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7623A -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7623A
CN112167623A CN202011047935.7A CN202011047935A CN112167623A CN 112167623 A CN112167623 A CN 112167623A CN 202011047935 A CN202011047935 A CN 202011047935A CN 112167623 A CN112167623 A CN 112167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erment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7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小青
甘小晏
刘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tao Yuan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tao Yuan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tao Yuan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tao Yuan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79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7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7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7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21Bre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25Casei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49Jensenii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51Johnsonii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69Planta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51Bifidobacteriu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包括:采用发酵后的组分A原料与组分B、组分C原料混合再次发酵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采用组分D、组分E和组分F原料混合发酵制得中药发酵原液辅料组;将所得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发酵得中药酵素。其中,组分A原料为3种胚芽米,组分B原料为药食同源中药原料,组分C原料为新食品原料,所述组分D原料为新鲜食用菌,组分E原料为动物原料,组分F原料为松花粉。本发明以中医的八珍汤和生脉散等古方的辩证调理思路为主方原则,替代了原来古方中的部分不属于药食同源的原料,所得中药酵素易吸收,安全、无毒,生物转化率高,改善口感,原生态。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发酵体系是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独特微生态环境,其中的微生物被称为发酵中药的“灵魂”,不同原料与发酵的品质和风味有直接关系。许多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活性物质,赋予发酵中药特殊的保健功能。传统发酵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经过自发地在生产原料中富集,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经过长期的工艺发展,这些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已逐渐趋于稳定。针对影响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点,分析并认知传统发酵中药的微生态环境,揭示微生物菌群作用机制对传统发酵中药取代传统中药提取工艺革新发展并探讨发酵过程中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动物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腐败和异味等方面开展相应研究,改变和完善原料前处理的操作过程,提高其传统发酵规范化管理,加速产业化进程。难点是利用多种动植物原料代替古方中非药食同源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提高动植物中药原料及提取残渣循环利用、降低原料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研发的产品改善对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最终达到零添加化学添加剂,使产品能够保持原生态发酵的风味,低脂、低糖、低能量的健康产品。
微生物有着丰富的酶系及强大的分解代谢能力,通过利用微生物来发酵动植物中药,以达到增加中药的药理、药效作用;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及节省日益减少的中药资源;保护濒危的野生资源的目的。多种动植物中药原料发酵一直在民间流传,但发酵工艺简陋,存在诸多卫生及安全隐患,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针对传承中的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并对发酵的作用原理及内涵进行了系列的实验验证。
五千年中医文化中,养生的精髓在于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控御人体自身的情志,以维持平和的状态,颐养天年,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药食同源,医养合一:本发明继承中医的古方,吸纳佛教、道教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之精髓,更融入当代各家名医和民间验方之精华。在养生理念上,秉承的膳食养生是我国养生文化中最源远流长的一种。从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中,发展出“药食同源,医养合一”的独特养生理念。
养重于治百草入药,中医有着博大精深的养生积蕴,其精髓在于“阴阳平衡,百草入药”。据《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进而将365种本草划分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度,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度、有毒斟酌其宜,可遏病、补虚盈。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已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
纵观我国中药学,百草无一不可入药。正是这种观点构成了本次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引导养生膳食的指导思想。百草格局气味,如何五味相调,性味相胜,如何所宜所忌,以达到身体代谢平衡,大多数人难以掌握膳食的平衡。由于每个人对饮食的主观喜好,客观条件的限制,营养保健常识了解程度,都存在偏差。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从百草为主的膳食养生着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作指导,依据“损有余益不足”、“阻者令其畅”、“动者使其静”、“虚则补之,实则消之”等观点,结合人们的饮食习惯,针对人们不能“调停饮食”现状,从食后调节入手,研制出复合益生菌中药发酵为主的“调、补、养”的养生方法。
