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848B -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848B
CN112136848B CN201910564485.XA CN201910564485A CN112136848B CN 112136848 B CN112136848 B CN 112136848B CN 201910564485 A CN201910564485 A CN 201910564485A CN 112136848 B CN112136848 B CN 112136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ead
extrusion
die
assembly
eccentri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44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848A (zh
Inventor
王旭宁
支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644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6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6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11/00Other machines for forming the dough into its final shape before cooking or baking
    • A21C11/16Extruding machines
    • A21C11/20Extruding machines with 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挤压组件,机座内设有电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和模头,其中,所述挤压筒前端设有第一偏心部,且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模头支架设有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模头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安装配合,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能够有效避免挤压筒和模头组件之间发生相对移位,从而使得形成的物料运输通道同心度好,在挤压筒内二次揉和,挤出的面条或面片更加筋道有弹力。

Description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食机的制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家用面食机一般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并由电机驱动的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和搅拌器,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和设置于挤面筒内的螺杆,挤面筒头端设有模头组件,这样能够实现自动搅拌和面和挤压出面功能,满足用户的的基本自动制面需求,但现有面食机在挤压出面的过程中,物料随螺杆从挤面筒向模头方向运行的过程中,干面粉或者面水混合物容易从挤压组件的连接缝隙处溢出,而且挤压出面速度不均匀,导致面条或面皮表面产生较多毛刺,影响面食制品的品质和烹饪口感。螺杆由电机驱动运行时在模头组件与挤压筒连接处容易产生异响,影响用户体验还容易引起配件磨损。另外,螺杆与模头组件配合出面的结构受力容易出现不均匀,导致模头组件容易开裂,且分布不均的面水混合物容易挤裂模头配件,从而出现机械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启动面条机时无异响、挤面状态挤压筒晃动小、挤压筒与模头组件连接结构紧凑稳固、整机运行稳定且制面品质好的面食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挤压组件,机座内设有电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和模头,其中,所述挤压筒前端设有第一偏心部,且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模头支架设有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模头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安装配合,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运输通道包括位于挤压筒内的挤压推进通道,以及位于模头组件内的挤压出面通道,所述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同心设置,且所述螺杆横向贯通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偏心部与第二偏心部套设配合,以使所述挤压推进通道与挤压出面通道的内壁光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偏心部包括与所述挤压筒前端连接的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中心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之间偏置设置,且偏置距离为a,2mm≤a≤5mm。