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3845A - 风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3845A
CN112343845A CN202011230043.0A CN202011230043A CN112343845A CN 112343845 A CN112343845 A CN 112343845A CN 202011230043 A CN202011230043 A CN 202011230043A CN 112343845 A CN112343845 A CN 112343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wind
wind wheel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00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文康
邱水兵
罗伟锦
康瑞祥
曾庆河
傅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00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3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3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3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6Fan ca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包括出风通道和出风口,出风通道位于风轮组件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出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本发明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风从出风口吹出后,出风方向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在背离风轮轴线的方向夹角大于90°,有效增大风扇组件的出风面积,有利于出风向四周扩散,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尺寸,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达到了占用空间小,吹风面积大的效果。

Description

风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风扇组件,特别是“无叶”风扇通常都是为直出风,即出风方向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得出风覆盖面与出风口整体尺寸相近。这样虽然风量大,但风十分集中,导致送面面积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包括出风通道和出风口,出风通道位于风轮组件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出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和出风结构。其中,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出风结构包括出风通道和出风口,出风通道位于风轮组件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出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且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这样,风从出风口吹出后,出风方向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在背离风轮轴线的方向夹角大于90°,相较于相关技术的出风方向与出风口面之间夹角为90°而言,出风面积有效增大,有利于出风向四周扩散,即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尺寸,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达到了占用空间小,吹风面积大的效果。
此外,出风通道设置在风轮组件的外围,并与风轮组件连通,使得出风通道与风轮组件结构形式为内外式布置,可有效缩减空间布局,实现风扇组件小型化设置。同时,在风扇组件运行时,风轮组件吸入空气,制造出具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风轮组件能够将气流直接排出风通道中,避免送风过程风力损耗,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内风轮组件为出风通道提供的气体量。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风扇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通道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通道为环形风道,设置在风轮组件的周侧。出风通道为环形风道,这样在风轮组件吹出的气流进入到环形风道后,并随着气流的增加,环形风道中气压升高,从而将气流从环形风道向四周扩散吹出,达到储气、升压和扩散的效果,实现了气流从中间区域吸入,向四周扩散的目的。通过将出风通道设置于风轮组件的外周,一方面能够直接与风轮组件连接,减少中间转接过程,减少风力损耗,另一方面可缩减整体的占用空间,为风扇组件小型化生产提供条件。
此外,出风通道可以设置为弧形通道、直线通道、折线通道和曲线通道等,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通道包括:第一导风壁面;第二导风壁面,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的外周,出风口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通道包括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其中,第二导风壁面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的外周,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之间。将第二导风壁面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的外周,有利于围合成环形通道,节省布局空间,可有效减小风扇组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之间,便于出风向四周吹散,满足了向四周扩散吹风的要求,同时便于调整出风口的尺寸和角度,有效增大出风面积,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中至少一个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导风壁面和第二导风壁面中至少一个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即出风方向与风轮的轴线为不平行状态,也即出风方向与出风口的面之间夹角不成垂直状态。这样,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尺寸,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后,呈扩散状态向四周吹散,有效增加了吹风面积,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具体地,在风轮的轴线方向上,出风口相较于远离风轮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风轮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风壁面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或在风轮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导风壁面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风轮的轴线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一导风壁面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或第二导风壁面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时的出风方向与风轮的轴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即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时不是平行于风轮轴线平面,这样扩大了风吹送区域,有利于风向更大的范围吹散,有效扩大吹风面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用风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出风通道,第一导风壁面的截线靠近出风口一端的第一切线,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风壁面的截线靠近出风口一端的第一切线,并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这样,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也会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后与出风口的面成一定夹角,使得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出风的吹散面积,扩大吹散送风的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切线与出风结构设置有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且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90°,其中,第一夹角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切线与出风结构设置有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且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90°,第一夹角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90°,并且第一夹角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实现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会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后与出风口的面成大于或等于90°夹角,让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地让风具有向外围扩散的作用,而不是向内圈扩散,从而实现了向更大范围吹散送风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用风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出风通道,第二导风壁面的截线在背离出风口一端的第二切线,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导风壁面的截线在背离出风口一端的第二切线,并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这样,出风通道的风在第二导风壁面作用下在出风口排出时,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也会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后与出风口的面成一定夹角,使得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出风的吹散面积,扩大吹散送风的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切线与出风结构背离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且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其中,第二夹角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切线与出风结构背离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且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第二夹角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并且第二夹角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实现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会相对于风轮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后与出风口的面成小于或等于90°夹角,让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地让风具有向外围扩散的作用,而不是向内圈扩散,从而实现了向更大范围吹散送风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结构还包括:出风格栅,设置于出风口处;隔板,设置于出风通道内,并将出风通道分割为多个子通道;进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且每一个子通道均连通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结构还包括出风格栅、隔板和进风口。