011

Description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EL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有机EL元件,在该有机EL元件中,金属电极(阴极)、发光层、透明电极(阳极)和透明基板(密封层)依次层叠。在这样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不仅从发光层发出的光而且经由透明基板入射的外部光也在金属电极表面镜面反射并且提取为出射光,因此室内照明等的外部光映入,可视性容易降低。为了抑制由于这样的外部光的映入而导致的可视性的降低,通常在有机EL元件的可视侧配置圆偏振片。
圆偏振片具有起偏镜和配置在其与有机EL元件之间的λ/4相位差膜。作为λ/4相位差膜,例如使用纤维素酯膜、环烯烃树脂膜、聚碳酸酯膜、聚酯膜等。
此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存在有机EL元件等容易因外部光而劣化的问题。为了抑制这样的由外部光引起的有机EL元件的劣化,提出了在具有有机EL元件和圆偏振片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构成圆偏振片的多个功能层中的至少一个中含有光吸收染料的有机EL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了如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有偏振片,该偏振片依次具有第一粘合剂层、保护膜、起偏镜、第二粘合剂层、相位差膜和第三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三粘合剂层中的任一个含有吸收波长为380至430nm的色素化合物(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8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65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从吸湿性低、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等观点出发,作为λ/4相位差膜,有时使用环烯烃树脂膜。
但是,由于环烯烃树脂膜表现出平坦的波长分散特性,因此例如在用作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圆偏振片的λ/4相位差膜时,在特定的波长区域(短波长侧的区域),反射光容易泄漏。如果这样的反射光的泄漏显著,则反射光的色调容易降低。
为了抑制这样的反射光的色调的降低,本发明人研究了将吸收该波长区域的光的色素化合物添加到膜中,结果发现了由此该膜的热膨胀系数增大的新问题。包含热膨胀系数大的光学膜的偏振片例如在高温高湿下容易翘曲(容易卷曲),并且容易成为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产生显示不均的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装置,其能够在不增大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抑制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反射光的色调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可以通过以下构成解决。
本发明的光学膜包含:具有来自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聚合物和下述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相对于所述光学膜的面内滞相轴在45°方向上在50至120℃的范围内测定的热膨胀系数为100ppm/℃以下。
[化1]
式(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31
式(1)中,
R1为氢原子、氰基或烷基,
R2为氢原子或取代基,
m为1至5的自然数,
Y为吸电子基团,
Z为下述式(2)至(4)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基团,
[化2]
式(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32
[化3]
式(3)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33
[化4]
式(4)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34
式(2)至(4)中,
R3至R5各自为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6至R8各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N、O、S或包含这些两种以上的有机基团,
n各自为0至4的整数,
p为1至5的整数,
q为0至3的整数。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起偏镜和在其至少一个面上配置的本发明的光学膜,将铝反射材固定在所述光学膜上时,将所述偏振片的波长46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1,波长65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2时,满足下述式(5)。
式(5):0<T1/T2<2.6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有机EL元件和本发明的偏振片,所述光学膜配置在所述有机EL元件与所述起偏镜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学膜、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装置,其能够在不增大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抑制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反射光的色调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偏振片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B为示出构成偏振片的起偏镜与各膜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分解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0偏振片;101起偏镜;102光学膜;103对向膜;104粘接层;200有机EL显示装置;300有机EL元件;301基板;302金属电极;303发光层;304透明电极;305密封层;40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发现了:包含下述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特定的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可以抑制在包含专利文献1、2中所示的以往色素化合物时成为问题的热膨胀系数的增大,从而可以抑制在偏振片加工时的加热、在高温高湿下保存具有偏振片的显示装置时的偏振片的卷曲。
[化5]
式(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51
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推定如下。即,具有含酯基团的环烯烃系聚合物的羰基极化成Cδ+和Oδ-。另一方面,在式(1)所示的具有共轭体系的特定的色素化合物中,电子局域化并且该部分处于电子富集状态。因此,在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含酯基团的羰基的Cδ+与色素化合物的电子的共轭部分之间产生静电相互作用。认为由于该相互作用降低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间的自由体积并增大范德华力,因此热膨胀系数降低。即,通过组合“具有含酯基团的环烯烃系聚合物”与“具有共轭体系的特定的色素化合物”,可以减小分子间的自由体积并且可以减小膜的热膨胀系数。
为了产生这种相互作用,优选进一步产生双键部分的极化,因此,式(1)的双键部分的一个末端基Y优选为吸电子基团,且R1优选为氰基或烷基(相比于氢原子)。此外,双键部分的另一末端基Z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出于可以形成吸收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构造并且使得进入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间的观点,优选为排除体积不过大的含环基团(即,式(2)至(4)表示的基团)。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1.光学膜
本发明的光学膜包含环烯烃系聚合物和特定的色素化合物。
1-1.环烯烃系聚合物
环烯烃系聚合物为包含来自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由下述式(6)表示。
[化6]
式(6)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61
式(6)的R1至R4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含酯基团。含酯基团的实例包括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和这些基团经由亚甲基等连接基团结合而成的基团。这样的具有来自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聚合物,在通过溶液流延法制膜时不仅容易溶解于溶剂,而且也可以提高获得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中,含酯基团优选为烷氧基羰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10的烷氧基羰基。
R1至R4中的其余部分优选各自为氢原子或烃基。烃基可以为碳原子数1至10、优选1至4、并且更优选1或2的烃基。烃基的实例包括烷基、芳基。烃基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取代基的实例还包括羧基、羟基、氨基、酰胺基和氰基等极性基团。
例如,式(6)的R1为含酯基团,R2、R3和R4可以分别为氢原子或烃基;R1和R3分别为含酯基团,并且R2和R4可以分别为氢原子或烃基。
p和m分别为0至3的整数。其中,m+p优选为0至4,更优选为0至2,进一步优选为m=1、p=0。包含来自m=1、p=0的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聚合物可有助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且机械强度良好的光学膜。
