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9407A -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9407A
CN112319407A CN202011234482.9A CN202011234482A CN112319407A CN 112319407 A CN112319407 A CN 112319407A CN 202011234482 A CN202011234482 A CN 202011234482A CN 112319407 A CN112319407 A CN 112319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fixedly connected
push plate
push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44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春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2344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9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9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40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19/20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containing mainly gas or liquid, e.g. infla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属于保险杠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端分别连接有前保险杠、后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前保险杠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后保险杠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前保险杠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本发明,通过前保险杠、第一水囊、第二水囊、连接管、连接口,实现了提高了缓冲的效果,减少了人财的损失,通过第一推块、第一推杆、第二推块、第二推杆、第一气体槽、第二气体槽,实现了阻止转动主轴转动,防止车体滑行的距离过远,造成更大的人财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渐普及,对于汽车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汽车的保险杠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安全部件;
现有的保险杠在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不够,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前保险杠,由于车头部分有大量的零部件,若缓冲效果不够好,容易使车头部分的零部件破裂,极易引发二次事故,因此根据现有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保险杠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不够,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端分别连接有前保险杠、后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前保险杠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后保险杠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前保险杠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车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滑板的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体靠近前保险杠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囊,所述车体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水囊,所述第二水囊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二水囊的一端与第一水囊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囊内对称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滑动连接有挡球,所述挡球上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远离的挡球的一端与连接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球远离拉力弹簧的一侧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远离挡球的一端与第一水囊内壁相连接,所述引线上套接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口、第一水囊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保险杠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与车体滑动连接,所述车体下端连接有多组转动主轴,所述转动主轴上端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与转动主轴相匹配,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两端分别与滑杆、夹紧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上端设有第一气体槽、第二气体槽,所述第一气体槽靠近前保险杠,所述第二气体槽靠近后保险杠,所述车体下端靠近前保险杠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推块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体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三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气体槽远离第三推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推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四推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保险杠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车体下端靠近后保险杠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二推块相匹配,所述第一气体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上固定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推板的一端与第四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槽内远离第一推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三推板的一端与第二推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保险杠,若产生的冲击较小,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将部分冲击力进行吸收,由于滑板上连接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拉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对冲击力进行吸收,确保驾驶人员的安全;
2、该汽车保险杠,当产生的冲击较大时,使前保险杠滑动的距离较大,通过连接管将第二水囊内的水挤入第一水囊内,使第一水囊与前保险杠相接触,进而使第一水囊进一步对冲击进行吸收;
3、该汽车保险杠,前保险杠将第一水囊挤压变形,在拉力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将挡球拉回,避免第一水囊的水流会第二水囊,使第一水囊内的水压降低,进而降低了缓冲的效果;
