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7848B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7848B
CN112117848B CN202010497290.0A CN202010497290A CN112117848B CN 112117848 B CN112117848 B CN 112117848B CN 202010497290 A CN202010497290 A CN 202010497290A CN 112117848 B CN112117848 B CN 112117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tor co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7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7848A (zh
Inventor
高桥忠伸
八釼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17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7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7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7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轻量化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铁心(21);磁铁配置部(22),其在转子铁心(2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且该转子铁心(21)配置有永久磁铁(23);以及围绕构件(25),其围绕永久磁铁(23)的外周,转子铁心(21)具有设置于比永久磁铁(23)靠内周侧的位置的内周铁心部(28),内周铁心部(28)具有沿着磁铁配置部(22)隔开间隔设置、且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孔部(30)。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的磁铁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磁排斥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6079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其具备:定子,其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并向内周开口的多个插槽、形成于插槽之间的齿、以及卷绕于齿的线圈;以及转子,其隔有气隙地配置于定子的内侧,且具有沿着外周缘形成的多个永久磁铁插入孔、以及插入永久磁铁插入孔的永久磁铁。转子在永久磁铁插入孔的外周铁心部具有相对于永久磁铁插入孔呈直角延伸,并且相对于磁极中心对称配置的一对第一狭缝、以及配置于一对第一狭缝的外侧的极间侧的一对第二狭缝。一对第一狭缝间的距离比齿宽度小。一对第二狭缝以在齿与转子的磁极中心一致的位置与插槽的内周开口(插槽开口)对置的方式设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转子铁心的轻量化这点上,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轻量化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铁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心21);磁铁配置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铁配置部22),其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磁铁配置部配置有永久磁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永久磁铁23);以及围绕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围绕构件25),其围绕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所述转子铁心具有设置于比所述永久磁铁靠内周侧的位置的内周铁心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周铁心部28),所述内周铁心部具有沿着所述磁铁配置部隔开间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间隔W)设置、且沿着所述转子铁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孔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孔部30)。
(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孔部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孔。
(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孔部以所述径向上的与所述磁铁配置部的间隔E(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间隔E)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孔部设置有三个以上,三个以上的所述孔部以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孔部的间隔W(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间隔W)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5)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内周铁心部具有设置于比所述孔部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空隙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空隙部40),在将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孔部与所述空隙部的间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三间隔)设为D,将所述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所述磁铁配置部的间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四间隔)设为C时,满足D≥C。
(6)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将所述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铁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所述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孔部的宽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孔宽度H)以满足B2≥B1的方式设定。
(7)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将所述径向上的所述磁铁配置部与所述孔部的间隔设为E,将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孔部的外端与所述孔部的中心的间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五间隔)设为F时,满足E≥1.2×F/1.8。
