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6483A - 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6483A
CN112146483A CN201910579090.7A CN201910579090A CN112146483A CN 112146483 A CN112146483 A CN 112146483A CN 201910579090 A CN201910579090 A CN 201910579090A CN 112146483 A CN112146483 A CN 112146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ipe
stainless steel
heat exchanger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0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6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F28F19/06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of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2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steel or ferrous alloys
    • F28F21/083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steel or ferrous alloys from stainless st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固定连接,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第一板孔与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管壁部位于管内腔的外围;第一板孔与管内腔连通;管壁部与第一边板固定连接;管壁部包括不锈钢管部以及与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不锈钢管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针对不锈钢管部位于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本发明有利于铝质板式换热器与系统铜管可靠连接,且有利于铝质板式换热器厚度降低。

Description

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以及接管等结构,其各结构主要材质为铝,铝质板式换热器因其质轻、性价比高的特点被运用在例如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制冷系统中,但是制冷系统中是以铜管为主要连接管件,因此铝质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对于铝质板式换热器产品而言,发明人所了解的一种方案是需要在铝质板式换热器自身铝接管的基础上焊接增加一截铜接管,便于制冷系统的厂商进行铜管和铜管之间的焊接安装,但是上述方式在板式换热器端因铜铝焊接存在铜铝电化学腐蚀的风险,并且使得板式换热器接管长度变长,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厚度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改进,有利于板式换热器与制冷系统中的铜管可靠连接,且有利于板式换热器产品厚度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所述管壁部位于所述管内腔的外围;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管内腔连通;所述管壁部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
所述管壁部包括不锈钢管部以及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所述不锈钢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针对所述不锈钢管部位于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所述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
由于板式换热器的管壁部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不锈钢管部和铜覆盖层,针对不锈钢管部位于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这样,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铜覆盖层与制冷系统中铜管可以实现铜铜焊接,有利于实现较好的焊接强度以及简化焊接工艺,铜覆盖层沿不锈钢管部位于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的表面区域分布,铜覆盖层与换热器本体不易产生铜铝金属电化学腐蚀问题,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可靠性,并且铜覆盖层比附加一截铜接管有利于降低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的管壁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采用加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的板式换热器一种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采用加强铝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采用翻边结构的一种剖面结构放大图;
图6B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采用翻边结构的另一种剖面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坡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导流斜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采用三金属接管的一种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的接管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和接管件11,换热器本体10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换热芯体101和第一边板102,换热芯体101和第一边板102之间可以以钎焊方式固定。换热器本体10还可以包括与换热芯体101焊接固定的第二边板,第二边板与第一边板102位于换热芯体101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边板102和第二边板能够将流体保持在换热芯体内。换热芯体101形成有供流体流通的流道,流体流道可以包括制冷剂的流道以及载冷剂的流道,制冷剂和载冷剂在各自流道内与对方通过间壁换热实现热量交换或者流体流道可以仅包括制冷剂的流道,如经济器类换热产品,制冷剂通过温差实现自身和自身之间的热量交换。换热芯体101由多张层叠设置的板片构成,各板片的角孔位置可以组成孔道,板片和板片之间可以构成板间流通通道,孔道和板间流通通道均属于整个流道的一部分,第一边板102包括第一板孔104,第一板孔104与换热芯体101内的流道连通,第一板孔104可以与孔道同轴设置或者偏心设置。接管件11包括管内腔111和管壁部112,在垂直接管件11的轴向方向,管壁部112位于管内腔111的外围,接管件11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弯管。管壁部112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第一板孔104与管内腔111连通,管壁部1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
