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7907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7907U
CN220817907U CN202321749410.7U CN202321749410U CN220817907U CN 220817907 U CN220817907 U CN 220817907U CN 202321749410 U CN202321749410 U CN 202321749410U CN 220817907 U CN220817907 U CN 220817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wheel
blades
flow
cros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94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94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7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7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7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风道部件、贯流风轮、换热器组件和静叶片,机壳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风道部件设于机壳内且限定出风道,风道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贯流风轮设于风道内,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且流向出风口以形成气流;换热器组件设于机壳内且位于进风口和贯流风轮之间;在气流方向上,多个静叶片设于贯流风轮的上游侧且在贯流风轮的周向排布,用于将气流导向贯流风轮,该空调器风道内的风阻小,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过程中的损失,风道抗压性好,空调器出风风量大,噪音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贯流式空调器风道系统一般由风道壳体和贯流风轮构成。随着空调功能的增多,空调器内部的功能结构也随之增多,导致空调器内的阻力部件也在逐渐增加,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抗压性不足,导致贯流风道内会出现风量骤降、风道喘振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风道内的风阻小,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过程中的损失,风道抗压性好,空调器出风风量大,噪音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且流向所述出风口以形成气流;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多个静叶片,在气流方向上,多个所述静叶片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上游侧且在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排布,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贯流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该空调器风道内的风阻小,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过程中的损失,风道抗压性好,空调器出风风量大,噪音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静叶片在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排布,至少两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静叶片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静叶片之间的距离大于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叶片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叶片朝相反方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叶片和/或所述贯流风轮的叶片形成为弧形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叶片在两端处的切线方向呈角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静叶片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多个叶片中的一部分位置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叶片在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贯流风轮的与该静叶片对应的叶片在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重合或者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静叶片在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方,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从上至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侧部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其中,所述静叶片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机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风道部件2,风道201,贯流风轮3,风轮叶片31,换热器组件4,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第三换热器43,静叶片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为贯流式空调器,现有贯流式空调器风道系统一般由风道壳体和贯流风轮构成。随着空调功能的增多,空调器内部的功能结构也随之增多,导致空调器内的阻力部件也在逐渐增加,由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抗压性不足,导致贯流风道内会出现风量骤降、风道喘振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在贯流风轮3上游利用多个静叶片5对气流进行导向的空调器100,由此,降低了风道201内的风阻,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3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风道201抗压性,避免出现风量骤降、风道201喘振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可以包括:机壳1、风道部件2、贯流风轮3、换热器组件4和静叶片5。
其中,机壳1具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机壳1内设有风道部件2和换热器组件4,换热器组件4位于进风口11和贯流风轮3之间,风道部件2设于限定出风道201,静叶片5和贯流风轮3设于风道201内,风道201连通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贯流风轮3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且流向出风口12以形成气流,在气流方向上,多个静叶片5设于贯流风轮3的上游侧且在贯流风轮3的周向排布,用于将气流导向贯流风轮3。
具体地,在贯流风轮3的驱动下,气流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道201内,首先流经换热器组件4,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至少一部分流经静叶片5,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沿一定的方向流向贯流风轮3,再在贯流风轮3的驱动下流向出风口12。
