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6264A - 缩短钩 - Google Patents

缩短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6264A
CN112166264A CN201980035512.2A CN201980035512A CN112166264A CN 112166264 A CN112166264 A CN 112166264A CN 201980035512 A CN201980035512 A CN 201980035512A CN 112166264 A CN112166264 A CN 112166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hain
lock lever
lock
ch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5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6264B (zh
Inventor
有贺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66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6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16G15/04Quickly-detachable 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links with rapid junction mean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kind of cha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5/00Chain couplings, Shackles; Chain joints; Chain links; Chain bus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7/00Hooks as integral parts of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缩短钩,能够使取下链节时的操作性良好;缩短钩(10)具备主体(20)和锁杆(60),主体(20)具有收纳另一条链(C2)的第一链节(C21)的链槽(30),锁杆(60)通过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限制第一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并且,在对抗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第一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锁杆(60)上设有:从转动支点朝着限制第二链节(C22)向脱落方向移动的位置而向链槽(30)侧突出的锁定片部(65)、相比转动支点向一条链(C1)被连接侧延伸的第一操作片部(62)以及向该被连接侧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二操作片部(63)。

Description

缩短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链彼此之间连接的缩短钩(shortening clutch)。
背景技术
例如,在将链彼此之间连接时,广泛使用被称为“缩短钩”的连接件,使用该缩短钩,对链彼此之间被连接后的链(以下称为“连接链”)的长度进行调整。作为这种缩短钩,存在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缩短钩。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具备以销(20)为中心转动的臂(19),该臂(19)前端的锁定片(16)阻止被收纳于链槽(pocket)中的链节脱落。另外,在从链槽中取下链节时,利用手指等使臂(19)的端面(23)向上方移动,由此一边抵抗弹簧(21)的作用力一边使臂(19)转动,从而阻止锁定片(16)与链节发生干扰。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锁定构件(33)以销(34)为中心转动,该锁定构件(33)的突出部(45)阻止被收纳于链槽中的链节脱落。另外,在从链槽中取下链节时,抓持锁定构件(33)的自由端(42),一边抵抗弹簧(37)的作用力一边使锁定构件(33)转动,从而阻止突出部(45)与链节发生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4151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DE202004002161U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当从链槽中取下链节时,利用一只手拿着主体并且将手指等按在端面(23)上,在该状态下,利用手指等使端面(23)以朝向上方的方式转动,从而一边抵抗弹簧(21)的作用力一边使臂(19)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此时,利用另一只手抓持被收纳于链槽中的链并拉拽链,以使被收纳于链槽中的链节脱落。因此,需要利用一只手进行主体的保持和一边抵抗弹簧(21)的作用力一边使臂(19)解除锁定的两个动作。因而,成为操作性非常差的状态。
尤其是,在负载量(可使用的最大负荷)较大的缩短钩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用于解除锁定的操作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中,当从链槽中取下链节时,利用一只手拿着主体并且利用手指等抓持锁定构件(33)的自由端(42)侧,一边抵抗弹簧(37)的作用力一边使锁定构件(33)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此时,也是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同样地,利用另一只手抓持被收纳于链槽中的链并拉拽链,以使被收纳于链槽中的链节脱落。因此,需要利用一只手进行主体的保持和一边抵抗弹簧(37)的作用力一边使锁定构件(33)解除锁定的两个动作。因而,成为操作性非常差的状态。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取下链节时的操作性良好的缩短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缩短钩,其用于将一条链和另一条链连接,该缩短钩具有如下特征。
该缩短钩具备主体和锁杆,该主体与一条链连接,并且具有收纳另一条链的第一链节的链槽,该锁杆利用具有施力构件的转动支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上,且通过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限制被收纳于链槽中的第一链节从该链槽中脱落,并且,在对抗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第一链节从链槽中脱落;锁杆上设有锁定片部、第一操作片部以及第二操作片部,锁定片部构成为:从转动支点朝着下述位置而向链槽侧突出,该位置是:在锁定状态下,对第二链节朝向从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该第二链节与被收纳于链槽中的第一链节相邻并连接,第一操作片部相比转动支点向一条链被连接侧延伸,第二操作片部相比转动支点向一条链被连接侧的相反侧延伸。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锁杆上设有从主体露出于外部侧的外露面,外露面在第一操作片部和第二操作片部上呈平面状地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第一链节进入至链槽的最深部的状态下,第二链节按压第二操作片部,从而使锁定片部以不与主体抵接的方式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在第一链节从链槽的最深部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以利用施力构件使锁定片部与主体抵接的方式,使锁杆进行转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另一条链上,相对于第二链节连接有与第一链节不同的第三链节,在主体中的链槽的周围设有鼓出部,通过该鼓出部与第三链节接触,阻止因为第二链节朝向第二操作片部移动而锁杆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在主体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在该一对支脚部之间设有横截部,在锁定片部上设有与横截部碰撞的转动限制面和当第二链节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与该第二链节碰撞的链抵接端部,在链抵接端部与第二链节以第一碰撞点发生了碰撞的锁定状态下,连接锁杆的旋转中心和第一碰撞点的虚拟线与第二链节的在第一碰撞点处的切线形成钝角。