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0821B - 离心式细纱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细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0821B
CN112080821B CN202010535123.0A CN202010535123A CN112080821B CN 112080821 B CN112080821 B CN 112080821B CN 202010535123 A CN202010535123 A CN 202010535123A CN 112080821 B CN112080821 B CN 112080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elongated member
end portion
tank
centrifugal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1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0821A (zh
Inventor
富永直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80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0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8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cup, pot or disc type, in which annular masses of yarn are formed by centrifugal a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32Counting, measuring, recording or regis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在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的结构更加小型化的离心式细纱机。离心式细纱机具备:细长部件(73),其具有能够抵接于具有开口部(23)的罐(12)的内壁(22)的前端部(73a)、和支承前端部(73a的基端部(73b);提升臂(76),其将前端部(73a)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为卷绕于罐(12)的内壁(22)的纱线(18)的纱线头位置;填充件座(40)的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它们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细长部件(73),并引导倾动的细长部件(73);前端部件(47)及弹簧(48),它们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以及推杆(78),其使细长部件(73)倾动,并使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抵接于罐(12)的内壁(33)。

Description

离心式细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式细纱机,特别是涉及具有在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的结构的离心式细纱机。
背景技术
作为细纱机之一,公知有使用圆筒形的罐的离心式细纱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心式纺纱机中,在导纱管的外侧,与导纱管同轴配置圆筒形的筒管。而且,成为如下结构,即:一边对从导纱管纺出的纱线加捻,一边在罐的内壁卷绕纱线而形成纱饼后,再次开始纱线向筒管的回卷。
在纺纱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断纱的情况下,通过将纱线解开部件的刀刃抵接于在罐的内壁形成的纱饼而由纱饼抬起纱线,从而再次开始纱线向筒管的回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643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离心式纺纱机中,由于为了在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而使纱线解开部件整体上升而插入罐的内部,因此具有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的结构更小型化的离心式细纱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具备:细长部件,其具有能够抵接于具有开口部的罐的内壁的前端部、和支承上述前端部的基端部;升降驱动部,其将前端部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为卷绕于罐的内壁的纱线的纱线头位置;引导部件,其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细长部件,并引导倾动的细长部件;弹性支承部件,其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以及倾动驱动部,其使细长部件倾动,并使细长部件的前端部抵接于罐的内壁。
另外,也可以是,弹性支承部件将基端部弹性地支承于引导部件,由此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
另外,也可以是,弹性支承部件具有:抵接部件,其抵接于细长部件;和弹性体,其使上述抵接部件对细长部件施力。
另外,也可以是,弹性支承部件将前端部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由此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
另外,也可以是,引导部件具有弹性地支承细长部件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及倾斜的位置支承部件。
另外,也可以是,倾动驱动部使多个罐的细长部件同时倾动。