换热器本体10可以为铝材质,换热新品101通过层叠设置的铝板片构成,第一边板102页可以为铝材质,第一边板102也可以为不锈钢材质。
管壁部112与第一边板102的连接固定方式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式是接管件11一端伸入第一板孔104,且在第一板孔104处,管壁部112的外壁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管壁部112的外径可以略小于第一边板102的第一板孔104的直径,方便接管件11伸入第一板孔104,焊接方式可以为钎焊,接管件11和换热器本体10之间连接主要基于接管件11和第一边板102之间焊接实现固定。
如图2所示,管壁部112包括不锈钢管部113和与不锈钢管部113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coating)114。不锈钢管部1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针对不锈钢管部113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一侧的部分,铜覆盖层114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113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该表面区域可以包括该部分不锈钢管部113的内侧面、外侧面以及不锈钢管部113的顶部端面。
示例的,铜覆盖层114位于管内腔111与不锈钢管部113之间,不锈钢管部113覆盖铜覆盖层114远离管内腔111的外侧面,铜覆盖层114覆盖不锈钢管部113靠近管内腔111的内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或者铜覆盖层114位于不锈钢管部113远离管内腔111的外侧,且铜覆盖层114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不锈钢管部113覆盖铜覆盖层114靠近管内腔111的内侧面,在不锈钢管部113的外侧面,铜覆盖层114覆盖不锈钢管部113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的至少部分区域。或者,铜覆盖层114覆盖不锈钢管部113的顶部端面以及靠近管内腔111的内侧面。
在图2中示意铜覆盖层114位于不锈钢管部113朝向管内腔111的一侧,不锈钢管部113朝向管内腔111的表面至少部分区域被铜覆盖层114覆盖。实际中板式换热器的接管部分与系统中的铜管连接多为系统的铜管内插入板式换热器的接管。
在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系统中的铜接管与接管件11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在焊接过程中,铜覆盖层和系统中的铜接管作为同种金属,焊接方便可靠,铜覆盖层114可以作为焊料,不锈钢管部113做为基材实现通过铜覆盖层114将不锈钢管部113与系统铜管的管壁进行焊接。
相对于第一边板102,不锈钢管部113远离第一边板102的一端高于或者大致等高于所述铜覆盖层114远离铝质第一边板102的一端,从而使得整个板式换热器的厚度基本由不锈钢管部113的高度决定,相比于在板式换热器自身铝接管的基础上附加一截铜管,并且在铜铝连接位置加装塑料胶套或者塑料套管的方式,节省了加装塑料胶套或者塑料套管的工艺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有利于降低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厚度。相比与板式换热器采用不锈钢接管,并且在不锈钢接管的基础上增加一截铜管,即不锈钢管与一截铜管焊接,本发明同样有利于降低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厚度。
可选的,铜覆盖层114位于不锈钢管部113靠近管内腔111的一侧。铜覆盖层114自不锈钢管部113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向不锈钢管部113靠近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延伸。该铜覆盖层与不锈钢管部113之间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包括在不锈钢管部113上焊接铜覆盖层、在不锈钢管部113上电镀铜覆盖层、采用铸造方式将铜覆盖层与不锈钢管部113进行复合加工、采用冶金和轧制的方式将铜覆盖层压合到不锈钢管部113上、或采用胶粘结的方式粘接铜覆盖层和不锈钢管部113,或者上述几种方式中的多种的结合等等。
例如采用离心铸造法,将固体不锈钢接管和液体铜金属在离心条件下复合成型,通过冶金一离心铸造一热处理等工艺,不锈钢材料和铜材料通过结合位置处逐渐变化的过渡层而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大大提高耐磨性能和连接强度,铜覆盖层的厚度可以为0.5mm~2mm。不锈钢管部113与铜覆盖层114可以组成双金属复合接管。
不锈钢管部113与第一边板102进行焊接时,由于不锈钢与铝之间为不同材质的金属,相对于同种金属而言,如铝和铝进行焊接,其焊接工艺相对复杂,且焊接方式以及焊接强度会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加强板12,加强板12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加强板12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侧面焊接固定。加强板12包括第二板孔121,第二板孔121的位置与第一板孔104的位置以及孔道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二板孔121处,不锈钢管部113的外壁与加强板12焊接固定。加强板12与第一边板102之间的接触面较大,焊接相对牢固,加强板12可以增强铝质板式换热器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不锈钢管部113和铜覆盖层114组成的双金属接管可以插入第二板孔121,通过胀管方式与加强板12实现配合,进而配合焊接工艺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管壁部112一方面在第一板孔104处与铝质第一边板102焊接,另一方面在第二板孔121处与加强板12焊接,实现管壁部112较大的焊接面积,提高管壁部112的固定强度。
