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8136A - 卷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8136A
CN112088136A CN201980030642.7A CN201980030642A CN112088136A CN 112088136 A CN112088136 A CN 112088136A CN 201980030642 A CN201980030642 A CN 201980030642A CN 112088136 A CN112088136 A CN 112088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ember
take
top surface
rotation axis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06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8136B (zh
Inventor
加藤启祐
小川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ian Lianb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tian Lianb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ian Lianb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tian Lianb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88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8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2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18/04Interior-supp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卷收装置(1)具备筒状的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端构件(30)具有:嵌入部(31),其嵌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以及限制部(32),其在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起为卷收轴构件(10)的旋转轴方向(D1)上的外侧的位置处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且端构件(30)相对于支承部(60)被支承为能够以卷收轴构件(10)的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在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限制部(32)之间设置有凹部(50),该凹部(50)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

Description

卷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机动车内等的卷收装置。
背景技术
有时为了用挠性的后座罩(tonneau cover)(片状构件)覆盖行李厢的上部,而在机动车的行李厢设置有后座罩装置。另外,有时为了防眩而用挠性的遮阳件(sunshade)(片状构件)遮挡直射日光或用遮阳件确保车内的隐私(private),而在车辆用门等设置有遮阳装置。后座罩装置、遮阳装置等的卷收装置例如具有固定片状构件的一端的筒状的卷收轴构件、用于向卷收片状构件的朝向对卷收轴构件施力的弹簧、具有片状构件的抽出口的壳体等。由此,能够在使用时从壳体抽出片状构件,并能够在非使用时将片状构件卷收而收纳于壳体。
日本特开2016-102000号公报所示的后座罩装置具备在内周部形成有沿着轴向的槽的筒状的卷收轴构件、能够卷收在该卷收轴构件的外周面上的片状构件、安装于卷收轴构件的两端的端构件等。端构件具有嵌入部,该嵌入部在外周部形成有插入槽的突条并嵌入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开口,且该端构件相对于支承部被支承为能够以卷收轴构件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嵌入部的突条具有顶面以及夹着该顶面的一对侧部。卷收轴构件的槽具有与嵌入部的突条的侧部对置的内侧部。一对侧部的至少一方具有朝向对置的内侧部凸起且与该内侧部相碰的凸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2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端构件的嵌入部压入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开口时,存在在嵌入部的突条设置的凸部与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相碰而被切削的可能性。当由于凸部被切削而产生碎屑(也被称为碎渣。)时,产生碎屑夹在卷收轴构件与端构件之间而使端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略微倾斜地偏移的可能性。当端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倾斜地偏移时,在抽出或卷收片状构件的操作时,卷收轴构件以及端构件的旋转的顺畅性降低,从而产生在片状构件的操作时产生异响的可能性、在车辆行驶时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问题也存在于遮阳装置等后座罩装置以外的卷收装置。
本发明公开能够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卷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卷收装置具有以下方案,具备:
筒状的卷收轴构件;以及
端构件,其具有嵌入部及限制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开口,所述限制部在从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起为该卷收轴构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与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接触,且所述端构件相对于支承部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卷收轴构件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与所述限制部之间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旋转轴凹陷且底部与所述嵌入部的外周部相连。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卷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搭载于机动车的卷收装置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将卷收装置的例子局部分解而示出的图。
图3是以省略片状构件的图示并对壳体构件进行透视的方式示出卷收装置的端部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例示卷收轴构件、端构件、轴构件以及板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另一角度例示端构件和卷收轴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卷收轴构件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端构件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端构件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端构件与卷收轴构件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端构件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穿过顶面凸部的位置处的卷收轴构件以及端构件的纵截面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2A、12B是示意性地示出改变了顶面凸部彼此的角度θ1、θ2、θ3的例子的图。
图13是在其他卷收装置中例示端构件和卷收轴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在其他卷收装置中例示端构件和卷收轴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然,以下的实施方式不过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特征是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1)本发明所包括的技术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14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所包括的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例子的图,这些图所示的各方向的放大率有时不同,各图有时并不匹配。当然,本技术的各要素并不限定于附图标记所示的具体例。