另外,也可以是,细长部件由磁性体构成,引导部件具有利用与细长部件之间的引力而防止细长部件的落下的磁石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细长部件,其具有能够抵接于具有开口部的罐的内壁的前端部、和支承上述前端部的基端部;升降驱动部,其将前端部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为卷绕于罐的内壁的纱线的纱线头位置;引导部件,其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细长部件,并引导倾动的细长部件;弹性支承部件,其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以及倾动驱动部,其使细长部件倾动,并使细长部件的前端部抵接于罐的内壁,因此能够使在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的结构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上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下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填充件座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填充件座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填充件座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基本动作的流程的图。
图8是对图1所示的导纱管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纱饼形成步骤中的图1所示的导纱管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回卷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回卷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2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回卷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回卷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回卷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5是对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的回卷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回卷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比罐靠上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牵伸装置10、导纱管11、罐12、以及筒管支承部13。此外,这些结构要素构成成为纺纱的一个单位的一个纱锭。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多个纱锭,但在图1中对其中一个纱锭的结构进行说明。
(牵伸装置)
在罐12的上方设置有牵伸装置10。牵伸装置10是将粗纱等纱线材料拉伸为规定的细度的装置。牵伸装置10使用由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构成的多个罗拉对构成。多个罗拉对从纱线材料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
各个罗拉对15、16、17依后述的牵伸驱动部52的驱动而旋转。若对各个罗拉对15、16、17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rpm)进行比较,则中罗拉对16的转速比后罗拉对15的转速高,前罗拉对17的转速比中罗拉对16的转速高。这样各个罗拉对15、16、17的转速互不相同,牵伸装置10利用该转速差异即旋转速度差将纱线材料拉伸得较细。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罗拉对的转速称为旋转速度。罗拉对的转速与旋转速度互为比例关系。
(导纱管)
导纱管11将已由牵伸装置10拉伸为规定的细度的纱线18向罐12内引导。导纱管11形成为细长的管状。将导纱管11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了剖切时的形状成为圆形。
导纱管11在牵伸装置10的下游侧,与罐12同轴地配置。导纱管11的下部插入罐12内。导纱管11将从前罗拉对17经过纱线供给管14而供给的纱线18向罐12内引导。由牵伸装置10拉伸后的纱线18例如利用空气的回旋流被引入纱线供给管14后,经过纱线供给管14而被导入导纱管11。导入了导纱管11的纱线18从导纱管11的下端部11a纺出。导纱管11设置为通过后述的导纱管驱动部53而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前罗拉对17与纱线供给管14之间配置有纱线传感器19。此外,也可以是纱线传感器19配置在前罗拉对17与纱线供给管14之间以外的任意位置。纱线传感器19是对由牵伸装置10拉伸的纱线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纱线传感器19所检测的纱线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可举出断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组合发光器19a和受光器19b而成的光传感器构成纱线传感器19作为一个例子。纱线传感器19构成断纱检测部。
(罐)
罐12用于纱饼28的形成和纱线的回卷。罐12以圆筒形形成。罐12设置为能够绕罐12的中心轴旋转。罐12的中心轴K与铅锤方向平行地配置。因此,罐12的中心轴K方向的一个方向为上方,另一个方向为下方。
罐12依后述的罐驱动部54的驱动而旋转。在罐12的上端侧形成有导纱管插入口21。导纱管插入口21是用于在罐12插入导纱管11的开口。在罐12的下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3。导纱管插入口21以比以限定罐12的内部容积的以内壁22的位置为基准的直径(以下,称为“罐内径”)小的直径向上开口。开口部23以与罐内径相同的直径向下开口。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比罐靠下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在离心式细纱机1的下部,设置有:载置于筒管轨26之上的圆筒形的筒管25、能够收容筒管25的罐12、细长部件(填充件)73、以及货车单元75。沿筒管轨26,与纱锭的数量对应地配置有多个筒管25及细长部件73。
(细长部件)
筒管轨26构成为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升降。在筒管轨26的下方,沿筒管轨26设置有滑动管71。滑动管71由固定于筒管轨26的滑动引导部72支承为能够沿筒管轨2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细长形状的细长部件73设置成能够贯通筒管轨26,并通过填充件座40上下自由地支承于筒管轨26。细长部件73例如由SUS等铁形成。
另外,在筒管轨26安装有驱动用气缸77。驱动用气缸77与滑动管71连接。另外,推杆78在各细长部件73的附近安装于滑动管71。构成为通过驱动用气缸77进行驱动,由此滑动管71在沿筒管轨26的方向上移动,各推杆78沿筒管轨26在水平方向上一并移动。推杆78构成倾动驱动部。
