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323B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323B
CN101544323B CN200910007897.XA CN200910007897A CN101544323B CN 101544323 B CN101544323 B CN 101544323B CN 200910007897 A CN200910007897 A CN 200910007897A CN 101544323 B CN101544323 B CN 101544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verse
yarn
winding
reciprocating tra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78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4323A (zh
Inventor
牟田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4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27Traversing devices with a pivotally mounted guide 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32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with thread guides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with variable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8Preventing the yarn from falling off the edge of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根据例如纱线的卷绕方法灵活地变更加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年轮和跳花的产生的纱线卷绕机。自动络纱机具有卷装驱动马达、横动驱动马达和横动程缩短单元。横动驱动马达往复驱动用来使卷绕到由卷装驱动马达驱动旋转的卷取管上的纱线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横动程缩短单元具有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和缩小动程变更模式。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在加速卷绕区间控制横动驱动马达,使纱线以比基于设定器设定的初始横动程的目标横动程小的恒定的缩小横动程进行横动。缩小动程变更模式在加速卷绕区间控制横动驱动马达,使纱线以从缩小横动程起随卷绕速度增加连续地增加的横动程进行横动。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详细为涉及加速卷绕区间内的往复动程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一边使纱线往复运动、一边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生成预定长度的卷装的纱线卷绕机中,在卷取管开始卷绕时多数情况下卷取管不是顺畅地旋转起来,而是不规则并且突然地开始卷取管的旋转的。并且,在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由于卷绕速度变动,因此行走中的纱线中产生的张力也随卷绕速度变动。因此,在从开始卷绕到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的加速卷绕区间,容易产生纱线的张力变动,为不稳定的状态。
在纱线的张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的动作也不稳定。结果容易产生跳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日本特开2007-210776号公报中公开了采用在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缩短往复动程地进行控制的结构的纱线卷绕装置(纱线卷绕机)。
日本特开2007-210776号公报所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旋转驱动马达和横动装置。旋转驱动马达驱动纱线卷绕用的卷取管旋转。横动装置在将纱线向上述卷取管卷绕之际使该纱线往复运动。横动装置具有与纱线卡合使纱线往复运动用的横动导纱器和横动导纱器驱动马达。横动导纱器驱动马达为与上述卷取管旋转驱动马达分开驱动、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移动用的马达。而且,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具有控制上述卷取管旋转驱动马达和上述横动导纱器驱动马达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卷绕加速单元和横动程缩短单元。卷绕加速单元使上述卷取管旋转驱动马达从速度零加速到预定的速度。横动程缩短单元控制上述横动导纱器驱动马达,以使得至少在卷绕加速单元使上述卷取管旋转驱动马达刚刚开始旋转之后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程变窄。日本特开2007-210776号公报利用这种结构缩短加速卷绕区间内的横动程,由此,即使在纱线的张力不稳定的加速卷绕区间也能够防止跳花。
但是,在使用了纱线卷绕机的纱线卷绕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卷绕速度从零加速到预定的速度。例如,在卷绕高质量的纱线或细支数的纱线时,为了减小卷绕张力的变化,有必要比通常缓慢地进行卷绕速度的加速。此时,必须确保加速卷绕区间比通常要长。
这一点在日本特开2007-210776号公报的结构中,当加速卷绕区间变长时,在被缩小了横动程的部分形成的纱层变厚,当加速卷绕区间结束时,在其上以通常的横动程形成纱层。因此,在卷装的表面产生了因横动程不同引起的台阶。并且,一般的纱线卷绕机如果在卷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断纱或纱线剪断等时,每次都要使卷取管暂时停止,在进行了接头作业之后再将卷绕速度加速。因此,每次停止卷绕作业都会形成上述台阶,从而变成层叠在卷装表面上的状态,成为了产生卷装不良之一的“年轮”的原因。
并且,在结构为使接触辊与卷装的外周面接触、边将纱线夹持在该接触辊与卷装之间边卷绕纱线的纱线卷绕机中,如果像上述那样在卷装的表面形成台阶的话,则成为在卷装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一侧纱线的夹持力变弱的原因。如果夹持力这样地降低,则成为在卷装的端部卷绕位置不稳定、产生跳花的原因。
