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2787B - 文胸 - Google Patents

文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2787B
CN112312787B CN201880093620.0A CN201880093620A CN112312787B CN 112312787 B CN112312787 B CN 112312787B CN 201880093620 A CN201880093620 A CN 201880093620A CN 112312787 B CN112312787 B CN 112312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st
support portion
stretchability
brassiere
contou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6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2787A (zh
Inventor
泷井靖步
森洋人
角奈那子
松岛由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s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1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2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5Brassie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A41C3/0057Brassie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sport acti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文胸(100)具备:胸支承部(1),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带部(2),从胸支承部(1)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体侧支承部(3),与胸支承部(1)的侧端(11)连接,并从体侧配置到背部。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高。

Description

文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胸。
背景技术
文胸被穿着在胸部,覆盖并保护乳房,并且适度地保持乳房以辅助穿着者的动作。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文胸,其至少具备形成胸杯部、位于胸杯部的上部的上支承部、以及位于胸杯部的下部的下支承部的第一布料层。文胸构成为,在上支承部具有第一多孔部,在下支承部具有第二多孔部,且具有透气性、柔软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36080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文胸虽然在上支承部和下支承部具有透气性和柔软性,但没有考虑到穿着者的体侧。例如,在穿着者进行举臂动作时,胸部的腋下的体侧的皮肤较大地伸展。文胸通过在胸部产生适度的穿着压力而给予穿着感,另一方面,若不追随体侧的皮肤的伸缩,则会产生在体侧阻碍皮肤的动作而妨碍运动、或者产生与皮肤的偏移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胸,其在穿着者进行举臂动作时,能够减少对体侧的皮肤伸展的阻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文胸。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具备:胸支承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带部,从所述胸支承部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体侧支承部,与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连接,且从体侧配置到背部,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高。
另外,另一方式的文胸的特征在于,具备:胸支承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带部,从所述胸支承部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体侧支承部,与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连接,且从体侧配置到背部,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的内侧,所述体侧支承部设置到胸部轮廓线下侧,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所述胸支承部高。
另外,将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构成要素或表达在方法、装置等之间相互置换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文胸在穿着者进行了举臂动作时,能够减少对体侧的皮肤伸展的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文胸的主视图。
图2的(a)是文胸的后视图,图2的(b)是文胸的侧视图。
图3的(a)是制成无缝制的情况下的文胸的主视图,图3的(b)是制成无缝制的情况下的文胸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用于各部的编织组织的身长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用于各部的编织组织的周围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与各部对应的编织组织和伸缩性的高低的图表。
图7的(a)是变形例的文胸的主视图,图7的(b)是文胸的后视图。
图8的(a)是另一变形例的文胸的主视图,图8的(b)是文胸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文胸的主视图。
图10的(a)是文胸的后视图,图10的(b)是文胸的侧视图。
图11是文胸的展开图。
图12的(a)~(d)是用于说明胸部轮廓线L等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材料F以及材料G的身长方向及周围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
图14的(a)及(b)是变形例的文胸的主视图。
图15的(a)及(b)是另一变形例的文胸的主视图。
