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0864A -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0864A
CN112430864A CN202011133217.1A CN202011133217A CN112430864A CN 112430864 A CN112430864 A CN 112430864A CN 202011133217 A CN202011133217 A CN 202011133217A CN 112430864 A CN112430864 A CN 112430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on
powder
temperature
fiber
poly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3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0864B (zh
Inventor
邹湘坪
余媛
刘水平
季建国
顾鹏
付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f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f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f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fu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32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0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0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0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0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0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4Lactams
    • C08G69/1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28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将制备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通过液态研磨处理制备成纳米粉体后,分散到乙二醇介质中,添加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得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将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与己内酰胺共混,进行原位聚合制备聚酰胺切片;将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得到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本发明采用全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机理制备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纤维可以做成白色浅色,具有永久性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负离子释放/抗菌的问题一直是化纤面料功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当前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从纤维的本源上来解决,可以制备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例如采用高添加量和复合纺丝技术制备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所用负离子释放粉体为稀土、电气石、氧化锗等配合抗菌粉体使用,采用这些纤维制备的面料,完全满足面料的负离子释放/抗菌要求。
但是当前此类纤维也有不可弥补的缺陷:第一、采用稀土和电气石类粉体有辐射的风险,有安全隐患;第二、单纯的锌系、银系等添加获取抗菌功能,前者添加量高影响纺丝性能,后者银系添加成本高;第三、也有采用金属盐系列制备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纤维,比如采用硝酸钍等作为负离子释放剂,硝酸银、硝酸铜等作为抗菌剂配合使用,但是在后期的染整中由于要在高温高压水中进行,使得金属离子析出,导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下降,也影响面料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的耐水洗性,所以应用也受到限制。
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面料是采用负离子释放/抗菌后整理来实现面料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这种方式相对于使用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来说成本较低,效果显著,因此也为大多数面料厂家所使用。但是这种方式虽然低廉有效,却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1)附加污染,目前一般是采用负离子释放/抗菌剂后整理,增加了废水的污染程度,也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2)持久性不够,目前采用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后整理方式耐洗性不好,一般很少有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耐洗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将制备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通过液态研磨处理制备成纳米粉体后,分散到乙二醇介质中,添加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搅拌均匀,得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将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与己内酰胺共混,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将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55~290℃,纺丝速度为600~3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8~16MPa,得到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在120~240℃进行反应2~10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0~2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40~90%,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1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过液态研磨处理制备成纳米粉体,其中,研磨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研磨时间为2~6h,研磨粉体粒径为50~150nm,研磨介质为乙二醇,粉体浓度为10~2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散到乙二醇介质中,添加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搅拌均匀,得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其中,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添加量为纳米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2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其中,浓缩制备成固含量为30~50的纳米浆体。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聚合分为开环预聚、后缩聚、水萃取提纯、干燥环节,所述开环预聚温度为140~180℃,时间为40~80min;后缩聚温度为230~270℃,时间为3~6h;沸水萃取20~28h,浴比为1:1;烦躁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4~8h。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原位聚合,聚合单体为己内酰胺;所述开环预聚,水作为开环剂,其添加量为1~3%。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原位聚合,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0.2;以己内酰胺作为聚合单体,其中具有负离子释放和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的添加量占树脂的质量分数为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纺丝工艺中,纺丝温度为240~290℃,纺丝速度为600~3000m/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的单丝纤度为0.5~5D。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全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机理制备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纤维直径可以做到超细纤维,纤维可以做成白色/浅色,具有永久性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机械性能可以达到普通纤维的标准,完全满足各种织造的要求,成本与负离子释放/抗菌后整理相当,并且本发明技术制备的纳米粉体在原位聚合中可以起到催化聚合的作用,无需额外使用催化剂,相比目前使用的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成本下降50~80%,减少了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0%,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7%,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0%,研磨时间为2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0.25%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9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72/76/75,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6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0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0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2: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0%,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7%,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研磨时间为2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0.25%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6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79/81/78,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3: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0%,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7%,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20%,研磨时间为2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0.25%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8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73/75/75,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6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05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05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发现研磨浓度为15%时为最佳。