而且,在用纱线卷绕机卷绕纱线的过程中,随着卷装被卷粗,有可能在其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产生纱层的表面向径向方向隆起的现象(所谓“两边凸起”)。这一点在日本特开2007-210776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即使在加速卷绕区间即将结束之前、卷装以相当快的速度旋转的情况下,纱线也没有被横动引导到卷装的端部一侧。因此,卷装的上述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表面在没有被新的纱线覆盖的状态下随着卷装的旋转反复多次与上述接触辊接触。因此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容易因与接触辊摩擦而受损,成为断纱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纱线的卷绕方法灵活地改变加速卷绕区间的往复动程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年轮和跳花的产生的纱线卷绕机。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具有:卷绕驱动单元、卷绕驱动控制单元、往复运动导纱器、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往复动程控制单元以及设定单元。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用来旋转驱动上述卷取管;上述卷绕驱动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用来使卷绕到上述卷取管上的纱线往复运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用来往复驱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上述设定单元能够设定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具有以下第1控制模式和第2控制模式作为控制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在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的往复动程的控制模式;上述第1控制模式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恒定的缩小往复动程进行往复运动,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上述第2控制模式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从缩小往复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地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
由此,由于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使纱线以比到达该预定卷绕速度后窄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防止纱线的张力变动引起的跳花。并且,由于能够从2种控制模式中选择控制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往复动程的控制模式,因此能够灵活地与卷装的卷绕方法等相对应。而且,在选择了第2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往复动程根据卷绕速度从缩小状态连续地增加,因此能够防止卷装在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表面上产生台阶。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年轮的产生,而且能够防止卷装的台阶使卷绕位置不稳定而产生跳花。并且,上述第2控制模式即使在卷绕过程中在卷装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往复动程也在卷绕加速过程中逐渐扩大,结果纱线覆盖该两边凸起部地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避免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表面的纱的同一个地方过度摩擦,能够防止损伤引起断纱的产生。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方法中,提供包括以下第1步骤和第2步骤的方法:第1步骤为,从第1控制模式和第2控制模式中选择缩短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的往复动程、使该往复动程比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短的控制模式;第2步骤为,在上述第1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1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一边使纱线以比上述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窄的恒定缩小往复动程往复运动,一边卷绕纱线;在上述第1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2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一边使纱线以从比上述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窄的缩小往复动程起随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一边卷绕纱线。
由此,由于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使纱线以比到达该预定卷绕速度后窄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防止纱线的张力变动引起的跳花。并且,由于在第1步骤中能够从2种控制模式中选择控制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往复动程的控制模式,因此能够灵活地与卷装的卷绕方法等相对应。而且,在选择了第2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往复动程根据卷绕速度从缩小状态连续地增加,因此能够防止卷装在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表面上产生台阶。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年轮的产生,而且能够防止卷装的台阶使卷绕位置不稳定而产生跳花。并且,上述第2控制模式即使在卷绕过程中在卷装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往复动程也在卷绕加速过程中逐渐扩大,结果纱线覆盖该两边凸起部地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避免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表面的纱的同一个地方过度摩擦,能够防止损伤引起断纱的产生。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用上述纱线卷绕方法形成的卷装。