另外,在本申请中,数值范围“Min~Max”是指最小值Min以上且最大值Max以下。
[方案1]
卷收装置1具备筒状的卷收轴构件10和端构件30作为基本要素。所述端构件30具有嵌入部31,其嵌入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以及限制部32,其在从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起为该卷收轴构件10的旋转轴方向D1上的外侧(旋转轴方向外侧D1o)的位置处与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且所述端构件30相对于支承部60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在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所述限制部32之间设置有凹部50,所述凹部50向所述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所述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
在上述方案1中,在向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插入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而产生碎屑80时,当碎屑80进入在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之间向旋转轴AX1凹陷的凹部50时容易向外部被排出。由此,由碎屑80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引起的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偏移得到抑制,从而在抽出或者卷收片状构件20的操作时,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顺畅地旋转。因此,本方案能够提供使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的卷收装置。其结果是,还可期待对在片状构件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异响的产生进行抑制的效果。
在此,能够应用本技术的端构件可以嵌入卷收轴构件的两端,也可以仅嵌入卷收轴构件的一端。
被卷收装置卷收的片状构件是包括屏风、遮罩、遮帘等的概念,具体而言,包括后座罩、遮阳件等。
卷收轴构件的端部与端构件的限制部之间的凹部可以由在端构件的限制部设置的凹陷构成,也可以由在卷收轴构件的端部设置的凹陷构成,也可以由跨越端构件的限制部与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凹陷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附言也应用于以下的方案中。
[方案2]
如图7、8、11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限制部32也可以在以所述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的所述凹部50的两侧分别具有与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的接触部32b。在该方案中,在旋转方向DR1上分别位于限制部32的凹部50的两侧的接触部32b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因此限制部32被高精度地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定位。因此,本方案能够提供进一步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卷收装置。
[方案3]
如图5、6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卷收轴构件10也可以在内周部10i具有沿着所述旋转轴方向D1的槽13。如图9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嵌入部31也可以在外周部31o具有插入所述槽13的突条33。所述嵌入部31的突条33也可以具有朝向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的对置面(底面14或内侧部15)凸起且与该对置面相碰的凸部40。如图11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凹部50也可以位于从所述凸部40朝向所述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
在上述方案3中,即使产生来源于在向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插入的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的突条33设置的凸部40的碎屑80,碎屑80也进入在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之间且在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向旋转轴AX1凹陷的凹部50而容易向外部被排出。因此,本方案能够提供进一步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卷收装置。
在此,朝向对置面凸起的凸部的形状包括朝向对置面呈尖细状冒出的形状、朝向对置面突出的形状、朝向对置面延伸的形状、朝向对置面鼓出的形状等。该附言也应用于以下的方案中。
[方案4]
如图7~9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嵌入部31的突条33也可以具有顶面34。如图6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突条33的顶面34对置的底面14。如图8、9、11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凸部40也可以包括从所述突条33的顶面34朝向所述槽13的底面14凸起且与该底面14相碰的多个顶面凸部41。所述多个顶面凸部41也可以按照以所述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的顺序包括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以及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也可以是,以所述旋转轴AX1为中心,所述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与所述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所成的角度θ1为100°~165°,所述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与所述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所成的角度θ2为100°~165°,所述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与所述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所成的角度θ3为30°~160°。其中,θ1+θ2+θ3=360°。
在上述方案4中,100°≤θ1≤165°、100°≤θ2≤165°、以及30°≤θ3≤160°,因此通过三处顶面凸部41,从而在与旋转轴AX1正交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晃动得到抑制。因此,本方案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端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的晃动的技术。
[方案5]
如图7~9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嵌入部31的突条33也可以具有顶面34以及夹着该顶面34的一对侧部35。如图6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突条33的顶面34对置的底面14、以及与所述突条33的侧部35对置的内侧部15。如图7~9等所例示的那样,所述凸部40也可以包括:顶面凸部41,其从所述突条33的顶面34朝向所述槽13的底面14凸起且与该底面14相碰;以及侧部凸部42,其从所述突条33的侧部35朝向所述槽13的内侧部15凸起且与该内侧部15相碰。如图10等所例示的那样,也可以是,在所述旋转轴方向D1上,所述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与所述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不同。