百草养生,唯炎农神:“厌于药,喜于食”是人们的天性,在食用养生延寿、保健防病的养生食品时,更苛求味道、口感和便捷。为此,本发明中从古代方中遴选,本着传统的中医学、中药学理论,根据各中草药的性、味,精选出多种能调补气血,或预防疾病,或增强免疫,或安神,或润肤驻颜的多种原料,从既是药又是食品的原料和新食品原料中反复筛选研究,融入现代生物发酵手段,最终得到依从性好,可弥补天然物质缺陷,改善中药口味,满足食物本身具有色香味属性。服用方便,质量稳定,便于携带,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发酵原液,使百草再谱养生之乐章。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全球气候的变化和赖以生存中环境污染的影响,纵观这一两百年来中医西医的发展,我们所有的疾病是越治越多、越治越重、越治越复杂。给不同年龄段人群带来影响健康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中医养生调理是能把我们的身体调整到不偏不倚的状态。达到我们人体的阴阳平衡,动静和谐。身心和谐那种状态就是中医。阴阳平衡,这是中医里面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动静相宜。我们的身体的组成部分,有看得见的形,这是静的部分。还有看不见的神和气。这是动的部分,是无形的部分。就是有这种有形和无形动静结合,组成我们生命体。在传承先人留下来的原生态中药发酵工艺前提下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结合形成规范化管理的工业化体系,打造属于中国本土生物技术创新的平台,为国人提供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素的健康食品,符合国家大健康的产业政策发展纲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气等几部分结合而成。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四圣心源,精华滋生》“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脾胃论,用药宜忌论》有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食物进入胃经过消化分解成为支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原料、营养物质,即为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中医认为“气能生血”,也就是说如果血虚则先应补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本发明中以古方四君子汤的基本思路为原则,选择药食同源原料(人参、炒白扁豆、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临床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健脾益胃、化湿祛痰、和中消暑之白扁豆,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原方中白术采用炒白扁豆代替与茯苓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炒扁豆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的功效,一般人均可食用,三高人群尤为适宜。扁豆含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扁豆中的独特成分,还有激活T淋巴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等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扁豆是高钾,高镁,低钠食品,尤其适合现代人中心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患者食用。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主要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由于气虚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血虚等。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至脏腑百脉、形体官窍失养的病理变化,故血虚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失养的虚弱证候。心主血、肝藏血,故血虚以心、肝血虚最为多见。心血不足可见惊悸怔忡、失眠多梦、脉细弱等血不养心的症状。肝血亏虚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肝血不足,导致冲任失调,又可出现妇女经少、月经愆期、闭经诸证。血虚不荣于面,临床可见面色淡白或萎黄。血虚不荣于肌肤经脉,则可见皮肤干燥,肢体麻木,甚则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治宜补养营血为主。由于血虚则易滞,在补血的同时结合和血,既可生新,又能防瘀,故方中运用四物汤的思路:大枣、重瓣红玫瑰、木瓜、沙棘四药配合,养血和血,可使营血调和,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可先有失血,气随血耗;也可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最终导致气血两虚。本方以四物汤(大枣、重瓣红玫瑰、木瓜、沙棘)补血和血,化瘀。方中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和补血调经为主;大枣滋阴补血为臣;木瓜药养血柔肝和宫为佐;重瓣红玫瑰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宫血调和。主要用于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八珍汤(沙棘、重瓣红玫瑰、大枣、木瓜、人参、炒白扁豆或山药、茯苓、甘草)合四君子汤、四物汤之义,补益气血,针对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各症。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八珍汤实际为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的复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和中,四物汤滋阴养血和血,两方相合,则补气中兼有养血,养血中兼有益气,从而达到气血双补之效。
新食品原料中玫瑰茄清热去火、健胃消食、利尿、赶黄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三七茎叶可以清热解毒、补血止血,对痛经有调节作用、鳄嘴花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消炎解酒、杜仲雄花、牛大力参考古方中淫羊藿菟丝子散,代替淫羊藿、菟丝子,可以补肾壮阳。可起阴中扶阳之意。
生脉散(玉竹代替麦冬、显齿蛇葡萄叶、人参、山楂和木瓜)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玉竹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根据现代人体质增加显齿蛇葡萄叶,所含的黄酮能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调节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用以为臣。人参、玉竹、显齿蛇葡萄叶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木瓜和山楂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中药材是大自然给与人类的基石,古代医者经过几千年的艰辛留给炎黄子孙的一笔财富,动植物原料的发酵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但由于受当时发酵手段的限制,基本无法将将动植物紧密的结合形成营养互补后完成发酵过程,特别是在处理部分动物原料中产生腐败和生蛆现象普遍存在,给生产过程带来安全隐患,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完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而被人体吸收,其原料的利用和功效发挥不到60%,同时目前由于是种植药材为主,其部分中药材本身的药性均低于野生药材,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传承创新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制备方法,这一实现与应用将为我国拥有独特的知识产权和提高其传统发酵创新的规范化管理,加速产业化进程上一个台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药发酵原液,中药发酵原液包含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
综合调理气血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准备组分A原料100份、组分B原料100份和组分C原料50份;将组份B原料、组份C原料清洗干净后均分别按照原料1份:水10份的比例,分别采用沸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50-60分钟,收集组份B原料、组份C原料的提取液放入陶缸中,与终止发酵后的组分A原料混合,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综合调理气血组;
辅料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准备组分D原料50份、组分E原料50份和组分F原料20份;组分D原料清洗干净后混合均匀破碎处理,添加酒精度60℃的纯粮酒浸渍备用;组分E原料清洗干净后破碎搅拌,混合纯粮酒浸渍后的D组原料在蒸锅中蒸煮2小时,待冷却到常温后置入在35-37°恒温条件下添加组分F原料拌匀,按照组分E原料和组分F原料混合重量的15%补充酒精含量为55°纯粮酒一起放入陶缸中,再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辅料组;
步骤二、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将所得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置入陶缸中,再次混合发酵一个月后添加60°纯粮酒封缸,此时缸内酒精度达12-15°,通过酒精的酯化作用溶解部分有效成分,发酵半年以上最后得到气味芳香浓郁、液体透明的琥珀色的发酵产物。
其中,组分A原料为胚芽米,组分B原料为药食同源中药原料,组分C原料为新食品原料,所述组分D原料为新鲜食用菌,组分E原料为动物原料,组分F原料为松花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胚芽米包含海水稻胚芽米、藜麦胚芽和黑米胚芽,所述海水稻胚芽米、藜麦胚芽和黑米胚芽的重量份数比为2:1:2。