由此,不仅能够防止跳花或年轮的产生,而且即使在卷绕过程中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积累到纱线上的破损也小,因此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卷装。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案,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具有:卷绕驱动单元、卷绕驱动控制单元、往复运动导纱器、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往复动程控制单元以及设定单元。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用来旋转驱动上述卷取管;上述卷绕驱动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用来使卷绕到上述卷取管上的纱线往复运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用来往复驱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上述设定单元能够设定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具有往复动程变更单元;该往复动程变更单元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从缩小往复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地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
由此,不仅能够防止张力不稳定的卷绕开始时产生的跳花,而且由于往复动程根据卷绕速度从缩小状态起连续地增加,因此能够防止卷装在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表面上产生台阶。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年轮的产生,而且能够防止卷装的台阶使卷绕位置不稳定而产生跳花。并且,即使在卷绕过程中在卷装上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由于在加速卷绕区间的末期覆盖该两边凸起地形成纱层,因此能够防止两边凸起部分被强力摩擦而成为断纱的原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的示意主视图和方框图。
图2A至图2C为2种控制模式下将横动程的控制与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对应起来表示的曲线图。
图3为说明自动络纱机的横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自动络纱机的示意主视图和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
图1所示的络纱单元10为一边使从供纱管21解舒的纱线20横动一边卷绕到卷取管22上,形成预定长度、预定形状的卷装30的单元。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10和配置在其并排方向一端的图示省略的机体控制装置。
每个络纱单元10具有卷绕单元主体16和单元控制部50。
上述卷绕单元主体16在供纱管21与卷取管22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供纱管21一侧依次配置有气圈控制器12、张力赋予装置13、捻接器装置14和清纱器(纱线质量测量器)15。
气圈控制器12使罩在供纱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从供纱管21上的解舒相连动而下降,辅助纱线从供纱管21的解舒。限制部件40与从供纱管21上解舒的纱因旋转和离心力在供纱管21的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赋予该气圈适当的张力辅助纱线的解舒。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有用来检测上述供纱管21的上部锥面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当该传感器检测到上部锥面部下降时,能够用例如汽缸(图示省略)使上述限制部件40跟随着其下降。
张力赋予装置13赋予行走中的纱线20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赋予装置13可以使用例如与固定梳齿36相对配置可动梳齿37的门式装置。可动侧的梳齿37能够由例如采用旋转式结构的螺线管38驱动转动,变成梳齿之间互相啮合或放开的状态。由该张力赋予装置13给卷绕的纱线20赋予一定的张力,能够提高卷装30的质量。另外,张力赋予装置13除了采用上述门式装置外,还可以采用例如盘式装置。
捻接器装置14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将纱剪断时、或者在从供纱管21上解舒的过程中产生断纱等时,将供纱管21一侧的下纱与卷装30一侧的上纱进行接头。作为这样的将上纱与下纱进行接头的接头装置,可以使用机械式装置或使用了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等。
清纱器15具备清纱器头49和分析器52。清纱器头49中配置有用来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分析器52处理来自该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清纱器15通过监视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检测粗节等纱疵。另外,上述清纱器15还能够起检测纱线20的行走速度的传感器和仅检测有无纱线20的传感器的作用。在上述清纱器头49的附近附设有当该清纱器15检测到纱疵时立即剪断纱线20用的剪断器39。
在上述捻接器装置14的下游侧设置有捕捉供纱管21一侧的下纱并引导到捻接器装置14的下纱引导管25。在上述捻接器装置14的上游侧设置有捕捉卷装30一侧的上纱并引导到捻接器装置14的上纱引导管26。并且,下纱引导管25能够以轴33为中心转动。上纱引导管26能够以轴35为中心转动。下纱引导管25的顶端具有吸引口32。上纱引导管26的顶端具有吸嘴34。下纱引导管25和上纱引导管2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由此,在上述吸引口32和吸嘴34中产生吸引流,能够吸引捕捉上纱和下纱的纱端。
上述卷绕单元主体16具有摇架23和接触辊29。摇架23能够装卸地支持卷取管(纸管或芯管等)22。接触辊29能够与上述卷装30的外周面接触而从动旋转。上述摇架23夹持卷取管22的两端,能够旋转地支持卷取管22。摇架23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通过摇架23转动能够吸收伴随纱线20卷绕到卷取管22上而变粗的卷径。
在上述摇架23的夹持卷取管22的部分安装有卷装驱动马达(卷绕驱动单元)41。由该卷装驱动马达41驱动卷取管22旋转,将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卷装驱动马达41的电机轴这样连接:当使卷取管22支持到摇架23上时不能相对于该卷取管22旋转(所谓直接驱动方式)。
该卷装驱动马达41的动作由卷装驱动控制单元(卷绕驱动控制单元)42控制。该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转信号控制上述卷装驱动马达41的运转和停止。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采用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具有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器)、Read OnlyMemory(ROM,只读存储器)和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储器)等。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具有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使卷取管22的旋转加速的卷绕加速单元62。
