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027B -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027B
CN112152027B CN202010580788.3A CN202010580788A CN112152027B CN 112152027 B CN112152027 B CN 112152027B CN 202010580788 A CN202010580788 A CN 202010580788A CN 112152027 B CN112152027 B CN 112152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terminal
electrical
port
terminal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07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027A (zh
Inventor
M.G.普赖斯
M.S.格利克
C.L.费尔普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Corp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6Connection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has projections which bite into or engage the other connecting pa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9Shield structure with plural ports for distinct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5Elbo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01R13/052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co-operating with socket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10)包括壳体(12),该壳体具有相对于彼此成直角的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端子绝缘体(26)设置在第一端子端口(18)内,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端子绝缘体(42)设置在第二电端口(20)内。壳体是一体式构造,在壳体内在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第二电端子端口(20)之间存在开口(62)。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之间的电气机械连接是在壳体内通过所述第一电端子(14)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中轴向移动成与所述第二电端子(16)接触而原位实现的,同时所述第二电端子(16)布置在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中。

Description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常,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用于高功率传输应用中,以在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地取向的端子之间提供电连接。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特别配置成具有减小的尺寸并且以抗振动的方式在这种高功率传输应用中提供高度可靠且坚固的连接的直角电接头。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使用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特别是直角电接头,其配置成在彼此成直角或90度取向的端子之间提供电连接。在这种常规的直角电接头中,接头的两个电端子在连接器壳体的外部以直角附接到彼此,然后将组合的端子引入壳体中,从而形成直角接头。由于将电端子在壳体的外部组合在一起,因此这种常规的直角接头中的壳体的尺寸设置成可容纳直角附接的端子在壳体内的插入和定位。结果,壳体最终是相对较大的以容纳90度附接的端子。另外,利用外部预组装端子的这种常规直角电接头经常需要使用多件式壳体以适应尺寸限制。这种多件式壳体的使用要求壳体的不同件被正确地组装然后被密封,这增加了成本并且降低了可靠性。
直角接头通常留给空间受限的最终应用(例如,在无法使用带有传统的轴向相对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中)。因此,这样的常规直角接头的相对较大的尺寸可能无法提供所需的空间节省程度以满足某些空间受限的最终连接器应用的需求。尽管可以通过某些常规方法来减小这种常规直角电接头的尺寸,但是与这种尺寸减小相关的成本将很高,从而使得该部件昂贵并且在商业上是不期望的。
此外,这种传统的直角接头的构造(利用在安装附接的端子期间或之后插入到壳体中的绝缘材料和外部预先附接的电端子)不能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证,以保证电端子的各部分与连接器壳体的相邻部分充分电绝缘(例如,以消除当在经受高水平的振动的高功率传输应用中使用时发生短路的可能性),出于安全原因和确保连接器的期望的有效使用寿命的目的,这尤其重要。
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其构造成与传统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相比减小了包装尺寸,从而增加了可能的最终应用的灵活性和范围。还期望这样的成角度的电连接器构造成具有壳体,该壳体避免了与传统的多件式壳体的组装和密封相关的成本和可靠性问题。还期望这种成角度的电连接器被构造成确保端子和连接器壳体之间的绝缘保护程度得到改善,并且在端子之间提供牢固的连接,从而在高功率传输最终应用中与传统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相比确保提高的耐振动性并且确保有效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通过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解决了该问题,该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的壳体。在一个示例中,壳体是一件式构造。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端口与第二电端子端口取向成大约90度。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与壳体成一体。第一电端子设置在第一电端子端口内,并且第一电绝缘体插置于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一电端子之间。第二电端子布置在第二电端子端口内,并且第二电绝缘体插置于第二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是圆形引脚端子,第二电端子是扁平端子。在一个示例中,壳体第一电端子端口和壳体第二电端子端口由壳体壁隔开,壳体壁中具有在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之间延伸的通道。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各自包括从相应的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向外延伸的轴向端。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每个包括附接特征部,该附接特征部被配置为彼此互补,以在被布置在壳体内时彼此附接并进行电气机械连接。在一个示例中,一个附接特征部可以是第一电端子或第二电端子中的一个的轴向端,而另一个附接特征部可以是第一电端子或第二电端子中的另一个中的开口,该开口被配置为接受轴向端在其中的放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包括轴向端,该轴向端延伸穿过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之间的通道以到达第二电端子,并且与第二端子进行电气机械连接。在一个示例中,在壳体内通过一个电端子在其相应的电端子端口内轴向运动成与设置在相应的电端子内的另一个电端子接触,而原位进行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之间的电气机械连接。