图16的(a)及(b)是又一变形例的文胸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放大、缩小表示。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在对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来进行表示。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2的(a)是文胸100的后视图,图2的(b)是文胸100的侧视图。文胸100具有胸支承部1、带部2、体侧支承部3、背支承部4和肩带部5。胸支承部1和背支承部4在上部通过肩带部5连接,在下部与从胸部前侧直到后背绕胸部一周的带部2连接。例如在穿着者移动身体进行体操、瑜伽等训练时,文胸100贴合于穿着者的胸部而使身体容易运动,并且抑制在穿着者的胸部处的偏移。
胸支承部1、带部2、背支承部4及肩带部5在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低,使乳房在身长方向的保持性良好。带部2优选在周向上伸缩性也低,在穿着时下胸围的穿着压力较大,文胸100在胸部上的偏移受到抑制。胸支承部1、背支承部4以及肩带部5在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也与带部2同样地设定得较低,由此乳房在身长方向的保持性变得良好。
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高,在穿着者进行了举臂动作时,能减少对腋下的体侧的皮肤伸展的阻碍。另外,体侧支承部3形成为上下两段结构,通过使下支承部31在身长方向的伸缩性比上支承部32低,从而提高体侧的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与带部2的结合而提高文胸100的形状稳定性,并且确保乳房的保持性。
文胸100的各部的布料可以是一体地织入的无缝制,也可以是一部分或所有的各部件相互缝制而成的。图3的(a)是制成无缝制的情况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3的(b)是制成无缝制的情况下的文胸100的后视图。如图3的(a)及图3的(b)所示,在文胸100的表面看不到接缝、布料与布料的拼合。文胸100在胸支承部1、带部2、体侧支承部3、背支承部4及肩带部5等各部所占的区域中,通过布料的织入方式、纤维的方向、所使用的纤维量等的差异、以及树脂等向纤维的涂布等,从而在身长方向及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上设置差异。
返回到图1,胸支承部1以从穿着者的胸部的乳房的下部包住上部的方式配置,具有朝向胸部前侧鼓出的立体形状。胸支承部1的形状以及大小优选与乳房的大小、形状的变化对应,抑制乳房存在的范围内的穿着压力的高低差。胸支承部1的下侧与带部2连接。胸支承部1与其周边区域的边界线(包括侧端11)沿着胸部轮廓线形成,形成在包括乳房的胸部轮廓线上的胸部轮廓线附近、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或外侧。应予说明,所谓胸部轮廓线(verge’s line),是指乳房的根部的线。
带部2与胸支承部1的下部连接,是从胸部前侧直到后背环绕胸部一周的细长的带状。在胸部前侧的中央,在由带部2和胸支承部1包围的三角形状的区域形成有前侧连结部6,通过前侧连结部6将胸支承部1的中央下部和带部2的中央进行连结。在体侧及后背侧,带部2的上部连接有体侧支承部3。
体侧支承部3的一端侧与胸支承部1的侧端11连接,从腋下的体侧配置到后背侧。体侧支承部3的下部与带部2连接。体侧支承部3的另一端侧与背支承部4连接。体侧支承部3从体侧朝向后背的中央延伸,在后背的中央侧下降的倾斜线35处与背支承部4连接。下支承部31与上支承部32的边界线包含在体侧的文胸100的侧高度S的一半以下。
体侧支承部3为下支承部31及上支承部32这上下两段结构,下支承部31的下部与带部2连接,下支承部31的上部与上支承部32连接。在上支承部32形成有在周围方向上宽度较大的多个孔部32a。
背支承部4呈Y字状,在上部与肩带部5连接,在下部与带部2及体侧支承部3连接。背支承部4的最窄的宽度W例如为5.5cm以下。图2的(a)所示的背支承部4为Y字型,但也可以为构成为上部分别与左右的肩带部5连接、下部与带部2及体侧支承部3连接的细长的一对带状的直线型、或一对带交叉而成的交叉型。背支承部4优选在下部与带部2连接,但也可以使下部延伸至带部2的附近,使体侧支承部3介于其与带部2之间。
肩带部5呈细长的带状,在胸部前侧与胸支承部1的上部连接,在后背侧与背支承部4的上部连接。肩带部5的宽度例如设为1cm~5cm左右。
接着,对各部的伸缩性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用于各部的编织组织的身长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用于各部的编织组织的周围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编织组织使用4种,分别设为编织组织A、B、C、D。在身长方向上,编织组织A的伸缩性最低,接着按照编织组织B、C、D的顺序伸缩性变高。在周围方向上,编织组织D的伸缩性最低,接着按照编织组织B、A、C的顺序伸缩性变高。与编织组织A、B、C、D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的差异相比,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的差异较小。另外,编织组织A、B、C、D通过基于公知的技术改变所使用的纤维、编织方法,能够设定各自的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例如,编织组织A、B、C、D通过布料的织入方式、纤维的方向、所使用的纤维量等的差异、以及树脂等向纤维的涂布等,在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上设置差异。另外,在各部中,除了编织组织以外,还使用织造组织、无纺布等。应予说明,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的材料F、G、H、I也相同。
图6是表示与各部对应的编织组织和伸缩性的高低的图表。在图6中,伸缩性以从1到5的5个阶段表示,伸缩性低的一侧为1,高的一侧为5。胸支承部1的外部布料使用编织组织B,其衬料使用编织组织C,伸缩性在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均为2,即伸缩性为第二低。带部2使两片编织组织A重叠而成,伸缩性在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均为1,即伸缩性最低。另外,胸支承部1中的编织组织B和编织组织C设为使方向一致地进行叠合,使得具备图5所示的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的伸缩性。另外,带部2中的编织组织A使方向一致地设为两片重叠,使得具备图5所示的身长方向和周围方向的伸缩性。
体侧支承部3的下支承部31使用编织组织B,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为3,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为4。背支承部4也与下支承部31同样地使用编织组织B。
体侧支承部3的上支承部32使用编织组织D,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为5,即伸缩性最高,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为3,即伸缩性为第三低。肩带部5使用编织组织C,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为4,即伸缩性为第二高,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为5,即伸缩性最高。