上述摇架23上安装有卷装旋转传感器43。卷装旋转传感器43检测安装在摇架23上的卷取管22的旋转(卷取管22上形成的纱层31的旋转)。卷取管22的旋转检测信号从卷装旋转传感器43发送给上述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和/或上述单元控制部50。并且,上述旋转检测信号还输入给后述的横动控制单元46。
上述摇架23上安装有由旋转编码器等构成的卷装直径传感器(直径传感器)44。卷装直径传感器44将摇架23的转动角的检测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部50。单元控制部50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计算出卷装直径。单元控制部50将计算出的卷装直径发送给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和横动控制单元46。
在上述接触辊29的附近,设置有上述横动装置27。纱线20一边被横动装置27引导横动(往复运动)一边被卷绕到卷装30上。横动装置27具有横动导纱器(往复运动导纱器)11和横动驱动马达(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45。横动导纱器11在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自由地设置。横动驱动马达45驱动横动导纱器11往复运动。
上述横动装置27在能够围绕支轴旋转地构成的细长形状的臂部件28的顶端设置有挂钩形状的横动导纱器11。横动装置27利用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驱动该臂部件28像图1的箭头所示那样往复旋转。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由伺服马达构成。
横动驱动马达45的动作由横动控制单元46控制。横动控制单元46接收从单元控制部50来的信号控制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的运转和停止。横动装置27具有由旋转编码器等构成的横动传感器47。横动装置27用横动传感器47检测臂部件28的旋转位置(进而检测横动导纱器11的位置),将位置信号发送给上述横动控制单元46。
上述横动控制单元46采用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具有CPU、ROM、RAM等。横动控制单元46具有在预定的条件下缩短横动导纱器11的横动程地控制横动驱动马达45的横动程缩短单元(往复动程控制单元)63。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分别设置上述卷装驱动马达41和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分别单独驱动(控制)卷取管22和横动导纱器11。由此,能够以精密卷绕或分级精密卷绕等多种多样的卷绕方式将纱线20卷绕到卷取管22上。
下面说明卷绕单元主体16的电气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的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控制横动驱动马达45的横动控制单元46、驱动剪断器39的分析器52、张力赋予装置13的螺线管38、捻接器装置14等由作为控制单元的单元控制部50控制。
该单元控制部50采用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具有图示省略的CPU、ROM、RAM等。并且,上述单元控制部50包含各种控制单元。单元控制部50给以上列举的作为控制对象的各种装置和各单元发送预定的信号进行控制,进行纱线20的卷绕作业用的控制和断纱时或将纱线剪断时的接头作业等的控制。具体为,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发送各种控制参数,由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并且,单元控制部50给横动控制单元46发送各种控制参数,由横动控制单元46控制横动驱动马达45。
单元控制部50上电连接有设定器(设定单元)51。设定器51具有图示省略的显示画面和操作部,操作者能够进行络纱单元10的各种操作。具体为,能够由设定器51设定卷绕作业中的卷绕速度(设定卷绕速度)、初始横动程(设定横动程)、以及后述的加速卷绕区间内的横动程的控制方法(控制模式)等。
由设定器51设定的初始横动程是指在开始将纱线20卷绕到空的卷取管22上的初期,卷绕速度到达上述设定卷绕速度时(后述的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横动控制单元46根据初始横动程如下所述地决定以上述设定卷绕速度卷绕纱线时的横动程(目标横动程)。
即,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通过设定器51的操作,除了能够形成图1所示的卷绕宽度一定的卷装30外,还能形成所谓锥形卷的卷装。当形成卷绕宽度一定的卷装时,横动控制单元46不管卷装的直径多大都使上述目标横动程与初始横动程相等地决定上述目标横动程。相反,当形成锥形卷装时,横动控制单元46根据设定器51设定的锥角等参数,从上述初始往复动程开始随着卷装变粗逐渐缩小地决定上述目标横动程。
该设定器51进行的设定可以对每个络纱单元10进行设定,也可以统一对多个络纱单元10进行设定。
上述单元控制部50被连接到张力赋予装置13上,通过适当控制施加到纱线20上的张力抑制后述的纱线卷绕张力的变动。
下面参照图2A至图2C说明加速卷绕区间的卷绕加速单元62和横动程缩短单元63的控制。
首先说明卷绕加速单元62进行的控制。在上述络纱单元10中,当空的卷取管22被适当地设置到摇架23上时,开始纱线卷绕动作。当解舒时产生断纱或用上述剪断器39将纱剪断、用捻接器装置14接头结束了时,也开始(重新开始)纱线卷绕动作。
此时,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发送信号。接收到信号的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使卷装驱动马达41逐渐加速地进行控制。该加速控制一直进行到卷绕速度到达上述设定卷绕速度为止。图2A为表示与开始卷绕之后的时间相对应的卷绕速度的变化的曲线。如图2A所示,当卷绕速度达到设定卷绕速度时,单元控制部50给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发送信号,接收到信号的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以使得结束卷绕速度的加速,以上述设定卷绕速度恒速卷绕。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开始旋转到到达上述设定卷绕速度的时间区域称为加速卷绕区间。将到达设定卷绕速度起的时间区域称为恒速卷绕区间。
接着说明横动程缩短单元63进行的控制。即,在上述加速卷绕区间,由于卷绕速度从零开始变化到上述设定卷绕速度为止,因此产生纱线行走张力的变动等。并且,即使暂时以通常的横动程(即上述目标横动程)卷绕纱线20的情况下,由于横动装置27的控制响应延迟,横动装置27被横动超过通常的横动程,也有产生跳花的可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横动控制单元46具有横动程缩短单元63。该横动程缩短单元63在上述加速卷绕区间控制横动驱动马达45使其缩短横动程,以使纱线20在比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上述目标横动程)窄的缩小横动程内横动。