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了偏转,使得气流能够直接流向贯流风轮3的风轮叶片31与风轮叶片31之间的间隙内,且流向风轮叶片31的负压面,避免在贯流风轮3旋转过程中,气流向贯流风轮3施加逆向旋转的阻力,影响空调器100的能耗,影响风道201内的风阻,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3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风道201抗压性,避免出现风量骤降、风道201喘振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风道201内的风阻小,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3过程中的损失,风道201抗压性好,空调器100出风风量大,噪音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静叶片5在贯流风轮3的周向排布,至少两组相邻设置的两个静叶片5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以使位于不同位置处的静叶片5能够将气流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并使导向后的气流能够稳定的流向贯流风轮3,在确保静叶片5的设置不会影响风道201内的风阻的同时利用静叶片5降低风道201内的风阻,确保气流能够稳定的流向贯流风轮3的风轮叶片31与风轮叶片31之间,避免气流的流动对贯流风轮3的转动造成阻力,影响空调器100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贯流风轮3与静叶片5之间的距离大于4mm,也就是说,贯流风轮3与静叶片5之间间隔设置,且距离大于4mm,以避免静叶片5的设置影响贯流风轮3的转动,同时确保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用于气流的流动,避免气流在流经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之间产生较大的气流损失。
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的风轮叶片31各具有导风面和背风面,导风面的中部向材料内部凹陷,背风面的中部向材料外部凸起,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的叶片朝相反方向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静叶片5向逆时针方向弯曲,风轮的叶片向顺时针方向弯曲。由此,静叶片5的导风面位于静叶片5的逆时针方向,风轮的叶片的导风面位于风轮叶片31的顺时针方向,流经静叶片5的气流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向顺时针方向流动,位于顺时针方向的风轮叶片31的导风面能够承接气流并顺着气流方向旋转,以使气流流向出风口1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静叶片5可以向顺时针方向弯曲,风轮的叶片可以向逆时针方向弯曲,对于具体弯曲方向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静叶片5形成为弧形叶片,以使气流与静叶片5接触的部分形成为一个光滑的曲面,避免静叶片5的设置影响风道201内的风阻,利于静叶片5对气流进行导向。
进一步,贯流风轮3的叶片形成为弧形叶片,以降低贯流风轮3的风阻,确保贯流风轮3的稳定运行。
参照图1和图2,静叶片5在两端处的切线方向呈角度设置,以使静叶片5能够偏转气流方向,以降低风道201内的风阻。
其中,静叶片5在上游端的切线方向可以与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平行,以使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道201内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静叶片5,避免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气流损失。
静叶片5下游端的切线方向可以与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平行,在贯流风轮3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不同,因此,位于各处风静叶片5的形状与角度不同。
综上所述,静叶片5的设置能够将气流导向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以降低气流进入贯流风轮3过程中产生的风阻并且避免气流影响贯流风轮3转动。
参照图2,多个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的多个叶片中的一部分位置一一对应,具体地,贯流风轮3在运行过程中,风轮叶片31在实时转动,而静叶片5的位置固定,由于贯流风轮3上各个位置处的风轮叶片31的形状,大小以及风轮叶片31设置的角度以及间距都相同,因此,转动经过对应位置处的风轮叶片31的角度相同,随着贯流风轮3的转动,固定位置的静叶片5与不同的风轮叶片31位置对应,静叶片5适于将气流导向位于对应位置处的不同的风轮叶片31与风轮叶片31之间的间隙之间。
由于静叶片5具有多个,多个静叶片5的对应位置不同,贯流风轮3中位于该对应位置处的风轮叶片31不同,因此多个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的多个叶片中的一部分位置一一对应,静叶片5在不同位置处将气流导向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以更好的降低风阻。
如图2所示,静叶片5在靠近贯流风轮3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气流在流经静叶片5后,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向第一方向流动。贯流风轮3的与该静叶片5对应的叶片在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二方向,该风轮叶片31处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为第二方向,在该处沿第二方向流动的气流将无损的流入贯流风轮3。进一步,由于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重合或者平行,因此,在静叶片5的导向向向第一方向流动的气流能够无损的流向贯流风轮3。
进一步,由于不同位置处的贯流风轮3的风轮叶片31的角度不同,不同静叶片5对应的贯流风轮3的叶片在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不同,由于,静叶片5在靠近贯流风轮3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与静叶片5对应的贯流风轮3的叶片在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平行或重合,因此,多个静叶片5在靠近贯流风轮3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不相同。
如图1所示,静叶片5设于贯流风轮3的上游,具体地,静叶片5的设置位置根据空调器100内的空间布局进行适应性的设计,以在降低风道201内的风阻的同时避免静叶片5影响其他结构的布置与安装。
如图1所示,进风口11位于机壳1的上方,换热器组件4包括: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和第三换热器43,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设于贯流风轮3与进风口11之间且从上至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三换热器43设于贯流风轮3的侧部且位于出风口12的上方。由此,在贯流风轮3的上游环绕设置有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和第三换热器43,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道201内的气流在经过换热器组件4的换热后再经过贯流风轮3排出空调器100,确保了空调器100出风温度可控,提高空调器100的使用体验。
其中,由于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设于贯流风轮3与进风口11之间,静叶片5设于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与贯流风轮3之间能够将静叶片5设于进风口11与贯流风轮3之间,进风口11与贯流风轮3之间的气流流量大,将静叶片5设于此处能够使静叶片5能够对更多的气流进行导向,更好的实现气流的导向,降低风量损失。
并且,由于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设从上至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换热器41与第二换热器4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用于静叶片5的安装,将静叶片5设于第一换热器41与第二换热器42之间,能够避免静叶片5的设置影响空调器100内其他结构的布置,降低设计成本。
下面结合图示附图描述空调器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可以包括:机壳1、风道部件2、贯流风轮3、换热器组件4和静叶片5。
其中,机壳1具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进风口11位于机壳1的上方,机壳1内设有风道部件2和换热器组件4,风道部件2设于限定出风道201,形成为弧形叶片的静叶片5和贯流风轮3设于风道201内,风道201连通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贯流风轮3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且流向出风口12以形成气流。
换热器组件4位于进风口11和贯流风轮3之间,换热器组件4包括: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和第三换热器43,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设于贯流风轮3与进风口11之间且从上至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三换热器43设于贯流风轮3的侧部且位于出风口12的上方。
在气流方向上,多个静叶片5设于贯流风轮3的上游侧且在贯流风轮3的周向排布,用于将气流导向贯流风轮3。至少两组相邻设置的两个静叶片5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以使位于不同位置处的静叶片5能够将气流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并使导向后的气流能够稳定的流向贯流风轮3,并且有利于风道201内空间的利用,避免静叶片5的设置影响空调器100内其他结构的设置。
