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7386A -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7386A
CN112127386A CN202011048148.4A CN202011048148A CN112127386A CN 112127386 A CN112127386 A CN 112127386A CN 202011048148 A CN202011048148 A CN 202011048148A CN 112127386 A CN112127386 A CN 112127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ifting
plate
moving 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81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Kaihu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Kaihu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Kaihu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Kaihu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81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7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7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738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10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crete cast in situ; Shuttering also lost shutterings, e.g. made of blocks, of metal plates or other equipment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包括枕木,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的內模板、外模板、用于调节內模板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和用于枕木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外侧枕木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内侧枕木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上,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建设模板无法根据地下管廊进行调节,加大了人力劳动的问题,减少了人力劳动,以及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公用建筑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公用建筑的施工组织中,一般采用常规的木模或钢模进行施工,该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依赖大量的建筑工人,且工效低,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地下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传统的钢模板通常为固定一体化设置,不能进行收缩调节,当根据需要对钢模板进行加长时,需要工人通过繁琐的操作进行拼接安装,当需要缩短刚模板的长度时,需要工人通过繁琐的操作进行拆卸,给工人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了刚模板的实用性的问题,但是,目前地下管廊还没有使用自动控制爬模系统,无法实现模板系统的整体化就位调整。
地下管廊在模板搭设好之后,需要对其中进行浇筑混凝土,然而,传统的地下管廊的建设,模板无法对地下管廊需要的高度进行调节,这不仅需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拆装,还大大加大了人力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于这些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地下管廊建设模板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建设模板无法根据地下管廊进行调节,加大了人力劳动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包括枕木,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的內模板、外模板、用于调节內模板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和用于枕木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外侧枕木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均设置于墙体的内侧枕木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内侧,外模板设置于墙体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和外墙行走轨道上。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内墙行走轨道对称设置于枕木位于墙体内侧的顶部,两个外墙行走轨道对称设置于枕木位于墙体外侧的顶部,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一个第一轨道轮和一个第二轨道轮,每个第一轨道轮和每个第二轨道轮分别能够移动的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和相应的外墙行走轨道上,每个第一轨道轮和每个第二轨道轮上还均安装设有一个转动架,每个移动机构的第一轨道轮还均通过一个移动电机驱动,每个移动电机均通过机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转动架上。