上述技术方案中,胚芽米发酵的具体方法为:将胚芽米所包含的组分分别用清水冲洗后在24~35℃水温下清水浸泡2~4小时;在35~45℃条件下使米粒萌芽11~25小时,每隔8~12小时换一次清水;发芽到0.5~1毫米后,置入海水稻酵素发酵装置中,水分保持在12~14%,添加2%经过检测具有强壮生命力的根霉菌,在37°条件下密封发酵48小时左右,产生明显的酒香甜味后终止发酵备用。其中,海水稻酵素发酵装置为现有设备,例如,申请人为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桃市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功能酵素可调控发酵装置(公告号为CN210683798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装置,具体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侧焊接有电机安装板,且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安装有阀门,且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自来水连通,且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贯穿罐体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安装在罐体的内部顶端,且所述支管的下表面安装有喷嘴,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罐体的一端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搅拌棍,所述搅拌棍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底端内部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一侧还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罐体的外侧铺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罐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也安装有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药食同源中药原料包含山药、人参、覆盆子、龙眼肉、益智仁、白扁豆、白茅根、冬瓜、茯苓、枸杞、桑葚子、黄精、木瓜、玉竹、百合、罗汉果、酸枣仁、芦根、甘草、黄芪、白芷、薏苡仁、麦芽、淡竹叶、大枣、莲子、橘皮、乌药、山楂、桂花和荠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食品原料包含铁皮石斛叶、显齿蛇葡萄叶、湖北海棠叶、青钱柳叶、重瓣红玫瑰、玫瑰茄、杜仲雄花、五指毛桃、乌药叶、赶黄草、三七茎叶、鳄嘴花、沙棘和牛大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鲜食用菌包含蛹虫草、猴头菇、草菇、杏鲍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物原料包含鲤鱼、蝮蛇、养殖梅花鹿肉及鹿血、海参、墨鱼、牛骨、乌龟和甲鱼。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一中所述复合益生菌培养液中含有的菌种为中药培养基驯化多年的系列复合益生菌,包含乳酸菌、酵母菌、氧化葡萄杆菌,并按照乳酸菌0.2份:酵母菌0.05份:氧化葡萄杆0.03份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乳酸菌包含植物乳杆菌、双岐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乳酸微杆菌、乳酪短杆菌、约氏乳杆菌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酵母菌包含酿酒酵母、卡斯特酒香酵母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氧化葡萄杆菌包含醋酸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陶缸均为传统烧制陶缸,总容积为500~520公斤,其中陶缸高度为1.2米、口径38公分。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数十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养生中八珍汤、生脉散方为指导基础,补益气血,健脾以培后天气血,养阴生津;辅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如海参、乌龟、甲鱼、鹿血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佐以部分新食品原料散方壮肾阳,壮先天之本,配以覆盆子、枸杞、黄精、玉竹、桑葚、红枣等补肝益肾,养阴生津;乌药、桂花温肾纳气,祛湿热散寒五指毛桃、乌药叶、赶黄草等原料清胆利湿,玫瑰花、沙棘以活血行血化瘀;配以显齿蛇葡萄叶、湖北海棠叶、青钱柳叶、芦根、荠菜、茅根、淡竹叶等清热解毒利湿,益气生津润肺;花粉、食用菌、蛹虫草等补肾益气生津,健脾宁心安神,薏苡仁、麦芽、山楂、海水稻胚芽米、藜麦胚芽和黑米胚芽等健脾补肾,消食利湿,经过检测海水稻胚芽米中富含有机硒和锌等微量元素,通过胚芽发酵后,富含r-氨基丁酸和多种氨基酸,藜麦的全营养性和高膳食纤维等特性决定了它对健康的益处。研究表明,藜麦富含的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藜麦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3%,还是一种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有益功效。制以蜂蜜、老红糖等补血养血,润肺生津;纯粮酒取五谷之精华,可行气行血,行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并可促进动植物原料的酯化提取,有效成分的溶出。本发明制备方法发酵后的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调五脏六腑之阴阳,顺四肢百骸之气血,共凑补益气血,健脾养胃,补肾养肝,宁心润肺,解毒化湿之功。特别适合现代人存在代谢性紊乱的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调理。
本发明选择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胚芽米等多种原料互补,具有五色入五脏,可以分别滋养人体的五脏,具体为: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五色入五脏”理论最早出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以通过木、火、土、金、水五行联系起来。所以便有了酸味、绿色入肝;苦味、红色入心;甘味、黄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咸味、黑色入肾的说法。所述制备方法应用于动植物中药发酵原液及配制系列中药酵素产品配方中,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食物的“五色”与“五味”结合起来,再把食物的寒热性质考虑进去,就能使其正确地发挥作用。其发酵后的残渣可以作为动物和禽类饲料中的动植物原料添加剂的再利用,发酵过程无任何污染,并对发酵残渣进行循环再利用。
本发明中,动植物原料制备方法中的原料,是按照现代人的体质,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五运六气等理论基础为指导,结合药材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理论进行组方,在医食同源、药食同根的指导原则下,经科学配伍后,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胃,补肾养肝,宁心润肺,解毒化湿的功效。经功能性实验证明,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主要用于各种虚证,经临症变化也可适用于由于体虚正气不足引起的各种变症。而且符合营养与生命同行的双向调理作用。功能医学的定位思想就是一个完整的医学链条,即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完整医学链条的五个环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生产出来的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是在五个链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调理作用,也是健康管理预防、术后做康复效果进行膳食多样化中营养干预对疾病的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草配方扎根于五千年的中医文化土壤,拥有老祖先流传至今的养生经典验方,结合最古老和现代的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系列酵素产品,可以根据人群在不同季节、不同体质、不同亚健康状态下达到综合调理的作用,也可以对动物、禽类的养殖中预防疾病,减少抗菌素的食用量,为人类获得更为安全的食品原料提供有效保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中医辩证思维的理论原则为基础,选择药食同源原料和新食品原料代替传统用药材的思路,在选择发酵原料上,创新点主要是考虑到更接近现代人生理调理的需求,采用现代营养膳食平衡的理念和功能医学定位;一个康复完整的功能医学链条包含以下五个环节: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完整的功能医学链条的五个环节,本发明所得中药酵素是在五个链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调理作用,也就是中医治未病的创新与完善。