4、该汽车保险杠,前保险杠滑动的同时,使第一推块滑动,第一推块与第一推杆相接触,使第二气体槽内的气压升高,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使滑杆向下滑动,使夹紧块与转动主轴相贴,进而阻止转动主轴转动,防止车体滑行距离太远,造成更大的损失。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通过前保险杠、第一水囊、第二水囊、连接管、连接口,实现了提高了缓冲的效果,减少了人财的损失,通过第一推块、第一推杆、第二推块、第二推杆、第一气体槽、第二气体槽,实现了阻止转动主轴转动,防止车体滑行的距离过远,造成更大的人财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车体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图1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图1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前保险杠;3、后保险杠;4、第一水囊;5、第二水囊;6、缓冲弹簧;7、连接管;8、复位弹簧;9、滑板;10、连接口;11、拉力弹簧;12、挡球;13、推力弹簧;14、引线;15、第一推块;16、第一推杆;17、第二推块;18、第二推杆;19、第一推板;20、第一气体槽;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推板;23、滑动槽;24、支撑弹簧;25、滑杆;26、夹紧块;27、转动主轴;28、第三推板;29、第二气体槽;30、第二连接杆;31、第四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6,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包括车体1,车体1两端分别连接有前保险杠2、后保险杠3,前保险杠2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远离前保险杠2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后保险杠3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远离后保险杠3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前保险杠2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板9,滑板9与车体1滑动连接,滑动板9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远离滑板9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
本装置为了提高保险杆的缓冲性能而设计,当车体1前面发生撞击时,撞击的物体首先与前保险杠2接触,若产生的冲击较小,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前保险杠2滑动,将缓冲弹簧6压缩,在缓冲弹簧6的作用下将部分冲击力进行吸收,由于滑板9上连接有复位弹簧8,前保险杠2滑动使滑板9滑动,进而使复位弹簧8拉伸,在复位弹簧8拉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对冲击力进行吸收,确保驾驶人员的安全;
当产生的冲击较大时,使前保险杠2滑动的距离较大,进而使滑板9移动的距离较大,滑板9挤压第二水囊5,通过连接管7将第二水囊5内的水挤入第一水囊4内,使第一水囊4与前保险杠2相接触,进而使第一水囊4进一步对冲击进行吸收,前保险杠2将第一水囊4挤压变形,使推力弹簧13压缩,使引线14松弛,在拉力弹簧11拉力的作用下将挡球12拉回,避免第一水囊4的水流会第二水囊5,使第一水囊4内的水压降低,进而降低了缓冲的效果,当冲击力消失时,在推力弹簧13的作用下使第一水囊4变回原状,使引线14拉紧,将挡球12拉起,使第一水囊4内的水流会第二水囊5内,同时水囊可以起到对车头部分降温的效果;
前保险杠2滑动的同时,使第一推块15滑动,当冲击力过大时,使第一推块15滑动的距离过大,使第一推块15与第一推杆16相接触,进而推动第一推杆16滑动,进而使第三推板28滑动,使第二气体槽29内的气压升高,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使滑杆25向下滑动,使夹紧块26与转动主轴27相贴,进而阻止转动主轴27转动,防止车体1滑行距离太远,造成更大的损失,第三推板28滑动通过第二连接杆30推动第二推板22滑动,使第一气体槽20内的气压升高,进而推动滑杆25滑动,使夹紧块26与转动主轴27接触,进而达到进一步防止车体1移动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1-2,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车体1靠近前保险杠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囊4,车体1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水囊5,第二水囊5上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远离第二水囊5的一端与第一水囊4相连接,便于将第二水囊5内的水排进第一水囊4内。
实施例3:
参照图2、图4,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水囊4内对称连接有连接口10,连接口10内滑动连接有挡球12,挡球12上连接有拉力弹簧11,拉力弹簧11远离的挡球12的一端与连接口10相连接,便于控制第一水囊4内的水的流动。
实施例4:
参照图4,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挡球12远离拉力弹簧11的一侧连接有引线14,引线14远离挡球12的一端与第一水囊4内壁相连接,引线14上套接有推力弹簧13,推力弹簧13两端分别与连接口10、第一水囊4内壁相连接,便于使第一水囊4内的水流回第二水囊5内。
实施例5:
参照图1、图6,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前保险杠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推块15,第一推块15与车体1滑动连接,车体1下端连接有多组转动主轴27,转动主轴27上端设有滑动槽23,滑动槽23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5,滑杆25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26,夹紧块26与转动主轴27相匹配,滑杆25上套接有支撑弹簧24,支撑弹簧24两端分别与滑杆25、夹紧块26固定连接,便于阻止转动主轴27的转动。
实施例6:
参照图5,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滑动槽23上端设有第一气体槽20、第二气体槽29,第一气体槽20靠近前保险杠2,第二气体槽29靠近后保险杠3,车体1下端靠近前保险杠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16,第一推杆16与第一推块15相匹配,便于使滑杆25向下移动。
实施例7:
参照图1、图6,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气体槽29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推板28,第一推杆16与第三推板28固定连接,第三推板2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0,第二气体槽29远离第三推板2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推板31,第二连接杆30与第四推板31滑动连接,便于使第二气体槽29内的压力升高。
实施例8:
参照图6,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后保险杠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17,车体1下端靠近后保险杠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18,第二推杆18与第二推块17相匹配,第一气体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板19,第二推杆18与第一推板19固定连接,第一推板19上固定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1远离第一推板19的一端与第四推板31固定连接,第一气体槽20内远离第一推板19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22,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推板22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0远离第三推板28的一端与第二推板22固定连接,当发生追尾时,后保险杠3滑动,通过第二推块17推动第一推板19,进而推动第四推板31,使第一气体槽20、第二气体槽29内的压力升高,进而使夹紧块26与转动主轴27相贴,进而防止车体1滑动的距离过长,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发明中,通过前保险杠2、第一水囊4、第二水囊5、连接管7、连接口10,实现了提高了缓冲的效果,减少了人财的损失,通过第一推块15、第一推杆16、第二推块17、第二推杆18、第一气体槽20、第二气体槽29,实现了阻止转动主轴27转动,防止车体1滑行的距离过远,造成更大的人财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两端分别连接有前保险杠(2)、后保险杠(3),所述前保险杠(2)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远离前保险杠(2)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3)内固定连接有多组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