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有效内经大于所述挤压筒后端的有效内径,从而在挤压筒与套筒内壁连接处形成与模头组件配合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模头支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模头支架的外壁非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偏心部即为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容纳腔内设有安装所述模头的模头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壁与容纳腔内壁位于不同的圆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壁和模头内壁合围形成所述挤压出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模头组件套设安装在所述套筒内,且模头支架与模头抵接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挤压筒前端设有第一偏心部,且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模头支架设有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模头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安装配合,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挤压筒和模头组件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尤其对于模头组件为下部出面的面食机,相对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的第一偏心部以及模头支架设置第二偏心部抵消并平衡掉出面时所产生的对挤压组件的不均衡的挤压力,使得挤压组件内部受力均衡稳定,同时局部加固了挤压组件的连接结构,面水混合物在物料运输通道内运行稳定,出面舒畅。而且挤压筒和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安装配合,能够有效避免挤压筒和模头组件之间发生相对移位,从而使得形成的物料运输通道同心度好,与螺杆的配合形成的挤压间隙的间隙值更加精准,从而在挤压筒内充分揉和,挤出的面条或面片更加筋道有弹力。
挤压组件内部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能够防止挤面筒与模头组件连接处局部溢面,尤其在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安装配合处,溢面所需路径延长,溢出所受压力增大,从而减少溢面,使得物料从模头排出。另外,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配合更易安装,不仅同时形成防呆结构,而且提供安装导向,同时使得模头组件或者挤面筒局部结构强度加强,延长面食机整体寿命。
2、同心设置的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使得面水混合物从挤压状态到基础状态过程连续顺畅,螺杆与挤压推进通道配合对面水混合物进行挤压柔和,增加物料韧性,物料在螺杆螺旋的推动下进入到挤压出面通道经过二次挤压,面水混合物质地更加细密,挤出的面条或面皮光滑。第一偏心部与第二偏心部套设配合,从而整个挤压组件在偏心结构处的强度二次强化,也使得物料运输通道内壁光滑无台阶或毛刺,物料运输效率高,避免螺杆频繁过载。而且套设结构还方便用户的拆装和清洗,简化安装配合结构。
3、所述第一偏心部包括与所述挤压筒筒体前端连接的套筒,使得挤压筒前端下部第一偏心部处结构布局加强,从而更好的支撑模头组件。套筒的中心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之间偏置设置,且偏置距离为a,2mm≤a≤5mm,这样设置使得物料运输通道的同心度一致性更好,螺杆与物料运输通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值精度高,批量制造组装的整机品质更高,还使得套筒下部的强度局部加强,与模头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不易周向晃动,更利于向下出面的模头组件,而且筒体下部空间加大,利于其他辅助功能部件的设置。当a小于2mm时偏置不明显,仍然无法改善挤压筒和模头组件连接处的漏面情况,当a大于5mm时,挤压筒纵向占用空间大,挤压筒和模头组件连接的不可靠因素反而会增加,影响用户体验。
4、挤压筒与套筒内壁连接处形成与模头组件配合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对模头组件轴向限位,防止模头组件进一步深入挤压筒内。
5、所述容纳腔与模头支架的外壁非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偏心部为所述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安装所述模头的模头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壁与容纳腔内壁位于不同的圆周面上,从而减小了模头支架侧壁局部的壁厚,使得模头支架壁厚趋于均匀,也为安装模头提供足够的空间。
6、所述模头支架的容纳腔内壁和模头内壁合围形成所述挤压出面通道,经过物料推进通道的面水混合物在挤压出面通道内先随螺杆转动挤压进一步柔和,再在螺杆推面齿的作用下运行到模头处并从成型孔成型并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一中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一中挤压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一中挤压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一中模头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二中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二中模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面食机在实施例二中模头组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11、电机;12、安全开关;13、安装腔;14、安装凸台;
2、挤压筒;21、第一偏心部;211、套筒;2111、安装凸起;212、容置腔;22、限位台阶;23、筒体;