加强板12的数量可以单个、两个或者四个,进一步的,加强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板12沿板式换热器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加强板12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加强板12包括两个第二板孔121,每个第二板孔121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104、孔道103同轴,加强板12的厚度为1mm~3mm,具体的,加强板12的厚度可以按照板片角孔的尺寸和设计,以及第一板孔占据整个第一边板102的尺寸比例进行调节。
相对于图3中的加强板12而言,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图5所示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加强铝块13,加强铝块13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且加强铝块13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侧面焊接固定,加强铝块13包括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的位置与第一板孔104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一通孔131处,不锈钢管部113的外壁与加强铝块13焊接固定。在接管件11的轴向方向上,加强铝块13的高度占接管件11高度的1/4~1/2。
加强铝块13的数量可以单个、两个或者四个以及更多,加强铝块13可以为一整块铝板并沿第一边板102的端面布置,在该一整块铝板上可以包括四个第一通孔131,每个第一通孔13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104的位置相对应;也可以类似于图3中的加强板12,加强铝块13的数量也为两个,并沿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加强铝块13包括有两个第一通孔131,每个第一通孔13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104的位置相对应;或者如图5中,加强铝块13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加强铝块13包括一个第一通孔131,并且每个加强铝块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104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131与第一板孔104同轴。加强铝块13自身也可以为台阶状或者梯形,并且在垂直于接管件11的轴向方向所在平面,加强铝块13的投影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加强铝块13的材质为铝,其与同样为铝质的第一边板102之间焊接时,同种金属焊接相对工艺简单,连接强度较好,可以增加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同时,铝的材质相对于不锈钢较轻,有利于板式换热器轻型化,减轻板式换热器的重量,同时,加强铝块13在接管件11的轴向方向上与不锈钢管部113有较多的接触面,从而可以在加固接管件11轴向方向的焊接强度。
相比图3、图4、图5中所示的板式换热器,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图6A、图6B所示的板式换热器,不锈钢管部113靠近换热芯体101的一端的周沿向外翻折形成翻边1121。如图6A,第一边板102靠近换热芯体101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台阶105。在接管件11的轴向方向,配合台阶105位于第一板孔104的外围,翻边1121能够伸入配合台阶105处形成的缺口,。在缺口位置处,接管件11还可以通过翻边1121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翻边1121可以加大接管件11与第一边板102之间的焊接接触面积,增强焊接强度。同时管壁部112与第一边板102之间通过贯穿的连接结构有利于改善在板式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导致接管脱焊的问题。如图6B,翻边1121也可以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焊接,翻边1121可以加大接管件11与第一边板102之间的焊接接触面积,增强焊接强度。
相比图3、图5、图6A、图6B中所示的板式换热器,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图9所示的板式换热器,管壁部112还包括铝覆盖层210,铝覆盖层210与不锈钢管部113连接为一体,铝覆盖层210位于不锈钢管部113远离管内腔111的外侧,铝覆盖层210覆盖不锈钢管部113位于第一板孔104的至少部分区域。接管件11一端伸入第一板孔104,在第一板孔104处,管壁部112通过铝覆盖层210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
铜覆盖层114和铝覆盖层210可以同时位于不锈钢管部113的远离管内腔111的外侧面,铜覆盖层114比铝覆盖层210远离换热芯体101,且铜覆盖层114和铝覆盖层210之间可以间隔设置。
当然,铜覆盖层114和铝覆盖层210也可以位于不锈钢管部113的内外两侧,其中一种方式是,铜覆盖层114位于不锈钢管部113靠近管内腔111的一侧,铝覆盖层210位于不锈钢管部113远离管内腔111一侧,铜覆盖层自不锈钢管部113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向不锈钢管部113靠近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延伸,铝覆盖层自不锈钢管部113靠近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向不锈钢管部113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端延伸。
铜覆盖层可以基于不锈钢管部113的靠近管内腔111的一侧进行全部覆盖,也可以部分覆盖,例如可以在后续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系统中的铜接管与接管件11连接的区域进行覆盖。相应的,铝覆盖层可以基于不锈钢管部113的远离管内腔111的一侧进行全部覆盖,也可以部分覆盖,例如可以在接管件11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的区域进行覆盖。这样,有利于节省金属覆盖层的材料以及简化金属覆盖层的涂覆工艺。其中,铝覆盖层可以采用两种材料,一种是与板片基材相同的材料,如牌号3003的铝材。另外一种是与板片复合层(焊料)相同的材料,如牌号4343或4045等铝材。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结合板式换热器结构和板片、边板等的结构及复合层厚度确定。