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步骤(2)中的研磨时间设定为4h,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2,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83/85/84,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5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3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3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步骤(2)中的研磨时间设定为6h,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2,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83/85/84,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5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3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3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延长研磨时间粒径不会下降,说明4h已经达到研磨粒径极限。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1)中制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1%,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87/89/88,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调整抗菌组分,发现抗菌性能增加,负离子释放性能稍有下降。
实施例7: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1)中制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0%,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0/90/90,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2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8: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1)中制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8%,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4%;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0/90/90,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4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4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调整负离子释放组分,发现抗菌性能不变,负离子释放性能增加。
实施例9: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1)中制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6%,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6%;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0/90/90,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8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8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调整负离子释放组分,发现抗菌性能不变,负离子释放性能增加。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步骤(1)中制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4%,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其他条件均同实施例4,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0/90/90,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7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85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185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调整负离子释放组分,发现抗菌性能不变,负离子释放性能增加不大。所以氧化锗添加6%为最佳添加比例。
实施例11: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4%,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研磨时间为4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0.5%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5/96/95,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80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05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05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12: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4%,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研磨时间为4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1%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98/99/99,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85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25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25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
实施例12:
(1)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的制备: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粉体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通过水热法制备具有光电和对温度敏感的压电体材料: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以质量体积比,纳米二氧化钛g:纯水mL为1:50),在200℃进行反应8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中的银、锌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氧化钛具有光电效应,氧化锗具有热电效应,可以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促进负离子的激发,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3%,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74%,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8%。
(2)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研磨及分散:将步骤(1)制备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通过液态研磨的方式制备成纳米粉体,研磨介质为乙二醇,添加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修饰剂和分散剂提高其分散性,其中钛酸酯偶联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研磨时间为4h。
(3)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将经步骤(2)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至40%以后按照1.5%的比例与己内酰胺共混,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开环预聚温度为160℃,时间为60min;后缩聚温度为250℃,时间为4h;沸水萃取24h,浴比为1:1;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h。
(4)将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65℃,纺丝速度为2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9MPa,得到所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得到纳米负离子释放/抗菌材料粒径经激光粒度仪测试为50nm,制备的纤维负离子释放/抗菌效果依据GB/T 20944.3-2008的测试标准测试,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浅色捻球菌的抗菌效果为100/100/100,常温25℃负离子释放值为850个/cm3,32℃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300个/cm3,35℃时负离子释放值为2300个/cm3。再升高温度负离子释放值不会增加。此时负离子释放值增加不多,抗菌效果已经达到100%,因此得到最佳配比。