3、螺杆;31、螺杆体;311、螺旋;312、定位凹槽;32、螺杆轴;
4、模头支架;41、第二偏心部;42、安装部;421、出面口;422、通孔;43、凹槽;44、限位凸台;45、安装凹槽;
5、模头;51、触发部;511、凸起;52、成型模片;521、成型孔;53、端面;531、定位凸起;54、弯折部;
6、物料运输通道;61、挤压推进通道;62、挤压出面通道;
7、安全联动装置;71、触动部;711、连杆;
8、模头盖;
9、搅拌组件;91、搅拌杯;911、进面口;92、搅拌杆;921、杆体;9211、搅拌齿;922、杆轴;93、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上的挤压组件,机座内设有电机11,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2,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3,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4和模头5,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偏心结构,所述偏心结构相对于螺杆3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所述挤压筒2与模头组件通过偏心结构连接,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6,所述偏心结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尤其对于模头组件为下部出面的面食机,相对于螺杆中心轴线偏置设置的偏心结构抵消并平衡掉因非周向出面所产生的对挤压组件的挤压力,使得挤压组件内部受力均衡稳定,同时局部加固了挤压组件的连接结构,是面水混合物在物料运输通道内运行稳定,出面舒畅。
所述挤压筒2与模头组件连接处形成的周向缝隙容易溢面或者存在溢面倾向,螺杆3与缝隙接合处受力不均,导致面食机挤面状态运行不稳定,而所述偏心结构能够抵消螺杆的受力不均,在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连接处起到局部加强的作用,有效防止挤面筒与模头组件连接处局部溢面,尤其在偏心结构处,或者偏心结构对立位置处,溢面所需路径延长,溢出所受压力增大,从而减少溢面,使得物料从模头排出。另外,所述偏心结构易安装,不仅同时形成防呆结构,而且提供安装导向,而偏心结构使得模头组件或者挤面筒局部结构强度加强,延长面食机整体寿命。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上的搅拌组件9和挤压组件,机座内设有电机11,所述搅拌组件9包括搅拌杯91,设置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92,盖合于搅拌杯上端口的上盖93,所述搅拌杆包括杆体921和杆轴922,杆体上设有搅拌齿9211,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2,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3,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螺杆3包括螺杆体31和螺杆轴32,螺杆体上设有螺旋311所述搅拌杯和挤面筒通过进面口911连通设置,进面口911设置于搅拌杯的底部,挤面筒设置于搅拌杯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杯和挤面筒一体式制成,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4和模头5,所述搅拌杆92和螺杆3由电机驱动转动,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偏心结构,所述偏心结构相对于螺杆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所述偏心结构设置于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之间,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偏心结构连接,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6,所述偏心结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尤其对于模头组件为下部出面的面食机,相对于螺杆中心轴线偏置设置的偏心结构抵消并平衡掉因非周向出面所产生的对挤压组件的挤压力,使得挤压组件内部受力均衡稳定,同时局部加固了挤压组件的连接结构,是面水混合物在物料运输通道内运行稳定,出面舒畅。
所述挤压筒2与模头组件连接处形成的周向缝隙容易溢面或者存在溢面倾向,螺杆与缝隙接合处受力不均,导致面食机挤面状态运行不稳定,而所述偏心结构能够抵消螺杆的受力不均,在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连接处起到局部加强的作用,有效防止挤面筒与模头组件连接处局部溢面,尤其在偏心结构处,或者偏心结构对立位置处,溢面所需路径延长,溢出所受压力增大,从而减少溢面,使得物料从模头排出。另外,所述偏心结构易安装,不仅同时形成防呆结构,而且提供安装导向,而偏心结构使得模头组件或者挤面筒局部结构强度加强,延长面食机整体寿命。
所述偏心结构包括设置于挤压筒2前端的第一偏心部21,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设置,第一偏心部21可根据与模头组件配合情况以及与机座安装配合情况,沿挤压筒周向任一方向和位置偏置设置。具体的,所述挤压筒包括筒体23,所述第一偏心部21由所述筒体23前端周向外扩并向外翻折形成,且翻折形成的第一偏心部21的中心与筒体23的中心不同心设置,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偏心部21相对于筒体23的偏心状态,第一偏心部21不仅加强了挤压筒筒体23前端的整体强度,还使得与第一偏心部适配的模头组件稳固可靠,挤面状态受力均衡。