接着,对文胸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带部2通过将编织组织A设为两片重叠来使用,从而与其他部分相比,周围方向的伸缩性最低。由此,文胸100通过带部2固定于穿着者的下胸围,防止带部2相对于穿着者的体侧的伸展在身长方向上的偏移。
配置于穿着者的体侧的体侧支承部3具有身长方向的伸缩性高的上支承部32,伴随着穿着者的举臂动作时的体侧的皮肤的伸展,易于伸缩。文胸100通过体侧支承部3,能够减少对穿着者进行举臂动作时的体侧的皮肤的伸展的阻碍。另外,通过将在身长方向上伸缩性高的编织组织D限定地配置于体侧支承部3的上支承部32,从而能够使文胸100整体不会松弛(身长方向上的保持性降低)地发挥向体侧的皮肤的伸展的追随性。
上支承部32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与下支承部31和背支承部4等为相同程度。另外,上支承部32与带部2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小于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由此,文胸100在周围方向上的乳房的保持性良好。
就体侧支承部3的下支承部31而言,与上支承部32相比,身长方向的伸缩性降低,从而提高体侧的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与带部2的结合而提高文胸100的形状稳定性,并且确保乳房的保持性。体侧支承部3为具有下支承部31及上支承部32的两段结构,但也可以设为不设置下支承部31而将上支承部32与带部2连接的结构。应予说明,体侧支承部3的下部也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与带部2不连接。
体侧支承部3的上支承部32通过设置有在周围方向上宽度较宽的多个孔部32a,从而身长方向的伸缩性变得比周围方向高。另外,上支承部32也可以不设置多个孔部32a而具有同等的身长方向的伸缩性。
胸支承部1通过设为编织组织B和C的两片重叠,从而能够具有比带部2低或与其同等程度的伸缩性以提高乳房的保持性,并且防止乳房的透视或设置用于插入胸杯的胸袋等。在胸支承部1中,若是编织组织B的两片重叠,则对乳房的穿着压力变高,会给予文胸100较硬这样的印象,因此,在衬料使用了伸缩性比编织组织B高的编织组织C。另外,配置在胸支承部1的下侧的前侧连结部6配置在身长方向上伸缩性高的编织组织D以外的编织组织。
肩带部5除了编织组织C的伸缩性的影响以外还由于镶边部分的影响,因而伸缩性变低。关于肩带部5,为了确保乳房在身长方向上的保持性,包括镶边部分在内例如设为与背支承部4的伸缩性相同程度或其以上为宜。另外,肩带部5也可以设为与胸支承部1或背支承部4的编织组织相同,将这些部分延长而一体化地形成。另外,肩带部5及前侧连结部6也可以使显现在外观上的表面具有设计性。
(变形例)
图7的(a)是变形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7的(b)是文胸100的后视图。变形例的文胸100为前侧连结部6的区域扩大的结构。前侧连结部6的上端与文胸100的领口一致,下端与带部2连接。前侧连结部6的左右形成为比左右的乳房的顶部位置更靠近胸部的中央侧。在该情况下,胸支承部1形成在左右分开的一对区域中。
图8的(a)是另一变形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8的(b)是文胸100的后视图。另一变形例的文胸100为体侧支承部3的下支承部31扩大的结构。体侧支承部3的下支承部31扩大至在胸部前侧介于胸支承部1与带部2之间的部分36a、与图7的(a)所示的扩大后的前侧连结部6相当的部分36b、以及上支承部32的后背侧的部分36c。在该情况下,上支承部32形成为至少体侧的区域。
若将背支承部4与下支承部31设为相同的编织组织,则下支承部31也能够设为扩大至部分36a、部分36b、部分36c及背支承部4的区域。另外,部分36a、部分36b及部分36c可以全部设置,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而部分地设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编织组织A、B、C、D是作为伸缩性具有变化的编织组织的组合的一例而举出的,并不限定于文胸100中使用的编织组织A、B、C、D的组合。另外,文胸100中使用的编织组织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或小于四个。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10的(a)是文胸100的后视图,图10的(b)是文胸100的侧视图。图11是文胸100的展开图。实施方式2的文胸100与实施方式1的文胸100同样地具有胸支承部1、带部2、体侧支承部3、背支承部4和肩带部5。
在实施方式2的文胸100中,在身长方向上伸缩性高的体侧支承部3设置为延伸到乳房的胸部轮廓线L(图9所示的虚线)的内侧,并且配置到胸部轮廓线L的胸部中央的下侧。另外,胸支承部1在身长方向上伸缩性低,周围方向的伸缩性比身长方向高。
在穿着者进行了举臂动作时,胸部的体侧的皮肤在身长方向上较大地伸展,胸部轮廓线周边的皮肤特别是从胸部轮廓线内侧的乳房的下部直到胸部轮廓线下侧(包括下方。以下相同)的区域中的皮肤的身长方向的伸展也与体侧连续地较大地发生。文胸100通过将体侧支承部3扩大到胸部轮廓线的周边及胸部轮廓线的下侧,从而能减少对胸部轮廓线的周边及胸部轮廓线的下侧的皮肤在身长方向上的伸展的阻碍,除此以外,还能进一步减轻对体侧的皮肤在身长方向上的伸展的阻碍。另外,文胸100通过胸支承部1使乳房在身长方向上的保持性良好,并且向周围方向延伸而贴合乳房的隆起。
例如在穿着者活动身体进行体操、瑜伽等训练时,文胸100贴合于穿着者的胸部而使身体容易动作,并且抑制穿着者的胸部上的偏移。特别是,文胸100也减轻了对胸部轮廓线周边的皮肤特别是对从胸部轮廓线内侧的乳房的下部到胸部轮廓线下侧的区域中的皮肤在身长方向上的伸展的阻碍,因此成为适合于举臂动作剧烈的游泳等运动用的衣物的结构。
胸支承部1从穿着者的胸部前侧的中央配置到外侧,形成于在周围方向上包括乳房的顶部位置P的范围。胸支承部1的下部与带部2连接。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与体侧支承部3连接。侧端11为具有朝向胸部中央下降的倾斜的曲线状或直线状。如果考虑以包括乳房的顶部位置P的方式形成胸支承部1,则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优选为向外侧鼓出的曲线状。
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上端位于肩带部5的外侧,下端位于比上端更靠近内侧的带部2的连接部。侧端11形成为从上端通过胸部轮廓线L的内侧朝向胸部中央下降、在胸部轮廓线L的下侧交叉并到达下端的曲线状。侧端11将与带部2的上边交叉的下端部设置在例如乳房的顶部位置P的下方或比顶部位置P更靠近胸部中央的位置。图12的(a)~(d)是用于说明胸部轮廓线L等的示意图。在图12的(a)中,将乳房的顶部位置P处的水平线与胸部轮廓线L的交点设为Q1,将乳房的顶部位置P处的垂直线与胸部轮廓线L的交点设为Q2,将在胸部轮廓线L上距离Q1与Q2为等距离的中点设为Q3。将胸部轮廓线L中的比Q3更靠近内侧(胸部中央侧)的部分定义为胸部轮廓线下侧,将比Q3更靠近外侧的部分定义为胸部轮廓线外侧。另外,在图12中,线段M是表示胸部轮廓线外侧的部分中的最外侧的线段。线段M的外侧(用箭头表示的一侧)成为在穿着者的体侧在身长方向上能特别大地伸展的区域。虽然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上端也可以位于线段M的外侧,但在该情况下,侧端11最好形成为与线段M交叉。