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实例包括以下。
[化7]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6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71
相对于构成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来自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20至100质量%、更优选30至100质量%。
环烯烃系聚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来自可与具有含酯基团的降冰片烯系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的结构单元。
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实例包括环丁烯、环戊烯、环庚烯、环辛烯、二环戊二烯等不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系单体。其中,环烯烃系单体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至20,更优选5至12。
作为环烯烃系聚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品。市售品的实例包括JSR社制ARTON(アートン:注册商标)G、ARTON F、ARTON R和ARTON RX。
环烯烃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万至30万,更优选为3万至25万,进一步优选为4万至20万。当环烯烃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在不损害成形加工性的情况下提高光学膜的机械特性。
环烯烃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
具体地,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东曹社制HLC8220GPC),作为柱,使用东曹社制TSK-GEL G6000HXL-G5000HX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串联。
而且,将20±0.5mg试样溶解在10ml的四氢呋喃中,并用0.45mm的过滤器过滤。将100ml的该溶液注入上述柱(温度40℃)中,用检测器RI、温度40℃进行测定,进行苯乙烯换算,求出重均分子量。
环烯烃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优选为110℃以上,更优选为110至350℃,更优选为120至250℃。当环烯烃系聚合物的Tg为110℃以上时,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难以发生变形。当Tg为350℃以下时,难以损害成形加工性,可以进一步抑制成形加工时的环烯烃系聚合物的热劣化。
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使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o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按照JIS K 7121-2012的方法进行测定。
环烯烃系聚合物可为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1-2.色素化合物
色素化合物可以为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8]
式(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81
式(1)中,R1为氰基或烷基。烷基可以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10、更优选碳原子数1至5的烷基。其中,从容易产生双键部分的极化的观点出发,R1优选为氰基。
R2为氢原子或烷基。其中,从可难以产生与Z的位阻的观点等出发,R2优选为氢原子。
m为1至5的自然数。其中,从不使色素化合物的排除体积过大,由此容易进行与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含酯基团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m优选为1。
Y为吸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的实例包括氰基、硝基、醛基(-C(=O)H)、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C(=O)OR,R为烷基或芳基)。其中,出于由于吸电子性高并且容易使双键部分适当地极化,因此容易进行与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含酯基团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以及位阻不过大、容易进入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间的观点等出发,吸电子基团优选为氰基或烷氧基羰基,更优选为氰基。
Z为下述式(2)至(4)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基团。
[化9]
式(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91
[化10]
式(3)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92
[化11]
式(4)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093
式(2)至(4)中,R3至R5各自为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6至R8各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N(氮原子)、O(氧原子)、S(硫原子)或包含这些两种以上的有机基团。该有机基团的实例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NR'R”。该烷基、烷氧基可具有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氧基。-NR'R”中的R'和R”可各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此外,n各自为0至4的整数,p为1至5的整数,q为0至3的整数。当R3至R8各自为多个时,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Z优选为式(2)或(4)表示的基团。式(4)表示的基团的优选实例包括以下。
[化1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01
在上述式中,R9可以为碳原子数1至7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6至7的亚芳基。
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以下。
[化13]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0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03
[化14]
Z-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11
(*表示结合位置)
Z-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12
Z-3: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13
色素化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不过大,例如优选100至1000,以容易进入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分子间。色素化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例如NMR等确定化学结构,由该化学结构式的式量算出。
色素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优选为370至460nm,更优选为400至440nm。当色素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在上述范围内时,光学膜容易适当吸收该波长区域的光,因此例如光学膜被用作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λ/4相位差膜时,可以进一步抑制该波长区域的反射光的泄漏。色素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可以通过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0测定色素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吸收光谱来求出。
色素化合物可以合成获得,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市售品的实例包括山田化学社制FDB-003(极大吸收波长438nm)、FDB-004(极大吸收波长445nm)。例如,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合成Y为-COOR、Z为式(4)表示的基团、R1为R的色素化合物的合成。
[化15]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21
在上述反应中,例如,可以通过使化合物I和化合物II进行脱水缩合反应来获得化合物III。
相对于环烯烃系聚合物,色素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1至3质量%。当色素化合物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时,适当地吸收特定波长区域的光,例如可在抑制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光的泄漏的同时,可充分抑制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的增大。当色素化合物的含量为3质量%以下时,不仅可难以发生渗出,而且光学膜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光吸收不会过度增高,因此可以抑制亮度的降低。从相同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环烯烃系聚合物,色素化合物的含量更优选为0.015至2质量%。