在上述方案5中,在旋转轴方向D1上,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与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不同,因此抑制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晃动的力在旋转轴方向D1上分散地产生。因此,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轴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的晃动的技术。
(2)卷收装置的具体例:
图1示出将卷收装置1作为机动车100的行李厢101的后座罩装置来使用的例子,以打开后尾门(tailgate)104并省略车辆的一部分的图示的方式示出卷收装置1。在图1的下部,将从壳体构件61抽出了被称作后座罩等的片状构件20的状态下的卷收装置1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机动车100是被设计及装备成在道路上使用的路上行驶机动车,且是在后座102的前方形成有车厢C1并在后座102的后方形成有行李厢101的乘用机动车。当将从壳体构件61抽出了的片状构件20的加强构件25的突出部26钩挂于机动车100的导轨构件107的卡止部时,能够将行李厢101上下分隔。需要说明的是,导轨构件107位于机动车100的左右,加强构件25的一方的突出部26钩挂于左侧的导轨构件107的卡止部,加强构件25的另一方的突出部26钩挂于右侧的导轨构件107的卡止部。这样,能够遮挡载置于行李厢地板108的行李,从而无法从车外视觉辨认行李,得到良好的美感以及防盗效果。
在图2的上部示出省略保持架62的图示并将板构件63、64分解后的状态下的卷收装置1的例子。在图2的上部所示的分解图的正下方,以省略位于背后的部位的图示的方式示出所述分解图的A-A切断线处的卷收装置1的截面的例子。并且,在图2的下部示出滑动构件72的侧面的例子。
在此,附图标记D1表示筒状的卷收轴构件10的旋转轴方向D1。附图标记D1i表示旋转轴方向内侧,附图标记D1o表示旋转轴方向外侧。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D21表示将片状构件20的挠性的主体部分21收容于壳体构件61的方向即收容方向。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D22表示将主体部分21从壳体构件61抽出的方向即抽出方向。在图1中,旋转轴方向D1是机动车100的宽度方向,收容方向D21是机动车100的前方,抽出方向D22是机动车100的后方。
在卷收装置1的壳体构件61的两端,以能够在规定范围内向旋转轴方向D1滑动的方式组装有保持架62A、62B。由此,卷收装置1整体能够在旋转轴方向D1上伸缩。通过将保持架62A、62B嵌入在行李厢101的左右的侧壁设置的凹部,从而卷收装置1被组装并固定于行李厢101。需要说明的是,将保持架62A、62B统称为保持架62。
图3以省略片状构件20的图示并对壳体构件61进行透视的方式示出卷收装置1的端部的例子。图4例示卷收轴构件10、端构件30、轴构件65以及板构件64。图5从另一角度例示端构件30和卷收轴构件10。图6示出卷收轴构件10的例子。在此,附图标记DR1表示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的旋转方向,附图标记D2表示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的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径向。图7、8示出端构件30的例子。在图8中,在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中对三处凹部50标注网格。图9示出端构件30与卷收轴构件10的位置关系的例子。使用双点划线表示卷收轴构件10。图10示出从与旋转轴AX1正交的方向观察到的端构件30的例子。图11示出穿过顶面凸部41的位置处的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的纵截面的例子。
卷收轴构件10是两端开口的长条的筒状构件,且在壳体构件61内配置为能够以沿着长度方向(旋转轴方向D1)的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卷收轴构件也被称作滚筒构件等。如图2所示,在卷收轴构件10的两端部11安装有端构件30。在此,端构件30A嵌入一方的端部11a的开口12,端构件30B嵌入另一方的端部11b的开口12。需要说明的是,将端部11a、11b统称为端部11,将端构件30A、30B统称为端构件30。另外,在卷收轴构件10的中空部10h插入有滑动构件72。
如图6等所示,与旋转轴AX1垂直的截面中的卷收轴构件10的外周面10o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另一方面,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在内周部10i形成有多个沿着旋转轴方向D1的槽13。方便起见,设为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以60°间隔依次形成有槽13a、13b、13c、13d、13e、13f。各槽13a~13f具有底面14以及夹着该底面14的一对内侧部15。槽13a~13f的底面14与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V1的大致圆周一致。方便起见,对各槽13a~13f的一对内侧部15中的旋转方向DR1上的一侧的内侧部标注附图标记15a,并对另一侧的内侧部标注附图标记15b。需要说明的是,将槽13a~13f统称为槽13,将内侧部15a、15b统称为内侧部15。在相邻的槽13彼此之间形成有中间突条17。中间突条17的数量与槽13的数量相同。在卷收轴构件10为挤压成形品的情况下,外周面10o以及内周部10i在旋转轴方向D1的整体范围内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本具体例的六个槽13a~13f以同一形状等间隔地形成,因此在将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嵌合时,容易将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与端构件30的突条33的旋转方向DR1上的相对位置对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向卷收轴构件10安装端构件30的作业。
卷收轴构件10的材质能够使用铝这样的金属、热塑性树脂这样的合成树脂等。当卷收轴构件使用将铝呈筒状挤出而形成的管材时,能够容易地使卷收轴构件轻量且成为所需的强度。铝制卷收轴构件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将穿过内周部的底面14的假想圆的直径(内径)设为4~20mm左右,将外径设为6~30mm左右。
图1、2所示的片状构件20的主体部分21由能够卷收在卷收轴构件10的外周面10o上的具有柔软性的片状材料形成。主体部分21使用挠性的材料,优选具有遮光性的软质材料,但并不限定于遮光率100%的不透明材料,也可以是半透明材料等。主体部分21虽然优选富有伸缩性且不易产生褶皱的平针织物(jersey)原料这样的伸缩性原料等,但是也能够使用将聚氯乙烯树脂等树脂成形材料成形而得到的罩布、使用了聚氯乙烯树脂等树脂材料的皮革、纺织品、各种网状材料等。即,在片状材料的概念中包括网状材料等,在片状构件的概念中包括网状构件等。主体部分21的一端22通过双面胶带这样的固定手段而被固定于卷收轴构件的外周面10o。在主体部分21的前端缘(另一端23)安装有比主体部分21硬质的加强构件25。加强构件25能够使用板状的构件、棒状的构件、筒状的构件等,且可以使用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品这样的成形品等。为了保持主体部分21的抽出状态,而在加强构件25形成有能够钩挂于导轨构件107的卡止部的突出部26、26。
图2~4等所示的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插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由此,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将开口12遮蔽。端构件30与卷收轴构件10以在旋转轴方向D1以及旋转方向DR1上不会相对移动的方式嵌合。需要说明的是,端构件也被称作转子、盖等。在安装于卷收轴构件10的一方的端部11a的端构件30A形成有向与卷收轴构件10相反一侧的旋转轴方向外侧D1o突出的轴部30d。轴部30d相对于在壳体构件61的端部安装的板构件63的轴承部63a被保持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在安装于卷收轴构件10的另一方的端部11b的端构件30B形成有沿旋转轴方向D1贯通的轴承孔30c。轴构件65插入该轴承孔30c。即,筒状的端构件30B作为相对于轴构件65被保持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的轴承构件而发挥功能。在本具体例中,壳体构件61、保持架62、板构件63、64、以及轴构件65构成支承部60,端构件30A、30B被该支承部60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由此,片状构件20能够卷收在卷收轴构件10的外周面10o上。