另外,如图12的(b)所示,将胸部轮廓线L分割为多个部分来考虑。例如,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R1以时钟观察时为8点~10点半的部分,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R2为5点半~8点的部分,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R3为3点~5点半的部分。通过将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R2的内侧,能够使体侧支承部3朝向胸部轮廓线周边的皮肤特别是从胸部轮廓线内侧的乳房的下部到胸部轮廓线下侧的区域扩大,能够增大体侧支承部3在胸部轮廓线周边以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区域。另外,通过将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R1的内侧,能够增大乳房的外侧的体侧支承部3的区域。另外,通过将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R3的内侧,能够进一步增大乳房的下侧的体侧支承部3的区域。另外,就体侧支承部3覆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的面积而言,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R1比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R3大,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R2比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R1大。由此,文胸100的胸支承部1的侧端11形成为随着朝向胸部的中央而下降的倾斜线。
实际的文胸中的胸部轮廓线L的位置可以通过与文胸的外形的关系来把握。如图12的(c)所示,乳房的顶部位置P能够理解为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点。
(1)位于文胸的前面侧。
(2)位于从带部2的上边的平放时的左右端到带部2的上边的平放时的左右端间的距离N1的大约30%的内侧的位置。
(3)位于从肩带部5的上端到带部2的上边为止的长度N2的大约30%的长度、从带部2的上边在身长方向上靠上侧的位置。
另外,胸部轮廓线L可理解为以乳房的顶部位置P为中心、直径为N1的大约47%的圆的1点半至9点之间的范围的圆弧。
另外,就体侧支承部3的范围而言,例如在身体的前面与胸支承部1连接,在背面如图12的(d)所示,包括从平放时的带部2的左右端起至少距离N1的20%的部分的范围。另外,体侧支承部3的范围也可以考虑在身体的背面包括从平放时的带部2的左右端起至少距离N1的10%的部分的范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覆盖身体的体侧。应予说明,关于文胸中的顶部位置P、胸部轮廓线L以及体侧支承部3的范围,在实施方式1中也能够同样地理解。
带部2与胸支承部1的下部连接,是从胸部前侧到后背环绕胸部一周的细长的带状。体侧支承部3的一端侧与胸支承部1的侧端11连接,从腋下的体侧配置到后背侧。体侧支承部3的下部与带部2连接。体侧支承部3的另一端侧与背支承部4连接。背支承部4呈矩形状,在上部与肩带部5连接,在下部与带部2连接。肩带部5呈绳状,在胸部前侧与胸支承部1的上部连接,在后背侧与背支承部4的上部连接。
接着,对各部的伸缩性和文胸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作为形成各部的材料,使用材料F、G、H、I。体侧支承部3使用材料F,胸支承部1使用材料G。另外,背支承部4使用材料H,带部2使用材料I。图13是表示材料F及材料G的身长方向及周围方向的伸缩性的曲线图。材料F例如为单层主布料,材料G例如为在主布料附加有衬料的双层。对于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体侧支承部3的材料F比胸支承部1的材料G高。反过来,对于周围方向的伸缩性,胸支承部1的材料G比体侧支承部3的材料F高。另外,体侧支承部3的材料F的周围方向的伸缩性比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低。胸支承部1的材料G的身长方向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的伸缩性低。
通过使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高,从而文胸100的体侧支承部3会追随从体侧到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皮肤而延伸,减少从体侧到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皮肤的伸展的阻碍。
通过使体侧支承部3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低,从而文胸100变得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躯干。
通过使胸支承部1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从而文胸100在身长方向上对胸部的保持性变得良好,另一方面,能在周围方向上贴合于乳房的隆起的同时抑制过度束缚胸部。另外,通过使体侧支承部3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从而扩大到乳房的下部的体侧支承部3能够从下方托起乳房,能够使胸部的保形性良好。
用于背支承部4的材料H以及用于肩带部5的材料I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用于体侧支承部3的材料F低。文胸100通过使胸支承部1、带部2、背支承部4以及肩带部5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体侧支承部3低,能够使乳房在身长方向上的保持性良好。
用于带部2的材料I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用于体侧支承部3的材料F和用于胸支承部1的材料G低。通过用于带部2的材料I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较低,从而文胸100通过带部2牢固地固定于穿着者的下胸围。
(变形例)
图14的(a)及图14的(b)是变形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14的(a)所示的文胸100具有胸支承部1的侧端11在上部侧向外侧鼓出的部分11a、在下部侧向内侧鼓出的部分11b。体侧支承部3沿着侧端11的部分11b向胸部前侧的区域延伸,追随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皮肤的伸展而伸长。另外,图14的(b)所示的文胸100为胸支承部1的侧端11整体朝向内侧鼓出的曲线状,通过扩大体侧支承部3所占的区域,从而对从穿着者的体侧到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皮肤的伸展的追随性增加。