其中,出风格栅设置于出风口处,隔板设置于出风通道内,并将出风通道分割为多个子通道,进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且每一个子通道均连通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在出风口设置出风格栅,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排出时,向周围吹散时均匀、稳定。
此外,设置隔板将出风通道分割为多个子通道,避免了单独设置一个出风通道,导致在出风通道末端气流变小,风速减弱,影响出风效率的问题。并且,每一个子通道均与至少一个进风口相连通,实现了风轮组件吹出带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直接地送入每一个子通道中,有效减少气流的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轮组件包括:蜗壳,蜗壳上设置有送风口,风轮通过送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驱动部件,设置于蜗壳上,并与风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轮组件包括蜗壳和驱动部件。其中,蜗壳上设置有送风口,风轮通过送风口与出风通道相连通,驱动部件设置于蜗壳上,并与风轮相连接。通过在蜗壳内设置驱动部件,为产出气流提供了动力系统。将驱动部件与风轮连接,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风轮开始旋转工作,使得风轮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从而从中间区域吸入气流,并将吸入气流在风轮旋转作用下排出。将送风口设置于蜗壳上,实现了由风轮旋转带动排出带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通过送风口导入出风通道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过流通道,连通于送风口和出风通道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还包括过流通道。其中,过流通道将送风口和出风通道连通,实现了将风轮组件吹出的气流直接地导通进入出风通道中。这样有效减少气流的损耗,保证气流全部吹入到出风通道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出是“无叶”风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中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中出风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出风结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中出风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中出风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风轮组件,104风轮,106出风结构,108出风通道,110出风口,112第一导风壁面,114第二导风壁面,116出风格栅,118隔板,120进风口,122蜗壳,124送风口,126驱动部件,128过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其中,图3、图4和图5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图5中点画线表示风轮的轴线。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具体地,将出风通道108设置在风轮组件102的外围,并与风轮组件102连通,使得出风通道108与风轮组件102结构形式为内外式布置,可有效缩减空间布局,实现风扇组件小型化设置。
基于上述设置,如图5所示,在风扇组件运行时,风轮组件102吸入空气,制造出具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风轮组件102能够将气流直接排出风通道108中,避免送风过程风力损耗,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内风轮组件102为出风通道108提供的气体量。将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这样,风从出风口110吹出后,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平面之间在背离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夹角大于90°,相较于相关技术的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面之间夹角为90°而言,出风面积有效增大,有利于出风向四周扩散,即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达到了占用空间小,吹风面积大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周侧。
通过设置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并设置在风轮组件102的周侧。这样在风轮组件102吹出的气流进入到环形风道后,并随着气流的增加,环形风道中气压升高,从而将气流从环形风道向四周扩散吹出,达到储气、升压和扩散的效果,实现了气流从中间区域吸入,向四周扩散的目的。通过将出风通道108设置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一方面能够直接与风轮组件102连接,减少中间转接过程,减少风力损耗,另一方面可缩减整体的占用空间,为风扇组件小型化生产提供条件。
此外,出风通道108可以设置为弧形通道、直线通道、折线通道和曲线通道等,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并设置在风轮组件102的周侧,从而将气流从环形风道向四周扩散吹出,达到储气、升压和扩散的效果,实现了气流从中间区域吸入,向四周扩散的目的。通过将出风通道108设置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一方面能够直接与风轮组件102连接,减少中间转接过程,减少风力损耗,另一方面可缩减整体的占用空间,为风扇组件小型化生产提供条件。
此外,出风通道108可以设置为弧形通道、直线通道、折线通道和曲线通道等,在此不再一一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通道108包括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其中,第二导风壁面114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的外周,出风口110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二导风壁面114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112的外周,有利于围合成环形通道,节省布局空间,可有效减小风扇组件的整体结构尺寸。将出风口110设置在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之间,便于出风向四周吹散,满足了向四周扩散吹风的要求,同时便于调整出风口110的尺寸和角度,有效增大出风面积,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风扇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周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通道108包括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其中,第二导风壁面114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的外周,出风口110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之间。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5所示,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中至少一个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具体实施例中,如5所示,通过第一导风壁面112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即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为不平行状态,也即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的面之间夹角不成垂直状态,第一导风壁面112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出风口110相较于远离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呈扩散状态向四周吹散,较好的增加了吹风面积,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过第二导风壁面114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即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为不平行状态,也即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的面之间夹角不成垂直状态,第二导风壁面114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出风口110相较于靠近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呈扩散状态向四周吹散,较好的增加了吹风面积,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均倾斜设置,即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为不平行状态。也即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的面之间夹角不成垂直状态,第一导风壁面112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出风口110相较于远离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导风壁面114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出风口110相较于靠近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这样,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呈扩散状态向四周吹散,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吹风面积,实现了最大范围吹散送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用风轮10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出风通道108,第一导风壁面112的截线和第二导风壁面114的截线为直线型。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风扇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周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通道108包括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其中,第二导风壁面114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的外周,出风口110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之间。