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锁杆上设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以随着朝向远离转动支点的一侧而向外露面侧的方式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主体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锁杆配置在存在于该一对支脚部之间的杆配置空间中,在一对支脚部上分别设有从各支脚部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陷部,在第二操作片部与锁定片部之间,设有在锁定状态下与一对支脚部上分别存在的凹陷部连通的保持凹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凹陷部中设有相对于一对支脚部的表面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相对于该表面的斜面倾斜角度,比锁定解除状态下的锁杆最为倾斜时的最大倾斜角度更为倾斜。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缩短钩,其用于将一条链和另一条链连接,该缩短钩具有如下特征。
该缩短钩具备主体、锁杆以及姿态维持机构,主体与一条链连接,并且具有收纳另一条链的第一链节的链槽,锁杆利用转动支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上,且通过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限制被收纳于链槽中的第一链节从该链槽中脱落,并且,在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第一链节从链槽中脱落,姿态维持机构安装于主体上,并且能够维持锁杆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姿态;锁杆上设有锁定片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锁定片部构成为:从转动支点朝着下述位置而向链槽侧突出,该位置是:在锁定状态下,对第二链节朝向脱落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该第二链节与被收纳于链槽中的第一链节在第一链节从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相反侧相邻并连接,第一位置设置于锁杆上,且在由姿态维持机构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维持锁杆的锁定状态,第二位置设置于锁杆上,且在由姿态维持机构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维持锁杆的锁定解除状态,并且该第二位置存在于与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使取下链节时的操作性良好的缩短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缩短钩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缩短钩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缩短钩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从后侧(Y2侧)观察的图2中所示缩短钩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剖面,且是表示在锁杆的锁定状态下链节收纳于链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7是将图6中所示锁定状态下的链槽及链抵接端部附近放大表示的图。
图8是涉及本实施方式,且是表示从链槽中拔出链节时的链节和锁杆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涉及本实施方式,且是表示通过链节和锁杆之间的接触而实施的力传递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剖面,且是表示在锁杆的锁定解除状态下链节收纳于链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锁杆最大限度倾斜时的第二操作片部的前面的倾斜角度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的缩短钩结构的侧视图,且是表示锁杆呈锁定状态(闭合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2中所示缩短钩中锁杆呈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缩短钩(shortening clutch)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XYZ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在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是指连接后述的一个支脚部27a和另一个支脚部27b的方向,X1侧是指图2中一个支脚部27a所处的一侧(右侧),X2侧是指与X1侧相反的另一个支脚部27b所处的一侧(左侧)。另外,Y方向是指各支脚部27a、27b的宽度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Y1侧是指在图2中从锁杆(lock lever)60侧观察时链槽(pocket)30所处的一侧(右上侧;前侧),Y2侧是指在图2中从链槽30侧观察时锁杆60所处的一侧(左下侧;后侧)。
另外,Z方向是指连接臂部21a和支脚部27a(或者臂部21b和支脚部27b)的长度方向,Z1侧是指从支脚部27a(或者支脚部27b)侧观察时臂部21a(或者臂部21b)所处的一侧(上侧),Z2侧是指从臂部21a(或者臂部21b)侧观察时支脚部27a(或者支脚部27b)所处的一侧(下侧)。需要说明的是,Z方向也对应于缩短钩10被吊挂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但该Z方向还包括自垂直方向改变了朝向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根据需要而使用对应于Z方向的缩短钩10被吊挂时的上下方向进行说明。该情况下,Z1侧对应于上侧,Z2侧对应于下侧。
<关于缩短钩1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缩短钩10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缩短钩1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缩短钩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10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从后侧(Y2侧)观察的图2中所示缩短钩10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省略了后述的连接销40、转动销50以及施力弹簧70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缩短钩10是用于将一条链(chain)C 1和另一条链C2连接的构件。在该连接中,例如选择存在于另一条链C2上的多个链节(chain link)中的适当的链节。然后,将所选择的链节(设为链节C21,对应于第一链节)收纳于后述的链槽30中,进一步地,利用后述的锁杆60阻止相对于被收纳在链槽30中的链节C21邻接于其下侧(Z2侧)的链节(设为链节C22,对应于第二链节)脱落。以下,对该缩短钩10结构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链节C22是在自链槽30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相反侧与链节C11相邻。
如图2~图4中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缩短钩10具备主体20、连接销40、转动销50、锁杆60以及施力弹簧70。主体20的材质为例如铁系材料之类的金属。