由位于最外层的铝覆盖层210、中间层的不锈钢管部113和最内层的铜覆盖层114可以组成铝-不锈钢-铜的复合三金属管,该种三金属管最外层的铝覆盖层与铝质的第一边板102为同类材料,其焊接工艺简单,有利于避免电化学腐蚀隐患,同时,中间层的不锈钢有着较高强度不容易出现脆化,三金属接管的内层为铜覆盖层,其与制冷系统中的铜管为相同材质,可以实现铜与铜材料的焊接,简化工艺且降低成本。铝覆盖层、铜覆盖层与不锈钢管部113之间的连接工艺与前述双金属接管类似,例如可以采用离心铸造法,将固体不锈钢接管和液体铜金属以及液体铝金属在离心条件下复合成型,通过冶金一离心铸造一热处理等工艺,不锈钢材料和铜材料以及铝材料通过结合位置处逐渐变化的过渡层而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大大提高耐磨性能和连接强度。
如图7所示,管壁部11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端的周沿向外翻折形成坡口115,参考图7中角度a示意,坡口115的坡面相对于接管件11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30°~35°,接管件11的轴向在图7中大致为竖直方向。在与制冷系统中的铜管进行焊接时,接管件11与铜管之间会有一定的焊接间隙,而坡口115的结构有助于焊接过程中焊接熔深的形成,便于焊料填充。
如图8所示,管壁部112靠近管内腔111的一侧形成有导流斜面116,导流斜面116自管壁部11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端朝向管内腔111的方向倾斜,参考图8中角度b示意,导流斜面116相对于接管件11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7°~15°,接管件11的轴向在图7中大致为竖直方向。导流斜面116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焊接缝隙,另一方面,对焊料有一个向下的流动引导。
如图10所示,不锈钢管部113包括长度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配合部117、连接部119和第二配合部118,第一配合部117比第二配合部118远离第一边板102,连接部119连接第一配合部117和第二配合部118,第一配合部117的内径大于第二配合部118的内径,使得连接部119相比第一配合部117的内壁向管内腔111凸起。铜覆盖层114自第一配合部117远离第二配合部118的一端延伸至连接部119。也就是说,对不锈钢管部113而言,可以针对系统中的铜管插入不锈钢管部113的有效接触面和有效接触长度部分镀铜,满足实际意义上的铜-铜焊接,有利于节省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连接部119相比第一配合部117的内壁向管内腔111凸起,连接部119能够对铜覆盖层114以及系统的铜管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板式换热器与系统的铜管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第一配合部117的深度占不锈钢管部113总深度的2/3~3/4较佳,相应的,如果采用三金属接管,铝覆盖层210自第二配合部118远离第一配合部117的一端延伸至连接部119。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和接管件11,换热器本体10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换热芯体101和第一边板102,第一边板102包括第一板孔104,第一板孔104与换热芯体101的流道连通。接管件11包括管内腔111和管壁部112。管壁部112位于管内腔111的外围。管壁部112与第一边板102固定连接。第一板孔104与管内腔111连通。管壁部1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一种方式如接管件11一端伸入第一板孔104,在第一板孔104处,管壁部112的外壁与第一边板102焊接固定。
管壁部112包括铜铝过渡管部113’和与铜铝过渡管部113’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114’。铜铝过渡管部1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铜铝过渡管部113’的材质可以包括不锈钢、不锈铁、碳钢、钛、镁、锆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铜铝过渡管部113’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一侧的部分,铜覆盖层114’覆盖该部分铜铝过渡管部113’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
针对管壁部112位于第一边板102远离换热芯体101的一侧的部分,铜铝过渡管部113’靠近管内腔111的内表面或者远离管内腔111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被铜涂层114’覆盖。具体的,铜覆盖层114’位于管内腔112与铜铝过渡管部113’之间,铜覆盖层114’覆盖铜铝过渡管部113’靠近管内腔112的内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或者,铜覆盖层114’位于铜铝过渡管部113’远离管内腔112的外侧,铜覆盖层114’覆盖铜铝过渡管部113’远离管内腔112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
铜铝过渡管部113’为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能的金属管件,铜铝过渡管部113’的材质不易与铜以及铝材质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铜铝过渡管部113’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不锈铁、碳钢、钛、镁、锆或者上述任意金属组合而成的合金。
铜覆盖层114’可以在铜铝过渡管部113’朝向管内腔111的表面均匀的延伸,在板式换热器接入制冷系统时,板式换热器可以通过铜覆盖层114’与系统的铜管焊接,其焊接工艺简单,且焊接强度较好。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板式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所述管壁部位于所述管内腔的外围;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管内腔连通;所述管壁部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
所述管壁部包括不锈钢管部以及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所述不锈钢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针对不锈钢管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所述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不锈钢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板孔,在所述第一板孔处,所述不锈钢管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边板焊接固定;