2、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中,采用对组分A原料的糖化处理进行糖化处理后吸附大量的活性酶(即三种胚芽米发芽后其所含有的大量酶如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等被激活和释放,并从结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酶解过程;通过根霉再次发酵富集提高γ-氨基丁酸的含量),再与其他中药原料(组分B、C、D、E和F原料)混合发酵,形成酸化和酯化过程,进一步将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提高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再利用的生理调节作用。
3、本发明通过现代检测手段解释传统发酵过程中的系列变化过程,达到实现安全规范的工业化发酵生产体系
中药发酵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献记载中主要是道教文化和民间作坊式的操作多见,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没有记载中药发酵过程中的详细工艺的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安全性的评价及发酵前后成分的改变等方面的依据。本发明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在发酵过程中设置了发酵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变化来确定发酵过程的起点和终止点(如以发酵中总酸的上升指标多少、以复合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活耀周期等来评估发酵的成功与否),同时,通过检测中药酵素中的生物毒素、致病菌等指标来评估该制备方法的安全性作为评定。
本发明属于传统发酵工艺代替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传统发酵体系是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独特微生态环境,其中的微生物被称为发酵中药的“灵魂”,不同原料与发酵的品质和风味有直接关系。许多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活性物质,赋予发酵中药特殊的保健功能。传统发酵过程中,参与代谢的微生物经过自发地在生产原料中富集,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经过长期的工艺发展,这些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已逐渐趋于稳定。针对影响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点,分析并认知传统发酵中药的微生态环境,揭示微生物菌群作用机制对传统发酵中药取代传统中药提取工艺革新发展并探讨发酵过程中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发酵过程中,特别是动物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腐败和异味(主要是蛋白质腐败后产生系列吲哚和和氨类物质)等方面开展相应研究(本发明中采用动植物蛋白结合后形成互补来抑制动物原料产生腐败的现象,同时通过与微生物发酵后形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氨基酸类物质,是发酵后形成的中药酵素对不同人群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等方面更具有不可取代的生理调节作用),改变原料前处理的操作过程,提高其传统发酵规范化管理,加速产业化进程。难点是利用多种动植物原料代替古方中非药食同源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提高动植物中药原料及提取残渣循环利用、降低原料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研发的产品改善对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最终达到零添加化学添加剂,使产品能够保持原生态发酵的风味,低脂、低糖、低能量的健康产品。
4、对发酵前后的部分化学物质的检测主要是找出发酵后改变中药酵素风味的科学依据,就是通过发酵,可以减少部分影响口感的物质,增加改善口感的物质,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品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数量变化的动态图;
图2为本发明制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过程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制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过程中,酸度与pH值的变化规律图;
图4.1为制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过程中,中药发酵原液发酵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开始时有机酸的液相色谱图;
图4.2为制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过程中,中药发酵原液发酵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半年后有机酸的液相色谱图;(图4.2中峰值从左到右依次为草酸、酒石酸、甲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丙酸);
图5为中药发酵原液中肠杆菌科细菌、乳酸菌、pH值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原料准备:
组分A原料:100公斤胚芽米,胚芽米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海水稻胚芽米40份、藜麦胚芽20份和黑米胚芽40份;
组分B原料:100kg药食同源中药原料,药食同源中药原料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30份山药、3~9份人参、5~10份覆盆子、9~15份龙眼肉、5~10份益智仁、9~15份白扁豆、9~30份白茅根、15~30份冬瓜、10~15份茯苓、6~12份枸杞、9~15份桑葚子、9~15份黄精、3~9份木瓜、5~10份玉竹、6~12份百合、9~15份罗汉果、9~15份酸枣仁、15~30份芦根、3~9份甘草、10~30份黄芪、3~9份白芷、10~30份薏苡仁、8~12份麦芽、6~9份淡竹叶、8~12份大枣、6~15份莲子、3~9份橘皮、3~9份乌药、5~10份山楂、5~10份桂花和20~50份荠菜;
组分C原料:50公斤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5~10份铁皮石斛叶、3~6份显齿蛇葡萄叶、5~10份湖北海棠叶、5~10份青钱柳叶、5~10份重瓣红玫瑰、5~10份玫瑰茄、3~6份杜仲雄花、5~6份五指毛桃、3~6份乌药叶、3~6份赶黄草、3~6份三七茎叶、5~10份鳄嘴花、5~10份沙棘、20~40份牛大力;
组分D原料:选取50公斤新鲜食用菌,新鲜食用菌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3~5份蛹虫草、15~20份猴头菇、15~30份草菇和15~30份杏鲍菇;
组分E原料:50公斤动物原料,动物原料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15份鲤鱼、0.5~2份蝮蛇、15~20份养殖梅花鹿肉及鹿血、3~10份海参、5~10份墨鱼、15~20份牛骨、9~24份乌龟和9~20份甲鱼;
组分F原料:20公斤松花粉;
二、制备中药发酵原液,中药发酵原液包含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
综合调理气血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a)100公斤胚芽米分别用清水冲洗后在24~35℃水温下(例如用30°左右的微温水恒温浸泡)浸泡2~4小时;在35~45℃条件下使米粒萌芽11~25小时,每隔8~12小时换一次清水;发芽到0.5-1毫米后,置入海水稻酵素发酵装置(例如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功能酵素可调控发酵装置(公告号为CN210683798U)公开的装置)中,水分保持在12-14%,添加2%经过检测具有强壮生命力的根霉菌,在37°条件下密封发酵48小时左右,产生明显的酒香甜味后终止发酵备用。其中,组分A原料的发酵过程中,发芽后利用胚芽中富含丰富的活性酶,如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等被激活和释放,并从结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酶解过程。通过根霉再次发酵富集提高γ-氨基丁酸的含量,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同时将大分子淀粉分解后形成温和无刺激的小分子,更易被肠道吸收,其次分解原料谷物中的表层麸质,减少过敏反应的产生,更其次是将原料中的纤维分解成小分子,提升与矿物质结合后的吸收利用效果,减少纤维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b)100kg药食同源中药原料、50公斤新食品原料清洗干净后按照原料1份:水10份的比例(即1份药食同源中药原料和10份水,以及1份新食品原料和10份水分别进行提取),分别采用沸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50-60分钟,收集提取液放入500公斤陶缸中,与步骤a中终止发酵的组分A原料混合后,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综合调理气血组;(A、B、C三组最后形成为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