(8)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将所述孔部的个数设为N,将所述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孔部的间隔设为W,将所述周向上的所述永久磁铁的宽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磁铁宽度)设为L,将所述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所述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满足N=L×(1-B1/B2)×1/W。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的方案,内周铁心部具有沿着磁铁配置部隔开间隔设置、且沿着转子铁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孔部,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具有沿着磁铁配置部设置的单一的孔部的情况及具有沿着转子铁心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孔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除此之外,由多个孔部将转子铁心减重,因此也能够使转子铁心轻量化。因此,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根据上述(2)的方案,孔部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孔,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从内周侧冷却永久磁铁。
根据上述(3)的方案,多个孔部以径向上的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E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径向上多个孔部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E分别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于永久磁铁的冷却的程度产生不均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适宜地冷却永久磁铁。
根据上述(4)的方案,孔部设置有三个以上,三个以上的孔部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的间隔W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的间隔W分别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于永久磁铁的冷却的程度产生不均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适宜地冷却永久磁铁。
根据上述(5)的方案,内周铁心部具有设置于比孔部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空隙部,在将径向上的孔部与空隙部的间隔设为D,将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设为C时,满足D≥C,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径向上的孔部与空隙部的间隔D小于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C的情况(D<C)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
根据上述(6)的方案,在将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周向上的孔部的宽度以满足B2≥B1的方式设定,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的个数尽可能多。
根据上述(7)的方案,在将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与孔部的间隔设为E,将周向上的孔部的外端与孔部的中心的间隔设为F时,满足E≥1.2×F/1.8,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径向上位于孔部的外侧的永久磁铁上也流动磁通、且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的个数尽可能多。
根据上述(8)的方案,在将孔部的个数设为N,将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孔部的间隔设为W,将周向上的永久磁铁的宽度设为L,将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满足N=L×(1-B1/B2)×1/W,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朝向永久磁铁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的个数尽可能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而得到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通油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多个孔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径向上的孔部与空隙部的间隔及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的说明图。
图6是磁导率的说明图。
图7是使用于转子铁心的材料的磁化曲线(B-H曲线)的说明图。
图8是理想磁路的说明图。
图9是孔部的宽度与转矩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电机
21…转子铁心
22…磁铁配置部
23…永久磁铁
25…围绕构件
28…内周铁心部
30…孔部
40…空隙部
B1…磁铁表面磁通密度(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
B2…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
E…第一间隔(径向上的孔部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
W…第二间隔(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的间隔)
D…第三间隔(径向上的孔部与空隙部的间隔)
C…第四间隔(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的间隔)
F…第五间隔(周向上的孔部的外端与孔部的中心的间隔)
N…孔部的个数
L…磁铁宽度(永久磁铁在周向上的宽度)
H…孔宽度(孔部在周向上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举出在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车辆上搭载的旋转电机(行驶用马达)来进行说明。
<旋转电机>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简要结构图。图1是包含由包含轴线G的假想平面切断而成的截面在内的图。以下,将沿着旋转电机1的轴线G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轴线G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绕轴线G的方向称作“周向”。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是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配置永久磁铁23的所谓的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马达。旋转电机1具备具有线圈12(参照图2)的定子2、以及与定子2同轴设置的转子3。
图2是从轴向观察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而得到的图。在图2中,省略了端面板24等的图示。在图2中,附图标记Ld表示由永久磁铁23构成的磁极的d轴,附图标记Lq表示q轴。从轴向观察,d轴Ld相当于通过轴线G、且将永久磁铁23二等分的假想直线(通过磁极中心的假想直线)。从轴向观察,q轴Lq相当于通过轴线G、且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永久磁铁23之间二等分的假想直线(通过磁极间中心的假想直线)。