图15的(a)及图15的(b)是另一变形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15的(a)所示的文胸100具有胸支承部1的侧端11在上部侧向内侧鼓出的部分11c、在中途部向外侧鼓出的部分11d、以及在下部侧向内侧鼓出的部分11e。胸支承部1形成为侧端11包括乳房的顶部位置P的区域。体侧支承部3通过部分11c和部分11e在上部侧和下部侧扩大区域,由此对从穿着者的体侧到胸部轮廓线周边和胸部轮廓线下侧的皮肤的伸展的追随性增加。
在图15的(b)所示的文胸100中,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线与图15的(a)同等,但在胸支承部1的中央上部,在由随着朝向中央而下降的倾斜线包围的区域12配置有与胸支承部1不同的材料。例如,也可以将与体侧支承部3同等的材料配置于区域12,提高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
图16的(a)及图16的(b)是又一变形例的文胸100的主视图。图16的(a)所示的文胸100为使从体侧支承部3延伸的部分37介于胸支承部1的下部与带部2之间的结构。另外,在胸支承部1的中央上部,在由随着朝向中央而下降的倾斜线包围的区域12配置有与胸支承部1不同的材料。由于部分37从体侧延伸到胸部前侧的中央,因此文胸100能够追随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更广范围的皮肤伸展而伸长。
在图16的(b)所示的文胸100中,使从体侧支承部3延伸的部分37介于胸支承部1的下部与带部2之间的结构与图16的(a)相同,并且设置为区域12到达部分37。例如,也可以将与体侧支承部3同等的材料配置于区域12,使得提高胸部前侧的中央处的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以及各变形例中,示出了形成于穿着者的胸部的文胸100,但也能够应用于附加有文胸100的构造的T恤、内穿衬衫等衣物、在身体的前侧以及后侧等附加从带部2朝向下半身配置的部分并与短裤部分一体化而形成的一体型的泳衣等。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以及各变形例的文胸100的特征进行说明。
文胸100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的胸支承部1;从胸支承部1的下侧配置到背部的带部2;以及与胸支承部1的侧端11连接并从体侧配置到背部的体侧支承部3。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高。由此,在穿着者进行了举臂动作时,文胸100的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伸长,能够减少对体侧的皮肤的伸展的阻碍。
另外,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以沿着胸部轮廓线的方式形成。由此,文胸100能够得到良好的乳房的保持性。
另外,体侧支承部3与带部2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小于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即,在周围方向上,体侧支承部3及带部2双方的伸缩性比身长方向的伸缩性低。由此,文胸100能够使在周围方向上的乳房的保持性良好。
另外,体侧支承部3具有沿着带部2形成的下支承部31和形成于下支承部31的上侧的上支承部32。上支承部32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下支承部31高。由此,文胸100通过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低的下支承部31,能够提高体侧的胸支承部1的侧端11与带部2的结合,保证文胸100的形状稳定性。
另外,体侧支承部3在上支承部32中设置有在周围方向上宽度较大的多个孔部32a。由此,文胸100通过在周围方向上宽度较大的多个孔部32a,能够提高体侧支承部3的身长方向的伸缩性。
另外,文胸100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后背的背支承部4和将胸支承部1与背支承部4的上端彼此连接的肩带部5。背支承部4及肩带部5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体侧支承部3低。背支承部4设置为下端与带部2连接,或者设置为下端延伸至带部2的附近。由此,文胸100通过胸支承部1、带部2、背支承部4及肩带部5能够使乳房在身长方向上的保持性更加良好。
另外,带部2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体侧支承部3和背支承部4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由此,文胸100能够将带部2牢固地固定于穿着者的下胸围,并且使周围方向上的乳房的保持性良好。
另外,胸支承部1是将伸缩性不同的布料重叠至少两片而构成的。由此,文胸100通过胸支承部1中的布料的两片重叠,能够降低伸缩性而提高乳房的保持性,并且能够防止乳房的透视、设置用于插入胸杯的胸袋等。
另外,文胸100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的胸支承部1、从胸支承部1的下侧配置到背部的带部2、以及与胸支承部1的侧端11连接并从体侧配置到背部的体侧支承部3。胸支承部1的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的内侧,体侧支承部3设置到胸部轮廓线下侧,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高。由此,在穿着者进行了举臂动作时,文胸100除了能减少对胸部轮廓线周边的皮肤、特别是从胸部轮廓线内侧的乳房的下部到胸部轮廓线下侧的区域中的皮肤的身长方向的伸展的阻碍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体侧的皮肤的身长方向的伸展的阻碍。文胸100特别适合用于游泳等伴随着剧烈的举臂动作的运动的衣物。
另外,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的内侧。由此,文胸100能够增大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体侧支承部3的区域。另外,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的内侧。由此,文胸100能够增大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体侧支承部3的区域。另外,胸支承部1的侧端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的内侧。由此,文胸100能够进一步增大胸部轮廓线周边及胸部轮廓线下侧的体侧支承部3的区域。另外,就体侧支承部3覆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的面积而言,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比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大,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比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大。由此,文胸100能够将胸支承部1的侧端11形成为随着朝向胸部的中央而下降的倾斜线。