在该主体20的上方侧(Z1侧)设有一对臂部21a、21b,在一对臂部21a、21b上分别设有沿着一对臂部相对的方向(X方向)形成的支撑孔23。如后面所述,连接销40插入于各支撑孔23中。另外,在一对臂部21a、21b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销孔24,阻止连接销40从支撑孔23中脱落的防脱销(省略图示)插入于该销孔24中。
另外,一条链C1的链节C11位于一对臂部21a、21b之间的第一对置空间25中。连接销40插入于链节C11的环状孔中,该连接销40插入于各支撑孔23中,进一步地,将防脱销(省略图示)插入于销孔24中。由此,缩短钩10连接在一条链C1上。
另外,如上所述,由一对臂部21a、21b和第一对置空间25构成的部分是用于连接一条链C1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部分称为链连接部21。
另外,在主体20上设有一对支脚部27a、27b。一个支脚部27a与一个臂部21a相连续地设置,另一个支脚部27b与另一个臂部21b相连续地设置。另外,在一对臂部21a、21b的根部侧且一个支脚部27a与另一个支脚部27b之间设有横截部28,利用该横截部28,形成为将一个支脚部27a(一个臂部21a)与另一个支脚部27b(另一个臂部21b)呈一体地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各支脚部27a、27b的下方侧(Z2侧)设有朝向前侧(Y1侧)突出的鼓出部2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侧面观察鼓出部29时,该鼓出部29是从支脚部27a、27b呈大致三角状地突出。在该鼓出部29上设有链槽30。链槽30是从后述的第二对置空间32侧沿X方向凹陷形成的部分,链节C21收纳于该链槽30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中所示,链槽30以随着从下方侧(Z2侧)朝向上方侧(Z1侧)而从后侧(Y2侧)朝向前侧(Y1侧)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Y方向)倾斜。
在此,在各支脚部27a、27b上,分别设有相比支脚部27a、27b的后侧(Y2侧)的面(表面)更加朝向前侧(Y1侧)凹陷形成的凹陷部31。凹陷部31位于相比后述的插通孔34更加下侧(Z2侧)的位置处。另外,凹陷部31设置在相比后述的弯曲面67更加下侧(Z2侧)的位置处。棒状构件80(参照图11)位于该凹陷部31中,并且,该棒状构件80还位于后述的保持凹部66中。由此,能够保持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
另外,在凹陷部31中形成有倾斜面31a。关于该倾斜面31a的详细情况之后进行叙述。
另外,另一条链C2的链节C22位于横截部28的下侧(Z2侧)且一对支脚部27a、27b相对的第二对置空间32中。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链节C22与后述的锁定片部65发生干扰,由此,链节C22朝向图4中以箭头A所示脱落方向的移动被阻止。此时,链节C22在第二对置空间32中能够以链节C21为支点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在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链节C22与锁定片部65不发生干扰,从而能够朝向以箭头A所示的脱落方向移动。
另外,横截部28设置成相比一对支脚部27a、27b更加朝向前侧(Y1侧)凹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一对支脚部27a、27b的后侧(Y2侧)的面与横截部28的后侧(Y2侧)的面(后面28a)之间的上述凹陷部分作为杆配置空间33。该杆配置空间33是后述锁杆60的上侧(Z1侧)所处的部分。另外,后面28a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平面状,且该平面与XZ平面平行。
另外,在一对支脚部27a、27b上分别设有沿着一对支脚部相对的方向(X方向)形成的插通孔34。后述的转动销50插入于各插通孔34中。另外,利用未图示的防脱件,防止转动销50从插通孔34中脱落。
另外,被插入于支撑孔23的连接销40,是链节C11位于其外周侧,从而与一条链C1连接的部分。该连接销40是在如上所述被插入于链节C11的环状孔中的状态下,被插入于上述支撑孔23中。由此,缩短钩10被吊挂在一条链C1上。
另外,转动销50插入于上述插通孔34中。转动销50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后述锁杆60的部分。因此,转动销50还被插入于锁杆60的轴孔61(后述)。
接下来,对锁杆60进行说明。锁杆60通过以上述的转动销50为支点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阻止链节C22向脱落方向A移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链节C22向脱落方向A移动的锁定解除状态。轴孔61设置为沿该锁杆60的厚度方向(X方向)贯通锁杆60,并且,转动销50插入于该轴孔61中。需要说明的是,轴孔61对应于转动支点,但也可以构成为轴孔61和转动销50中的至少一者对应于转动支点。
如图2~图4中所示,在锁杆60中的相比轴孔61更为上侧(Z1侧)部分上,设有第一操作片部62。第一操作片部62是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被手指等朝向前侧(Y1侧)按压的部分。另外,在第一操作片部62中的上侧(Z1侧)的前侧(Y1侧)部分上,设有卡定面62a。卡定面62a在施力弹簧70的施力状态下被卡定于后面28a上,由此限制锁杆60在施力弹簧70的作用下转动。
另外,在锁杆60中的相比轴孔61更为下侧(Z2侧)部分上,设有第二操作片部63。在图2~图4所示结构中,第二操作片部63的长度设置成比第一操作片部62的长度长。由此,在使锁杆60转动时,能够增大第二操作片部63的朝向后侧(Y2侧)的突出量。但是,关于第二操作片部63的长度,也可以形成为与第一操作片部62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或者小于第一操作片部62的长度。另外,第二操作片部63设置成:在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相比一对支脚部27a、27b更加朝向后方侧(Y2侧)突出(参照图4、图8等)。
另外,如图4等中所示,第一操作片部62和第二操作片部63的后面64(Y2侧的面;对应于外露面)设置成平面状。在不对锁杆60进行操作时,在施力弹簧7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锁杆60位于收纳位置,通过如上所述使后面64在第一操作片部62侧和第二操作片部63侧设置成平面状,能够使锁杆60的后面64侧(Y2侧)部位的突出量减少。由此,能够防止锁杆60意外地转动。
另外,在图4等中,在第二操作片部63的下侧(Z2侧)且前侧(Y1侧)部分上,设有引导斜面63a。引导斜面63a设置成:相对于后面64,以随着朝向下侧(Z2侧)而朝向后面64的方式倾斜。通过设置该引导斜面63a,在如后面所述使棒状构件80位于保持凹部66(后述)时,能够容易地引导该棒状构件80的移动。
另外,在锁杆60上设有锁定片部65。锁定片部65设置成相比第一操作片部62和第二操作片部63更加朝向前侧(Y1侧)突出。在该锁定片部65上设有转动限制面65a和链抵接端部65b。转动限制面65a是与横截部28的下端面28b碰撞的部分。通过该碰撞,限制了下述情况:在链节C22向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时,链抵接端部65b随着链节C22的移动而试图转动(图4等中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在此,可以构成为:在锁定状态下,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抵接。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锁定状态下,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不抵接,而是链抵接端部65b和第二操作片部63的前端侧中的至少一者与链节C22抵接。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当链节C22沿着中心轴L1向下方侧(Z2侧)被拉拽时,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不抵接,而是第二操作片部63的引导斜面63a与链节C22抵接。
另外,链抵接端部65b设置在锁定片部65的下方侧(Z2侧)的端部上。链抵接端部65b是如下的部分: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当另一条链C2的链节C22欲朝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与该链节C22发生干扰的部分。在此,锁定状态下的链抵接端部65b与链槽30的位置关系,被设置为如图6和图7中所示。