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转动架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卡柱,每个卡柱上还均卡接转动设有一个矩形架,每个卡柱上位于相应矩形架的底部还均支撑设有一个托盘,并且每个矩形架套设的卡柱顶部还均通过一个限位盘螺纹连接,每个矩形架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卡槽,每个移动机构的两个矩形架之间还均通过一个连板连接,每个连板的两端均通过一个卡块卡接于相应的矩形架顶部的卡槽内,每个矩形架的外侧还均通过一个固定板将相应的矩形架和相应的连板端部之间固定。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抬升机构,每个抬升机构分别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机构上,每个抬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抬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升降架,每个升降架均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每个相应的矩形架的顶部,每个升降架内还均沿着相应升降架的长度方向插接设有一个升降杆,每个升降杆穿过相应升降架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方形板,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第一轨道轮和两个第二轨道轮的方形板之间均通过一个条形板连接,每个条形板均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方形板顶部。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升降杆的向内侧均穿过相应的升降架延伸设有一个延伸板,每个抬升机构的两个延伸板之间还均通过一个升降板连接,每个升降板的底部沿着相应升降板的长度方向还均设有一个滑条,每个滑条上均对称滑动套设有一个滑块,并且每个滑块的底部和相应连板的顶部向外侧之间还均铰接设有一个推动杆,每个推动杆还均通过一个第一千斤顶向上推动,每个连板上还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每个第一千斤顶的凹槽,每个第一千斤顶均固定设置于相应的凹槽内,并且每个第一千斤顶的顶端还均与相应推动杆的中部铰接。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升降杆的侧壁均向外延伸设有一个铰接部,每个铰接部与相应条形板的底部之间均通过一个稳定杆铰接,并且每个升降架上位于每个铰接部和每个延伸板一侧均设有一个用于相应铰接部和延伸板升降移动的活动口,每个条形板的顶部均对称设有两个用于进一步调节稳定內模板的稳定机构,每个稳定机构的底部还均设有一个第二千斤顶,每个条形板上还均设有一个安装盒,每个第二千斤顶均设置于相应的安装盒内。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稳定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稳定机构均由一个底架和一个连接架组成,每个底架均固定设置于条形板的顶部,每个底架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空心柱,每个连接架均滑动套设于相应的空心柱上,每个空心柱上还均插接设有一个顶杆,每个顶杆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顶板,并且每个第二千斤顶的输出端均穿过相应空心柱的内部与相应的顶杆底部固定,每两个顶板之间还均通过一个支撑板连接。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连接架的两侧还均设有一个滑台,每个滑台上沿着相应滑动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滑杆,每个滑杆上还均滑动套设有一个移动块,并且每个移动块的两侧还均与相应底架的顶部和相应顶板的底部之间分别铰接设有一个连杆。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內模板的内侧位于每个支撑板的一端均设有一个连接件,并且每个连接件均呈内模板的内壁轮廓状,每个连接件还均通过若干个锁紧栓固定于內模板上,每个支撑板的顶部两侧还均固定设有一个承重柱,并且每个承重柱的顶部均固定于相应连接件的底部,每个支撑板的两侧与连接件之间和每个升降架侧壁与连接件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支撑丝杆。
作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外墙移动组件的每个移动机构上的每个连杆的凹槽内还均设有一个第三千斤顶,外模板的两侧壁还均设有一个平板固定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第三千斤顶的顶部,并且每个平板与外摸板之间均稳定设有一个加强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对地下管廊进行浇筑定型时,內模板和外模板通过定位将墙体进行搭设,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內模板和外模板进行搭设墙体时,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和外墙行走轨道上移动,带动內模板和外模板移到到地下管廊内进行搭设墙体,內模板通过升降调节组件对搭设墙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內模板对地下管廊进行调节,不用操作人员再进行拆装内模板和外模板,便于墙体搭设的效率,最终,操作人员通过混凝土浇筑于外模板和內模板之间,完成施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建设模板无法根据地下管廊进行调节,加大了人力劳动的问题,减少了人力劳动,以及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升降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升降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稳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9为外墙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外墙移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为:枕木1、墙体2、內模板3、外模板4、内墙行走轨道5、外墙行走轨道6、第一轨道轮7、第二轨道轮8、转动架9、移动电机10、卡柱11、矩形架12、托盘13、限位盘14、卡块15、升降架16、升降杆17、方形板18、条形板19、延伸板20、升降板21、滑条22、滑块23、推动杆24、第一千斤顶25、稳定杆26、第二千斤顶27、底架28、连接架29、空心柱30、顶杆31、顶板