一种用于形成一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形成第一电端子和绝缘体组件以及第二电端子和绝缘体组件,并将第一电端子和绝缘体组件以及第二电端子和绝缘体组件插入相应的第一电端子端口和第二电端子端口中。第一电端子或第二电端子中的一个在其相应的电端子端口内移位,以在壳体内与第一电端子或第二电端子中的另一个原位形成电气机械连接。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正面透视图,其具有示出内部部件的横截面部分;
图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图1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背面透视图;
图3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处于未组装状态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布置在其中的连接的电端子;
图5是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中使用的示例电端子附接配置的透视图;和
图6是根据各种实施例在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中使用的另一示例电端子附接配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然而,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概念。
通常将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配置为用作直角电接头,以在高功率传输应用中提供电连接。在示例中,这样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分别呈圆形引脚端子和扁平端子的形式。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在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相对于彼此以大约直角或大约90度取向。直角接头和端子经过特殊设计,以在端子被布置在壳体中的同时容纳端子彼此之间的电气和机械附接,从而减小了直角接头连接器的整体包装尺寸。此外,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被配置为包括绝缘构件,绝缘构件已经被特别开发以确保端子与壳体完全绝缘,并且确保端子在壳体内对准以利于与外部连接器的准确连接点。与传统的直角接头相比,以这种方式配置的直角接头连接器提供了减小的封装尺寸,同时在高功率传输服务中显示出对高振动的增强抵抗度。
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成角度的电接头10,其包括壳体12,该壳体12配置成在其中容纳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的附接和放置。在该示例中,示出的壳体包括一对第一端子端口18,该一对第一端子端口18从壳体向外延伸,并且每个第一端子端口18在其中容纳第一电端子14。壳体包括一对第二端子端口20,该一对第二端子端口20从相应的第一端子端口18以大约直角或大约90度延伸,并且每个第二端子端口20容纳布置在其中的第二电端子16。尽管示出了壳体12,其包括一对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但是应当理解,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包括单个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的壳体,也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这取决于特定的最终应用。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12由结构上刚性的材料形成,该材料可以是导电的(例如,金属等)或可以是不导电的(例如,塑料或聚合材料等)。在一个示例中,壳体由金属材料形成。取决于特定的壳体配置和/或用于形成壳体的材料,壳体可以通过模制工艺、机加工工艺或其他工艺形成。在一个示例中,壳体由铝模制而成。在一个示例中,壳体是一件式整体构造,从而避免了组装和密封单独的部分或部件以形成壳体的需要,这提供了提高的可靠性和成本节省。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2包括结构性连接构件22,该结构性连接构件22在一对第一端子端口18和一对第二端子端口20之间侧向延伸并与之连接。在一个示例中,连接构件22为板状元件的形式,其与壳体12以及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成为一体。连接构件22与垂直于连接构件22取向的壳体基座24连接并从其竖直向上延伸。壳体基座24为板元件的形式,该板元件围绕该对第二端子端口20周向延伸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像连接构件22一样,基座24与一对第二端子端口20成一体并且与壳体成一体。在一个示例中,基座24包括孔26,该孔26布置成穿过基座,并且定位在每个从该基座向外延伸的附接凸耳27处。在该示例中,附接凸耳位于壳体基座24的四个角部中的每个角部处,并且孔26有助于将连接器壳体安装至外部物体或表面。
参照图1,在一示例中,壳体的第一端子端口18每个被配置成具有柱形壁28,该柱形壁从连接构件22轴向向外延伸一距离。在一个示例中,柱形壁延伸的轴向距离大于第一电端子14的连接部分32的轴向端30,以保护第一电端子14的轴向端30不意外接触外部物体。在一个示例中,柱形壁28具有内直径34,该内直径的尺寸设置成在其中容纳与同心地围绕第一电端子14设置的第一电端子绝缘元件或绝缘体36组合的第一电端子14在其中的放置。在一个示例中,柱形壁的内直径34的尺寸被设置为在内直径34和第一电端子绝缘体36之间提供具有足够径向尺寸的开放环形空间38,以在其中容纳外部连接器特征(未示出)的放置(例如,当与第一电端子14进行电连接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14以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形或柱形引脚端子的形式提供。在一个示例中,引脚端子沿着连接部分32可具有约8mm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引脚端子由诸如金属和金属合金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在特定示例中,由铜合金制成。然而,应当理解,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旨在与第一电端子14一起使用,该第一电端子14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特定的最终用途而与具体描述和示出的不同。在第一电端子14不是引脚端子的示例中,第一端子端口18的配置可以变化以适应这种第一电端子14的配置,该变化意图在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例如,不是以引脚形端子的形式配置,而是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中所使用的第一电端子14可以以插座端子等的形式配置,并且配置为在连接器壳体内原位提供与第二电端子16的附接,并且这样的替代构造旨在落入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的第二端子端口20每个具有内腔40,该内腔40被配置为将第二电端子16与围绕第二电端子16设置的第二绝缘元件或绝缘体42一起容纳在其中。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电端子16为扁平端子的形式,其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包括相对的长边44和相对的短边46。第二电端子16可以由用于形成第一电端子14的相同类型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在示例中由铜形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子端口内腔40被配置为具有第一部分48,该第一部分48从壳体基座24竖直向外延伸一距离,并且具有由相对的腔壁部分50和52所限定的宽度(如图2所示),该宽度足以将第二电端子16的短边尺寸与第二绝缘体42一起容纳在其中。相对的腔壁部分50和52在一端与连接构件22连接并从其水平延伸一深度,并在相对端与第二端子端口的背侧壁54连接(如图2所示)。