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二板孔,所述第二板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板孔的位置相对,在所述第二板孔处,所述不锈钢管部的外壁与所述加强板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板式换热器长度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板孔,每个第二板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板孔同轴,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1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部靠近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的周沿向外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焊接;
或者,所述第一边板靠近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台阶,所述配合台阶位于所述第一板孔的外围,所述翻边能够伸入所述配合台阶处形成的缺口;且在所述缺口位置,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边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板孔;所述管壁部还包括铝覆盖层,所述铝覆盖层与所述不锈钢管部连接为一体;所述铝覆盖层位于所述不锈钢管部远离所述管内腔的外侧面,且所述铝覆盖层覆盖所述不锈钢管部位于所述第一板孔的至少部分区域,在所述第一板孔处,所述管壁部通过所述铝覆盖层与所述第一边板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覆盖层位于所述不锈钢管部靠近所述管内腔的一侧,且所述铜覆盖层自所述不锈钢管部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向所述不锈钢管部靠近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部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的周沿向外翻折形成坡口,所述坡口的坡面相对于所述接管件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30°~3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部靠近所述管内腔的一侧形成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自所述管壁部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端朝向所述管内腔方向倾斜,所述导流斜面相对于所述接管件的轴向倾斜的角度为7°~15°。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部包括轴向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配合部、连接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比所述第二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一边板,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内径,使得所述连接部相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壁向所述管内腔凸起;所述铜覆盖层自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
10.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接管件,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换热芯体和第一边板,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板孔,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接管件包括管内腔和管壁部;所述管壁部位于所述管内腔的外围;所述第一板孔与所述管内腔连通;所述管壁部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管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一侧;
所述管壁部包括铜铝过渡管部和与所述铜铝过渡管部连接为一体的铜覆盖层;所述铜铝过渡管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换热芯体的一侧;所述铜铝过渡管部的材质包括不锈钢、不锈铁、碳钢、钛、镁、锆中的一种或多种;针对所述铜铝过渡管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板远离所述换热芯体一侧的部分,所述铜覆盖层覆盖该部分铜铝过渡管部的至少部分表面区域。
CN201910579090.7A 2019-06-28 2019-06-28 板式换热器 Pending CN112146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090.7A CN112146483A (zh) 2019-06-28 2019-06-28 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090.7A CN112146483A (zh) 2019-06-28 2019-06-28 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483A true CN112146483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9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090.7A Pending CN112146483A (zh) 2019-06-28 2019-06-28 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64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6170A (zh) * 2023-02-27 2023-04-28 四川禧上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翅片式换热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3548A (ja) * 2003-01-21 2004-08-12 Daihen Corp アルミニウムと鉄鋼の接合方法
CN1669714A (zh) * 2005-05-16 2005-09-21 凌星中 一种不锈钢复合钢管的焊接方法
JP2006088174A (ja) * 2004-09-21 2006-04-06 Kobe Steel Ltd 異材接合方法
CN101416017A (zh) * 2006-04-04 2009-04-22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最外层热交换器板外侧设有加强板的板式热交换器