组分B原料、组分C原料和发酵糖化后的组分A原料,进行再次发酵的目的是通过组分A原料糖化效应,在上述有益效果基础上,组分B原料、组分C原料预处理提取后与发酵后组分A混合再发酵是根据中医古方的辩证思维和治未病的指导思想,选择寒、温、酸、咸、甘的配方原则,传承创新古方的组方,达到五味相调,性味相胜,百草无一不可入药。正是这种观点构成了本次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引导养生膳食的指导思想。对多种原料再次深层次发酵,通过酸化过程将原料中的无机酸转化为有机酸,也是多种益生菌相互依存共生的必须营养培养基,复合益生菌在多种动植物原料作为培养基的长时间驯化中,使本身的生物活性较为稳定而且不易变异和退化,更优于纯菌种发酵动植物的转化过程,在慢长的发酵过程中通过陶缸壁与外界空气中氧的交换作用,可以分解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如降低原料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优势菌产生后抑制和消亡有害菌的生存空间,保证发酵过程安全无毒,通过检测发酵原液中氨基甲酸乙酯内物质几乎是微量,对发酵前后改善口感的多种风味物质在发酵后明显增加,功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增加。
辅料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c)50公斤新鲜食用菌清洗干净后混合均匀破碎处理,添加适量酒精度60℃少许纯粮酒浸渍备用;
d)50公斤动物原料清洗干净后破碎搅拌,混合步骤c)中纯粮酒浸渍后的50公斤新鲜食用菌在蒸锅中蒸煮2小时,待冷却到常温后置入在35-37℃恒温条件下添加20公斤松花粉拌匀,根据组分E、组分F原料混合原料的重量补充酒精含量为55°15%纯粮酒(即50公斤动物原料和20公斤松花粉重量之和的15%,(50+20)公斤*15%)放入500公斤陶缸中,再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辅料组;(D、E、F三组最后形成为中药发酵原液辅料组)。
所述复合益生菌培养液中含有的菌种为中药培养基驯化多年的系列复合益生菌,包含乳酸菌、酵母菌、氧化葡萄杆菌,并按照乳酸菌0.2份:酵母菌0.05份:氧化葡萄杆0.03份的比例进行配置。其中,所述乳酸菌包含植物乳杆菌、双岐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乳酸微杆菌、乳酪短杆菌、约氏乳杆菌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酵母菌包含酿酒酵母、卡斯特酒香酵母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氧化葡萄杆菌包含醋酸菌。
组分D原料预处理主要是利用纯粮酒浸渍,提取部分粗多糖成分,组分E原料是动物原料组,预处理的目的是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同时与组分D原料混合达到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互补的作用,D、E、F组三种原料混合后深层次发酵可以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及肽类物质,减少原料中的异味,溶解部分动物原料中的残留碎片,过去民间传统的发酵中没有考虑到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互补作用产生的良好转化效果。
三、中药发酵原液发酵:
将所得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置入500-520公斤容积陶缸中,再次混合发酵一个月后添加60°纯粮酒50公斤封缸,此时缸内酒精度达12-15°,然后发酵半年以上最后得到产生气味芳香浓郁、液体透明的琥珀色的发酵产物,即中药酵素;纯粮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酒精的酯化作用溶解部分有效成分,产生独特的浓香风味。
整个发酵过程从中药发酵原液到中药发酵原液发酵,经历糖化、酸化、酯化三个阶段,在特殊自然环境中多菌种参与深度发酵1年以上形成气味芳香浓郁、液体透明的琥珀色,最终的发酵原液为动植物和复合益生菌形成的发酵产物,即中药酵素;经过多项指标检测,氨基甲酸脂类物质微量,是发酵过程中评价安全无毒的主要指标,同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的和多种小分子营养素。
本发明提供方法所得中药酵素具有以下优点:
1、易吸收: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容易被人体吸收、如蛋白质、膳食纤维的分解;
2、安全、无毒:发酵工艺过程分解原料中有毒有害成分(如分解农药残留等)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整个工艺过程无防腐剂、无添加剂;
3、生物转化率高:提高中药原料的生物利用度,通过益生菌体外转化、代谢,将中药前体成分转化为原料原型,减少个体差异,对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
4、改善口感:依从性好,可弥补天然物质缺陷,改善中药口味,满足食物本身具有色香味属性。服用方便,质量稳定,便于携带,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5、原生态:发酵过程可达到原生态境界无毒副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随时取样进行多项指标检测,具体为:酵母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数量;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酸度、有机酸成分分析;动植物原料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发酵过程中中药发酵安全研究评估;
(1)对中药发酵原液整个发酵过程(包括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发酵过程和中药发酵原液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混合再次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数量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发酵过程检测时,中药发酵原液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分别取样混合后进行检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发酵的3-7天内,酵母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三大类优势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均呈数量级别的增长,主要是菌种利用中药提取液的营养,进行自身的初级代谢。在发酵7天后,发酵液中的氧气被消耗,典型的兼性厌氧的酵母菌需氧发酵消耗氧气,厌氧发酵产生酒精,能将大分子的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可以利用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将酒精转化成乙酸。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两种产酸菌开始生长,酵母菌数量开始减少,但是从图1三菌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三菌不是呈单一的增长或者减少的趋势,而是时高时低,互利共生,直到氧气全部消耗,供酵母菌生长的糖元基本消耗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数量下降,部分厌氧乳酸菌在发酵后期占主要优势。证明在发酵初始阶段,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暂时无法利用蔗糖,因此先由酵母菌在转化酶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并进一步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发酵液中有了葡萄糖、果糖和乙醇等,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可以利用的碳源物质后,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开始进行大量的生长繁殖,将葡萄糖和果糖氧化成葡萄糖酸、乙酸等代谢产物,并分泌醋酸酶将酵母菌产生的乙醇氧化成乙酸,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产生的乙酸又会刺激酵母菌产生乙醇。乳酸菌不能利用蔗糖,因此在中药发酵过程中难以单独生存。乳酸菌的生长需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当它和酵母菌共居在一起时,酵母菌能提供乳酸菌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物质,使乳酸菌得以生存。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所水解的葡萄糖又供给酵母菌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三者可以良好的互利共生(参阅王硕.氧化葡萄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红茶菌培养的研究.硕士.2008.),本发明中选择动植物原料中药搭配发酵,本身就给发酵菌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氨基酸来源的供给。