图6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10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剖面,且是表示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链节C21收纳于链槽30中状态的图。图7是将图6中所示锁定状态下的链槽30和链抵接端部65b附近放大表示的图。如图6和图7中所示,链槽30的与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宽度是与链节C21(链节C22)截面的直径D1对应而设置。此处所述的“与直径D1对应”是指:能够不产生障碍地将链节C21插入链槽30或者从链槽30中拔出链节C21。因此,在链节C21插入于链槽30中的状态下,允许有少许游隙的状态。
该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的距离P1,设置成比链节C21的直径D1的一倍大但比其两倍小的大小。即,成立以下的算式(1)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距离P1是锁杆60呈锁定状态时的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的距离。
算式(1)D1<P1<2×D1
但是,鉴于锁杆60的安装误差、松动或尺寸公差、链槽30的尺寸公差、鼓出部29的尺寸公差、链C2的尺寸公差等,即使满足算式(1),也有可能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因此,优选满足以下的算式(2)。
算式(2)D1<P1<1.4×D1
而且,链抵接端部65b位于相比链槽30的底部侧即弯曲底部30b更加朝向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的位置处。因此,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当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时,在其下侧(Z2侧)相邻接的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发生碰撞。该状态下,即使链节C22欲进一步向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通过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之间的碰撞,锁杆60的转动也被限制。因此,阻止了链节C22朝向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
但是,当在外力的影响下链节C22从图6及图7中所示状态进一步移动时,链抵接端部65b与链节C22不再发生干扰,从而链节C22能够移动,伴随该移动,有可能导致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因此,为了可靠地防止在外力的影响下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需要在满足上述算式(2)的同时,满足后述的条件(3)、条件(4)以及条件(5)。以下,对这一点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如图8中所示,考虑用手等抓持链节C22并使该链节C22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移动的情况。当如此移动时,如图8中所示,链节C22与第二操作片部63的引导斜面63a发生碰撞(将该碰撞点设为“碰撞点A”)。在此,将与链节C22连接并且与被收纳在链槽30中的链节C21不同的链节设为链节C23(对应于第三链节)。在未被施加用手抓持等的外力的情况下,该链节C23位于相比链节C22更加垂下方向的下侧(Z2侧)的位置处。如图8中所示,该链节C23以碰撞点D与鼓出部29发生碰撞。
另外,在图8中,链节C21的下端侧(Z2侧)稍微离开链槽30的底部(最深部),因此,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以接点C(对应于第一碰撞点)进行接触。但是,当链节C21的下端侧(Z2侧)存在于链槽30的底部(最深部)时,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也可以不接触,该情况下,若使链节C22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移动,则引导斜面63a与链节C22以碰撞点A发生碰撞。
如上所述,通过链节C23与鼓出部29以碰撞点D发生碰撞,即使欲使链节C22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移动,也无法使链节C22进一步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侧移动。换言之,构成为如下:即使为了使锁杆60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形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将链节C22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按压,但因为碰撞点D处的碰撞,该按压也被阻止。此时,第二操作片部63不会相比与主体20的中心轴线L1平行的状态进一步朝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概括而言,成为以下的条件(3)。
条件(3):通过链节C23与鼓出部29发生碰撞,以碰撞点A与链节C22碰撞的第二操作片部63,不会相比与中心轴线L1平行的状态进一步朝向被链节C22按压的方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接下来,考虑使链节C22朝向图8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而非使链节C22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按压的情况。具体而言,用手等抓持链节C23,并以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垂直方向;Z方向)的中心轴线L1倾斜的方式,如图8中所示那样使链节C23与链节C22一同从垂下状态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即使在该情况下,在相比与中心轴线L1垂直的水平方向更靠跟前的倾斜角度处,链节C23与鼓出部29也以图8中的碰撞点D碰撞。因此,即使链节C22欲朝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以碰撞点D与鼓出部29碰撞的链节C23成为障碍,因此,链节C22也无法再进一步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换言之,鼓出部29的外周面的尺寸被设定成对链节C22的转动进行限制。另外,图8中所示的碰撞点D处的碰撞被设定为:即使使链节C22从垂下状态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也不会转动成链节C22的长度方向超过水平方向(不会从垂下状态转动超过90度的范围)。
概括而言,成为以下的条件(4)。
条件(4):通过链节C23与鼓出部29发生碰撞,链节C22不会从垂下状态转动超过90度的范围。
接下来,考虑在图8中所示状态下欲使链节C21朝向脱落方向A移动的情况。此时,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抵接,若使锁杆60朝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则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不会被解除。这是因为:当锁杆60朝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在该图8中所示的碰撞点B处,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发生碰撞,因此,阻止了锁杆60朝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
在此,由上述算式(2)明确可知,链抵接端部65b与链节C22发生碰撞。但是,若在该碰撞中锁杆60朝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则链节C21会从链槽30中脱落。因此,以下,对在链抵接端部65b与链节C22碰撞之后,即使使链节C21朝向脱落方向A移动,链节C21也不会从链槽30中脱落的条件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9中,将锁杆60的旋转中心设为旋转中心Q。另外,将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的接点(碰撞点)设为接点C,将连接该接点C和旋转中心Q的线设为虚拟线L2。