1-3.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一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的实例包括消光剂(マット剤)、紫外线吸收剂、相位差调节剂(相位差上升剂、相位差降低剂)、增塑剂、防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脱模剂、增稠剂。其中从将凹凸赋予光学膜的表面,赋予适当的润滑性的观点等出发,光学膜优选包含消光剂。
(消光剂)
消光剂为微粒。微粒可以为无机微粒,也可以为树脂微粒。无机微粒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碳酸钙、滑石、粘土、煅烧高岭土、煅烧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以及磷酸钙等无机化合物的微粒。其中,从可难以增大光学膜的雾度并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数的观点等出发,无机微粒优选为二氧化硅微粒。
二氧化硅微粒的实例包括Aerosil(アエロジル)200V、Aerosil R972V和AerosilR812(以上由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
树脂微粒的实例包括有机硅树脂、氟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微粒。其中,优选有机硅树脂微粒,特别优选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树脂微粒。树脂微粒的实例包括トスパール103、トスパール105、トスパール108、トスパール120、トスパール145、トスパール3120和トスパール240(以上由东芝有机硅株式会社制)。
微粒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05至0.4μm,更优选为0.01至0.3μm。这些微粒可以作为粒径0.05至0.3μm的二次聚集体而包含。
相对于光学膜,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01至3.0质量%,更优选为0.01至2.0质量%。此外,光学膜的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2至1.0。
1-4.层构成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当本发明的光学膜由多层构成时,可以具有例如包含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基材层和在其上设置的其他层。
其他层的实例包括用于提高与起偏镜的粘接性的易粘接层等。易粘接层可以根据需要仅配置在基材层的一面上,也可以配置在两面。
(易粘接层)
易粘接层可以包含能够改善与起偏镜的密合性、粘接性的任意材料。这样的材料包括聚氨酯、聚烯烃、聚酯、聚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系聚合物、改性有机硅系聚合物、丁苯橡胶、碳二亚胺化合物、异氰酸酯等树脂。
聚氨酯的实例包括DIC(株)制、商品名“ハイドラン系列”AP-201,AP-40F、HW-140SF、WLS-202、第一工业制药(株)制、商品名“スーパーフレックス系列”SF-210、SF460、SF870、SF420、SF-420NS、三井化学(株)制、商品名“Takelac系列”W-615、W6010、W-6020、W-6061、W-405、W-5030、W-5661、W-512A-6、W-635、WPB-6601、WS-6021、WS-5000、WS-5100、WS-4000、WSA-5920、WF-764、ADEKA(株)制、开发品“SPX-0882”。另外,可以将在侧链具有羧基的聚氨酯等树脂用异氰酸酯、噁唑啉、碳二亚胺等交联剂交联,从而谋求提高易粘接层的强度。
聚烯烃的实例包括由Unitika(株)制、商品名“Arrow Base系列”SE-1010、SE-1013N、SE-1030N、SD-1010、TC-4010、TD-4010、东邦化学(株)制“高科技系列”S3148、S3121、S8512、P-5060N、P-9018、三井化学(株)制、商品名“ユニストール系列”S-120、S-75N、V100、H-200、H-300、EV210H、三井化学(株)制、商品名“ケミパール系列”XHP-400、住友精化(株)制、商品名“ザイクセン系列”、ザイクセンA、ザイクセンL、东洋纺(株)制、商品名“Hardlen(ハードレン)系列”NZ-1004、NZ-1005、NZ-1022。
聚酯的实例包括东洋纺(株)制、商品名“Vylonal(バイロナール)系列”MD1400、MD1480、MD1245、MD1500、互应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プラスコート系列”Z-221、Z-561、Z-730、RZ-142、Z-687。聚偏二氯乙烯的实例包括旭化成(株)制、商品名“Saran Latex(サランラテックス)系列”L509。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实例包括日本催化剂(株)制、商品名“EpocrosWS系列”WS-700、新中村化学(株)制、商品名“ニューコート系列”开发品CP-0101。改性有机硅系聚合物的实例包括DIC(株)制、商品名“セラネート系列”WSA1060、WSA1070、旭化成化学(株)制H7620、H7630、H7650。丁苯橡胶的实例包括日本Zeon(株)制、NIPOL LX415、NIPOLLX407、NIPOL V1004、NIPOL MH8101、SX1105。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日清纺化学(株)制、商品名“Carbodilite系列”V-02、V-02-L2、SV-02、V-04、E-02。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在一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另外,异氰酸酯可以用封闭剂进行掩蔽加工。
为了赋予防粘连性,根据需要,易粘接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微粒。微粒的实例包括日本催化剂(株)制、“シーホスター系列”KE-P20、KE-P30、开发品KE-W20、“エポスター系列”MX100W。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至500nm,更优选为100至300nm。当微粒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兼顾易粘接层的透明性和防粘连性。
根据需要,易粘接层可以进一步包含任意的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流平剂、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聚合促进剂、粘度调节剂、增滑剂、分散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润滑材、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相容化剂、交联剂。相对于易粘接层,添加剂的含量例如为30质量%以下,优选为20质量%以下。
易粘接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至130℃,更优选为-30至50℃,进一步优选为0至20℃。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读取采用动态粘弹性测定的损耗正切(損失正接,tanδ)的极大值来测定。
易粘接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01至0.1μm,更优选为0.02至0.5μm。
1-5.物性
(热膨胀系数)
光学膜的相对于面内滞相轴在45°方向上在50至120℃的范围测定的热膨胀系数(线性膨胀系数)优选为100ppm/℃以下。当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为100ppm/℃以下时,例如在偏振片的制作时,即使由于用于干燥或固化粘接剂的加热等而暴露于高温,也能够降低光学膜的热膨胀,因此可以抑制光学膜的热膨胀引起的偏振片的卷曲。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更优选为9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至85ppm/℃。
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可以根据基于JIS K 7197:1991塑料的热机械分析的线膨胀率试验方法来测定。具体地,将光学膜切成10mm(长)×1mm(宽)的尺寸制成试样膜。对于获得的试样膜,使用TMA(热机械分析)试验机(日立高新技术社制TMA7100)在23℃的环境下在30至140℃的范围内测定以10℃/分钟使其升温和降温时50至120℃的范围内的尺寸变化量Δl。将获得的尺寸变化量Δl代入下述式,算出热膨胀系数α(ppm/℃)。
[数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161
(l:试样膜的长度(纵向长度;10mm)
Δt:温度的变化量(70℃)
Δl:试样膜的尺寸变化量)
(雾度)
光学膜的雾度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光学膜的雾度可以在25℃、60%RH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后,使用雾度计(NDH 2000:日本电色工业(株)制)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
光学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例如优选为110至250℃。当光学膜的Tg为110℃以上时,可以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光学膜的Tg为250℃以下时,光学膜的追加拉伸等加工性不易受损。光学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定。
光学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通过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单体组成来调节。
(相位差Ro和Rt)
在将光学膜用作例如λ/4相位差膜的观点中,在测定波长550nm、23℃55%RH的环境下测定的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o优选为100至170nm,更优选为130至150nm。
Ro由下述式定义。
式(7):Ro=(nx-ny)×d
(式(7)中,
nx表示膜的面内滞相轴方向(折射率最大的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与膜的面内滞相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d表示膜的厚度(nm)。)