本发明添加银离子和锌离子是为了与二氧化钛形成协同效应,增加复合体系的导电性,从而增加电子跃迁几率,如果不添加这些金属离子,体系导电性主要是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提供,二氧化钛属于半导体,电子跃迁激发能较高,此时负离子释放效率会很低。
本发明采用全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机理制备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纤维直径可以做到超细纤维,纤维可以做成白色/浅色,具有永久性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机械性能可以达到普通纤维的标准,完全满足各种织造的要求,成本与负离子释放/抗菌后整理相当,并且本发明技术制备的纳米粉体在原位聚合中可以起到催化聚合的作用,无需额外使用催化剂,相比目前使用的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成本下降50~80%,减少了污染。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
将制备得到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通过液态研磨处理制备成纳米粉体后,分散到乙二醇介质中,添加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搅拌均匀,得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
将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与己内酰胺共混,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
将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干燥后,喂入纺丝机的喂料器进行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55~290℃,纺丝速度为600~3000m/min,纺丝组件初始压力8~16MPa,得到负离子释放抗菌锦纶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其制备方法包括,
采用水热釜作为反应容器,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硝酸银、钨酸锌、氧化锗,以纯水作为反应溶剂,在120~240℃进行反应2~10h后,过滤后干燥,即得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粉体;
其中,银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5%,锌离子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10~25%,纳米二氧化钛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40~90%,氧化锗占纳米粉体百分比为2~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液态研磨处理制备成纳米粉体,其中,研磨采用液相球磨设备研磨,研磨时间为2~6h,研磨粉体粒径为50~150nm,研磨介质为乙二醇,粉体浓度为10~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到乙二醇介质中,添加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搅拌均匀,得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其中,钛酸酯类表面修饰剂添加量为纳米粉体质量的1%,纳米粉体浓度为15~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分散好的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纳米粉体乙二醇共混物浓缩,其中,浓缩制备成固含量为30~50的纳米浆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切片,其中,
聚合分为开环预聚、后缩聚、水萃取提纯、干燥环节,所述开环预聚温度为140~180℃,时间为40~80min;后缩聚温度为230~270℃,时间为3~6h;沸水萃取20~28h,浴比为1:1;烦躁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4~8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聚合,聚合单体为己内酰胺;所述开环预聚,水作为开环剂,其添加量为1~3%。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聚合,采用磷酸作为催化效率调节剂,与纳米粉体的添加量之比为0.01~0.2;以己内酰胺作为聚合单体,其中具有负离子释放和抗菌功能纳米粉体的添加量占树脂的质量分数为0.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工艺中,纺丝温度为240~290℃,纺丝速度为600~3000m/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释放/抗菌纤维的单丝纤度为0.5~5D。
CN202011133217.1A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430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3217.1A CN112430864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3217.1A CN112430864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0864A true CN112430864A (zh) 2021-03-02
CN112430864B CN112430864B (zh) 2022-10-28

Family

ID=7469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3217.1A Active CN112430864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08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6622A (zh) * 2021-05-24 2021-07-30 闽江学院 一种负离子抗菌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4271A (zh) * 2014-01-22 2014-05-07 东华大学 一种功能尼龙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6147A (zh) * 2015-12-01 2016-03-09 东华大学 一种介孔磷酸锆负载纳米银抗菌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5727A (zh) * 2018-10-17 2019-02-19 浙江方圆聚合纤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光催化抗菌锦纶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683A (zh) * 2019-09-29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温度响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4271A (zh) * 2014-01-22 2014-05-07 东华大学 一种功能尼龙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6147A (zh) * 2015-12-01 2016-03-09 东华大学 一种介孔磷酸锆负载纳米银抗菌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5727A (zh) * 2018-10-17 2019-02-19 浙江方圆聚合纤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光催化抗菌锦纶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683A (zh) * 2019-09-29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温度响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6622A (zh) * 2021-05-24 2021-07-30 闽江学院 一种负离子抗菌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0864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2745B (zh)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酯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172989B (zh) 一种环保型抗菌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319647B2 (en) Anti-bacterial and anti-ultraviolet multifunctional chemical fiber
CN111733472B (zh) 石墨烯与黑色素组成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430865B (zh) 一种浅色铜掺杂二氧化钛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
CN112430864B (zh) 一种具有温度响应负离子释放抗菌功能聚酰胺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368702A (zh) 一种钨青铜结构的钨酸铯的制备方法
CN112812554B (zh) 一种抗uv、抗菌消光锦纶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6155A (zh) 一种抗菌再生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4153A (zh) 磷酸锆载体、磷酸锆载铜抗菌剂、磷酸锆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87598B (zh) 一种抗菌防紫外多功能化学纤维
CN108277548B (zh) 一种石墨烯涤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31813A1 (zh) 一种海洋缆绳专用涤纶工业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0154B (zh) 一种Pd-NiO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1270336A (zh) 一种使用再生环保咖啡碳粉的化学纤维和母粒的制备方法
CN108855090B (zh) 一种乙二醇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7162A (zh) 一种二氧化钛表面沉积氧化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158125B (zh) 一种石墨氮化碳量子点改性氧化锌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32097A1 (zh) 一种铋/钛酸铋异质结中空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552765A (zh) 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抗紫外聚酯的方法
CN107353627B (zh) 一种具有光催化效果的TPU/树枝状酞菁负载SiO2复合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4695A (zh) 一种浅色光能发热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2418A (zh) 一种熔体直纺抗紫外涤纶细旦长丝的生产方法
CN112608497B (zh) 一种保健功能纤维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390269A (zh) 染色的纤维素成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