第二端子端口内腔40包括第二部分56,第二部分56从第一部分48竖直延伸离开并且形成腔的封闭端58。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部分56是柱形的,其直径与第一部分的相对壁部分50和52的直径匹配。内腔的第二部分56从一端的连接构件22水平地延伸到相对端的背侧壁。第二端子端口20包括穿过壳体基座24布置的开口端60,以容纳第二电端子16到内腔40中的放置。在一个示例中,内腔40具有的长度被设置为在其中容纳第二电端子16的期望的部分纵向尺寸的放置。在一个示例中,期望将第二电端子16的总长度的至少25%、大约30%至75%、以及大约40%至60%容纳在第二端子端口内腔40内。
如在图1中最佳示出的,连接构件22在第一端子端口18和第二端子端口20之间形成壁。在一个示例中,通道或开口62被设置为穿过连接构件22,该通道或开口62提供了第一端子端口与第二端子端口之间的通路。在一个示例中,开口62的尺寸被设置成容纳穿过其的第一电端子14的一部分和第一绝缘体36的一部分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放置,以便与壳体内的第二电端子16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36的外围端64可以设置在开口中,并且可选地可以延伸穿过该开口并与第二绝缘体42的相邻部分连接。在一个示例中,在将第一电端子14的轴向端66放置成与第二电端子16机械和电气连接之前,轴向端66延伸超过第一绝缘体36并穿过第二绝缘体42的一部分。如上文所指出且在下文中更好地描述,如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在壳体内相对于彼此成直角地原位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壳体具有紧凑的尺寸和相对较低的轮廓。
图3示出了处于未组装状态的示例性成角度的电接头100。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将第一电端子14与壳体12外部的相应的第一绝缘体36组合来组装接头。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36由诸如塑料或聚合物材料等的非导电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由聚氯乙烯制成。通常,第一绝缘体36被配置为将第一电端子14与壳体电矩圆,并且将第一电端子14的位置固定为在第一端子端口18内同轴对准。此外,期望第一绝缘体被构造成保护轴向延伸到第一端子端口中的第一电端子14的连接部分,并且还便于第一电端子14与外部连接器(未示出)的接触元件的接合。
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36包括主体102,该主体102具有轴向穿过其中的中央开口104,该中央开口的尺寸设置成容纳第一电端子14的一部分在其中的放置。第一绝缘体包括壁部分106,该壁部分从主体102轴向向外延伸并进入第一端子端口18。第一绝缘体壁部分106的尺寸设置成沿着布置在第一端子端口18中的第一电端子14的长度延伸。壁部分106保护第一电端子14的连接部分32免于与外部元件的意外接触,并且当接合在第一端子端口内以与第一电端子14连接时,壁部分106促进与外部端子连接器的接触元件的附接。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是一件式构造,并且第一电端子14通过压制工艺等在壳体的外部与第一绝缘体结合,以形成第一端子和第一绝缘体组件。参考图4,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体36的中心开口104被配置为具有从轴向端110延伸了部分轴向长度的直径扩大部分108,并且第一电端子14被配置为具有与轴向端66相邻的直径扩大部分11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14通过轴向端110插入绝缘体中,并且第一电端子14的直径扩大部分112在开口直径扩大部分108内的配准用于限制第一电端子14相对于第一绝缘体的进一步的轴向位移,以指示完全插入。
替代地,第一绝缘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形成,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在插入到壳体中之前围绕第一电端子14组合。更进一步地,第一绝缘体可以被配置用于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子端口内,然后第一电端子14可以被插入到第一绝缘体中。所有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在本文公开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
参照图3,通过将第二电端子16与壳体12外部的相应的第二绝缘体42组合以形成第二端子和第二绝缘体组件,来组装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绝缘体42可以由以上针对第一绝缘体公开的相同类型的材料形成。通常,第二绝缘体42被配置为将第二电端子16与壳体电隔离,并提供第二电端子16在第二端子端口内的放置位置,以在两个电端子都设置在壳体中的同时促进与第一电端子14的连接和附接。
参照图1和图4,在一示例中,第二绝缘体42包括主体114,该主体具有开口116,开口116从主体的一端118延伸了部分距离以进入由封闭端120限定的主体中。开口116的尺寸适于容纳第二电端子16的部分长度在其中的放置。第二绝缘体还包括穿过主体的前侧表面124设置的孔122,其中孔122延伸到开口116并且垂直于开口116。参考图4,当第二电端子16设置在第二绝缘体开口116内时,孔122的放置位置与第二电端子16中的附接特征部126对准,并且通过孔122暴露该附接特征部以用于由第一电端子14的附接特征部128接合。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绝缘体是一件式构造,并且第二电端子16通过压制工艺等在壳体的外部与第二绝缘体结合。替代地,第二绝缘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形成,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在插入到壳体中之前围绕第二电端子16组合。更进一步地,第二绝缘体可以被配置用于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子端口内,然后第二电端子16可以被插入到第二绝缘体中。所有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在本文公开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
此外,尽管已经以然后将与相应的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组合的预成型元件的形式描述了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第一和/或第二绝缘体可以通过包覆模制工艺来提供,其中所需的非导电材料与相应的电端子组合,并且该材料在电端子上模制成所需的形式,以将如此形成的电端子和绝缘体组件插入到壳体中。此外,在壳体由塑料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电端子绝缘体可以被制成壳体本身的一部分(例如,绝缘体可以与壳体成一体),并且可以不被构造为与之组合的单独的元件。应当理解,这样的替代实施例在如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