当处于图9中所示状态时,锁杆60从链节C22受到按压力F0,该按压力F0的方向为相对于从链抵接端部65b和链节C22所接触的接点C通过的切线L3垂直的方向。该按压力F0被分为:从接点C朝向锁杆60的旋转中心Q的分力F1、以及从接点C朝向与分力F1(虚拟线L2)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分力F2。
在此,在图9中所示状态下,按压力F0未相比虚拟线L2相对于中心轴线L1倾斜。此时,分力F2成为使锁杆60朝向箭头E方向(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的力。因此,当链节C21朝向脱落方向A移动、且伴随着该移动而链节C22朝向脱落方向A移动时,在分力F2的作用下,锁杆60朝向箭头E方向转动,在图8中B点所示位置处,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发生碰撞,从而锁杆60不再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实现了锁杆60的锁定状态,链节C22无法从内壁侧面30a和链抵接端部65b之间通过,链节C21朝向脱落方向A的移动也被阻止。如此,可靠地防止了链节C21从链槽30中脱落。
另外,在图9中,将虚拟线L2与切线L3之间的角度设为角度θ3。于是,如从图9明确可知,角度θ3为钝角。在此,当将角度θ3形成为直角时,成为切线L3相对于虚拟线L2垂直的状态,因此,按压力F0与分力F1一致,从而分力F2变为“0”。
在此,如上所述,按压力F0的方向是与切线L3垂直的方向,因此,当锁杆60的旋转中心Q存在于角度θ3变为锐角的位置上时,成为按压力F0相比虚拟线L2相对于中心轴线L1倾斜的状态。该情况下,与分力F1垂直的分力F2变为欲使锁杆60朝向与箭头E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力。因此,当角度θ3变为锐角时,在分力F2的作用下,锁杆60欲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从而链节C22能够容易地从内壁侧面30a与链抵接端部65b之间通过,由此链节C21也能够朝向脱落方向A移动。
概括而言,成为以下的条件(5)。
条件(5):
按压力F0未相比虚拟线L2相对于中心轴线L1更加倾斜。
或者,在转动限制面65a与下端面28b发生碰撞,进一步地链抵接端部65b与链节C22发生了碰撞的锁定状态下,虚拟线L2与接点C处的切线L3形成钝角,其中,该虚拟线L2是连接链节C22与链抵接端部65b的接点C和锁杆60的旋转中心Q的线。
另外,在处于图9中所示状态的情况下、以及链节C22垂下的情况下,引导斜面63a与链节C22以接点A进行接触。此时,如图8中所示,锁杆60倾斜成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1平行的线形成角度α。当该角度α变大时,图8中第一操作片部62侧会从主体20突出。因此,角度α为不那么大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角度α是接近“0”度的角度,但也可以为“0”度。
图10是表示将图2中所示缩短钩10以I-I线切断后状态的剖面,且是表示在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链节C21收纳于链槽30中状态的图。从该图10明确可知,在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的距离P1(参照图7)设置成比链节C21的直径D1的两倍大。因此,链节C21和链节C22能够容易地向脱落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二操作片部63与锁定片部65之间设有保持凹部66。具体而言,第二操作片部63前侧(Y1侧)的面即前面63b与锁定片部65的锁定状态下的下侧(Z2侧)的面即底面65c,形成为呈锐角。另外,在前面63b与底面65c的根部侧,设有与前面63b和底面65c呈平滑地连接的弯曲面67。而且,由前面63b、底面65c以及弯曲面67形成保持凹部66。
在此,如图10中所示,在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下,成为保持凹部66的弯曲面67露出于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够使棒状构件80位于该保持凹部66和凹陷部31中。由此,能够保持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
另外,上述凹陷部31下侧(Z2侧)的倾斜面31a相对于上下方向(Z方向)最为倾斜的部位的倾斜角度(斜面倾斜角度θ1)设置成:与第二操作片部63的前面63b最大限度倾斜时的相对于上下方向(Z方向)的最大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θ2)为同等程度的角度,或者,斜面倾斜角度θ1比倾斜角度θ2大。该情况示于图11中。图11是表示锁杆60最大限度倾斜时的第二操作片部63的前面63b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θ2)和倾斜面31a的倾斜角度(斜面倾斜角度θ1)的情况的图。
如图11中所示,锁杆60在后述施力弹簧7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欲以相对于上下方向(Z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小的方式进行转动。因此,当棒状构件80位于保持凹部66中时,若斜面倾斜角度θ1比倾斜角度θ2小,则由于施力弹簧70试图使锁杆60转动,因而将棒状构件80朝向下侧(Z2侧)排出方向的力发生作用。但是,在斜面倾斜角度θ1与倾斜角度θ2为相同程度的角度或者斜面倾斜角度θ1大于倾斜角度θ2的情况下,当施力弹簧70试图使锁杆60转动时,使棒状构件80朝向上侧(Z1侧)移动的方向的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棒状构件80位于保持凹部66中时,能够稳定地保持该棒状构件80。
另外,利用图3中所示那样的施力弹簧70(对应于施力构件)对锁杆60施加作用力。施力弹簧70为扭簧,其对锁杆60施加用于维持锁定状态的作用力。在图3所示结构中,施力弹簧70两端侧的卡定片部71与后面28a抵接,施力弹簧70的吊挂部72与第一操作片部62的前侧(Y1侧)抵接。但是,关于施力弹簧70,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板簧等的其他结构的构件。
<2.关于作用>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缩短钩10中,在将链节C21插入链槽30之前的状态下,锁杆60在施力弹簧7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将链节C21插入于链槽30中。于是,邻接于链节C21的链节C22与锁定片部65的任意部位发生碰撞,此时,以抵抗施力弹簧70的作用力而将锁杆60的锁定状态解除的方式使锁杆60转动。由此,链节C21被插入链槽30中。
另外,当链节C22位于相比链抵接端部65b更加下侧(Z2侧)位置处时,在施力弹簧70的作用下,锁杆60被朝向锁定状态转动。
另外,当从缩短钩10取下另一条链C2时,使用者将第一操作片部62朝向前侧(Y1侧)按压,或者,使手指等位于第二操作片部63的引导斜面63a或前面63b等上,然后使第二操作片部63朝向后侧(Y2侧)转动。当通过该转动,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的距离P1超过链节C21、C22的直径D1的两倍时,两个链节C21、C22能够从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穿过(通过)。该状态下,沿图10中箭头C所示方向拉拽主体20,并且,沿图10中箭头B所示方向拉拽另一条链C2。于是,链节C21、C22从链抵接端部65b与内壁侧面30a之间通过。由此,能够从缩短钩10上取下另一条链C2。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锁杆60上形成有第二操作片部63,能够进行如下的拉拽动作:使手指等位于引导斜面63a或前面63b等上,然后以朝向后侧(Y2侧)转动的方式拉拽第二操作片部63。该情况下,能够兼作使锁杆60朝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的动作和沿图10中箭头C所示方向拉拽主体20的动作,因此,能够利用一只手进行这些动作。
另外,关于上述另一条链C2的取下,也能够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即,使用者将第一操作片部62朝向前侧(Y1侧)按压,或者,使手指等位于第二操作片部63的引导斜面63a或前面63b等上,然后使第二操作片部63朝向后侧(Y2侧)转动。而且,在使锁杆60转动之后,使棒状构件80位于凹陷部31和保持凹部66中。此时,锁杆60在施力弹簧70的作用下,欲从锁定解除状态返回锁定状态(闭合状态),因此,棒状构件80处于被夹入锁杆60和凹陷部31之间的状态。因此,即使使用者的手离开棒状构件80,也能够维持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