光学膜的面内滞相轴可以通过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 MuellerMatrix Polarimeter:Axometrics社制)来确认。当光学膜用作λ/4相位差膜时,光学膜的面内滞相轴相对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角度优选为40至50°,更优选为43至47°。
Ro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1)在23℃55%RH的环境下将光学膜调湿24小时。用阿贝折射计测定该膜的平均折射率,用市售的千分尺测定厚度d。
2)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 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Axometrics社制),在23℃55%RH的环境下测定调湿后的膜的、测定波长550nm的滞相(リターデーション)Ro。
光学膜的相位差Ro可以通过例如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单体组成、拉伸条件来调节。
(残留溶剂量)
由于光学膜优选通过溶液流延法制膜,因此可以进一步包含残留溶剂。相对于光学膜,残留溶剂量优选为700ppm以下,更优选为30至700ppm。残余溶剂的含量可以通过在光学膜的制造工序中在支撑体上流延的涂料(ドープ)的干燥条件来调节。
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在顶空气相色谱法中,将试样封入容器并加热,在容器中充满挥发成分的状态下将容器中的气体快速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质谱分析以鉴定化合物,并且对挥发成分进行定量。在顶空法中,可以通过气相色谱仪观测挥发成分的所有峰,并且通过使用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分析法,也可以高精度地一并进行挥发性物质、单体等的定量。
(厚度)
光学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0至80μm,更优选为10至60μm。
2.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经由如下工序而制造:1)准备包含上述环烯烃系聚合物、上述色素化合物和溶剂的涂料的工序,2)将获得的涂料在支撑体上流延后、干燥和剥离,获得流延膜的工序,和3)拉伸获得的流延膜的工序。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膜可进一步经由如下工序而制造:4)干燥拉伸的流延膜的工序,5)切断获得的光学膜的两端部,施加压花加工的工序,和6)卷绕工序。
对于1)的工序(涂料调制工序)
将环烯烃系聚合物和色素化合物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而调制涂料。
用于涂料的溶剂至少包含能够溶解环烯烃系聚合物的有机溶剂(良溶剂)。良溶剂的实例包括二氯甲烷等氯系有机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四氢呋喃等非氯系有机溶剂。其中,优选二氯甲烷。
用于涂料的溶剂可以进一步包含不良溶剂。不良溶剂的实例包括碳原子数1至4的直链或分支链状的脂族醇。当涂料中的醇比率高时,膜状物容易凝胶化,容易地易于从金属支撑体剥离。作为碳原子数1至4的直链或分支链状的脂族醇,可以列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其中,由于涂料的稳定性、沸点也较低、干燥性也良好等,优选乙醇。
对于2)的工序(流延工序)
将获得的涂料在支撑体上流延。涂料的流延可以从流延模吐出来进行。
对于在支撑体上流延的涂料,蒸发溶剂直至可以通过剥离辊从支撑体剥离。作为蒸发溶剂的方法,有将风吹到流延的涂料的方法、从支撑体的背面通过液体传热的方法,通过辐射热从正面和背面传热的方法等。
之后,通过剥离辊将蒸发溶剂而获得的流延膜剥离。
剥离时的支撑体上的流延膜的残留溶剂量也取决于干燥条件、支撑体的长度等,但例如可以为50至120质量%。在残留溶剂量多的状态进行剥离时,流延膜过软、剥离时平面性容易受损,容易发生由于剥离张力引起的折皱、纵条纹,因此考虑到这些方面,确定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残留溶剂量由下述式定义。
残留溶剂量(质量%)=(流延膜的加热处理前质量-流延膜的加热处理后质量)/(流延膜的加热处理后质量)×100
测定残留溶剂量时的加热处理为在115℃下1小时的加热处理。
对于3)的工序(拉伸工序)
拉伸从支撑体剥离而获得的流延膜。
可以根据所需的光学特性进行拉伸,优选在宽度方向(TD方向)、搬送方向(MD方向)、倾斜方向中的一个以上的方向拉伸。例如,在制造作为λ/4相位差膜起作用的光学膜时,优选在倾斜方向上拉伸。
拉伸倍率也取决于所需的光学特性,但例如在用作λ/4相位差膜时,优选为1.05至4.0倍,更优选为1.5至3.0倍。
拉伸倍率(倍)定义为拉伸后的膜在拉伸方向的大小/拉伸前的膜在拉伸方向的大小。另外,当进行双轴拉伸时,优选在TD方向和MD方向各自设为上述拉伸倍率。
拉伸温度(拉伸时的干燥温度)与前述同样地将环烯烃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优选为(Tg+2)至(Tg+50)℃,更优选为(Tg+5)至(Tg+30)℃。拉伸温度为(Tg+2)℃以上时,容易使溶剂适当挥发,因此容易将拉伸张力调整为适当的范围,为(Tg+50)℃以下时,溶剂不会过度挥发,因此拉伸性难以受损。拉伸温度与前述同样地,优选测定(a)拉伸机内温度等气氛温度。
拉伸开始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与剥离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为相同程度,例如优选为20至30质量%,更优选为25至30质量%。
膜状物的TD方向(宽度方向)的拉伸可以通过例如用夹子、销钉固定膜状物的两端并在行进方向上加宽夹子、销钉的间隔的方法(拉幅法)来进行。膜状物的MD方向的拉伸可以通过例如对多个辊施加周速差,在其间利用辊周速差的方法(辊法)来进行。特别地,为了提高膜的平面性、尺寸稳定性,优选将流延膜的两端部用夹子等把持并拉伸的拉幅方式。优选通过在MD方向和TD方向两方向上拉伸流延膜,在与MD方向和TD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上拉伸(倾斜拉伸)。
对于4)的工序(干燥工序)
将拉伸的流延膜进一步干燥,获得光学膜。
例如,可在通过多个搬送辊(例如,从侧面观察时配置为锯齿状的多个搬送辊)搬送流延膜的同时,进行流延膜的干燥。干燥手段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热风、红外线、加热辊或微波。优选热风干燥,因为其简便。
对于5)的工序(切断、压花加工工序)
切断获得的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光学膜的两端部的切断可以用切刀进行。
接下来,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施加压花加工(滚花加工)。压花加工可以通过将加热的压花辊压在光学膜的两端部来进行。在压花辊的表面上形成精细的凹凸,通过将压花辊压在光学膜的两端部,从而在两端部形成凹凸。通过这样的压花加工,可以尽可能地抑制下一卷绕工序中的卷绕偏差、粘连(膜之间的贴附)。
对于6)的工序(卷绕工序)
然后,将获得的光学膜卷绕,获得卷体。
即,通过在搬送光学膜的同时将光学膜卷绕在卷芯上而制成卷体。光学膜的卷绕方法可以为使用通常使用的卷绕机的方法,有恒转矩法、恒张力法、锥度张力法、恒定内应力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控制张力的方法。
卷体中的光学膜的卷长优选为1000至7200m。光学膜的宽度优选为1000至3000mm。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上述1)至6)以外的其他工序。例如,当光学膜包含易粘接层时,可以在3)或4)的工序与5)的工序之间进一步进行7)形成易粘接层的工序。或者,在上述1)至6)中,在制造包含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基材膜的卷体之后,可以再次放出该基材膜并且进行7)的工序。
对于7)的工序(易粘接层形成工序)
易粘接层例如可以在包含环烯烃系聚合物的基材膜上涂布易粘接层用涂布液后,使其干燥来形成。
易粘接层用涂布液可以为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和溶剂的溶液。涂布液中包含的溶剂的实例包括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苯甲醇、PGME(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丙酮、甲乙酮、二异丁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环戊酮、甲苯、二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乙基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环戊基甲基醚、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易粘接层用涂布液可以为市售的溶液或分散液。可以为将溶剂进一步添加到市售的溶液或分散液中而成的产物。另外,可以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等固体成分溶解或分散在各种溶剂中而成的产物。
易粘接层用涂布液的总固体成分浓度可以根据热塑性树脂的种类、溶解性、粘度、润湿性、涂布后的厚度等适当设定。为了获得表面均匀性高的易粘接层,易粘接层用涂布液的总固体成分浓度相对于100质量份溶剂,固体成分为1至100质量份,优选为1至50质量份。
易粘接层用涂布液的粘度可以在可涂布范围,在23℃下以1000(1/s)的剪切速率测定的粘度优选为1至50mPa·s,更优选为2至10mPa·s。
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凹版模(グラビアダイ)、涂布机。
当在流延膜上涂布易粘接层时,可以施加基材层表面的溶剂改性、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作为用于提高润湿性的预处理。
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拉伸形成有易粘接层的基材膜。可以在宽度方向、搬送方向、倾斜方向中的任一个以上的方向进行拉伸。此外,可以在易粘接层的形成前和形成后分别进行拉伸。例如当流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形成易粘接层之后的拉伸温度可以优选设为(Tg+2)至(Tg+50)℃,更优选为(Tg+5)至(Tg+30)℃。
3.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起偏镜和在其至少一个面上配置的本发明的光学膜。
