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4094U -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4094U
CN219864094U CN202321413076.8U CN202321413076U CN219864094U CN 219864094 U CN219864094 U CN 219864094U CN 202321413076 U CN202321413076 U CN 202321413076U CN 219864094 U CN219864094 U CN 219864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
side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30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惺科
贾旭
刘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30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4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4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4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架以及支腿结构,两组支护架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两组支腿结构安装在对应支护架底部,包括固定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支护架底部,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远离支护架一侧,所述固定板靠近支撑板一侧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通过传动板与支撑板传动连接,由驱动板移动支撑板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组支护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使得两组支护架形成三角结构,同时通过调整支撑板转动,使得支撑板与地面平行便于固定,解决目前所使用的直角结构支护装置虽然能够完成侧模的支撑,但是在安装时,需要对支护装置进行竖直定位,对安装要求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侧模是一种用于单侧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具有防水效果好,具有受力合理、浇筑效果佳等优点,并且是城区内施工操作面小的地下工程很好的选择。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室外墙、污水处理厂、地铁站、高铁站、道桥护坡墙、基坑支护等混凝土工程。
而在进行侧模的建筑时,需要使用支护装置对侧模进行辅助支撑,避免侧模在凝固时发生倾斜的情况。
目前所使用的支护装置主要为直角结构,其两侧端面分别与侧模竖直侧以及支撑面(地面)固定连接,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完成侧模的支撑,但是在安装时,需要对支护装置进行竖直定位,对安装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用于解决目前所使用的直角结构支护装置虽然能够完成侧模的支撑,但是在安装时,需要对支护装置进行竖直定位,对安装要求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包括:
支护架,数量为两组,两组支护架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所述支护架固定安装在侧模一侧;
支腿结构,数量为两组,安装在对应支护架底部,包括固定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支护架底部,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远离支护架一侧,所述固定板靠近支撑板一侧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固定板设置,并通过多组导向柱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板由固定板上安装的驱动件驱动线性移动,驱动板通过传动板与支撑板传动连接,由驱动板移动支撑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护架包括竖板以及加强板,所述竖板用于固定安装在侧模侧面,所述加强板安装在竖板远离侧模一侧,用于固定连接竖板与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柱固定安装在驱动板靠近固定板一侧,所述导向柱对应与固定板上设置的导向孔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为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的螺纹管内,其底端与驱动板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底部的连接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板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分别与驱动板以及支撑板的靠近侧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组支护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使得两组支护架与地面形成三角结构,同时通过调整支撑板转动,使得支撑板与地面平行便于固定,人员只需要调节支撑板与地面平行接触,相比于目前所使用的直角结构支护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对支护装置进行竖直定位,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1、支护架;101、竖板;102、加强板;2、连接板;3、支腿结构;301、固定板;302、支撑板;303、驱动板;304、固定轴;305、连接座;306、导向柱;307、驱动螺杆;308、传动板。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架1,数量为两组,两组支护架1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板2的两端,所述支护架1固定安装在侧模一侧;支腿结构3,数量为两组,安装在对应支护架1底部,包括固定板301以及支撑板302,所述固定板301固定安装在支护架1底部,所述支撑板3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01远离支护架1一侧,所述固定板301靠近支撑板302一侧设置有驱动板303,所述驱动板303与固定板301设置,并通过多组导向柱306与固定板30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板303由固定板301上安装的驱动件驱动线性移动,驱动板303通过传动板308与支撑板302传动连接,由驱动板303移动支撑板302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安装时,转动两组支护架1分离,与地面形成三角结构,将两组支护架1靠近侧模侧面,两组支腿结构3放置在地面上,通过驱动件调动驱动板303移动,带动支撑板302转动,使得支撑板302与地面平行,通过多组固定件将两组支撑板302固定在地面上后,仅需使用多组固定件将支护架1固定在侧模的侧面,即完成侧模的支护支撑;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在人员只需要调节支撑板302与地面平行,支撑板302底部与地面完全接触