另外,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高。由此,文胸100能够贴合于穿着者的躯干。
另外,胸支承部1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周围方向低。由此,文胸100能够以胸支承部1的身长方向的张力保持乳房,在周围方向上使乳房柔软而减少乳房的束缚。
另外,体侧支承部3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低。由此,文胸100虽然体侧支承部3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高,但是在周围方向上降低伸缩性而提高对胸部的贴合性。另外,通过使体侧支承部3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胸支承部1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从而扩大到乳房的下部的体侧支承部3能够从下方托起乳房,能够使胸部的保形性良好。
另外,文胸100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后背的背支承部4和将胸支承部1与背支承部4的上端彼此连接的肩带部5。背支承部4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体侧支承部3低。背支承部4设置为下端与带部2连接、或者下端延伸至带部2的附近。由此,文胸100能够通过胸支承部1、带部2、背支承部4及肩带部5使身长方向上的乳房的保持性更加良好。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为例示,在本发明的专利请求保护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并且这样的变形例和变更也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及附图应被视为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符号说明
1 胸支承部
11 侧端
2 带部
3 体侧支承部
31 下支承部
32 上支承部
32a 孔部
4 背支承部
5 肩带部
100 文胸。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文胸。

Claims (13)

1.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具备:
胸支承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
带部,从所述胸支承部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
体侧支承部,与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连接,且从体侧配置到背部,
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高,所述体侧支承部与所述带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小于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
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的内侧,所述体侧支承部设置到胸部轮廓线下侧,
所述体侧支承部覆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的面积在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且在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以沿着胸部轮廓线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侧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带部形成的下侧支承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下侧支承部的上侧的上侧支承部,
所述上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下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侧支承部设置有在周围方向上宽度较大的多个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胸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后背的背支承部、和将所述胸支承部与所述背支承部的上端彼此连接的肩带部,
所述背支承部及所述肩带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低,
所述背支承部设置为下端与所述带部连接、或者下端延伸至所述带部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所述胸支承部、所述体侧支承部及所述背支承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支承部是将伸缩性不同的布料重叠至少两片而构成的。
8.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具备:
胸支承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
带部,从所述胸支承部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
体侧支承部,与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连接,且从体侧配置到背部,
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的内侧,所述体侧支承部设置到胸部轮廓线下侧,
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所述胸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高,所述体侧支承部与所述带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小于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