32、支撑板33、滑台34、滑杆35、移动块36、连杆37、连接件38、承重柱39、支撑丝杆40、第三千斤顶41、平板42、加强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包括枕木1,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2的內模板3、外模板4、用于调节內模板3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1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和用于枕木1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均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枕木1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均设置于墙体2的内侧枕木1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3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2内侧,外模板4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操作人员对地下管廊进行浇筑定型时,內模板3和外模板4通过定位将墙体2进行搭设,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內模板3和外模板4进行搭设墙体2时,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带动內模板3和外模板4移到到地下管廊内进行搭设墙体2,內模板3通过升降调节组件对搭设墙体2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內模板3对地下管廊进行调节,不用操作人员再进行拆装内模板和外模板4,便于墙体2搭设的效率,最终,操作人员通过混凝土浇筑于外模板4和內模板3之间,完成施工。
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内侧的顶部,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外侧的顶部,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一个第一轨道轮7和一个第二轨道轮8,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分别能够移动的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相应的外墙行走轨道6上,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上还均安装设有一个转动架9,每个移动机构的第一轨道轮7还均通过一个移动电机10驱动,每个移动电机10均通过机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转动架9上。操作人员对地下管廊进行浇筑定型时,內模板3和外模板4通过定位将墙体2进行搭设,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內模板3和外模板4进行搭设墙体2时,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每个移动机构驱动时,每个移动电机10驱动相应的第一轨道轮7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每个第二轨道轮8也随着相应的第一轨道轮7移动。
每个转动架9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卡柱11,每个卡柱11上还均卡接转动设有一个矩形架12,每个卡柱11上位于相应矩形架12的底部还均支撑设有一个托盘13,并且每个矩形架12套设的卡柱11顶部还均通过一个限位盘14螺纹连接,每个矩形架12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卡槽,每个移动机构的两个矩形架12之间还均通过一个连板连接,每个连板的两端均通过一个卡块15卡接于相应的矩形架12顶部的卡槽内,每个矩形架12的外侧还均通过一个固定板将相应的矩形架12和相应的连板端部之间固定。当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第二轨道轮8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时,由于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有地方呈弯度,因此,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通过卡柱11能够在相应的矩形架12上转动,便于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随之移动。
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抬升机构,每个抬升机构分别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机构上,每个抬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抬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升降架16,每个升降架16均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每个相应的矩形架12的顶部,每个升降架16内还均沿着相应升降架16的长度方向插接设有一个升降杆17,每个升降杆17穿过相应升降架16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方形板18,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第一轨道轮7和两个第二轨道轮8的方形板18之间均通过一个条形板19连接,每个条形板19均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方形板18顶部。当內模板3和外模板4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来到施工的位置处后,两个抬升机构能够根据地下管廊的高度对內模板3进行高度调节,两个抬升机构调整內模板3的高度时,每个升降杆17在相应的升降架16内向上移动,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向上移动后,由于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顶部的方形板18均通过一个条形板19连接,因此,两个条形板19随之向上移动。