如图2所示,定子2具备定子铁心11、以及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多相(例如U相、V相、W相)的线圈12。
定子铁心11呈与轴线G同轴配置的环状。例如,定子铁心11是将多个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铁心。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心11也可以是将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压缩成形而得到的所谓的压粉铁心。
在定子铁心11中,插入有线圈12的插槽13在周向上排列设置。定子铁心11具有在周向上划分插槽13的多个齿14。定子铁心11通过在线圈12中流动电流来产生磁场。
定子2收容于未图示的壳体。定子2在壳体的内部,以局部浸渍到冷却介质的状态配置。例如,作为冷却介质,适宜使用作为使用于传动装置的润滑、动力传递等的工作油的、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等。
<转子>
如图1所示,转子3相对于定子2在径向的内侧,隔开间隔配置。转子3固定于轴5。转子3以能够绕轴线G与轴5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转子3具备转子铁心21、磁铁配置部22、永久磁铁23、端面板24及围绕构件25。
如图2所示,转子铁心21呈与轴线G同轴配置的环状。在转子铁心21的径向内侧压入固定有轴5。例如,轴5经由安装于未图示的壳体的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例如,转子铁心21是将多个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铁心。需要说明的是,转子铁心21也可以是将金属磁性粉末(软磁性粉)压缩成形而得到的所谓的压粉铁心。
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形成有磁铁配置部22。磁铁配置部22在转子铁心2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磁铁配置部22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将转子铁心21在轴向上贯通(参照图1)。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也可以设置有用于进行永久磁铁23的周向的定位的槽等。
在各磁铁配置部22内嵌入有永久磁铁23。永久磁铁23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部贴附于多个磁铁配置部22的各个磁铁配置部22。实施方式的转子3是在转子3表面(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组装有永久磁铁23的所谓的表面磁铁型(SPM)。
各永久磁铁23在径向上磁化方向被取向。各永久磁铁23以沿着周向隔开间隔,并且使磁化方向交替反转的方式配置。各永久磁铁23以由永久磁铁23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形成的磁极的极性(N极或S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被磁化。
在图2的例子中,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8个磁铁配置部22。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8个永久磁铁23。多个永久磁铁23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实质上每隔45°间隔而配置。
永久磁铁23沿着轴向延伸(参照图1)。永久磁铁23的轴向的长度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例如,永久磁铁23是稀土类磁铁。例如,作为稀土类磁铁,可举出钕磁铁、钐钴磁铁、镨磁铁等。永久磁铁23的从轴向观察而得到的截面形状具有弧状。
如图1所示,端面板24相对于转子铁心21配置于轴向的两端部。端面板24从轴向的两端侧覆盖转子铁心21中的至少磁铁配置部22。端面板24抵接于转子铁心21的轴向的外端面。端面板24呈与轴线G同轴配置的环状。
如图2所示,围绕构件25围绕永久磁铁23的外周。围绕构件25设置于永久磁铁23的外周部上。围绕构件25是通过将细丝纤维沿着转子铁心21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的所谓的绕丝层。例如,作为细丝纤维,可举出玻璃纤维、开普勒(注册商标)、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等将树脂材料成形为线状而得到的纤维。绕丝层通过卷绕于永久磁铁23的外周部,将永久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绕丝层也可以多次卷绕而在转子铁心21的径向上层叠。
<转子铁心的构造>
如图2所示,转子铁心21具有设置于比永久磁铁23靠内周侧的位置的内周铁心部28。内周铁心部28具有孔部30、以及设置于比孔部30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空隙部40。
孔部30是供冷却液(例如ATF等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孔。孔部30在内周铁心部28的外周部将内周铁心部28在轴向上贯通。孔部30沿着磁铁配置部22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孔部30设置有3个以上。在图2的例子中,在1个磁铁配置部22的内周侧配置有11个孔部30。
以下,参照图3来说明冷却介质向孔部30供给的供给路径的一例。
图3是实施方式的通油板50的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转子铁心21的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22和孔部30的部分的图示。
如图3所示,转子铁心21也可以具有呈与轴线G同轴配置的环状的通油板50。
例如,通油板50在被第一转子铁心21A及第二转子铁心21B在轴向上夹着的状态下,固定于轴5。轴5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轴流路60。轴流路60具有与轴线G同轴地贯通轴5的轴心流路61、以及将轴5在径向上贯通而将轴心流路61的内外在径向上连通的径向流路62。例如,径向流路62在轴5的轴向中央部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在图3中图示1个径向流路62)。
通油板50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油流路51。通油流路51具有:中间流路52,其在通油板50的内周面上开口并与轴5的径向流路62连通;第一分配流路53,其形成于通油板50中的在轴向上朝向第一转子铁心21A的端面;第二分配流路54,其形成于通油板50中的在轴向上朝向第二转子铁心21B的端面;第三分配流路55,其在比第一分配流路53及第二分配流路5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将通油板50在轴向上贯通;以及第四分配流路56,其在比第一分配流路53及第二分配流路5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将通油板50在轴向上贯通。
例如,通过轴心冷却,供给到轴5的轴心流路61的冷却介质朝向径向流路62沿图中箭头V1方向流动。之后,冷却介质通过径向流路62,流入通油板50的中间流路52。之后,冷却介质在中间流路52沿图中箭头V2方向流动。之后,冷却介质的一部分通过第四分配流路56,流入孔部30。之后,冷却介质以沿着孔部30的方式朝向端面板24沿图中箭头V3方向及图中箭头V4方向流动。之后,冷却介质通过形成于端面板24的端面流路58,向外部排出(参照图中箭头V5方向、图中箭头V6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从一方的端面板24的端面流路58供给冷却介质,通过孔部30从另一方的端面板24的端面流路58(在轴向上与冷却介质的供给侧相反一侧)排出冷却介质。