(2)对制备中药发酵原液中综合调理气血组的发酵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发酵4-7天后,总糖和还原糖均处于最低水平,但总糖含量始终高于还原糖,说明在中药原料中含有非还原糖性的多糖,中药原料中非还原性的多糖的分离和检测将是我们后期研究检测的重点。魏炳栋等(魏炳栋,陈群,于秀芳等.乳酸发酵豆粕,棉籽等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J].吉林畜牧兽医,2010,31(2):47-48.)利用单一的乳酸菌发酵豆粕等中的还原糖成单一上升趋势,蒋立文等(蒋立文,刘德华,廖卢燕等.红茶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03):238-240.)中用氧化葡萄杆菌和酵母菌发酵制备红茶菌的过程中,还原糖呈现单一的下降趋势。而本发明的中药原料发酵中,还原糖先升后降,说明从中药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酵母菌,乳酸菌和氧化葡萄杆菌(醋酸菌)在中药原料发酵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三菌互利共生的自有的营养体系,这为判断中药原料发酵过程是否正常可以提供参考。
(3)对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发酵过程中的酸度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在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过程中,对刚开始发酵和发酵半年后的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的有机酸的成分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如图4.1(刚开始发酵起点)和图4.2(发酵半年后)所示,动植物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静止一年后的有机酸成分及含量如表1所示;
总酸度是指发酵后发酵液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浓度和未离解的酸浓度,通过滴定法测定,pH值表示发酵原液中呈离子状态的氢离子的活度是有效酸度,用pH计进行测定。酸度是评定发酵过程中是否达到成熟度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反映了对中药发酵原液质量的评定指标。发酵原液中有机酸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产品的风味、色泽、稳定性和品质的高低。酸度的测定对微生物发酵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图3中可以看出,酸度在发酵第四天开始缓慢上升,酸碱滴定时消耗0.1MNaOH的毫升数达到11ml后发酵基本完成,后面主要是静态发酵的反应中达到一定酸度后增加有机酸的富集。本发明中对中药发酵原液的检测数据,与国家工信部制定的植物酵素行业标准QB/T5323-2018中规定发酵后的植物酵素产品总酸(以乳酸计)为>0.8克/100克(即8克/10000克)是完全一致的。此时品尝,发酵后产品的酸度口感适中。发酵完成后的发酵原液pH值在3.6左右,所以,饮用此类中药发酵产品后可以降低胃部的pH达到调节和改善胃肠道的消化作用。(总酸检测方法:GB/T 12456-2008),同时,部分有机酸也是对人体生理调节起到综合保健的作用,参见图4.1、图4.2和表1中有机酸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
表1动植物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静止一年后检测结果(2019年度)
序号 有机酸 单位(mg/L)
1 乳酸 3824.254
2 乙酸 1138.96
3 丙酸 3.148
4 甲酸 76.98
5 正丁酸 17.087
6 2-乙基丁酸 21.877
7 戊酸 83.764
8 氯离子 460.874
9 硝酸根 13.074
10 苹果酸 103.4
11 硫酸根 675.808
12 草酸 12.094
13 富马酸 0.804
14 磷酸根 209.834
15 柠檬酸 62.888
图4.1为中药发酵原液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开始时有机酸,图4.2为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半年后有机酸,依次为草酸、酒石酸、甲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丙酸;从图4.1到图4.2可以看出,发酵原液发酵的综合调理气血组发酵半年后,主要含有乳酸、草酸、柠檬酸;
表1结果显示,静止发酵时间达到一年后,部分有机酸含量明显上升,主要是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特别是对人体有功效作用的丁酸类成分(正丁酸、2-乙基丁酸)出现,大量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研究表明,丁酸类成分在修复肠黏膜和治疗肠炎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生成γ-氨基丁酸的主要中间体。
(4)对动植物原料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检测,如表2所示;
表2动植物原料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这是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前(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液)、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后(发酵产物—中药酵素)的前后成分分析)
Figure BDA0002708600040000161
注:以上挥发性成分均为动植物中药原料混合后在发酵前后的初步分析,在原料和发酵原液成分中相对含量变化≥1%的部分,其他微量的成分或<1%的部分均未列入(除有毒有害物质外)。
表2中分为带有浓郁香气的酯类物质,发酵前原料中酯类的相对含量是9.9%,发酵后中酯类相对含量为26.9%,发酵液风味明显改善。戊酸丙酯和月桂酸乙酯都是良好食品用香精香料添加剂,辛酸乙酯在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以配制牛奶、乳酪、苹果和菠萝果酒、白兰地、朗姆酒等型香精,有类似白兰地的香味和甜味,癸酸乙酯具有椰子香型香气,主要用于配制食用香精。发酵后对中药原料本身的依从性好,可弥补天然物质缺陷,改善中药口味,满足食物本身具有色香味属性,使风味得到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也是验证了通过微生物与动植物在发酵转化的过程中,通过酯类物质上升的量化来佐证中药五味相调,性味相胜的传承和创新,从分析检测定性的角度确定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类别和表征,也是符合当前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要求的范围。
从表2中可以看出,原料中部分影响口感的酸类成分发酵前相对含量为41.1%,发酵后相对含量为30.3%,呈现均减少,如正辛酸本身具有有汗臭味,该品是GB2760中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还用作增塑剂、润滑剂、杀虫剂、防霉剂、防锈剂、缓蚀剂、发泡剂、消泡剂等领域,癸酸用作香料、湿润剂、增塑剂和食品添加剂等,本身具难闻气味,该两种香料(正辛酸和癸酸)存在动植物中药原料中都会产生刺激口味明显,在发酵后含量变化分别下降达58%和62%,而正己酸的含量变化在发酵后明显上升,与发酵前比较提高了37%,在食品、医药,以及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例如有正己酸和乙醇合成的正己酸乙酯是勾兑酒类的香精之一,其中月桂酸发酵后含量变化高达56%,也属于常规使用的香料,由此,发酵后影响味觉口感的成分明显降低,刺激味觉口感的物质显著上升,也是发酵后改善发酵液口感的主要原因和对传统中药传承创新发酵代替中药提取的依据,
发酵前原料中酚类4.54%,发酵后的发酵原液中为12.29%,芳香开窍的成分增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4-乙基苯酚、具有强烈的丁香香气,较强的除菌力,抑菌,降血压等作用的丁香酚、杀菌、抑菌双重作用的2-烯丙基-4-甲酚、作为心血管药原料的2-甲氧基-4-(1-丙烯基)等,通过五色五味的组合,显示出百草无一不可入药的中医理念。
酮类物质的检测中,发酵前原料中含有樟脑味的成分在发酵后未检出((如1R)-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酮),但具有杀菌、抑制癌症的物质确产生(如3-丁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
醇类的品种在检测到的指标中,主要属于香料和医药要原料的成分,发酵后的含量与发酵前比较也有所上升的改变,其中苯乙醇是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以配制蜂蜜、面包、桃子和浆果类等型香精,丁羟甲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抗氧化剂,是一种确切的抗氧化物质,它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氧化性损伤。丁羟甲苯是一种优良的通用型酚类抗氧剂。表2的检测结果证明,复合益生菌在于多种动植物进行深层次发酵过程中部分改善发酵产物的提升和减少的变化中,赋予了中药发酵产品特殊的风味,也是在传承几千年中医药文化中的创新和探讨部分验方功效机理的佐证。