货车单元75在细长部件73的下方沿筒管轨26移动。另外,使用由未图示的伺服马达带动而上下运动的提升臂76,抬起任意的细长部件73。提升臂76构成升降驱动部。在货车单元75抬起细长部件73后,通过筒管轨26进行上升动作,使细长部件73位于罐12的内侧。
图3是填充件座40的立体图,图4是填充件座40的俯视图。填充件座40将插入槽部41的细长部件73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槽部41具有第一座面42、第二座面43、以及第三座面44。第二座面43和第三座面44与筒管轨26(参照图2)延伸的方向平行且形成在细长部件73延伸的方向上。即,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在离心式细纱机1(参照图2)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二座面43与第三座面44平行地形成。细长部件73能够相对于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滑动。填充件座40构成引导部件。
图5表示图3、图4的填充件座40在A-A线处的剖视图。在槽部41的下方,形成有与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垂直且与细长部件73延伸的方向平行的第一座面42。即,第一座面42在离心式细纱机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在第一座面42抵接有细长部件73。
在槽部41的下方,形成有相对于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平行地延伸的孔45。孔45贯通第一座面42。在孔45的内部设置有:筒状的套筒46,其嵌合于孔45的内部;前端部件47,其嵌合于套筒46的内侧,并且前端部分形成为圆锥形;以及弹簧48,其为与前端部件47连接的压缩弹簧。前端部件47与弹簧48构成弹性支承部件。另外,前端部件47构成抵接部件,弹簧48构成弹性体。
弹簧48与孔45的端部45a连接并固定。利用弹簧48的作用力而使前端部件47抵接于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并被按压。进而,基端部73b被前端部件47按压于第一座面42。
在孔45的下方,形成有不与第一座面42平行的斜面49。斜面49形成为朝向下侧且槽部41扩展的形状,以使同上侧与第一座面42的距离相比下侧与第一座面42的距离较大。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控制部51、牵伸驱动部52、导纱管驱动部53、罐驱动部54、筒管驱动部55、回卷机构驱动部56、驱动用气缸77、以及货车单元75。
(控制部)
控制部51综合控制离心式细纱机1整体的动作。对于控制部51而言,将牵伸驱动部52、导纱管驱动部53、罐驱动部54、筒管驱动部55、回卷机构驱动部56以及货车单元75电连接,作为动作控制的对象。另外,在控制部51电连接有纱线传感器19。在牵伸装置10中产生了断纱的情况下,纱线传感器19将通知该主旨的断纱产生信号向控制部51输出。
(牵伸驱动部)
牵伸驱动部52使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分别以规定的转速旋转。牵伸驱动部52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牵伸驱动部52的牵伸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旋转。
(导纱管驱动部)
导纱管驱动部53使导纱管11动作。导纱管驱动部53以使导纱管1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动作。导纱管驱动部53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导纱管驱动部53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导纱管11沿上下方向移动。
(罐驱动部)
罐驱动部54使罐12旋转。罐驱动部54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罐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罐12以罐12的中心轴K作为旋转中心旋转。
(筒管驱动部)
筒管驱动部55使筒管25动作。筒管驱动部55使在筒管支承部13的筒管安装部27安装的筒管25以与筒管支承部13及筒管轨26一体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动作。筒管驱动部55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筒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筒管25沿上下方向移动。
(回卷机构驱动部)
在进行正常回卷的情况下,回卷机构驱动部56使未图示的回卷机构动作。回卷机构驱动部56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回卷机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回卷机构动作。
<离心式精纺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离心式精纺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离心式细纱机的离心式精纺方法的基本流程的图。
如图7所示,离心式精纺方法在纺纱动作中具有: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和细长部件位置调整步骤S2。另外,在回卷动作中,具有:筒管配置步骤S3、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移动步骤S5、细长部件退避步骤S6、筒管配置步骤S3A、以及回卷机构驱动步骤S7。
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是在断纱时对纱饼28的纱饼下端部28b(参照图1)进行检测的步骤。细长部件位置调整步骤S2是对与检测到断纱的纱锭相对应的细长部件73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回卷动作由使用了针对发生了断纱的纱锭的细长部件73的断纱回卷、和使用了针对未发生断纱的纱锭的回卷机构的正常回卷组成。断纱回卷在筒管配置步骤S3之后,包括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移动步骤S5、以及细长部件退避步骤S6。筒管配置步骤S3是使筒管25进入罐12的内部,并配置于开始回卷的位置的步骤。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是将细长部件73按压于罐12的内壁22的比纱饼下端部28b靠下方的位置的步骤。移动步骤S5是使细长部件73朝向纱饼下端部28b移动的步骤。细长部件退避步骤S6是指使细长部件73向原位置退避的步骤。正常回卷在筒管配置步骤S3A之后,通过回卷机构驱动步骤S7,回卷机构进行驱动,从而向筒管25进行回卷。以下对基于各步骤的离心式细纱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在使离心式细纱机1动作之前,导纱管11接近纱线供给管14配置,并且在筒管支承部13的筒管安装部27安装有筒管25,并且筒管25比罐12向下方退避地配置。