冷却介质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分配流路53及第三分配流路55,流入将第一转子铁心21A在轴向上贯通的第一转子流路(未图示),该情况未进行图示。
另外,冷却介质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分配流路54及第三分配流路55,流入将第二转子铁心21B在轴向上贯通的第二转子流路(未图示)。
<孔部的详细情况>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多个孔部30的配置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从轴向观察,孔部30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长圆形状。在此,长圆形状意味着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线段31和与各线段31的两端连接的两个圆弧32的形状。
以下,将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22与孔部30的间隔也称作“第一间隔E”。第一间隔E意味着磁铁配置部22的径向内端与孔部30的线段31的径向外端(除去圆弧32之外的部分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多个孔部30以第一间隔E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在此,“大致相同”,意味着在转子铁心21的设计误差(尺寸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各孔部30的第一间隔E分别实质上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大致相同”包含各孔部30的第一间隔E分别完全相同的情况。
以下,将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也称作“第二间隔W”。第二间隔W意味着在周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孔部30的线段31与另一方的孔部30的线段31之间的距离。多个孔部30以第二间隔W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在此,“大致相同”,意味着在转子铁心21的设计误差(尺寸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各孔部30的第二间隔W分别实质上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大致相同”包含各孔部30的第二间隔W分别完全相同的情况。
图5是实施方式的径向上的孔部30与空隙部40的间隔及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空隙部40具有:第一空隙组42,其具有位于转子铁心21的内周部的多个第一空隙41;以及第二空隙组44,其具有配置于第一空隙组42与孔部30之间的多个第二空隙43。
从轴向观察,第一空隙41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周向延伸的长圆形状。从轴向观察,第一空隙41避开d轴Ld及q轴Lq配置。
从轴向观察,第二空隙43比第一空隙41在周向上延伸得长。从轴向观察,第二空隙43具有以d轴Ld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
以下,将径向上的孔部30与第二空隙43(空隙部40)的间隔D也称作“第三间隔D”,将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C也称作“第四间隔C”。
第三间隔D意味着孔部30的径向内端与第二空隙43的径向外端之间的距离。在图5中,作为第三间隔D,表示d轴Ld上的孔部30的径向内端与第二空隙43的径向外端之间的距离。
第四间隔C意味着磁铁配置部22的周向外端与q轴Lq之间的距离。
图中箭头J表示通过转子铁心21中的磁极间部、在转子铁心21中孔部30与第二空隙43之间的部分的磁通。为了确保其磁路宽度,需要满足下述的式(1)。
D≥C···(1)
孔部30配置于满足上述的式(1)的位置。
以下,将永久磁铁23的表面磁通密度也称作“磁铁表面磁通密度”,将内周铁心部28的最大磁通密度也称作“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
磁铁表面磁通密度意味着永久磁铁23的径向端面的磁通密度。
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意味着在内周铁心部28的外周部中没有孔部30的部分的径向端面的磁通密度。换言之,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是将内周铁心部28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之间的部分(非形成孔部部分)的径向端面的磁通密度全部相加而得到的值(总和)。
在此,将磁铁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周向上的孔部30的宽度(孔宽度H,参照图4)以满足B2≥B1的方式设定。
以下,说明磁铁表面磁通密度B1的设定方法的一例。
图6是磁导率的说明图。在图6中,作为温度条件,示出23℃(粗实线)、100℃(通常的实线)、120℃(细虚线)、140℃(单点划线)、160℃(双点划线)、180℃(粗虚线)、200℃(细实线)的例子。
首先,设定保证的温度。
接着,选择永久磁铁的减磁点(例如,140℃的曲线图的拐点)。
接着,引出通过减磁点和原点的直线。由此,决定能够使永久磁铁的量最小的永久磁铁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直线的斜率相当于永久磁铁的厚度与间隙(径向上的定子与转子的间隔)之比。
接着,读取减磁点处的永久磁铁的磁通密度(磁铁表面磁通密度B1)。在图6中,示出设定为B1=1.2T(Wb/m2)的例子。
以下,说明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B2的设定方法的一例。
图7是使用于转子铁心21的材料的磁化曲线(B-H曲线)的说明图。
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B2设定为即使增大磁场的强度磁通密度(纵轴的值)也大致恒定的值。在图7中,示出设定为B2=1.8T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B2基于永久磁铁的磁通、线圈的磁通、以及用于让它们通过的齿的宽度等来决定。例如,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B2基于公知的钢铁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1.7T~1.8T)来决定。
以下,将周向上的孔部30的外端与孔部30的中心的间隔F(参照图4)也称作“第五间隔F”。第五间隔F意味着周向上的孔部30的线段31与孔部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此,将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22与孔部30的间隔(第一间隔E)设为E,将第五间隔F设为F。
第一间隔E以满足下述的式(2)的方式设定。
E≥1.2×F/1.8···(2)
在此,将孔部30的个数设为N,将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设为W,将周向上的永久磁铁23的宽度(磁铁宽度)设为L,将永久磁铁23的表面磁通密度(磁铁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28的最大磁通密度(铁心部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
在径向上通过永久磁铁23和内周铁心部28的磁通恒定,因此得到下述的式(3)。
N×W=L×(1-T1/T2)···(3)
当将上述的式(3)变形时,得到下述的式(4)。
N=L×(1-B1/B2)×1/W···(4)
孔部30的个数N以满足上述的式(4)的方式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周向上的孔部30的宽度H(孔宽度)基于转子铁心21的制作精度、冷却介质的粘度、冷却介质的流量等来综合地决定。
<理想磁路>
图8是理想磁路的说明图。
图中,箭头R表示转子3的旋转方向,箭头K表示线圈磁通,箭头M表示磁铁磁通。另外,附图标记A1表示产生吸引作用的区域(以下也称作“吸引区域”),附图标记A2表示产生排斥作用的区域(以下也称作“排斥区域”)。