,即完成了一组支腿结构3的固定,人员可依次操作两组支腿结构3进行地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钉,当然实际也可根据情况替换成其他具有固定连接能力的固定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架1包括竖板101以及加强板102,所述竖板101用于固定安装在侧模侧面,所述加强板102安装在竖板101远离侧模一侧,用于固定连接竖板101与固定板301,通过加强板102提高固定板301与竖板101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306固定安装在驱动板303靠近固定板301一侧,所述导向柱306对应与固定板301上设置的导向孔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驱动板303四个边角对应设置有一组导向柱306,供四组导向柱306,通过四组导向柱306与对应导向孔滑动连接,对驱动板303的线性移动进行导向驱动,提高驱动板303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螺杆307,所述驱动螺杆307螺纹连接在固定板301上的螺纹管内,其底端与驱动板303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螺杆307为人力驱动,驱动螺杆307的上部安装有手轮,通过手轮带动驱动螺杆307转动,配合螺纹管传动,带动驱动板303线性移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02上安装有固定轴304,所述固定轴304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01底部的连接座305上;
同时所述传动板308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分别与驱动板303以及支撑板302的靠近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当进行支撑板302的转动时,通过驱动螺杆307转动带动驱动板303线性移动,配合传动板308传动,带动支撑板302的角度进行调节。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组支护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使得两组支护架1与地面形成三角结构,同时通过调整支撑板302转动,使得支撑板302与地面平行便于固定,人员只需要调节支撑板302与地面平行接触,相比于目前所使用的直角结构支护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对支护装置进行竖直定位,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安装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架,数量为两组,两组支护架上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两端,所述支护架固定安装在侧模一侧;
支腿结构,数量为两组,安装在对应支护架底部,包括固定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支护架底部,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远离支护架一侧,所述固定板靠近支撑板一侧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固定板设置,并通过多组导向柱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板由固定板上安装的驱动件驱动线性移动,驱动板通过传动板与支撑板传动连接,由驱动板移动支撑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包括竖板以及加强板,所述竖板用于固定安装在侧模侧面,所述加强板安装在竖板远离侧模一侧,用于固定连接竖板与固定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固定安装在驱动板靠近固定板一侧,所述导向柱对应与固定板上设置的导向孔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的螺纹管内,其底端与驱动板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底部的连接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分别与驱动板以及支撑板的靠近侧转动连接。
CN202321413076.8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Active CN219864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076.8U CN219864094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076.8U CN219864094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4094U true CN21986409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3076.8U Active CN219864094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4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5120B (zh) 多曲面自由伸缩建筑模架系统设备
CN113417455B (zh) 一种滑模施工用自加固支撑杆
CN112127386A (zh) 一种地下管廊施工用辅助爬模系统
CN21986409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施工侧模支护装置
CN103114572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导墙移动模架
CN215562019U (zh) 一种新型的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221031386U (zh) 一种明挖矩形侧墙单侧立模支撑装置
CN212335790U (zh) 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台车
CN207776483U (zh) 用于砖砌墙加固的施工装置
CN219622258U (zh) 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装置
CN219012076U (zh) 一种易拆卸临时房建结构
CN217812354U (zh) 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用支撑结构
CN218234468U (zh) 一种竖向建筑预制件加固调整设备
CN22053920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
CN221075555U (zh) 一种管道支撑架
CN21189790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倒模装置
CN215829261U (zh) 0#块模板支撑体系
CN214170559U (zh) 一种用于中小断面输水隧洞的钢模台车
CN219490689U (zh) 主拱圈可调式拱架
CN219840662U (zh) 一种衬砌台车
CN215368871U (zh) 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
CN216142397U (zh) 一种建筑施工高层附墙爬升模板
CN212271559U (zh) 一种建筑悬挑脚手架结构
CN215318569U (zh) 一种输水管道便于检修管理的支撑装置
CN220790502U (zh) 可调式建筑施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