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或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的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不是平行于风轮104轴线平面,这样扩大了风吹送区域,有利于风向更大的范围吹散,较好的扩大吹风面积。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的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不是平行于风轮104轴线平面,这样扩大了风吹送区域,有利于风向更大的范围吹散,较好的扩大吹风面积。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通过设置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的出风方向与风轮104的轴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时不是平行于风轮104轴线平面,这样扩大了风吹送区域,有利于风向最大的范围吹散,最大程度的扩大吹风面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用风轮10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出风通道108,第一导风壁面112的截线和第二导风壁面114的截线为弧线型。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风扇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出风通道108为环形风道,且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周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通道108包括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其中,第二导风壁面114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的外周,出风口110设置于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或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导风壁面112的截线靠近出风口110一端的第一切线,并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这样,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也会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与出风口110的面成一定夹角,使得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出风的吹散面积,扩大吹散送风的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切线与出风结构106设置有出风口110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α,且第一夹角α≥90°,其中,第一夹角α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夹角α大于或等于90°,并且第一夹角α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实现了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会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与出风口110的面成大于或等于90°夹角α,让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地让风具有向外围扩散的作用,而不是向内圈扩散,从而实现了向更大范围吹散送风目的。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导风壁面114的截线在背离出风口110一端的第二切线,并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这样,出风通道108的风在第二导风壁面114作用下在出风口110排出时,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也会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与出风口110的面成一定夹角,使得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出风的吹散面积,扩大吹散送风的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切线与出风结构106背离出风口110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β,且第二夹角β≤90°,其中,第二夹角β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二夹角β小于或等于90°,并且第二夹角β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实现了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会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与出风口110的面成小于或等于90°夹角β,让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地让风具有向外围扩散的作用,而不是向内圈扩散,从而实现了向更大范围吹散送风目的。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风轮104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风壁面112朝向背离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第二导风壁面114朝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导风壁面112的截线靠近出风口110一端的第一切线,并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这样,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也会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吹出,即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与出风口110的面成一定夹角,使得出风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增加出风的吹散面积,扩大吹散送风的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切线与出风结构106设置有出风口110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α,且第一夹角α大于或等于90°,其中,第一夹角a位于第一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并且第一夹角α大于或等于90°。此外,第二切线与出风结构106背离出风口110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β,其中,第二夹角β位于第二切线靠近轴线的一侧,并且第二夹角β小于或等于90°。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风扇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出风结构106还包括出风格栅116、隔板118和进风口120。其中,出风格栅116设置于出风口110处,隔板118设置于出风通道108内,并将出风通道108分割为多个子通道,进风口12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每一个子通道均连通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20。
在该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10设置出风格栅116,实现了气流从出风口110排出时,向周围吹散时均匀、稳定。通过设置隔板118将出风通道108分割为多个子通道,避免了单独设置一个出风通道108,导致在出风通道108末端气流变小,风速减弱,影响出风效率的问题。
此外,通过将出风通道108分割为多个子通道,且每一个子通道均与至少一个进风口120相连通,实现了风轮组件102吹出带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直接地送入每一个子通道中,有效减少气流的损失。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风轮组件102包括蜗壳122和驱动部件126。其中,蜗壳122上设置有送风口124,风轮104通过送风口124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驱动部件126设置于蜗壳122上,并与风轮104相连接。通过在蜗壳122内设置驱动部件126,为产出气流提供了动力系统。将驱动部件126与风轮104连接,在驱动部件126的驱动下,风轮104开始旋转工作,使得风轮104中心区域形成负压区,从而从中间区域吸入气流,并将吸入气流在风轮104旋转作用下排出。通过将送风口124设置于蜗壳122上,实现了由风轮104旋转带动排出带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通过送风口124导入出风通道108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风扇组件还包括过流通道128。其中,过流通道128将送风口124和出风通道108连通,实现了将风轮组件102吹出的气流直接地导通进入出风通道108中。这样有效减少气流的损耗,保证气流全部吹入到出风通道108中。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风扇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轮组件102和出风结构106。其中,风轮组件102包括风轮104,出风结构106包括出风通道108和出风口110,出风通道108位于风轮组件102的外周,并连通于风轮组件102,出风口110与出风通道108相连通,且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导风壁面114与第一导风壁面112结合在一起,组合成环形的出风通道108,这样,气流从出风口110吹出后,风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的面之间夹角大于90度,即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风扇组件运行时,风轮组件102吸入空气,制造出具有一定风压和风速的气流。风轮组件102能够将气流直接排出风通道108中,避免送风过程风力损耗,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内风轮组件102为出风通道108提供的气体量。将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相对于风轮104的轴线倾斜设置,这样,风从出风口110吹出后,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所在的平面之间在背离风轮104轴线的方向夹角大于90°。