所述第一偏心结构的中心相对于筒体的中心可以向任一方向偏置设置,从而优化并维系稳定的挤面状态,同时平衡挤压组件的内部受力,同时机座1与挤压组件的配合结构设计自由度大,达到优化整机结构,减轻面食机整个加工组件的晃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心部21具体为所述挤压筒筒体23前端连接的套筒211,第一偏心部相对于挤压筒后端在竖直方向上下沉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套筒211与筒体23连通且套筒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筒体的中心轴线向下偏置设置,所述挤压筒2通过套筒211与所述模头组件连接,所述筒体23和套筒211一体式制成,使得挤压筒前端下部第一偏心部处结构布局加强,从而更好的支撑模头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模头支架4上的第二偏心部41,所述第二偏心部41的中心偏置于模头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21和第二偏心部41安装配合,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6,这样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之间发生相对移位,从而使得形成的物料运输通道6同心度好,与螺杆3的配合形成的挤压间隙的间隙值更加精准,从而在挤压筒内二次揉和,挤出的面条或面片更加筋道有弹力。
具体的,所述模头支架4呈筒状,所述模头支架4内设有容纳所述螺杆前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模头支架的外壁非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偏心部41即为所述容纳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心部41具体为所述容纳腔的内圆周面,所述内圆周面相对于模头支架4的外圆周面偏心设置,也即所述模头组件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不同心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偏心部套筒211相对于挤压筒中心向下偏置设置,第二偏心部41内圆周面相对于模头支架的中心向上偏置设置,也就是说,模头支架的外圆周面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模头支架的内圆周面的中心轴线向下偏心设置,从而使得模头支架的壁厚由上向下至少部分的变厚设置,模头支架下部方便安装模头且保证了模头组件的强度。模头支架的容纳腔内设有安装所述模头的模头安装部42,所述安装部相对于容纳腔内圆周面下部局部下沉设置,所述安装部42的内壁与容纳腔内壁位于不同的圆周面上,从而减小了模头支架4侧壁下部的壁厚,使得模头支架壁厚趋于均匀,也为安装模头5提供足够的空间。
所述第一偏心部21与第二偏心部41套设配合,第二偏心部位于第一偏心部的内,具体的,所述套筒211与模头支架通过套设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挤压推进通道61与挤压出面通道62的内壁光滑连接,使模头支架4能够与模头5更好的适配,同时与套筒211稳固套设连接,模头安装位置精度一致性好,且模头支架4的侧壁壁厚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过厚造成模头组件成型困难。整个挤压组件在偏心结构处的强度二次强化,也使得物料运输通道6内壁光滑无台阶或毛刺,物料运输效率高,避免螺杆频繁过载,第一偏心部21和第二偏心部41套设配合还方便用户的拆装和清洗,简化安装配合结构。
模头5包括与模头支架配合出面的成型模片52,模头支架4上设有安装所述模头的安装部42,具体的,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模头支架侧壁底部的出面口421,模头5安装在模头支架4内且所述成型模片与出面口配合并出面,所述成型模片52上设有成型孔521,成型孔覆盖所述出面口421,面水混合物在物料运输通道内并在螺杆推动作用下,经由成型孔521向外挤出面条或面皮。模头支架4前端侧壁周向设有安装凹槽45,所述套筒内设有与安装凹槽配合的安装凸起2111,所述安装凹槽的形状呈梯形,且安装凹槽的槽口处宽度最宽,安装凸起与安装凹槽形状匹配并配合对模头支架进行周向防转限位,保证模头组件与套筒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安装部42还包括设置于模头支架端部的通孔422,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杆头端的外径,所述螺杆可活动的通过所述通孔,所述模头还包括与所述成型模片52连接的端面53,所述端面53安装在所述通孔422处并对螺杆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面53上设有定位凸起531,螺杆体头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531配合的定位凹槽312,所述定位凸起531通过二次注塑与所述端面53连接为一体,以对螺杆头端定位。所述端面53与成型模片52连接处形成折弯部54,所述折弯部54与模头支架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偏心部41使得模头支架内容纳腔的空间变大,尤其增大了弯折部54的容置空间,模头在折弯部54处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强了模头5的整体强度,尤其是在折弯部不易变形或断裂,从而充分保证模头的使用寿命。所述模头支架4的侧壁厚度由上向下至少部分的变大设置,出面口周围厚度减薄设置,保证模头支架强度的同时方便模头安装。所述电机输出轴和螺杆轴32之间设有弹出装置,当模头5漏装时,所述弹出装置将螺杆沿轴向向外弹出,螺杆至少部分的穿过所述通孔422,螺杆与电机轴分离从而停止转动,避免用户通过出面口421触碰到螺杆等运动部件。具体的,所述弹出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轴孔内的销钉和弹簧,弹簧一端抵接在电机轴孔的后端,另一端抵接所述销钉的后端,当模头5漏装时,销钉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将螺杆轴向外顶出,当模头安装到位时,模头端面的定位凸起531与螺杆头端的定位凹槽312配合并限制螺杆被弹出。