此后与上述情况同样地进行,从而能够从缩短钩10上取下另一条链C2。
<3.关于效果>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缩短钩10是用于将一条链C1和另一条链C2连接的缩短钩10,该缩短钩10具备主体20,该主体20与一条链C1连接,并且具有收纳另一条链C2的链节C21(第一链节)的链槽30。另外,缩短钩10具备锁杆60,其中,该锁杆60利用轴孔61或转动销50(转动支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0上,且通过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限制被收纳于链槽30中的链节C21(第一链节)从链槽30中脱落,并且,在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链节C21(第一链节)从链槽30中脱落。另外,锁杆60上设有锁定片部65、第一操作片部62以及第二操作片部63,其中,该锁定片部65构成为:从轴孔61(转动支点)朝着下述位置而向链槽30侧突出,该位置是:在锁定状态下,对与被收纳于链槽30中的链节C21(第一链节)相邻而连接的链节C22(第二链节)朝向从链槽30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第一操作片部62相比轴孔61(转动支点)更向一条链C1被连接侧延伸,第二操作片部63相比轴孔61(转动支点)更向一条链C1被连接侧的相反侧延伸。
因此,通过进行将第一操作片部62向前侧(Y1侧)按压而使锁杆60转动的动作和以向后侧(Y2侧)拉拽的方式使第二操作片部63转动的动作,能够使锁杆60从锁定状态向锁定解除状态转动。因此,由于能够兼作使锁杆60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的动作和沿图10中箭头C所示方向拉拽主体20的动作,因此,能够利用一只手进行这些动作。因此,能够使从链槽30中取下链节C21、C22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杆60上设有从主体20露出于外部侧的后面64(外露面),该后面64(外露面)在第一操作片部62和第二操作片部63上呈平面状地设置。
因此,在锁杆60的锁定状态下,只要锁杆60不会因对锁杆60施加外力等而发生倾斜,便能够使锁杆60不会从主体20(一对支脚部27a、27b)的表面突出,或者,使锁杆60的后面侧(Y2侧)部位的突出量减少。由此,能够防止锁杆60受到外部的冲击等而意外地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链节C21(第一链节)进入至链槽30的最深部的状态下,链节C22(第二链节)按压第二操作片部63,从而使锁定片部65以不与主体20(下端面28b)抵接的方式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当链节C21(第一链节)从链槽30的最深部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以利用施力弹簧70(施力构件)使锁定片部65与主体20(下端面28b)抵接的方式,使锁杆60进行转动。
因此,即使链节C21(第一链节)从链槽30的最深部向脱落方向移动,在施力弹簧70(施力构件)的作用下,使锁定片部65与主体20(下端面28b)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链节C21(第一链节)从链槽30中脱落。
另外,在另一条链C2上,相对于链节C22(第二链节)连接有与链节C21(第一链节)不同的链节C23(第三链节)。另外,在主体20中的链槽30的周围设有鼓出部29,该鼓出部29与链节C23(第三链节)接触(对应于条件(3))。因此,能够阻止因为链节C22(第二链节)朝向第二操作片部63移动而锁杆60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
另外,在主体20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27a、27b,在该一对支脚部27a、27b之间设有横截部28。另外,在锁定片部65上设有与横截部28碰撞的转动限制面65a、和当链节C22(第二链节)向脱落方向A移动时与链节C22(第二链节)碰撞的链抵接端部65b。而且,在链抵接端部65b与链节C22(第二链节)以接点C(第一碰撞点)发生碰撞的锁定状态下,连接锁杆60的旋转中心Q和接点C(第一碰撞点)的虚拟线L2与链节C22(第二链节)的在接点C(第一碰撞点)处的切线L3所形成的角度θ3成为钝角。
因此,如根据图9所说明,即使锁杆60从链节C22(第二链节)受到按压力F0,该按压力F0中的与虚拟线L2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力F2,也成为使锁杆60朝向锁定状态(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够防止锁杆60朝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从而能够维持锁杆60的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杆60上设有引导斜面63a,该引导斜面63a以随着朝向远离轴孔61(转动支点)的一侧而朝向后面64(外露面)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当棒状构件80位于保持凹部66中时,能够容易地引导该棒状构件80的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20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27a、27b,锁杆60配置在存在于该一对支脚部27a、27b之间的杆配置空间33中。另外,在一对支脚部27a、27b上分别设有从该一对支脚部27a、27b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陷部31,在第二操作片部63与锁定片部65之间,设有锁定状态下与一对支脚部27a、27b上分别存在的凹陷部31连通的保持凹部66。
因此,通过使例如螺丝刀(driver)等的棒状构件80位于凹陷部31和保持凹部66两者中,能够保持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该情况下,即使在手指等离开锁杆60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锁定解除状态,因此,能够使从链槽30中取下链节C21、C22时的操作性更加良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陷部31中设有相对于一对支脚部27a、27b的表面倾斜的倾斜面31a,该倾斜面31a相对于支脚部27a、27b表面的斜面倾斜角度θ1,相比锁定解除状态下的锁杆60最为倾斜时的最大倾斜角度θ2更为倾斜。因此,当施力弹簧70欲使锁杆60转动时,使棒状构件80朝向上侧(Z1侧)移动的方向上的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棒状构件80位于保持凹部66中时,该棒状构件80不会脱落,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保持。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链节C21(链节C22)的截面为圆形。但是,链节C21(链节C22)的截面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为例如包含椭圆形在内的卵形(oval shape)。该情况下,“直径D1”可以为下述尺寸:在链节C21(链节C22)的截面中,链节C21与链节C22相邻时,链节C21(链节C22)可取尺寸中的任意一尺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的维持,是通过例如将棒状构件80插入保持凹部66和凹陷部31中而实现。但是,缩短钩也可以构成为:不需要棒状构件80,但也能够维持锁杆60的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图12和图13中示出这种结构的例子。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涉及的缩短钩10A结构的侧视图,且是表示锁杆60A呈锁定状态(闭合状态)的情况的图。图13是表示在图12所示缩短钩10A中锁杆60A呈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的情况的图。
如图12中所示,在主体20A上安装有具备施力弹簧91A的按压机构90A。需要说明的是,按压机构90A对应于姿态维持机构。按压机构90A是利用施力弹簧91A对锁杆60A施加作用力的机构,通过该按压机构90A的作用,能够维持锁杆60A的锁定状态(闭合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