线圈磁通K以跨吸引区域A1及排斥区域A2各自的磁铁磁通M的方式在定子铁心11、内周铁心部28流动。磁铁磁通M从永久磁铁23的径向一端面通过定子铁心11、内周铁心部28朝向永久磁铁23的径向另一端面流动。磁铁磁通M在吸引区域A1和排斥区域A2处成为反向的流动。需要说明的是,理想磁路相当于具备没有孔部30的转子的旋转电机(未图示)的磁路。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铁心21;磁铁配置部22,其在转子铁心2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且该磁铁配置部22配置有永久磁铁23;以及围绕构件25,其围绕永久磁铁23的外周,转子铁心21具有设置于比永久磁铁23靠内周侧的位置的内周铁心部28,内周铁心部28具有沿着磁铁配置部22隔开间隔W设置、且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孔部30。
根据该结构,与具有沿着磁铁配置部22设置的单一的孔部的情况及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周向延伸的多个孔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21朝向永久磁铁23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除此以外,由多个孔部30将转子铁心21减重,因此还能够使转子铁心21轻量化。因此,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21朝向永久磁铁23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孔部30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孔,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从内周侧冷却永久磁铁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孔部30以径向上的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E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径向上多个孔部30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E分别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于永久磁铁23的冷却的程度产生不均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适宜地冷却永久磁铁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孔部30设置有三个以上,三个以上的孔部30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W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W分别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对于永久磁铁23的冷却的程度产生不均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适宜地冷却永久磁铁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周铁心部28具有设置于比孔部30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空隙部40,在将径向上的孔部30与空隙部40的间隔设为D,将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设为c时,满足D≥c,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径向上的孔部30与空隙部40的间隔D小于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c的情况(D<C)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21朝向永久磁铁23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永久磁铁23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28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周向上的孔部30的宽度以满足B2≥B1的方式设定,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能够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21朝向永久磁铁23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30的个数尽可能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22与孔部30的间隔设为E,将周向上的孔部30的外端与孔部30的中心的间隔设为F时,满足E≥1.2×F/1.8,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径向上位于孔部30的外侧的永久磁铁23上也流动磁通、且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30的个数尽可能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孔部30的个数设为N,将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设为W,将周向上的永久磁铁23的宽度设为L,将永久磁铁23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28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满足N=L×(1-B1/B2)×1/W,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在对从磁极间部的转子铁心21朝向永久磁铁23流动的磁通被阻碍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实现轻量化的基础上使孔部30的个数尽可能多。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从轴向观察,孔部30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长圆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孔部30也可以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椭圆形状(由平面上的距某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恒定的点的轨迹组成的曲线)。例如,孔部30也可以具有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即,孔部30只要沿着转子铁心21的径向延伸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孔部30设置有11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孔部30也可以是10个以下,也可以是12个以上。孔部30的个数能够根据要求规格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孔部30是供作为冷却液的ATF流通的冷却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孔部30也可以是供ATF以外的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孔。