所述套筒211两端均敞口,套筒后端与筒体前端一体连接,套筒前端敞口设置并用于与模头组件连接,套筒211的中心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之间偏置设置,且偏置距离为a,2mm≤a≤5mm,本实施例中,a为3mm,相当于套筒的中心与挤压筒筒体的中心偏置设置且间距3mm,套筒211的中心设置于筒体中心的正下方,这样的偏置距离使得物料运输通道6的同心度一致性更好,螺杆与物料运输通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值精度高,批量制造组装的整机品质更高,还使得套筒211下部的强度局部加强,与模头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不易周向晃动,更利于向下出面的模头组件,而且筒体下部空间加大,利于其他辅助功能部件的设置,尤其是安全检测功能部件的设置。
所述套筒211的有效内经大于所述挤压筒后端的有效内径,从而在挤压筒筒体的前端与套筒内壁连接处形成与模头组件配合的环形限位台阶22,模头组件的前端面抵接在限位台阶22上。所述筒体23所在的圆周面相对于第一偏心部套筒211所在的圆周面内含设置,从而使所述限位台阶形成完整的环形,模头组件轴向受力均匀,不易在模头支架和套筒连接处漏面。由于套筒相对于筒体向下偏置设置,因此,形成的环形限位台阶的台阶面的宽度是变化的,具体的,环形限位台阶的台阶面由上向下逐渐变宽设置,在套筒下部达到最宽,模头组件套设在所述套筒211内,且模头支架4与模头5抵接在所述限位台阶22上,套筒对模头组件径向限位,限位台阶的竖直台阶面则对模头组件轴向限位,防止模头组件进一步深入挤压筒。
所述第一偏心部21上套设有固定所述模头组件的模头盖8,模头盖8通过螺纹将模头组件与挤压组件连接固定。具体的,所述挤压筒筒体23前端外壁和套筒外壁上设有连续的外螺纹,模头盖8上设有内螺纹,模头盖8呈筒状且两端均开口设置,模头盖8的前端开口处周向向开口中心延伸形成环形挡边,用于与模头支架外壁配合进行轴向限位,模头盖8套设在套筒和模头组件外部,模头盖8上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接,从而将模头组件与挤压组件轴向固定连接。
所述物料运输通道6包括位于挤压筒内的挤压推进通道61,以及位于模头组件内的挤压出面通道62,所述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同心设置,且所述螺杆3横向贯通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螺杆3沿螺旋推进方向包括挤压推进段和挤压出面段,且挤压推进段与挤压推进通道配合,挤压出面段与挤压出面通道配合,同心设置的挤压推进通道61和挤压出面通道62使得面水混合物从挤压状态到基础状态过程连续顺畅,螺杆挤压推进段与挤压推进通道配合对面水混合物进行挤压柔和,增加物料韧性,物料在螺杆螺旋的推动下进入到挤压出面通道经过二次挤压,面水混合物质地更加细密,挤出的面条或面皮光滑无毛刺。具体的,模头5设有成型孔521,所述筒体23内壁形成所述挤压推进通道61,所述模头支架的容纳腔内壁和模头内壁合围形成所述挤压出面通道62,经过物料推进通道的面水混合物在挤压出面通道内先随螺杆转动挤压进一步柔和,再在螺杆推面齿的作用下运行到模头处并从成型孔成型并排出。
本实施例还对面食机整机安装结构进一步优化设计,机座1上设有与所述挤压筒安装配合的安装腔13,所述安装腔13至少部分的向机座前端延伸形成安装凸台14,安装凸台突出于机座前端面设置,所述模头组件通过偏心结构与挤压筒2安装配合,所述模头盖8分别与第一偏心部和安装凸台14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凸台14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外径和螺距与套筒211和筒体23前端外壁上的外螺纹一致,所述模头盖8的内螺纹分别与套筒211、筒体23以及安装凸台14上的外螺纹旋合,将模头组件、挤压组件和机座1连接固定,挤压组件相对于机座的安装定位更加稳固,运行时受到安装腔和安装凸台的支撑和限位,晃动更小,运行更加稳定。
安装腔13的形状与所述挤压筒筒体23的形状一致,安装腔13至少部分的围绕所述筒体23外部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3呈半包围状围绕挤压筒2的下半部设置,以方便挤压筒竖直或水平安装,同时对挤压筒2进行有效限位支撑。所述安装凸台14形状与所述安装腔13一致,安装凸台14的内壁与所述安装腔13内壁光滑连接,安装凸台14呈半圆形,从安装腔13的前段向前延伸形成,安装凸台14外壁设有与模头盖8螺接的外螺纹,所述挤压筒2的侧壁底部与安装凸台14内壁接触配合,对筒体23头端进行支撑,所述套筒211的后端面与安装凸台14的前端面抵接,使得套筒、筒体和安装凸台上的外螺旋连续且一致。
模头支架4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台44,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台44呈环形环绕模头支架外侧壁设置,所述模头支架套设于套筒211内,所述限位凸台44与套筒211前端面配合,限位凸台44与所述模头盖8的环形挡边配合限位,保证模头盖8将挤压筒2和模头组件以及机座安装凸台14锁紧固定。
可以理解的,所述筒体所在的圆周面与第一偏心部所在的圆周面内切设置,从而使套筒与筒体前端连接处形成的限位台阶的竖直面的宽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筒体顶部和套筒顶部的内壁光滑连接,这样设置在保证偏心结构实现相应功能同时,有效缩短挤压筒的竖直占位空间,利于整机小型化。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偏心部由筒体前端侧壁周向外扩并周向向外翻折形成。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组件不设置第二偏心部,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偏心部连接配合,形成供面水混合物顺利通过的物料运输通道。
可以理解的,所述套筒的中心还可以相对于筒体的中心轴线向上偏置设置,或者所述套筒的中心相对于筒体的中心轴线向水平方向偏置设置,从而与不同机座造型相匹配。