参照图1和图4,在示例中,第二绝缘体42可包括围绕孔122同轴地定位的凹入圆形部分130,该凹入圆形部分130构造成在其中容纳第一绝缘体的轴向端部110(如图4中最佳所示),其作用是在第一电端子14和连接构件开口62之间提供额外的绝缘度,并且可以帮助第一电端子14与第二电端子16对准和接合。应当理解的是,这种凹入部分130是可选的,并且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平坦的表面部分,当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都被放置在壳体中时,平坦的表面部分彼此抵接,或者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可以具有其它形式的配合表面特征部,其促进在壳体内将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相邻部分结合或对准在一起。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将组合的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绝缘体通过压制技术等首先接合并完全插入到壳体的第二端子端口中来组装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接下来,组合的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绝缘体与壳体的第一端子端口接合并安装到其中。参考图4,当将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绝缘体36安装到第一端子端口18中时,第一电端子14的轴向端部66从第一绝缘体向外延伸并突出穿过第二绝缘体的孔122。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66包括附接特征部128,该附接特征部128接合第二电端子16的附接特征部126,从而在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每个被布置在壳体内(即在壳体内原位)的同时,在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之间形成牢固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66包括第一部分132,该第一部分从该端轴向延伸一长度并形成附接特征部128。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的尺寸设置成装配在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内,该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以细长的柱形开口134的形式提供,该细长的柱形开口134定位成与第二电端子的端136相邻。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延伸到第二直径扩大部分138,第二直径扩大部分138用于限制第一部分132插入细长柱形开口134中的总深度。
图5示出了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以及示例性的相应附接特征部128和126。在该示例中,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被处理为具有滚花表面特征部。在该示例中,第二电端子的细长柱形开口134被配置为具有光滑的内直径表面。在将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插入第二电端子的细长柱形开口134中时,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的滚花表面特征部作用为与细长柱形开口134形成牢固的机械互锁配合,从而在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之间形成牢固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
图6示出了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以及示例性的相应附接特征部128和126。在该示例中,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并且第二电端子的细长柱形开口134被构造成具有沿着内直径表面的滚花表面特征部。在将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的第一部分132插入第二电端子的细长柱形开口134中时,细长柱形开口的滚花表面特征部作用为与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的第一部分形成牢固的机械互锁配合,从而在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之间形成牢固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
尽管已经公开并示出了具有某些互补的附接特征部的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但是应当理解,能够在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中的每一个设置在壳体中的同时执行提供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之间的牢固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的功能的附接特征部的其他类型和/或配置意图在本文所述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范围内。例如,虽然已经公开了使用细长的柱形开口作为第二电端子16的附接特征部,但是第二电端子16可以构造成具有比所示的更大的厚度,从而提供与第一电端子的轴向端66等同的附接表面积。
而且,尽管已经公开了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的形式为插入第二电端子的呈开口形式的附接特征部中的轴向端,替代地,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可以设置为开口的形式,该开口接受第二电端子的从其延伸的呈引脚或其他突出元件的形式的附接特征部,以便在它们布置在壳体中的同时在它们之间原位形成期望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
如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一个特征是能够将第一电端子14和第二电端子16以直角彼此连接在一起的能力,同时电端子均布置在连接器壳体内,从而使得能够使用小尺寸的壳体且使得所得到的接头连接器扩展空间受限的最终应用的灵活性和范围。这种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其他特征是,在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之间提供了牢固的机械附接和电气连接,并改善了电端子和壳体之间的绝缘性,从而提高了对高振动环境的抵抗力,并利于在高功率传输应用中使用。这种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又一特征是使用一体式壳体,与需要适当组装和密封用于形成多件式壳体的不同零件的多件式壳体相比,一体式壳体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可靠性。
前述描述和附图示出了如本文所公开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然而,这样的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以上讨论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因此,上述实施例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那些实施例进行变型而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成角度的接头连接器的范围。
例如,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描述中叙述的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所呈现的顺序。此外,任何功能或步骤都可以外包给一个或多个第三方或由一个或多个第三方执行。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进行修改、增加或省略。例如,系统和设备的部件可以被集成或分离。此外,本文公开的系统和装置的操作可以由更多、更少或其他部件执行,并且所描述的方法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其他步骤。另外,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步骤。如本文档中所使用的,“每个”是指集合的每个成员或集合的子集的每个成员。此外,对单数的任何引用都包括多个实施例,并且对一个以上的部件的引用可以包括单个实施例。尽管本文已经列举了特定的优点,但是各个实施例可以包括所列举的优点中的一些、零个或全部。