贯流风轮3与静叶片5之间间隔设置,且距离大于4mm,以避免静叶片5的设置影响贯流风轮3的转动,同时确保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用于气流的流动,避免气流在流经静叶片5与贯流风轮3之间产生较大的气流损失。
贯流风轮3具有多个形成为弧形叶片的风轮叶片31,静叶片5在两端处的切线方向呈角度设置,且静叶片5向逆时针方向弯曲,风轮叶片31向顺时针方向弯曲。流经静叶片5的气流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向顺时针方向流动,风轮叶片31能够承接气流并顺着气流方向旋转,以使气流流向出风口12。
具体地,贯流风轮3在运行过程中,风轮叶片31在实时转动,而静叶片5的位置固定,由于贯流风轮3上各个位置处的风轮叶片31的形状,大小以及风轮叶片31设置的角度以及间距都相同,因此,转动经过对应位置处的风轮叶片31的角度相同,静叶片5对应位置处的进风角度相同,随着贯流风轮3的转动,固定位置的静叶片5与对于位置处的不同的风轮叶片31对应,静叶片5适于将气流导向位于对应位置处的不同的风轮叶片31与风轮叶片31之间的间隙之间。
在设计过程中,静叶片5的设置位置根据空调器100内的空间布局进行适应性的设计,例如将静叶片5设于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与贯流风轮3之间,以在降低风道201内的风阻的同时避免静叶片5影响其他结构的布置与安装。
在确定静叶片5位置后,可以根据该位置处对应的风轮叶片31的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确定静叶片5在靠近贯流风轮3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并使静叶片5的弯曲方向与风轮叶片31的弯曲方向相反,即可确定静叶片5的设置位置与设置姿态。静叶片5的大小与形状与风轮叶片31相似,以便于气流的导向。
具体地,在贯流风轮3的驱动下,气流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道201内,首先流经换热器组件4,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至少一部分流经静叶片5,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沿第一方向流向贯流风轮3,再在贯流风轮3的驱动下流向出风口12。
在静叶片5的导向下,气流的流动方向向第一方向发生了偏转,由于第一方向与贯流风轮3的进风方向第二方向重合或者平行,使得气流能够直接流向贯流风轮3的风轮叶片31与风轮叶片31之间的间隙内,且流向风轮叶片31的负压面,避免在贯流风轮3旋转过程中,气流向贯流风轮3施加逆向旋转的阻力,影响空调器100的能耗,影响风道201内的风阻,降低了气流在流经贯流风轮3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风道201抗压性,避免出现风量骤降、风道201喘振等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
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且流向所述出风口以形成气流;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
多个静叶片,在气流方向上,多个所述静叶片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上游侧且在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排布,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贯流风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叶片在所述贯流风轮的周向排布,至少两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静叶片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静叶片之间的距离大于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片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叶片朝相反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片和/或所述贯流风轮的叶片形成为弧形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片在两端处的切线方向呈角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叶片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多个叶片中的一部分位置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片在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贯流风轮的与该静叶片对应的叶片在远离中心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重合或者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叶片在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处的切线方向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方,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从上至下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侧部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其中,所述静叶片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
CN202321749410.7U 2023-07-04 2023-07-04 空调器 Active CN220817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9410.7U CN2208179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9410.7U CN2208179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7907U true CN22081790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9410.7U Active CN2208179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7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9957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8644905B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209944584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EP3726061B1 (en) Air duct assembly for axial fan
WO2024114768A1 (zh) 一种出风格栅和空调室外机
CN220817907U (zh) 空调器
CN11119781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JP2001124359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511939U (zh) 一种风扇罩及空调
CN21537269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11536290B2 (en) Fan coil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3228247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CN113123977B (zh) 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861438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108469073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3630886U (zh) 空调器
CN113586472B (zh) 贯流风机
CN112303758A (zh) 冷风扇
CN21681437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95543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862941U (zh) 一种轴流风机、导流装置、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6381915U (zh) 一种贯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453910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510878U (zh) 一种宽风道结构的取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