(拉伸动作)
首先,如图1所示,拉伸动作使用牵伸装置10来进行。牵伸驱动部52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牵伸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分别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粗纱等纱线材料依各个罗拉对15、16、17的旋转而被输送。
此时,控制部51将后罗拉对15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中罗拉对16的旋转速度低的速度,并且将中罗拉对16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前罗拉对17的旋转速度低的速度。由此,在后罗拉对15与中罗拉对16之间,由于这些罗拉对的旋转速度差而将纱线拉伸。同样,在中罗拉对16与前罗拉对17之间,也由于上述罗拉对的旋转速度差而将纱线拉伸。
作为其结果,粗纱等纱线材料一边依次通过后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一边被拉伸为规定的细度。这样被拉伸后的纱线18其后利用空气的回旋流被引入纱线供给管14之后,被导入导纱管11。
另外,控制部51通过在拉伸动作的开始之前,对罐驱动部54给予罐动信号,从而使罐12以规定的转速旋转。
(纱饼形成步骤)
接下来,纱饼形成步骤使用导纱管11和罐12进行。导纱管驱动部53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导纱管11以规定量向下方移动。另外,罐驱动部54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罐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持续罐12的旋转。此外,若使导纱管11向下方移动,则成为导纱管11离开纱线供给管14的状态。另外,从纱线供给管14导入导纱管11的纱线18,从导纱管11的下端部11a纺出。
对于从导纱管11的下端部11a纺出的纱线18,作用因罐12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通过该离心力将纱线18按压于罐12的内壁22地接触。另外,按压于罐12的内壁22的纱线18因罐12的旋转而加捻。作为其结果,从导纱管11的下端部11a纺出的纱线18在通过罐12的旋转而加了捻的状态下卷绕于罐12的内壁22。
另外,导纱管驱动部53基于上述导纱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如图8所示,一边使导纱管11以规定的周期反复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一边使导纱管11的位置相对向下方位移。由此,在罐12的内壁22形成纱饼28。纱饼28为由卷绕于罐12的内壁22的纱线18形成的层叠体。
图9是对纱饼形成步骤中的导纱管11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中的纵轴表示导纱管在罐中心轴方向的位置,横轴表示时间。
在图9中,导纱管11首先下降至P1位置,之后,上升至P2位置,接下来下降至P3位置,之后,上升至P4位置。即,导纱管11反复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在该情况下,从导纱管11到达P1位置之后再到达P3位置为止这段期间T1和从导纱管11到达P2位置之后再到达P4位置为止这段期间T2分别成为一个周期。另外,由于使导纱管11的位置相对向下方位移,所以P3位置成为比P1位置低的位置,P4位置成为比P2位置低的位置。P1位置与P3位置在上下方向的偏移量H1和P2位置与P4位置在上下方向的偏移量H2分别成为一个周期的导纱管11的位移步骤量。即,导纱管11一边以恒定的周期反复沿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一边每次以恒定的位移步骤量向下方位移。这样的导纱管11的动作持续至导纱管11到达Pm位置。在该情况下,P1位置对图1所示的纱饼28的靠卷绕开始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为“纱饼上端部”)28a进行限定,Pm位置对该图所示的纱饼28的靠卷绕结束侧的端部(以下也称为“纱饼下端部”)28b进行限定。
控制部51对导纱管驱动部53给予导纱管驱动信号,由此如图8及图9所示,使导纱管11动作。由此,在罐12的内壁22,以图8所示那样的形状形成有纱饼28。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纱饼形成步骤中,在通过导纱管11的动作形成了纱饼28之后,还包括以下那样的步骤。
控制部51在导纱管11到达Pm位置后,使导纱管11以规定量Lh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8所示,在罐12的内壁22,且在比纱饼28的纱饼下端部28b靠开口部23侧的区域22a,卷绕有成为向筒管25的回卷起点部的纱线部18a。该纱线部18a可以以单层卷绕,也可以以多层卷绕。在使纱线部18a以单层卷绕的情况下,在使导纱管11从Pm位置向Pn位置下降的阶段进行剪纱即可。另外,在使纱线部18a以多层卷绕的情况下,至少在进行了1次使导纱管11从Pm位置向Pn位置下降之后上升至比Pn位置高的位置的动作的阶段进行剪纱即可。纱饼下端部28b构成纱线头位置。
这里,对“剪纱”与“断纱”的不同进行说明。
剪纱是在罐12的内壁22处卷绕有预先决定的规定量的纱线18的阶段有意识地进行的动作。相对于此,断纱是在罐12的内壁22卷绕有规定量的纱线18之前因某种理由而导致纱线18在中途断线的现象。
剪纱在控制部51的控制下进行。具体而言,控制部51对牵伸驱动部52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保持着前罗拉对17持续旋转的状态下,使后罗拉对15和中罗拉对16的旋转一起停止。由此,在中罗拉对16的下游侧,纱线18强制被切断。
(纱饼端部检测步骤)
在纱饼形成步骤结束之前发生断纱的情况下,进行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在每一个发生了断纱的罐12进行该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若由纱线传感器19检测出断纱,则将断纱产生信号输出给控制部51。此时,控制部51从输入断纱产生信号的时刻开始,检测纱饼28的纱饼下端部28b的位置。如图9所示,例如在从导纱管11到达P1位置之后再到达P3位置为止这段期间T1,在比P1靠上方的位置发生断纱的情况下,P1为纱饼下端部28b,在下降中从到达P1起至到达P3为止发生断纱的情况下,断纱发生时的导纱管11的位置为纱饼下端部28b。这样,控制部51通过判定输入断纱产生信号的时刻为哪个期间,由此检测纱饼下端部28b在该罐12中的位置。
此外,对于发生了断纱的罐12,没有进一步形成纱饼28,但在未发生断纱的罐12中纱饼28的形成进行到纱饼形成步骤结束为止。
(细长部件位置调整步骤)