图1A为示出偏振片10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B为示出构成偏振片100的起偏镜与各膜的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偏振片100可具有起偏镜101、在其一个面上配置的本发明的光学膜102、在另一个面上配置的对向膜103、在起偏镜101和光学膜102之间以及起偏镜101和对向膜103之间配置的两个粘接层104。
3-1.对于起偏镜101
起偏镜101为仅使在一定方向的极化面(偏波面)的光通过的元件,为掺杂有碘或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拉伸膜。
起偏镜101的厚度为5至40μm,优选为5至30μm,特别优选为5至20μm。
3-2.对于光学膜102
光学膜102可以作为相位差膜、例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圆偏振片的λ/4相位差膜而起作用。
在光学膜102的面内,光学膜102的面内滞相轴的相对于矩形膜的外形的一边(例如边102a)形成的角度优选为30°至60°,更优选为45°(参照图1B)。另外,边102a对应于长尺状(長尺状)的光学膜102的宽度方向。另外,光学膜102的面内滞相轴与起偏镜101的吸收轴(或透射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至60°,更优选为45°。
根据用途,光学膜102可以进一步具有配置在与起偏镜101相对侧的面上的其他层(例如硬涂层、低折射率层、抗反射层。另外光学膜102可以进一步具有配置在起偏镜101侧的面上的易粘接层(未示出)。
3-3.对于对向膜103
对向膜103可以为本发明的光学膜,也可以为其以外的其他光学膜(即保护膜)。保护膜的实例包括市售的纤维素酯膜(例如,柯尼卡美能达TAC KC8UX、KC5UX、KC4UX、KC8UCR3、KC4SR、KC4BR、KC4CR、KC4DR、KC4FR、KC4KR、KC8UY、KC6UY、KC4UY、KC4UE、KC8UE、KC8UY-HA、KC2UA、KC4UA、KC6UA、KC8UA、KC2UAH、KC4UAH、KC6UAH、以上柯尼卡美能达(株)制、FUJI TAC T40UZ、FUJI TAC T60UZ、FUJI TAC T80UZ、FUJI TAC TD80UL、FUJI TAC TD60UL、FUJI TAC TD40UL、FUJI TAC R02、FUJI TAC R06、以上富士膜(株)制)。
对向膜103的厚度可以为例如5至100μm,优选40至80μm。
3-4.对于粘接层104
粘接层104可以分别配置在起偏镜101和光学膜102之间,以及起偏镜101和对向膜103之间。
粘接层104可以为由下述的水系粘接剂获得的层,也可以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粘接层10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01至10μm,优选为0.01至5μm左右。
偏振片100可以为长尺寸状,也可以为将长尺状偏振片沿着宽度方向切断而成的片材状。
3-5.物性
(T1/T2)
当经由粘合剂层将铝反射材层叠在偏振片的光学膜上时,将偏振片的波长46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1(%),波长65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2(%)时,偏振片优选满足下述式(5)。
公式(5):0<T1/T2<2.6
如果T1/T2小于2.6,则波长460nm的光的反射率不过高,即,可以抑制该波长附近的反射光的泄漏,因此例如可以改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光的色调。此外如果T1/T2大于0,则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上述波长区域的发光难以被色素化合物阻碍,因此可以抑制亮度的降低。T1/T2更优选为2.5以下。
(色差ΔE(a*b*))
此外,偏振片的色差ΔE(a*b*)优选小于25,更优选小于20。偏振片的色差ΔE(a*b*)在上述范围内时,例如可以改善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光的色调。
偏振片的T1/T2和色差ΔE(a*b*)可以通过以下工序来测定。
1)经由粘合剂层将铝反射材层叠在偏振片的光学膜上,制成偏振片试样。作为粘合剂,采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2)使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社制CM3700d),通过SCI方式测定获得的偏振片试样的分光反射率和色差ΔE(a*b*)。
偏振片的T1/T2和色差ΔE(a*b*)可以通过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来调整。
3-6.偏振片100的制造方法
偏振片100可以经由将起偏镜101和本发明的光学膜102经由粘接剂贴合的工序而获得。水系粘接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可用作粘接剂。
(水系粘接剂)
水系粘接剂的实例包括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粘接剂(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等)。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可以为光自由基聚合型组合物、光阳离子聚合型组合物或将它们并用的杂化型组合物。
光自由基聚合型组合物的实例包括在日本特开2008-009329号公报中记载的包含含有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不包含极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烯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烯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优选实例包括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系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意指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
光阳离子聚合型组合物的实例包括如日本特开2011-028234号公报中公开的包含(α)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β)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γ)在大于380nm的波长的光中显示极大吸收的增感剂和(δ)萘系光增感助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
以下,将说明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实例。本发明的偏振片100能够经由如下工序而获得:1)在光学膜和对向膜的粘接面进行用于易粘接的预处理的工序(预处理工序),2)将起偏镜和光学膜(或对向膜)经由紫外线粘接剂贴合的工序,以及3)对贴合得到的层叠物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粘接剂固化的工序(固化工序)。
(1)预处理工序
对光学膜和对向膜的与起偏镜的粘接面进行易粘接处理。易粘接处理的实例包括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
(2)贴合工序
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在起偏镜和光学膜(或对向膜)中的至少一个上。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例如刮刀、线棒、模涂机、缺角轮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
然后,将起偏镜和光学膜或对向膜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然后,通过加压辊等将贴合的层叠物的两面夹持并加压。加压辊的材质可以使用金属、橡胶。
(3)固化工序
接着,对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而贴合的层叠物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由此,起偏镜和光学膜或对向膜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而粘接。另外,起偏镜的一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和起偏镜的另一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可以依次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在提高偏振片的制造效率的观点中,优选同时进行起偏镜的一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和起偏镜的另一侧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
紫外线的照射条件可以为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条件,例如累计光量优选为50至1500mJ/cm2,更优选为100至500mJ/cm2
在偏振片制造时的线速度也取决于粘接剂的固化时间,但是优选例如为1至500m/min,更优选为5至300m/min。当线速度为1m/min以上时,容易提高生产率,对光学膜、对向膜的损伤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此外,当线速度为500m/min以下时,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充分固化,容易获得良好的粘接性。
这样,在固化工序中,由于紫外线照射、用于固化促进的加热等,有时成为高温环境。此外,即使当粘接剂为水系粘接剂时,由于用于粘接促进、粘接剂的干燥的加热等,有时成为高温环境。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光学膜由于抑制了热膨胀系数的增大,因此即使在起偏镜和光学膜的粘接时成为高温的环境,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热膨胀也少,因此可以抑制偏振片的卷曲。通过抑制偏振片的卷曲,可以抑制在具有该偏振片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黑色显示时由于外交反射引起的轻微的光泄漏。