远离后保险杠(3)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前保险杠(2)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板(9),所述滑板(9)与车体(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9)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远离滑板(9)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靠近前保险杠(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囊(4),所述车体(1)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水囊(5),所述第二水囊(5)上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远离第二水囊(5)的一端与第一水囊(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囊(4)内对称连接有连接口(10),所述连接口(10)内滑动连接有挡球(12),所述挡球(12)上连接有拉力弹簧(11),所述拉力弹簧(11)远离的挡球(12)的一端与连接口(1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球(12)远离拉力弹簧(11)的一侧连接有引线(14),所述引线(14)远离挡球(12)的一端与第一水囊(4)内壁相连接,所述引线(14)上套接有推力弹簧(13),所述推力弹簧(13)两端分别与连接口(10)、第一水囊(4)内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推块(15),所述第一推块(15)与车体(1)滑动连接,所述车体(1)下端连接有多组转动主轴(27),所述转动主轴(27)上端设有滑动槽(23),所述滑动槽(23)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5),所述滑杆(25)下端固定连接有夹紧块(26),所述夹紧块(26)与转动主轴(27)相匹配,所述滑杆(25)上套接有支撑弹簧(24),所述支撑弹簧(24)两端分别与滑杆(25)、夹紧块(2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3)上端设有第一气体槽(20)、第二气体槽(29),所述第一气体槽(20)靠近前保险杠(2),所述第二气体槽(29)靠近后保险杠(3),所述车体(1)下端靠近前保险杠(2)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16),所述第一推杆(16)与第一推块(15)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槽(29)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推板(28),所述第一推杆(16)与第三推板(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板(2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0),所述第二气体槽(29)远离第三推板(2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推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杆(30)与第四推板(3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17),所述车体(1)下端靠近后保险杠(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18),所述第二推杆(18)与第二推块(17)相匹配,所述第一气体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板(19),所述第二推杆(18)与第一推板(1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19)上固定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远离第一推板(19)的一端与第四推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槽(20)内远离第一推板(19)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推板(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0)远离第三推板(28)的一端与第二推板(22)固定连接。
CN202011234482.9A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Withdrawn CN112319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4482.9A CN112319407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4482.9A CN112319407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407A true CN112319407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1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4482.9A Withdrawn CN112319407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94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5061A (zh) * 2022-04-22 2022-07-08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预警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5061A (zh) * 2022-04-22 2022-07-08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预警装置
CN114715061B (zh) * 2022-04-22 2023-02-2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预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940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CN210652737U (zh) 一种电动车用节能型充电装置
CN112220182A (zh) 一种基于气体保护模式的钢笔防摔辅助工具盒
CN214823832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前置撞击防护装置
CN212621047U (zh) 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设备
CN109747484B (zh) 一种汽车自触发式避热座椅
CN111660838A (zh) 一种撞击后能弹出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CN215621840U (zh) 高效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03221895U (zh) 一种机动车司机座椅底座
CN112039549B (zh) 一种用于新型信息技术多频设备保护装置
CN114725631A (zh) 一种避免车辆撞击后电路漏电伤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装置
CN210526650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缓冲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底盘
CN208544262U (zh) 一种爬升式电动自行车移车机构
CN210021145U (zh) 一种游艺碰碰车
CN112498258A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21090492U (zh) 一种手把支座总成
CN219406366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组合型保险杠
CN201651149U (zh) 复合气垫式气缸缓冲消能器
CN220639426U (zh) 一种半挂车牵引设备
CN220535647U (zh)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14391690U (zh) 一种双重固定式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用牵引机
CN218702902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的升降式杯托
CN22094836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6070339U (zh) 一种滑板车折叠锁定装置
CN217863728U (zh) 一种适用于车载移动电站的增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