接下来,在细长部件位置调整步骤S2中,控制部51向货车单元75(参照图2)输入驱动信号,使之移动至发生了断纱的罐12的位置。通过从控制部51输入驱动信号,到达了发生了断纱的罐12的位置的货车单元75使提升臂76上升从而抬起细长部件73。此时的细长部件73的位置为在后述的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开始时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与罐12内部的纱饼下端部28b成为相同高度的位置。抬起细长部件73之后,提升臂76下降。通过填充件座40的弹簧48的作用力,前端部件47按压细长部件73,细长部件73被第一座面42和前端部件47夹持并被支承。由此,细长部件73保持为规定的高度,不会由于重力而向下方移动。
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参照图5)被第一座面42和前端部件47夹持并被弹性地支承,另外,细长部件73能够在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滑动地从与细长部件73的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夹持,从而细长部件73被稳定地支承。
(回卷动作)
回卷动作在纱饼形成步骤结束之后进行。此外,在以下的图8、图11~图14中,图示出在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中检测到了断纱的罐12。
(筒管配置步骤)
在纱饼形成步骤中,在检测到了断纱的罐12进行筒管配置步骤S3。在筒管配置步骤S3中,通过罐驱动部54(参照图6)的驱动,经过开口部23,在罐12内配置筒管25。罐驱动部54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罐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持续罐12的旋转。筒管驱动部55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筒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筒管支承部13向上方移动。由此,如后述的图10所示,在筒管安装部27(参照图1)安装的筒管25一起向上方移动。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筒管25经过罐12的开口部23而进入罐12内。另一方面,导纱管驱动部53基于从控制部51给予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导纱管11向上方移动。由此,在罐12内,在筒管25的进入之前,导纱管11的下端部11a向不与筒管25接触的位置退避。
另外,在纱饼端部检测步骤S1中,在检测到了断纱的罐12,细长部件73被抬起,因此如图11所示,细长部件73与筒管25一起进入罐12内,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上升至纱饼下端部28b的高度。
(断纱回卷)
在纱饼形成步骤中发生了断纱的情况下,不能正常地形成纱线部18a,并且不能进行基于正常回卷的回卷。然而,在发生了断纱的罐12,在多数情况下,已断开的纱线的纱线头位于纱饼28的下方,另外,由于离心力紧贴于罐12的内壁22。由此,进行如下所示的断纱回卷。
(细长部件接触步骤)
在断纱回卷中,首先进行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通过控制部51(参照图6)对驱动用气缸77(参照图2)进行驱动,从而滑动管71在沿着筒管轨26的方向上移动,各推杆78沿筒管轨26在水平方向上一并移动。
如图12所示,进入罐12的细长部件73被推杆78按压而以填充件座40的第一座面42的上端C为支点倾动。此时,被推杆78按压的点构成力点。另外,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一边按压前端部件47一边倾动。此时,细长部件73一边被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夹持并被引导一边转动。另外,通过形成有斜面49,从而细长部件73在槽部41内不会干涉。前端部件47一边被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按压而将弹簧48压缩一边移动。即,前端部件47及弹簧48将基端部73b弹性地支承于填充件座40。
如图13所示,倾动的细长部件73抵接于罐12的内壁22的接触点D。此时的接触点D的高度位置为纱饼下端部28b下方几毫米。接下来,如图14所示,若被推杆78按压的细长部件73进一步倾动,则细长部件73离开上端C且接触点D成为支点。
将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以接触点D为纱饼28的下端部下方几毫米的方式按压于罐12的内壁22,由此在罐12内的已断开的纱线的端部与前端部73a接触,从而开始向配置于罐12的中心轴K(参照图1)上的筒管25卷绕。因此,通过该细长部件接触步骤S4,能够在发生了断纱的罐12中,将罐12内的已断开的纱线的端部作为回卷起点部而开始向筒管25的回卷。
断纱在罐12内的回卷开始位置由于为纱饼下端部28b的下侧,因此根据纱饼28的形成状态而上下变动。因此,接触点D的位置也根据纱饼28的形成状态而上下变动。将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以接触点D为支点时的、从推杆78至接触点D的高度设为X1,将从前端部件47至接触点D的高度设为Y1。此时,推杆78与细长部件73接触的点成为力点,接触点D成为支点,前端部件47与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接触的点成为作用点。因此,细长部件73在力点的接触载荷大致取决于X1与Y1之比而决定。
另一方面,图15表示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的例子。此外,在图15中标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位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或同样的结构。在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中,细长部件73的支点E配置成固定于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与推杆78按压细长部件73的位置之间的基端部73b。此时,接触点D成为作用点,细长部件73在力点的接触载荷大致取决于X2与Y2之比而决定。
在由于回卷开始位置的变动而使接触点D上下变动的情况下,与图15所示的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中的细长部件73的接触载荷相比,图14所示的该实施方式1的离心式细纱机1(参照图1)中的细长部件73的接触载荷变动较小。
另外,在图14所示的该实施方式1的罐12及图15所示的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罐12,在断纱的回卷开始位置上下变动,并且接触点D的位置上下变动的情况下,细长部件73的被抬起的高度上下变动。于是,为了使细长部件73与罐12的内壁22接触所需的、将细长部件73水平按压的距离、即所需行程变动。