如图7、8等所示,与旋转轴AX1垂直的截面中的端构件30的轴承孔30c的截面形状在设计上除了配置于极少一部分的凹陷31r以外为大致圆形。另一方面,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在外周部31o形成有多个沿着旋转轴方向D1的突条33。方便起见,设为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以60°间隔依次形成有突条33a、33b、33c、33d、33e、33f。各突条33a~33f具有顶面34以及夹着该顶面34的一对侧部35。顶面34与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V2的大致圆周一致。方便起见,对各突条33a~33f的一对侧部35中的与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的内侧部15a对置的侧部标注附图标记35a,并对另一侧的内侧部标注附图标记35b。需要说明的是,将突条33a~33f统称为突条33,将侧部35a、35b统称为侧部35。在相邻的突条彼此之间形成有沿着突条的外槽37。形成于突条彼此之间的外槽37也能够换言为中间槽。外槽37的数量与突条33的数量相同。
图8、9等所示的突条33数量与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相同,且插入槽13。顶面34以及侧部35a、35b沿端构件30的轴向(D1)延伸。顶面34以及侧部35a、35b的组合在外周部31o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六个。通过将突条33向槽13插入,从而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被安装为能够沿旋转轴方向D1滑动且不能沿旋转方向DR1旋转。
端构件30能够使用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品这样的成形品等。该合成树脂能够使用聚酰胺、聚丙烯(PP)、聚缩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等。也可以向这些树脂添加加强用纤维等这样的添加材料。
图1、3所示的壳体构件61具有用于抽出片状构件20的主体部分21的抽出口61a,且形成有收容卷收轴构件10以及卷收后的主体部分21的空间。在壳体构件61的两端固定有板构件63、64,且以在规定范围内能够沿旋转轴方向D1滑动的方式安装有保持架62。未图示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及图2所示的板构件63与卷收轴构件10的一端一起插入左侧的保持架62A。未图示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及图2等所示的板构件64与卷收轴构件10的另一端一起插入右侧的保持架62B。通过这些压缩螺旋弹簧,嵌入行李厢101的侧壁的凹部的保持架62A、62B向旋转轴方向外侧D1o被施力。
在图4等所示的板构件64形成有供轴构件65的星形部65a插入的截面星形状的星形孔64a、以及供螺钉66插入的卡合孔64b。例如,将与壳体构件61的端部对置的部分的板构件64嵌入壳体构件61的端部的开口,将螺钉66插入卡合孔64b,并且,用未图示的紧固构件(例如,螺钉)将板构件64固定于壳体构件61,从而将板构件64安装于壳体构件61。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板构件63形成有轴承部63a,该轴承部63a供端构件30A的轴部30d以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插入。插入到保持架62A的板构件63与板构件64同样地被定位。端构件30A相对于定位在保持架62A的板构件63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即,板构件63相对于具有轴部30d的端构件30A成为支承部60的主要部分。
图4等所示的轴构件65具有截面星形状的星形部65a、凸缘部65b、以及插入端构件30B的轴承孔30c的主体部65c。与旋转轴AX1垂直的截面中的主体部65c的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主体部65c的外径比端构件30B的轴承孔30c的内径略小。通过在保持架62B定位的板构件64的星形孔64a与星形部65a嵌合,从而轴构件65被配置为不能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端构件30B作为轴承构件而发挥功能,且相对于与在保持架62B定位的板构件64嵌合的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即,轴构件65相对于具有轴承孔30c的端构件30B成为支承部60的主要部分。
轴构件65能够使用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品这样的成形品等。该合成树脂能够使用聚酰胺、PP、POM、PBT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等。也可以向这些树脂添加加强用纤维等这样的添加材料。
沿旋转方向DR1对卷收轴构件10施力的施力部70具有插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中空部的弹簧(弹性构件)71、以及滑动构件72。图2所示的弹簧71是螺旋弹簧,一方的端部71a安装于滑动构件72,另一方的端部71b安装于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螺旋弹簧也被称作coilspring、helical spring等。在图2所示的滑动构件72的外周部72o形成有六个与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a~13f一致的突条72a。通过将各突条72a插入槽13,从而滑动构件72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嵌合为能够沿旋转轴方向D1滑动且不能沿旋转方向DR1相对移动。因此,在通过弹簧71的作用力来卷收片状构件20的主体部分21时,滑动构件72以及弹簧71的端部71a与卷收轴构件10等一起向卷收方向旋转。另外,在将片状构件20的主体部分21抽出时,滑动构件72以及弹簧71的端部71a与卷收轴构件10等一起向与卷收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且向卷收方向的作用力变大。在卷收轴构件10等的旋转时根据弹簧71的伸缩,滑动构件72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沿旋转轴方向D1滑动,因此由弹簧71起伏等引起的与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的接触得到抑制,由该接触引起的异响的产生得到抑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异响的产生,也可以在弹簧71与卷收轴构件10之间放入隔音用的管。
然而,当缩窄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与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的间隙时,由于内周部10i与外周部31o的摩擦力而不易从卷收轴构件10拔出端构件30,但是不易向卷收轴构件的开口12插入端构件的嵌入部31。另一方面,当仅扩大卷收轴构件的内周部10i与端构件的嵌入部的外周部31o的间隙时,容易向卷收轴构件的开口12插入端构件的嵌入部31,但是卷收轴构件的内周部10i与端构件的嵌入部的外周部31o的沿旋转方向DR1的晃动变大,存在在片状构件20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产生允许限度外的异响的可能性,且存在端构件30从卷收轴构件10脱落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端构件30的突条33形成凸部40(例如参照图7),从而兼顾将端构件30保持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以及向卷收轴构件10的开口12插入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
但是,在将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压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时,存在在嵌入部31的突条33设置的凸部40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的可能性。当由于凸部40被切削而产生碎屑80时,产生碎屑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而使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略微倾斜地偏移的可能性。当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倾斜地偏移时,在抽出或者卷收片状构件20的操作时,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的旋转的顺畅性降低,从而产生在片状构件20的操作时产生异响的可能性、在车辆行驶时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因此,如图11等所示,本具体例的卷收装置1在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特别是旋转轴方向外侧D1o)的位置具有凹部50,该凹部50用于在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的插入时,将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从而产生的碎屑80向外部排出。碎屑排出用的凹部50位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之间,该凹部50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如图8所示,本具体例的凹部50由在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设置了三处凹陷构成。由此,各凹部50从卷收轴构件10的外周面10o以及限制部32的外周面32o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在凹部50彼此之间配置有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的接触部32b。