另外,孔部30也可以是冷却液不流通的贯通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多个孔部30以径向上的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E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径向上多个孔部30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E在至少一部分互不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W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孔部30的间隔W在至少一部分互不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径向上的孔部30与空隙部40的间隔D为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C以上的情况(D≥C)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径向上的孔部30与空隙部40的间隔D小于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磁铁配置部22的间隔C(D<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旋转电机1是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车辆的行驶用马达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旋转电机1也可以是发电用马达、其他用途的马达、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围绕构件25是绕丝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围绕构件25也可以是由细丝纤维以外的高强度材料(例如金属等)形成的套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转子铁心2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8个磁铁配置部2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磁铁配置部22的配置数也可以是7个以下,也可以是9个以上。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也能够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具备如下转子3的旋转电机1(参照图2),该转子3具有多个孔部30。
在实施例中,在将径向上的磁铁配置部与孔部的间隔设为E,将周向上的孔部的外端与孔部的中心的间隔设为F时,设为满足E=1.2×F/1.8。
在实施例中,在将孔部的个数设为N,将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孔部的间隔设为W,将周向上的永久磁铁的宽度设为L,将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设为满足N=L×(1-B1/B2)×1/W。
在实施例中,设为W=0.8mm、L=27.5mm、B1=1.2T、B2=1.8T。
由此,在实施例中设为N=11。
另外,将孔宽度H设为0.8mm,将转子的直径设为106.8mm,将极对数设为4。
在实施例中,孔宽度H(总和)相对于磁铁宽度L的比例X设为32%。
需要说明的是,比例X由下述的式(5)算出。
X=(H×N/L)×100···(5)
[比较例1]
比较例1使用了具备没有孔部30的转子的旋转电机(未图示)。
[比较例2]
比较例2使用了具备如下转子的旋转电机(未图示),该转子具有与实施例相比孔宽度H大的孔部。
比较例2将孔宽度H设为1.2mm。
在比较例2中,将孔宽度H以外的条件设为与实施例同样。
[比较例3]
比较例3使用了具备如下转子的旋转电机(未图示),该转子具有与比较例2相比孔宽度H大的孔部。
比较例3将孔宽度H设为1.8mm。
在比较例3中,将孔宽度H以外的条件设为与实施例同样。
[实验例]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1~3中,分别测定了旋转电机的转矩。需要说明的是,转子的转速设为1500rpm,电流设为260Arms。
图9是孔部的宽度(孔宽度)与转矩的关系的说明图。在图9中,孔宽度0mm表示没有孔部的情况(比较例1)。
如图9所示,可以确认到在孔宽度为0.8mm以下的范围(包含没有孔部的情况)中能够维持转矩。即,可知:在孔宽度(总和)相对于磁铁宽度的比例为32%以下的情况下,能够维持转矩。
另一方面,可以确认到当孔宽度超过0.8mm时,转矩大幅减少。即,可知:在孔宽度相对于磁铁宽度的比例超过32%的情况下,转矩大幅减少。
当在电流超前角0度的情况下进行解析时,
比较例2的转矩为136Nm。
比较例3的转矩为134Nm。
与此相对,实施例的转矩为142Nm。
由以上可知:在实施例中,即使沿着内周铁心部的磁铁配置部具有多个孔部,也能够维持转矩。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转子铁心;
磁铁配置部,其在所述转子铁心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磁铁配置部配置有永久磁铁;以及
围绕构件,其围绕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
所述转子铁心具有设置于比所述永久磁铁靠内周侧的位置的内周铁心部,
所述内周铁心部具有沿着所述磁铁配置部隔开间隔设置、且沿着所述转子铁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孔部,
在将所述孔部的个数设为N,将所述周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孔部的间隔设为W,将所述周向上的所述永久磁铁的宽度设为L,将所述永久磁铁的表面磁通密度设为B1,将所述内周铁心部的最大磁通密度设为B2时,
满足N=L×(1-B1/B2)×1/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部以所述径向上的与所述磁铁配置部的间隔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设置有三个以上,
三个以上的所述孔部以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孔部的间隔分别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铁心部具有设置于比所述孔部靠内周侧的位置的空隙部,
在将所述径向上的所述孔部与所述空隙部的间隔设为D,将所述周向上的磁极间中心与所述磁铁配置部的间隔设为C时,
满足D≥C。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孔部的宽度以满足B2≥B1的方式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径向上的所述磁铁配置部与所述孔部的间隔设为E,将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孔部的外端与所述孔部的中心的间隔设为F时,
满足E≥1.2×F/1.8。
CN202010497290.0A 2019-06-19 2020-06-03 旋转电机 Active CN112117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3371 2019-06-19
JP2019113371A JP2020205725A (ja) 2019-06-19 2019-06-19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7848A CN112117848A (zh) 2020-12-22
CN112117848B true CN112117848B (zh) 2023-06-20

Family

ID=73798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7290.0A Active CN112117848B (zh) 2019-06-19 2020-06-03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205725A (zh)
CN (1) CN11211784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9101A2 (en) * 2001-08-29 2003-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with two axially coupled reluctance and permanent magnet rotors