如图15所示的现有的离心式细纱机那样,在细长部件73的支点E被固定的结构中,推杆78的行程为与滑动管71(参照图2)的滑动相应的恒定的距离。因此当所需行程变动时,在推杆78的行程相对于所需行程较短的情况下,存在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不与内壁22接触的问题。另外,在推杆78的行程相对于所需行程较长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前端部73a被内壁22强力按压而使接触载荷变得过大,在细长部件73产生变形。
另一方面,在图14所示的该实施方式1的罐12中,即使将推杆78的行程相对于所需行程设定得较长,也能够通过弹簧48的压缩吸收多余的行程。另外,细长部件73的接触载荷取决于弹簧48的压缩量,因此即使将推杆78的行程相对于所需行程设定得较长,也能够使过大的接触载荷直接施加给细长部件73的可能性降低,在细长部件73产生变形的可能性降低。
(细长部件退避步骤)
接下来,若形成纱饼28的所有纱线回卷至筒管25,则进行细长部件退避步骤S6(参照图7)。控制部51向筒管驱动部55给予筒管驱动信号,由此使筒管轨26下降。接着,控制部51向所示的货车单元75给予驱动信号,由此使提升臂76下降,从而使上升的细长部件73下降。由此,断纱回卷结束。
(正常回卷)
另外,在纱饼形成步骤中,在未检测到断纱的罐12,如图7所示,为了正常回卷而进行筒管配置步骤S3A。筒管配置步骤S3A是与上述筒管配置步骤S3相同的动作,与筒管配置步骤S3同时进行。
接下来,进行回卷机构驱动步骤S7(参照图7)。通过未图示的回卷机构与纱线部18a(参照图8)接触,由此纱线部18a开始向配置于罐12的中心轴K(参照图1)上的筒管25卷绕。由此,能够在未发生断纱的罐12中,以排出至罐12内的纱线部18a作为回卷起点部,开始向筒管25的回卷。
通过以上的动作,得到卷绕有管纱的筒管25。将卷绕有管纱的筒管25从筒管安装部27取下。其后,在将空的筒管25安装于筒管安装部27后,进行上述相同的动作。
这样,具备:细长部件73,其具有能够抵接于具有开口部23的罐12的内壁22的前端部73a、和支承前端部73a的基端部73b;提升臂76,其将前端部73a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为卷绕于罐12的内壁22的纱线18的纱线头位置;填充件座40的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它们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细长部件73,并引导倾动的细长部件73;前端部件47及弹簧48,它们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以及推杆78,其使细长部件73倾动,而使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抵接于罐12的内壁22,因此能够使在断纱时进行纱线的回卷的结构更加小型化。
另外,前端部件47及弹簧48将基端部73b弹性地支承于填充件座40,由此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因此能够降低各细长部件73与各罐12的内壁22接触时的接触载荷变得过大的可能性。
另外,弹性支承部件具有抵接于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件47、和使前端部件47向细长部件73施力的弹簧48,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细长部件73。
另外,推杆78由于使多个罐12的细长部件73同时倾动,因此能够一并在所有发生了断纱的罐12开始向筒管25的回卷。另外,针对各罐12的各细长部件73分别通过独立的前端部件47及弹簧48相对于倾动方向被弹性地支承,因此即使断纱在各罐12的回卷开始位置不同,也能够降低各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与各罐12的内壁22接触时的接触载荷变得过大的可能性。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填充件座40的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被固定,但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也可以分别具有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等弹性体。进而,也可以通过弹性体的作用力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细长部件73,由此引导倾动的细长部件73并且弹性地支承细长部件7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及倾斜。该弹性体构成位置支承部件。
这样,填充件座40的第二座面43及第三座面44由于具有弹性地支承细长部件7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及倾斜的弹性体,因此能够与多余的行程的吸收分开地利用弹性体保持细长部件7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及倾斜,细长部件73被更稳定地保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细长部件73由SUS等铁形成并构成磁性体。进而,第一座面42为普通的平面,但也可以具有能够在与由SUS形成的细长部件73之间产生引力的磁石部。
这样,由于细长部件73由磁性体构成,填充件座40的第一座面42具有利用与细长部件73之间的引力防止细长部件73的落下的磁石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保持细长部件73。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弹簧48设置于孔45,但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座面42,并将第一座面42按压于细长部件73。另外,弹簧48也可以是拉伸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进一步,前端部件47和弹簧48构成弹性支承部件,但也可以将前端部件47例如设为压缩弹簧等弹性体,并仅通过前端部件47构成弹性支承部件。进一步,前端部件47的前端部形成为圆锥形,但前端部件47的形状只要能够抵接于细长部件,则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形状。例如,前端部件47的前端部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半球状的形状。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细长部件73由SUS等铁形成,但材质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铜或铝合金等、具有足够强度的非铁金属等形成。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中,在筒管配置步骤S3中,细长部件73调整为成为纱饼下端部28b的高度,但在能够进行断纱回卷的范围内,细长部件的高度也可以任意变更。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与图1~图15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为同一或相同的结构要素,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相对于实施方式1,细长部件的前端部被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