图7~9示出具有轴承孔30c的端构件30B。端构件30B具有:嵌入部31,其嵌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以及限制部32,其比该嵌入部31粗而不进入开口12。如图6、8、9所示,嵌入部31的各突条33具有与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的底面14对置的顶面34、与槽13的内侧部15a对置的侧部35a、以及与槽13的内侧部15b对置的侧部35b。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的中间突条17插入嵌入部31的各外槽37。
限制部32在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起为旋转轴方向外侧D1o的位置处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限制部32的外周面32o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限制部32在接触部32b彼此之间具有碎屑排出用的多个凹部50,并且在外周部具有用于减少树脂量的多个减薄部32a。当将端构件30B插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b的开口12时,多个接触部32b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面抵接,从而端构件30B被定位。在该状态下,各凹部50从卷收轴构件10的外周面10o以及限制部32的外周面32o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
虽未图示,但具有突出的轴部30d的端构件30A也具有相同的嵌入部以及限制部。如上所述,端构件30A的轴部30d插入板构件63的轴承部63a,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插入端构件30B的轴承孔30c。由此,端构件30A、30B以及卷收轴构件10相对于板构件63以及轴构件65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
如图9所示,设计为在端构件30的突条33的侧部35a、35b与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的内侧部15a、15b之间形成有极略微的一定的间隙。在此,为了抑制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与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的晃动,而在突条33配置有多个凸部40。如图8、9等所示,多个凸部40包括:多个顶面凸部41,它们从突条33的顶面34朝向槽13的底面14呈尖细状冒出且与该底面14相碰;以及多个侧部凸部42,它们从突条33的侧部35朝向槽13的内侧部15呈尖细状冒出且与该内侧部15相碰。各顶面凸部41局部地形成于突条33的顶面34,且从与顶面34一致的假想圆V2向外侧冒出。各侧部凸部42以不向假想圆V2的外侧冒出的方式局部地形成于突条33的侧部35。上述的凸部40被设计为在将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插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开口12时不与槽13的对置面(底面14或内侧部15)发生干涉。当树脂制的端构件30被安装于金属制的卷收轴构件10时,比卷收轴构件10软质的凸部40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由此,向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作用适度的摩擦力,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相对移动得到抑制。
多个顶面凸部41按照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的顺序包括在突条33b的顶面34设置的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在突条33d的顶面34设置的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以及在突条33f的顶面34设置的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因此,嵌入部31的多个突条33按照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的顺序包括没有顶面凸部的突条33a、具有顶面凸部41的突条33b、没有顶面凸部的突条33c、具有顶面凸部41的突条33d、没有顶面凸部的突条33e、以及具有顶面凸部41的突条33f。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以及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在旋转轴方向D1上断续地配置有两处。当然,旋转轴方向D1上的顶面凸部41a、41b、41c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
在此,如图8所示,以旋转轴AX1为中心,将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与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所成的角度设为θ1,将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与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所成的角度设为θ2,将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与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所成的角度设为θ3。θ1+θ2+θ3=360°,100°≤θ1≤165°,100°≤θ2≤165°,30°≤θ3≤160°。需要说明的是,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的各顶面凸部41的基准位置为顶面凸部41从顶面34冒出的部分的旋转方向DR1上的中间的位置。
图12A、12B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位于上方的位置的状态下改变了顶面凸部彼此的角度θ1、θ2、θ3的例子。图12A示出θ1=θ2=100°且θ3=160°的情况下的顶面凸部41a、41b、41c的位置关系。图12B示出θ1=θ2=165°且θ3=30°的情况下的顶面凸部41a、41b、41c的位置关系。
对于角度θ1、θ2,当为100°以上时充分大于直角,当为165°以下时充分小于平角。对于剩余的角度θ3,当为30°以上且160°以下时充分小于平角。因此,通过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三处顶面凸部41,从而在与旋转轴AX1正交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晃动得到抑制。
另外,作为更优选的角度θ1、θ2、θ3的关系,也可以是100°≤θ1≤140°、100°≤θ2≤140°且100°≤θ3≤140°。在该情况下,对于所有的角度θ1、θ2、θ3,当为100°以上时充分大于直角,当为140°以下时充分小于平角。并且,角度θ1、θ2、θ3更优选为110°以上,且更优选为130°以下。特别优选的角度θ1、θ2、θ3为θ1=θ2=θ3=1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顶面凸部、第二方向顶面凸部以及第三方向顶面凸部是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相对地决定的要素。因此,例如,也可以将附图标记41b用于第一方向顶面凸部,将附图标记41c用于第二方向顶面凸部,将附图标记41a用于第三方向顶面凸部,也可以将附图标记41c用于第一方向顶面凸部,将附图标记41b用于第二方向顶面凸部,将附图标记41a用于第三方向顶面凸部。