每个升降杆17的向内侧均穿过相应的升降架16延伸设有一个延伸板20,每个抬升机构的两个延伸板20之间还均通过一个升降板21连接,每个升降板21的底部沿着相应升降板21的长度方向还均设有一个滑条22,每个滑条22上均对称滑动套设有一个滑块23,并且每个滑块23的底部和相应连板的顶部向外侧之间还均铰接设有一个推动杆24,每个推动杆24还均通过一个第一千斤顶25向上推动,每个连板上还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每个第一千斤顶25的凹槽,每个第一千斤顶25均固定设置于相应的凹槽内,并且每个第一千斤顶25的顶端还均与相应推动杆24的中部铰接。当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向上移动时,每个第一千斤顶25同时向上推动相应的推动杆24,由于每个推动杆24的一端均铰接于相应的滑块23上,因此,每个滑块23随之在相应的滑条22上滑动,升降板21随之在两个推动杆24的向上推动下带动相应的两个升降杆17向上移动,每个条形板19随之向上移动。
每个升降杆17的侧壁均向外延伸设有一个铰接部,每个铰接部与相应条形板19的底部之间均通过一个稳定杆26铰接,并且每个升降架16上位于每个铰接部和每个延伸板20一侧均设有一个用于相应铰接部和延伸板20升降移动的活动口,每个条形板19的顶部均对称设有两个用于进一步调节稳定內模板3的稳定机构,每个稳定机构的底部还均设有一个第二千斤顶27,每个条形板19上还均设有一个安装盒,每个第二千斤顶27均设置于相应的安装盒内。当每个升降杆17向上移动时均通过一个稳定杆26进行稳定,每个条形板19上升一段距离后,每个第二千斤顶27在相应的稳定机构下对內模板3进一步进行了稳定支撑。
每个稳定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稳定机构均由一个底架28和一个连接架29组成,每个底架28均固定设置于条形板19的顶部,每个底架28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空心柱30,每个连接架29均滑动套设于相应的空心柱30上,每个空心柱30上还均插接设有一个顶杆31,每个顶杆31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顶板32,并且每个第二千斤顶27的输出端均穿过相应空心柱30的内部与相应的顶杆31底部固定,每两个顶板32之间还均通过一个支撑板33连接。当每个第二千斤顶27向上推动相应的顶杆31时,每个顶杆31在相应的空心柱30内向上移动,每两个顶杆31连接的支撑板33随之向上移动对內模板3进行支撑。
每个连接架29的两侧还均设有一个滑台34,每个滑台34上沿着相应滑动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滑杆35,每个滑杆35上还均滑动套设有一个移动块36,并且每个移动块36的两侧还均与相应底架28的顶部和相应顶板32的底部之间分别铰接设有一个连杆37。当每个顶杆31向上推动后,每个连杆37带动相应的移动块36在相应的滑杆35上移动,保证每二个顶杆31在向上支撑时起到了稳定作用。
內模板3的内侧位于每个支撑板33的一端均设有一个连接件38,并且每个连接件38均呈内模板的内壁轮廓状,每个连接件38还均通过若干个锁紧栓固定于內模板3上,每个支撑板33的顶部两侧还均固定设有一个承重柱39,并且每个承重柱39的顶部均固定于相应连接件38的底部,每个支撑板33的两侧与连接件38之间和每个升降架16侧壁与连接件38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支撑丝杆40。当每两个顶板32推动相应的支撑板33向上移动后,每个支撑板33顶部均通过两个承重柱39将內模板3顶起,由于內模板3通过若干个支撑丝杆40进行支撑,因此,內模板3在调节高度以及对混凝土浇筑时进行支撑时起到了稳定效果。
外墙移动组件的每个移动机构上的每个连杆37的凹槽内还均设有一个第三千斤顶41,外模板4的两侧壁还均设有一个平板42固定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第三千斤顶41的顶部,并且每个平板42与外摸板之间均稳定设有一个加强板43。当內模板3根据地下管廊的高度调节了高度后,每个第三千斤顶41推动相应的平板42将外模板4随着內模板3一起调节相应的高度,保证內模板3和外模板4之间能够根据需求浇筑墙体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设备/装置/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操作人员对地下管廊进行浇筑定型时,內模板3和外模板4通过定位将墙体2进行搭设,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內模板3和外模板4进行搭设墙体2时,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每个移动机构驱动时,每个移动电机10驱动相应的第一轨道轮7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每个第二轨道轮8也随着相应的第一轨道轮7移动,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第二轨道轮8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移动时,由于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有地方呈弯度,因此,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通过卡柱11能够在相应的矩形架12上转动,便于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在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随之移动。
步骤二、当內模板3和外模板4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来到施工的位置处后,两个抬升机构能够根据地下管廊的高度对內模板3进行高度调节,两个抬升机构调整內模板3的高度时,每个升降杆17在相应的升降架16内向上移动,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向上移动后,由于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顶部的方形板18均通过一个条形板19连接,每两个相应的升降杆17向上移动时,每个第一千斤顶25同时向上推动相应的推动杆24,由于每个推动杆24的一端均铰接于相应的滑块23上,因此,每个滑块23随之在相应的滑条22上滑动,升降板21随之在两个推动杆24的向上推动下带动相应的两个升降杆17向上移动,每个条形板19随之向上移动。
步骤三、当每个升降杆17向上移动时均通过一个稳定杆26进行稳定,每个条形板19上升一段距离后,每个第二千斤顶27在相应的稳定机构下对內模板3进一步进行了稳定支撑,每个第二千斤顶27向上推动相应的顶杆31时,每个顶杆31在相应的空心柱30内向上移动,每两个顶杆31连接的支撑板33随之向上移动对內模板3进行支撑,每个顶杆31向上推动后,每个连杆37带动相应的移动块36在相应的滑杆35上移动,保证每二个顶杆31在向上支撑时起到了稳定作用,每两个顶板32推动相应的支撑板33向上移动后,每个支撑板33顶部均通过两个承重柱39将內模板3顶起,由于內模板3通过若干个支撑丝杆40进行支撑,因此,內模板3在调节高度以及对混凝土浇筑时进行支撑时起到了稳定效果。