在本文的详细描述中,对“在一个示例中”、“各种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示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每个实施例未必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而且,这样的短语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当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可以认为结合无论明确描述与否的其他实施例来影响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阅读了说明书之后,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如何在替代实施例中实现本公开。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提供电连接的成角度的接头(10),包括:
壳体(12),包括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第二电端子端口(2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沿与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的不同的方向取向;
第一电端子(14),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内,其中第一电绝缘体(36)插置于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所述第一电端子(14)之间,所述第一电绝缘体包括壁部分和端部,所述壁部分从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的开口端附近延伸,并且其尺寸设置成在所述第一电端子和所述第一电绝缘体的相对表面之间提供开放环形空间,其中所述开放环形空间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外部连接器特征,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电端子直接接触并且插在所述第一电端子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电端子与所述壳体电绝缘;和
第二电端子(16),布置在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内,其中第二电绝缘体(42)插置于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每个均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向外延伸的轴向端,且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每个均包括附接特征部,所述附接特征部被配置为彼此互补,从而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2)内时彼此进行电气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的接头(1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被取向为与所述第二电端子(16)分开大约90度,且其中所述壳体(12)为一体式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的接头(10),其中,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8)或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中的一个包括开口,以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端子(14)或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另一个的轴向柱的形式的附接特征部的放置,从而在它们之间提供电气机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角度的接头(10),其中,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8)或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中的一个包括表面特征部,当所述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8)和所述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结合在一起时,所述表面特征部用于在它们之间提供电气机械连接。
5.一种直角电接头连接器(10),包括:
壳体(12),包括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第二电端子端口(2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定位成与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成大约90度;
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绝缘体(36)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内,其中所述第一电绝缘体(36)包括壁部分和端部,其中所述壁部分与所述壳体分离、插置于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所述第一电端子(14)之间并邻近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的开口端轴向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壁部分形成第一开放环形空间和第二开放环形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开放环形空间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和邻近所述开口端的所述壁部分的相对表面之间径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开放环形空间在所述第一电端子和邻近所述开口端的所述壁部分的相对表面之间径向延伸;和
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绝缘体(42)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内,其中所述第二电绝缘体(42)插置于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中的附接特征部(128),其中第二电端子(16)包括附接特征部(126),并且其中第一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8)和第二电端子的附接特征部(126)在所述壳体(12)内原位机械地附接且电气地连接,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固定的电气机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绝缘体(36)组件通过机械过盈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中,其中所述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绝缘体(42)组件通过机械过盈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之间的电气机械连接是通过所述第一电端子(14)在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中轴向移位成与布置在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中的所述第二电端子(16)接触而实现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角电接头连接器(10),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14)或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一个的附接特征部包括开口,所述第一电端子(14)或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另一个的附接特征部包括轴向端,所述轴向端与所述开口接合并附接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电气机械连接。
9.一种用于制作直角接头(10)的方法,包括:
通过使第一电绝缘体(36)围绕第一电端子(14)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来形成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绝缘体(36)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绝缘体包括沿所述第一电端子的长度从其轴向延伸的壁结构,其中开放环形空间在所述壁结构和所述第一电端子之间径向延伸,所述第一电绝缘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端子直接接触的端部;
通过使第二电绝缘体(42)围绕第二电端子(16)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来形成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绝缘体(42)组件;
将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绝缘体(36)组件插入壳体(12)的第一电端子端口(18)中,并将所述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绝缘体(42)组件插入壳体(12)的第二电端子端口(20)中,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18)和所述第二电端子端口(20)在所述壳体内取向成彼此成大约90度,其中,所述开放环形空间从邻近所述第一电端子端口的开口端向内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绝缘体的邻近所述端部的一部分插在所述第一电端子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电端子与所述壳体电绝缘;和
使所述第一电端子(14)或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一个在其相应的第一电端子端口(18)或第二电端子端口(20)内移动,以在所述壳体(12)中与所述第一电端子(14)或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另一个形成固定的电气机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第一电绝缘体(36)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端子(16)和第二电绝缘体(42)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包括:分别将所述第一电端子(14)和所述第二电端子(16)中的一者或两者插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绝缘体(36)和所述第二电绝缘体(42)内的空腔中。
CN202010580788.3A 2019-06-26 2020-06-23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Active CN1121520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53,968 2019-06-26
US16/453,968 US10854999B1 (en) 2019-06-26 2019-06-26 Angled electrical header connecto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027A CN112152027A (zh) 2020-12-29
CN112152027B true CN112152027B (zh) 2024-05-28

Family

ID=7113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0788.3A Active CN112152027B (zh) 2019-06-26 2020-06-23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4999B1 (zh)
EP (1) EP3758156B1 (zh)
CN (1) CN112152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7353B2 (en) * 2020-08-21 2023-07-11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CN113394613B (zh) * 2021-06-23 2022-03-15 堡联电气系统(无锡)有限公司 现场可接线式连接器
CN114268002B (zh) * 2021-12-28 2024-05-24 江苏沃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角弯母线接头的防进水封堵工艺
DE102023101945A1 (de) * 2022-02-03 2023-08-03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zumindest einem Sicherungssplint
CN114944562B (zh) * 2022-06-24 2023-06-23 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电模组及线端连接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061A (zh) * 1999-12-23 2001-06-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274363Y (zh) * 2008-03-31 2009-07-15 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1417866Y (zh) * 2009-05-04 2010-03-03 苏州中兴联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免焊接射频连接器
CN201498717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2369638A (zh) * 2009-03-30 2012-03-07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具有内部屏蔽布置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3078211A (zh) * 2013-02-17 2013-05-01 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直角式电连接器
CN10388762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4230513U (zh) * 2014-10-13 2015-03-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微电机连接器和具有该微电机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105098435A (zh) * 2014-05-13 2015-11-25 李尔公司 具有端子接口的电连接器
CN105470699A (zh) * 2015-05-09 2016-04-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6972330A (zh) * 2017-04-10 2017-07-21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耐高电压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
JP2018045793A (ja) * 2016-09-12 2018-03-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9103668A (zh) * 2018-08-29 2018-12-28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连接器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9565129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泰连公司 电力连接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10810U1 (zh) * 1992-08-12 1992-10-15 Siemens Ag, 8000 Muenchen, De