多个侧部凸部42包括:第一方向侧部凸部42a,其从突条33的侧部35b向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规定的朝向(在图8、9中为右旋方向)的旋转方向DR1冒出;以及第二方向侧部凸部42b,其从突条33的侧部35a向与规定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在图8、9中为左旋方向)的旋转方向DR1冒出。通过在突条33的侧部35b配置第一方向侧部凸部42a,从而插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的嵌入部31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向图9的左旋方向被按压。另外,通过在突条33的侧部35a配置第二方向侧部凸部42b,从而插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的嵌入部31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向图9的右旋方向被按压。因此,在旋转方向DR1的两方向上,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晃动有效地得到抑制。
如图8、11等所示,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在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具有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的多个凹部50。通过将嵌入部31插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从而各凹部50配置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与端构件30的限制部32之间。
图8所示的多个凹部50按照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的顺序包括从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以及第一方向侧部凸部42a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处的第一凹部50a、从第二方向顶面凸部41b以及第二方向侧部凸部42b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处的第二凹部50b、以及从第三方向顶面凸部41c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处的第三凹部50c。在旋转方向DR1上,在第一凹部50a与第二凹部50b之间、第二凹部50b与第三凹部50c之间、以及第三凹部50c与第一凹部50a之间分别配置有接触部32b。即,在旋转方向DR1上,限制部32在第一凹部50a的两侧分别具有接触部32b,在第二凹部50b的两侧分别具有接触部32b,在第三凹部50c的两侧分别具有接触部32b。如图11所示,各接触部32b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在旋转方向DR1上分别位于限制部32的凹部50的两侧的接触部32b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因此限制部32被高精度地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定位。
在此,在将端构件30安装于卷收轴构件10前,将位于从凹部5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的凸部40的体积设为V。在从凹部5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存在多个凸部40的情况下,体积V是将多个凸部40合起来而得的体积。从使在端构件30的压入时产生的碎屑80(参照图11)容易向外部排出的观点出发,各凹部50的容积优选为凸部的体积V以上,进一步优选为体积V的2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方向DR1上的各凹部50的范围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从第一方向顶面凸部41a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处的凹部与从第一方向侧部凸部42a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处的凹部也可以分开。
图10例示旋转轴方向D1上的顶面凸部41与侧部凸部42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顶面凸部41在旋转轴方向D1上断续地配置有两处。各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为顶面凸部41从顶面34冒出的部分的旋转轴方向D1上的中间的位置。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为侧部凸部42从侧部35冒出的部分的旋转轴方向D1上的中间的位置。如图10所示,在旋转轴方向D1上,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位于存在有两处的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之间。因此,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与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不同。
在顶面凸部的中心的位置与侧部凸部的中心的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同的情况下,用于将端构件的嵌入部压入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开口的载荷会变高。另外,抑制端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的晃动的力在旋转轴方向上仅产生于相同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本具体例中,顶面凸部41的中心的位置L1与侧部凸部42的中心的位置L2在旋转轴方向D1上不同,因此用于将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压入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的载荷变小也可以。另外,抑制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晃动的力在旋转轴方向D1上分散地产生。因此,轴构件相对于卷收轴构件的晃动有效地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卷收装置1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组装。当然,组装顺序可以适当变更。
首先,向端构件30B的轴承孔30c插入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将弹簧71的一方的端部71a安装于滑动构件72,将弹簧71的另一方的端部71b安装于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另外,向卷收轴构件10的中空部10h插入滑动构件72,向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b的开口12嵌入端构件30B的嵌入部31。进而,向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a的开口12嵌入端构件30A的嵌入部。进而,将片状构件20的主体部分21卷绕于卷收轴构件10,在从抽出口61a冒出加强构件的状态下将卷收轴构件10等放入壳体构件61,以将端构件30A的轴部30d放入板构件63的轴承部63a的方式将保持架62A安装于壳体构件61的一端,以在向片状构件20施加卷收力的状态下将轴构件65的星形部65a放入板构件64的星形孔64a的方式将保持架62B安装于壳体构件61的另一端。
(3)具体例的卷收装置的作用、以及效果:
图11例示树脂制的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被压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的状态。在树脂制的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被压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时,存在在嵌入部31的突条33设置的凸部40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的情况。当凸部40被切削时,碎屑80产生并残留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在此,在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存在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的凹部50,因此碎屑80进入凹部50。凹部50朝向径向外侧开口,因此凹部50内的碎屑80容易向外部被排出。由此,由碎屑80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引起的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偏移得到抑制,在抽出或者卷收片状构件20的操作时,卷收轴构件10以及端构件30顺畅地旋转。因此,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的异响的产生也得到抑制。
(4)变形例:
本发明可考虑各种变形例。