本实施形态的横动程缩短单元63能够切换2个不同的控制模式来控制加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为此,横动程缩短单元63具有缩小动程保持单元70和缩小动程变更单元(往复动程变更单元)71。
在2个控制模式中的作为第1控制模式的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下,横动程由缩小动程保持单元70进行控制,使横动程为恒定的、比基于上述设定器51设定的初始横动程的目标横动程窄的横动程(缩小横动程)。
在作为第2控制模式的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由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进行控制,在卷绕开始时使横动程为比上述目标横动程窄的横动程(缩小横动程),并且使该横动程随卷绕速度的增大而逐渐接近上述目标横动程。
另外,用上述控制模式中的哪种控制模式来控制横动程,能够通过操作者操作作为控制模式切换单元的设定器51来进行选择。
下面参照图2B详细说明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下的控制(缩小动程保持单元70进行的控制)。该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为使纱线保持比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窄的恒定缩小横动程来横动的模式。
图2B为表示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下的横动程的变化的曲线图。图2B的曲线中横轴表示开始卷绕之后的时间。曲线的纵轴表示横动程,该曲线中的横动程用与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目标横动程)之比(以下称为横动程率)来表示。如图2B所示,在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下,卷装驱动马达41开始旋转时的横动程率为不到100%的预定值,在加速卷绕区间结束之前,该横动程率维持在一定值。在从加速卷绕区间转移到恒速卷绕区间的瞬间,横动程率变成100%。
下面参照图2C说明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的控制(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进行的控制)。该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为使纱线在从加速卷绕区间的开始时到结束时的期间内横动程逐渐变大地被横动的模式。
图2C与图2B一样为表示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横动程的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C所示,在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卷装驱动马达41开始旋转时的横动程率为不到100%的预定值,但随着卷绕速度的加速,横动程率直线增加下去,接近100%。当卷绕速度到达设定卷绕速度时(加速卷绕区间结束时),横动程率到达100%。
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能够用上述设定器51分别为上述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和缩小动程变更模式设定加速卷绕区间开始时的横动程。这种设定的方法可以考虑各种方法,但本实施形态能够以百分比为单位设定卷绕开始时的横动程率(开始横动程率)。
如上所述,上述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横动程随卷绕速度直线增加。为了实现该目标,上述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根据上述设定器51设定的设定卷绕速度和开始横动程率作成预定的变换式,将当前的卷绕速度代入该变换式求出当前的横动程率。上述横动控制单元46控制横动驱动马达45使纱线按上述横动程率乘以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上述目标横动程)所得的横动程往复运动。
这种结构通过操作者操作上述设定器51根据纱线的种类设定设定卷绕速度和初始横动程等。此时,还对用上述2种控制模式中的哪种模式控制横动以及上述开始横动程率进行设定。
另外,上述开始横动程率最好设定在80%~90%左右。这是由于如果开始横动程率过小,卷装30的端面形状有可能产生坍塌;反之,如果过大不能防止跳花的缘故。
下面参照图3说明络纱单元10中横动程的控制。图3为说明横动程控制的流程图。
在开始自动络纱机的运转之前,操作者操作上述设定器51、根据纱线的种类等设定各种运转条件(包括设定卷绕速度和横动程等)。此时,还对按上述2种控制模式中的哪种控制横动程、和上述开始横动程率进行设定。
然后,通过操作者进行适当的运转开始操作开始图3的流程,横动控制单元46调查选择了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和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中的哪种模式(步骤S101)。
在步骤S101的判断判定为选择了缩小动程恒定模式的情况下,横动控制单元46使纱线以恒定的横动程进行横动,同时卷绕加速单元62将卷绕速度加速到设定卷绕速度(步骤S102)。此时的横动程(缩小横动程)为设定器51设定的上述开始横动程率乘以恒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目标横动程)的值。
另一方面,当步骤S101的判断中判定为选择了缩小动程变更模式时,同时进行横动控制单元46进行的横动程缩小变动控制和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进行的卷绕加速控制(步骤S103)。具体为,横动控制单元46的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使纱线在卷绕开始时以预定的横动程横动,并根据卷绕速度的加速度使横动程逐渐增大地进行控制。并且,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的卷绕加速单元62使卷绕速度加速到设定卷绕速度。另外,卷绕开始时的横动程(缩小横动程)与步骤S102中的缩小横动程一样计算。
接着,调查卷取管22的加速是否结束(即卷绕速度是否达到设定卷绕速度)(步骤S104)。如果加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S101,继续卷绕的加速。通过步骤S101到步骤S104的循环实现上述加速卷绕区间的控制。
当步骤S104的判断判定为卷绕速度的加速结束时,单元控制部50解除横动程的缩小(步骤S105)。使纱线以上述目标横动程(横动程率为100%)横动,并以设定卷绕速度卷绕纱线(步骤S106)。
接着,单元控制部50根据上述清纱器15的信号检查是否发生断纱或是否剪断纱(步骤S107)。当从清纱器15接收到发生了断纱或将纱剪断了的意旨的信号时,单元控制部50立即停止卷装30的卷绕(步骤S108),同时将卷装30一侧的纱线和供纱管21一侧的纱线引导到捻接器装置14进行接头作业(步骤S109)。当接头作业结束时,返回到步骤S101的处理,根据指定的控制模式缩短横动程并使纱线横动,再次将卷绕速度加速到设定卷绕速度。