在锁杆60A上,设有相对于后面64A倾斜的侧面、即解除用倾斜面68A(对应于第二位置)。通过由按压机构90A对该解除用倾斜面68A施加作用力,能够维持对应于第二操作片部63的操作片部63A以相对于主体20A倾斜的状态朝向外侧大幅突出这样的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此时,能够取出被收纳于链槽30A中的链节C21。如此,通过由按压机构90A对解除用倾斜面68A施加作用力,能够维持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因此,能够使从链槽30A中取下链节C21、C22时的操作性良好。另外,安装链C2时的操作性也变良好。
另外,对应于姿态维持机构的按压机构90A为利用施力弹簧91A施加作用力的机构。因此,虽为简易的结构,但能够维持锁定状态(闭合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这两种状态。
另外,锁杆60A具有操作片部63A,该操作片部63A构成为:在锁定状态下,相比转动支点更加朝向一条链被连接侧的相反侧延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操作片部63A朝向后侧(Y2侧)转动的操作,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锁定状态(闭合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打开状态)的切换。
另外,在锁杆60A上还设有:与后面64A垂直、或者以随着朝向前侧(Y1侧)而向下侧(Z2侧)的方式稍微倾斜的侧面、即锁定用抵接面69A(对应于第一位置)。而且,通过由按压机构90A(姿态维持机构)对锁定用抵接面69A(第一位置)施力,维持锁杆60A的锁定状态。因此,无法取出被收纳在链槽30A中的链节C21。
另外,在锁杆60A上还设有存在于与上述锁定用抵接面69A(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解除用倾斜面68A(第二位置)。通过由按压机构90A(姿态维持机构)对该解除用倾斜面68A(第二位置)施力,维持锁杆60A的锁定解除状态。因此,即使使用者的手离开锁杆60A,也能够维持锁杆60A的锁定解除状态,因此,能够使从链槽30A中取下链节C21、C22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结构中,为了维持锁定状态,按压机构90A对锁定用抵接面69A施加作用力。另外,为了维持锁定解除状态,按压机构90A对解除用倾斜面68A施加作用力。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来维持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例如,也可以利用磁力来维持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
(符号说明)
10、10A…缩短钩
20、20A…主体
21…链连接部
21a、21b…臂部
23…支撑孔
24…销孔
25…第一对置空间
27a、27b…支脚部
28…横截部
28a…后面
28b…下端面
29…鼓出部
30…链槽
30a…内壁侧面
30b…弯曲底部
31…凹陷部
31a…倾斜面
32…第二对置空间
33…杆配置空间
34…插通孔
40…连接销
50…转动销(对应于转动支点)
60、60A…锁杆
61…轴孔(对应于转动支点)
62…第一操作片部
62a…卡定面
63…第二操作片部
63A…操作片部
63a…引导斜面
63b…前面
64…后面(对应于外露面)
65…锁定片部
65a…转动限制面
65b…链抵接端部
65c…底面
66…保持凹部
67…湾曲面
68A…解除用倾斜面(对应于第二位置)
69A…锁定用抵接面(对应于第一位置)
70…施力弹簧(对应于施力构件)
71…卡定片部
72…吊挂部
80…棒状构件
90A…按压机构(对应于姿态维持机构)
C1、C2…链
C11…链节
C21…链节(对应于第一链节)
C22…链节(对应于第二链节)
C23…链节(对应于第三链节)
A…接点
B…碰撞点
C…接点(对应于第一碰撞点)
D…碰撞点

Claims (8)

1.一种缩短钩,其用于将一条链和另一条链连接,
所述缩短钩的特征在于,
所述缩短钩具备:
主体,其与所述一条链连接,并且具有收纳所述另一条链的第一链节的链槽,以及
锁杆,其利用具有施力构件的转动支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上,且通过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限制被收纳于所述链槽中的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中脱落,并且,在对抗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中脱落;
所述锁杆上设有:
锁定片部,其从所述转动支点朝着下述位置而向所述链槽侧突出,该位置是:在所述锁定状态下,对第二链节朝向从所述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该第二链节与被收纳于所述链槽中的所述第一链节在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相反侧相邻并连接,
第一操作片部,其相比所述转动支点向所述一条链被连接侧延伸,以及
第二操作片部,其相比所述转动支点向所述一条链被连接侧的相反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杆上设有从所述主体露出于外部侧的外露面,
所述外露面在所述第一操作片部和所述第二操作片部上呈平面状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链节进入至所述链槽的最深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链节按压所述第二操作片部,从而使所述锁定片部以不与所述主体抵接的方式进行转动,
在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的最深部向所述脱落方向移动时,以利用所述施力构件使所述锁定片部与所述主体抵接的方式,使所述锁杆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另一条链上,相对于所述第二链节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链节不同的第三链节,
在所述主体中的所述链槽的周围设有鼓出部,
通过所述鼓出部与所述第三链节接触,阻止因为所述第二链节朝向所述第二操作片部移动而所述锁杆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
在所述主体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在一对所述支脚部之间设有横截部,
在所述锁定片部上设有与所述横截部碰撞的转动限制面和当所述第二链节向脱落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二链节碰撞的链抵接端部,
在所述链抵接端部与所述第二链节以第一碰撞点发生了碰撞的锁定状态下,连接所述锁杆的旋转中心和所述第一碰撞点的虚拟线与所述第二链节的在所述第一碰撞点处的切线形成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杆上设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以随着朝向远离所述转动支点的一侧而向所述外露面侧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上设有相互对置的一对支脚部,所述锁杆配置在存在于一对所述支脚部之间的杆配置空间中,
在一对所述支脚部上,分别设有从各支脚部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陷部,
在所述第二操作片部与所述锁定片部之间设有保持凹部,该保持凹部在所述锁定状态下与一对所述支脚部上分别存在的所述凹陷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缩短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部中设有相对于一对所述支脚部的所述表面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表面的斜面倾斜角度,比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下的所述锁杆最为倾斜时的最大倾斜角度更为倾斜。
8.一种缩短钩,其用于将一条链和另一条链连接,
所述缩短钩的特征在于,
所述缩短钩具备:
主体,其与所述一条链连接,并且具有收纳所述另一条链的第一链节的链槽,
锁杆,其利用转动支点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上,且通过进行转动,能够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限制被收纳于所述链槽中的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中脱落,并且,在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中脱落,以及