4.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用作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膜(相位差膜、保护膜)。其中,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优选用作有机EL显示装置的相位差膜(λ/4相位差膜)。
(有机EL显示装置)
图2为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分解截面图。
有机EL显示装置200具有有机EL元件300(显示单元)、偏振片100(圆偏振片)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粘接层400。
有机EL元件300依次在玻璃、聚酰亚胺等的基板301上具有金属电极302、发光层303、透明电极(ITO等)304以及密封层305。金属电极302可以由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构成。
金属电极302可以作为阴极起作用。对于金属电极302,为了促进电子注入、提高发光效率,优选使用功函数小的物质,通常使用Mg-Ag、Al-Li。
发光层303为有机薄膜的层叠体,例如,可以为由三苯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这样的发光层和二萘嵌苯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
透明电极304可以作为阳极起作用。透明电极304通常可以由氧化铟锡(ITO)等的透明导电体构成。
然后,通过在金属电极302和透明电极304之间施加电压,将空穴和电子注入发光层303,通过这些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当激发的荧光物质返回基态时,放射光并且发光。
偏振片100配置在有机EL元件300的可视侧的面上。偏振片100为上述的偏振片100(参照图1A),光学膜102(λ/4相位差膜)配置为位于有机EL元件300与起偏镜101之间。以起偏镜101的透射轴(或吸收轴)和光学膜102的面内滞相轴形成的角度如上所述优选成为45°(或135°)的方式贴合。
对向膜103优选进一步具有配置在其可视侧的面(与起偏镜101相反侧的面)的固化层(未示出)。固化层不仅防止有机EL显示装置的表面的划痕,而且可减少偏振片100的翘曲。此外,可以在固化层上进一步形成抗反射层。
粘接层400配置在有机EL元件300和偏振片100之间,将它们粘接。构成粘接层400的粘接剂的实例包括热固型粘接剂(环氧系热固型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热固型粘接剂、丙烯酸系热固型粘接剂等)、热熔粘接剂等(橡胶系热熔粘接剂、聚酯系热熔粘接剂、聚烯烃系热熔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系热熔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热熔粘接剂等)。
(作用)
在这样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当对金属电极302和透明电极304施加电压时,对于发光层303,电子从作为阴极的金属电极302注入,空穴从作为阳极的透明电极304注入,并且两者在发光层303中再结合,从而产生与发光层303的发光特性相对应的可见光线的发光。在发光层303中产生的光直接或者在金属电极302反射之后,经由透明电极304和偏振片100取出到外部。
发光层303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极薄膜形成。因此,与透明电极304同样,发光层303也几乎完全透射光。结果,不发光时从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外部入射、透过密封层305、透明电极304和发光层303并到达金属电极302的光在金属电极302反射,再次透过发光层303、透明电极302和密封层305,并试图向有机EL装置200的表面侧离开。此时,光学膜102抑制在金属电极302反射的光泄漏于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表面侧,由此能够减少外光反射。
即,不发光时,由于室内照明等而从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外部入射的外光中一半被偏振片100的起偏镜101吸收,残留的一半未被吸收并被直线偏振而透射,并且入射到光学膜102(λ/4相位差膜)。对于入射到光学膜102的光,由于起偏镜101的透射轴与光学膜102的面内滞相轴以45°(或135°)相交,因此透射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从光学膜102射出的圆偏振光在有机EL元件300的金属电极302被镜面反射时,相位反转180度,成为反转的圆偏振光。通过该反射光入射光学膜102,被转换为与起偏镜101的透射轴垂直(与吸收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因此被起偏镜101吸收而可以抑制射出到外部。
而且,在本发明中,使用包含特定的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102。由此,光学膜102(在不包含色素化合物的环烯烃系树脂膜的情况下,不能转换为期望的直线偏振光)即使对于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光也可以将其转换为与起偏镜101的透射轴垂直(与吸收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由此,可以抑制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反射光透过起偏镜101的透射轴而泄漏引起的反射光的色调的降低。此外,即使光学膜102包含色素化合物,也抑制热膨胀系数的增大。因此,即使将偏振片101暴露在高温高湿下,也难以发生卷曲,也可以抑制由于卷曲引起的显示不均。
实施例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1.膜材料
(1)环烯烃系聚合物
<环烯烃系聚合物1的合成>
将100质量份精制甲苯和100质量份降冰片烯羧酸甲酯(参照下述式)装入反应釜。然后,将在甲苯中溶解的己酸乙酯-Ni 25mmol%(相对于单体质量(対モノマー質量))、三(五氟苯基)硼0.225mol%(相对于单体质量)和在甲苯中溶解的三乙基铝0.25mol%(相对于单体质量)装入反应釜,在室温搅拌的同时使其反应1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装入过量的乙醇中以生成聚合物沉淀。精制沉淀,并将获得的固体物在真空干燥下在65℃下干燥24小时,获得环烯烃系聚合物(P-1)(重均分子量Mw:14万,Tg:140℃)。此外,重均分子量通过上述方法测定。
[化16]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291
(2)色素化合物
<色素化合物1>
将山田化学工业社制FDB-023作为色素化合物1。
<色素化合物2>
(IM2的合成)
在带有冷却管和温度计的1L四口茄型烧瓶中,在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1954,76,1879中记载的2-二甲基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的合成中,除了将N,N-二甲基胍硫酸盐代替为1,1-二丁基胍盐酸盐以外,以相同的方式获得化合物IM1。使用化合物IM1,通过与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57,4845中记载的方法同样的工序,通过瑞穆尔-悌曼(Reimer-Tiemann)反应甲酰化,获得化合物IM2(10.4g,收率61%)。
[化17]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01
(IM3的合成)
在带有冷却管和温度计的50mL四口茄型烧瓶中,装入化合物IM2(4.8g)、1,5-二溴戊烷(2.1g)、碳酸钾(3.0g)、DMF(30mL),在60℃下搅拌120分钟。将其排出于水(60mL)中,将析出的结晶过滤取出并水洗。将获得的粗结晶用甲醇洗涤,获得化合物IM3(3.6g,收率75%)。
[化18]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02
(色素化合物2的合成)
在带有冷却管和温度计的50mL四口茄型烧瓶中装入化合物IM3(2.5g)、丙腈(0.6g)、哌啶(0.1g)、乙醇(20mL)、DMF(6mL)。在60℃下搅拌5小时。使反应液放冷至室温后,将析出的结晶过滤取出。用甲醇洗涤该结晶,获得色素化合物2(2.4g,收率81%)。
[化19]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11
<色素化合物3>
在带有冷却管和温度计的50mL的四口茄型烧瓶中,混合上述化合物IM3(2.1g)、氰基乙酸甲酯(1.5g)、哌啶(0.03g)、乙醇(15mL),在75℃下搅拌18小时。放冷至室温,将析出的结晶过滤取出,并用乙醇洗涤,获得色素化合物3(3.6g,收率89%)。
<色素化合物4>
将山田化学社制FDB-003作为色素化合物4。
<色素化合物5>
将山田化学社制FDB-004作为色素化合物5。
<色素化合物6>
将オリエント化学社制SOM-5-0103(肉桂酸)作为色素化合物6。
<色素化合物7>
将山田化学社制FDB-001(卟啉)作为色素化合物7。
<色素化合物8>
通过日本特开2011-18441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获得色素化合物8。
<色素化合物9>
除了将氨基变为苯基以外,通过与色素化合物8同样的方法获得色素化合物9。
<色素化合物10至12>
在色素化合物2的合成中,除了调节与化合物IM3反应的丙腈的烷基链的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例如,当m=2时,使用(CH3)CN-C=CH-CH2-CH3),将m变为下表所示的值以外,通过与色素化合物2同样的方法,获得色素化合物10至12。
色素化合物1至6和8至12如下所示。
[化20]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2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22
[化21]
Z-1: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31
(*表示结合位置)
Z-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32
Z-3: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33
Z-4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34
此外,极大吸收波长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极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0通过测定色素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吸收光谱来求出。此外,色素化合物1至5、8和9均在370至460nm的范围内。