所述体侧支承部覆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的面积在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且在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比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侧支承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比所述胸支承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低。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胸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后背的背支承部、和将所述胸支承部与所述背支承部的上端彼此连接的肩带部,
所述背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低于所述体侧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
所述背支承部设置为下端与所述带部连接、或者下端延伸至所述带部的附近。
13.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具备:
胸支承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胸部;
带部,从所述胸支承部的下侧配置到背部;以及
体侧支承部,与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连接,且从体侧配置到背部,
所述体侧支承部具有下支承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支承部的上侧的上支承部,所述下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高于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所述上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高于所述胸支承部以及所述下支承部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所述体侧支承部与所述带部在周围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小于在身长方向上的伸缩性之差,
所述胸支承部的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胸部轮廓线的内侧,所述体侧支承部设置到胸部轮廓线下侧,
所述体侧支承部覆盖胸部轮廓线的内侧的面积在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下内侧部,且在胸部轮廓线下外侧部中大于胸部轮廓线上外侧部。
CN201880093620.0A 2018-05-21 2018-05-21 文胸 Active CN112312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9529 WO2019224885A1 (ja) 2018-05-21 2018-05-21 ブラジャ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787A CN112312787A (zh) 2021-02-02
CN112312787B true CN112312787B (zh) 2023-02-17

Family

ID=6861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620.0A Active CN112312787B (zh) 2018-05-21 2018-05-21 文胸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68474A1 (zh)
EP (1) EP3797617A4 (zh)
JP (1) JP6687816B1 (zh)
CN (1) CN112312787B (zh)
WO (1) WO20192248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03231S1 (en) * 2019-05-08 2020-12-01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Bra
USD918532S1 (en) * 2019-09-06 2021-05-11 Nike, Inc. Unitard
KR200496238Y1 (ko) * 2020-05-06 2022-12-06 최선미 노브라 실현용 가슴패드 및 의상
USD1010977S1 (en) * 2023-08-18 2024-01-16 Yongguang Cai Bra
USD1014008S1 (en) * 2023-08-18 2024-02-13 Yongguang Cai Bra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7462A (en) * 1993-04-13 1995-09-05 Playtex Apparel, Inc. Fabric laminate and garments incorporating same
CN1498085A (zh) * 2002-05-01 2004-05-19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体形修整功能的衣服
CN1764533A (zh) * 2003-03-26 2006-04-26 屈德加薄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的织物
CN102307489A (zh) * 2009-02-06 2012-01-04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JP2017031513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カドリールニシダ サイズ融通性のある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2017145541A (ja) * 2016-02-19 2017-08-24 トリン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バスト用衣類
WO2017176313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Nike Innovate C.V. Engineered bra
CN107734985A (zh) * 2015-06-10 2018-02-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锁定支撑的支撑服装
CN207100538U (zh) * 2017-08-10 2018-03-16 华歌尔(中国)时装有限公司 具有罩杯的运动衣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1150A (en) * 1978-12-01 1982-01-19 Jogbra Incorporated Athletic brassiere
US4444192A (en) * 1981-06-02 1984-04-24 International Playtex, Inc. Brassiere
US4655224A (en) * 1985-12-06 1987-04-07 International Playtex, Inc. Brassiere