可以理解的,所述限位凸台还可以为围绕模头支架侧壁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点。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支架的侧壁厚度由上向下至少部分的变小设置,相当于第二偏心部模头支架内圆周面的中心相对于模头支架外圆周面的中心向下偏置设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面食机还可以为立式面食机,搅拌杆纵向设置于搅拌杯中,挤面筒设置于搅拌杯下方一侧;当然,所述面食机还可以为单输出轴卧式面食机,所述搅拌杆横向设置且与螺杆传动连接,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同时将动力间接传递至螺杆。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组件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时,所述模头组件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分别指模头组件的周向内侧壁和周向外侧壁。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螺杆3与电机输出轴之间不设置所述弹出装置,所述面食机设有模头的在位检测装置,通过在位检测装置避免模头5漏装的情况下面食机误启动,同时避免用户手指触碰到螺杆等运动部件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面食机包括具有电机的机座1,与机座1连接的搅拌组件9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91、横向设置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92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端口的上盖93,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2,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3,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4和模头5,所述挤压筒包括筒体23,所述筒体呈直圆筒形,筒体前端设有第一偏心部21,第一偏心部21的中心相对于筒体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所述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21与挤压筒2安装配合。
机座1内设有安全开关12,所述机座1与偏心结构之间设有对模头进行在位检测的安全联动装置7。在保证整机结构合理性的同时,所述偏心结构的设置为安全联动装置7的安装和联动运行状态提供充足空间,大大提升了安全联动装置联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充分保证用户使用安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开关7为微动开关,所述机座1与第一偏心部21之间设有所述安全联动装置7,所述安全联动装置7与安全开关联动,以对所述模头进行在位检测,模头安装到模头支架的安装部上,此时模头通过安全联动装置触发机座内的安全开关,面食机才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所述第一偏心部21的中心相对于筒体的中心轴线向下偏置设置,所述安全联动装置7设置于偏心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偏心部21为安全联动装置的设置提供了足够的触发空间,以保证模头组件和挤压筒强度的同时,提高触发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模头在位检测的位置精确度,当模头漏装或者未安装到位,都能够触发所述安全开关。
具体的,所述第一偏心部21为设置于挤压筒筒体前端的套筒211,所述套筒与筒体23连通设置,所述套筒211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23的直径,从而在套筒和筒体的连接处形成对模头组件限位的限位台阶44,所述套筒211与筒体23前端连接处下部的壁厚不小于套筒与筒体前端连接处上部的壁厚。所述安全联动装置包括触动部71,所述模头包括触发部51,所述触发部触发所述触动部,从而使安全联动装置触发所述安全开关,所述套筒下部设有容置腔212,所述安全联动装置可活动的穿过所述容置腔212。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动部包括连杆711,所述容置腔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供所述连杆穿过的过孔,所述模头支架4上设有凹槽43,所述触发部51为设置于模头一侧且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511,所述凸起511至少部分的凸出于所述凹槽43设置。所述凹槽43设置于模头支架侧壁的底部,有模头支架4的侧壁局部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凹槽43,相应的,模头外侧下部局部向下凸出形成所述凸起511。在未安装所述模头组件时,连杆711一端直接或间接抵接所述安全开关12,另一端穿过第一偏心部套筒211的下部,并凸出于容置腔212设置,模头组件安装到位后,所述凸起511将连杆711横向抵接并推动连杆运动,从而使得连杆711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触发所述安全开关12,使面食机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设有安装凸台14,所述连杆711设置于安装凸台14内,所述连杆711穿过安装凸台14以及第一偏心部上的容置腔212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头5包括弧形侧壁,弧形侧壁构成模头的成型模片52,弧形侧壁上设有成型孔521,模头支架4包括环形侧壁和端面,模头设置在模头支架环形侧壁的底部,端面上设有一螺杆头部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起531。
可以理解的,所述触动部包括磁铁,模头安装到位后,磁铁直接触发或间接触发所述安全开关。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偏心部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安全联动装置可活动的设置于容置腔内,模头安装到模头支架内,再将整个模头组件安装到挤压筒上后,所述模头触发容置腔内的安全联动装置,从而使安全联动装置触发机座内的安全开关。