步骤四、当內模板3根据地下管廊的高度调节了高度后,每个第三千斤顶41推动相应的平板42将外模板4随着內模板3一起调节相应的高度,保证內模板3和外模板4之间能够根据需求浇筑墙体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枕木(1),还包括内墙移动组件、外墙移动组件、用于搭设墙体(2)的內模板(3)、外模板(4)、用于调节內模板(3)搭设高度的升降调节组件、用于枕木(1)上放置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和用于枕木(1)上放置外墙移动组件的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均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枕木(1)顶部,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均设置于墙体(2)的内侧枕木(1)顶部,内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上,外墙移动组件设置于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上,升降调节组件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上,內模板(3)设置于升降调节组件上,并且内模板位于墙体(2)内侧,外模板(4)设置于墙体(2)的外侧,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的结构均相同,内墙移动组件和外墙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外墙行走轨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内墙行走轨道(5)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内侧的顶部,两个外墙行走轨道(6)对称设置于枕木(1)位于墙体(2)外侧的顶部,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一个第一轨道轮(7)和一个第二轨道轮(8),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分别能够移动的设置于相应的内墙行走轨道(5)和相应的外墙行走轨道(6)上,每个第一轨道轮(7)和每个第二轨道轮(8)上还均安装设有一个转动架(9),每个移动机构的第一轨道轮(7)还均通过一个移动电机(10)驱动,每个移动电机(10)均通过机架固定设置于相应的转动架(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动架(9)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卡柱(11),每个卡柱(11)上还均卡接转动设有一个矩形架(12),每个卡柱(11)上位于相应矩形架(12)的底部还均支撑设有一个托盘(13),并且每个矩形架(12)套设的卡柱(11)顶部还均通过一个限位盘(14)螺纹连接,每个矩形架(12)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卡槽,每个移动机构的两个矩形架(12)之间还均通过一个连板连接,每个连板的两端均通过一个卡块(15)卡接于相应的矩形架(12)顶部的卡槽内,每个矩形架(12)的外侧还均通过一个固定板将相应的矩形架(12)和相应的连板端部之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抬升机构,每个抬升机构分别设置于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移动机构上,每个抬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抬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升降架(16),每个升降架(16)均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每个相应的矩形架(12)的顶部,每个升降架(16)内还均沿着相应升降架(16)的长度方向插接设有一个升降杆(17),每个升降杆(17)穿过相应升降架(16)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方形板(18),内墙移动组件的两个第一轨道轮(7)和两个第二轨道轮(8)的方形板(18)之间均通过一个条形板(19)连接,每个条形板(19)均通过一个螺栓固定于相应的方形板(18)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杆(17)的向内侧均穿过相应的升降架(16)延伸设有一个延伸板(20),每个抬升机构的两个延伸板(20)之间还均通过一个升降板(21)连接,每个升降板(21)的底部沿着相应升降板(21)的长度方向还均设有一个滑条(22),每个滑条(22)上均对称滑动套设有一个滑块(23),并且每个滑块(23)的底部和相应连板的顶部向外侧之间还均铰接设有一个推动杆(24),每个推动杆(24)还均通过一个第一千斤顶(25)向上推动,每个连板上还均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每个第一千斤顶(25)的凹槽,每个第一千斤顶(25)均固定设置于相应的凹槽内,并且每个第一千斤顶(25)的顶端还均与相应推动杆(24)的中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杆(17)的侧壁均向外延伸设有一个铰接部,每个铰接部与相应条形板(19)的底部之间均通过一个稳定杆(26)铰接,并且每个升降架(16)上位于每个铰接部和每个延伸板(20)一侧均设有一个用于相应铰接部和延伸板(20)升降移动的活动口,每个条形板(19)的顶部均对称设有两个用于进一步调节稳定內模板(3)的稳定机构,每个稳定机构的底部还均设有一个第二千斤顶(27),每个条形板(19)上还均设有一个安装盒,每个第二千斤顶(27)均设置于相应的安装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稳定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每个稳定机构均由一个底架(28)和一个连接架(29)组成,每个底架(28)均固定设置于条形板(19)的顶部,每个底架(28)的顶部均竖直向上设有一个空心柱(30),每个连接架(29)均滑动套设于相应的空心柱(30)上,每个空心柱(30)上还均插接设有一个顶杆(31),每个顶杆(31)的顶部还均设有一个顶板(32),并且每个第二千斤顶(27)的输出端均穿过相应空心柱(30)的内部与相应的顶杆(31)底部固定,每两个顶板(32)之间还均通过一个支撑板(3