(5)对动植物原料发酵前后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进行检测,如表3所示;
表3动植物原料发酵前后功能性成分(这是指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前(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液)、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后(发酵产物—中药酵素)的前后成分分析)
Figure BDA0002708600040000181
表3中对部分功效成份的检测中,发酵后相对含量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发酵过程中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发酵后生物毒素的含量均未检出,完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6)对发酵过程中中药发酵安全研究评估,对发酵结束后所得发酵产物的(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发酵产生的中药酵素)生物毒素的含量及安全指标检测如表4所示,微生物在中药发酵原液整个发酵过程(包括制备中药发酵原液的发酵过程和中药发酵原液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混合再次发酵过程)中变化如图5(图中发酵时间后期指标变化不大,省略)所示;
表4生物毒素及安全指标
检查项目 实测值 检测方法
展青霉素,ug/L 未检出(<6ug/L) GB5009.185-2016
黄曲霉毒素B<sub>1</sub>,ug/L 未检出<1ug/L) GB5009.22-2016
桔青霉素,ug/L 未检出<3ug/L) GB5009.222-2016
赭曲霉毒素A,mg/L 未检出(<1.0ug/L) GB5009.96-2016
甲醇,g/L 未检出(<7.5ug/L) GB5009.266-2016
甲醛,mg/L 未检出(<0.05ug/L) GB/T5750.10-2006
氨基甲酸乙酯,ug//L 未检出(<5ug/L) GB5009.223-2014
生物毒素、甲醇、甲醛、氨基甲酸乙酯是目前在发酵产品风险评估中的主要安全指标,均未检出(见表4),说明发酵过程结束后所得发酵产物(中药酵素)的生物毒素及影响发酵产品安全风险的指标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如图5所示,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都属于肠杆菌科,随着乳酸菌等优势菌的繁殖和发酵代谢产物的积累,如有机酸等,肠杆菌科细菌在中后期会发生消亡。这个实验证明优势菌还是乳酸菌,而且可以抑制或杀灭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的生长;标示发酵过程中安全性非常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中药发酵原液,中药发酵原液包含综合调理气血组和辅料组;
综合调理气血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准备组分A原料100份、组分B原料100份和组分C原料50份;将组份B原料、组份C原料清洗干净后均分别按照原料1份:水10份的比例,分别采用沸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50-60分钟,收集组份B原料、组份C原料的提取液放入陶缸中,与终止发酵后的组分A原料混合,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综合调理气血组;
辅料组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准备组分D原料50份、组分E原料50份和组分F原料20份;组分D原料清洗干净后混合均匀破碎处理,添加酒精度60℃的纯粮酒浸渍备用;组分E原料清洗干净后破碎搅拌,混合纯粮酒浸渍后的D组原料在蒸锅中蒸煮2小时,待冷却到常温后置入在35-37°恒温条件下添加组分F原料拌匀,按照组分E原料和组分F原料混合重量的15%补充酒精含量为55°纯粮酒一起放入陶缸中,再添加5%蜂蜜、5%老红糖、3%的复合益生菌培养液,混合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将发酵温房控制室内温度到30~35℃3个月后,随后的时间经历不同季节,采取静止发酵一年得辅料组;
步骤二、中药发酵原液发酵:将所得综合调理气血组与辅料组按照3:1比例混合置入陶缸中,再次混合发酵一个月后添加60°纯粮酒封缸,此时缸内酒精度达12-15°,通过酒精的酯化作用溶解部分有效成分,发酵半年以上最后得到气味芳香浓郁、液体透明的琥珀色的发酵产物,即中药酵素;
其中,组分A原料为胚芽米,组分B原料为药食同源中药原料,组分C原料为新食品原料,所述组分D原料为新鲜食用菌,组分E原料为动物原料,组分F原料为松花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胚芽米包含海水稻胚芽米、藜麦胚芽和黑米胚芽,所述海水稻胚芽米、藜麦胚芽和黑米胚芽的重量份数比为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胚芽米发酵的具体方法为:将胚芽米所包含的组分分别用清水冲洗后在24~35℃水温下清水浸泡2~4小时;在35~45℃条件下使米粒萌芽11~25小时,每隔8~12小时换一次清水;发芽到0.5~1毫米后,置入海水稻酵素发酵装置中,水分保持在12~14%,添加2%经过检测具有强壮生命力的根霉菌,在37°条件下密封发酵48小时左右,产生明显的酒香甜味后终止发酵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中药原料包含山药、人参、覆盆子、龙眼肉、益智仁、白扁豆、白茅根、冬瓜、茯苓、枸杞、桑葚子、黄精、木瓜、玉竹、百合、罗汉果、酸枣仁、芦根、甘草、黄芪、白芷、薏苡仁、麦芽、淡竹叶、大枣、莲子、橘皮、乌药、山楂、桂花和荠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食品原料包含铁皮石斛叶、显齿蛇葡萄叶、湖北海棠叶、青钱柳叶、重瓣红玫瑰、玫瑰茄、杜仲雄花、五指毛桃、乌药叶、赶黄草、三七茎叶、鳄嘴花、沙棘和牛大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食用菌包含蛹虫草、猴头菇、草菇和杏鲍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原料包含鲤鱼、蝮蛇、养殖梅花鹿肉及鹿血、海参、墨鱼、牛骨、乌龟和甲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复合益生菌培养液中含有的菌种为中药培养基驯化多年的系列复合益生菌,包含乳酸菌、酵母菌、氧化葡萄杆菌,并按照乳酸菌0.2份:酵母菌0.05份:氧化葡萄杆0.03份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乳酸菌包含植物乳杆菌、双岐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乳酸微杆菌、乳酪短杆菌和约氏乳杆菌;所述酵母菌包含酿酒酵母、卡斯特酒香酵母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氧化葡萄杆菌包含醋酸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陶缸均为传统烧制陶缸,总容积为500-520公斤,其中陶缸高度为1.2米、口径38公分。
CN202011047935.7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Pending CN112167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7935.7A CN112167623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7935.7A CN112167623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7623A true CN112167623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7935.7A Pending CN112167623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762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1813A (zh) * 2021-09-14 2021-12-17 育米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玫瑰花发酵的em菌及其应用工艺
CN115299515A (zh) * 2022-08-23 2022-11-08 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七茎叶发酵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363202A (zh) * 2021-05-21 2022-11-22 海南师范大学 一种牛大力复合酵素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抗氧剂的应用
CN116440057A (zh) * 2023-06-16 2023-07-18 珠海远大美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复合植物发酵浓缩液的活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3121A (zh) * 2013-06-17 2013-11-20 湖北富程祥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胃肠功能,含酶复合益生菌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5950407A (zh) * 2016-07-25 2016-09-21 秦文雄 防治脱发的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617448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佛山市朗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强肾壮阳功效的酵素组合物、泡腾片及制备方法