图16表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细长部件73的概要。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被压缩弹簧73c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73b。压缩弹簧73c构成弹性支承部件。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被固定的支点E支承。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离心式细纱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推杆78按压细长部件73的基端部73b,从而细长部件73倾动而使前端部73a抵接于罐12的内壁22的接触点D。
此时,即使将推杆78的行程相对于所需行程设定得较长,也能够通过压缩弹簧73c的压缩及变形,而使前端部73a相对于基端部73b向释放按压接触点D的载荷的方向移动。即,前端部73a被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73b,由此前端部73a在细长部件73的倾动方向被弹性地支承。因此,能够吸收推杆78的多余的行程。另外,过大的接触载荷施加给细长部件73的可能性变低,在细长部件73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变低。
像这样,压缩弹簧73c将前端部73a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73b,由此相对于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因此过大的接触载荷施加给细长部件73的可能性变低,能够降低在细长部件73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细长部件73的前端部73a被压缩弹簧73c弹性地支承于基端部73b,但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的部件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板簧或者橡胶等任意的弹性部件弹性地支承前端部73a。另外,还可以代替构成前端部73a及弹性支承部件的压缩弹簧73c,而通过橡胶等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弹性部件一体地形成细长部件的前端部及弹性支承部件。

Claims (7)

1.一种离心式细纱机,其中,具备:
细长部件,其具有能够抵接于具有开口部的罐的内壁的前端部、和支承所述前端部的基端部;
升降驱动部,其将所述前端部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调节为卷绕于所述罐的内壁的纱线的纱线头位置;
引导部件,其从与倾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夹持所述细长部件,并引导倾动的所述细长部件;
弹性支承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所述前端部;以及
倾动驱动部,其使所述细长部件倾动,并使所述细长部件的所述前端部抵接于所述罐的内壁,由此使所述细长部件的所述前端部与在所述罐内的已断开的纱线的端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
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将所述基端部弹性地支承于所述引导部件,由此相对于所述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所述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具有:抵接部件,其抵接于所述细长部件;和弹性体,其使所述抵接部件对所述细长部件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
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将所述前端部弹性地支承于所述基端部,由此相对于所述倾动方向弹性地支承所述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弹性地支承所述细长部件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及倾斜的位置支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
所述倾动驱动部使多个所述罐的所述细长部件同时倾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中,
所述细长部件由磁性体构成,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利用与所述细长部件之间的引力而防止所述细长部件的落下的磁石部。
CN202010535123.0A 2019-06-14 2020-06-12 离心式细纱机 Active CN112080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1118 2019-06-14
JP2019111118A JP7200835B2 (ja) 2019-06-14 2019-06-14 ポット精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821A CN112080821A (zh) 2020-12-15
CN112080821B true CN112080821B (zh) 2022-06-17

Family

ID=70918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123.0A Active CN112080821B (zh) 2019-06-14 2020-06-12 离心式细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51028B1 (zh)
JP (1) JP7200835B2 (zh)