CN102882296A (zh) * 2011-07-13 2013-01-1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
CN103840585A (zh) * 2012-11-26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WO2014183408A1 (en) * 2013-05-13 2014-11-20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2015186353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電動機
CN109193989A (zh) * 2018-08-17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转子及含有该转子的电机
WO2019029109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切向电机、切向电机转子及其转子铁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550U (zh) * 1990-05-16 1992-01-29
JPH0984283A (ja) * 1995-09-18 1997-03-28 Honda Motor Co Ltd ロータに対するロータ用磁石の配設構造
JP3507653B2 (ja) * 1997-03-27 2004-03-15 株式会社東芝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05117771A (ja) * 2003-10-07 2005-04-28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式同期電動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JP2008167520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回転電機
CN101098091A (zh) * 2006-12-28 2008-01-02 刘连兵 永磁弧焊发电机转子
JP2014220901A (ja) * 2013-05-08 2014-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型回転電機
JP6079733B2 (ja) * 2014-09-03 2017-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6343557B2 (ja) * 2014-12-24 2018-06-13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回転子用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04868646B (zh) * 2015-06-10 2017-07-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转子叠片和具有其的电机
JP2017184343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JP6367875B2 (ja) * 2016-08-25 2018-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構造
JP6546972B2 (ja) * 2017-08-25 2019-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回転電機用電磁鋼板および電動車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9101A2 (en) * 2001-08-29 2003-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with two axially coupled reluctance and permanent magnet rotors
CN102882296A (zh) * 2011-07-13 2013-01-1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
CN103840585A (zh) * 2012-11-26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WO2014183408A1 (en) * 2013-05-13 2014-11-20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2015186353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電動機
WO2019029109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切向电机、切向电机转子及其转子铁芯
CN109193989A (zh) * 2018-08-17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转子及含有该转子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7848A (zh) 2020-12-22
JP2020205725A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8995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US7405504B2 (en) Ro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9062673A (ja) 可変磁束型の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9825495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1463937B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旋转电机
JP2011139617A (ja) 回転電機
JP2013183481A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の冷却構造、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239190B2 (ja) 回転電機
US20160226355A1 (en) Magnetic inductor electric motor
US10770956B2 (en) Electric machine
CN112117848B (zh) 旋转电机
WO2017064938A1 (ja) 回転電機
WO2023276514A1 (ja) 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動機
JP2016129447A (ja) 回転電機
JP2019170091A (ja) 回転電機
JP2019161828A (ja) 回転電機
JP2015216786A (ja)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式回転電機
JP2018148675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20240055922A1 (en) Coil and motor provided with same
WO2023042639A1 (ja) ロータの製造装置
JP6127893B2 (ja)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US11695307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rotor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and stator with teeth having flange portion, expanding portion and base portion
US20140292129A1 (en) Thin motor
WO2023276513A1 (ja) 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動機
US20230246496A1 (en) Ro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