US6679728B1 (en) * 2002-12-27 2004-01-20 Insert Enterprise Co., Ltd. Mini BNC connector
US6860761B2 (en) * 2003-01-13 2005-03-01 Andrew Corporation Right angle coaxial connector
TWM499687U (zh) * 2014-07-28 2015-04-21 Riidea Inc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DE102014119044A1 (de) * 2014-12-18 2016-06-2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teckverbinder
CN205724167U (zh) * 2016-05-06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987978B (zh) * 2017-06-02 2021-08-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446950B2 (en) * 2017-06-26 2019-10-15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forming a shielded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an electrical terminal formed by sai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061A (zh) * 1999-12-23 2001-06-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274363Y (zh) * 2008-03-31 2009-07-15 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102369638A (zh) * 2009-03-30 2012-03-07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具有内部屏蔽布置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417866Y (zh) * 2009-05-04 2010-03-03 苏州中兴联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免焊接射频连接器
CN201498717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388762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3078211A (zh) * 2013-02-17 2013-05-01 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直角式电连接器
CN105098435A (zh) * 2014-05-13 2015-11-25 李尔公司 具有端子接口的电连接器
CN204230513U (zh) * 2014-10-13 2015-03-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微电机连接器和具有该微电机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105470699A (zh) * 2015-05-09 2016-04-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565129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泰连公司 电力连接器系统
JP2018045793A (ja) * 2016-09-12 2018-03-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6972330A (zh) * 2017-04-10 2017-07-21 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耐高电压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
CN109103668A (zh) * 2018-08-29 2018-12-28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连接器结构及安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具高电流载容量的小型连接器满足可靠电源需求;Magnus Henzler;;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71108(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8156B1 (en) 2022-11-09
CN112152027A (zh) 2020-12-29
US10854999B1 (en) 2020-12-01
EP3758156A1 (en)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2027B (zh) 成角度的电接头连接器
KR101659298B1 (ko) 내부 쉴딩 배열을 가진 동축 커넥터 및 이를 조립하는 방법
US638691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icro co-axial conductors
US825174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avity sealing plug
CN110088983B (zh) 连接器端子及组装该连接器端子的方法
US11024984B2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US776669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US7056148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ion, especially for connecting an outer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US7070440B1 (en) Coaxial cable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US11239610B2 (en) Electrical plug with specific earthing of outer parts
KR20170123618A (ko) 변곡 플러그 커넥터의 조립 방법
CN103633527B (zh) 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KR102259901B1 (ko) 압축기 구동 장치용 밀봉 어레인지먼트 및 압축기 구동 장치
CN111834774A (zh) 连接器、阻抗改善件、连接组件、改善连接器阻抗的方法
CN109524826B (zh) 模块用连接器
EP3113293A1 (en)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US6217356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arc arresting region
US20030186585A1 (en) Heavy duty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351733B2 (ja) 相補形の相手側プラグコネクタに接続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コネクタ
US20210194165A1 (en) Flexible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interchangeable interface
CN111864479A (zh) 高压连接器
US20230253720A1 (en) Single pair ethernet connection system
KR102657454B1 (ko) 수직형 커넥터
US20230198187A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117199883A (zh) 法兰连接件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