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模头组件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头上设有成型孔,所述模头盖合于所述套筒的前端口上,从而实现前出面。具体的,所述模头包括端面和与端面边缘连接的弧形侧壁,端面上设有成型孔,模头通过弧形侧壁伸入所述套筒内,弧形侧壁与筒体内壁光滑连接。所述第二偏心部包括模头弧形侧壁的内圆周面,内圆周面与模头支架的外圆周面不同心设置,以使内圆周面与挤压筒筒体内壁光滑连接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另外,这样设置还简化了安全联动装置的结构,模头的弧形侧壁可直接触发从套筒底部伸出的连杆,从而快速准确触发机座内的安全开关。
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二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机座结构及与挤压组件配合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设置设有安装台面用于安装挤压组件和搅拌组件。安装台一侧向上凸出形成围挡,所述围挡向前伸出凸出部,所述安全开关设置于所述凸出部内,所述凸出部围绕挤压筒一侧设置,相应的,所述偏心结构也设置于靠近凸出部一侧,凸出部形状与挤压筒匹配,凸出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模头盖与凸出部、挤压筒筒体和套筒螺接从而将模头组件与挤压组件及机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的连接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偏心结构,所述偏心结构相对于螺杆的中心轴线偏置设置,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偏心结构连接,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所述偏心结构包括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第一偏心部,具体的,挤压筒包括筒体,第一偏心部设置于筒体前端,第一偏心部由筒体前端周向外扩形成,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筒体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偏心部的横截面为方形或者多边形或者其他异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是指穿过第一偏心部横截面几何中心且与螺杆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轴线,所述模头组件与第一偏心部的形状匹配并装配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偏心部为横截面为异形的连接管,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两端开口设置,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为方形。相应的,模头组件的后端也为方形,模头组件与横截面为方形的连接管套设连接并形成物料运输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头组件不设置偏心部且直接与连接管连接,简化挤压筒和模头组件的连接结构,同时有效防止连接管与模头组件连接处漏面。
可以理解的,所述模头组件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偏心部,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和模头,第二偏心部为模头支架容纳腔的内侧壁,这样设置使得连接管与内侧壁连接,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使得挤压筒与模头组件连接更加稳固可靠,防漏面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挤压组件,机座内设有电机,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筒,横向设置于挤压筒内的螺杆,设置于挤压筒前端的模头组件,所述模头组件包括模头支架和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前端设有第一偏心部,且第一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模头支架设有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二偏心部的中心偏置于模头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挤压筒与模头组件通过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安装配合,从而使挤压筒和模头组件合围形成同心的物料运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运输通道包括位于挤压筒内的挤压推进通道,以及位于模头组件内的挤压出面通道,所述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同心设置,且所述螺杆横向贯通挤压推进通道和挤压出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部与第二偏心部套设配合,以使所述挤压推进通道与挤压出面通道的内壁光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部包括与所述挤压筒前端连接的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中心与挤压筒后端的中心轴线之间偏置设置,且偏置距离为a,2mm≤a≤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有效