相较于相关技术的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10面之间夹角为90°而言,出风面积有效增大,有利于出风向四周扩散,即出风覆盖范围大于出风口110尺寸,实现了大范围吹散送风,达到了占用空间小,吹风面积大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5所示,气流从进风口120进入。接着进入第一导风壁面112与第二导风壁面114间的出风通道108内,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被隔板118分割成几气流被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引导,绕环形流动。气流流动的同时,由于第一导风壁面112的特殊形状,如图3截面,第一导风壁面112型线下部切线与水平面夹角为大于等于90°,第二导风壁面114型线切线与水平面夹角为小于等于90°,方向如图3所示,使得气流流动有向圆环外扩散的趋势。最后气流经过出风格栅116整流,使出风更加均匀。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进风口120和隔板118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但必须一一对应。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组件,第一导风壁面112和第二导风壁面114可以为任何形状,优选弧形。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轮组件,所述风轮组件包括风轮;
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通道和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所述风轮组件的外周,并连通所述风轮组件,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于所述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通道为环形风道,且位于所述风轮组件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
第一导风壁面;
第二导风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壁面的外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壁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壁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壁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壁面中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风轮的轴线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壁面朝向背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和/或
在所述风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壁面朝向靠近所述轴线的方向弯曲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风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壁面的截线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的第一切线,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线与所述出风结构设置有所述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90°,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位于所述第一切线靠近所述轴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风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截取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壁面的截线在背离所述出风口一端的第二切线,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线与所述出风结构背离所述出风口的轴向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其中,所述第二夹角位于所述第二切线靠近所述轴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
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隔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并将所述出风通道分割为多个子通道;
进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且每一个所述子通道均连通有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组件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上设置有送风口,所述风轮通过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
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蜗壳上,并与所述风轮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流通道,连通于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出风通道设置。
CN202011230043.0A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组件 Pending CN112343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0043.0A CN112343845A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0043.0A CN112343845A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3845A true CN112343845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2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0043.0A Pending CN112343845A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38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735A (zh) * 2021-08-26 2021-11-16 深圳市小题大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筒及吹风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1700A1 (zh) * 2010-01-27 2011-08-04 益阳市拓达电器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
CN104879322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蜗壳和风机以及具有该风机的冰箱
CN105822592A (zh) * 2016-04-29 2016-08-0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
CN109519357A (zh) * 2019-01-29 2019-03-26 杭州坦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头式无叶风扇
CN208765085U (zh) * 2018-08-06 2019-04-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360155A (zh) * 2019-08-01 2019-10-22 全浩铖 一种多导流通道离心泵或离心风机壳
CN210123118U (zh) * 2019-04-26 2020-03-03 佛山市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1700A1 (zh) * 2010-01-27 2011-08-04 益阳市拓达电器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
CN104879322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蜗壳和风机以及具有该风机的冰箱
CN105822592A (zh) * 2016-04-29 2016-08-0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叶风扇
CN208765085U (zh) * 2018-08-06 2019-04-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519357A (zh) * 2019-01-29 2019-03-26 杭州坦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头式无叶风扇
CN210123118U (zh) * 2019-04-26 2020-03-03 佛山市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灯
CN110360155A (zh) * 2019-08-01 2019-10-22 全浩铖 一种多导流通道离心泵或离心风机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735A (zh) * 2021-08-26 2021-11-16 深圳市小题大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筒及吹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8635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9964118B2 (en) Sirocc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1661284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5840532A (zh) 一种盘管风机结构
CN105737354A (zh) 吊顶空调机
CN112343845A (zh) 风扇组件
CN11119781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108626148B (zh) 风机及屋顶机
CN1379213A (zh) 空调机
CN214036208U (zh) 一种带多级引导板的风机
CN215490035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3478708U (zh) 风扇组件
CN212130841U (zh) 导流罩和具有其的服务器
CN101210718A (zh) 窗式空调器的室外风扇组件
CN2099445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404946U (zh) 一种增程器及控制器散热装置
CN109269068B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85314U (zh) 一种线性出风装置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8913270U (zh) 一种箱式多出风口的无蜗壳离心风机
CN21700467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2263U (zh) 一种电炉导风散热结构
US20230160584A1 (en)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CN220817907U (zh) 空调器
CN112211842B (zh) 吊扇
CN216278572U (zh) 蜗壳、离心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