CN101579777A (zh) * 2009-06-12 2009-11-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在钢表面预置a1涂层实现铝-钢焊接的方法
CN201402072Y (zh) * 2009-03-27 2010-02-10 黄晓峰 一种使用钢铜复合连接件的换热器
CN202372046U (zh) * 2011-11-17 2012-08-08 威海友邦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CN204806943U (zh) * 2015-07-09 2015-11-2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06166640A (zh) * 2016-08-18 2016-11-30 上海闵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钢和铝合金的焊接工艺
CN206450113U (zh) * 2016-12-29 2017-08-2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CN206555592U (zh) * 2017-01-19 2017-10-13 新昌县七星街道高欣机械厂 一种复合连接管
CN107971624A (zh) * 2017-11-22 2018-05-0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钢板和铝板的t型连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3548A (ja) * 2003-01-21 2004-08-12 Daihen Corp アルミニウムと鉄鋼の接合方法
JP2006088174A (ja) * 2004-09-21 2006-04-06 Kobe Steel Ltd 異材接合方法
CN1669714A (zh) * 2005-05-16 2005-09-21 凌星中 一种不锈钢复合钢管的焊接方法
CN101416017A (zh) * 2006-04-04 2009-04-22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最外层热交换器板外侧设有加强板的板式热交换器
CN201402072Y (zh) * 2009-03-27 2010-02-10 黄晓峰 一种使用钢铜复合连接件的换热器
CN101579777A (zh) * 2009-06-12 2009-11-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在钢表面预置a1涂层实现铝-钢焊接的方法
CN202372046U (zh) * 2011-11-17 2012-08-08 威海友邦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CN204806943U (zh) * 2015-07-09 2015-11-2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N106166640A (zh) * 2016-08-18 2016-11-30 上海闵轩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钢和铝合金的焊接工艺
CN206450113U (zh) * 2016-12-29 2017-08-2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CN206555592U (zh) * 2017-01-19 2017-10-13 新昌县七星街道高欣机械厂 一种复合连接管
CN107971624A (zh) * 2017-11-22 2018-05-0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钢板和铝板的t型连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6170A (zh) * 2023-02-27 2023-04-28 四川禧上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翅片式换热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16026170B (zh) * 2023-02-27 2023-06-09 四川禧上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翅片式换热装置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81506U (zh) 一种四通换向阀接管、四通换向阀及冷媒循环系统
US7044205B2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US7131293B2 (en) Dryer integrated condenser of a refrigerat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A2617566A1 (en) Heat exchanger system
EP1172623A2 (en) Heat exchanger and fluid pipe therefor
WO2011156700A2 (en)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suitable for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70160868A1 (en) Brazing method and brazed structure
US5105540A (en) Tube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tube
CN112146483A (zh) 板式换热器
CN217058040U (zh) 管路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6590536B2 (ja) 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US20050155748A1 (en) Concentric tube heat exchanger end seal therefor
CA2883915A1 (en) Brazed fitting assembly
JP2012137251A (ja) 多管式熱交換器
CN216845766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KR101422074B1 (ko) 열교환용 인아웃렛 파이프의 고정구조
CN213067252U (zh) 配管组件和空调器
CN21060233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热泵热水器系统
CN215063003U (zh) 集气管组件
CN218096711U (zh) 管路装置及具有该管路装置的制冷系统
US4982784A (en)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tube
CN214148432U (zh) 一种收集器及其收集盘
CN213515241U (zh) 管路结构和空调器
CN220134868U (zh) 矩形管衬管连接结构及制冷组件
CN216205608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