当步骤S107的判断判定为没有发生断纱或将纱线剪断时,单元控制部50调查是否进行了络纱单元10的运转停止操作(步骤S110)。当检测到了络纱单元10的运转停止操作时,停止络纱单元10的运转(步骤S111),结束流程。当没有检测到运转停止操作时,返回到步骤S106,以恒定的速度继续进行卷绕作业。通过该步骤S106、步骤S107和步骤S110的循环,实现上述恒速卷绕区间的控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将纱线20卷绕到卷取管22上形成卷装30。该自动络纱机具备的络纱单元10具有:卷装驱动马达41、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横动导纱器11、横动驱动马达45、横动控制单元46所具有的横动程缩短单元63、以及设定器51。卷装驱动马达41驱动卷取管22旋转。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的旋转速度,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横动导纱器11使卷绕到卷取管22上的纱线横动。横动驱动马达45驱动横动导纱器11往复运动。上述横动控制单元46控制横动导纱器11的横动程。设定器51能够设定横动导纱器11的横动程(上述初始横动程)。上述横动程缩短单元63具有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和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作为控制上述卷取管22的卷绕速度达到上述设定卷绕速度期间(加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的控制模式。在上述缩小动程恒定模式下,横动程缩短单元63控制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以使纱线在比基于上述设定器51设定的初始横动程的目标横动程窄的恒定缩小横动程内横动。在上述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下,横动程缩短单元63控制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使纱线以从比基于上述设定器51设定的初始横动程的目标横动程窄的缩小横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连续增加的横动程进行横动。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加速卷绕区间纱线以比恒速卷绕区间窄的横动程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防止因纱线张力的变动等引起的跳花。并且,由于能够从2种控制模式中选择加速卷绕区间的横动程的控制模式,因此能够灵活地与卷装30的卷绕方法等相对应。例如,在想要生成精密卷等整齐卷绕的卷装等情况下,通过选择缩小动程恒定模式能够适当地进行整齐卷绕。另一方面,在卷绕中因危险的卷绕数而跳跃这样的分级精密卷等情况下,通过选择缩小动程变更模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年轮、跳花等卷装不良的发生。并且,在选择了缩小动程变更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横动程能够根据卷绕速度从缩小状态连续地增加下去,因此能够防止在卷装30的中央部与端部之间表面产生台阶。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年轮的产生,而且能够防止因卷装30的台阶使卷绕位置不稳定而产生跳花。并且,即使在卷绕过程中卷装30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在加速卷绕区间横动程随着加速的进行而扩大,结果纱线能覆盖该两边凸起部分地横动。因此能够避免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表面处纱的同一个地方反复多次与接触辊29相接触,所以能够防止纱层表面损伤引起断纱的产生。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以下述方法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22上。即,第1步,从缩小动程恒定模式和缩小动程变更模式中选择使卷取管22的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的横动程比恒速卷绕时的横动程(目标横动程)缩短的控制模式。第2步,在上述第1步选择了上述缩小动程恒定模式的情况下,使纱线边以比上述恒速时的横动程窄的缩小恒定横动程横动边卷绕纱线;在上述第1步选择了缩小动程变更模式的情况下,使纱线边以从比上述恒速时的横动程窄的缩小横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连续地增加的横动程横动、边卷绕纱线。
通过这种方法,由于以缩小的横动程往复运动,因此即使在张力不稳定的卷取管22的开始驱动时也能够防止跳花。并且,通过在第1步骤中选择与卷装30的卷绕方法相应的适当模式,第2步骤能够边发挥上述各控制模式各自的效果边卷绕纱线。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防止跳花或年轮的产生,即使在卷绕过程中产生了两边凸起的情况下对纱线的破损的积存也少,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卷装30。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横动程缩短单元63具有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该缩小动程变更单元71在上述卷取管22的卷绕速度到达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时间内控制上述横动驱动马达45,使纱线以从比根据上述设定器51设定的初始横动程的目标横动程窄的缩小横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增加的横动程进行横动。
由此,由于在加速卷绕区间以比恒速卷绕区间窄的横动程进行往复运动,因此能够防止因纱线的张力变动等引起的跳花。并且,由于横动程根据卷绕速度从缩小状态连续地增加,因此能够防止卷装30在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表面上产生台阶。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年轮的产生,而且能够防止卷装30的台阶使卷绕位置不稳定而产生跳花。并且,即使在卷绕过程中在卷装30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产生两边凸起的情况下,加速卷绕期间横动程随着加速的进行而扩大,结果纱线覆盖该两边凸起地横动。因此,能够避免两边凸起部分的纱层表面上纱线的同一个地方反复多次与接触辊29接触,能够防止因纱层表面损伤而产生断纱。
下面参照图4说明自动络纱机的变形例。另外,在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在附图中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变形例的自动络纱机中单元控制部90具有卷绕加速单元62和横动程缩短单元63。该变形例中单元控制部90将卷绕加速指令和横动程缩短指令发送给卷装驱动控制单元42和横动控制单元46,控制卷装驱动马达41和横动驱动马达45。该变形例的自动络纱机中单元控制部90起卷绕驱动控制单元和往复动程控制单元的作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能够如下所述地变更。