GB9125156D0 (en) * 1991-11-27 1992-01-29 Courtaulds Textiles Holdings Brassiere
JPH10251904A (ja) * 1997-03-04 1998-09-22 Wacoal Corp バストの補整機能を備えた衣類
JP2926020B2 (ja) * 1997-04-15 1999-07-28 株式会社ダッチェス 整容帯付下着
JP3739612B2 (ja) * 1999-10-13 2006-01-25 ウイズ株式会社 女性用被服
JP2002138307A (ja) * 2000-10-31 2002-05-14 Wacoal Corp ブラジャー
US7306505B2 (en) * 2004-07-29 2007-12-11 Under Armour, Inc. Reversible sports bra
JP2008163490A (ja) * 2006-12-27 2008-07-17 Fancl Corp ブラジャー
JP2010095803A (ja) * 2007-01-30 2010-04-30 Utax:Kk 身体に密着する衣類
DE102009033392A1 (de) * 2009-07-16 2011-01-20 Merck Patent Gmbh Heterocyclische Verbindungen als Autotaxin-Inhibitoren II
JP5444295B2 (ja) * 2011-07-2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ランブール ブラジャー
JP5080672B1 (ja) * 2011-08-31 2012-11-21 マキクリエイション株式会社 女性用姿勢矯正下着
JP3171804U (ja) * 2011-09-06 2011-11-17 富士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スポーツ用ハーフトップ
JP3193895U (ja) * 2014-08-13 2014-10-23 株式会社Sophie 授乳用ブラジャー
KR101487851B1 (ko) * 2014-11-10 2015-02-06 주식회사 세노 가슴보정용 안전브래지어
US10660377B2 (en) * 2016-05-16 2020-05-26 Mast Industries (Far East) Limited Brassiere and front panel for brassiere
JP2018035450A (ja) * 2016-08-29 2018-03-08 グンゼ株式会社 上半身用肌着
CN207185949U (zh) * 2017-08-10 2018-04-06 华歌尔(中国)时装有限公司 具有罩杯的运动衣物
US11696606B2 (en) * 2019-12-06 2023-07-11 Under Armour, Inc. Athletic bra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7462A (en) * 1993-04-13 1995-09-05 Playtex Apparel, Inc. Fabric laminate and garments incorporating same
CN1498085A (zh) * 2002-05-01 2004-05-19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体形修整功能的衣服
CN1764533A (zh) * 2003-03-26 2006-04-26 屈德加薄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的织物
CN102307489A (zh) * 2009-02-06 2012-01-04 株式会社华歌尔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CN107734985A (zh) * 2015-06-10 2018-02-2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锁定支撑的支撑服装
JP2017031513A (ja) * 2015-07-29 2017-02-09 株式会社カドリールニシダ サイズ融通性のある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2017145541A (ja) * 2016-02-19 2017-08-24 トリン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バスト用衣類
WO2017176313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Nike Innovate C.V. Engineered bra
CN207100538U (zh) * 2017-08-10 2018-03-16 华歌尔(中国)时装有限公司 具有罩杯的运动衣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7617A1 (en) 2021-03-31
US20210068474A1 (en) 2021-03-11
EP3797617A4 (en) 2022-05-18
CN112312787A (zh) 2021-02-02
WO2019224885A1 (ja) 2019-11-28
JPWO2019224885A1 (ja) 2020-06-11
JP6687816B1 (ja)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2787B (zh) 文胸
JP6279084B2 (ja) 運動用ブラ
ES2272281T3 (es) Vestimenta de control del torso sin costuras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de la misma.
KR102488181B1 (ko) 메쉬 영역을 갖는 보정 의복
CN111163657B (zh) 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
CN112118756A (zh) 带有压缩剪接片的服装
JP2014148780A (ja) 腹部を覆う衣類
ES2929786T3 (es) Moldeador del cuerpo de múltiples capas para la barriga con malla de densidad variable
JP3115670U (ja) バスト補整機能を備えた成型編みインナー
JP3146561U (ja) 整形衣料
JP5019996B2 (ja) インナーウェア
JP3187742U (ja) ハーフトップ
CN209898307U (zh) 带罩杯部的上半身衣服
JP4673720B2 (ja) 女性用衣料
JP7262414B2 (ja) ブラジャー
JPWO2019053846A1 (ja) 婦人下着
JP3183991U (ja) 成形衣料
JP3241735U (ja) ブラジャー
JP6105424B2 (ja) 婦人下着
TWI817212B (zh) 罩杯內具有樹脂構件的衣類
JP6761176B2 (ja) 衣類
CN211832859U (zh) 一种镂空连体模杯运动文胸
JP5512222B2 (ja) カップ付き衣料
CA2750309A1 (en) Self-adjusting brassiere
JP2018119222A (ja) 水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