2.光学膜的制作和评价
<光学膜101的制作>
(微粒添加液的调制)
将下述成分在溶解器中搅拌混合50分钟后,用マントンゴーリン进行分散。此外,用磨碎机进行分散,使得二次粒子的粒径成为预定大小。将其用日本精线(株)制的Finemet(ファインメット)NF过滤,调制微粒添加液。
微粒(Aerosil R812:日本Aerosil社制,一次平均粒径:7nm,表观比重:50g/L):4质量份
二氯甲烷:48质量份
乙醇:48质量份
(涂料(ドープ)的调制)
将下述成分边充分搅拌边装入密闭容器后,升温至80℃,并保持1小时。接下来,将其冷却至30℃后,用孔径5μm的过滤器过滤,获得涂料A-1。
环烯烃系聚合物(P-1):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302质量份
乙醇:18质量份
色素化合物1:0.1质量份
微粒添加液:10质量份
(光学膜的制作)
将调制的涂料从流延模流延到以30m/min的速度驱动的环形金属支撑体上,并且将40℃的干燥风吹到支撑体上使其干燥,直至获得具有自支撑性的流延膜(膜状物)。然后,冷却至10℃,从支撑体剥离流延膜。然后,将剥离的流延膜在110℃下干燥30分钟后,在170℃下以相对于宽度方向为45°的方向(倾斜方向)以2倍的拉伸倍率拉伸。由此,获得了在相对于宽度方向大约45°的方向上具有面内滞相轴的膜厚40μm的光学膜101。
<光学膜102至109的制作>
除了将色素化合物1变为表1所示的色素化合物以外,以与光学膜10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102至109。
<光学膜110至114的制作>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色素化合物4的含量以外,以与光学膜104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膜110至114。
<光学膜115的制作>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色素化合物1的含量以外,以与光学膜101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膜115。
<光学膜116至118的制作>
除了如表1所示改变色素化合物2的m以外,以与光学膜102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膜116至118。
<评价>
通过以下方法测定所获得的光学膜101至118的热膨胀系数和相位差。
(热膨胀系数)
将上述制作的光学膜切成10mm(长)×1mm(宽)的尺寸,制成试样膜。使用TMA(热机械分析)试验机(日立高新技术社制TMA7100),在23℃的环境下,将获得的试样膜在30至14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升温和降温,测定50至120℃的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量Δl。然后,将获得的尺寸变化量Δl代入下述式,算出热膨胀系数α(ppm/℃)
[数2]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51
(l:试样膜的长度(纵向长度;10mm)
Δt:温度的变化量(70℃)
Δl:试样膜的尺寸变化值)
(相位差)
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光学膜的相位差(Ro)。
1)在23℃55%RH的环境下将光学膜调湿24小时。用阿贝折射计测定该膜的平均折射率,用市售的千分尺测定厚度d。
2)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 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由Axometrics社制),在23℃55%RH的环境下分别测定调湿后的膜在测定波长550nm处的滞相Ro和Rt。
表1示出了光学膜101至118的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371
如表1所示,可知光学膜101至105和111至117(本发明)的热膨胀系数为100ppm/℃以下,也低于光学膜106至109(比较例)的热膨胀系数。另外光学膜101至105和111至117(本发明)的相位差Ro都为140nm。
3.偏振片的制作和评价
<偏振片201的制作>
(1)起偏镜的制作
将厚度60μm的长尺聚乙烯醇膜边连续地经由引导辊搬送,边浸渍于碘和碘化钾配合的染色浴(30℃)中,实施染色处理和2.5倍的拉伸处理后,在添加了硼酸和碘化钾的酸性浴(60℃)中,实施总计五倍的拉伸处理和交联处理,将获得的厚度12μm的碘-PVA系起偏镜在干燥机中在50℃下干燥30分钟,获得水分率4.9%的起偏镜。
(2)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调制
混合下述的各成分,获得液体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UV粘接剂)。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40质量份
双酚A型环氧树脂:60质量份
六氟锑酸二苯基[4-(苯硫基)苯基]锍(阳离子聚合引发剂):4.0质量份
(3)偏振片的制作
在对光学膜101的贴合面施加电晕处理之后,通过具备室内刮刀的涂布装置将上述调制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使得干燥厚度成为3μm。另外,同样地对作为对向膜的柯尼卡美能达TAC KC4CT(厚度40μm,由柯尼卡美能达社制)的贴合面施加电晕处理后,将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使得干燥厚度成为3μm。
此后,立即通过卷对卷方式分别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将光学膜101贴合到上述制作的起偏镜的一个面上,并且将作为对向膜的TAC膜贴合到另一面上。贴合以使光学膜101的宽度方向与起偏镜的吸收轴(或透射轴)一致的方式(光学膜101的面内滞相轴与起偏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成为45°的方式)进行。然后,对于贴合物,边以20m/min的线速度搬送,边通过金属卤化物灯从光学膜101侧照射紫外线,使得在波长280至320nm的累积光量成为320mJ/cm2。由此,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获得偏振片201。此外,偏振片201通过卷对卷方式制作,因此最终沿着宽度方向切断长尺状的偏振片,制成片材状的偏振片201。
<偏振片202至218的制作>
除了将光学膜101变为表2所示的光学膜之外,与偏振片201同样的方式,获得偏振片202至218。
<评价>
通过以下方法评价了所获得的偏振片201至218的卷曲、反射光的色调以及反射率的比(T1/T2)。
(卷曲)
将获得的偏振片切成宽度方向35mm、搬送方向1mm,制成试样。将获得的试样在80℃的气氛下放置30分钟后,测定卷曲度。卷曲度用曲率半径的倒数表示,具体地根据ISO18910:2000的A法测定。而且,基于以下基准评价偏振片卷曲。
◎:卷曲度(曲率半径的倒数)小于30m-1
○:卷曲度(曲率半径的倒数)为30m-1以上且小于40m-1
△:卷曲度(曲率半径的倒数)为40m-1以上且小于50m-1
×:卷曲度(曲率半径的倒数)为50m-1以上
如果为Δ以上,则判断为良好。
(反射光的色调)
在市售的丙烯酸板(日东树脂工业制CLAREX)经由粘合片(日东电工制LUCIACS,丙烯酸系粘合剂)贴合市售的铝箔(中村制,厚度13μm的铝箔),制作反射材。然后,将获得的反射材经由粘合片贴合在上述制作的偏振片的光学膜上,制成偏振片试样。
使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社制CM3700d),通过SCI方式测定获得的偏振片试样的色差ΔE(a*b*)。而且,用以下基准评价反射光的色调。
◎:ΔE(a*b*)为0以上且小于15
○:ΔE(a*b*)为15以上且小于20
△:ΔE(a*b*)为20以上且小于25
×:ΔE(a*b*)为25以上
如果为Δ以上,则判断为良好。
(反射率比(T1/T2))
使用分光测色计(柯尼卡美能达社制CM3700d),通过SCI方式测定偏振片试样的分光反射率。然后,将波长46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1(%),波长65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2(%),算出反射率的比T1/T2。
如果T1/T2大于0且2.5以下,则认为是良好。
表2示出了偏振片201至218的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2661366730000411
如表2所示,可知偏振片201至205和210至217(本发明)的卷曲都减小了。认为这是因为包含通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的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低。此外,偏振片201至205和210至217(本发明)的反射色调也良好,T1/T2也在适当的范围。
另一方面,可知偏振片206至209(比较例)都产生卷曲。认为这是因为光学膜的热膨胀系数大。另外可知偏振片218(比较例)的反射光的亮度低。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9月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2019-162237的优先权。在该申请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援引至本申请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学膜、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装置,其能够在不增大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抑制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反射光的色调的降低。

Claims (8)

1.光学膜,其包含:
具有来自降冰片烯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聚合物,该降冰片烯系单体具有含酯基团,和
下述式(1)表示的色素化合物,
所述光学膜的相对于面内滞相轴在45°方向上在50至120℃的范围测定的热膨胀系数为100ppm/℃以下,
[化1]
式(1)
Figure FDA0002661366720000011
式(1)中,
R1各自为氰基或烷基,
R2各自为氢原子或取代基,
m为1至5的自然数,
Y为吸电子基团,
Z为下述(2)至(4)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基团,
[化2]
式(2)
Figure FDA0002661366720000012
[化3]
式(3)
Figure FDA0002661366720000021
[化4]
式(4)
Figure FDA0002661366720000022