CN106579384A (zh) * 2016-12-13 2017-04-26 上海世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解脂肪作用的综合酵素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4843A (zh) * 2016-01-11 2017-07-18 徐建阳 一种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功能性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功能性食品
CN107198074A (zh) * 2017-06-08 2017-09-26 河北中佳本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食同源液体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44630A (zh) * 2018-01-29 2018-07-06 斯汏克(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养血复合益生菌植物酵素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8619470A (zh) * 2018-05-23 2018-10-09 青岛康迈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酵素的制备方法和中药酵素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3121A (zh) * 2013-06-17 2013-11-20 湖北富程祥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胃肠功能,含酶复合益生菌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6954843A (zh) * 2016-01-11 2017-07-18 徐建阳 一种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功能性复合植物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功能性食品
CN10617448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佛山市朗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强肾壮阳功效的酵素组合物、泡腾片及制备方法
CN105950407A (zh) * 2016-07-25 2016-09-21 秦文雄 防治脱发的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6579384A (zh) * 2016-12-13 2017-04-26 上海世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解脂肪作用的综合酵素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8074A (zh) * 2017-06-08 2017-09-26 河北中佳本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药食同源液体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44630A (zh) * 2018-01-29 2018-07-06 斯汏克(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养血复合益生菌植物酵素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8619470A (zh) * 2018-05-23 2018-10-09 青岛康迈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酵素的制备方法和中药酵素及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3202A (zh) * 2021-05-21 2022-11-22 海南师范大学 一种牛大力复合酵素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抗氧剂的应用
CN113801813A (zh) * 2021-09-14 2021-12-17 育米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玫瑰花发酵的em菌及其应用工艺
CN113801813B (zh) * 2021-09-14 2024-02-27 育米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玫瑰花发酵的em菌及其应用工艺
CN115299515A (zh) * 2022-08-23 2022-11-08 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七茎叶发酵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440057A (zh) * 2023-06-16 2023-07-18 珠海远大美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复合植物发酵浓缩液的活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40057B (zh) * 2023-06-16 2023-09-12 珠海远大美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复合植物发酵浓缩液的活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7623A (zh) 一种利用发酵技术提高动植物原料中药酵素功效的方法
CN101623055A (zh) 一种羔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CN107568537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发酵含花青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0281A (zh) 一种有机黑果枸杞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68324B (zh) 一种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87564A (zh) 一种硒蛋白杂粮粉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8258A (zh) 一种怀孕母猪用合生素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85788B (zh) 一种人参枸杞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62483A (zh) 橘皮提取液、橘皮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06835A (zh) 利用微生物发酵巨菌草制备动物饲料的方法
CN108420064B (zh) 一种玫瑰花柿子复合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9527547A (zh) 一种乳酸菌发酵桑葚多糖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6974283A (zh) 罗汉果提取液、罗汉果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60072A (zh) 一种无酒味甜酒酿所用开胃型甜酒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2484A (zh) 薄荷提取液、薄荷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7833B (zh) 糜米低醇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05695236A (zh) 一种养生保健酒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CN106134765A (zh) 一种灵芝甜茶虫草菌丝体
CN107125763A (zh) 天麻植物提取液、发酵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1371A (zh) 桂皮植物提取液、发酵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1370A (zh) 山药植物提取液、发酵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6605A (zh) 蒲公英提取液、蒲公英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2928A (zh) 益智仁植物提取液、发酵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1511A (zh) 一种葡萄猪仔薯醋
CN106962485A (zh) 百合植物提取液、发酵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