卷收装置除了后座罩装置以外,也可以是遮阳装置、将车内的空间例如前后分隔的空间分隔装置等。遮阳装置能够设置于侧窗、后窗、顶窗、前窗等。片状构件的抽出方向除了后方以外,也可以是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等。
施力部能够使用的弹簧除了螺旋弹簧以外,也可以是涡卷弹簧、由弹性体形成的弹性构件等。弹簧的位置除了卷收轴构件的内部以外,也可以是比端构件靠旋转轴方向外侧等这样的卷收轴构件的外部。施力部除了基于弹簧这样的弹性构件等的机械式以外,也可以是电动式等。
轴构件65与板构件64的嵌合除了星形部65a与星形孔64a的组合以外,也可以是截面四边形形状这样的截面多边形形状的部位与相同的形状的孔的组合等。
端构件的支承部也可以直接设置于机动车的内装件。例如,当将与板构件63的轴承部63a相同的轴承部形成于内装件时,通过将端构件30A的轴部30d插入该内装件的轴承部,从而端构件30A相对于内装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例如,当将与轴构件65的主体部65c相同的突出部形成于内装件时,通过将该内装材的突出部插入端构件30B的轴承孔30c,从而端构件30B相对于内装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卷收轴构件10的槽13除了在旋转轴方向D1的整体范围内形成于卷收轴构件10以外,也可以仅形成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
槽13与突条33的组合除了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以外,也可以以不均匀的间隔配置。形成于卷收轴构件的槽13除了六条以外,也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二~五条,也可以是七条以上。
凸部40的形状也可以是朝向对置面突出的形状、朝向对置面延伸的形状、朝向对置面鼓出的形状等。
在上述的具体例中,在突条33设置有顶面凸部41和侧部凸部42这双方,但在没有侧部凸部42而具有顶面凸部41的情况下、以及没有顶面凸部41而具有侧部凸部42的情况下,通过对应的凹部50也能够得到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效果。另外,在只具有一个顶面凸部41作为凸部40的情况下、以及只具有一个侧部凸部42作为凸部40的情况下,通过对应的凹部5也能够得到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性的效果。
另外,在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的压入时,嵌入部31中的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凸部40,也可能是凸部40以外的外周部31o。因此,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的凹部5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也可以是不与凸部40对应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多个凹部50在旋转方向DR1上与凸部40的位置无关地断续地配置,在嵌入部31的压入时,从外周部31o产生的碎屑也会进入凹部50,从而容易向外部被排出,由碎屑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引起的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偏移得到抑制。因此,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在片状构件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异响的产生得到抑制。
并且,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的嵌合中不使用槽13与突条33的组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技术。图13、14分解地示出作为其他卷收装置而将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以及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设为截面大致正方形的例子。在图13、14的下部,例示从旋转轴方向内侧D1i观察端构件30而得到的图。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对与上述的具体例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3所示的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被分为四面,在各面中具有凸部40,该凸部40朝向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呈尖细状冒出且与该内周部10i相碰。限制部32在从各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具有凹部50,该凹部50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限制部32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的各凹部50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的接触部32b。在该情况下,在树脂制的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被压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时,也存在在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设置的凸部40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的情况。在从凸部40朝向旋转轴方向D1的位置存在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的凹部50,因此碎屑80(参照图11)进入凹部50而容易向外部被排出。因此,由碎屑80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引起的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偏移得到抑制,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的异响的产生也得到抑制。
在图14所示的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未设置凸部40。但是,与嵌入部31的截面大致正方形的角对应的四根棱线部43在端构件30的嵌入部31压入到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的开口12时,存在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相碰而被切削的可能性。图14所示的限制部32在与各棱线部43相连的位置具有凹部50,该凹部50向旋转轴AX1凹陷且底部51与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相连。限制部32在以旋转轴A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DR1上的各凹部50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卷收轴构件10的端部11接触的接触部32b。在该情况下,在嵌入部31的压入时,碎屑80也会进入凹部50而容易向外部被排出。因此,由碎屑80夹在卷收轴构件10与端构件30之间引起的端构件30相对于卷收轴构件10的偏移得到抑制,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片状构件的操作时、机动车的行驶时的异响的产生也得到抑制。
卷收轴构件10的内周部10i、以及嵌入部31的外周部31o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非大致正方形的大致长方形、大致五边形这样的大致多边形、大致星形等。在任一情况下,均通过将凹部50配置于在嵌入部31的压入时碎屑80容易产生的位置,从而在嵌入部31的压入时碎屑80进入凹部50而容易向外部被排出。
(5)结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各种方案,能够提供使片状构件的操作性提高的卷收装置等技术。当然,即使是仅由独立技术方案的构成要件构成的技术,也能够得到上述的基本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实施将在上述的例子中公开了的各结构相互置换、或者变更组合而得到的结构、将公知技术以及在上述的例子中公开了的各结构相互置换、或者变更组合而得到的结构等。本发明也包括这些结构等。

Claims (5)

1.一种卷收装置,其中,
所述卷收装置具备:
筒状的卷收轴构件;以及