姿态维持机构,其安装于所述主体上,并维持所述锁杆的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姿态;
所述锁杆上设有:
锁定片部,其从所述转动支点朝着下述位置而向所述链槽侧突出,该位置是:在所述锁定状态下,对第二链节朝向从所述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该第二链节与被收纳于所述链槽中的所述第一链节在所述第一链节从所述链槽脱落的脱落方向的相反侧相邻并连接,
第一位置,其设置于所述锁杆上,且在由所述姿态维持机构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维持所述锁杆的所述锁定状态,以及
第二位置,其设置于所述锁杆上,且在由所述姿态维持机构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维持所述锁杆的所述锁定解除状态,并且该第二位置存在于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CN201980035512.2A 2018-06-04 2019-02-06 缩短钩 Active CN112166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7103 2018-06-04
JP2018107103A JP6938429B2 (ja) 2018-06-04 2018-06-04 ショートニングクラッチ
PCT/JP2019/004250 WO2019234971A1 (ja) 2018-06-04 2019-02-06 ショートニング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6264A true CN112166264A (zh) 2021-01-01
CN112166264B CN112166264B (zh) 2023-01-24

Family

ID=68769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5512.2A Active CN112166264B (zh) 2018-06-04 2019-02-06 缩短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7246B2 (zh)
EP (1) EP3805602A4 (zh)
JP (1) JP6938429B2 (zh)
CN (1) CN112166264B (zh)
TW (1) TWI705206B (zh)
WO (1) WO201923497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8766A (en) * 1958-06-04 1961-04-11 Charles L Arnett Safety hook
JPS5322945A (en) * 1976-08-13 1978-03-02 Youjirou Yamagishi Safety hook
US4151708A (en) * 1977-03-18 1979-05-01 Smetz Reinhold G E Chain-shortening claw
DE4115341A1 (de) * 1991-05-10 1992-11-12 Thiele Gmbh & Co Kg Verkuerzungsklaue fuer rundgliederkettenstraenge
DE10222818B3 (de) * 2002-05-21 2004-01-08 Thiele Gmbh & Co. Kg Verkürzungsklaue
DE202004002161U1 (de) * 2004-02-13 2004-04-08 Thiele Gmbh & Co. Kg Verkürzungsklaue
CN101400921A (zh) * 2006-03-06 2009-04-01 埃米尼锻造有限公司 具有链长度缩减装置的吊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9994A (ja) 1997-02-07 1998-08-18 Fujitani Chain Kogyo Kk チェーンジョイント
JP5322945B2 (ja) 2007-11-06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超音波診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8766A (en) * 1958-06-04 1961-04-11 Charles L Arnett Safety hook
JPS5322945A (en) * 1976-08-13 1978-03-02 Youjirou Yamagishi Safety hook
US4151708A (en) * 1977-03-18 1979-05-01 Smetz Reinhold G E Chain-shortening claw
DE4115341A1 (de) * 1991-05-10 1992-11-12 Thiele Gmbh & Co Kg Verkuerzungsklaue fuer rundgliederkettenstraenge
DE10222818B3 (de) * 2002-05-21 2004-01-08 Thiele Gmbh & Co. Kg Verkürzungsklaue
DE202004002161U1 (de) * 2004-02-13 2004-04-08 Thiele Gmbh & Co. Kg Verkürzungsklaue
CN101400921A (zh) * 2006-03-06 2009-04-01 埃米尼锻造有限公司 具有链长度缩减装置的吊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5602A1 (en) 2021-04-14
US11927246B2 (en) 2024-03-12
JP6938429B2 (ja) 2021-09-22
US20210231195A1 (en) 2021-07-29
JP2019211000A (ja) 2019-12-12
CN112166264B (zh) 2023-01-24
EP3805602A4 (en) 2022-03-09
TW202004051A (zh) 2020-01-16
TWI705206B (zh) 2020-09-21
WO2019234971A1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264A (en) Safety hook
EP0109163B1 (en) Locking snap hook
EP1842995A1 (en) Side lock assembly for storage bin
JP2007237766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CN110087841B (zh) 折叠式锯
JP2005029151A (ja) 第1の要素を第2の要素にロック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ロックシステムを備えたシート
JP2009067104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547192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のストッパ構造
CN112166264B (zh) 缩短钩
JP4751728B2 (ja) ロック装置
JP2002249019A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ためのクロージャ
JP674428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ショルダアジャスタ装置
JP4839732B2 (ja) 車両のフード構造
JP6505924B1 (ja) 遊技機
JP490173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5449210A (en) Latch assembly
JP5800201B2 (ja)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JP7343259B2 (ja) フックラッチ外れ止め機構およびフック
JP2006123508A (ja) 綴じ具、ファイル
JPH0592687A (ja) バインダー綴具のロツク装置
JP5087809B2 (ja)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JPH03222904A (ja) バツクル装置
JP3763362B2 (ja) 家具における抽斗のロック装置
JP2022186074A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2021037921A (ja) チルトキャブのステーロッ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