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架(29)的两侧还均设有一个滑台(34),每个滑台(34)上沿着相应滑动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滑杆(35),每个滑杆(35)上还均滑动套设有一个移动块(36),并且每个移动块(36)的两侧还均与相应底架(28)的顶部和相应顶板(32)的底部之间分别铰接设有一个连杆(3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內模板(3)的内侧位于每个支撑板(33)的一端均设有一个连接件(38),并且每个连接件(38)均呈内模板的内壁轮廓状,每个连接件(38)还均通过若干个锁紧栓固定于內模板(3)上,每个支撑板(33)的顶部两侧还均固定设有一个承重柱(39),并且每个承重柱(39)的顶部均固定于相应连接件(38)的底部,每个支撑板(33)的两侧与连接件(38)之间和每个升降架(16)侧壁与连接件(38)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支撑丝杆(4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墙移动组件的每个移动机构上的每个连杆(37)的凹槽内还均设有一个第三千斤顶(41),外模板(4)的两侧壁还均设有一个平板(42)固定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第三千斤顶(41)的顶部,并且每个平板(42)与外摸板之间均稳定设有一个加强板(43)。
CN202011048148.4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Withdrawn CN112127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8148.4A CN112127386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8148.4A CN112127386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7386A true CN112127386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4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8148.4A Withdrawn CN112127386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73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7157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护构件
CN113512958A (zh) * 2021-05-10 2021-10-19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混凝土小截面箱涵一次成型方法
CN113622462A (zh) * 2021-10-11 2021-11-09 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支撑模板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7157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护构件
CN113512958A (zh) * 2021-05-10 2021-10-19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现浇混凝土小截面箱涵一次成型方法
CN113622462A (zh) * 2021-10-11 2021-11-09 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支撑模板结构
CN113622462B (zh) * 2021-10-11 2022-01-07 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支撑模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7386A (zh)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CN206800451U (zh) 一种管廊顶板施工台车和台车组
CN109653771B (zh) 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
CN203977309U (zh) 一种穿梭式涵洞衬砌钢模台车
CN212336714U (zh) 一种自行桁架支撑模板
CN105909278A (zh) 一种组合式自动控制的模架及使用方法
CN106194216A (zh) 一种矩形箱涵及隧道施工用台车
CN11418295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1365026A (zh) 变断面可调式衬砌台车的拼装方法
CN114102846B (zh) 一种节段梁双生产线及节段梁快速预制工艺
CN110656701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559489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模板
CN105113536A (zh) 一种移动式地下结构侧墙支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71805U (zh) 一种分体式液压台车
CN209907432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箱涵钢结构组合式整体模板支架系统
CN113771204A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循环生产方法及箱梁模板装置
CN106089257A (zh) 一种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台车
CN206035502U (zh) 隧道用电缆模架装置和水沟电缆槽施工台车
CN220246579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轨道施工的铺设装置
CN217582149U (zh) 一种无骨架衬砌台车
CN221031386U (zh) 一种明挖矩形侧墙单侧立模支撑装置
CN219060824U (zh) 间距可调式工字钢悬挑脚手架
CN220955608U (zh) 一种环保型前置式隧道门洞施工用支护装置
CN21986409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CN215948830U (zh) 简易装配式滑模边沟混凝土收面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