CN (1) CN11208082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8171A2 (de) * 1991-02-08 1992-08-12 W. SCHLAFHORST AG & CO.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Fadens nach dem Zentrifugenspinnverfahren
JPH06501064A (ja) * 1991-06-26 1994-01-27 ナウチノ―プロイズヴォドストヴェノーエ オブシェストヴォス オグラニチェノーイ オトヴェトストヴェノースチェ “テスト” 遠心式紡糸機
CN1367279A (zh) * 2001-01-23 2002-09-04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生产一种短纤维纱的方法
CN1643194A (zh) * 2002-03-18 2005-07-20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纺纱装置
CN1733994A (zh) * 2004-07-19 2006-02-15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在离心罐式纺纱时取出纱线卷的方法
CN1952230A (zh) * 2006-10-17 2007-04-25 沈阳华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离心式细纱机
CN207130398U (zh) * 2017-07-13 2018-03-23 湖州茜儿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线断头自动处理细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79876A (fr) * 1940-05-21 1943-03-08 Prince Smith & Stells Perfectionnements aux machines centrifuges à filer et à retordre et aux machines analogues
ES2159199T3 (es) * 1998-01-24 2001-09-16 Schlafhorst & Co W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iniciar el proceso de rebobinado en la hilatura con centrifuga despues de una rotura del hilo.
DE10211850A1 (de) * 2002-03-18 2003-10-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8171A2 (de) * 1991-02-08 1992-08-12 W. SCHLAFHORST AG & CO.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Fadens nach dem Zentrifugenspinnverfahren
JPH06501064A (ja) * 1991-06-26 1994-01-27 ナウチノ―プロイズヴォドストヴェノーエ オブシェストヴォス オグラニチェノーイ オトヴェトストヴェノースチェ “テスト” 遠心式紡糸機
CN1367279A (zh) * 2001-01-23 2002-09-04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生产一种短纤维纱的方法
CN1643194A (zh) * 2002-03-18 2005-07-20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纺纱装置
CN1733994A (zh) * 2004-07-19 2006-02-15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在离心罐式纺纱时取出纱线卷的方法
CN1952230A (zh) * 2006-10-17 2007-04-25 沈阳华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离心式细纱机
CN207130398U (zh) * 2017-07-13 2018-03-23 湖州茜儿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线断头自动处理细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821A (zh) 2020-12-15
EP3751028B1 (en) 2023-02-15
EP3751028A1 (en) 2020-12-16
JP7200835B2 (ja) 2023-01-10
JP2020204100A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CN110067054B (zh) 将纱线端部穿纱到钢领钢丝圈内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443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US5037036A (en) Yarn end finding apparatus
CN112080821B (zh) 离心式细纱机
JP3262833B2 (ja) ポット精紡機
CN107829173B (zh) 环锭纺纱机以及使用环锭纺纱机的纺纱方法
JP2007284823A (ja) 紡機における尻糸切断方法
US3360915A (en) Apparatus for changing spindles in a double twist spindle frame
CN101988225A (zh) 具有换筒机构的粗纱机
CN110158206B (zh) 离心式精纺方法和离心式细纱机
CN110158204B (zh) 离心式细纱机在断纱时的回卷方法
CN112048787B (zh) 离心式细纱机
EP1213381A2 (en) Thread-end cutting method and thread-end cutting apparatus for spinning machine
JPH05195345A (ja) 粗紡機において形成された粗糸ボビンから粗糸を切離すための方法
EP0314089A1 (en) Apparatus for displacing a row of peg-trays in a textile mill
JP2009509060A (ja) 折畳み可能な糸ガイドから成るリング紡績機
CN217437397U (zh) 收线装置
CN100335696C (zh) 在纺纱机落纱期间切断纱线的方法
CN112095194B (zh) 细纱机和细纱机的控制方法
CN214782334U (zh) 亚麻细纱机的升降机构
CN110318126B (zh) 离心式精纺机
EP3527700A1 (en) Pot spinning machine and pot spinning method
CN109715540B (zh) 纤维机械及其操作方法
CN117049275A (zh) 一种气圈控制装置及自动络筒机的气圈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