上述实施形态的缩小动程变更模式根据卷绕速度的加速线性地扩大横动程(横动程率)地进行控制,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只要根据卷绕速度使横动程连续地增加逐渐接近上述目标横动程地进行控制就可以。例如,可以变更成按适当的函数描绘曲线地扩大横动程(横动程率)的控制。
上述实施形态采用使用臂部件28进行横动的结构,但可以变更成例如使用传送带式的横动装置的结构来取而代之。
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直接驱动方式驱动卷取管22旋转,但可以采用在接触辊29上连接驱动部、利用接触辊29的旋转使卷装30(卷取管22)从动旋转的结构来取而代之。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横动驱动马达45用伺服马达构成,但可以变更成使用音圈马达或步进马达的结构来取而代之。
可以变更成除了上述2个控制模式之外,还能够通过操作设定器51设定为不需要在加速卷绕区间由横动程缩短单元63进行缩短横动程控制自身的控制模式(不缩小的模式,即第3控制模式)的结构。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采用操作者手动选择控制模式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例如当进行络纱单元10的运转操作时只要没有特别的操作就能够自动地选择上述缩小动程变更模式的结构。能够变更成省略了图1的缩小动程保持单元70、总是以缩小动程变更模式控制横动程的结构。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采用操作者操作设定器51输入开始横动程率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预先将开始横动程率存储到设定器51中,以该存储的开始横动程率进行横动的结构来取而代之。并且可以采用预先存储多个开始横动程率,以操作者用设定器51从中选择的开始横动程率进行控制的结构。
上述实施形态中使横动程比通常时缩小地进行控制(以下称为缩小动程模式)与加速卷绕区间结束同时地结束。但是可以变更成缩小动程模式结束的时刻比加速卷绕区间结束的时刻稍微超前或滞后。但从确实地防止跳花的观点出发,优选像上述实施形态那样与加速卷绕区间结束同时地结束缩小动程模式。

Claims (3)

1.一种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来旋转驱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驱动单元;
控制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的卷绕驱动控制单元;
用来使卷绕到上述卷取管上的纱线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导纱器;
用来往复驱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
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的往复动程控制单元;以及
能够设定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的设定单元;
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具有以下第1控制模式和第2控制模式作为控制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在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的往复动程的控制模式:
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恒定的缩小往复动程进行往复运动的第1控制模式,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
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从缩小往复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地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的第2控制模式,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
2.一种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和第2步骤:
第1步骤为,从第1控制模式和第2控制模式中选择缩短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的往复动程、使该往复动程比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短的控制模式;
第2步骤为,在上述第1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1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一边使纱线以比上述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窄的恒定缩小往复动程往复运动,一边卷绕纱线;在上述第1步骤中选择了上述第2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一边使纱线以从比上述恒速时的往复动程窄的缩小往复动程起随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一边卷绕纱线。
3.一种将纱线卷绕到卷取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来旋转驱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驱动单元;
控制上述卷绕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的卷绕驱动控制单元;
用来使卷绕到上述卷取管上的纱线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导纱器;
用来往复驱动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
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的往复动程控制单元;以及
能够设定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的往复动程的设定单元;
上述往复动程控制单元具有往复动程变更单元;
该往复动程变更单元在上述卷取管的卷绕速度达到预定的卷绕速度之前的期间,控制上述往复运动导纱器驱动单元,以使得纱线以从缩小往复动程起随着卷绕速度增加而连续地增加的往复动程往复运动,该缩小往复动程比基于上述设定单元设定的设定往复动程的目标往复动程窄。
CN200910007897.XA 2008-03-24 2009-02-20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5396A JP2009227412A (ja) 2008-03-24 2008-03-24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075396/2008 2008-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323A CN101544323A (zh) 2009-09-30
CN101544323B true CN101544323B (zh) 2013-02-27