内经大于所述挤压筒后端的有效内径,从而在挤压筒与套筒内壁连接处形成与模头组件配合的限位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支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模头支架的外壁非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偏心部即为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容纳腔内设有安装所述模头的模头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壁与容纳腔内壁位于不同的圆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壁和模头内壁合围形成所述挤压出面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组件套设安装在所述套筒内,且模头支架与模头抵接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CN201910564485.X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Active CN112136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4485.XA CN112136848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4485.XA CN112136848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848A CN112136848A (zh) 2020-12-29
CN112136848B true CN112136848B (zh) 2022-02-01

Family

ID=73868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4485.XA Active CN112136848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68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3055A (ja) * 2011-03-04 2012-09-27 Nihon Soba Kaido Co Ltd 製麺装置
CN204090879U (zh) * 2014-09-09 2015-01-14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面皮成型模头及面条机
CN205146657U (zh) * 2015-10-08 2016-04-13 枣庄市鑫达机械有限公司 花椒筛选机对称式双偏心振动装置
CN206213138U (zh) * 2016-10-28 2017-06-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残留的面条机
CN208972424U (zh) * 2018-06-13 2019-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寿命长的面食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3055A (ja) * 2011-03-04 2012-09-27 Nihon Soba Kaido Co Ltd 製麺装置
CN204090879U (zh) * 2014-09-09 2015-01-14 杭州九阳欧南多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面皮成型模头及面条机
CN205146657U (zh) * 2015-10-08 2016-04-13 枣庄市鑫达机械有限公司 花椒筛选机对称式双偏心振动装置
CN206213138U (zh) * 2016-10-28 2017-06-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残留的面条机
CN208972424U (zh) * 2018-06-13 2019-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寿命长的面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848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1109U (zh) 一种防溢面的面食机
KR102554613B1 (ko) 가정용 국수 제조기
CN210538524U (zh) 一种安全的面食机
CN112136848B (zh) 一种出面稳定的面食机
CN210541151U (zh) 一种挤压可靠的面食机
CN112137449B (zh) 一种运行顺畅的面食机
CN210541108U (zh) 一种防止漏装模头的面食机
CN210538525U (zh) 一种出面顺畅的面食机
CN112136847B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面食机
CN210299270U (zh) 一种挤压筒不易晃动的面食机
CN1100293A (zh) 一种可揉和及挤出面团并可切碎肉类的机器
CN216823086U (zh) 一种工作噪音小的食品加工机
CN112237210B (zh) 一种强度均匀的面食机
CN217136652U (zh) 一种面食机
CN110250233A (zh) 和面成型机及其和面成型方法
CN210961617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面食机
CN217136651U (zh) 一种面食机
CN210352903U (zh) 一种自动化面条机
KR200439520Y1 (ko) 떡 제조장치
CN216219847U (zh) 一种高效挤面成型装置及面食机
CN216438419U (zh) 面食机及面食机的垂直出面装置
CN210275677U (zh) 一种方便制造的面食机
CN211608039U (zh) 一种挤压充分的面食机
CN218999399U (zh) 一种面食加工机的出面组件
CN211268363U (zh) 一种带厚度调节组件的面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