式(2)至(4)中,
R3至R5各自为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R6至R8各自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N、O、S或包含这些两种以上的有机基团,
n各自为0至4的整数,
p为0至5的整数,
q为0至3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氰基或烷氧基羰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氰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R1为氰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m为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相对于所述环烯烃系聚合物,所述色素化合物的含量为0.01至3质量%。
7.偏振片,其具有:
起偏镜,和
在其至少一个面配置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当将铝反射材固定在所述光学膜上时,将所述偏振片的波长46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1,波长650nm的光的反射率设为T2时,满足下述式(5),
式(5):0<T1/T2<2.6。
8.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有:
有机EL元件,和
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片,
所述光学膜配置在所述有机EL元件与所述起偏镜之间。
CN202010905719.5A 2019-09-05 2020-09-01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442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2237A JP7347035B2 (ja) 2019-09-05 2019-09-05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9-162237 2019-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2248A true CN112442248A (zh) 2021-03-05
CN112442248B CN112442248B (zh) 2023-05-12

Family

ID=7473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5719.5A Active CN112442248B (zh) 2019-09-05 2020-09-01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47035B2 (zh)
KR (1) KR102440161B1 (zh)
CN (1) CN112442248B (zh)
TW (1) TWI75073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326A (zh) * 2014-02-28 2016-09-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环状烯烃系膜、光学膜、导电性膜、印刷电子用基材膜、阻隔膜、触控面板、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TW201900622A (zh) * 2017-05-09 2019-01-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構件用組成物、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9716182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8883A1 (en) * 2000-07-05 2002-02-14 Iwao Okazaki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optical film
JP200827413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Fujifilm Corp シクロ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27868A (ja) * 2008-03-24 2009-10-08 Fujifilm Corp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6095264B2 (ja) * 2010-12-01 2017-03-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高分子フィルム、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化合物
US9612378B2 (en) 2010-12-31 2017-04-04 Cheil Industries, Inc. Folder type polarizing film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P6676930B2 (ja) * 2015-11-09 2020-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7165941A (ja) 2015-12-25 2017-09-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US11114645B2 (en) 2016-04-29 2021-09-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olarization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913248B (zh) 2020-07-27 2022-03-29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圆偏光板以及含该圆偏光板的电激发光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326A (zh) * 2014-02-28 2016-09-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环状烯烃系膜、光学膜、导电性膜、印刷电子用基材膜、阻隔膜、触控面板、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CN109716182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TW201900622A (zh) * 2017-05-09 2019-01-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構件用組成物、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841A (zh) 2021-04-01
CN112442248B (zh) 2023-05-12
JP7347035B2 (ja) 2023-09-20
KR102440161B1 (ko) 2022-09-02
TWI750736B (zh) 2021-12-21
KR20210029113A (ko) 2021-03-15
JP2021039316A (ja)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41734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70463B (zh)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JP2014010291A (ja) 円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824072A (zh) 含有保护层的偏振片及含有该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TW201629550A (zh) 偏光板
TW201543087A (zh) 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24045312A (ja) 反射防止層付円偏光板および該反射防止層付円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5739002B (zh) 偏振板
JP7099440B2 (ja) 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表示装置
CN112442248B (zh) 光学膜、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WO2019216122A1 (ja) 液晶塗布用基材フィルム、これを含む仮支持体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これらを含む偏光板、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773115B (zh) 偏光板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WO2021172179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162545A1 (ja)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065943B (zh) 偏振板
KR20230152587A (ko)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2214443A (zh) 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19221123A1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334678A (zh) 偏光板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WO2024111189A1 (ja) 偏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095863A1 (ja) 光学膜、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
CN118112704A (zh)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设备
CN117120892A (zh) 偏振片保护膜
WO2020039894A1 (ja) 偏光子、偏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