Family

ID=4067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78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4323B (zh) 2008-03-24 2009-02-20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05399B1 (zh)
JP (1) JP2009227412A (zh)
CN (1) CN101544323B (zh)
AT (1) ATE556016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5621B2 (ja) * 2010-01-12 2014-05-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1992971A (zh) * 2010-11-02 2011-03-30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络纱机
JP2012224436A (ja) * 2011-04-19 2012-11-1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2014040316A (ja) 2012-08-23 2014-03-06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1612835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CN105858332A (zh) * 2016-04-26 2016-08-17 磐安县科力软管有限公司 自动收线装置
CN108792782B (zh) * 2018-05-02 2020-06-05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自动络筒机拨叉运行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2739636A (zh) * 2018-10-09 2021-04-3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20147382A (ja) * 2019-03-11 2020-09-1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10829A1 (en) * 1991-04-25 1992-10-28 Rieter-Scragg Limited Winding apparatus
US5305962A (en) * 1991-06-19 1994-04-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8856A (zh) * 1996-06-19 1997-12-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取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0776A (ja) * 2006-02-13 2007-08-23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方法及び糸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10829A1 (en) * 1991-04-25 1992-10-28 Rieter-Scragg Limited Winding apparatus
US5305962A (en) * 1991-06-19 1994-04-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68856A (zh) * 1996-06-19 1997-12-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取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10776A 2007.08.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5399A3 (en) 2010-10-06
EP2105399B1 (en) 2012-05-02
JP2009227412A (ja) 2009-10-08
EP2105399A2 (en) 2009-09-30
ATE556016T1 (de) 2012-05-15
CN101544323A (zh)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3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544319B (zh) 纱线卷绕机
EP2107025A2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omprising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2159180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N1026124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443005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525096B (zh) 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CN202369194U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3569780A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2992100B (zh) 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2126645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EP210540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1795478B1 (en) Textile machine
CN1079542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JP4712549B2 (ja) ワインダー
JPH0977374A (ja) ワインダ
CN101712422B (zh) 用于排空气动纱线存储装置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纺织机
CN103010842B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15676509A (zh)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WO1999048787A1 (fr) Bobineur a changement ameliore des bobines de fil et procede de bobinage
EP0963936B1 (en) Yarn winding method for take-up winder and take-up winder
CN115676508A (zh) 绕纱机的工位以及用于重新卷绕纱线的方法
JPH11278755A (ja) 糸条の切替え巻取機および巻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