端构件,其具有嵌入部及限制部,所述嵌入部嵌入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的开口,所述限制部在从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起为该卷收轴构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处与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接触,且所述端构件相对于支承部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卷收轴构件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与所述限制部之间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旋转轴凹陷且底部与所述嵌入部的外周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与所述卷收轴构件的端部接触的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
所述卷收轴构件在内周部具有沿着所述旋转轴方向的槽,
所述嵌入部在外周部具有插入所述槽的突条,
所述嵌入部的突条具有朝向所述卷收轴构件的槽的对置面凸起且与该对置面相碰的凸部,
所述凹部位于从所述凸部朝向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
所述嵌入部的突条具有顶面,
所述卷收轴构件的槽具有与所述突条的顶面对置的底面,
所述凸部包括从所述突条的顶面朝向所述槽的底面凸起且与该底面相碰的多个顶面凸部,
所述多个顶面凸部按照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顺序包括第一方向顶面凸部、第二方向顶面凸部以及第三方向顶面凸部,
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所述第一方向顶面凸部与所述第二方向顶面凸部所成的角度θ1为100°~165°,所述第二方向顶面凸部与所述第三方向顶面凸部所成的角度θ2为100°~165°,所述第三方向顶面凸部与所述第一方向顶面凸部所成的角度θ3为30°~160°,
θ1+θ2+θ3=36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
所述嵌入部的突条具有顶面以及夹着该顶面的一对侧部,
所述卷收轴构件的槽具有与所述突条的顶面对置的底面、以及与所述突条的侧部对置的内侧部,
所述凸部包括:顶面凸部,其从所述突条的顶面朝向所述槽的底面凸起且与该底面相碰;以及侧部凸部,其从所述突条的侧部朝向所述槽的内侧部凸起且与该内侧部相碰,
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所述顶面凸部的中心的位置与所述侧部凸部的中心的位置不同。
CN201980030642.7A 2018-08-08 2019-05-16 卷收装置 Active CN112088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129 2018-08-08
JP2018-149129 2018-08-08
PCT/JP2019/019519 WO2020031452A1 (ja) 2018-08-08 2019-05-16 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8136A true CN112088136A (zh) 2020-12-15
CN112088136B CN112088136B (zh) 2022-08-09

Family

ID=6941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642.7A Active CN112088136B (zh) 2018-08-08 2019-05-16 卷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28226B2 (zh)
CN (1) CN112088136B (zh)
WO (1) WO202003145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5453A (ja) * 2001-02-27 2002-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樹脂層付き金属箔用の巻芯
JP2004202747A (ja) * 2002-12-24 2004-07-22 Nippon Aleph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付きフォトセンサ
US20090283623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paper-roll supporting device and printer
WO2013042510A1 (ja) * 2011-09-22 2013-03-2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巻取装置
CN104661943A (zh) * 2012-07-30 2015-05-27 株式会社可乐丽 薄膜卷用芯、薄膜卷、薄膜卷的制造方法及薄膜的卷取装置
JP2016068549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ボビンとプリンタの組合体およびボビン
WO2016084540A1 (ja) * 2014-11-27 2016-06-02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巻取装置
US20170036520A1 (en) * 2014-05-23 2017-02-09 Hayashi Telempu Co., Ltd. Wind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5453A (ja) * 2001-02-27 2002-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樹脂層付き金属箔用の巻芯
JP2004202747A (ja) * 2002-12-24 2004-07-22 Nippon Aleph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付きフォトセンサ
US20090283623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paper-roll supporting device and printer
WO2013042510A1 (ja) * 2011-09-22 2013-03-2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巻取装置
CN104661943A (zh) * 2012-07-30 2015-05-27 株式会社可乐丽 薄膜卷用芯、薄膜卷、薄膜卷的制造方法及薄膜的卷取装置
US20170036520A1 (en) * 2014-05-23 2017-02-09 Hayashi Telempu Co., Ltd. Winding device
JP2016068549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ボビンとプリンタの組合体およびボビン
WO2016084540A1 (ja) * 2014-11-27 2016-06-02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31452A1 (ja) 2020-02-13
JP7328226B2 (ja) 2023-08-16
JPWO2020031452A1 (ja) 2021-08-26
CN112088136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300087A1 (en) Shading device
EP2686201B1 (en) Vehicle seat
JP6419549B2 (ja) 巻取装置
KR102446034B1 (ko) 차량 시트레일의 이물질 차단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US10259295B2 (en) Winding device
CN112088136B (zh) 卷收装置
US20160137037A1 (en) Shading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10675952B2 (en) Winding device
US9481229B2 (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interior
WO2015068456A1 (ja) 巻取装置
JP6657431B2 (ja) 車両用巻取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08236B3 (de) Funk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JP5616985B2 (ja) トノカバー装置
JP2014111402A (ja) シェード装置及びシェード装置付内装部材
JP4497461B2 (ja) 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ユニット付きサンバイザ
KR102253655B1 (ko) 자동차 윈도우용 차광 장치
KR102184450B1 (ko) 공기조화설비의 덕트 접속기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싱 조립체
JP2008308073A (ja) トノカバー装置
JP5743908B2 (ja) ハートカム式ロック装置
JP2018002031A (ja) 巻取装置
JP2017100609A (ja) 車両用シェー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